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7

吃得圆圆的
首页 > 期刊论文 > 企业车辆管理工作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瑶瑶然然

已采纳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和整车销售利润空间的缩减,售后服务逐渐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法宝,如何提高售后服务质量,赢取竞争优势是汽车 企业管理 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 汽车售后服务绩效目标设计浅析 》

[摘要] 本文分析了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绩效欠佳原因,阐述了科学制定绩效目标的重要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售后服务以硬软件、技术力量、制度为基础,以“让客户更加满意”、财务指标体现绩效目标,构建了多维绩效评价模型。

[关键词] 汽车售后服务 绩效目标 多维绩效评价模型

汽车售后服务主要包括维修、养护、救援、信息咨询、 保险 、二手车交易等内容。据统计,中国汽车售后服务业总规模约1000亿元,从事汽车售后服务的企业数量逐年递加约23%。要把握潜力巨大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必须分析目前汽车售后服务业存在的问题,才能建立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一、国内汽车售后服务绩效欠佳的主要原因

从总体上看,消费者对汽车售后服务反映的问题主要有维修技术差、服务人员素质低、管理落后、配件假冒伪劣、收费混乱等。为此,有的汽车厂家在全国推行了“管家式”、“一站式”、“家的感受式”等服务,却局限于定性说法或只是不切实际的理念,指标不科学,指标标准不清。一方面设定指标不可计量;另一方面,绩效目标设计可操作性差。

二、科学制定绩效目标的重要性

绩效管理是在制定目标与达成目标之间达成共识,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和确保员工达成目标的管理 方法 。绩效目标是通过绩效管理努力达成的可以评价管理效果的目标,是被评估对像期望的结果。绩效目标必须切实可行,科学制定绩效目标既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绩效管理的前提。

三、常见的汽车售后服务绩效评价方法

常见的汽车售后服务绩效评价方法偏重衡量工作表现:

汽车售后服务业绩财务报表;汽车售后服务工作中的服务收益;其他链式收入评估。

这种评价方法以工作表现为评价对象,以收益为主要依据,有利于计划和控制,具有开拓性和预见性的优点。但它通常具有目标难定、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信任度下降、被管理者抗拒绩效管理、考绩脱节等缺点。没有将客户(服务对象)纳入绩效评价体系是这种方法的一大缺陷。

四、汽车售后服务绩效目标可以从“让客户更加满意”、财务指标两个方面予以体现

企业的绩效有效体现了企业的战略执行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大部分汽车企业来说,如果能够有效考核汽车售后服务绩效,不但可以掌握汽车售后服务绩效对公司的财务贡献,而且可以在整体上为汽车企业的管理提供决定性的评估资料。客户是否满意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决定性影响,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让客户更加满意”和财务指标可以体现汽车售后服务绩效。

1.让客户更加满意

让客户更加满意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据调查,用户最关心的是维修等候时间和维修费用。目前我国各大汽修企业已高度重视控制维修时间,但部分维修企业一味压缩维修时间,实际作业中难于做到,客户满意度反而因此下降,有的甚至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则更不明智。笔者认为企业应当充分考虑客户安全,绝不压缩关键工序时间,通过科学安排减少工序流转时间、交接时间、派工时间和待工待料时间,优化工作组合,提高工时利用率,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避免返工。企业主急功近利势必导致其企业生命周期短暂。客户满意,企业才能拥有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让客户更加满意,企业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客户满意度是绩效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2.反映汽车售后服务绩效的财务指标

汽车售后服务绩效主要的财务指标可由关键绩效指标(KPI)反映。确定KPI首先应当作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影响和制约汽车售后服务绩效内部因素主要有:硬件、软件、技术力量和制度。

(1)硬件和软件。改进硬件和软件的配置通常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企业形象。软硬件投资既需要一次投入大量资本,还需要大笔后续费用,如硬件维修和保养,软件调试、改进和维护。因此,投入前须做投入产出分析,根据市场规模、市场潜力、竞争形势、消费水平,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合理配备相关软硬件件,适时升级软硬件。

