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6

爱吃甜的小马
首页 > 期刊论文 > 枪械论文范文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dele的Vivian

已采纳

有一篇中国近代军事后勤体制建设及其对中国军事发展的影响军事后勤学理论认为,后勤体制是军队作为实施后方勤务工作而确立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总称。它包括各级后勤机构的设置、构成、编制、隶属关系和职权划分等。依组织系统分,它包括陆军后勤体制、海军后勤体制等;以任务性质分,它包括后勤组织指挥体制、后勤保障体制等;以专业内容分,它包括物资财务体制、卫勤体制、运输体制、维修体制等。清代是中国古代军制发展到最后阶段并逐步向近代军制转变的时期,这一转变突出体现在晚清时期。近代后勤体制建设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促进剂,以甲午战争为转折点。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主要依靠的仍是刀、枪、剑、戟等传统兵器及生锈的"红衣大炮",延续古代军事后勤体制。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意义在于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带给国人思想观念的强烈冲击。武器装备的巨大落差使国人感到了自强御侮的迫切性,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由此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防御思想,但未受到朝廷重视。因此,鸦片战争后的10年内,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启蒙和发展阶段,军队的近代化建设并无多大成效。19世纪50年代初的太平天国运动使清军遭受严重打击,清政府不得不进口大量先进武器以维持其统治;同时,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开展了一场"以制器为先"的"自强"运动,开始自制先进武器。从另一个侧面讲,新式武器装备的采用,不但使后勤职能人员相应增加、物资消耗量上升,更从军队波及到国家的工业部门、交通运输部门、财政部门,促使了军事工业的建立、铁路的修建,还促使军费筹措机制和军费消耗途径的变化。可以说,军事后勤保障内容的变化是引起晚清军事后勤体制演进的重要原因。但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近代军事后勤体制建设是迫于武器装备的改变而被动进行的,缺乏全面考虑,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有序的后勤体系,不能适应近代战争的需要。甲午战败后,清政府着手改革军制、编练新军,近代军事后勤体制初步建立。本文主要从后勤组织指挥体制与后勤保障体制两个方面,对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军事后勤建设的轨迹进行分析。一、后勤组织指挥体制后勤组织指挥体制是军队整个后勤系统组织编制、职能划分和制度的统称,是实施后勤保障的组织基础。它由各级后勤指挥机关、专业勤务部门等组成。鸦片战争前,清代的中央后勤管理机构基本承袭明代,以兵、户、工三部为管理后勤的中央机关。三部中涉及后勤的职掌分别是:兵部下设的武库清吏司掌管兵器,职方清吏司掌天下舆图,车驾清吏司掌驿传邮符及牧马之政令;户部管理赋税课征、仓库收支等事,并设有专管用兵经费的军需局;工部掌"修造权衡武备之事",关于火药的存储发放和战船的修造等都属其责,下设有制造库,专攻冶金制造。三部关于后勤管理的意见往往由军机处转呈,皇帝旨意也由军机处传达。在太平天国以后,地方势力逐步坐大,中央权威被削弱。到清末,中央后勤管理系统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由于洋务运动的展开,掌管洋务大权的总理衙门也执掌了相当一部分后勤事务大权,如海关、铁路、邮电、兵工厂等,皆涉及到军事后勤条件的改良和进步。随着三部地位下降,地方督抚军权和财力大增,在军事后勤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对战争期间部队的统一后勤征集与调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后,除中央的后勤组织与指挥体制有所改变外,军队的后勤组织体制也有了相当的变化。陆军主要体现在湘军、淮军上,海军则以北洋水师为代表。1、湘、淮两军的军事后勤组织指挥体制湘军与淮军是晚清最重要的军事集团,对近代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镇压太平军,曾国藩组建了一支新型地主武装--湘军,它的选将、招募、营制、饷章的制度都与绿营迥异,还装备了洋炮,开了晚清"兵为将有"的先河。从太平天国到甲午战争,陆军延续着湘、淮军的体制。湘、淮军的后勤机关是粮台。在湘、淮军组织内设有两个机关,一个是主兵的营务处,一个是主饷械的粮台。粮台共分八所:文案所、内银钱所、外银钱所、军械所、火器所、侦探所、发审所、采编所。粮台设总理事务一员,总揽事权,各所则分派委员负责。其主要任务是把通过多方筹措的粮饷、军械等经水路或陆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分发各路湘军。粮台制与湘军兵为将有的特点相应,其直接受命于曾国藩。在作战过程中,又设立前敌、后敌粮台和转运局,使粮台各部职责更加分明,提高了效率。淮军仿效湘军,在交通要道中枢建立了粮台,这些粮台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及捻军起义中都起到了重要的后勤保障作用。就后勤人员而言,是长夫制度的建立。1854年,曾国藩首创长夫制,即在军营中专门设置后勤人员承担军中杂务,规定:"营官及帮办人等,共享长夫四十八名。搬运火绳、子药及一切军装等项,共享长夫三十名。……以上各项共长夫一百八十名,五百人一营,计百人用夫三十六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战斗人员与后勤人员职责分开,有利于提高战斗力与保持后勤保障的及时与效率。可看出,长夫只是与营伍相关的人员,而不在正式编制之内,是"夫"而非"兵"。长夫制由曾国藩首创,并为其它军队所效法,王尔敏先生评价说"长夫的职事性质,极类似现代的工兵,只是尚未臻于完美境地。就中国兵制而论,是一项极大的进步。湘淮军之有长夫,当为中国专设工兵之滥觞。"这可以说是对长夫的重要性及其任务范围的最好诠释。在后勤制度方面,湘军也是严谨而有实效的。曾国藩的陆军饷章影响到咸丰、同治间东南各省勇营,其后的淮军和袁世凯的小站练兵也采用此项饷章,只是稍加变通而已。陆军饷章确立薪水口粮之制:详细额定了营官、帮办、医生、工匠及勇夫的薪粮,且立定限制,无论官大官小、官多官少,其月饷及长夫数依所带兵人数而定。该制度的优点是:与绿营相比,增加了士兵的口粮,能使士兵专心操防,养一兵得一兵之用;防止冒滥,用以养廉。湘军至同治元年共12年,人员达12万,所用军需不到3000万两,而绿营在咸丰三年以前的2年中,兵仅万,军需银开支达2510万两,可见军需立限的成效。2、北洋水师的后勤组织指挥体制如果说陆军后勤体制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湘淮两军之上,那么海军的后勤改革则集中体现在北洋水师的建设之中。1885年增设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确定优先发展北洋水师,装备先进外洋火炮,舰船也得到调整和加强。北洋水师是一支新型的现代化的舰船部队,其作战方式与旧式水军极为不同,物资消耗量也极其惊人,在运行及维修方面均需要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及机器工厂。李鸿章认为:"凡筹饷、练将、修船、制器、铸造、军火、置设天线以及储备戎具煤斤,无一而非急务,且其中仿用西法者十居七八,尤为艺精理奥……,是以地方则有清讼、发审、保甲、水利、筹款、车船、厘金、征信等局;海防则有练饷、支应、军械、机器制造、电报、船坞工程等局,并分设营务处,建立水师,武备学堂及医院、煤厂,使专责成而免贻误。"他强调了军费、军械、电报、船坞工程等从地方到军队的后勤机构建设,也阐明了李鸿章的近代军事后勤思想。1888年颁布了《北洋海军章程》,这是一个适应近代海军建设要求的章程,它是海军军制改革的先声,对北洋海军的后勤体制建设,提出:关于"水师后路各局",有负责维修舰船和旅顺口铁甲大石船坞,有专管兵船一切器具添置购买的船械局,有大沽木船坞,有专管海军全军俸饷的天津海防支应局,有专管水陆各军军火收发的天津军械局,有专修船上零件之威海行营机器厂,有总理水师营务处,有旅顺口、威海卫水师养病院等。可见,甲午战前,北洋水师已经设置了一套较完整的后勤机构,这是中国军队在后勤近代化方面迈出的第一步。