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4

识饮识吃识享受
首页 > 期刊论文 > 木材构造研究论文范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金德易BOSS

已采纳

一、木材的三切面木材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它们的形态、大小和排列各有不同,使木材的构造极为复杂,成为各向异性的材料。因此,从不同方向锯切木材就有不同的切面。人们利用切面上的特征辨别和研究木材。在无数的切面当中,有价值的典型切面有3个,即横切面、径切面和弦切面。横切面:与树木生长方向成垂直锯截所得到的切面称横切面。木材中平行于木纹方向的细胞组织在横切面上均可看到。它是识别木材最重要的一个切面。这个切面的板材硬度大,耐磨损。但易折断,难刨削。径切面:与年轮相垂直的纵切面称为径切面。从树皮通过髓心把木材切开,其剖面则为标准的径切面。径切面板材收缩小,不易翘曲,木纹挺直,硬度也较好。弦切面:顺着树干方向纵向锯解的切面称弦切面。标准的弦切面与年轮平行,所以弦切面应为曲面,而不是平面。在木材加工中,旋切薄片趋近于标准的弦切面。弦切面板材面上年轮呈“V”字型花纹,较美观,但易翘曲变形。径切面和弦切面都是顺着树干锯解的,故又都称为纵切面。在锯解板材时,往往弦切面和径切面交替出现。因此,在通常的板材上较难辨认出标准的弦切面和径切面。二、木材的构造凭肉眼或借助放大镜所见到木材构造特征包括:年轮、边材、心材、木射线、管孔等。年轮:在横切面上有颜色深浅交替不一、木质结构有粗有细的一圈圈呈同心圆环形状,这些圆环形称为年轮。多数树种的年轮近似圆形,少数树种的年轮呈不规则的波浪形。在每一个年轮内,靠里面的部分是每年春季生长的,其颜色较浅,组织较松,材质软,称为早材(春材);靠外面的部分是夏末生长的,颜色较深,组织致密,材质较硬,称为晚材(夏材、秋材)。由于早材与晚材的组织结构不同,在材质交界处有一条界线,此界线是否明显,有助于识别树种。在横切面上,年轮呈同心圆形或弧形,在径切面上年轮呈平行的条状,在弦切面上年轮呈抛物线或山峰状的花纹。边材与心材:某些树种木质部接近树皮部分的材色较浅,且在树木伐倒时,含水率较大,称边材;在树木的中心部分,称心材。心材是边材老化,木质中沉积了许多的树脂、单宁、色素等而形成的。边材、心材的强度几乎无差别,但心材的耐腐性较强。有些树种边材、心材有明显差别,称心材树种。有些树种的木质部材色一致,但中心部分含水率较小,称稳心材树种。如云杉、冷杉。还有些树种木质部的材色和含水率都一致,称边材树种,这种树种多半为阔叶材。如桦木、白杨。在制作家具过程中,常利用边材、心材的颜色特征,制造出外观美丽的家具。木射线:木材由无数细胞组成,许多性质相同的细胞组合在一起,构成木材的各种组织。木材中与树轴方向成垂直排列的薄壁细胞,构成了“木射线”。同一条木射线,在木材的三切面上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木射线在横切面上呈径向辐射状细线(这也是木射线名称的来源),显露其宽度和长度;在径切面上呈横向短带状,显露其长度和高度;在弦切面上呈短线形,显露其宽度和高度。木射线的宽度随树种而异,一般分为以下三种:!宽型木射线,如麻栎、柞木、赤杨等。"窄型木射线,如椴木、水曲柳等。#极窄型木射线,如针叶材及阔叶材中的桦木、杨、柳等。木射线是木材中惟一呈辐射状、横向排列的组织。在木材的利用上,它是构成木材美丽花纹的因素之一。因此,宽木射线的树种,适用于制造家具。但是,木射线由薄壁细胞组成,是木材中较脆弱、强度较低之处,而且木材干燥时常沿木射线方向发生裂纹,降低使用价值。"管孔:在阔叶材的横切面上,我们常看到一些大小不同的小孔,在径向切面和弦切面上,它们呈长短不一的沟槽,这些沟槽和小孔叫“管孔”。管孔在树木生长时起着输送水分、养分的作用。有些阔叶树开始生长时所生的管孔孔径特别粗大,后生长的管孔孔径则细小,在横切面上有明显的差别,即在一个年轮内早材管孔大,呈环状排列,故称环孔材。有些阔叶树的管孔孔径粗细均匀,在横切面上没有多大差别,且均匀地分散在整个年轮中,故称散孔材阔叶材管孔的大小、排列及组合,反映出不同的规律。了解它的规律对识别木材具有重要意义。

