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莳光
1、《长寿乐·南昌生日》
宋代:李清照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2、《鹧鸪天》
宋代:晁补之
吉梦灵蛇朱夏宜。佳辰阿母会瑶池。竹风荷雨来消暑,玉李冰瓜可疗饥。
心悟了,道成时。不劳龙女骋威仪。僧祇世界供游戏,贤懿光阴比寿期。
3、《醉花阴》
宋代:李弥逊
帘卷西风轻雨外。揖数峰横翠。楼上地行仙,压玉为醪,旋摘黄金蕊。
一觞一阕千秋岁。不愿封侯贵。长伴紫髯翁,踏月吹箫,笑咏云山里。
4、《南柯子》
宋代:魏了翁
暮雨收尘马,薰风起箨龙。夜凉人锁武成宫。却忆亲旁、寿饼荐油葱。
谁锡诗人类,应晞颖谷封。儿行虽远母心通。触拨今宵、梦逐彩云东。
5、《水调歌头》
宋代:杨万里
玉树映阶秀,玉节逐年新。年年九月,好为阿母作生辰。涧底蒲芽九节,海底银涛万顷,酿作一杯春。泛以东篱菊,寿以漆园椿。
对西风,吹鬓雪,炷香云。郎君入奏,又迎珠幰入修门。看即金花紫诰,并举莆常两国,册命太夫人。三点台星上,一点老人星。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
1、《好了歌》 ——曹雪芹(清)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出自:《红楼梦》
译文: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建功立名的事情忘不了!
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如今都在哪里?只剩下一堆被荒草湮没的坟墓。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金银财宝忘不了!
一天到晚抱怨聚敛的还不够多,等到聚敛多的时候自己却死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那美貌的妻子忘不了!
你活着的时候她天天对你说如何恩爱,你一死她就立刻跟随了别人。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那儿孙后代忘不了!
自古以来痴心的父母不计其数,可是孝顺的子孙又有谁真看见了?
2、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佚名(先秦)
出自:《蓼莪》
译文: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
3、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颜之推(南北朝)
出自:《治家》
译文:大凡风俗、教化,从上面领导开始,而后表现在下面群众的行动上;从先辈开始,而后施行于后辈。 因此,父亲不能慈爱,则儿子不能孝顺;兄长不能友爱,则弟弟不能恭敬;丈夫不讲情义,则媳妇不能顺从。
4、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金缨(清)
出自:《格言联璧·齐家类》
译文:父母亲生前所期望的,我要继承;父母亲所垂念的人,我要厚待他。
5、《观村童戏溪上》 ——陆游(宋)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出自:《陆游集》
译文:
雨后的溪水几乎要跟堤相平,闲来观看村童们在刚放晴的傍晚的种种嬉戏。
竹马在地面上奔跑,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好不扫兴;风筝在空中飞舞,左摇右摆,又飞又叫,好不骄横。
冬季的三个月中就让儿童入学跟塾师读书,而在农忙时节村童就跟随父兄力田耦耕。
识字勉强能够应付租税劳役,何必为了做官而辛辛苦苦地打拼搏斗呢?
6.《北郭闲思》 ——曹邺 (唐)
山前山后是青草,
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
来看野翁怜子孙。
译文:我家山前山后到处长满青草,我整天都出门在外,家里的门是关着的。常常想念自己的亲骨肉远在天边,只好出来看看乡村老头是怎样与子孙尽享天伦之乐的了。
7、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苏轼《送贾讷倅眉》
译文:家乡的父老见到我的这封家书如同见到我,我在这里的家门始终为你们敞开。
古风 母亲谣
胡秉言
天真烂漫一朵花,
素装怡然洁无瑕。
红线牵就结伉俪,
风风光光到婆家。
矜持贤惠邻里好,
十人见了十人夸。
举案齐眉共生活,
互敬互爱怀六甲。
天赐精灵呱坠地,
一时不离养娇娃。
母血滴滴润希望,
擦屎把尿不烦麻。
冬生火炉夏掌扇,
时刻照顾不拖沓。
一有病灾跑医院,
心怀急躁放不下。
针线细缝子身衣,
清水洗净衣洁华。
朝承寒露晚承暮,
接送数载韧不拔。
不辞辛苦勤劳做,
无怨无悔只为家。
夏承骄阳干农活,
冬趁昏灯纺棉纱。
日复一日年复年,
懦懦紫燕已长大。
身材佝偻步蹒跚,
青霜片片沁秀发。
寒门斜倚萱无色,
些许悲秋弥面颊。
庭院深深清冷寂,
六神无主体态差。
偌大房子独自守,
儿女谁来关心妈?
