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高老师
董明珠,格力电器掌门人,媒体常称“董小姐”。她有着朴实的外表,威武的气场,杰出的思维和霸道的领导力。董明珠曾经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说了一句话“开机手机画面必须是我!”看!霸气无限吧! 董明珠,又称“铁娘子”,是职场上的女性成功典型,也是商界的风云人物。荣获“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女企业家”、“全球商界女强人50强”、“全球100位最佳CEO”,2013年又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董明珠是业界的销售女神,是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比男人还能干的女人。她从无到有,属于地道的白手起家。我觉得:没有董明珠就没有今天的格力。下面,我就个人见解,谈下传奇人物董明珠的性格特征: 1、坚韧、执着、不服输 董明珠36岁进格力从基层销售做起,用了11年的时间,成为格力电器总裁。36岁之前的她是很普通的,36岁之后用她的坚韧和执着创造了让人无不佩服的职场传奇。成功的人物总有励志的人生故事,听说董明珠做基层销售时,根本不懂得营销为何物的。但是她用自己特有的坚毅和死缠烂打的精神,竟然40天内追讨回了前夫42万元债款,让当时的总经理朱江洪瞬间刮目相看。当然这个故事也成为了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励志案例。 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有迹可循的,董明珠也不例外。年轻的时候听说她每天只给自己留下可怜的 5个小时休息时间,现在的董明珠好像睡眠打个盹也不忘去思考工作。试想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像她这样呕心沥血的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呢?所以说一份努力真的是一份收获,这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得到。人前多耀眼,人后多努力!台前多风光,台后多辛苦! 2、霸气管理:说一不二 拖欠货款是很多传统行业存在的现实,这个恶习让很多的经营者头疼不已,甚至是绞尽脑汁的去思考对应的政策。不信邪不服输的董明珠,一年内就用她的铁腕解决了这个难题。她的做法很简单而又霸道:凡拖欠货款的经销商一律停止发货!补足款后先交钱再提货!为此不断有人怨声载道直接告状到老总朱江洪那里,甚至有人威胁说“有她没我!”董明珠知道后霸气回应:“那就有我没他!”。就是在如此力排众议之下,董明珠的坚持成功了。她在承诺上说到做到,办事让人放心,让反对的人闭嘴,让不服的人服气! 听说格力公司有一个用人政策,就是走出来的员工,公司直接列入黑名单,永不录用!这在商界无疑是惊人之举的管理模式,偏偏董明珠大胆执行了。在外界诸多的议论声中,她与格力已经走过了27个年头。有人说:她走过的地方,寸草不生!工作方面,她霸道强悍,六亲不认! 3、思维:强大=公平 在董明珠的世界里,强大胜于一切,她认为只有足够的强大,才能获得所谓的公平。这个社会弱小没饭吃或者吃不饱,所以强者可以拥有公平,强者可以更有效的伸张正义。对于“我是强大的!”,这点董明珠比常人尤其的渴望。这类性格的强者通常不喜欢认错的,不喜欢低头去求人。同时因为自己的强大,习惯做环境的掌控者,习惯把所有事控制在自己手里,会牢牢紧握话语权和支配权。 4、火爆脾气太突出 听说她发起疯来手机都敢从座位上扔下去,她打赌的钱都按亿算起。