•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2

生命若尘
首页 > 期刊论文 > 蜈蚣药理研究新进展论文摘要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快乐齐分享yeah

已采纳

蜈蚣为大蜈蚣科昆虫小棘巨蜈蚣或其近缘动物的干燥全虫,性味辛、温,有毒,归肝经,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蜈蚣临床应用范围颇广,疗效确切,惜深知其用者鲜,故搜采诸家之说,结合笔者临床经验,集于此供大家参考学习。

搜风解痉

息风止痉是蜈蚣最主要的功效。因其性善走窜,内通脏腑,外达肢节,玄府经脉,无处不到,故为息风止痉之要药。《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瘛疭、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现代研究发现,本品水煎液具有中枢抑制及抗惊厥作用,可能是其息风止痉功效的现代药理依据之一。

急慢惊风 小儿肝强而脾弱,凡外感时邪,化热入内,或暴受惊恐,常可引动肝风,突发急惊风,症见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两目天吊,神志不清;或脾虚肝旺,或脾肾阳衰,土虚木摇,虚风内动,则发慢惊风,症见手足蠕动,神倦瘛疭,四肢不温。由于本品具息风止痉之效,故对于急慢惊风均可配伍其他药物治之。急惊者,多与羚羊角、钩藤、水牛角、牛黄、蝉蜕、僵蚕同用;慢惊者,多与人参、天麻、白芍、炙甘草相伍。如《证治准绳》睡安散,以蜈蚣配伍全蝎、朱砂、乳香、血竭等,治急慢惊风,症见头痛项强、神昏惊厥、手足抽搐、不得安睡者。

癫痫 本病发作时神志不清,手足抽搐,口吐涎沫,属于肝风内动,本品平息肝风,定痫止抽,所以对此病有效。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中医治疗各类癫痫均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单纯采用中药治疗还可以长时间控制发作,甚至也有停药后数年不发作者。治疗癫痫,蜈蚣是必用药之一,其与全蝎配伍,效果更佳。笔者临床经验,在蜈蚣、全蝎、蝉蜕、僵蚕、天麻、胆南星、磁石、青礞石、粗瓷片、生龙骨、生牡蛎、郁金、白矾等药中,选择五六味配伍,再略加针对病机的药物,治疗本病效果满意。

面肌痉挛 笔者常以白芍、炙甘草、全蝎、蜈蚣、蝉蜕、僵蚕为主药,有热者加双花、连翘;寒重者加麻黄、附子、细辛;血瘀者加川芎、土元;肝旺者加钩藤、桑寄生、菊花。曾治一35岁女士,因工作紧张又受寒邪,导致面肌呈慢节奏但极重之痉挛,一分钟约10次,痉挛时面目狰狞,不可控制,发作3天,深以为苦。笔者以芍药甘草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加全蝎、蜈蚣、金银花,重剂治之,服药4小时即见效,2剂后痉挛即止,服完3剂,诸症皆除。

通痹止痛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本品通络止痛,可用于风湿顽痹,偏正头风,以及中风中经络症见口眼歪斜者。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有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镇痛等作用。

头痛 肝阳化风、瘀血阻络所致的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为当今中青年脑力劳动者的常见病。本病缠绵难愈,遇压力过大、睡眠不佳、情绪激动或经期则易发,疼时影响工作,痛苦难耐。由于蜈蚣走窜之力速,善于搜剔血络,又可息风止痉,故适用于血瘀、肝阳化风所致头痛者。治疗此类头痛,笔者常用蜈蚣与全蝎配伍,在天麻、钩藤、僵蚕、川芎、白芷、白芍、炙甘草、细辛、菊花等药中,根据辨证选择其中五六味配伍。如血瘀为重,以川芎、白芷为主;如肝阳上亢为重,以钩藤、白芍、甘草、菊花为主;如痰浊阻络为重,以僵蚕、细辛为主。笔者临床治疗此病颇多,经以上加减,鲜有不效者。