各后勤机构专司一职,其运转均要依据一定的组织规则,调拨军械必先由各营局向北洋大臣请领,由督院发文至军械局,再由军械局交转运局向军械局领取发运。军械的分布情况要按季向北洋大臣汇报。二、后勤保障体制后勤保障体制是军队实施物质供应、修理、运输、医疗等保障的体制。从另一个方面说,后勤保障体制影响到后勤物质建设与供给的制度性来源,它又与后勤组织指挥体制相配合,使后勤建设与军队作战形成内在联系。1、物质供应保障物质供应保障分为实物保障和经费保障。武器装备是物质保障的核心,在军事后勤建设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对于清军作战能力的提高与军事制度的变革有着原动力的作用。总体上讲,清军在后勤建设方面,走的是一条由外购进而仿造、自造的道路。在冷兵器和旧火器时代,武器装备均由国家统筹生产、储运和修理。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军对洋枪、洋炮及舰船的需求逐渐增加,而自身又无生产能力,因此只有外购和求借。1862年,曾国藩创立"安庆内军械所",始造枪炮;1868年8月江南制造局造出了第一号中国轮船,取名"恬吉"。至此,中国近代武器装备的筹措,开始走上自制之路。此后又建立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天津机器制造局、广东制造局、湖北枪炮厂等近代兵工企业。国防工业的发展使清军在武器装备和海防近代化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立时,拥有舰艇吨位数已成为当时世界上引人注目的海上力量。但由于外购与自造并存,购买自不同的国家,仿造不同品型的枪炮,在配件上很难兼容,因而造成了维修和补给的困难。清军在甲午战争中的武器装备保障可以说是型号混杂、质量低劣、数量不敷。经费保障包括军费筹措、分配、交换、储备和消费。军费的消耗途径直接反映了军队近代化的进程:太平天国以前,军费开支主要是军饷;太平天国以后,大量军费用于近代武器装备的配备,军饷开支只占很少比例。经费保障与国家的财政制度紧密相联。与前近代相比,清政府在财政方面的最大变化莫过于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 "就地筹款"制度的兴起。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兵权、筹饷权归中央节制,兵饷由户部统一配给。太平天国运动中,湘、淮、练军因势而起,由于中央财政危机,各将帅就地筹款,形成了兵为将有的局面,清政府逐步失去了对兵权的控制。"吾辈行军,必须亲自筹饷,不可仰食于他人。"这样,筹饷练兵制械等事,皆听各省督抚各自为政。督抚专权不仅是晚清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勤体制的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使清政府难以扩大筹措军费的渠道,也难以真正实现后勤指挥的统一。从饷源种类上来讲,清朝中前期,赋税收入是军费的基本来源。到洋务运动时期,由于购买先进武器装备,开办军事工业,所需费用更是水涨船高,筹措军费的办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饷源以地丁、漕政、盐政、关税、厘金为大宗。前两者没有什么变化,盐政加征,关税收入因为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和税率变化都有了大幅增加。厘金则成为各地方军费不可缺少的重要来源。湖北设局抽厘始于咸丰五年,两年内,仅襄阳一局就共抽收银14万余两。湖南设局抽厘先于湖北。经曾国藩努力,从1855年到1864年,湘军基本上形成了三大饷源基地,即江西牙厘、湖南东征局半厘、广东粤厘,厘金成为湘军最稳定最主要的饷源。2、交通运输及通讯保障体制清军在运输及转运体制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代以来,随着轮船、火车为工具的近代交通方式的采用,传统运输方式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曾国藩在湘军中建立了水师,平时承运作战物资,战时用作水上攻击。此后,屡经争论,终于修筑了为数不多的铁路。加上台湾铁路,从1881-1894年的十三年间,共修建铁路仅300多公里。铁路在陆运中所占比率并不大,各省驻防的八旗军和绿营兵所用军需主要还是依靠人力畜力,其进步无疑是革命性的。在通讯方面,1886年中国电报总局分立为北洋电报官局和电报商局,盛宣怀任电报商局总办,其实他一直总揽中国电报全局。电报总局之下,沿线设若干分局,各局设董事、司事、管报生、工匠等;分局之下设讯房机房,沿途设巡电讯房,责成绿营兵巡视。1879年李鸿章试办天津至大沽间的电报局,是一条试验性军用专线;1881年开通津沪线全长3000余里,是中国第一条长途电报线,虽然其经营管理模式为官督商办,但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国防军事价值。但是,因经费有限,中国电报线路只有陆线,没有海线,陆线易遭自然和人为的损坏,这一点从甲午战争可以得到印证。三、影响与分析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的坚船利炮不仅震惊了中国人的思想,也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和进程,更对军事后勤提出了与冷兵器时代完全不同的要求与挑战。应该说,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前军事后勤建设的成效,与前近代相比,已有了相当的进步。首先,后勤专业化的程度加强,后勤逐步与军队分离,不仅建立了专门的后勤机构,在后勤人员的配备上也与作战人员各司其职。如湘淮军的长夫制、北洋水师的后路各局等。其次,近代化的后勤组织与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如粮台、转运局。在后勤保障方面:其一,军事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为军队近代化武器装备提供了保障,并触及社会基础工业。其二,拓宽了军费来源,以保障近代化军队建设的庞大支出。其三,近代化的交通运输和通讯手段在军事后勤保障中运用。正是由于这些近代化的进步,使清政府拥有装备一定数量西式枪炮的湘淮军及新兴的北洋水师,比绿营兵更能适应近代对外战争的需要。甲午黄海之战是中国海军以近代化方式进行海上作战的典型,在陆路战场还出现了步、骑、炮、工协同作战的局面。甲午战争是对近代以来清军建设的综合检验,其败因是多方面的,从战略上讲,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它的失败有政治的和经济的因素,但其直接原因仍是军事上的,表明战前的军事后勤体制仍然存在诸多缺陷:其一,也是最为致命的,各自为政,指挥不灵。由于各系统的军队以各自筹饷的方式来维持军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各自的军事后勤建设,因而表面上各军设置了不少后勤部门,但一旦大规模的战事降临,则出现协调不灵、各自为政的被动局面;兵为将有,令属多门,互不统属,中央军事后勤体制与军队后勤体制权责交叉,缺乏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后勤指挥机关,甲午战争时期清军的迅速溃败即证实了这一点。其二,机构设置不全,重视力度不够,导致后勤保障不力。甲午战争期间军粮、枪械不能及时到位是清军战败的重要原因。其三,虽然洋务运动对于推动清军武器装备近代化有着不灭之功,但由于科技水平落后和基础工业不发达,不能为军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武器装备、交通、通讯等无法保障近代战争的需求。其四,后勤体制与西方后勤体制相比较仍然有差距:长夫仍然是夫,而不是士兵;另外,按西方军制,一个万人左右的作战单位都应有自己的后勤机关,中央则有统筹的后勤部,协调各军各省区的后勤机关,宏观调配。但由于清朝中央权力的衰落,军事物资的调拨都控制于地方和实力派手中。这些缺陷使清军最终在甲午战争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清政府下定决心,改革军制,新的军事后勤体制有了改弦更张的契机。军事后勤体制变革不仅受到当时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影响,也受到国家的军事体制和国民经济制度的制约。在宏观上,军事体制是国家组织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后勤体制又是军事体制的重要一环,因此,后勤体制也会受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也即是说,近代中国的军事后勤体制变革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受到晚清政治、经济、思想条件的制约。