(2)技术力量。据调查,国内汽车售后服务业不仅从业人员总体水平不高,且技术人员流动过于频繁,给企业造成很大压力。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这种状况:引进、培养技术人员,形成技术补充梯队;建立以技术水平和敬业精神为主要依据的技术职务聘任制,对技术人员的能力予以科学评定;合理薪酬;科学实施对技术人员的绩效管理;技术部门管理规范化。

(3)制度。国内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善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度不健全,二是制度流于形式、可行性差。制度本身并非绩效的动力,但针对性强、可行性佳的制度对经营绩效无疑具有强大推动作用,相反则成为绩效低下原因、绩效提升障碍。

通过分析影响和制约汽车售后服务绩效的外部因素:行业状况、区域经济状况、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确定企业的相对最优规模。加拿大的综合汽车维修企业模式与中国十分相似,但规模却远远比国内小,拥有三四十名员工的汽车维修企业在加拿大就算很大了,其规模控制值得借鉴。

汽车售后服务 企业战略 目标一般是实现本年度利润稳步增长、维持或扩大市场占有率。以4S品牌店为例,用鱼骨图分析KPI可得:售后服务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售后服务产值-成本-费用。

五、基于客户满意度和财务指标的多维绩效评价模型

汽车售后服务绩效是基于企业的软硬件基础、现有技术力量、管理制度,通过利润驱动和市场驱动,在组织内各成员共同努力下达成。其中,市场驱动可以用客户满意度来描述。

综上,可构建如下模型:汽车售后服务绩效=利润水平×客户满意度×(软件+硬件+技术力量)×制度。其中,利润水平=(售后服务产值-成本-费用)/预期利润。

客户满意度取值为:客户满意的服务占服务总数的比例。

参考文献:

[1]徐世庆:亟待量化的汽车售后服务[J].企业研究,2005(5)

[2]李立国程森成:绩效目标与绩效标准对比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5(1)

《 汽车售后服务质量的博弈分析 》

【摘要】 伴随着我国汽车销量的迅速增长,汽车的售后服务质量却呈下降趋势。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得出了汽车售后服务质量陷入了纳什均衡的结论,并指出解决低质量售后服务困境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高汽车售后服务质量标准。

【关键词】 汽车 纳什均衡 售后服务质量

一、汽车售后服务问题日益凸显

在2011年初凤凰网汽车频道进行的一项调查中,89%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汽车售后服务不满意。随着汽车保有量和销售量的不断快速增加,汽车售后服务问题渐渐凸显出来。

从法律方面看,汽车售后服务不能令消费者满意主要是因为国家缺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早在2006年就出现了“汽车不是消费品”事件:一位消费者在起诉经销商的案件中败诉,法院给出的依据是汽车不是生活消费品,不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至今日,汽车仍然没有实行“三包”服务。

从经济利益方面看,现阶段汽车售后服务质量水平不高,但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潜力巨大,售后服务是各个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领域。在汽车产品销售利润逐渐萎缩的情况下,售后服务将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宋晓冰(2006)指出:“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汽车市场,汽车的销售利润约占整个汽车业的20%,零部件供应利润约占20%,而60%的利润是在售后服务领域中产生。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业比汽车产业更加幼稚,发展水平更低。”

售后服务本身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最典型的案例非海尔莫属。在海尔创业时期,电视机是“三大件”之首,买一台电视机需要四五千元,相当于一个家庭的年收入,其地位与今天的汽车是非常相似的。在没有明显的技术和品牌优势的情况下,海尔靠优质的售后服务取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成为世界名牌。通过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汽车企业可以减少消费者购买时的不确定性,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探析汽车企业为什么没有主动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争取竞争优势和巨额利润的经济原因。

二、汽车售后服务质量的博弈分析

1、分析假设

假设有两个企业:领导者和追随者,可以将上海大众等合资企业视为领导者,奇瑞等自主品牌企业视为追随者,这两个企业在汽车市场中展开竞争。假设两个企业追求的目标是短期利润最大化,并且初始情况下领导者的销量与追随者的销量相等。

