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78

龙龙1004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与仰望诸葛亮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白色犬犬

已采纳

首先你要去了解三国!!

360 评论

秋天里的松鼠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诸侯与诸侯之间连年争霸,为了实现政治和军事上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美女成了统治者攻击和防御的肉器,美女在改变历史的同时,同时也造成了绝代佳丽自身的不幸遭遇。笔者从当今人们感兴趣的“美女”入手研究《三国演义》中放映的美女与政治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揭露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低下。

329 评论

笑寒天下

写作思路:主要写出诸葛亮的功绩。

正文: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他是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和外交家。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能言善辩的性格被罗贯中描写的淋漓尽致。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计,调遣关羽和张飞火烧新野,正因他的足智多谋,使这一仗大获全胜。使曹操的兵马一下子从十万大军变成了几千人。这足矣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了。

从“诸葛亮草船借箭”中,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本领令我赞叹不已。同时,让我对诸葛亮产生了几分敬意。在这个故事中我也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好像已经知道了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对曹操的举动了如指掌。

有一次,诸葛亮去找孙权,请他和刘备联盟,孙权的手下听说诸葛亮来了,想杀杀他的威风,于是一个接一个的向诸葛亮发出挑衅,可都被诸葛亮驳得垂头丧气。后来,在殿堂后,诸葛亮看孙权不好说服,便用了激将法,把孙权说服了。就这样,诸葛亮舌战群儒,胜利而归。难道这还不能说明诸葛亮的能言善辩吗?

诸葛亮的机智真是:“鬼神不测之机,圣人难比之智”啊!

不过,诸葛亮这一生都好似是别人的工具,为别人出谋划策,为别人安邦定国,一直弘毅忠壮。忘身忧国。却没能建立一个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国家,这是他毕生的遗憾。

后来,刘备建立了蜀国,诸葛亮更加爱民爱兵,为蜀国创造了许多的光辉历史。回想起他的经历—取荆州,排八阵,收二川,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真是惊心动魄。举世无双啊!