265 评论

kiko小毒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起于军事自强目的,也结束于军事指挥和其他方面上的失败。1.起因 太平天国运动给清政府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虽然太平军的军事能力并不是有点,虽然他们组织训练方面很平常,军器不及官军,但由于那时官军暮气很重,军饷低,无纪律,无操练,猜忌深,所以“简直腐化不成军”(《中国近代史》P47)。1860年曾国藩、李鸿章因目睹外国列强“船坚炮利”,发出“唯独火器不能及”的感慨,所以先后上书学习外国技艺,造炮制船。奕�6�0也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想,这些是洋务运动的起源,也应该是近代军事发展的起源。2.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建设对军事近代化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1.器物方面 中学历史课上都学过,李鸿章办轮船招商局,铁甲兵船,建立北洋海军。我觉得这些很可贵,中国古老的军事战略是“重陆轻海”,洋务运动使战略方针逐步改变。直到现在,我们国家都没有航空母舰,可见这种古老的战略影响有多深!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已经能够动员组织一支装备近代化的海军——北洋水师而不是旧式水师同日本侵略者作战了。它粉碎日本“聚歼清舰于黄海中”的狂妄计划,还坚持了近一个月的威海保卫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虽然很多人批评洋务运动不彻底,但军事装备近代化是军事近代化的物质条件,因此,洋务运动为中国军事初步奠定了物质基础。2.思想方面 在洋务运动期间,西方的军事理论与著作被翻译与介绍到中国,西方军事著作的翻译,传播了西方国家近代的军事思想。3.人才方面 在天津建北洋水师学堂,武备学堂,洋务派创办了我国第一批新型学校,大力引进西方科学知识,开创了近代军事教育事业的先河,培养了为国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严复、邓世昌、刘步蟾等人。洋务运动中建立的海陆军学堂造就了一批新式军事人才,成为甲午战争中抗击日本侵略的骨干力量。北洋海军成军时,除提督丁汝昌外,其他官员全部由海军学堂毕业生担任。北洋各舰的大付、二付、管轮等职,也多从福州船政学堂和天津水师学堂的毕业生中选任。这些经过严格培训、通晓海军业务又富有爱国心的军官,构成了北洋海军的中坚。甲午战争爆发后,由他们任管带的定远、镇远、等舰,均为中国在海上作战和护航的主力舰船。海军学堂的毕业生,始终是海战第一线的指挥员和重要骨干在近代军事上,在洋务运动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军事科技人才,为军事近代化准备了一定的条件。总的说来,洋务派通过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现代化的生产方法,先后建立起一批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军事工厂,使中国的军事工业从无到有;以军事工业的开展为契机,洋务运动开设了一些军事学校,培养了一批近代军事人才;通过西方新的洋枪洋炮的使用,西方近代化的军制与训练方法开始进入中国;同时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新形势下,随着西方近代战防思想的不断介绍,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不断被注入近代化的内容。对于中国自身来讲,洋务运动使得近代先进火器在技术上的不断上升,中国与列强的差距逐步缩小。3.(军事)改革中遇到的阻碍1.领导人眼光局限 曾国藩等洋务派领导人没出过国,李鸿章在甲午战败后才出过,他们毫无机械知识,及时钦佩西方机械,但没有对于西方文化和制度的深入了解,也不能把运动彻底的搞下去。军事肯定也受到一些影响。 北洋海军初成立时,李请了有经验的英国军官做指挥,后来却误听人言,辞退了他,并用了对海军全然不知的丁汝昌做总司令。2.经费 老师在课上讲过很有意思的事情,光绪和他父亲怕慈禧不肯交出政权,用修建颐和园的方式让慈禧沉于游乐,而修园经费很大,李鸿章只好挪用建海军的款子修园。所以甲午之战前的七年,中国海军无一只新船,而日本每年都更新船只。3.守旧派的阻挠 士大夫的陈旧思想阻碍了科学的进步,“在人心不在技艺”“何必师事夷人”等观点是士大夫不去投考科学班。开明的郭嵩?和曾纪泽两人主张学习西方制度,被骂汉奸,一个隐居一个气死。迷信的民众也阻挠了发展。4.甲午战争暴露出洋务运动中的军事问题北洋海军的失败不仅在于经济上和思想上的原因导致了武器装备等诸方面的劣势, 如用人不当,加上军队素质,使得中国军队的综合实力、战斗能力远远低于侵略者。还在于清政府战略战术的错误,。军事自强的目标是实现中国军队的近代化。从军事近代化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军事自强在甲午战争前还是在低层次上进行的。它的最大不足在于,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实现武器装备近代化的阶段,而没有将它推进到实现军事制度近代化这样一个更高的层次。(不彻底!)这样,先进的装备同落后的旧军制之间就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这种状况在甲午战争中充分地暴露了出来。洋务运动中清朝军队没有建立适应近代化战争的集中统一的指挥体制。甲午战争爆发后,始终没有组建一个上下层次分明、职责清楚的指挥系统,指挥多元化的情况到处可见。这是造成平壤失守、鸭绿江防线崩溃、大连旅顺的沦陷、五次反攻海城的失利和威海保卫战失败、北洋海军全军覆灭的一个重要原因。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告诉我们,只学习器物是不够的,还要注重根本上对陈旧落后的军制进行革新。