领导者的产品质量水平好于追随者,并且价格也高于追随者。在初始时刻,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售后服务质量都是低水平的。在我国汽车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都较低的情况下,必然只能提供低水平的售后服务。领导者和追随者都可以选择通过增加成本向消费者提供高水平的售后服务。这样,售后服务质量的高与低就构成了汽车企业的战略选择集。

假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愿意为售后服务更好的产品出更高的价格,但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消费者都是第一次购买汽车,他们没有使用汽车的 经验 ,因而无法判断出汽车企业售后服务质量的高低,也不能感受到售后服务质量的提高,只有经过长期经验的积累,消费者才能切实了解和感受到售后服务质量并提高自己的保留价格。售后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两个标准:其一是客观标准,即车企售后服务质量的真实水平,其二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消费者明显地感受到售后服务质量的提升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2、博弈分析过程

纳什均衡是博弈论的核心概念,它是指这样一种均衡状态:每个博弈的参与人,都在其他参与人战略给定的条件下,选择了他认为最优的战略。

根据纳什均衡的定义,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领导者与追随者均选择保持低质量的售后服务就是一个纳什均衡。这两个条件分别是:第一,在追随者不选择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的情况下,领导者也会选择不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第二,在领导者不选择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的情况下,追随者也会选择不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当以上两个条件同时成立时,市场达到纳什均衡状态,各个企业没有改变现状的激励。

首先需要讨论的问题是第一个条件是否成立。给定追随者选择保持低质量的售后服务,领导者有两种选择: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和保持低质量的售后服务。如果领导者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消费者无法立即感受到其服务水平的变化,因而领导者还必须保持原来的价格不变。但由于售后服务质量的提高,使得领导者的成本提高,领导者的利润将会在短期内下降。而在长期看来,领导者的价格和售后服务质量同时提高后,并没有在性价比方面有所提升,反而会因为价格提高而失去部分消费者。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对于领导者而言是不利的,领导者没有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的激励,即第一个条件是成立的。

接下来要讨论第二个条件是否成立。给定领导者选择保持低质量的售后服务,追随者有两种选择,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和保持低质量的售后服务。追随者选择低质量的售后服务时市场保持初始状态。

在追随者选择提高售后服务质量而领导者保持低质量售后服务的情形下,追随者将会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导致其利润下降。使得追随者可能遭受损失的情况大致有以下情形。

第一,追随者的利润水平低,增加售后服务质量的成本较高,可能导致追随者亏损。虽然乘用车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较高,但自主品牌企业等的产品价格较低,利润水平也较低。“据有关研究表明,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品牌差价十分明显,A00级为30%,A0级为25%,A级为25%,B级为50%”。2009年的相关研究表明,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利润率大约在5%左右,而合资品牌的车企利润率能够达到10%。当追随者提高产品售后服务质量之后,其售后服务成本也必然随之上升。如果追随者的销售价格和销量没有变化,增加的售后服务成本将减少追随者的利润水平,甚至使追随者出现亏损。

第二,追随者的保有量不断增大,使得增加售后服务成本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追随者的保有量不断增加。2007年8月22日,奇瑞汽车第100万辆车下线。这也意味着奇瑞汽车的保有量达到了100万级别。汽车企业宣布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就意味着要对这上百万的用户同等地提供更高质量的售后服务。如果每年花在每个用户的售后服务时间增加1个小时,每个售后服务人员每年工作时间为2000个小时,那么汽车企业需要增加5000个员工。假设每个员工的年工资为5万元,只是员工工资的开支增加就高达亿元。

