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9

小琳仔仔
首页 > 期刊论文 > 防波堤研究实验小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henjialu1988

已采纳

[1] Bernard D., Chen D. and Burlion N. A 3D study of mortar degradation by x-ray computed microtomography[J]. High Performance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 2004, 6:297-306.[2] Da Chen, Ismail Yurtdas, Nicolas Burlion, Jian-Fu Shao. Elastoplasticité et endommagement dans un matériau cimentaire en cours de dessiccation : comparaison essais / calculs[J]. Revue européenne de génie civil, 2006, 10(3):405-421.[3] Nicolas Burlion, Dominique Bernard, Chen Da. X-ray microtomography: application to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of a cementitious material during leaching process[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6, 36(2): 346-357.[4] 陈达, Yurtdas Ismail. 干燥作用对水泥基材料影响的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6, 27(4):58-61.[5] D. Chen, I. Yurtdas, , . Elastoplastic damage behavior of a mortar subjected to compression and desiccation[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SCE, 2007, 133(4):464-472.[6] 陈达,张玮. 风能利用和研究综述[J]. 节能技术, 2007, 25(4):339-343,359.[7] 陈达,江朝华,张玮.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力性能[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5):534-537.[8] 陈达,东培华,廖迎娣. 海洋环境中受腐蚀混凝土的力学研究现状和展望[J]. 腐蚀与防护, 2007, 28(12):630-632.[9] L Chen, T Rougelot, D Chen, JF Shao. Poroplastic damage modeling of unsaturated cement-based materials[J]. Mechanics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09, 36(8):906-915.[10] Nicolas Burlion, Dominique Bernard, Da Chen. Evolution microstructurale d’un mortier lixivié: caractérisation expérimentale au moyen de la microtomographie par rayon X[A]. In L. Dormieux, , ed. Microstructure et propriétés des matériau[C], Paris: Ponts et Chaussees press, 2005.[11] , , , . Shao. Plastic damage modelling of concrete subjected to desiccation[A]. In Gilles Pijaudier-Cabot, Bruno Gérard, Paul Acker ed.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reep, Shrinkage and Durability of Concrete and Concrete Structures[C], France: Ecole Centrale de Nantes, 2005:181-186.[12] D. CHEN, , , . A coupled elastoplastic damage model for cement-based materials submitted to desiccation[A].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upled T-H-M-C Processes in Geo-systems: Fundamentals, Modeling, Experiments & Applications[C]. Nanjing, China, 2006 may 22-24:514-519.[13] 陈晓峰,陈达,廖迎娣. 过闸船舶撞击力研究[J]. 水运工程, 2010, (9):48-50.[14] 张研,蒋林华,陈达. 围压状态下的混凝土本构模型[J]. 计算力学学报, 2010, 27(6):1096-1101.[15] , , , . Micromechanical modeling of mortar as a matrix-inclusion composite with drying effec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37(9):1034-1047.[16] 陈达,庄宁,廖迎娣,黄辉. 水泥土力学特性随龄期发展规律试验研究[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2(1):26-29.[17] 陈达,廖迎娣,庄宁,黄辉. 水泥品种对水泥土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的影响[J]. 施工技术, 2012, 41(359):84-86.[18] 何良德,姜晔,殷兆进,周博,唐晖. 内河船舶跟驰间距模型[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2, 12(1):55-62, 86.[19] CHEN Da, WANG Na, JIANG Chaohua. Influence of Sulfate Attack and Drying-wetting Cycle on Properties of Mortar[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2, 204-208: 3731-3735.[20] Na Wang, Da Chen, Yingdi Liao. Study on foundation structure for comprehensive power generation of offshore renewable energy [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594-597:121-125.[21] 陈达,李莉,姚鹏飞,廖迎娣. 高桩码头拱式纵梁结构[J].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11(6):685-689.[22] 陈达,谢春秋,廖迎娣,侯利军. 闸墙碰撞分析及其混凝土性能指标研究[J]. 水运工程, 2013(5):120-123.[23] 陈达,廖迎娣,侯利军,欧阳峰. 受硫酸盐侵蚀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及本构模型[J]. 建筑材料学报, 2013, 16(6):743-749.[24] Da Chen, Yingdi Liao, Chaohua Jiang, Xingguo Fe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stal soil treated with cement [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28(6):1155-1160.