243 评论

活力的维维

兵器发展概况;中国近代兵器的发展,从产品结构上划分,大体可分为;第一阶段的兵器制造皆在晚清时期;至19世纪末期,1891年江南制造局研制出快利步;第二阶段国内历经新旧军阀割据、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北洋政府时期,由于军阀战争,各派军阀竞相发展武器;自1928年国民政府宣告统一至1937年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部分兵工厂西迁,被迫进行战时生产;中国近代兵器的发展,从产品结构上划分,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制造带有火帽击发机构的前装枪炮到早期后装线膛枪炮(即早期后膛枪炮)。此时制造的后膛步枪为单发枪,后膛炮为架退炮。所用发射药和炸药皆为黑火药或栗色火药,炮弹为具有简单引信的榴弹(开花子)、穿甲爆破弹(钢质子)及穿甲弹(实心子)。第二阶段系步枪发展为连发(连续供弹)枪,并开始制造轻重机枪,火炮己发展为管退炮.发射药为无烟药,炮弹为已具有较复杂保险装置引信的榴弹、榴霰弹、破甲弹,所装炸药为各种猛炸药。第一阶段约从19世纪60年代初至19世纪90年代末,前后约40年;第二阶段从19世纪90年代初至1949年,约60年,其中前10年为两个阶段的重叠交叉时间。第一阶段的兵器制造皆在晚清时期。清政府不惜耗费巨资,先从国外购买洋枪、洋炮,继而购买设备、引进技术、建厂筹造,前后共创办42个局、厂。最初生产各式前装滑膛和线膛步枪、马枪、抬枪、炸炮(冲天炮)、阿姆斯特朗式重型要塞炮及弹药、地雷、水雷等,然后发展为生产林明敦边针、林明敦中针、马梯尼亨利、1871年式毛瑟等早期后膛单发步枪和阿姆斯特朗、克虏伯、克鲁森等后膛要塞炮、过山炮。这一时期,所建工厂大多为生产枪、炮、弹、药的综合性工厂,但缺乏正规工艺,生产技术也比较落后。至19世纪末期,1891年江南制造局研制出快利步枪,1895年湖北枪炮厂开始制造汉阳式(即1888年式毛瑟)步枪,1892年江南制造局制造阿式管退船台快炮,1905年该局又开始制造克虏伯式75毫米管退山炮.使中国兵器发展逐渐进入一个新阶段。第二阶段国内历经新旧军阀割据、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及第三次国内战争等几个时期,又受国外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兵器制造的品种和发展重点各有侧重,在武器的品种构成上有很大变化。北洋政府时期,由于军阀战争,各派军阀竞相发展武器。这时作战形式由固守城池的阵地战开始向运动战转变.在兵器的技术结构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和发明的部分新型兵器,开始引入国内制造,除普遍制造连发枪外,开始大量制造各种轻重机枪、冲锋枪、山炮、野炮、榴弹炮、加农炮、迫击炮、手榴弹、航空炸弹等。火药中的无烟药也得到较快的发展。这个时期的兵器品种增多,产量增大,其产品总体技术水平大体接近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稍后时期的水平。自1928年国民政府宣告统一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对所辖兵工厂进行了整顿和调整,开始向生产专业化方向发展。这一时期,兵器的品种变化不大,但型制有所改变。如步枪发展为中正式步枪(仿1924年式毛瑟枪),轻机枪逐步统一为捷克式轻机枪,重机枪逐步采用马克沁式重机枪,迫击炮及弹由英式改为法式。同时陆续开始了防化器材、化学战剂和军用光学仪器的筹备制造,并拟定了全国兵器发展规划,统一了部分兵器的制式,其发展规划因抗日战争爆发而未能实现。这一时期,东三省兵工厂被日军侵占,上海兵工厂撤销,给中国兵器工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部分兵工厂西迁,被迫进行战时生产。这一时期,针对当时作战特点和生产条件,大大发展了适于山地作战且原材料大部可以自给的各种轻型兵器,包括步枪、轻重机枪、中小口径迫击炮、战防炮、手榴弹、枪榴弹、掷榴弹、地雷(甲雷)、炸药包等;而重型兵器生产因设备和材料缺乏,基本上陷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原有的兵工厂进行了调整和迁并,并接收了日伪的兵器生产单位,进行整顿和改建,兵器制造能力相对集中,重新开始了重型兵器的生产,一部分是抗战前产品,一部分是对接收的日式兵器进行仿制、配套和加工。为发动内战,除继续加紧制造迫击炮、手榴弹、步机枪外,还进行了M3A1式冲锋枪、57无坐力炮、英寸M6A3和M6A5型火箭发射筒等轻型兵器的仿制,这也是中国近代最后研制或制造的几种较新式的兵器。以下就枪械、火炮、弹药、火炸药、防化器材、军用光学器材等各类兵器的主要品种、结构、性能和工艺发展情况,择要进行介绍。一、枪械中国近代时期的枪械,包括各种步枪、抬枪、机枪、冲锋枪、手枪、信号枪及枪榴弹发射器等。其中步枪又包括普通步枪和马枪,机枪包括重机枪和轻机枪。(一)步枪步枪按其外形尺寸、重量和使用方式又分为普通步枪和马枪。两者结构基本相同,但马枪较短、较轻,适于骑兵使用,又称骑枪。另有一种抬枪,其结构原理同步枪,需两人共抬,故名抬枪,其所用弹药与步枪有所区别,射程更远。步枪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前装枪和后膛单发枪为主;第二阶段为后膛连发枪。但两个阶段有所交叉。近代以前已制造有前装枪,但系采用手工制造的火绳枪。