1.此日萱诞登七秩 他年阆苑祝期颐 2.年过七旬称健妇 筹添三十事期颐 3.记八千为一春萱草千年绿 再三十便百岁桃花万树红 4.七旬菊香秋后献 五云花洁日边来 5.月满桂花延七裹 庭留萱草茂千秋 6.彩衣争舞祥光霭 喜筵七旬乐事多 7.寿衍七旬辉宝婺 堂升四代乐春风 8.鹤筹添算尊慈寿 见酒称觥祝古稀 9.国中从此推鹤杖 地上于今有凤毛 10.金桂生辉老益健 萱草长春庆古稀 11.龙耀七旬新纪跨,寿山诗海任飞腾。
龙年贺祖龙,寿比泰山松。 李桃枝叶茂,诗坛不老翁。
七十阳春岂等闲,几多辛苦化甘甜。 曾经沧海横流渡,亦赖家庭内助贤。
连日凝神新墨劲,五更着意旧诗鲜。 如今但祝朝朝舞,当信人生二百年。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劲枝遒塑祖龙。 桃李盛时甘寂寞,雪霜多后竞青葱。
根深更爱阳春雨,叶茂犹怜翠谷风。 师表才情堪敬仰,古稀不愧焕神容。
南山信步好逍遥,杖国而今又杖朝 诗苑丰收夸老将,政坛竞秀领风骚 阳春白雪抒怀抱,明月清泉尚节操 汝向期颐跨劲足,我来祝福奉蟠桃。 12.五华山上踞劲松, 虬枝繁茂啸长空。
千年古刹收眼底, 世纪沧桑记心中。 风雨雷电浮尘净, 春夏秋冬年寿增。
福荫遍泽子孙旺, 千里祝寿暖春风。
祝寿词有那些 由于逢寿必祝,祝诗祝联难免多且滥,所以有词家道出其中难处:“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
纵观许多祝寿的诗词联话,都离不开什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旧话,所以即使多得车载斗量也难以流传。 宋代祝寿诗词最多,辛稼轩有一词谐戏欢愉被人称道,这是祝他本家一亲戚八十寿,其词道: “更休说,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
甚今年,容貌八十,见底道,才十八。莫道寿星香烛,莫祝灵椿龟鹤。
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 在十字上添一撇,成了千岁,这种祝寿词确实比干巴巴地祝寿要强许多。
在祝寿上难免有借机谄谀献媚者,据《东望阁随笔》中记,南宋奸臣贾似道,曾祝寿谢太后和宋度宗,因为二人的生日仅差一天,其笺上写道: 圣母神子,万寿无疆,复万寿无疆; 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所以有人评论说,“文人慧业,此登峰极矣。
”寿诗有一些本不是经心之作,却流传下来。有一村校书年70,买一妾才30岁,正巧苏东坡杖藜经过,老校书乞为寿诗,苏东坡戏为诗, “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古稀年”。
以而立对古稀,工整而巧。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他60岁生日时题写一副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
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
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
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观此联不愧是大手笔,舒适闲逸之态跃然纸上。 上联言只要够吃够花、身体灵便就心满意足了;下联说不想成仙长寿,只有自在不虚度,眼下一日顶两日,已是活了一百多岁了。
在寿联上,人们绞尽脑汁使得词章工巧,构思奇特,清代彭文勤祝乾隆八十大寿,在位五十五年的寿联可以称“最”了,其上下联以“五”和“八”为对,可谓对得天衣无缝: “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斓辉彩服; 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方缥缈奏丹墀。 ” 乾隆逢八秩大寿,联以“八”为词,那么百岁老人也常以“世上难逢百岁人”为题祝寿。
清代一些老人百岁寿诞,岳麓书院主讲王文清送一寿联: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独逢。” 在祝寿的词诗联语中,也有不少是带有讽刺意味的。
民国初年,有一位县太爷搜刮地皮,百姓怨声载道。 这一年逢县太爷生日,要全县绅商送寿礼,一秀才代绅商写寿联道: “大老爷做生,哪管它高粱、玉麦、黄豆、白花,刮尽地皮收贺礼; 小百姓该死,已吃尽苦蕨、葛藤、树皮、青草,求天开眼救微躯。”
据传闻,某奸臣为其母做寿,请人当场书写寿联,只见那人开始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满座见之哗然,寿星见之欲发作,只见那人从容写道:“王母娘娘下凡尘”;其下联是:“养个儿子是盗贼,偷来蟠桃奉至亲。 ”此联可谓“骂人不吐核”,让人有苦说不出。
寿诗寿词寿联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时下老年人是很重视自己的生日的,逢寿诞之日以吃为主的多,但祝寿的诗词曲联已是很罕见的了 下面的可参考: 龙耀七旬新纪跨,寿山诗海任飞腾。
龙年贺祖龙,寿比泰山松。 李桃枝叶茂,诗坛不老翁。
七十阳春岂等闲,几多辛苦化甘甜。 曾经沧海横流渡,亦赖家庭内助贤。
连日凝神新墨劲,五更着意旧诗鲜。 如今但祝朝朝舞,当信人生二百年。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劲枝遒塑祖龙。 桃李盛时甘寂寞,雪霜多后竞青葱。
根深更爱阳春雨,叶茂犹怜翠谷风。 师表才情堪敬仰,古稀不愧焕神容。
南山信步好逍遥,杖国而今又杖朝 诗苑丰收夸老将,政坛竞秀领风骚 阳春白雪抒怀抱,明月清泉尚节操 汝向期颐跨劲足,我来祝福奉蟠桃。 参考资料: 。
《闻父亲五十大寿而歌》
五十大寿适深春,
弦歌竹曲贺群宾.