138 评论

sh玫瑰人生

<出师>一表真名师 千载谁堪伯仲间 ——从《三国演义》和《出师表》看诸葛亮的传统文化心理诸葛亮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最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已成为中国自古以来家喻户晓的古代名人;《出师表》一文却又使诸葛亮在渺远的文学长河中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已成为古今文学作品表章之类的代表。读罢《三国演义》,在纷繁芜杂的人物中,我独爱诸葛亮,他是胆识、谋略与智慧的化身;品完《出师表》,无不为文中那殚精竭虑,全身心辅佐刘禅的忠臣、老相形象赞叹不已。无论是《三国演义》中的军事天才卧龙先生,还是《出师表》中的真人诸葛亮,无不向人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产物。诸葛亮的传统文化心理特点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或者说他的这一形象是如何在传统文化心理作用下被塑造出来的呢?先看诸葛亮的出山。虽然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直到第38回才姗姗来到我们面前,但我们的心却一直被他吸引着。从宏观上综合考虑,前面的群雄争霸,世事纷争冥冥之中注定要有一个人出来清理一下芜杂的局面。于是乎,卧龙从此腾空出世了。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还不能完全称之为文人),容易受两种思想的影响:接受老庄思想,则看破红尘,摒除功名利禄,抱有消极出世的态度;受儒家观念熏陶,则追求功名,渴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抱有积极入世的态度,发挥自己的文韬武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诸葛亮正是属于后一种情况,后来的表现也证明其确实名副其实。《出师表》中诸葛亮自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只不过对刘禅说的自谦之词,是个假象。难道他是“不求闻达于诸侯”吗?非也。现详陈事实:诸葛亮向与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相交甚密,其他人物于精纯,唯孔明独观其大略。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可见,诸葛亮和他的朋友一样是有志于仕途的,而且自己的志向还非同一般。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见到了卧龙先生,诸葛亮在这次会谈中是侃侃而谈,详陈天下大事,细分各方势力,向刘备建议:“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处于秦川……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能有这样的分析和考虑,表明诸葛亮绝对不是隐逸之人,他是经过了一番调查研究,一心有意于仕途经济的,要积极入世,干一番大事业。再者,三顾茅庐,诸葛亮故意让刘备顶风冒雪,等得张飞、关羽都沉不住气了。这是在考验刘备,看看自己是否有值得为这样的人呕心沥血地效力。如果他不有意于仕途与入世,他也就没有必要这样做了。况且自己在《出师表》中说刘备“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见他是有心要答辅佐刘备的。故尔在决定出山之后,还对他弟弟吩咐要勤劳耕作,勿荒废良田,待到功成之日即可归隐,希望自己做一个陶朱公、张良式的人物,传统文化心理彰显无遗。其次,诸葛亮传统文化心理还表现在《三国演义》对其形象的艺术塑造上,特别是对其才能不遗余力全方位的歌颂上;《出师表》中发自内心的语言也是淋漓尽致的体现。无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还是《出师表》中的诸葛亮,都是一个天才式的人物,既善于治理国家,又精于整顿军队,能够成为全面之材。就连他的死对头司马懿都对他赞叹不已:“真乃奇人也”。诸葛亮是个杰出的政治家。精通吏治,能管理百姓,使得在华夏西南的蜀国能够在军事实力和财力物力与魏吴相抗衡,同时,蜀川的百姓也因诸葛亮的治理方法而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蜀川的百姓深受其益,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仓皇逃亡四川是不是也的之于此呢,我们不得而知。诸葛亮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不用说《三国演义》中屡屡支出奇招致敌于死地,让敌人闻风丧胆,有名的空城计就使得老奸巨猾同样优秀的军事大将司马懿自叹不如啊!《出师表》中“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在诸葛亮眼中,扩大势力,为蜀国的留存作出自己的贡献,只有这种方式。他的军事才能使的蜀国能够坚持一段很长的时间。军事上能够和诸葛亮媲美的司马懿直到孔明死坐轮椅仍被吓得有点魂不守舍。可以说,自诸葛亮以降,许多军事上有建树的人物,都由衷的赞叹他的无人能比得才能。诸葛亮还是个有远见的战略家。在他答应辅佐刘备与魏吴抗衡的时候,他就为蜀国想到了好的战略方案,对曹操是“此诚不可与争锋”,对孙权是“此可为援额而不可图也”,“跨有荆益,西和诸戎,南扶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这样既能保证蜀川的地位,又能有机会实现兴复汉室的愿望,也了却了刘备的心愿。自己也做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当然,诸葛亮是个出色的外交家。除了在七擒孟获中诸葛亮显示了卓越的外交才能外,使得孟获心悦诚服的归顺了蜀国,从而也了却了诸葛亮的一桩心事。南方的安宁,让诸葛亮也有心思转到北方的战线上来。外交上最出色的事情就是在东吴“舌战群儒”,使得东吴的朝廷将相佩服的五体投地。更不用说后来的三气周瑜和草船借箭了。一切的外事活动都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外交才能。诸葛亮的外交活动,使得蜀国在群雄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此外,诸葛亮还是个令人佩服的文学家。《出师》一表真名师,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一篇优美的散文,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表奏类文章的典范。整篇文章充溢着诸葛亮的拳拳爱国之情,对先帝的感激,对当朝的希望,在文章中都有很好的明证。同时,诸葛亮也把自己的殚精竭虑的为国为民爱心表露的一览无余。整篇文章显得荡气回肠,大有一气呵成的效果,不见任何重修之迹,从而也说明了诸葛亮有着良好的文字功底。诸葛亮还能有其他的角色和能称得起的称号,笔者谨列举他的代表性的作为,提供给大家。从诸葛亮的一生来看,他实现了儒家传统中所谓的人在世界上的最高成就即立言、立行、立德。这些诸葛亮都做到了,他彻底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即使没有完成刘备的遗嘱——统一全国,实现兴复汉室,但是在后人眼中他仍然是智慧、谋略的化身,是中国自古以来政治家的楷模。综而言之,诸葛亮的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使得他能够作出如此巨大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和政治史上有着光辉的地位。诸葛亮在经过了一千多年后仍然被后人称道,这是很了不起的辉煌。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诸葛亮也有不足之处。像任用马谡失街亭、面对无能小儿刘禅却仍然忠心耿耿,错过了改变历史的大好机会等等都是美玉之瑕疵,没有影响到他的光辉形象。历史不能改变,诸葛亮也不能复生,我们既要学习他的良好品质和为国做贡献的精神,也要记住他的教训。或许诸葛亮是个奇迹,但他是个永远被人们记住的历史人物,千载谁堪伯仲间?