自19世纪50年代后,西方国家的新式枪械大量进入中国,到60年代初期,输入的枪械已有各种用火帽发火的前装枪和后膛单发枪。在第一阶段开始大量制造的是各种前装滑膛枪及前装线膛单发枪(亦称前装来复枪),同时部分局、厂也开始制造各种后膛单发枪。晚清时期,制造枪械的局、厂达21个,其中生产后膛单发枪的有江南、金陵、天津、广东、四川等机器局及湖北枪炮厂等11个局、厂。自1891年江南制造局研制出快利步枪和1895年湖北枪炮厂试制成功1888年式毛瑟枪后,便开始进入后膛连发枪的制造阶段。主要以仿制各式毛瑟枪为主,最初称汉阳式步枪,最后发展为中正式步枪。从晚清至1949年制造后膛连发枪的局、厂先后有23个。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生产较为分散,抗日战争爆发后,经过搬迁、合并和新建,生产工厂只有10个。抗日战争胜利后,又进一步调整,主要生产厂是第二十一工厂,最高年产量达10万支(1947年),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近代时期,共生产各式步枪(合马枪、抬枪)约280万支。其发展过程如下:1.前装枪及后膛单发枪此处所说的前装枪即前装火帽枪,以别于中国古代的前装火绳枪。前装火绳枪是用火绳发火的前装滑膛枪,而前装火帽枪则是将其火绳改为火帽击发机构。该机构为一锥形发火嘴,嘴内装引火药连通枪管内发射药:嘴上置铜火帽,另有一鸟头形打火锤。扣动扳机,打火锤在簧力的作用下击发火帽,点燃引火药及发射药。此机构先系英人在1807年发明,以后西欧各国相继采用,19世纪60年代传入中国。早期建立的一些机器局、厂,大都生产过此种前装枪。前装枪又分为前装滑膛枪及前装线膛枪两种。前装滑膛枪,枪管内无膛线,一般采用散装黑药、群子,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此种枪早期建立的机器局制造较多,主要有西安、兰州、山东、山西、四川等机器局。前装线膛枪则在枪管内刻有膛线,枪弹为独个铅子。铅子形状有多种,一般为长形扩张式,底部中空,呈圆锥形,装有铁塞或木塞,借火药燃气压力使铅子圆柱部压入膛线而起密封作用。其射击精度和侵彻力较前膛滑膛枪为高。江南制造局于1857年最先仿造英、法、德等国的前膛来复步枪和马枪。其中所制德国前膛来复枪,口径11毫米,初速米/秒,射程457米,有带表尺的瞄准装置及刺刀等物,结构较复杂。其后天津、吉林、云南、陕西等机器局也开始制造。前装枪由于弹药须从枪口装入,装填速度较慢,射击精度较差,性能落后。后逐渐被后膛枪所代替。后膛枪的仿制,开始时间较早。江南制造局在1867年仿制前装线膛枪的同时,即已开始仿制美国林明敦边针枪,以后山东、天津、四川机器局也陆续仿制马梯尼亨利、斯乃德、黎意等后膛枪。这些枪均系黑药、铅弹单发枪,所用枪弹为药筒、黑药、底火、弹头结合在一起的定装式黑药铅弹,从枪管后膛装入。枪身有击针击发式的闭锁机构,枪弹装入后进行闭锁,扣动扳机击发,火药气体不能外泄,增大了弹丸的能量和初速。供弹方式皆为单发装填。射击精度、射程及射速均优于前装枪。后膛单发枪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是:(1)林明敦边针枪,此枪系美国1866年装备部队用枪,口径13毫米,枪重公斤,射程100~1000码①,闭锁方式为滚动闭锁。该枪仅江南制造局制造,1867~1883年共生产步枪万余支、马枪717支。(2)英寸②斯乃德枪。此枪为美国人斯乃德发明,1867年英国采用。系在恩飞耳德前装枪的基础上改进而得,结构简单,口径毫米,枪全长1397毫米,枪管长990毫米,枪重公斤,初速366米/秒,表尺射程800码,射速可达18发/分。天津机器局于1874年仿制时曾向英商购买闭锁装置数千具,将旧有的思飞耳德前装枪改为后装斯乃德枪,以提高性能,节约开支。四川机器局1887年也曾仿造此枪,但未投产。(3)英寸马梯尼亨利枪。此枪口径为毫米,枪管长843毫米,枪重公斤,初速412米/秒,闭锁方式为起落式闭锁。该枪1871年英国正式采用,山东机器局于1876年由曾昭吉自造机器,照式仿制,不到两月,即造出120余支,质量与英式相当。其后四川机器局亦有制造,1896~1901年共制造3975支。(4)林明敦中针枪。此枪口径10毫米,枪长1321毫米,枪重公斤、射程300~1200码。闭锁方式在原滚动闭锁方式下改进其组合弹膛和闭锁机构,使它变得更简单、更确切。该枪自1884-1890年在江南制造局制造,后因产生走火疵病,乃停造。积存1万支,无人领用。后在原枪机簧后,添置活盖,克服了走火疵病,仍可使用。该枪除江南制造局外,四川、天津等机器局也曾制造。①1码=米②1英寸=厘米(5)黎意枪。此枪系美国人詹姆斯?帕里?黎意设计,是在原设计连发枪的基础上去掉弹仓的单发步枪,口径11毫米,枪全长1340毫米,枪重公斤,射程100~1200码。江南制造局最初于1883~1885年仿造36支,继后,由于林明敦中针枪因质量问题停产,乃于1890~1892年问又重新制造黎意枪,共造1720支。(6)1871年式毛瑟枪。此枪系德国著名枪械设计专家被得?保尔?毛瑟于1866年发明,1871年为德军正式采用。枪口径为11毫米,枪长1292毫米,枪管长852毫米,枪重公斤,射程300~1600码(另有一种马枪,枪长953毫米,枪管长648毫米.枪重公斤,射程200一1100码),采用枪机旋转闭锁机构,闭锁突榫位于机头部位、闭锁时突榫支撑在节套前端的闭锁槽内,左右对称,受力均匀。由于其闭锁与击发机构平稳可靠,在近代步枪中得到广泛运用。除江南制造局1883年试造12支外,四川、河南、广东、广西等机器局曾先后生产。四川机器局于1905~1910年生产5386支。除上述各种步、马枪外,当时还生产抬枪。