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03

肥仔美金
首页 > 期刊论文 > 山系的形成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杰爱小吃

已采纳

祁连山原为古生代的大地槽,后经加里东运动和华力西运动,形成褶皱带。白垩纪以来祁连山主要处于断块升降运动中,最后形成一系列平行地垒(或山岭)和地堑(谷地、盆地)。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秦岭北部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遭受剥蚀;秦岭南部却淹于海水之中,接受了古生时期的沉积。在距今亿年的加里东运动中,秦岭南部隆起,露出海面。亿年前晚古生代的海西运动时,秦岭北部也崛起上升,至三叠纪时,因距今亿年的印支运动的影响,秦岭与海完全隔绝,雄伟的身姿基本成型。进入中生代以后,秦岭林区以剥蚀为主,是周围低洼地区的供给地。距今约8千万年的燕山运动使秦岭在形成以断块活动为主的南北褶皱带构造格架后,秦岭又在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强烈改造下,经大幅度的块断式垂直升降运动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秦岭的地貌格局。 秦岭地貌的演变,在中生代以前和以后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中生代三叠纪时期,中秦岭和南秦岭地区形成了褶皱山隆起带,成为一个广阔的侵蚀地区;以南和巴山地带,是一个广阔的沉降地区;北秦岭(包括渭河断陷谷地)是介于中、南秦岭剥蚀地区与鄂尔多斯沉积区之间的过渡地区。当时,南秦岭的河流往南流入巴山四川海相盆地,中秦岭的河流往北流入鄂尔多斯内陆盆地。 侏罗纪时期,秦岭地带,包括北秦岭、中秦岭和南秦岭,成为具有差异震荡运动的古老准平原,并形成了凤县、商县、勉县和紫阳等许多侏罗纪含媒盆地。秦岭两侧广阔的沉降、沉积地区在逐步收缩,分别向南向北后退;而秦岭地带隆起剥蚀地区却在逐渐扩大。从地貌上看,起伏突出变为平缓,而流域盆地增多且规模变小,分布分散,因而形成了许多侏罗纪的含媒盆地。而两侧河流仍流向陕北和四川盆地中。 燕山运动时期,秦岭地带进一步隆起,并伴有岩浆运动。由于秦岭巴山的隆起,南坡河流向四川盆地移动。由于岩浆活动和差异隆起,绝大多数内陆小型含媒盆地逐渐沉降得越来越低,河流侵蚀更为强烈。因此在秦巴山区两侧的内陆盆地中沉积的白垩系地层的底部和秦岭山地中的盆地里,形成了大量的砾岩。 新生代早第三纪,由于构造运动和缓,因而在这个广泛的均夷作用时期,山地又一次逐渐剥蚀成准平原。在秦岭地区广阔的准平原上分散着许多小盆地,其面积逐渐扩大。在这一时期,除了如徽县和商县这种已经扩大了的中生代盆地外,还发育了如商洛和安康盆地等新盆地。秦岭地区的古老河流自然流入了这些分散的盆地。其时,汉江可能已经大体上发育成现今的形态。汉江的源头当时可能向西穿过嘉陵江,而现今的嘉陵江河源可能就是那时期汉江的源头。因此,汉江可能是秦岭山区早第三纪准平原上早已形成的古老大河。 早第三纪到晚第三纪过渡时期,通过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秦岭又进行了隆升。这次隆升开始分裂成许多倾斜的断块,并在以前沉积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断块盆地,如徽县盆地、洛南盆地、商县盆地和安康盆地,以及在其他区形成的盆地,如汉中盆地。渭河断陷谷地以深断裂与秦岭带分开。秦岭大小断块的形成,分割了早第三纪的准平原,形成了最高一级的夷平面——今天海拔2300-3500m的太白山跑马梁面;其次一级的海拔2600-2900m,以终南断块和佛坪断块岭脊为代表,包括玉皇山、首阳山、终南山、兴隆岭、草链岭的夷平面和海拔1600-2200m,以华山、蟒岭、流岭、马道岭、柴关岭为代表的共三个夷平面。而通过三趾马和在蓝田公王岭地层中发现的大量南方来的动物群的遗迹可以推断当时秦岭的海拔不会超过1000m,从而证明三个夷平面如此大的高程是在第四纪时期中逐步形成的。在分水脊以南的大多数河流都向南流入汉江,而黑河由于水量丰富,足以抗衡秦岭和缓的抬升运动,所以继续向北流入渭河断陷盆地。 到了晚第三纪和早更新世时期,秦岭又发生强烈的垂直升降运动。进入中更新世时期,秦岭山地的上升运动以区域性间歇式抬升为主。以后随着地壳的宁静和上升的交替,逐步形成了第三、第二和第一级阶地。秦岭山地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331 评论