痹病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此病邪气久羁,注于经络,流于关节,气血痹阻不通,症见肢体麻木疼痛,重着不适,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变形,影响活动。蜈蚣性善走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故为本病之有效药物,常与散风除湿通痹药物配伍而获效。现代临床用本品治疗痹病的报道不胜枚举。如飞马丹,以本品与马钱子配伍研末为丸,治关节痹痛,有很好的止痛之效;以本品配伍独活、桂枝、黄芩等清热祛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可除湿止痛;以加减乌头汤(本品配伍乌头、桂枝、川芎等)治疗坐骨神经痛有效;天麻蜈蚣汤(以本品配伍天麻、川芎、威灵仙、秦艽、制首乌、独活),治疗风寒湿热导致的颈椎骨质增生性疼痛有效。笔者在临床上对于风寒湿邪侵入经络,症见疼痛较重、四肢屈伸不利者,用本品与制草乌、制川乌、穿山龙、细辛、麻黄、熟地、徐长卿、乳香、没药等配伍,收效满意。使用马钱子、乌头等药物时需严格控制用量,合理利用炮制法减毒增效。

中风后遗症 本品对于中风中脏腑或中经络所致后遗症,均可配伍应用。治中风左瘫右痪,口眼歪斜,语言謇涩,筋脉拘挛,遍身麻木,可以本品配伍全蝎、僵蚕、乳香等,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乳香应痛丸。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亦有记载逐风汤,以蜈蚣配伍黄芪、当归、羌活、独活、全蝎等治疗中风抽掣。现代用本品治疗中风后遗症有很多案例,如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加本品与土鳖虫,治疗脑出血症见神昏、失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者有良效。

起痿兴阳

阳痿与肝郁肾虚有关,阴茎乃肝所主之宗筋。现代医学认为,本病除与心理因素有关外,与阴茎海绵体的充血不足也有直接关系。从中医角度论,蜈蚣疏达肝脉,通达肝之筋络,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来看,本品可以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有利于提升阴茎海绵体充血,故近年来多用蜈蚣治疗阳痿,取得很好疗效。如有研究报道称,以当归、白芍、炙甘草配伍本品,用量较大,药专力宏,治疗阳痿有效。亦有研究报道称,以助阳散(海马、蛤蚧、蜈蚣、细辛)治疗阳痿患者65例,总有效率。笔者在辨证方中加入本品,每天2~3条打粉冲服,效果可靠。

定痉止咳

中医之风咳,多见于百日咳、咳嗽变异性哮喘,其症为平时咳少,但咽中痒甚,咳发则数十声连续而不止,咳痰少而黏稠,呈透明胶状,夜间为重,一般止咳药服之效不佳。由于其呈痉挛性咳嗽,加之咽中痒,有中医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且符合无风不作痒之说,故当以息风止痉药治之。蜈蚣性善息风止痉,故对此症有效。如有报道称以蜈蚣、甘草等分为末,每日3次,每次克,连服5~7天为一疗程,治疗500例百日咳患儿,有效率90%。笔者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药用旋复花、麻黄、白芍、甘草、荆芥、蝉蜕、僵蚕、桔梗、细辛、蜈蚣、全蝎,效果满意。多在1~2天见效,7~10天痊愈。

解毒疗疮

蜈蚣虽有小毒,但善于以毒攻毒,治疗疮疡、肿毒、瘰疬、痰核等有效。

治疗疮疡 热毒凝聚之疮疖痈肿,用蜈蚣攻毒拔毒,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内服者,如《疡医大全》之小蟾酥丸(蟾酥、雄黄、蜈蚣),内服可以治疗多种疮疡疔疖初起,红肿热痛,根深坚硬,或伴恶寒发热者。其外用者,如《药蔹启秘》之八将丹,以本品配伍牛黄、冰片、麝香等为末,掺膏药贴患处,治痈疽大毒,未溃者可消,已溃者拔毒。

瘰疬痰核 即结核性淋巴结炎等病,当今比较少见,但古书中以本品治疗此症者不乏记载。既可外用,也可内服。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对于结核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臁疮 即小腿前侧的慢性溃疡。《外科正宗》以本品配伍独活、白芷、甘草,入桐油煎开,外搽患处,有拔毒去腐生肌之功。有研究报道称,用蜈蚣配轻粉、冰片、血竭,等研细末,外敷疮面,治疗下肢慢性溃疡、压疮等,效果满意。