抬枪亦分前装滑膛、前装线膛及后装线膛等三类,其结构原理与同类的步、马枪相同,只是尺寸、重量、装药量、威力、后坐力等比步、马枪为大。19世纪60年代以前生产的抬枪为前装滑膛、散装黑药、火绳点火,60年代后,也开始仿照英、法、德、美等国制造各种类型有击发机构的前装和后装抬枪。至1905年,制造的单位有江南、金陵、四川、天津、河南、山西、湖南、福建、陕西、云南、兰州、广东、吉林等机器局和湖北枪炮厂。制造的品种有各种规格的前装滑膛和线膛抬枪及林明敦边针、黎意、毛瑟、7响和五子等后膛抬枪。其中,除金陵、四川、北洋、湖南4个机器局的总产量分别皆在1000支以上外,其余各局产量仅数支到数百支。四川机器局从1896~1903年共造有蜀利、毛瑟抬枪5257支,是制造抬枪最多的局。由于抬枪品种繁杂,其诸元相差很大,如江南制造局造边针后膛抬枪,口径毫米,枪全长2445毫米,全重公斤,铅子重231克;山西机器局造抬枪口径25毫米,枪长2200毫米,湖南机器局造抬枪,全长2032毫米,铅子全重克,陕西机器局造拾枪,口径毫米,枪长1588毫米,净重公斤。在中国,后膛枪代替前装枪的过程极其缓慢。从1867~1908年的41年间,许多机器局对前装枪和后膛枪都轮番进行生产。前装枪没有被后膛枪及时取代,主要原因是由于清政府财政困难、制造枪械的设备、材料及技术人员缺乏,因而严重地限制了兵器的发展和更新换代。李鸿章在1878年7月31日(光绪四年七月初二)的奏折中曾谈到:后膛枪虽较前装枪精度高,射程远,但前装弹药制造较易,而后膛枪弹必须造以机器,耗费既巨,且又一时不能奏效。为保存实力计,除已操练后膛枪者外,平时操练应用前装枪。近来所购新枪2万余支,费款数十余万,用心十余年,始得如此。新枪只可存放.以应临时事变。枪弹乃枪之命脉,但后膛枪弹制造复杂而费用大,遇有战事,十年之蓄,不够数月之需。因此在当时的条件下,许多地方为应付眼前需要,仍继续制造前装枪和后膛单发枪,直到民国初期才基本停造。这一时期.中国枪械制造所需的主要设备和材料,大都购自外国。机件加工除一般车、铣、钻、刨、插等方法外,型面枪件采用自由锻造法制出坯件,然后钳工划线、机械加工后修锉成型。枪管膛线加工用扁钻和挖刀先加工出内膛,再在专用拔来复线机上,固定枪管.用一单刃刀具随与来复线相同之靠模板旋转拉出来复线。枪管采用手工校直,枪托加工.除粗坯用机器外,其他用一般木工工具手工成型。淬火采用碳化法,表面处理采用珐蓝法。因此.加工效率很低,质量较差,而且零件不能互换。2.后膛连发枪后膛连发枪(即后膛连续供弹步枪),是在后装单发枪的基础上增设一个能容若干发枪弹的弹仓的枪,可以连续供弹。每分钟可发射枪弹10~12发,较单发枪先进。中国制造该种枪始于1891年江南制造局制成的快利步枪。湖北枪炮厂于1893年开始仿制1888年式毛瑟枪,1895年投产称汉阳式步枪。1907年广东军械制造总厂仿1904年式毛瑟枪,制成1907年式步枪。1924年东三省兵工厂仿1898年式毛瑟枪,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仿日38式毫米步枪。1935年巩县兵工厂仿1924年式毛瑟枪制成中正式步枪。这些枪是中国近代生产最有影响的6种后膛连发步枪。其中汉阳枪流传最广,制造的工厂最多、时间最长,从1895~1946年52年间,8个厂总产量为100余万支,个别厂制造到1948年。1935年中正式步枪被定为制式步枪后,多数工厂生产此枪,其中.第二十一工厂生产工艺较正规,产品质量较高.生产数量也最多,1944~1949年共生产万余支。各局、厂在仿制这些枪支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进。除以上几种步枪外,1905年汉阳、上海两局、厂还分别研究成功数种自动步枪,但末投入生产。在连发枪的发展过程中,历届政府曾多次研究讨论制式口径。在1903年,代理两江总督张之洞会同直隶总督袁世凯,提出参照日本、英国小口径枪,拟定全国步枪口径为毫米,政务处同意该项意见。后陆军部复议仿德国陆军的编制和装备,以德国代行设计的口径毫米1904年式毛瑟枪为制式。该枪于1907年试成,故又称1907年式步枪或光绪三十三年式步枪。1912年广东兵工厂提高其精度,定名为元年式步枪①。1913年北洋政府陆军部重新规定步、马枪口径为毫米,1915年陆军部军械司又复提出步枪制式定为元年式,口径为毫米,认为该口径的步枪和枪弹于中国“人民体格,尤为相宜”。但由于当时军阀割据、南北对峙,未能实现。1919年广东及四川兵工厂先后将元年式步枪口径改为毫米。因毫米枪弹威力大,杀伤力强,当时引进的步机枪大多为毫米,为便于枪弹通用,乃逐渐转向毫米口径,称为元年式毫米步枪。1928年兵工署统辖全国兵工厂后,重新探讨兵器制式化问题。1934年1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的兵器制式化会议,议定步枪采用德国1924年短式毛瑟步枪为制式步枪(口径毫米)。1935年巩县兵工厂首先仿制成功,定名为24年式步枪,又称中正式步枪,1940年后,经第二十一工厂参照德国图纸,改进机床,设计制造工艺、工装,至1943年10月正式投入生产,一直生产至1949年。①民国时期试制成功的兵器,多以产品定型的年份命名,如元年式步枪,即民国元年试制定型,但亦有个别产品以正式投产的年份命名的。(1)快利步枪快利步枪,是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种连发枪。1890年,两江总督李鸿章因见江南制造局所造枪支均是旧式,仿造英国南夏枪亦不适用,乃“饬令专就曼利夏、新毛瑟两式讲求仿造。”②同年,江南制造局在购得各国样枪后,先后仿造了奥地利曼利夏和英国新利样枪。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中国近代兵器发展史57等内容。