[25] Da Chen, Chen Du, Xingguo Feng, Feng Ouyang. An elastoplastic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cementitious materials under wet-dry cyclic sulfate attack [J].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vol. 2013, Article ID 562410, 7 pages, 2013.[26] I. Yurtdas, D. Chen, . Hu, . Shao. Influence of alkali silica reaction (ASR)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ortar [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3, 47(10):165-174.[27] Da Chen, Kai Huang, Valentin Bretel, Lijun Hou. Comparison of Structural Properties between Monopile and Tripod Offshore Wind-Turbine Support Structures [J]. 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vol. 2013, Article ID 175684, 9 pages, 2013.[28] Xingguo Feng, Xiangyu Lu, Yu Zuo, Da Chen. The influence of plastic deformation on the structure of passive films on carbon steel in simulated pore solution[J]. Journal of the Brazilian Chemical Society, 2014, 25(2): 372-379.[29] 陈达, 杨一琛, 冯兴国, 欧阳峰. 碱硅酸反应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4, 36(1):119-124.[30] Chaohua Jiang, Ke Fan, Fei Wu, Da Che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chopped basalt fibre reinforced concrete [J]. Materials and Design, 58(2014):187-193.[31] Hou Lijun, Xu Shilang, Zhang Xiufang, Chen Da, Shear behaviors of reinforced ultra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 (RUHTCC) slender beams with stirrups [J].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ASCE, 26(3): 466-475.[32] 侯利军,陈达,徐世烺,张秀芳,无腹筋RUHTCC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东南大学学报,44(1): 133-139, 2014.[33] Liao Yingdi, Chen Da, Liu Zihan, Ouyang Feng, Hou Lijun. Elastoplastic-damage compression constitutive model for cementitious material subjected to alkali-silica reaction [J]. Journal of Advanced Concrete Technology, 2014(12):158-166.[34] Xingguo Feng, Xiangyu Lu, Yu Zuo, Da Chen. The passive behaviour of 304 stainless steels in saturated calcium hydroxide solution under different deformation [J]. Corrosion Science, 82 (2014):347-355.[35] 侯利军,陈达*,徐世烺,张秀芳,正常使用状态下RUHTCC梁的弯曲变形预测,工程力学,2014, 31(11):183-189.[36] 冯兴国, 卢向雨, 陈达, 杨雅师, 苏晓栋. 拉应力和压应力对砂浆中钢筋锈蚀的影响 [J]. 建筑材料学报, 2015, 18(4):640-646.[37] 范可, 刘子涵, 陈达. 规则波作用下挡浪板式防浪墙波浪力研究[J]. 水运工程, 2014, 10(1):7-12.[38] 侯利军, 陈达, 孙晋永, 徐世烺. RC/UHTCC复合梁的弯曲与界面性能试验研究. 水利学报, 45(z1): 100-107.[39] . Liao, . Yang, . Jiang, . Feng, D. Chen. Degrad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s exposed to wet-dry cycles of sulphate solution [J]. Materials Research Innovations, 19 (2015):173-177.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村镇供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L 688-201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水运工程施工监控技术规范》 [1] 杨正,娄保东,陈达等. 船舶吃水超限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P]. 中国专利: ZL 2009 1 .[2] 陈达,张玮,廖迎娣,江朝华. 一种船舶对闸墙碰擦力测试方法[P]. 中国专利: ZL 2009 1 .[3] 刘曙明,王爱民,储兴隆,陈达等. 船舶对闸墙碰擦力测试系统[P]. 中国专利:ZL2009 .[4] 陈达,廖迎娣,陈波涛,张峰. 杆件轴向荷载超限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P]. 中国专利: ZL 2010 1 .[5] 郑金海,陈达,廖迎娣等. 一种用于控制吃水超深船舶过闸的方法及装置[P]. 中国专利: ZL 2010 1 .[6] 陈达,廖迎娣,何良德,杨正. 全自动墙体护面混凝土喷射系统[P]. 中国专利: ZL 2010 1 .[7] 陈达,廖迎娣,庄宁,张峰等. 一种混凝土分层浇筑装置及施工方法[P]. 中国专利: ZL 2010 1 .[8] 庄宁,何良德,郑金海,陈达等. 一种船闸闸室墙变形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P]. 中国专利: ZL 2011 1 .[9] 陈达,王伟,王瑞彩,刘桃根等. 新型防波堤及其设计方法[P]. 中国专利: ZL 2011 1 .[10] 陈达,李正,廖迎娣,杨正等. 爬升脚手架安全监控方法及装置[P]. 中国专利: ZL 2011 1 .[11] 陈达,陈蒙龙,宋晓阳,范可等. 环境亲水型复合式海堤[P]. 中国专利: ZL 2011 1 .[12] 陈达,廖迎娣,欧阳峰等. 一种检测闸门漏水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P]. 中国专利: ZL 2011 1 .[13] 陈达,王娜,欧阳峰,范江山等. 一种抵御波吸力的连通式防波堤消浪结构[P]. 中国专利: ZL 2012 1 .[14] 廖迎娣,王娜,陈达等. 一种气囊式船闸灌泄水辅助系统[P]. 中国专利: ZL 2013 1 .[15] 陈达,娄保东,刘子涵等. 基于蜗轮式水流量传感器闸门止水设施检测装置[P]. 中国专利: ZL 2013 1 . [1] 水泥基材料弹塑性损伤计算模型软件(登记号: 2013SR016450).[2] 受化学侵蚀水泥基材料本构模型模拟系统(登记号: 2013SR124414).[3] 高桩码头横向排架内力计算软件(登记号: 2013SR124418).[4] 弹性地基梁内力计算软件(登记号: 2013SR124350).