她工作的时候可以毫不留情的责骂下属,最出名的一次是直接在鲁豫的直播途中怒骂了自己的员工,丝毫不曾顾忌当时的场合。从节目官方微博曝光的剧照,看到了她当众发火的彪悍一面,引得网友调侃差点又摔了手机。她的愤怒随时都能爆发,因为她的内心并没有想控制自己情绪的意愿,她认为自己做的没问题,她也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后悔。比如员工不诚信,董明珠不仅大发脾气,并且还会对这样的员工处以严肃的惩罚。 5、有格局的人生价值观 董明珠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把人生价值定位追求在哪里?是为钱奋斗?还是为别人带来幸福?这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她不仅做事干练还语句犀利,说的很多话都在社会中广为传播。下面奉上部分董小姐的经典语录,给大家欣赏下: 这些励志名言文字中不难看出董小姐的人生价值观,听起来甚是激励啊。 6、保护与温情 董明珠做人非常有担当,原则上无所畏惧,特别保护员工方面,最经典的一个案例“ 你打我员工,我让你破产! ” 所以有人说她的性格有“铁汉柔情”的一面。报道说有一次,一名格力的底层员工在拿到供货商的货时发现有问题,于是要求退货。而供货商却因此恼羞成怒,雇了人把这名员工给打了。员工的领导对此事也只是说了一句:“你以后晚上注意点。”董明珠知道后大怒,表示从此不再跟这家供应商合作,同时格力副总,也就是被打员工的直属领导也被免职。 因为在董明珠的世界里,她有两种人--“我的人!和“我的敌人” !她对自己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地盘意识,并奋力保护自己的地盘。员工就是她的人,这名供货商就是她的敌人,对员工她保护有加,对敌人毫不手软。听说董明珠给员工涨工资,给经销商增福利,唯独对不听她话惹了她的人攻击很厉害。这点我想跟随她的人应该也很有安全感吧,最起码不怕随便被外人欺负,虽然心里可能有点恐惧董明珠。 聊到这里,大家应该看出来董明珠属于威武霸道的领导型性格吧。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了董明珠这样的强者,你应该感到很幸运,因为对方就是上天派来赐予你生活的能量的。 请感恩她的勇敢,因为有了她,我们的世界更有了奋斗的力量。 可以学习对方积极进取的精神,可以学习对方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意志力。但是我们也要从对方身上吸取一定的教训,学会适当的换位思考,学会善用温情的力量。
火山红虎
曾看到过一句话: 如果人必须舍弃一样东西,那么最应该舍弃的便是面子。
深以为然。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成功人士大多都把自己看的很轻,从不过度强调面子,而且个个擅长自黑。
反而是那些没有太多成就的人喜欢把自己包装的光鲜亮丽,向外界宣布他们的美好。
太在乎面子的人,你就要承受“面子”所带来的苦。
早年前在看《杨澜访谈录》中,杨澜与黄渤那场对谈让我印象深刻。
主持人杨澜问黄渤:“你觉得成名后有哪些烦恼?”
黄渤想了想,说了这样一件事。
当时在北京拍戏,每天九点到片场。
从家到片场有一段距离,交通工具每次都选择打车。
但北京的早上堵车是非常严重的,经常一堵就是半个多小时。
为了能如时抵达,后来他干脆选择了坐地铁,地铁又快又不堵车,节省了大把时间。
刚开始确实是碍于情面,不愿意坐地铁。
但很快他就转变了观念,谁说名人不能挤地铁啦,地铁又便宜还不堵车,多好啊!
因为自身的名人光环,黄渤最初被“面子”所影响,觉得自己不应该和大家一样去挤地铁,怕人们背后说闲话。
可是后来他就明白了: 面子这个东西,你越在意它,它就越折磨你,倒不如干脆放手,由它去吧!