紫萱常笑凝芳瑞,
青松又见披绿襟.
白发犹展千里志,
银丝激励后来人.
杖乡之年重策骏,
满腔豪气再征程.
白羽千千藏头诗
《祝福奶奶生日快乐》
祝 愿华夏山河暖,
福 临牛年美梦圆。
奶 奶宽厚体康健,
奶 奶慈祥笑开颜。
生 性高雅显风范,
日 子惬意花满天。
快 意幸福寿无限,
乐 庆生日合家欢。
古稀悄至寿比天
鹤发松龄万古全
家藏书卷三千牍
驻世神明五百年
1.《好了歌》曹雪芹(清)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2.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诗经》3.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4.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5.《观村童戏溪上》陆游(宋)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6.《北郭闲思》 曹邺 (唐)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18302209800L
崇厚(1826-1893) 清末大臣。字地山。姓完颜。内务府镶黄旗人。河道总督麟庆之子。道光举人。历官长芦盐运使、兵部、户部、更部侍郎,三口通商大臣,署直隶总督、奉天将军。同治中,办畿辅葛沽、盐水沽、邢家沽垦务。是金代皇室完颜氏的后裔,在满洲八旗中属上三旗的镶黄旗。他的八世祖达齐哈,官镶黄旗满洲佐领,管炮营,“从龙入关”,以第五子绥哈阵亡,予世职。七世祖阿什坦,顺治壬辰首科进士,官刑科给事中,“译《大学》、《中庸》、《孝经》著书,诏刊行”,康熙帝称他“此我朝大儒也”①。六世祖和素,官内阁侍读学士,圣祖御试,清文第一,赐巴克式号,充武英殿翻书房总管、皇子师。所以后人称“金源世系,珂里名门”②、“三韩贵胄,七叶名卿”③。 崇厚自述:“高祖刑部侍郎左翼正监督勉斋公;曾祖河南布政使晓岩公;祖山东泰安府知府署理督粮道曙墀公④ ;父南河总督见亭公。 ”⑤父麟庆(1791—1846 年) ,号见亭,嘉庆十四年(1809 年)进士,历任内阁中书、颍州知府、贵州布政使、湖北巡抚、江南河道总督等职,“先生功冠臣僚,位隆帝简,由封疆之敭历,为河海之保障。连汛安澜,频年入奏,中流砥柱,全境胥恬,漕运周通,皆是韦平经略,荣光焕发。并为燕许文章,九能而为大夫;勋名世仰,一德以孚圣主”⑥。由于政绩突出,曾“奉朱批,有一代名臣之奖”⑦。崇厚兄崇实(1820—1876 年) ,道光三十年(1850 年)进士,历任内阁学士、户、工部侍郎、太傅寺少卿、驻藏大臣、四川总督、成都将军、刑部尚书、盛京将军等职,卒后追赠太子少保衔,照尚书例赐恤,予谥文勤。崇厚原名宗保,是祖母给他起的。父麟庆的元配夫人瓜尔佳生一兄,名凤威;二叔生一堂兄,名凤仪,皆不育,祖父母以‘凤’字不利。祖父廷璐“因官泰安,近岱宗,即取山宗之意,定以‘崇’字排诸孙。下一字则取各吉祥字,共拟十数,惟‘实、厚’二字乃太夫人所拟”①崇厚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沿袭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已经走到穷途末路。1840 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天朝上国”战败,于 1842 年 8月订立《南京条约》,自此,中国禁闭的大门被迫打开,法、美、俄等资本主义列强接踵而至。十多年后,英、法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海口军情危急,崇厚奉命奔赴天津,襄理僧格林沁在大沽海口办理海防事务。 咸丰八年(1858 年)崇厚三十三岁。三月,崇厚奉檄调赴天津,襄理僧格林沁在海口办理防务。