296 评论

静妙奔奔1123

叶广惠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760)

作者简介:叶广惠,男,1950年生,工程师。1977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石油及天然气勘探专业。现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地震资料解释、海洋地质、工程地质等工作。

摘要根据珠江口外伶仃防波堤堤址18个钻孔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为7层。本文根据这些钻探成果和实验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认为,中粗砂混淤泥层和中粗砂混粘土层宜做建筑物的持力层,花岗岩残积土层是建筑物最佳持力层。

关键词工程地质持力层外伶仃

1堤址的地理地质概况

外伶仃岛位于珠江口万山群岛中最靠北的一个岛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与香港隔海相望。石涌湾位于外伶仃的北边(图1),距香港水域仅4~5km,众多的粤港澳渔船常年在这里停泊、栖息。

石涌湾是一个近似“牛轭”状的基岩质海湾。根据海底的地形特征,可将海湾分为两个区:斜坡区和平坦区。斜坡区位于湾岸至13m等深线,斜坡区内,东北岸陡峻,西南岸平缓。从13m等深线至17m等深线为地形平坦区。

石涌湾有伶仃峰作天然屏障,且为基岩质海岸,水深、沉积速率低(约),可谓天然良港。待防波堤建成后,这里将是一个十分理想的避风港口。

钻探揭露的基岩和岛内裸露的岩石一致,为燕山期花岗岩( ),微风化-中风化。Q1-2期间,区内的花岗岩经强风化形成一层残积土(层Ⅵ)。随后勘查区域渐渐沉降,形成陆地浅水洼地,接受围区风化物的沉积。期间洼中水呈浅-深-浅交替变化,形成中粗砂混粘土(层Ⅴ)、粘土(层Ⅳ)和中粗砂混淤泥(层Ⅲ)。