我想到之前网上很流行的一段话: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受疫情影响,在澳大利亚,裁员潮沸沸扬扬。
一位为澳航工作了30年的A330机长保罗·柯里,因疫情失业,他沮丧地说:
曾经光鲜如今褪去,露出最普通平淡的生活底色。
多数人无法接受事实,选择消极颓废。他们迈不过去“面子”这个门槛,抹不开面子从事其它工作。
然而看看人家机长是怎么做的。
被裁员后不久,他就放下身份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交通管制员。
虽然与机长的身份完全不搭,但对生活充满了从头再来的勇气和热爱让我们学习。
也许你有过辉煌的成就,将它们拿起作为资本很了不起,但当你学会放下它们的时候,你才是算得上伟大。
很多人困在“面子”的阴坑里,挣扎徘徊。实际上当你试着迈出去那一步,就会发现,面子算个啥,没有任何人瞧不起你,更多时候其实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
佛说: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
人心,痛苦的根源,在于一个“执”字,太在意自己的感受,总想抓住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不起,又舍不得放下,然后在舍与得之间苦痛纠缠。
放下是一种解脱,放下面子是一种通透,是格局。
前段时间格力董事长董明珠频频登上热搜。
继罗永浩首秀直播带货破一亿后,4月24日,董明珠抖音首秀却“翻车”,直接被顶上了微博热搜。
据统计,董明珠直播带货当晚,全网累计观看人数431万,销售额却仅仅只有万元。
如此惨淡,实在是狠狠地打脸董明珠。
这次“翻车”事件,成为了不少人饭后茶余的八卦,感叹,向来霸气的格力董明珠也会有“失足落水”时候。
面对“失足落水”,弱者看到的只是落水后的狼狈,而强者却能看到是为何原因而落水。
弱者一旦经历了“落水”事件,很难再有勇气去接触水,可董明珠却能够放下“落水”的不堪,调整自己的状态,仅仅10多天就卷土重来。
而这一次,她大获全胜。
5月10日晚,董明珠现身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格力、快手联合发起的“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直播间。
3个小时,创造销量高达亿,用实力为自己扳回了颜面。
一次次被“打脸”,一次次不放弃,调整自己。
顺应时代,放下架子,拉下脸面,才是一个企业在大江奔流的时代的立身之本。
前太平洋集团总裁严介说:
诚然,活得通透的人,都把外在的面子,活成了自己的里子。
我认识一位笔友,富二代家庭的他,含着金汤匙出生,过了20多年养尊处优的生活。
去年因为父亲投资失败,一下子倾家荡产,房子,车子都拿去银行做抵押来用于还债。
一家人只能租住在廉价的小旅馆里。
为了维持生计,这位笔友选择了送外卖。
以前开着豪华跑车,来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潇洒自由;现在骑着二手的电瓶车,在城市中央来回穿梭,风里雨里。
从住大别墅,到现在的小旅馆。
从出入高档餐厅,到现在的清香拉面。
从高空一下子低落谷底,没有经历过这种高度落差的人,无法想象这其中的残酷。
我问他:“当初你是如何做到放下富二代的光环去选择送外卖的?”
他的这段话让我很受触动。
是啊,成年人的世界早已将面子踩在脚下,毕竟,同生活相比,面子太廉价了!
当你学会了放下面子,你人生的际遇也就来了。
这位笔友后来一边送外卖,一边捡起曾经的兴趣:写作。不到一年,已经写出了好几篇10万加,被各大平台竞相转载。
不为“面子”所影响,你也可以拥有你向往的样子。
愿与君共勉!
作者简介:文|天沐@心怀善意917,坐标辽宁大连。
在酒店供职的年轻人。“我有一杯酒,可以慰风尘!"
壁虎荡秋千
专访董明珠:速度增长的意义在哪里? 2月19日,《中国企业家》记者来到格力总部当天,董明珠正在长沙参加《天天向上》的录制,她之前并不知道这档节目,“原来是个脱口秀,站到台上我都是懵的。” 成为网红之后,董明珠的社会角色更加多元——企业家+网红+中国实体经济代言人+城市大使,这也使她更具眼球效应和争议性,而这一切正是她在为未来而战。 “只能五分钟。”董明珠对等在酒店门口要求采访的《中国企业家》记者表示。将近20分钟的时候,一直跟随左右的北京格力总经理周天宇打断了采访,董明珠起身,半开玩笑地说,“我看给你50分钟也不一定能采访完。” “格力手机什么时候大规模量产?” 董明珠:“我说2017年你也不信吧?” “银隆什么时候推出新能源乘用车?” 董明珠:“我现在告诉你时间,到时候出不来怎么办? 与2012年喊出“5年再造一个格力”,和动辄就要与雷军“对赌10亿”相比,董明珠出语依然犀利,但又有了一些不同,那就是很少再去昭告什么“大目标”。 