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香香
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 清华大学连续11年夺冠 塑造不败金身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今年第1期刊登了《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评出的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清华大学以分的绝对优势名列第一名,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分别以分、分获得第二、第三名。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以稳定的优势,连续8年保持中国大学前三名。进入前10名的大学依次还有:第4名上海交通大学,第5名南京大学,第6名复旦大学,第7名华中科技大学,第8名武汉大学,第9名吉林大学,第10名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已经连续11年位居榜首,与上一年度的前10名相比,前四名不变,第7、8、9名不变。南京大学由第6名上升到第5名,复旦大学由第5名下降到第6名,西安交通大学进入前10名,中山大学没有进入前10名。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指出,本年度清华大学得分上升近30分的原因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临床医学得分计入了清华大学。2006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又名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自2007年开始,以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名义招收临床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因此,《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将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临床医学部分计入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学等不以清华大学的名义招生,不计入清华大学得分。 他说,与合并相反,中国地质大学原在武汉和北京的两个校区经教育部行文,已经正式成为两个独立的办学实体。校名分别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因此,自2007年度起,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都单独评价。不过,原中国地质大学是211工程大学,分开后的两所大学是否都是211工程大学还未见正式公布,课题组暂均以211工程大学对待之。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首次公布了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的名次。在拥有100多所211工程大学、强校如林的中国普通高校中,并非211工程大学的南方医科大学进入前80名,显示该校有着很强的实力。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同时评出了16所2007年中国一流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以研究1型首次进入中国一流大学。上年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是中国一流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后,不再单独评价。 以武书连为组长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还评出了35所2007年中国研究型大学。湖南大学首次进入研究型大学,该校是985工程大学。上年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是研究型大学。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后,不再单独评价。中国地质大学分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两个学校后,都没有进入研究型大学。 与上年相比,中国大学前100名中,只有中国药科大学因中国地质大学一分为二且二校都进入前100名、南方医科大学进入评价体系而跌至101名,其他大学都保持在前100名。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同时完成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的排名。清华大学获得工学第一名,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医学、哲学、法学、文学第一名,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农学第一名,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第一名,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历史学第一名,西安交通大学获得管理学第一名。 课题组也对中国大学200多个本科专业进行了排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本科专业第一名数量大幅领先其他大学。
aprileatapple
我在新浪网看到的,有中国科技大学,排在第17位,南京大学排在第4位! 新年初始,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发布《200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名列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前五强。报告还推出了2007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和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等榜。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按照研究领域分为中国高校科技贡献力排行榜和中国社会科学贡献力排行榜等。 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以拥有48项国家重大科技奖励成果的绝对优势高居2007中国高校科技贡献力排行榜榜首,北京大学34项位居第二,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获奖数量均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是我国科技贡献最大、科研水平最高的、科技竞争力最强的两所高校。复旦大学17项位居第三,南京大学15项列第四,中南大学和浙江大学14项并列第五,上海交通大学12项列第七,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四川大学10项并列第八。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分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个奖项。“国家重大科技奖励”是指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二等奖以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一等奖以上的奖励成果,这些奖励成果都是重大发现、重大发明、推动社会与经济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科学贡献力的科研成果。截至2006年,北京大学的王选院士是我国普通高校唯一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国家重大科技奖励”是我国科学技术成就的最高展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科学贡献力”体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益,反应科研成果对经济和社会做出的贡献。据排行榜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运营总监赵德国介绍,“2007中国高校科技贡献力排行榜”以改革开放以来至2006年我国高校作为第一或第二完成单位获得的国家重大科技奖励为数据基础统计得出,是衡量高校科技贡献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反映高校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的重要标志,客观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现状,旨在扭转目前我国科教界急功近利的思想,引导高校重视科研对国家经济社会的贡献。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蔡言厚教授指出,从高校获奖数和985工程国家投入情况来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名副其实,国家与公众给予的资源与投入等与他们的科技贡献能力基本成正比,而对比投入与产出情况,中南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科技贡献能力表现令人惊喜,以后遴选985工程9所大学时应重点考虑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至少应该加大对这些优秀高校的资助力度和支持力度。 从统计结果看出,我国部分985工程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37所985工程普通高校中有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5所高校没有成果获得过国家重大科技奖励。而一些211工程(非985工程)高校如北京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江南大学和上海大学等高校表现出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科技贡献能力超过一些985工程高校,而像山西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等非211工程高校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建议国家再次遴选985和211工程大学时这些高校应给予重点考虑。 