Q3后期,勘查区域进一步沉降,海水侵入,成为海陆交互作用的潮间带环境,沉积了一套含有大量生物碎屑的粉细砂(层Ⅱ)。此后,逐渐形成石涌湾今日之面貌,沉积了一套含生物碎屑的青灰色淤泥(层Ⅰ)。

2堤址的工程地质特征

珠江口外伶仃防波堤堤址钻孔18个。根据堤址的土(岩)层结构,在垂直剖面上,自上而下依次为(图2):淤泥、粉细砂、中粗砂混淤泥、粘土、中粗砂混粘土、残积土(砂质粘性土)、微-中风化花岗岩。

表1地层岩性及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综合统计表

图1钻孔位置图

map of drilling holes

层Ⅰ:淤泥

青灰色,含生物碎屑。据代表性样品分析(数据见附表,下同),淤泥的含水量,孔隙比,液性指数,均呈饱和流塑状。本层厚~,横向变化较稳定。至岸边斜坡带变为贝壳碎屑沉积。据样品分析主要指标含水量判定,淤泥的承载力基本值为50kPa,若回归修正系数为,则标准值为37kPa。

层Ⅱ:粉细砂

青灰色,含大量生物碎屑,松散,层厚~,横向变化较大,在D9孔为贝壳碎屑沉积,往东北岸坡带D12孔为中细砂沉积,西南岸坡带的D1、D2该层孔缺失。

样品分析主要指标:孔隙比介于~之间,平均,液性指数介于~之间,平均。

据5个样品分析结果统计,求得回归修正系数ψf=,承载力基本值f0为180kPa,标准值为128kPa。

层Ⅲ:中粗砂混淤泥

灰白、黄褐色,含砾,砾径2~3mm,稍密至松散,饱和,层厚~,厚度变化较大。东北岸坡带的D12孔为砾砂沉积,西南岸坡带的D1、D2孔该层缺失。

样品分析主要指标:孔隙比介于~之间,平均,压缩系数~之间,平均。

据3个样品分析结果统计,求得回归修正系数ψf=,承载力基本值f0为250kPa,标准值为150kPa。

层Ⅳ:粘土

灰白,可塑,很湿,层厚~。该层仅在D1~D6和D12孔有分布。

样品分析主要指标:孔隙比介于~之间,平均,液性指数介于~之间,平均。

据4个样品的分析结果统计,求得回归修正系数ψf=,承载力基本值f0为180kPa,标准值130kPa。

层V:中粗砂混粘土

灰白色,含砾,砾径2~3mm,可塑,中密,稍湿,层厚~,横向变化较大。该层在西南岸坡D1、D2孔缺失。

样品分析主要指标:孔隙比介于~之间,平均,液性指数介于~之间,平均。

据4个样品的分析结果统计,求得回归修正系数ψf=,承载力基本值f0为280kPa,标准值200kPa。

层Ⅵ:残积土(砂质粘性土)

红褐到黄褐色,有棕色斑纹,为基岩经强风化形成残积土。硬塑到可塑,稍湿,在岸坡带D1、D2孔该层缺失。

样品分析主要指标:孔隙比介于~之间,平均,液性指数介于~之间,平均。

据5个样品的分析结果统计,求得回归修正系数ψf=,承载力基本值f0为320kPa,标准值230kPa。

图2外伶仃石涌湾防波堤堤址工程钻孔地质剖面图

geological drilling columnar section

层Ⅶ:微-中风化花岗岩

褐黑、灰白、棕红等杂色,为燕山期( )花岗岩,微-中风化,难击碎,坚硬。仅在D1、D2和D12孔钻遇。承载力基本值大于或等于4000 kPa。

3结论

1)防波堤堤址的工程钻孔地质剖面自上而下为淤泥、粉细砂、中粗砂混淤泥、粘土、中粗砂混黏土、残积土,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 )。总的来说,工程力学性质是随深度变好。