三月二十六日崇厚给酝卿的信中说:“弟于十一日早奉札调赴津门,星夜驰抵丁沽,当即随大府到大沽海口,蒙委经理营务兼司分局,才辁任重,陨越时虞,惟望教言时锡,以匡不逮为幸。 ”⑤崇厚于三月十一日早奉札调赴津门,星夜便驰抵丁沽,当即随僧格林沁到大沽海口,蒙委经理营务兼司分局。信中还言皇上之意“重在怀柔”,而“夷情更形桀骜,出言狂悖,深堪发指”。 在给酝卿的另一封信中,崇厚这样写道:“僧邸现住海口,添筑炮台,安设木筏,颇为周备。惟新募水师兵丁均因饷少,旋募旋散,未能足额,然较之去年已大有起色矣。厘捐目下寥寥,需俟沙船来,方能畅旺也。弟现在专司文案,同事鲍小山同年均为投契,仁齐兄昨日来津,大约三四日内尚需赴山海关一行也。 ”⑥此时,僧格林沁已在海口添筑炮台,安设木筏。崇厚襄理僧格林沁,在大沽海口办理防务,专司文案。 1858 年初,英法联军为更大规模的进犯做好了准备。5 月 20 日(四月初八日),英法专使要求进入白河,前往天津,限直隶总督谭廷襄在两小时内交出大沽炮台,由英法联军“驻守”。两小时后,英法联军闯入大沽口,攻占大沽炮台。 6 月26 日(五月十六日) ,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中英天津条约》。共五十六款,另附《专条》。6 月27 日(五月十七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中法天津条约》。共四十二款,另遗》六款。 《天津条约》订结后,英、法撤离大沽。咸丰帝命僧格林沁修筑大沽炮台营垒,派礼部尚书瑞麟往天津查看海防,直隶总督谭廷襄被革职查办,调盛京将军庆祺为直隶总督,会同办理防务。1859 年3 月,庆祺亡故,恒福继为直隶总督,亦驻天津,会办海口防御工事。 1859 年“九月,厚升授长芦盐运使” ,但有顾虑,“因家中先有资本,交张氏营运盐务,呈请回避,与山东盐运使陈弼夫互调”,僧格林沁为他上奏调解,“崇厚协办海防,正资得力” 消除其顾虑,后奉旨:“毋庸回避。”①崇厚仍留在天津海口,继续协助僧格林沁。 这年 5 月,美国新任驻华公使华若翰“被指示前往北京向皇帝递交一封总统的亲笔信函,以完成批准条约的相互交换” ,于 5月 28 日,搭乘蒸汽快速舰“包哈丹”号抵达上海,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也分别于 6 月6 日、7 日到达上海,各自携带本国政府批准的《天津条约》前来换约。三国公使不愿在上海换约,声言非进京换约不可。桂良为此上奏,咸丰帝允准来京,但不准在京久驻。 崇厚自称:“美国使臣来京换约,厚奉命伴送,在京小作勾留。”②美使华若翰于 7 月20日(六月二十一日)自北塘前往北京,由崇厚伴随照料。《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记述了此事: “16 日(直隶)总督发来一封文书,声称他曾奉到‘皇帝的谕旨,允许美国使节于 7 月19 日后随意选择任何日期前往京城,在那儿等待钦差大臣到达,和他们进行条约的互换’ 。他通知华若翰先生说,他曾指派盐运使衔清河道满族人崇厚,副将衔候补参将张秉铎作为陪伴他的护送人。同他们一道的还有一个姓李的候补道以及其他比较低级的官吏,总共大约二十个七品以上的官员。”③陪伴美使华若翰的二十多位护送人员中,崇厚的品级最高。自此,崇厚步入“外交”之道。 1860年 8月23 日(七月七日) ,英法联军攻陷天津。次日,咸丰帝命大学士桂良、驰赴天津,会同直隶总督恒福与英法谈判,两人均授为钦差大臣,又以武备院卿恒祺为帮办大臣,与英、法公使议和。8月 31 日(七月十五日),桂良抵达天津,即与恒福照会英、法二使,定日会议。英国使臣额尔金等声称:“现在并未罢兵,前已将所办各事,节经照会,俟一概允准照复前来,再行晤面。此时无可商办,毋庸相见”,桂良等无从措手。两天后,晤英参赞巴夏礼、威妥玛,巴夏礼威胁道:“(咸丰)八年和约,及本年二月间照会,与在津要求各款,必得一概允准,不容稍事商量,如有一款不准,即带兵北上。”④ 清政府急于办理“抚局”,委派钦差大臣办理与英、法等国侵略者的议和事宜,崇厚协助钦差大臣,直接参与“抚局”。 