也许,在高调展示了格力的野心之后,现在董明珠最需要的,是外界对格力的信心和耐心。 突围 “这些地方都是要扩建的,今年压力山大。” 顺着技术员陈庞手指的方向,新厂房用地已经用围栏围起,但尚未破土动工,约有上百个大货箱占据了道路两侧,里面是精度最高的数控机床,用来加工格力机器人所需要的核心零部件。 最近,格力将原来的智能装备业务拆分成为三个部分,南水的工厂主要生产机器人,北岭的机械所主攻自动化的生产线,而目前这个坐落在暨南大学的旧厂房则主要进行上游技术的研发。 董明珠说这称不上什么“大动作”。相对千亿级的空调业务,智能装备还只是格力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单元。2013年,它只是自动化设备制作部,2015年有了2000台机械手的产出,也成立了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独立运营。“之前都是内部消化,今年开始对外销售了。” 按照董明珠一贯的思路,格力的产品从内到外都必须实现自主研发,比如计划推出洗衣机,那么就要先生产出内部滚筒模具,而不是像其他企业那样依赖外部采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国外进口的需要300美元一个。” 格力的模具厂2016年正式对外营业,好多订单都是此前并未涉及的领域。最难的一个任务来自于欧洲某顶级汽车品牌,模具厂的技术员周阳指着那个进风口部位的模具说,这上面很多孔洞,难度是最大的,很多国内的模具厂都不敢接。据说,当时的协议非常严格,如果不能按期交付,生产线每出现一分钟的延误,就有可能赔偿几千美元的损失。 珠海格力总部全景 这个活儿也是董明珠给“揽”回来的。像其他部门一样,模具厂会接到老板很多“奇思妙想”的要求。前几年在北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候遇到雾霾,董明珠回来就想做一个不耗电的空调,工程师最开始都表示不可能,可是在她的要求下,两年之后格力推出了光伏空调。 “一个新技术的研发,在研制过程中失败多少次,损失了1个亿、2个亿,只要研究的方向没有错,我都是允许的,”董明珠说,“没有理由说一研究就要成功,但是最后一定要成功。” 这样的压力让周阳经常晚上都睡不着觉。 “有最后出不来的吗?” “董总说的那些,还真没有完不成的。” 在董明珠看来,“当一个人说没有压力的时候,基本上是不可能再进步的。企业发展本身就是不破不立的。” 智能装备业务也是在三年的漫长推进中,才终于有了可以“拿得出手”的机器人。最初,第一代基本上就是组装产品,到了第二代有了一些零部件的自我研发,但是核心产品依然是从德国、日本进口。到了第三代才有了一个大的突破,机器人里面的减速机、控制器、电机三大核心元件都可以内部生成了,借此砍去了1/3的成本。“否则投放市场,是没有价格上的竞争力的。”陈庞说。 同样的事情,放在另一国内家电巨头美的身上,可能是不同的故事版本。 2016年,美的斥资百亿欧元,一举获得了拥有百年历史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库卡95%的股权,2017年美的或许将在机器人领域再次出击,最近有消息称,此次其目标为一家有着30年历史的以色列机器人公司。有人认为,收购的方式能够更快地使企业切入这一市场。 “中国企业除了并购,难道就不会别的了?”对于这个问题,董明珠毫不掩饰她的反感,“现在很多企业经常讲,我们创新了,跟别人合作了,买了哪个技术了,但我认为买的只是人家的过去,如果它有未来,它不会卖给你,是吧?” 在董明珠看来,技术就像一个生命体,是动态进化的。买入了技术,却没有跟着技术一起成长的团队,那么很难实现技术的再升级,“你买的东西越深奥,你越搞不懂。”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并购是一条占领新兴机会的捷径,最直接的效果是扩充企业规模。 作为空调业无可争议的“老大”,格力在国内空调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40%,是否已经碰到增长的“天花板”呢?格力电器的董秘望靖东对《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记者说,2016年清库存的效果很好,格力历史包袱基本上甩得差不多了,与此同时,格力也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利润率。中央空调和海外市场都成为新的增长点。 相比于内销市场,格力的海外市场一直都进展平缓,如今格力的产品已经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巴西和巴基斯坦也建立了生产基地,但是外销业务的收入占比一直不到20%。 “现在占比不大,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未来才有一个更大的增长空间。”