230 评论

疯荷日狸

议论文 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虚拟与现实800字精选 范文 5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虚拟与现实800字(一)

虚拟,一种模仿现实的姿态,诉说着超越现实的梦想,却不敢回过头来,直面现实。

的确,虚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现实。关上等,戴上“眼镜”,你就可以置身各个具体的场景。技术越发达,逼真度就越高;技术越成熟,实在感就越强。VR,就是一种技术。

然而VR又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更是一种哲学,一种态度。它在本质上迎合了现代人的种.种需求。

对充实感的需求。前一秒你在试衣间,下一秒你在候诊室。手表的滴滴答答再也不会对你造成“时间不够用”的困扰。你一刻也停不下来,像一只旋转的陀螺。

对超越感的需求。它给你带来偌大的力量感,赋予你在时空经纬网间自由穿梭的能力,让你摆脱现实逼仄的平凡,感到无所不能。

对新鲜感的需求。日复一日的机械式劳作没了。在这里,你拥有多重生活,品尝这不同风味的情景,走马观花地领略各种可能。

就像海绵,抱得越紧,就越难以松开。一切对于现实的不满,对于无限可能的向往,一切远方,一切诗意,都在这块海绵里。

人类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指出,这样频繁地将“眼镜”戴上摘下,不仅让人模糊了虚拟与现实,还可能加深人们对于现实的不信任,使人们愈发认为,只有在虚拟中根据个人喜好需求“创造”出来的新现实,才是最好的现实。它,剥离了人们与当下。那些对于充实感、力量感、新鲜感的追求,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追去吗?

更多的是一种假象,一个购买注意的循环。根本上,一个人的时间无法增多,一个人也只能拥有一种生活。充实感的背后是用今天支付明天,新鲜感的而背后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看别人活腻的地方”。

它给人提供了很好的出口,一个逃避现实的出口。只是,人终将面对现实,当“眼镜”不得不摘下,开关不得不关闭之时,习惯了虚拟的你,又将怎样面对这个陌生的现实呢?

那么,我们应该摈弃它,扔下它,远离它,不去看它?

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逃避。宣扬自己热爱现实的背后,是麻木、默然于现实的心灵。

事实上对于充实感,力量感,新鲜感的追求,人皆有之。它们与现实构成了两个看似矛盾的维度。

而真正所应做的,不是舍弃一方追求另一方,而是让VR回归到一种工具本身,它的存在,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它的存在,是生活的另一方面,是现实的另一方面。

虚拟,源于现实,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现实的一种。用海绵自主地擦掉虚拟与现实的界线,让虚拟完善现实,成为一种现实。

虚拟与现实800字(二)

当今世界,发展的最快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科技。

当初那些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如今或者将来,都可能成为现实。“虚拟”实现了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他为生活带来的便捷之处自不必多说,那么我们又该采用何种态度呢?