9 月5 日(七月二十日),钦差大臣大学士桂良、直隶总督恒福、武备院卿恒祺上奏折:“为接到英、佛两国罢兵照会,(朱批:包藏祸心,焉得谓之罢兵。)并议减赔偿现银,及巴酋(夏礼)即欲先期进京,恭折奏闻,仰乞圣鉴事。……至进京换约之期,本拟将各款议定后,再令入都。今该酋来称:额酋(尔金)定于二十一日与奴才等晤面,二十二日,即须将现定各款,彼此当面盖印画押后,即先令巴夏礼随带数十人进都,观看沿途及京中房屋住址。奴才等令其从缓再去,乃急不可待,并称:此处少延一日,即可省一日兵费,以便早日换约等语。窃思夷情反复,彼既志在换约,不若迎机而导,俾得迅速定议,免致再生枝节。奴才桂良与奴才恒福因尚有与额酋等商办将来驻京及通商一切章程,奴才恒福并因地方紧要,未敢抽身。现拟派令长芦运使崇厚随同奴才恒祺,伴送巴酋先行进都,照料沿途及到京一切事附《和约章程补大学士桂良、直隶总督恒福奏请委派长芦运使崇厚随同武备院卿恒祺,伴送巴夏礼先行进都,照料沿途及到京一切事宜。 桂良、恒福、恒祺等办理“夷务”,并未挽回局面。9 月 9 日(七月二十四日),咸丰帝以“办理夷务,未能妥协”为由,撤去桂良、恒福的钦差大臣职,撤去恒祺的帮办大臣职,另派怡亲王载垣、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由通(州)赴津,筹办抚局”①。咸丰帝想通过载垣、穆荫与英法谈判,劝说英、法军队退回天津。时隔十多日,9 月 21 日(八月初七日)咸丰帝又怪罪“载垣、穆荫办理和局不善”,两人均被“撤去钦差大臣” ,改授恭亲王奕欣“为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督办和局”②。这样,督办和局、夷务的大权,终于落入恭亲王奕欣手中。 就在恭亲王奕欣受权的当天,英法联军进攻距北京城只有八里的入京要道八里桥,驻守在八里桥的僧格林沁、胜保和瑞麟的部队,迎头痛击侵略军。“八里桥之役,中国军队以少有之勇敢迎头痛击联军。他们的军队是由两万五千名鞑靼骑兵和为数众多的民团所组成的,然而还打不过一小群欧洲人,这也的确是事实。法国和英国的炮兵压倒了他们的箭、矛、迟钝的刀和很不象样的炮”③。尽管“中国军队以少有之勇敢迎头痛击联军”,但是僧格林沁的马队抵挡不住敌军枪炮的攻击,胜保、瑞麟的部队和临时组成的民团不敌训练有素的“欧洲人”。 僧格林沁和崇厚知晓“天津为京师门户,通州为近畿唇齿,万一稍有疏失,全局震动,所关匪细”④,并精心修筑了海防工事,但不堪洋炮洋枪的一击,彻底瓦解了。八里桥失陷的第二天,咸丰帝自圆明园启銮,率领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及后妃等,匆忙逃奔热河。其弟恭亲王奕欣,受命留守北京,办理“抚局”,并一再举荐崇厚加入。 1860年 10月 22 日(九月初九日),恭亲王奕欣再次保举崇厚等人办事勤能,堪以差委:“臣等办理抚局,并调兵筹饷,事务纷繁,差委需员。适有二品顶戴长芦盐运使崇厚、盐运使衔天津道孙治、盐运使衔通永道德椿奉差前来,察看该司等办事勤能,堪以差委。”咸丰帝阅后朱批:“知道了。”⑤奕欣等惟恐恒祺一人遇事无从商酌,易受“该夷挟制”,11月 8 日(九月二十六日)再次上奏:“臣等再四筹商,非有熟悉夷情之大员前往术驭,不足以弥后患”,举荐崇厚才识练达,办事精细,且曾经办过夷务,熟谙一切。拟令其帮同恒祺办理抚局,实于诸事有裨,设将来该夷小有不协,即可随时酌办,倘或事关紧要,亦可从长商量,不至令该夷率行来京,再肆狂悖。“所有臣等拟令恒祺等在津办理之处,可否仰恳皇上天恩,明降谕旨?命武备院卿恒祺,办理海口通商事宜,并长芦运司崇厚帮同办理。拟明岁该夷驻京时,再于该二员中酌调一人来京,以便羁縻。如蒙俞允,臣等即当责成恒祺等,随时妥为酌办,无负委任。”⑥同日,奕欣再次举荐:“二品顶戴、长芦运司崇厚,臣桂良在津时,因知该员熟谙夷务,饬令与该夷商办一切,乃夷酋以该司管理盐务,未便与闻其事,总须钦派京员,方能与之商议。此次随臣等暗中设法,颇资得力,臣等现因需人之际,拟当量为变通。可否仰乞天恩,将二品顶戴长芦盐运司崇厚开缺,以三四品京堂后补,俾夷人知该员既奉简命,自可信服,并与恒祺体制相当,诸事不致掣肘.