323 评论

政哥哥哥哥哥哥

诸葛亮是三国时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又失去了双亲,依随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亮十五岁跟随叔父到荆州襄阳去依附刘表。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这是公元197年的事。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公元207年在徐庶的举荐下,刘备三顾草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孙抗曹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策”。公元208年,曹操大举南下,败刘备于长阪。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使江东,联结孙权。诸葛亮以隆中路线的坚定原则与孙权谈判,订立双边同盟,而不是附庸顺从。孙权认识到“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不得不作出让步,同意鼎足三分,发兵拒操。赤壁战后,孙权履行诺言,将荆州借给刘备。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曹丕代汉为帝后,刘备也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关羽镇守荆州。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助,便给以辅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 诸葛亮执政后,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刘备死后,东吴一方面继续向魏称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样对蜀,仍陈大军于蜀的边境。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蜀联合,与魏断绝关系。 当时,南中诸郡在刘备东伐之时,受东吴策动而叛乱,严重威胁[蜀汉]后庭。诸葛亮执政后,与东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经过两年调养,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在此次战争中,诸葛亮对叛军首领孟获采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平叛战斗结束后,诸葛亮吸取“众建诸侯分其力”的经验,将南中四郡分为六郡,叛乱中心建宁郡被分得最细,起用大量土着大姓为官吏,达到不留军队、不运粮草,又能治理该地的目的;征调南中“青羌”万馀家入蜀,以其青壮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设立降都督,掌管南中军政。该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回到成都。 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他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魏南安(治甘肃陇西)、天水、安定(治甘肃济川)三郡当即降蜀。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蜀军先扬言要由斜谷道攻取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马谡指挥不当,大败于魏军,丢失街亭。蜀军失去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正史并无“空城计”退司马懿军之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书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身分行丞相之职。 建兴六年(228)冬,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二十馀日不下,粮尽而退。建兴七年(229),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诸葛亮复任丞相。 在这一时期,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为引人关注的焦点。本来,他们两人同受刘备托孤,共为辅臣。直到建兴四年(226),两人关系还比较好,诸葛亮在与孟达的信中还称赞李严。但不久,李严写信给诸葛亮,建议利用掌握朝政大权的便利,像曹操那样进爵封王,接受“九锡”,这样他也能捞到若干好处。诸葛亮对此非常生气,在回信中狠狠批评了李严一通。不久,诸葛亮在即将伐魏前,调李严带他所辖的二万军队来镇守汉中。李严却讨价还价,要诸葛亮从益州东部划出五郡设立江州,让他当江州刺史,致使调动未成。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也就妥协了;建兴七年,陈震在出使东吴前,专门找诸葛亮汇报李严的巧诈问题,特别谈到李严早年在家乡为官时的一些劣迹,但没引起诸葛亮的足够重视。建兴八年(230),曹军欲三路攻蜀,诸葛亮再次要李严带二万军队到汉中坐镇,李严又讨价还价。诸葛亮即做让步,任命其子为江州都督督军,接替李严调走后的工作,李严这才执行调动命令。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便写信给诸葛亮说皇上命令退兵。诸葛亮退军后,他又欺朝廷说此次退兵是为了诱敌。当诸葛亮回来后,他又故作惊问:“军粮已经够用,为何突然退兵?”于是,诸葛亮在上朝时拿出李严的书信为据,与许多将士一道签名上表,弹劾李严,将他免为庶人,流放到梓潼。 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此次出兵,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但东吴迟迟不发兵,迄至五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囗),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败东吴。他亲率水军东征,让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但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令全线撤军。在西线。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这年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蜀军全线撤军。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诸葛亮选择的道路充分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218 评论