毒蛇咬伤 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冲服可以毒攻毒,治毒蛇咬伤。亦可以本品配伍白芷、雄黄、樟脑研细,油调搽患处。不过如果遇到毒蛇咬伤,此只能作为权宜之法,应尽快去医院抢救,以免延误病情。

此外,本品治慢性骨髓炎也有效验。

抗癌消症

近年来,以蜈蚣配伍其他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报道日渐增多。例如国医大师张志远将其与全蝎、黄药子、半枝莲、石见穿、干蟾衣、山慈菇、白屈菜、菝葜、木鳖子、白花蛇舌草等分别配伍,治疗肿瘤。笔者也常用本品与全蝎、干蟾衣、雄黄、麝香、人工牛黄、白花蛇舌草、守宫按一定比例配伍,装胶囊内服,配合辨证汤剂治疗多种癌症,可以起到带病延年的效果,少数患者可以达到肿瘤消失或缩小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据张锡纯记载,本品对于噎膈,即食管癌效佳,可以在临床上观察使用。

外用诸法

蜈蚣内服、外用均可,外用有时可以收到内服不能取得的疗效,故对本品的外用之法不能忽视。现择其临床常用者介绍如下。

乳头风(乳头皲裂) 以乳风散(蜈蚣、制乳香、煨乌梅、制马勃、三七为末研细),敷患处有效。

银屑病 以蜈蚣、乌梢蛇、乌梅、黄柏入砂锅,菜油浸泡2小时后,以文火煎至发黄微黑,滤过,每天于皮损处涂1~2次,涂药后摩擦5~10分钟。

口疮 以整条蜈蚣大者一条,烘干至焦黄带香,研碎后加入10毫升香油中,装瓶备用,用时以棉签蘸蜈蚣油涂口疮处,疗效佳。

带状疱疹 蜈蚣、全蝎等分为末,香油调成糊状,每日3~4次涂于患处,内服克。

鸡眼 治疗时以温水泡脚,去除鸡眼表层的角质层,使鸡眼露出,撒上蜈蚣粉少许,再抹上凡士林油,外用胶布盖贴,7天后撕去胶布,用热水浸足泡洗,一般即可脱落,如不脱落则再用上法治疗一次。

蜈蚣与全蝎常配伍应用,二者均属节肢动物,功效基本一致,且均属味辛、有毒之药,俱归肝经,皆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三大功效。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全蝎性平,毒力较弱,息风止痉作用稍弱,解毒散结之力不及蜈蚣;蜈蚣力猛性温燥,善走窜通达,息风止痉作用较强,毒力亦较大,攻毒疗疮,通痹止痛之力亦优。从息风止痉作用来看,全蝎偏于频频抽搐,手足震颤者;蜈蚣对于角弓反张,强直性痉挛者效果较好。而且,内科一般多用全蝎,外科则用蜈蚣。

需要注意的是,蜈蚣含有类似于蜂毒的毒性成分,即组织胺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可引起溶血效应及过敏反应。大剂量可致心肌麻痹,并能抑制呼吸中枢,个别患者可出现肝肾损害或神经系统中毒反应。应用蜈蚣时,即便是在常用量的范围,有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头昏、头胀、头面潮红等症状。如用量达到15~30克,则可引起中毒。其中毒潜伏期为30分钟至4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不省人事,心跳及脉搏缓慢,呼吸困难,体温及血压下降等。重者引起溶血,可出现酱油色血尿及溶血性贫血等。出现过敏反应者可见皮疹、身痒,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当出现蜈蚣毒副作用时,应立即停药,对症治疗,重者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延误。