tiankongch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长寿百岁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松龄长岁月 皤桃捧日三千岁 鹤语寄春秋 古柏参天四十围 愿献南山寿 年齐大衍经纶富 先开北海樽 学到知非德器纯 绿琪千岁树 杖朝步履春秋永 明月一池莲 钓渭丝纶日月长 寿考征宏福 闲雅鹿裘人生三乐 文明享大年 逍遥鸠杖天保九如 燕桂谢兰年经半甲 上寿期颐庄椿不老 桑弧蓬矢志在四方 君子福履洪范斯陈 瑶池春不老 设悦遇芳辰百岁期颐刚一半 寿域日开祥 称觞有菜子九畴福寿已双全 王树盈阶秀 玉树阶前荣衣兢舞金萱映日荣 金萱堂上花甲初周范陈九五福 桃熟三千年贤淑七旬人经几度七二风光现出麻姑仙草 导引三摩地应独有三千岁月结成王母皤桃 璇阁数华年恰合蟾圆一度瑶池看桃实预期鹤 耸千春 相夫教子壶范久钦际此欣逢设悦日 积福延龄期颐预卜而今初倍及笄年 萱寿八千八旬伊始 范福九五九畴乃全 设悦溯当年喜花甲一周又半 称觞逢此日祝萱 龄百岁有奇。
1.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宋代:辛弃疾
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以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2.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宋代:辛弃疾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3.新荷叶·薄露初零
宋代:李清照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书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4.声声慢·寿魏方泉
宋代:吴文英
莺团橙径,鲈跃莼波,重来两过中秋。酒市渔乡,西风胜似春柔。宿春去年村墅,看黄云、还委西畴。凤池去,信吴人有分,借与迟留。(橙径 一作:怅径)
应是香山续梦,又凝香追咏,重到苏州。青鬓江山,足成千岁风流。围腰御仙花底,衬月中、金粟香浮。夜宴久,揽秋云、平倚画楼。
5.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宋代: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1、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宋代:苏辙
七十馀年真一梦。朝来寿斝儿孙奉。忧患已空无复痛。心不动。此间自有千钧重。
早岁文章供世用。中年禅味疑天纵。石塔成时无一缝。谁与共。人间天上随他送。
译文:七十多年的人生真像一场大梦。而今寿辰儿孙奉酒。从前的是非忧患早已乘风早已成空,再不引痛楚凄恻。心如磐石风雨不动。其中播迁怎生沉重,千钧形容。
早年文章为政为世。中年时笔落生禅,却像是上天要让我明白的。石塔当年落成时不生缝隙,完好无损。如今如何了,又有谁与我同游?人间已换,天上似远,随意吧,随意谁送谁游。
2、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宋代:苏轼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译文:自从高宗皇帝南渡之后,有几个人能真正称得上是治国的行家里手?中原沦陷区的父老乡亲期盼北伐,翘首眺望,南渡的士大夫们也慨叹山河破碎,国土沦陷,半壁河山至今依旧。
而那些清谈家们面对大片国土丧失,何曾把收复失地、挽救危局、统一国家放在心上?算起来,我为平定金兵,戎马倥惚,已征战了万里之遥。
横枪立马把金人赶走,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留名青史,这才是真正读书人的事业。韩元吉啊,你是否明白这一点呢?
你的文章可以与韩愈齐名,被人视为泰山、北斗,你的家世尊贵显赫,门庭前的梧桐成荫,浓密清幽,一定会找来金凤凰。你生来就志在四方。
今请看:若生逢其时,遭遇明主,你就回叱风云,显露头脚,大展身手。现在你虽然辞官在家,寄情于绿野堂的景色与平泉庄的草木,纵情于东山上的歌舞诗酒。
但古代名相的志趣并未丢,为国捐躯的壮3233363533e59b9ee7ad94337志也并未减。等到将来,有朝一日,你再出山重整社稷,收复中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之后,我再来为你举杯祝寿。
3、燕归梁·双燕归飞绕画堂
宋代:晏殊
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绮筵张。
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簧。人人心在玉炉香。庆佳会、祝延长。
译文:燕子双双归来,围绕画堂翻飞,好像在留恋如彩虹艳丽的雕梁。此时有清风和明月相伴,正是美好的时光,更何况还有盛大的宴会呢?
侍女们身穿飘如白云的衣衫频频为宾客们倒酒,而且特意为大家献上乐曲。宴会上的熏香使得大家沉醉。我愿祝贺这样美好的时刻延绵长久。
4、人月圆·为细君寿
元代:魏初
冷云冻雪褒斜路,泥滑似登天。年来又到,吴头楚尾,风雨江船。但教康健,心头过得,莫论无钱。从今只望,儿婚女嫁,鸡犬山田。
译文:你在褒斜古道上冒着冰冷的大雪行走,地上泥泞湿滑走起来如同登天一样艰难。过了一年才到了吴头楚尾的江西豫章,一路上乘坐江船历经风雨。
只希望你身体健康,对不平之事心里能过得去,不抱怨自己没有足够的钱。从今往后,只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过上温饱的山村林园生活就可以了。
5、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宋代:辛弃疾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译文:赵介庵人才非凡,声名惊动了朝廷。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当年给皇帝掌理过制诰诏书,颇有文采,落笔万言,如走龙蛇。能赐福于人民,他把春天般的温暖带来人间。
江山都等老了,他青春长驻,鬓发还象乌鸦羽毛一样乌黑。像刘晏那样会理财,使江南富庶,如钱流遍地,席间且不管这些,还是痛饮赏菊吧!