我国不同地区的高校科技贡献能力差异显著,北京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贡献力最强、科学技术研究水平也最高,获国家重大科技奖励数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上海、江苏、四川、浙江、陕西、湖北、湖南、天津等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区高校的科技创新贡献能力比较强。另外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甘肃、青海、西藏、宁夏、内蒙古、贵州、新疆等高等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高校没有科研成果获得国家重大科技奖励。 《200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编写,这是中国校友会网以“衡量高校科学与人才的贡献能力”为评价目标,连续第5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2006年还推出我国首个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和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200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刊登在《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2007年第1期,读者想了解《200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全部内容请在中国校友会网()等网站下载。2007中国高校科技贡献力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省市 重大奖励数1 清华大学 北京 482 北京大学 北京 343 复旦大学 上海 174 南京大学 江苏 155 中南大学 湖南 14 浙江大学 浙江 147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128 南开大学 天津 10 四川大学 四川 10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1011 吉林大学 吉林 9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913 山东大学 山东 814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7 天津大学 天津 7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7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6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6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6
中国作家林建
我国1952年按照苏联的模式对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后,建立了以专门学院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体制。在这个体制下,全国大学实行按学科分类,除少数大学保留若干个学科外,大部分大学都只有一个学科,全国大学分为文理(也称综合)、工科、农科、林科、医药、师范、语言、财经、政法、艺术、体育、民族12种类型。同时,在国家创新体制方面,实行教学科研分离。高等学校只从事教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则专事科学研究1978年改革开放后,大学逐渐向科学研究、综合性方向发展。今天,许多大学已经成为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综合型、多科型大学。按教育部对学科门的划分和大学各学科门的比例,现有大学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体育类、艺术类13类。按科研规模的大小,现有大学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4型。每个大学的类型由上述类和型两部分组成,类在前型在后。例如:按各学科比例情况,北京大学属于综合类,按科研规模,北大属于研究型,故北京大学的类型是综合类研究型,简称综合研究型。再如:按各学科比例情况,清华大学属于工学类,按科研规模,清华属于研究型,故清华大学的类型是工学类研究型,简称工学研究型。新的分类方法改变了过去单一模式的大学分类标准,从科研规模和学科比例两方面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前中国大学的实际情况。见:《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季刊)2002年第4期发表的《再探大学分类》2000年,我国政府对全国高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合并重组。这次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1952年以来形成的以专业学院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体制,建立了以多科和综合大学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体制。多数合并大学都有至少两个比较强的学科门,过去单一学科门结构的大学已经不存在;但是以单一学科门为基础的大学分类标准却没有随之改变。在教育部颁布的学科分类中,学科门是最高父系统。学科门共有12个: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理科是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农林科学、医药科学的统称,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学4个学科门;文科是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统称,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7个学科门。理科和文科是教育部在高考中的习惯称呼,报考理科的考生,可以录取到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学科门的专业,报考文科的考生,则录取到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的专业。学科门下设学科类、学科类下设专业。中国大学各学科门中,以工学最强,其次是理学、医学、农学,文科各学科都较理科弱。《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按学科门的划分,专业类大学可分为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哲学类、法学类、教育类、文学类、历史类、经济类、管理类等11类;我国通常又将教育类中的体育类,文学类中的语言类、艺术类单独划出,因此专业类大学可划分为14类。在实际分类时,没有出现哲学类、经济类、历史类大学,教育类大学全部是体育类大学,文学类大学全部是语言类、艺术类大学。
悠闲小猫
新浪网2007年1月最新发布的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 新年初始,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发布《200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清华大学蝉联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榜首,北京大学列第二,与上一年相同,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仍列第三第四,南京大学上升至第五名,上海交通大学下降一位列第六,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列第七至第九,南开大学首次入围十强,位居第十名。 《200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编写,这是中国校友会网以“衡量高校科学与人才的贡献能力”为评价目标,连续第5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200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刊登在《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2007年第1期。 与2006年排名结果相比,今年部分高校名次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原因在于2007年对评价指标体系做了较大调整,首次引入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获得的“国家重大奖励成果(通用项目)”等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由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研方面的“国家重大奖励成果”无法统计,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缺少或缺失自然科学应用研究方面的“国家重大奖励成果”,中国人民大学缺失自然科学方面的“国家重大奖励成果”,直接导致这些高校名次的下降;而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山大学等因其综合性的优势发挥较好则因获得国家重大奖励成果较多,名次比去年上升不少,南开大学更是首次入围前十强。同时由于“杰出校友”指标的扩展和缺失文科院士,所以排行榜中缺少反应高校社科领域杰出师资与校友的指标,是导致一些文科占优势的大学,如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出现较大波动的主要原因。 首次发布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引导高校重视科研对国家经济社会的贡献 据排行榜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运营总监赵德国介绍,《200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还推出了2007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榜和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等榜单,旨在反应我国高校的科学贡献和人才贡献能力状况。