112 评论

caroline2900

浅谈木建筑的发展历程 摘要:通过引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的木建筑重要案例,介绍了木建筑的历史与发展,并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上 论述了木建筑再崛起的关键与可能性。 关键词:木建筑,木筋墙,建筑风格,可持续发展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木材如同土石材料一样,是最原 始的建筑材料之一。人类除了大量使用木材外,在构筑工艺及技 术上也精益求精,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知识,造就了许多不朽的文 化资产。因此,木建筑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工业革命以 来,现代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代表的现代建 筑一座座拔地而起。与此同时,给人类的自然环境也带来了无穷 的灾难,全球变暖、生态失衡、土石流失等灾害接连而至。 进入21世纪,人类面对的是重要的反省时期。在科技及工 业高度发展的背景下,环境生态的经营与维护已成为最受关注的 焦点之一。以房屋开发而言,虽然现代建筑的营建技术已趋成 熟,却也经常是破坏环境生态的主要行为之一,其中以水土资源 的不当开发、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以及资源的过度耗费等最为 严重。 木建筑曾经是中国最具有成就的建筑形态,然而曾几何时, 木建筑在中国已成为熟悉却又遥远的名词,存留下来的只是朗朗 上口的历史文献以及无数“说不清”的经验法则。幸而,在“绿色 建筑”、“生态建筑”思潮的推动之下,木建筑逐渐获得市场的青 睐,许多营建业主及建筑师也都跃跃欲试。 1 木建筑的过去 在古代中国,木材一直是最重要的建材。中国木建筑的类型 融合了社会的阶级形态、儒释道的宗教精神及哲学文化等。更重 要的是,它体现了古时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仰韶文化的西安半 坡遗址中(公元前4800年~公元前4300年),发现以木柱支撑的 半覆土建筑物;安阳的殷墟遗址中(公元前1766年~公元前1122 年),出现以砾石及铜片为柱基础的木质柱梁建筑形态;战国时代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青铜雕饰中,也明显可见柱梁 式的木建筑,甚至连斗拱的构造方式也已然存在。此后,一直到 公元600年,这段时期虽然没有明显木建筑民居文化的记录,但 依据同时期朝鲜及日本留存下来的文献显示:中国式木建筑形态 已被广泛传播,并且影响了远东地区的建筑文化。宋代的《营造法 式》(1103年)详细而又系统地描述了木建筑的材料、构法、作式及 形态等,足见当时木建筑的工艺水准已达巅峰。清代的《工程做 法则例》(1734年)则列举了不同功能、形式的建筑构筑规则。与 《营造法式》不同的是,此规则详细列出了每一构件的尺寸,反映 出宋、清两代木建筑的差异及发展历程。 世界最高木建筑———应县木塔,塔总高 m,是中国现存 唯一的纯木构大塔。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 在寺的前部中心位置上,当时是寺中的一个主要建筑。900年来, 木塔曾经受了多次强烈地震的考验,屹然不动,未受到任何损害, 这说明它的抗震力很强,反映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成就。应县 木塔是中国现存木构建筑之最,也是现存世界古代木构建筑之最 高者。 在北美洲,最早的木筋墙建筑是由欧洲殖民者所建造的。来 自欧洲不同地区的移民建造了不同形态的木建筑,诸如著名的希 腊复兴风格(Greek Revical Style)、意大利风格(Italianate Style)、安 妮女王风格(Queen Ann Style)、木格架形式(Stick Style),出现于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其特征为石板的陡斜屋顶与金属装饰组 合,外墙大量使用木条及几何的装饰图案,房屋平面往往不呈几 何对称形状,在门廊的柱、托架及梁端部常有雕饰的手法。大部 分的建筑物为木构造,也有少数为砖木混造的形式,许多房屋细 部的设计仍承袭着欧洲风格。1874年美洲东部出现最早的斜屋 顶住宅形式(Shingle Style),是由建筑师理查森(Henry Robson Richardsons,1836年~1886年)设计的。其特色包括在建筑物外 墙大量使用条板覆盖,并且使用大倾斜度的屋顶。这些都充分反 映了木材的特性及质感。 在欧洲,目前确切可考的木筋墙建筑形态可溯至13世纪末, 最古老的德国若墨(Romer)的建筑建造于1296年。在法兰克福 的萨克豪森,则发现建造于1291年~1292年间的木筋墙建筑。 15世纪以后,依据历史文献推断,精确的力学计算技术已明显应 用于木筋墙建筑,于是更合理、更高难度的建筑开始大量出现。 2 木建筑的近代 工业革命以来,木建筑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至今都没有严 谨的学术研究对木建筑作深入探讨,但从20世纪以来的营建发 展史来看,大致可归结为3点:1)木材虽然是一种建筑材料,但不 同于其他建材的是:在人类漫长的传统生活中,木材同时也是一 种普遍的燃烧材料。