欣赏着歌舞,敬赵介庵一杯美酒:望你象倾江倒海一样痛饮,祝你长寿。听闻皇帝要出兵北伐,驱逐金人,洗净中原大地膻腥的胡沙。
赵介庵他日能到皇帝的身边,人们会钦羡地望着他乘坐飞车消逝于天地云间。
由于逢寿必祝,祝诗祝联难免多且滥,所以有词家道出其中难处:“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
纵观许多祝寿的诗词联话,都离不开什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旧话,所以即使多得车载斗量也难以流传。宋代祝寿诗词最多,辛稼轩有一词谐戏欢愉被人称道,这是祝他本家一亲戚八十寿,其词道: “更休说,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
甚今年,容貌八十,见底道,才十八。莫道寿星香烛,莫祝灵椿龟鹤。
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 在十字上添一撇,成了千岁,这种祝寿词确实比干巴巴地祝寿要强许多。
在祝寿上难免有借机谄谀献媚者,据《东望阁随笔》中记,南宋奸臣贾似道,曾祝寿谢太后和宋度宗,因为二人的生日仅差一天,其笺上写道: 圣母神子,万寿无疆,复万寿无疆; 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所以有人评论说,“文人慧业,此登峰极矣。”
寿诗有一些本不是经心之作,却流传下来。有一村校书年70,买一妾才30岁,正巧苏东坡杖藜经过,老校书乞为寿诗,苏东坡戏为诗, “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古稀年”。
以而立对古稀,工整而巧。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他60岁生日时题写一副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
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
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
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观此联不愧是大手笔,舒适闲逸之态跃然纸上。上联言只要够吃够花、身体灵便就心满意足了;下联说不想成仙长寿,只有自在不虚度,眼下一日顶两日,已是活了一百多岁了。
在寿联上,人们绞尽脑汁使得词章工巧,构思奇特,清代彭文勤祝乾隆八十大寿,在位五十五年的寿联可以称“最”了,其上下联以“五”和“八”为对,可谓对得天衣无缝: “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斓辉彩服; 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方缥缈奏丹墀。” 乾隆逢八秩大寿,联以“八”为词,那么百岁老人也常以“世上难逢百岁人”为题祝寿。
清代一些老人百岁寿诞,岳麓书院主讲王文清送一寿联: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独逢。” 在祝寿的词诗联语中,也有不少是带有讽刺意味的。
民国初年,有一位县太爷搜刮地皮,百姓怨声载道。这一年逢县太爷生日,要全县绅商送寿礼,一秀才代绅商写寿联道: “大老爷做生,哪管它高粱、玉麦、黄豆、白花,刮尽地皮收贺礼; 小百姓该死,已吃尽苦蕨、葛藤、树皮、青草,求天开眼救微躯。”
据传闻,某奸臣为其母做寿,请人当场书写寿联,只见那人开始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满座见之哗然,寿星见之欲发作,只见那人从容写道:“王母娘娘下凡尘”;其下联是:“养个儿子是盗贼,偷来蟠桃奉至亲。”此联可谓“骂人不吐核”,让人有苦说不出。
寿诗寿词寿联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时下老年人是很重视自己的生日的,逢寿诞之日以吃为主的多,但祝寿的诗词曲联已是很罕见的了 这个是长了点,麻烦兄台整理下,我还没吃饭呢,赶时间。
本人文笔有限,下面的可参考: 龙耀七旬新纪跨,寿山诗海任飞腾。 龙年贺祖龙,寿比泰山松。
李桃枝叶茂,诗坛不老翁。 七十阳春岂等闲,几多辛苦化甘甜。
曾经沧海横流渡,亦赖家庭内助贤。 连日凝神新墨劲,五更着意旧诗鲜。
如今但祝朝朝舞,当信人生二百年。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劲枝遒塑祖龙。
桃李盛时甘寂寞,雪霜多后竞青葱。 根深更爱阳春雨,叶茂犹怜翠谷风。
师表才情堪敬仰,古稀不愧焕神容。 南山信步好逍遥,杖国而今又杖朝 诗苑丰收夸老将,政坛竞秀领风骚 阳春白雪抒怀抱,明月清泉尚节操 汝向期颐跨劲足,我来祝福奉蟠桃。
只有根据具体情况下写啦 参考资料:/login/redirect?url=.cn%2Fgb%2Fcontent%2F2001-02%2F20%。
浣溪沙(之三)(张纲)
象服华年两鬓青。喜逢生日是嘉平。何妨开宴雪初晴。
酒劝十分金凿落,舞催三叠玉娉婷。满堂欢笑祝椿龄。
赠李征君大寿(王绩)
孔淳辞散骑,陆昶谢中郎。
幅巾朝帝罢,杖策去官忙。
附车还赵郡,乘船向武昌。
九徵书未已,十辟誉弥彰。
副君迎绮季,天子送严光。
灞陵幽径近,磻溪隐路长。
编蓬还作室,绩草更为裳。
会稽置樵处,兰陵卖药行。
看书惟道德,开教止农桑。
别有幽怀侣,由来高让王。
前年辞厚币,今岁返寒乡。
有书横石架,无毡坐土床。
兰英犹足酿,竹实本无粮。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管宁存祭礼,王霸重朝章。
去去相随去,披裘骄盛唐。
洞仙歌.沪守王补之生日(黄庭坚)
月中丹桂,自风霜难老。阅尽人间盛衰草。
望中秋、才有几日十分圆,霾风雨,云表常如永昼。
不得文章力,白首防秋,谁念云中上功守?