其中2007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是首次发布,旨在扭转目前我国科教界急功近利的思想,引导高校重视科研对国家经济社会的贡献。 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是衡量高校科学贡献能力的重要尺度,体现了我国高校科学研究的水平,客观反映我国高校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现状。其中位居“中国高校科技贡献力排行榜”前十强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其中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居中国高校知识创新贡献力排行榜前三名;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和复旦大学居中国高校技术创新贡献力排行榜前三名。位居中国高校社会科学贡献力排行榜前十强依次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位居“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榜”前十强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居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榜前三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居中国高校杰出企业家校友榜前三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居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榜前三名。 位居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的大学排行榜前十强的高校依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蔡言厚教授指出,创建世界或中国一流大学贵在科学贡献和人才贡献,综合高校杰出校友榜和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可以看出,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是我国科学贡献和人才贡献能力最强的高校,培养杰出校友人数和获得国家重大奖励成果数均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高校,不愧为中国高校的带头羊,是中国大陆高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希望所在。全国上下对中央给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开小灶要予以理解,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师生要倍加珍惜,奋发图强,不负众望。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仅有理科院士而没有文科院士,给国内大学排行榜评价标准体系的制定设置了“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已开展了“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遴选工作,预计2007年10月完成,并将遴选结果与杰出自然科学家同等权重引入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 中国校友会网作为我国著名的民间高校评价机构之一,自2002年起连续5年开展中国大学评价研究工作,截至2007年1月共推出已经发布五个中国大学排行榜,2006年还推出我国首个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和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2006年7月组建了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具体负责大学评价报告的研究与编制工作,读者想了解《200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全部内容请在中国校友会网()等网站下载。
活着的梦想
武书连 武书连是我国大学评价和排名领域的知名专家,《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他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大学评价的论文数量居国内同行第一名,有关大学评价的论文被引用次数居国内同行第一名,研究成果被其他学者在学术期刊专题评论的次数居国内同行第一名。武书连也是第一个将中国大学排名的历史和现状系统介绍给公众的专家。以武书连研究员为组长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大学排名领域一系列的技术突破,成功地创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评价体系。由于理论基础扎实,评价方法严谨,得到学术界和大学的认同,在社会上有着很好的声誉。1991年该课题组刚成立时,国内大学评价刚刚起步,民间的排名以论文数量为主,官方的排名研究方向并不明确,而在国外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方法,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各国学者都以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大学排名作为学术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武书连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状况,提出了独立自主创建中国大学评价体系的学术目标,以及目标评价、综合评价、定量评价的研究方向。1993年6月,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第一个以目标评价、定量评价为核心的大学排名发表。武书连将其命名为《中国大学评价—1991研究与发展》。该评价是国内首次包括理、工、农、医、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活动在内的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综合评价。1997年7月,武书连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发表了《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该文根据全国1927名专家确定的指标权重,提出了“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国内高教评估学者的不同类型大学的相互比较问题,实现了中国大学排名质的突破;其后,1998年4月,发表《中国大学评价—1996研究与发展》;1999年9月,发表《中国大学评价—1997研究与发展》。2000年7月,武书连发表了国内第一个概括中国高校基本功能的大学综合排名--《中国大学评价—1998》和《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中国大学评价—1998》结束了中国高教评估界在本世纪对大学排名长达13年的徘徊和探索,创立了以“对社会的贡献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中国大学评价体系。2001年6月,武书连在《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和《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发表《2001中国大学评价》和《2001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2001中国大学评价》基本满足了应届高中生报考大学、应届大学生报考研究生的需要,部分满足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的其他需求。2002年3月,全新的《2002中国大学评价》发表。《2002中国大学评价》针对2000年中国高校合并重组后形成的新格局,以“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取代了“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新的科学假设使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排名的准确性超过了任何国家的大学排名;其评价范畴涵盖了11个学科门、71个本科学科类、全部258个本科专业,以及80个研究生一级学科、全部361个研究生二级学科。这种全面覆盖所有学科门类和专业的大学排名在国内外是第一份。《中国大学评价》自1993年首次发表起,就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和讨论。自1997年起,教育部专业核心期刊《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每年都转载武书连及其课题组的《中国大学评价》。据统计,全国讨论大学排名的学术论文中,有77%是专门讨论《中国大学评价》的。对同行提出的质疑和商榷意见,武书连全部予以答复。主要的答复文章有:《欢迎讨论评价—复捷光同志》、《欢迎讨论大学评价—复方勇同学》、《欢迎讨论大学评价—复薛天祥、侯定凯先生》、《欢迎讨论中国大学评价—复彭灿先生》、《欢迎讨论中国大学评价—复李田先生》。据课题组透漏,从2003年开始,《中国大学评价》又将增加许多国内外大学排名从未涉及的内容。全新的《2003中国大学评价》将于2003年高考之前带给考生和大众一个惊喜。
.中国成人教育 2.教育与职业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这类的教育核心我们能发表的,可查稿,绝对正刊
《中国高等教育》将高度关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紧紧围绕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任务,着力探讨高等教育如何实现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性转变,为高校确立先进办学理
给你分析下现在的核心情况吧:现在已经7月了,教育类核心刊物基本上稿子都已经安排到年底了,你要10月发表,加急费就要一千以上了。就是核心刊物,也分三六九等的,不要
收费的,400新币,大概2100人民币。刊 号:ISSN 2661-328X (Print)、2661-3298(E-periodical)刊 期:月刊费 用:
你好,流程,一般都是审稿不收定金,文章录用后,在办理相的版面费,文章录用后,可以打杂志社 编辑部的电话来查稿确认,确认过 你的文章 实实在在被杂志社 编辑部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