加上近代人口急速增长,战争不断破坏地 表,森林资源损耗的速度及程度已明显影响人类的重要需求(有 鉴于此,自17世纪起欧洲各国均开始大量种植再生林),因此在 危机意识的驱使下,替代传统材料的需求日渐紧急。2)由于工业 革命的开始,人们开始寻求更多新的材料及构造方式,加上新建 筑材料制造效率的提高,不论在质和量方面都能解决木材逐渐短 缺的问题,相比之下,木材已逐渐无法迎合日后市场的需求及挑 战。3)由于战后全球人口的极度增长,对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大,人 口密度较大的国家纷纷建造高层住宅,这是木建筑所不能及的。 然而不幸的是,新建材的发展却建立在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 的耗竭行为之上。在人类追求新奇事物的心理驱使下,狂热、期 待、创造力、活力在新材料、新建筑的发展趋势中显露无遗。人们 对于其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却显得麻木不仁,甚至抛诸脑后,至 少在当时许多的质疑并没有得到社会太多的关注或回应。木建 筑是一种复杂的、需高度知识背景的,并强烈依附于文化传统的 建筑形态,其经验的传承、历史性的价值却在此时渐渐风华褪尽, 无声无息地淹没在“现代化”的洪流之中。 3 木建筑的未来 转机出现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到1992年的里约集团 国际高峰会之间。面对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木建筑不只诉求于 环保、诉求于资源、诉求于可持续发展,更诉求于生活品质、诉求 于人性、诉求于文化传统。于是,一连串有趣,具有创新概念的建 筑计划纷纷出笼,尤其在环保意识高涨的欧洲,木建筑的崛起犹 如一场“大自然的反扑”,再一次震慑人心。许多成功的案例更令 人惊喜不断,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及工程师投入其中,更多缜密及 深入的研究和发展议题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相对的,对于其他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冲突、为环境生态带 来直接或间接负面冲击的“新建筑材料”,如今人们除了必须重新 省思其未来发展何去何从外,还必须为解决或降低其对人类社会 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疲于奔命。一味追求功能的“现代化列车”如 今正在放慢速度,重新调整方向。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上海地 区,木结构房屋采暖耗能比轻型钢结构房屋低,比混凝土 结构房屋低。有关专家指出,木建筑的再开发,不只意味 着人类对于传统材料及技术的认同,更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远景 的先进做法。从建筑经济学和建筑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推广木结 构建筑建造,确实是在走一条合理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4 结语 由此可知,木建筑伴随人类住屋形式与生活习惯的历程相当 久远,且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和美洲,几乎涵盖所有的古文明地 区。迈入21世纪,在全球变暖、能源过度消耗、水土流失泛滥成 灾等灾害的影响下,人类不得不摒弃几百年来以科技马首是瞻的 功利主义思考,重新审视现代主义,以降低建筑对环境带来的重 创和危机,因此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有 机建筑”等论述纷纷应运而生。在当今提倡环保意识的年代,符 合可持续发展精神的木建筑以“另类”之姿趁势崛起,重新站上世 界建筑的舞台。然而,木建筑面对的挑战并不亚于它被赋予的期 待。它该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兴生活形态及人类可持续发展三大 趋势中,寻得最佳的定位及发展战略,这将是现代木建筑从事者 所面临的最大课题。 参考文献: [1]贺斌.基于环境观点的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科 技进步与对策,2003(3):35-36. [2]亚伯克隆比.建筑的艺术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允.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天 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4]王超,薛烨.古建筑保护中的新技术应用[J].山西建筑, 2007,33(22):28-29.