而自主品牌企业作为行业的追随者,错失了一个重大的机遇。即在21世纪之初的几年,在汽车的利润率较高的几年时间里,在自身的保有量并不高的情况下,用高质量的售后服务赢得市场认可的机会。由于盲目追求规模,迅速增加的市场需求使得自主品牌企业忽视了售后服务质量问题。因为对行业和产品本质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自主品牌企业并没有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而当保有量已经达到百万级别之时,当汽车已经变成微利产品之时,当消费者已经对自主品牌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质量失去信心之时,再去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显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变得根本不可行。

第三,消费者可能要在多个时期后才能感觉到追随者售后服务质量的提高并且增加对追随者产品的购买量。而在这之前,追随者要忍受售后服务成本的提高和销量不变的境遇。而如果领导者采取“浑水摸鱼”的策略,追随者的情况可能变得更差。领导者在追随者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时,可能也向消费者发布信息,声称提高自身的售后服务质量,但实际上并不采取任何行动。当消费者或相关媒体观察到领导者的实际情况时,也会自然地认为追随者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的承诺也是空话。因此,追随者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的努力很大程度上被抹杀了。

第四,当追随者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之后,如果领导者采取降低产品价格的还击策略,追随者将面临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量下降、售后服务成本提高等三重困难。在追随者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之后,消费者增加对追随者产品的购买之前,领导者会降低自身的产品价格。因为价格信号非常明确,易于观察,消费者会立即改变自身的购买决定,转而购买领导者的产品。追随者的销量将会出现下降,利润将进一步被压缩。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的代价过高,迫使追随者放弃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的承诺,又回到初始的状态。

第五,快速增加的消费者需求可能使得追随者无心提高产品质量。从2001年以来,我国的乘用车行业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2001年,乘用车销量为127万辆,2007年达到630万辆。快速增长的销量会将企业的注意力吸引到如何安排产能、生产更多的产品上,也会让企业觉得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的要求产生错觉。

第六,企业规模经济的错误认识使得追随者要先追求销量目标。关于规模经济问题,各方普遍的共识是汽车行业是一个具有明显规模经济的行业。如果产量达不到一定的规模,通常认为是15万辆或30万辆,企业将无法在行业内立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新进入行业的企业都力求快速增加销量,争取早日达到规模经济的门槛。

第七,售后服务人员严重匮乏,售后服务质量提高的人力资源条件不具备。提高售后服务质量需要大量的售后服务人员。目前全国4S店的数量达到六七千家,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每家4S店的员工人数大约为50至100人。此外,还有大量的汽车维修店需要各种人员。近几年来,汽车制造商、4S店、汽车 修理 厂等广义的汽车行业规模迅速扩大,但人才培养规模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结果导致汽车行业的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因此,给定领导者选择保持低质量的售后服务,追随者也将选择保持低质量的售后服务,第二个条件成立。而两个条件都成立证明领导者和追随者都保持低质量的售后服务构成一个纳什均衡。

三、解决低质量售后服务问题的对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市场中的各种企业都提供低质量的售后服务构成一个纳什均衡。纳什均衡具有稳定性,在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将维持现状不变。

解决这个低质量售后服务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政府出台售后服务标准,强制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政策法规 的强制性使得领导者和追随者都不得不提高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这样低售后服务质量的纳什均衡就会自然地瓦解。政策法规的出台及企业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的行动将会很快地使消费者受益,从而提高市场绩效。

【参考文献】

[1] 邱灿:售服:高飙低走为哪般[J].汽车观察,2006(5).

[2] 宋晓波:我国轿车售后服务体系的发展研究[J].上海汽车,2006(5).

[3] 雷林松:关于轿车市场自主品牌份额下滑的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8(12).