qsfenglingbb

祁连山水系呈辐射-格状分布。辐射中心位于北纬38°20′,东经99°附近的所谓“五河之源”,即托来河(北大河)和布哈河源头。由此沿至毛毛山一线,再沿大通山、至青海南山东段一线为内外流域分界线,此线东南侧的黄河支流有庄浪河、大通河、,属外流水系;西北侧的、黑河、托来河、疏勒河、党河,属河西走廊内陆水系;哈尔腾河、鱼卡河、塔塔棱河、阿让郭勒河,属柴达木的内陆水系;还有、哈拉湖两独立的内陆水系。上述各河多发源于高山冰川,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冰川补给比重西部远大于东部。河流流量年际变化较小,而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较大。山系东部以流水侵蚀为主,西部干燥剥蚀作用强烈,高山则以塞冻风化作用为主,明显存在3级夷平面。为中国冰川分面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成为众多河流的发源地。

138 评论

建安五金

应该是伴随着印度的板块撞击亚欧板块形成青藏高原时形成的。祁连山原为古生代的大地槽,后经加里东运动和华力西运动,形成褶皱带。白垩纪以来祁连山主要处于断块升降运动中,最后形成一系列平行地垒(或山岭)和地堑(谷地、盆地)。自北而南包括 8个岭谷带:①走廊南山―冷龙岭与黑河上游谷地―大通河谷地。②托来山与托来河上游谷地。③野马山―托来南山与野马河谷地―疏勒河上游谷地。④野马南山―疏勒南山(疏勒山)―大通山―达坂山与党河上游谷地―哈拉湖―青海湖―湟水谷地。⑤党河南山(乌兰达坂)―哈尔科山与大哈尔腾河谷地―阿让郭勒河谷地。⑥察汗鄂博图岭(黑特尔山)与小哈尔腾河谷地。⑦土尔根达坂山―喀克吐蒙克山与鱼卡河上游谷地。⑧柴达木山―宗务隆山―青海南山(库库诺尔岭)―拉脊山与茶卡、共和盆地―黄河谷地。

284 评论

丹枫在心

在地质历史上,天山地槽形成于震旦纪晚期。经加里东运动,特别是华力西运动,地槽发生全面性回返,褶皱隆起形成古天山山地。构成山地的主要岩石是古生代变质岩和火山碎屑岩及华力西期的侵入岩等。中生代至早第三纪末,古天山被剥蚀夷平成为准平原。晚第三纪,特别是上新世以后,准平原发生断块抬升,形成多级山地夷平面。后经冰川与流水交替作用,成为现代天山。是中国重要的地震带区。自1600~1979年,新疆500多次级以上地震,有50%以上发生在这一地区。

131 评论

相关问答

  • 课程的表现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以下是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几种表现形式: (1)印刷型文献。它是以纸张为载体,通过石印、铅印、胶印、静电复印等方法产生的科技文献。读者可直接阅读文献,但由于它是

    暖暖烛光201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德育过程的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类的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教育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知识更加的渊博。下面是我分享的教育类的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余

    君君如冰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乐音体系的构成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新课程 教育 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乐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

    冰可乐2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末尾参考文献怎么形成

    word2013怎么自动生成参考文献 工具: word2013 方法如下: 1、首先对参考文献进行编号,编号的详细过程如图中所示;2、然后将光标放到需

    沁水冰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山系的形成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祁连山原为古生代的大地槽,后经加里东运动和华力西运动,形成褶皱带。白垩纪以来祁连山主要处于断块升降运动中,最后形成一系列平行地垒(或山岭)和地堑(谷地、盆地)。

    肥仔美金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