望靖东将格力的海外布局称之为“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即首先在中东、非洲、东南亚,下一步再深度开拓欧美市场。 品牌和渠道是两个最大的阻力,这是海尔以亿美元的高价竞得GE家电的逻辑,也是美的买入东芝家电的逻辑,可以同时获得现成的品牌影响力和分销渠道。但格力却依然坚持自己的逻辑。 “这些品牌和部门现在自身盈利能力都比较低,中国企业拿过来能不能改造它的利润?不能说只是拿过来一个品牌,利用中国的一个成本优势去扩张,这不是格力国际化的目标。”望靖东说。格力宁愿起步更慢、更艰难,但要更扎实。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格力和美的的不同选择,表面上是经营策略的差异,实际上代表了中国制造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两种路线分歧。“是迅速做大,还是稳扎稳打?” “速度增长的意义在哪里?”董明珠反问。 冒险? 格力需要速度吗?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格力仍然以每年200亿的加速度增长的话,那么董明珠所遭受的非议可能就不会出现了。 转折点在2015年。2012年,格力电器营收首次突破千亿,董明珠提出了“2018年2000亿”的目标,此后两年,格力顺利实现了每年200亿的增长任务,直到2015年,全行业都陷入整顿和萧条中,格力也未能幸免。 做了格力20年经销商的袁亮(化名)见证了最艰难的一年,“多年的库存压力都集聚到2015年,一下子爆发了。” 在这一年,格力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那些对格力和董明珠的质疑也因此开始放大,有人说董明珠的两千亿目标是“大跃进”,有的则将格力的业绩下滑归咎于董明珠的一意孤行和多元化策略的失误,格力做手机也成为批评她“冒进”的一个靶子。 “自己的产品自己没信心,别人怎么有信心?”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董明珠都坚持格力手机是最好的,甚至在跟上级领导见面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推销手机。 一直以来,董明珠都是一个对自己的判断很笃定的人。 客观上来说,格力做手机并没有先天优势。从技术层面来说,格力授权的专利高达15862项,但其中没有几个跟手机业务相关,从生产角度也存在短板,按照董明珠的说法,格力手机没有量产的原因就是产能跟不上;再说到渠道层面,目前,格力二代已经在京东商城开始销售,但线下却尚无布局,空调和小家电的传统渠道优势或许难以借力,“我们这个渠道卖手机不太可能。”不折不扣的格力“粉丝”袁亮认为。 “手机坦率来讲不是我们的强项,确实挑战还是挺大的。”望靖东说,“不过我觉得追求极致、追求用户体验的这种理念运用到手机研发里面,就是格力手机的竞争力。” 董明珠的内心就没有一丝怀疑吗? “为什么要怀疑自己,我从来没有判断失误过。手机也是一样。”董明珠说,“并不是说我今天生产手机,就意味着马上实现几千万台,是有一个时间沉淀的。” 2015年年底,格力成立了通信技术研究院,目前,在格力电器珠海总部,已经建有两条手机生产线,但处于“绝对保密”状态。董明珠2017年的`“目标”之一就是手机的大规模开售。“现在我最担心的,就是供不应求。” 同样坚决的,还有对银隆的收购。 一位格力员工曾经评价董明珠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毕竟,当格力电器对银隆的收购搁浅之后,很多人都判断董明珠会就此收手,抛弃“造车”这个看起来不切实际的想法,谁又能想到她会以个人投资者的名义,以全部身家去做一件大家都不看好的事情呢?而这也是董明珠认为“在2016年最得意的事情”。 格力电器2月21日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董明珠个人在银隆的持股比例已经占到10%,据之前银隆股东众业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12月底的公告,董明珠当时还只是排名第五大股东,占比。这也意味着近两个月内,董明珠又进行了为数不少的追加投资。 “错过珠海银隆,格力将错过一个时代。”董明珠没能阻止格力与银隆的“失之交臂”,不过,她以自己的力量又将两者拉回到谈判桌前。 刚刚,两者签订了未来一年的相互采购协议,总额不超过200亿人民币。其中,格力向银隆采购新能源车辆及储能设备,预计10亿元,最主要的是银隆作为买家,预计向格力采购80亿元的智能装备,还有110亿元的工业制品,其中包括电机、电容、模具、汽车空调等。格力电器的公告中提到,珠海银隆在2017年目标为实现30000辆左右的新能源车辆销售。 “汽车领域对空调的效率、效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要求会更高,这也是格力的优势,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望靖东说格力之前的收购计划也是对此作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所以未来两者的业务共振应该会更多。 而从董明珠的角度,对银隆的并购看重的并不仅仅是短期内的业务协同,更重要的是未来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 “新能源汽车已经能让我们和其他国家站在一条起跑线上了,它是创造性的改变,不是模仿性的改变。”董明珠说,“产品本身就应该是环保的,否则都做破坏环境的事情,再去搞环保,不是废话?” 2014年,董明珠获聘为联合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宣传大使,这也是她诸多公共角色之一,2017年2月16日,她与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TCL集团董事长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徐留平一起,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的代言人;而在2017年的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作为人大代表的董明珠也将提交与实业相关的议案。 “我觉得供给侧改革提出来以后,政府做的一件最大的事,就是要用倒逼机制,要求企业必须严控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就不能流通到市场中。”董明珠经常提起一些检测机构与企业之间“互行方便”的案例,前者不是“把关”产品质量优劣,而是看关系深浅。 “有些企业死掉就死掉,有什么关系,我觉得很正常。劣质的东西淘汰就很正常,为什么要把他们保护下来呢?”在她看来,中国制造整体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很多企业家需要从观念上去转变,“潜心修炼,不要浮躁,不要急功近利。” 原则 尝了两口面前的小点心,董明珠说太甜了,连同桌上刚刚剥下来的橘子皮,用纸包起来,起身扔到了垃圾桶。 跟董明珠稍有接触都会发现,她是一个心细如发的人。一位格力的员工对记者说,董姐几乎能叫出每一个采访过她的人的名字,甚至记得当初提的问题。只要在格力总部,她几乎每天都会在车间巡视,对格力的产品性能、厂里的技术和设备都很熟悉,格力刚刚推出的蒸汽洗车机,就是她给起的名字——杯水车新,很好地概括了产品“1升水就能洗净一台车”的功能。 “领导把小事管好了,企业就没有大事了。”董明珠说,而她管理小事的方式,就在于“挑错”。所有格力产品的外观都要经过董明珠的审核,如果觉得不漂亮就要打回重做;即使在偌大的车间,空调温度有一两度的变化,她也一进便知。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董明珠在企业坐镇,整个厂区的神经紧张度都会陡然增加。 “要求高、标准高,这一点确实让大家的压力很大。”望靖东从2002年就进入格力,是和董明珠共事十多年的老员工,“要求一个事,就要马上做。上午布置的,下午就要出结果,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 “她会经常发脾气吗?” “发脾气的时候很多啊。她的容忍度比较低嘛,所以发脾气的门槛也是比较低的。”望靖东说。 董明珠也毫不掩饰自己火爆的脾气,在《鲁豫有约》的节目中,由于员工没有准时安排好车,董明珠马上就发怒了,“不把你们撤了才怪!”即使已经下班了,在车里看到员工边走边用手机,她也会嘟囔一句“这样对眼睛不好”。 “重复的错误,低级的错误,她是很难容忍的;如果是原则性的错误,她会发很大的脾气。”望靖东说。 董明珠曾把自己的管理概括为一个“狠”字,对员工狠,对自己更狠,提到对自己的要求,她说,“管理,不允许犯错;战略,不允许犯错。” 而今,格力的员工已经超过了7万人。在一次采访中,董明珠曾经提到一件小事,以前格力园区有垃圾桶,可是垃圾还是随处可见,后来干脆把垃圾桶都撤掉,颁布一条规定,谁扔垃圾开除谁,结果100多万平方米的公司里反倒彻底清洁了。因此,她觉得一定要强调制度,“100个人,如果各自乱走的话,那肯定不成队伍,就要像军人一样统一步调。” “制度建设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 董明珠:“领导者也要融入其中。” “怎么理解?” 董明珠:“你自己首先要遵守这个制度,如果作为领导者都破坏了这个制度,你再训斥也没有用。