有关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研究论文推荐:

1. 关于售后服务管理论文

2. 浅谈汽车服务管理论文

3. 2016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论文

4. 有关汽车维修毕业论文范文

5. 有关汽车服务营销论文

6. 有关汽车服务与营销论文

93 评论

PolarBella

GPS作为车辆管理系统的数据中心而言,重要的在于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发现存在于整个体系中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车辆gps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应用GPS监控技术深化车辆管理

【摘 要】GPS监控技术便是深化车辆管理的有力武器之一。本文论述了应用GPS监控技术深化车辆管理的必要性,进而阐述了应用GPS监控技术深化车辆管理的内容。

【关键词】GPS;监控技术;车辆管理;内容;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辆需求量与日俱增,在推动经济稳步上升、改善生产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车辆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针对这一状况,车辆管理部门必须深入挖掘现有人力资源的潜力,采用先进的车辆管理设备与技术,创新车辆管理模式,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保驾护航。GPS监控技术便是深化车辆管理的有力武器之一,在此笔者针对应用GPS监控技术深化车辆管理,作如下论述。

一、应用GPS监控技术深化车辆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车辆的需求不断增加,每年新增车辆的数量十分惊人,如此庞大数量的车辆需要科学、高效的管理,才能保证车辆安全,提高车辆使用效益,减少空载率。目前,车辆管理还处于分散、动态的状态之中,由于车辆的操作通常在瞬间完成,存在风险性,因而车辆管理的工作量繁重,管理难度大,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设备和技术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除此之外,车辆管理人员的缺乏,驾驶人员责任心的缺失,也给车辆管理增添了难度,现有的车辆管理人力资源几乎已无潜力可挖。由此可见,采用先进的车辆管理设备与技术势在必行,创新车辆管理模式,提高车辆管理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是车辆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针对交通压力大、管理任务重、车辆管理人员少的现状,车辆管理必须坚持以发展的思维来积极应对挑战,从内部管理方面寻找突破口,依靠先进、科学的设备与技术来全面推动车辆管理水平的提高。GPS监控技术的技术条件十分成熟,将其应用于车辆管理中能够有效改善当前的管理不善局面,进一步深化车辆管理,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应用GPS监控技术深化车辆管理的内容

GPS监控技术应用于车辆管理中能够通过建立GPS监控系统来深化车辆管理,GPS监控系统包括监控中心、通讯网络、车载机三个部分,其中监控中心作为GPS监控系统的核心,主要承担监控数据的收发、处理、统计、监控及存储,通讯网络是交换数据的途径及载体,而车载机是被监控车辆的终端设备,主要承担车辆状态信息的监控和收发。

(一)GPS监控技术的特征

GPS监控技术主要具备科学化调度、精益化管理、本质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四项特征,其中科学化调度主要指的是GPS监控系统能够定位调度车辆,实时监控车辆,准确掌握被监控车辆的位置、状态等信息,在提高车辆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车辆的安全及运输的快捷;精益化管理主要指的是通过掌握车辆的实时状态信息实现对被监控车辆与人员的科学管理,可以限定车辆行驶的区域,如果所管辖车辆超过允许的区域,GPS监控系统能够自动提醒管理人员、驾驶人员注意,管理人员可以借助在线查询功能掌握所管辖车辆实时的位置、速度等状态信息,从而实现对车辆的有效管理;本质化安全主要指的是GPS监控系统能够借助车载机、通讯网络和监控中心实现对出现安全事故的车辆的及时控制,及时联系110为被盗、被劫的管辖车辆报警,从而保证管辖车辆的财产安全和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信息化服务主要指的是GPS监控系统能够为驾驶人员提供交通情况、修理厂、加油站、开会通知等多种信息服务,并可随时查询车辆信息记录。

(二)GPS监控技术的功能

1.车辆管理

在传统的车辆管理中,主要是通过人为的跟踪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成效不高,无法满足车辆管理的相关需要。GPS监控技术的使用,能够随时随地的显示行驶车辆的具体位置,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车辆显示对该车辆的具体位置进行判断。与此同时,GPS能够对同一地区的车辆进行同步监管,这种监管方式在节省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管理效率。在车辆的长途运输中,通过GPS监控技术,能够对车辆运输中的形式状态进行及时的监控、跟踪,以此来保障行驶人员的生命安全。