2)层Ⅰ为淤泥,工程地质力学条件很差,不能作任何建筑物的持力层。

3)层Ⅱ,粉细砂,松散,孔隙比介于~之间,平均,液性指数介于~之间,平均,呈饱和流塑状态。疏松的砂性土(特别是粉细砂)经外力作用将趋向密实。如果砂性土被地下水饱和,这种趋于密实的作用将导致孔隙水压力的骤然上升,使原来通过砂颗粒接触点所传递的压力减小,砂颗粒所受的荷载压力全部过渡为中性压力。这样,砂土结构便遭到破坏,当有效压力全部消失时,砂体极易达到液化状态,导致地裂缝、错位、滑坡、不均匀沉降等地基失稳现象。因此,该层不能作任何建筑物的持力层。

4)层Ⅲ,中粗砂混淤泥。承载力150kPa。孔隙比介于~之间,平均,压缩系数~之间,平均。松散,高压缩性。其下伏层为局部分布的可塑粘土层。这些因素易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因此,考虑将本层作建筑物的持力层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不利的工程地质条件。

5)层Ⅳ,粘土层,仅分布在局部地段,不宜作建筑物的持力层。

6)层Ⅴ,中粗砂混粘土层,承载力200kPa,较大,宜作建筑物的持力层。

7)层Ⅵ,残积土(砂质粘性土),为基岩经强风化形成的砂质粘性土,承载力较大,宜作建筑物的持力层。

参考文献及资料

陈希哲.1989.土力学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冯志强,薛万俊,冯文科,陈俊仁,刘宗惠等.1996.南海北部地质灾害及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河北省建委.1977.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Engingeering Geological Features for Dike of Wailing ding Island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Ye Guanghui

(Guangzhou Marine Geology Survey,Guangzhou,510760)

Abstract:Eighteen drilling holes for dikes are located in Shichong Gulf of WaiLingding Island that is in the Pearl River's on the litho logical characters,7stratums of the dams are divided from shallow to deep of the sea to massive drilling results,experiment data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conclusion can be drawn as following:medium-coarse sand with sludge layer and medium-coarse sand with clay layer are able to be the foundation's compressed layer,while loan-sand clay layer is the best choice to be the foundation's compressed layer.