只有身先立行,之后怎么训斥他,他都觉得应该的。” 有人把董明珠称为家电女皇,这不仅仅是因为格力在市场上的江湖地位,有一部分也是因为董明珠的“大权在握”。如今,卸任集团董事长的她依然在格力电器身兼董事长和总经理双职,连她自己也不避谈“集权”,“在决策上一定是集权的,但在执行上,是分权的。” 这套机制如何来发挥作用呢?望靖东在采访中谈及一个故事,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把1/3的兵力都分给了格里希元帅,派他去堵截普鲁士。后来,即便滑铁卢的炮声都传过来了,格里希手下的将军都不断劝说要调转马头回去增援,但是他却坚持执行拿破仑的命令。而如果他能够随机应变的话,胜负就是另外一个局面了。 “在面对复杂的局面时,负责人也要根据战场的变化随时调整战略。如果事事去请示,去汇报,其实也是不负责任、没有担当的。”望靖东说,“有些事情,董总也在了解、学习、提升的过程中,这个时候我们也要不断去解释,去说明。如果解释充分,她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则没有任何的商量余地。 “年轻人都很有激情,都急于成功,所以往往做出的决定,都有点急功近利,这一点我不是太认同,我宁可输,也不愿意那样去做。”在谈到最近她参加的一档真人秀节目中与搜狗CEO王小川的分歧时,董明珠说:“依靠破坏规则的方式去赚取暴利是一种错误的商业观,节目应该避免这样的价值导向。” “坚持原则的情况下,结果不好也没关系吗?” 董明珠:“可以这么说。” 博弈 每天五点半,格力厂区的广播如时响起,员工稀稀疏疏地走出公司,这是最早离开的一班人,更多的人会留在这里直到深夜。格力的大巴车间隔半个小时一趟,一直到晚上十二点才会送走最后一批。 从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来说,二十多岁的格力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就像一台系统精密、流程严谨的机器一样可以自如运转。董明珠说即便她出差在外,格力的监督机制和实行制度也能够保证这家企业正常运行。但如今格力需要的是突破。 “循规蹈矩地运转肯定可以,但是,现在其实要做的是能发现问题,我的角色如今不是再去讲怎么做,而是尽可能去找问题了。” 而且,这个企业或许也还没有成熟到能够自我保护的地步。2016年的险资举牌,就让格力电器经受了一场虚惊。 “没什么好惊的,格力又不是万科。”董明珠在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时表示那个时候她并没有丝毫的担心。 但是格力其他的员工却没有这样的淡定,望靖东谈起当时的情形,就表示公司很多人还是挺担忧的,对方的目的是什么?资本进入之后会带来什么影响?万科、南玻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格力会不会重蹈覆辙? “我觉得这个事情放在任何人身上,肯定是有压力的。如果董事长和掌舵人,也去谈焦虑的话,那么这种情绪在下面就会更放大了。”望靖东说,那个时候,董明珠就告诉他们,天塌下来,首先是她顶着。 1月18日,深交所网站披露,董明珠在1月16日增持格力电器13万股,这已经是其在一个月内第二次增持;格力其他三位高管也分别在2016年底进行数目不等的增持,四人相加总计近4000万。这会是一种有意识地增强管理层控制权的集体举动吗? 望靖东否认了这个解释,“还是出于对企业前景的看好,数目也不是很大,还上升不到强化控制权的高度。” 在很多场合,董明珠都谈到自己与格力的那种“生死相依”的关系,对她而言,董明珠就是格力,格力就是董明珠。一位离职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到,出事情的时候,大家都会骂董明珠,但是要选择谁来主持格力大局,还是会选她。“除了她,还有谁呢?” 这也是2018年格力电器董事会换届的时候,股东所要考虑的问题。 ;
何真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曾任湖南省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后任三一集团副总裁、党委第一副书记。作为一个“职业企业家”,何
应该是杂志里面提供广告吧,这样别人要放广告就得付费
有一本杂志很好,叫《特别关注》讲的事实,还有评论性文章很多,有很多对比较启发人的观点,对公司内部思想的提升应该不错。报纸的话《南方周末》也不错。
杂志订阅我都是直接用某宝里面的杂志铺
1、《第一财经周刊》 订阅方法:官网购买 《第一财经周刊》(CBNweekly)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第一财经(CBN)倾力推出。 第一财经(C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