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之苇
盲审肯定会比一般审查严格一些。
按学科分布来说,盲审通过率最低的是工学,通过了为,其次为哲学,通过率为,低于80%的学科还有艺术学,农学,教育学,法学达到平均值,通过率最高的是医学,为97%,经济学,理学的通过率也比较高。
问题关键在于,一般的审查是自己学校的老师审查,因为是自己学校,导师之间也熟悉,可能会容易过一点。盲审是送到其他学校,由其他学校的老师来审查(有可能是几个不同学校的老师组成一个审查组),会更严一些,所以不要赌概率,准备充分才好。
盲审没有通过的原因:
第一大类就是研究主题不明确,比如研究假设缺乏或不合理,研究对象不清晰,论文题目不当,核心概念模糊等;
第二大类是逻辑结构混乱,比如顺序逻辑杂乱,层次逻辑混乱,
第三大类是论证分析方法不当,比如论证方法不恰当,论证材料比较少,论述分析浅显,文献综述失范等
第四大类是结论不实建议泛化,比如研究结论缺乏证据,凭空想象,建议对策不对照等
第五大类就是写作不规范,比如语言表达不规范,目录摘要等格式不规范,参考文献及引用不规范,和排版不规范等
第六大类这是态度问题,比如工作量不足,学术不端等(抄袭引用不规范)
第七大类是创新性缺乏。
张小天11
这个导师具有指导的义务与责任,如果导师积极的指导而本人却不积极的按照指导要求去做的话,那么论文不过也不能说取决于导师,另外最终能不能过是需要学校的答辩文员会的小组老师共同打分的。
不好过,盲审肯定会比一般审查严格一些。 盲审是指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就是匿名送审,意味着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所以在好又多论文网看来,硕士论文盲审通
本科大四毕业生,写了开题报告发过去,指导老师不改不回消息。开题报告后粗改了一点,他随便看了一眼说行。但我仔细又改了一遍发现题目可能不准确,概念界定没有现成的如果
投稿前必须让所有作者了解、阅读并认可最终版本的文章,这是学术道德。
作为一个研究生,发表论文是你研究生涯必须要经历的一件事,同时你在写论文的时候大多数人也势必会经过一些导师的指导,那么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是否一定要和导师商量呢? 我
应该是包含的,最后还是根据总人数来计算不通过率和通过率,没去答辩的自然就算在没通过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