正注意得人雄,静扫河西,应难纵、五湖归棹。
问持节冯唐几时来?看再策勋名,印窠如斗。
郑板桥巧赋祝寿诗 郑板桥巧赋祝寿诗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说其怪也真够怪。
有一次,他应好友李君之请,赴宴祝寿。怎奈天不作美,大雨滂沱。
宴后,主人捧出文房四宝,诸宾客相继献诗作画贺寿。最后,轮到了郑板桥。
郑板桥提起笔就写下了“奈何”二字,观看的人不由得稍稍一震:贺寿理应写些恭维之词,少不了吉庆之言,怎么以“奈何”二字起句?大家正在纳闷,只见郑板桥又接着写了“奈何”二字。此时主人见了,也暗暗称怪,但又不好意思说什么。
郑板桥写罢两个“奈何”后,接着又添写了“可奈何”三字。这时,大家不由得面面相觑,也顾不得礼仪而纷纷议论起来,也有人开始指责他。
但是郑板桥毫不理会,蘸了蘸墨,继续挥写下去,顷刻间一首绝妙的贺寿诗写成了: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滂沱雨祝李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众人一见此诗,禁不住拍手叫绝。
1、《荀子.富国》商朝:礼之正于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
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木工的黑线用以判曲直,圆规与直角尺用于量度方与圆。
2、《礼记·经解》商朝 荀子: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
把礼看作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道”,实际上即是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
3、《荀子·王霸》商朝 荀子: 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
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
4、《荀子·大略》商朝 荀子: 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
把礼看作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道”,实际上即是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用于称轻重。
5、《群书治要·经解》商朝 荀子: 夫礼之于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
人立身处事必须遵照执行的基本原则。人如果失去了立身之处,就一定会跌倒沉沦。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文明礼仪
1)《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韩淲
江上新凉入酒杯。瑞芝堂祝寿筵开。
五楼百雉更崔嵬。劳来流离施菽麦。
作成丰稔到田莱。便朝天去也徘徊。
2)《失调名》
年代: 宋 作者: 晁补之
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
依前又还是,迎春时候,大家都备。
宠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
五更催驱傩,爆竹起。
虚耗都教退,交年换新岁,长保身荣贵。
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神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
3)《好事近·鸳瓦晓霜浓》
年代: 宋 作者: 管鉴
鸳瓦晓霜浓,酒力渐消寒力。
好是一堂和气,胜十分春色。
髯翁笑领彩衣郎,同祝寿千百。
看取明年欢宴,更强如今日。
4)《鹧鸪天·垂领纷纷已二毛》
年代: 宋 作者: 郭应祥
垂领纷纷已二毛,可堪州县尚徒劳。
催科自笑阳城拙,勇退应惭靖节高。
来祝寿,笑儿曹,说椿说柏说蟠桃。
世间底事非前定,妙理还须问浊醪。
5)《减字木兰花·祥呈香褓》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祥呈香褓,尝记翁生当己卯。
福禄俱添,绿鬓红颜七十三。
芝兰满砌,争著彩衣堂下戏。
祝寿无涯,王母襟期醉九霞。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论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
楼上都有复制或部分复制我在其他问题中的回答呀。没有计算公式!这是根据物质特性和观测统计给定的值,就好比物质的密度、比热,这些是物质的属性参数,不是通过计算得来的
1、《长寿乐·南昌生日》 宋代:李清照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
指的是乌蒙山“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指的是红军走过的五座山,逶迤是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这里指山)。五岭逶迤腾细浪意思是五岭虽然弯弯曲曲,十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