蜈蚣内服常用量为每日3~5克,最好研末吞服,或装入胶囊内吞服,外用适量。本品有毒,应严格控制用量,不可多服,孕妇忌服。

120 评论

麦麦咔咔

蜈蚣是临床常用的中药,能够祛风,定惊,攻毒,散结。临床常用于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症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等等。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等地。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药性】辛,温。有毒。归肝经。【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应用】1.痉挛抽搐。本品性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搜风定搐力强,与全蝎均为息风要药,两药常同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如止痉散(《经验方》);若治小儿口撮,手足抽搐,以本品配全蝎、钩藤、僵蚕等,如撮风散(《证治准绳》),又(《圣惠方》)万金散,治小儿急惊,以本品配丹砂、轻粉等分研末,乳汁下;若治破伤风,角弓反张,即以本品为主药,配伍南星、防风等同用。如蜈蚣星风散(《医宗金鉴》)。经适当配伍,本品亦可用于癫痫、风中经络,口眼斜等证。2.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结,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效果颇佳,如不二散(《拔萃方》);本品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如《本草纲目》引《枕中方》验方,新方结核散,配合全蝎、土鳖虫,共研细末内服,治骨结核;若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又可治毒蛇咬伤。3.风湿顽痹。本品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而与全蝎相似,故二药常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以治风湿痹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者。4.顽固性头痛。本品搜风,通络止痛,可用治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多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用法用量】煎服,3~5g。研末冲服,每次~1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用。【鉴别用药】蜈蚣、全蝎皆有息风镇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二药相须有协同增效作用。然全蝎性平,息风镇痉,攻毒散结之力不及蜈蚣;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镇痉功效较强,又攻毒疗疮,通痹止痛疗效亦佳。【古籍摘要】1.《神农本草经》:“噉诸蛇、虫、鱼毒……去三虫。”2.《本草纲目》:“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含有两种类似蜂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含有脂肪油、胆甾醇、蚁酸及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尚含糖类、蛋白质以及铁、锌、锰、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2.药理作用:蜈蚣水提液对士的宁引起的惊厥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水浸剂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蜈蚣煎剂能改善小鼠的微循环,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粘度,并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选方】①治中风抽掣及破伤后受风抽掣者:生箭芪六钱,当归四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全蝎二钱,全蜈蚣大者两条。煎汤服。(《医学衷中参西录》逐风汤)②治口眼歪斜。口内麻木者: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并去失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一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钱。通为末,入麝少许。每服一钱,熟(酒)调下,日一服。(《世医通变要法》)③治中风口眼歪斜:蜈蚣一条。焙干研末,猪胆汁调敷患处(《吉林中草药》)④治惊痫:蜈蚣、全蝎各等分。研细末,每次三至五分,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⑤治小儿急惊:蜈蚣一条(全者、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乳汁和丸,绿豆大,每岁一丸,乳汁下。(《圣惠方》万金散)⑥治破伤风:蜈蚣头、乌头尖、附子底、蝎梢各等分。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字,热酒调下。如禁了牙关,用此药,斡开灌之。(《儒门事亲》蜈蚣散)⑦治破伤风邪在表,寒热拘急,口噤咬牙:蜈蚣二条,江鳔三钱,南星、防风各二钱五分。共研细末,每用二钱,黄酒调服,一日二服。(《医宗金鉴》蜈蚣星风散)⑧治瘰疬溃疮:茶、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捣筛为末,先以甘草汤洗净,敷之。(《神枕方》)⑨治丹毒瘤:蜈蚣一条(干者),白矾(皂子大),雷丸一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醋调涂之。(《本草衍义》)⑩治蛇头疔初起,红肿发热,疼痛彻心者:大蜈蚣一条,全蝎七个,雄黄三钱。共为末。用鸡子清调敷患处,外以猪胆皮套上。(《疡医大全》蜈蚣散)