2.路线导航

在车辆管理的过程中,出行路线的确定,不仅关系着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还关系着车辆的正确行驶。在车辆导航中,对出行路线进行有效规划,是整个系统的功能之一,它包括自动线路规划与人工线路设计。自动线路的规划需要结合驾驶人员的出发地点击目的地,GPS根据对车辆的行驶路线,及时监控、跟踪,以此来反映车辆的实际行驶状况。与此同时,在形式路线选择上,GPS还能结合着车辆所在地的实际状况,为车辆选出合适的行驶路线,避免交通意外的发生。

3.紧急救助

车辆在日常行驶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状况,在面对这些紧急状况的过程中,驾驶员习惯使用手机进行求救。面对手机信号不好的地段,不仅会延误营救时间,同时还会对驾驶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GPS监控系统的运用,则能有效解决这一情况。驾驶员在遇到紧急状况时,可以及时按下紧急按钮,发出紧急求助信息。监控系统的管理人员在发现驾驶人员的求救信息后,通过GPS监控技术对车辆所在地进行及时定位,依据车辆所在地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最优援助方案,在节省营救时间的同时,还能保障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总结

综上所述,GPS监控技术在车辆管理中的运用,不仅能提高车辆管理的管理质量,还能保障车辆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然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基于GPS成本较高,很难普及到车辆管理中。由此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加大GPS监控技术的研究步伐,在保障监控质量的同时,还能降低使用成本,使其普及到车辆管理中,在提高管理质量的同时,还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 GPS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材料与电子技术, 2010, (4): 26-31.

[2]吴成华.GPS监控系统在车辆安全运行管理中的应用[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1, 11(6): 52-53.

[3]前进. GPS运输车辆管理系统方案解析[J].物流与供应链, 2011, (1): 98-103.

[4]陈勇,郭丽.车辆管理中GPS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5): 105.

[5]吴东.浅析车辆使用GPS卫星定位对车辆管理所产生效益[J].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1, (19): 19-2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车辆gps管理论文

210 评论

gengxiewei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各类企业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企业交通运输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交通运输企业内部控制

摘要:交通运输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维护企业生存和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交通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提出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交通运输企业 风险 内部控制

以《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公布为标志,全球掀起了企业内部控制和上市公司监管的浪潮。近年来,国内外案例无不表明完善内部控制对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作用。会计控制逐步向风险控制发展。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出台,更是体现了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之一,交通运输业不仅拥有自身的经营目标,更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交通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及良好运行对于全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一、我国交通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交通系统的会计电算化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多数省市级单位已实现了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部分省的运管、稽征、养护等系统也实现了电算化,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但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一)企业内部环境方面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在我国,受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的董事会形同虚设,内部控制缺乏应有的股东监督机制,更多地维系在经营者的觉悟上,关键人控制现象十分突出。企业人力资源利用不合理,存在因人设岗或人力资源未得到很好开发利用的情况。另外,以我省国有运输企业为例,企业已形成企业集团的管理模式,运行平稳,加上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原因,员工的工作效率较低,责任感不足,员工总体上文化素质较低,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方面

一方面,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应对策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员物资流动性加强,运输量加大,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是个机遇。但是,车辆安全运行管理、油胎料等成本的控制、资金的筹集及使用等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对其风险的认识不足,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及发展。

另一方面,交通运输企业普遍存在风险控制措施不到位的情况,如交通运输企业下设车站车队或分公司,一些经济业务较为简单的基层单位,运转环节少,人员配备不足,未能很好执行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控制,存在财务人员身兼采购、记账、验收审核等工作的现象;财产的保管、清查制度欠缺或虽有制度却未严格执行,未能落实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应收款项管理不能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存在对报告期业绩的人为操控与粉饰,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期末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不匹配;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不能适应网络财务的发展,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信息与沟通方面

现有国有运输企业存在着管理体制落后的情况,虽经近几年的改革,依然存在信息的收集不全面、上下级信息沟通不及时、各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有效沟通等问题,信息的价值必须通过传递和使用才能体现,否则,就不能起到协同管理的作用。