Key Words:Engineering geologyCompressed layerWailingding Island

201 评论

小殊哥哥

一段浸没在地中海深处的古罗马防波堤,经历了长达2000多年的海水侵蚀冲击,依旧坚而不摧,究竟是什么让其如此“厉害”?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由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对其耐久性深入研究时,意外地发现,古罗马人竟然在生产制造混凝土的过程中,就能够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海上混凝土的秘密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以及德国柏林同步辐射电子储存环公司的研究人员,使用伯克利实验室的先进光源(ALS)光束以及其他实验设施,在调研波佐利湾的海上混凝土中发现,古罗马人制造混凝土时,不同于现代的做法主要表现在两个关键方面。 其一,硅酸盐水泥是一种可将混凝土组件绑定在一起的胶水。使用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是含有钙、硅酸盐和水合物的化合物(C-S-H)。而古罗马混凝土产生了一个非常不同的化合物,方法是加了铝和少量硅。由此形成的钙铝硅酸盐水合物 (C-A-S-H)是一个非常稳定的黏合剂。 通过ALS光束线的光谱鉴定,研究人员认为在C-A-S-H中铝替代硅的特定方式可能是海水混凝土的凝聚力和稳定性的关键。 另一个突出之处涉及到混凝土的水化产物。从理论上讲,在用硅酸盐水泥制成的混凝土中,C-S-H类似于结合了天然存在的层状矿物,被称为雪硅钙石和六水硅钙石。可惜的是,这些理想的晶体结构在现代常见的混凝土中无处可寻。 然而,雪硅钙石却出现在古代海水混凝土的砂浆中。研究人员在ALS高压X射线衍射实验的光束线下,测量出其机械性能,并首次阐明铝在其晶格中的作用:铝雪硅钙石比低结晶的C-A-S-H具有更大的刚性。 古罗马人是如何做到的 仍是当今主要建筑材料的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其主要组分水泥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据计算,世界水泥工业排放二氧化碳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这还不包括水泥和混凝土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水泥和混凝土建材成为雾霾等大气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 “这并不是说现代生产的混凝土不好,它已经好到我们每年使用190亿吨的产量,问题是其中制造硅酸盐水泥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该行业排放量的7%。”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与环境工程教授圣保罗·蒙泰罗说。 硅酸盐水泥是“胶水”之源,可以将最现代化的混凝土黏合在一起,但是制造它需要将混合的石灰石和黏土加热到1450℃,石灰石受热后会向大气中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该研究团队通过鉴别古罗马的海上混凝土样本发现,罗马人生产硅酸盐水泥时,用的石灰更少,烘烤石灰石只需900℃或更低,消耗的燃料也少得多。 分析表明,罗马配方需要重量不到10%的石灰,生产硅酸盐水泥可以不到现在的2/3或更低的温度。石灰与富铝的火山灰反应,形成高度稳定的C-A-S-H和铝雪硅钙石,保证其强度和寿命。 提供绿色高性能模型 “在20世纪中叶,混凝土结构设计可持续50年,它们当中的很多都超过了预定时间,当代设计的建筑可保持寿命100年至120年。然而,罗马港口的设施竟然经历了2000多年的化学侵蚀和水下波浪仍幸存下来。”蒙泰罗指出。 作为工程材料的现代混凝土主要缺点是抗拉强度低、变形能力差、容易开裂。在未来的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构建中,迫切需要耐久且低碳的混凝土。 对火山灰使用的描述是从远古时代开始。第一个是奥古斯都皇帝的一个工程师维特鲁威。后来据记载,最好的海上混凝土是源自那不勒斯海湾的火山地区。这些灰具有相似的矿物特性,称为火山灰水泥,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地方都可以发现。 古罗马人在制造其独特的混凝土时,混合了大自然中的火山灰。他们将石灰和火山灰混合形成砂浆,而砂浆和火山凝灰岩被塞进木质的格体中。放入海水中,瞬间引发了热化学反应。水合的石灰是将水分子并入其结构中,与火山灰水泥混合在一起反应。 蒙泰罗说:“对于我们而言,火山灰在其实际应用中是重要的。制造更强大、更持久的现代混凝土可以使用更少的燃料、更少释放碳到大气中,这就是更深入地了解罗马人如何制造出无与伦比的混凝土所汲取的宝贵经验。”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混凝土今后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需要考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入更能体现建筑的美,也能让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加舒适。无疑,该项研究的新发现给未来提供了一个混凝土强度和韧性的模型。古罗马采取的材料和使用的方式对未来生产绿色高性能的混凝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参考。

122 评论

相关问答

  • 防洪防灾研究小论文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

    beyond4567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研究实验论文

    实验研究类论文需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别为前导部分、论证部分和附属内容。一前导部分前导部分包括论文题目、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引言。这部分是论文的主要提纲,撰写此

    shampooxia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化学小实验研究相关论文

    化学课程是从化学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从学校课程体系出发,安排它的顺序、课时及期限。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三化学小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黄豆珵珵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实验研究论文的实验类型

    化学实验的种类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实验内容和目的,通常将化学实验分为测量数据类实验、探究性实验(结论在后,体现发现和探索过程)、验证性实验(

    未暖rabbit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河道堤防管理毕业论文

    浅析堤防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详细内容如何,中达咨询为大家说明一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人类社

    夏萱萱大人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