329 评论

王小若1127

简介用木材制成的结构。木材是一种取材容易,加工简便的结构材料。木结构自重较轻,木构件便于运输、装拆,能多次使用,故广泛地用于房屋建筑中,也还用于桥梁和塔架。近代胶合木结构的出现,更扩大了木结构的应用范围。木材受拉和受剪皆是脆性破坏,其强度受木节、斜纹及裂缝等天然缺陷的影响很大;但在受压和受弯时具有一定的塑性。木材处于潮湿状态时,将受木腐菌侵蚀而腐朽;在空气温度、湿度较高的地区,白蚁、蛀虫、家天牛等对木材危害颇大。木材能着火燃烧,但有一定的耐火性能。因此木结构应采取防腐、防虫、防火措施,保证其耐久性。历史沿革中国是最早应用木结构的国家之一。根据实践经验采用梁、柱式的木构架,扬木材受压和受弯之长,避受拉和受剪之短,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建于辽朝(1056年)的山西省应县木塔(见彩图),充分体现了结构自重轻、能建造高耸结构的特点。在木结构的细部制作方面,采用干燥的木材制作结构,并使结构的关键部位外露于空气之中,可防潮而免遭腐朽;在木柱下面设置础石,既避免木柱与地面接触受潮,又防止白蚁顺木柱上爬为害结构;在木材表面用较厚的油灰打底,然后油漆,除美化环境外,兼有防腐、防虫和防火的功能。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在唐朝已形成一套严整的制作方法,但见诸文献的是北宋李诫主编的《营造法式》,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木结构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材料以及工料定额的法规。对房屋设计规定“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

211 评论

蛋蛋的肉粑粑

木材的构造是在树木生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其共性特征和组织结构可以从树干的纵切面和横切面进行分析。树木采伐后的横截面呈不规则的圆形,能清楚地看到树皮、形成层、年轮、髓心、髓线的排列状况。加工利用中把靠髓心部分的木材称心材,靠树皮部分的木材称边材,心材和边材中间部分称中材。而材质最好的地方就是中材部分。树木采伐后的纵截面同样可以看到树皮、形成层、年轮、髓心。加工利用中把靠树梢部分称梢材,树根部分称根材,梢材和根材中间部分称中材。如果把树桩或板材分段锯截后,常常又把这些木材分为根材和梢材,纵截面的材质同样还是中材好。口诀:木材要分清,纵横截面有名称。横截心、边和中材,纵截中材和梢根。树皮年轮形成层,髓心髓线规律清。木材各部分的特征口诀:树木采伐冬春好,树皮不宜早剥掉。末伏剥皮锯板料,自然干燥存放好。心材、中材、边材口诀:心材边材要区分,中材木质最适中,心材常裂边材曲,取材用料搭配用。梢材、中材、根材口诀:梢、中、根材位置分,纵横中材都适中,根材易裂质粗重,梢材易曲质细轻。木材梢空空到底,根腐多是三尺“洞”。对树木采伐后的树干进行全面、细致的构造分析,就能很好地掌握其特征,从而达到更合理的使用。

112 评论

相关问答

  • 汽车构造论文范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 目: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研究探讨 学生姓名: 刘 爽 专 业: 汽车车身设计 班

    我想我是海啊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建筑构造的研究论文怎么写好

    这么写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2.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3.现状分析的结果是什么(即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是什么);4.本论文就上述分析的哪个问题进行研究;5.

    yvette0112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木材学研究前沿论文

    论文答辩决议(通用6篇) 论文的答辩决议是决定学生的论文通过的关键点,这也取决于老师的评价。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论文答辩决议,希望大家喜欢。 本文对分级进风燃烧

    RedWeiPrincess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木质素结构研究论文

    一、膳食纤维及其组成膳食纤维定义是指不被人体肠道内消化酶消化吸收,但能被大肠内的某些微生物部分酵解和利用的一类非淀粉多糖类物质及木质素组成。在结构上,膳食纤维主

    yangwenmone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工程地质地质构造研究论文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 工程地质勘查为调查工作,进行是为了研究影响建筑的地质因素,水文条件、一些天然的地质现象、岩土的力学性质及地质构造为地质勘查的主要因素。以下是我

    那谁家小二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