樱花龙女

诸葛亮军事上的成就 1.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新军械、装具。研制了一发十矢连弩和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并改进钢刀,增强了蜀军战斗力。好兵法,推演阵法作“八阵图”,为后世传扬。 2.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主张以法治军,讲究为将之道。 3.作战时,诸葛亮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每战力求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确保军粮生产;每次退却时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设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动,保证安全。 4.战略上,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对》对当时形式的分析可谓高瞻远瞩;而且善观大势,始终坚持联吴抗曹,致蜀汉得与魏、吴鼎立。 不足之处 1.用人上的失误。首先是让关羽镇守荆州,关羽性格高傲,刚而自矜,有勇无谋。关羽失荆州,使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两路出兵北伐的设想变空,并使蜀国在今后的战争中始终处于背动地位。其次是用马谡守街亭,马谡自幼熟读兵法,好论军计,甚为诸葛亮所器重。但刘备觉得马谡言过其实,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却不以为然,还经常同他谈论兵法,有时通宵达旦。丧失街亭,使诸葛亮的主力侧翼受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被迫撤军。 2.对于人才的限制。诸葛亮辅政后,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这看上去很令人钦佩,但无意中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经如任免一个县官的小事,诸葛亮也要亲自处理;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结果诸葛亮死后,蜀国人才青黄不接,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 3.用兵上的失误。“诸葛一生唯谨慎”,用兵谨慎,这是诸葛亮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用兵应以慎为主,以奇为辅。奇正并用,并能建大功。时魏延曾提出自率万人,偷袭潼关,诸葛亮认为此举草率,未同意。后邓艾灭蜀,正是用偷袭之策。司马懿在给其弟司马孚来的信中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晋书·宣帝纪》)。此话虽有夸大,但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实。 后人特别推崇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将其视为智慧化身。小说《三国演义》更是将其神化,其情节更是广布人口。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其评价如下: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247 评论