(四)企业内部监督方面

现代交通运输企业在内部监督制度建设方面,从无到有,逐步完善规范,但还存在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监管不到位,特别是对于重大人事变动、采购招投标、对外投资等,未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有些企业虽设有内部审计部门,但缺乏独立性,而且内部审计多为事后监督,对事前、事中监督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致使企业产生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完善交通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企业应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责,明确盈利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改变以往企业对职工承担无限责任的状况;政企分开,按照市场竞争的要求,形成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从而改变以往作为政府行政体系附属物的状况;从战略高度的视角来建立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与企业资源的全面整合,并持续形成企业自身的价值与核心竞争力。

(二)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1)建立健全在车辆安全运行管理、油胎料等成本的控制、资金的筹集及使用等方面内部控制体系。车辆运行安全管理不仅事关企业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安全运行无小事,应从日常安全培训、安全意识教育、车辆日常趟检等日常小事做起,形成规范的安全制度;其次,油胎料成本是运输企业主要运输成本,是企业运行成本的主要部分,特别是燃料、轮胎、配件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加强四定核算考核尤其重要;另外,维持企业良好运转以及对外投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加强资金的筹集与使用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资金审批制度。

(2)企业在分析相关风险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的基础上,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比如在财务管理、应收款项收回、生产运营等方面,制定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制度,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制度,加强职业道德与专业技术培训教育,引进先进管理人才。

(3)塑造具有积极向上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每个企业独特的文化淀积,这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内外环境不同所决定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产生持续性竞争力和凝聚力,弥补了规章制度的不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针对国有运输企业存在的不足,提高员工创新意识、强调危机意识、培养开发人才、增强主人翁意识,推动企业改革,加强人才竞争、人力资源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奖罚制度,打破“大锅饭”“铁饭碗”的惯例,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激励机制,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加强内部控制激励机制。通过责任考核制度,将各部门按其功能,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建立权、责、利统一的运行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培养企业内部人才,采用竞争上岗机制,对于有利企业发展的人才,给予激励重用,起到榜样带头作用,让企业员工获得与其付出相匹配的报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特别是财务人员,应取得与其付出的努力和责任相匹配的报酬和授权,真正发挥会计人员监督职能,准确及时的提供会计信息,从制度和程序上减少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其次,加强员工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素质。面对交通运输企业员工文化素质较低的情况,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任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目前会计核算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逐步从单纯会计核算向财务核算及管理工作全面信息化转变,这也就要求财务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经验,不断更新知识,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四)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专项信息、调研报告等获取内部信息;其次,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企业、业务环节、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采用电子审批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对信息进行集成和共享的同时,加强系统开发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最后,建立有效反舞弊机制。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职责权限,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并及时传达至全体员工。

(五)加强监督机制,提高内部监督效率

企业应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入手,充分发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完善企业内部制衡机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其监督评价职能,更有效地保证交通运输企业资产安全,检查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事前及事中监督,对于企业存在的舞弊行为、安全隐患等,防范于未然。通过这些基础性工作,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财政都会计司.企业会计制度讲解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柳家林,赵贺.ERP实施分析与组织结构优化[J].经营管理者.

[3]何莲.交通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当代经济.

[4]杨帆.基于ERM的交通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初探.交通财会.

[5]黄长清.浅谈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控的现状及其改进.现代经济信息.

>>>下页带来更多的企业交通运输论文

332 评论

相关问答

  • 车辆使用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书 名: 汽车市场营销作 者:王琪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2-1ISBN: 9787111258278开本: 16开定

    福嘟嘟的脸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研究论文

    绩效管理是一个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考核、绩效评估、绩效诊断、绩效改进、绩效沟通辅导、绩效激励等完整的管理系统。我整理了绩效管理论文3000字,欢迎阅读! 浅谈

    兔兔我要幸福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研究论文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问题探析论文 企业集团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使得我国的企业集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目前在我国的企业

    白树dod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车辆安全管理论文

    作为大众重要的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整理了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探究 摘要:作为城市轨道交

    继续改一个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小区车辆管理研究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

    金花201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