265 评论

冰心草堂123

水蜈蚣.植物【别名】:水蜈蚣、蜈蚣草(通称)、无头厚香(潮汕)、三荚草、金钮草、散寒草、无头厚香(南澳)、三星草、三须蜈蚣(海丰)、三荚草、三棱草、梳子草、耙齿草(惠阳)、三荚草、水蜈蚣、疟疾草、三星草、顶棍草(湛江)、三星草、三荚草、顶棍草(广州)、发汗草、散寒草、三角草、三荚草、疟疾草(万山岛)、三荚草、入地蜈蚣、水蜈蚣、顶棍草(阳春)、三荚球(曲江)、三角草(连山、韶关、仁化)、水蜈蚣(佛冈)、水土香(厦门)、耙齿癀(厦门、漳州、同安)、三角草(同安、永安、长汀、建阳、寿宁)、一粒珠(莆田、古田)、金钮草(龙海、福州、仙游、霞浦、政和、古田)、金钮草(广西梧州)。【科属】:莎草科(Cyperaceae),水蜈蚣属【分布】:生长于水边、略旁、水田及旷野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东北等省区。【植物形态】:水娱蚣 ,莎草科多年生草本,丛生。根茎带紫色,生须根。茎瘦长,秃净,高10~50厘米,三棱形,芳香。叶质软,狭线形,长短不一,长3~10厘米,宽~3毫米,末端渐尖,下部带紫色,鞘状。头状花序,单生,卵形,绿色,长4~8毫米,稠密;总苞3片,叶状,连接穗下,长2~16厘米,往往外向开展;小穗极多数,长椭圆形,长约3毫米,成熟后全穗脱落;花颖4枚,呈舟状的卵形,脊无翼,具小刺,2列,相对排列于轴上,背浅绿色,先端尖,下部2枚具不发育花,中部1枚具发育花,上端的仅具雄蕊;花无被,雄蕊3,花丝细长丝状,药椭圆形;雌蕊1,花柱细长,与花丝等长,柱头二歧。瘦果呈稍压扁的倒卵形,褐色。花期夏季。果期秋季。【药用】:本品辛平,有疏风解表、清热利湿、止咳化痰、祛瘀消肿的功用。主治疟疾、感冒、支气管炎、百日咳、痢疾、肝炎、乳糜尿、热淋、沙淋、肾炎、风湿关节炎、疔疮等症。【单方验方】:1、治疟疾:水蜈蚣30克,水煎,于疟疾发作前4-8小时服。2、治痢疾:鲜水蜈蚣30-45克,冰糖15克,水炖1小时服。3、治百日咳、支气管炎、咳嗽:水蜈蚣60克,用水2碗、煎半碗,1日分3次冲红糖服。4、治风热感冒:水蜈蚣30克,紫苏叶15克,生姜3片,水煎服。5、汉乳糜尿:水蜈蚣、龙眼肉或乌枣各60克,水煎服,每日剂,连服15天。6、治风湿骨痛:水蜈蚣30-60克,水煎服。7、预防疟疾:水蜈蚣、鸡掇鼻(倒扣草)各30克,水煎服,每日剂,连服2日。隔半月后,如前法,再服1次。8、治疮疡肿毒:水蜈蚣、香蕉根,捣烂,敷患处。9、治足底踮伤:水蜈蚣、生艾各等量、苏打少许,捶冷饭贴之。10、治刀伤骨折:鲜水蜈蚣捣烂包患处,每日换药2次。11、治蛇伤:水蜈蚣60克,捣烂冲酒60克,一半内服,一半敷伤口周围。12、治荨麻疹:水蜈蚣30克,金花草50克。先取水蜈蚣30克水煎服,留渣再加金花草,煎水洗患处。本品内服常用量30-60克。外用适量。

296 评论

相关问答

  • 蜈蚣的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蜈蚣是地道的中药材,其作用是平息风邪、缓解痉挛、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减轻毒邪、消散结节。 味辛,有毒。蜈蚣能够平息风邪、缓解痉挛,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减轻毒邪、

    沫沫晓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药妆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欢迎下载健康界客户端 查看更多医疗资讯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界实验室”每天深夜,活跃着这么一群人,他们“隐匿”在赛博(syber)世界里,通过顶级的人工智能技术

    嗯哼,嗯哼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药膳的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每一种饮食文化都有其自己的历史,饮食以其自身的存在证明着历史的沧海桑田。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饮食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饮食文化论文篇1

    绝代双椒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免疫细胞新药研究进展论文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工程制药探讨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知道

    后来后来51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蜈蚣药理研究新进展论文摘要

    蜈蚣为大蜈蚣科昆虫小棘巨蜈蚣或其近缘动物的干燥全虫,性味辛、温,有毒,归肝经,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蜈蚣临床应用范围颇广,疗效确切,惜深知其用者

    生命若尘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