最爱银杏飘

千 秋 诸 葛 我 评 说 作者:热带雨林 历史上,人们对于诸葛亮都有很高的评价。今天,本人斗胆也来谈谈我对诸葛亮的一些看法。 诸葛亮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空城计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而他当年那篇肝胆照人、令人读后感觉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传至今。实在是智! 诸葛亮神。他虽身在草庐之中 ,但却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对外界的形式了如指掌,且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对当时的时局分析透彻,面面俱到。他甚至还能“呼风唤雨”借东风,仿佛天地万物都为他所用。他用兵如神,运筹帷幄,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实在是神! 诸葛亮义。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效死不渝,“鞠躬尽粹、死而后已”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名人志士的座右铭!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是义!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唯一的遗憾恐怕就是没能实现刘备的遗愿了吧。以诸葛亮的才华与聪慧,竟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可悲啊!人无完人,诸葛亮也确实有不足,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他实在是无愧于一个值得千秋赞颂的人。 千秋诸葛我评说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不说人尽皆知,至少读过书的人都应该知道吧.说起诸葛亮,有谁的心中不是满怀敬佩?千古的伟人,又有谁能与他相媲美? 诸葛亮的智慧流传至今,从刘备三顾茅庐是的阔语蓝图到舌战群儒的风采,从巧借东风的神机妙算到三气周公谨的绝伦计谋,从去破蛮兵到七擒孟获,从大破魏兵到造木牛流马,直至战死,诸葛亮依旧算好了将来,锦囊计一一应验,吓走魏都督的并非是那快诸葛亮的木相,而是那份无与伦比的计谋.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聪明的让人难以忌妒,从古至今,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何等的高.魏奖司马懿曾惊叹道:"天下奇才也!"我记得杨业有句话,叫"好男儿,当征战沙场,马革裹尸而还."的确,诸葛亮不动刀剑,却驰骋于沙场,他的一生之中可曾有过一场败仗?战死沙场的英灵,也谱下了他一生的夙命.刘备之所以成为一代帝王,是有皇室的血统,更是有诸葛亮的辅佐,而他诸葛亮所依靠的,只是自己的智慧而已.用智慧与汗水写下的,是不朽的历史篇章,是流传千古的佳话,是生命的奇迹在闪光. 诸葛亮,并未完成刘备的使命,也许,真的没有真正完美无缺的人生.但诸葛亮不会有遗憾,即使最后三分天下皆姓曹那又能怎样?天下是谁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给历史以辉煌.即使后汉再次灭亡,诸葛亮的一生仍是成功的,因为后人给了他千古的不朽.就算是再过千秋,史册上不变的,仍会是这个不朽的奇迹. 千秋诸葛我评说 早期“三国”说书人口中的诸葛亮,俨然一个“未遂宗教人士”,喜欢看星星(夜观星象)、玩手指(掐算),自称为“贫道”;其“经典舞台造型”,则通常为一个身穿八卦衫的落魄江湖术士。之后换上了丞相工作服,但闲着没事也会站上土堆刮几阵风。 事实上,在众多的“三国”小说、戏曲中,诸葛亮都被严重地“神化”、“仙化”;其“功力”之深厚,甚至部分取代了天气预报的作用。连《三国演义》也不能免俗,欲张孔明之智而“近乎妖”,过乎哉?宜过也。其实卧龙先生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终究是一个长着两只眼睛并需要适量睡眠的凡人而不是完人,终究犯过错误。 话说当年昭烈帝刚驾崩时,魏聚物路军攻蜀。值此危难之际,我们的诸葛孔明却称病不朝,闭门在家,任凭朝野上下心急如焚,他老人家只管拄杖赏鱼。直到后主亲自拜谒“相父”的府第,他才不紧不慢地把自己的计划告知刘禅。之所以这样,无非为了显示自己在蜀国的重要性罢了。这确非善举,无怪太后惊乎“有负先帝委托之意也。”此后刘禅的权力被日益架空,朝廷的政权、君权皆为孔明所有,无论大小事务,诸葛亮事必躬亲。这样一来,阿斗的政治能力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益发显得扶不起了。偏偏此时,刘禅又不甘心于事事受“相父”指示,遍观群臣,哪个不是丞相的好学生?这时候后主发现了宦官黄皓,于是他把黄公公当成自己的救命稻草,大加亲信,这不能不说没有诸葛亮的责任。 此外,当刘玄德欲攻吴时,诸葛不阻,是以有嘉陵之败;对杨、魏之间的矛盾处理不当,以至后来魏延反而死,杨仪娇纵,亦亡;错用马谡,遂失街亭;未选皓后继者,使蜀国无人。此皆人所共知也,就不多讲了。 尽管诸葛先生有种种不是,仍瑕不掩瑜,不失为蜀汉人民的好公仆。大家要辩证地看待他,啊,是吧?

9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仰望高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初谈粒化高炉矿渣立式磨预粉磨技术应用建筑工程论文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工粒化高炉矿渣生产方式受到了人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粒化高炉矿

    Banyantree21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诸葛亮主题论文

    写作思路:主要写出诸葛亮的功绩。 正文: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他是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和外交家。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能言善辩的

    我最牛牛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诸葛亮的议论文素材

    相信大家都认识诸葛亮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诸葛亮的 作文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诸葛亮的作文1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是大诗人杜甫对诸葛

    Rachelchel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与瓜葛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唐宣宗时的宰相白敏中,在他年轻时与摰友贺拔甚同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两人文才都很好,但主考官王起私下想取出身贵族 的白敏中为状元,不喜欢出身贫寒的贺拔甚。便派人暗

    吃了个肚歪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写诸葛亮的论文题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小小追风者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