既不可以远离,也不是无条件地拥抱“虚拟世界”,我想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吧。

正如群落的演替总是想着更为复杂、更为高级的方向,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想着办。从古代的飞鸽传书到现在的远程实时通话;从简陋的茅屋到现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从道路坑坑洼洼到如今的车水马龙。。。。。。这些不都是科技浪潮所带来的改变吗?那么对于“虚拟”的浪潮,我们自然难以顽固抵抗,毕竟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所能做的,是如何正确对待“虚拟”的浪潮,让自己不迷失于其中。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体验各种新鲜事物,动动手指便可以立即穿梭到异国。有人说,这样难道不是很好吗?既省时又省力。但他们可能忽略了一点,人为什么要去体验那些事物?是为了让自己切实感受到体验新鲜事物的快乐,而不是对着冷冰冰、毫无无生气的设备。

我们可以是用虚拟设备,但切莫过度甚至于依赖他。要知道虚拟技术最初是以为人类服务的目的而研发的。若是我们沦为它的奴隶,岂不是于最初的目标背道而驰了吗?是想,倘若人人都沉迷于那虚拟世界,那么未来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当下的“低头族”现象中窥见一斑。

现在,我们面前什么都有,但我们不可以什么都要。悦己美丽却由此,我们只去它的芬芳;吗啡有药用却也能让人上瘾,我们只去他的麻醉功效;虚拟技术方便快捷却会让人若离本真,我们只去他的优越之处。

为什么要在“虚拟”与“现实”中找到平衡》倘若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欣赏力,以内“虚拟世界”而错过了生活中亲历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对任何事物都不甚珍惜,那么生活将会黯然无光。若是这般,即使有再多的时间,人生又有什么乐趣呢?

虚拟与现实800字(三)

网,联结人心的网;网,隔绝你我的网;网,交织纵横的网;网,密不透风的网。

二十一世纪的快生活,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每分每秒都变得离不开互联网。

从前车马慢递的书信如今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即刻送达,从前日夜研读推算出的公式定律,如今一点屏幕亦能轻松搜寻,甚至是从前踏破铁鞋寻访的名山大川,如今只需按下快门,就能上传到记忆中,永不褪色,并与三五好友谈论时笑着提及,共享快乐。

互联网既能融合天下人,又能彻底地将两个人阻绝,有句网络语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从曾经的千里相会到现在的咫尺天涯,人心变得僵硬冰冷。

或许因为人们对于现实中的存在状态感到迷茫而想把内心的焦虑统统塞进虚拟世界中,所以生活中处处是戴着厚面具的人,他们面无表情,只是低头——虚拟网络的丰富多彩,为现实中的冷漠更添几多苍白。何异于画地为牢?

曾经以为网络的在线聊天能联络感情,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却不曾想过丰富的表情图片背后,人们的面部表情已僵化,打字正打得热火朝天的两个人,见了面却是全然不知如何开口,只是张嘴,又说不出一句话,只剩沉默的空气渐渐冻结。

互联网真的能联结人心,温暖感情吗?

这张网,是看不透的,光鲜亮丽的背后,隐隐泛动危险的红光。千百年前,鸦片席卷中国,国人陷入昏沉,千百年后,互联网的青面獠牙开始显现,慢慢吞噬着深陷其中的一个个灵魂。

当一颗心无法控制地坠入泥沼,它将麻木不仁,它将无法挣脱。且看沉迷网络而不思进取的人们,且看街上低头不语呆滞刷屏的过路人,且看不断活跃在各大社交网上的面孔,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陌生无比。除了网络,他们再无 其它 栖居方式,除了客套,人与人之间再无交集联络。

一旦被网络控制,这个世界将无异于机器的世界,索然失味。

“枪械本无罪,有罪过的是那些开枪的人。”互联网亦如是。愿保有初心,在万般复杂的蛛网牵扯中亭亭而立,不染浊嚣。

虚拟与现实800字(四)

窗外是力掩赤城的天姥,壮阔豪迈的峡谷;屏幕上是“谷歌街景”,世界地图,左键一击,快捷进入。

左手边是长空猎鹰,嘶鸣战马,艳如朱雀,意似玄武;右手边是在线宠物,千娇万柔,一刻也不能缺少你的保护。

前方是患难与共的战友,同饮刀头血,月下追匈奴;后面是网络好友邀你踩空间,种白菜。

就这样,我们站在现实与虚拟的津口,眺望前方的景致,却不知渡向何处。

当“百度知道”开始支配我们的生活,当无数人抱着如同看世界杯般的热情,大半夜起床偷菜;当明星用博客点击量来比拼人气时,终于发现,网络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于是,许多人便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界处徘徊,生活。

那么,为什么?

试举一例:二十年前的北方,一到冬天大家就都来储存大白菜。是因为白菜好吃吗?不是,而是因为那时候冬天只有大白菜。现实是残酷的,而我们以前能甘心面对残酷的现实,只因为那时的世界只有现实。而虚拟网络的时代的到来,恰好使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在虚拟的世界中,没有打着官腔训人的中层公务员,没有奥拓和奥迪那样等级分明的制度,也没有明星身边那恼人的保安。在这片低门槛的虚拟世界,你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干一些现实中不可能做到的事。所有人都可以进入空间看你的心情,进入贴吧看你的贴子,但永远不知道你是谁。

于是,有人沉溺了。

这样正确吗?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网络永远是生活的副产品 它永远不可能成为人生。就如同佳酿美酒再甘甜,也不可取代白开水。生活如湖,虚拟的网络只是一颗小的石头。朝前一掷,只是激起一朵瞬间小小的水花,波消复静,仅此而已。网络可以令人暴富,像马云那样“脱俗”之人,一手制造了传奇。但那毕竟是少数,相较之下,网络带给普通人更多的是伤害:网瘾少年已不再稀奇;“网络戒毒所”到处都是;中国医生因为忙于偷菜,误了病人,要了人命;韩国夫妇忙于包夜打游戏,饿死孩子,讽刺的是,那游戏的内容就是守护一个小女孩。

就如同现在流行于网络的那种 文化 ,虚拟世界永远应是“非主流”。

只想说:虚拟终觉浅,生活须躬行。

虚拟与现实800字(五)

快乐的生活是我所希望达到的境界;自由的生活是我期待得到的梦想;幸福的生活是我一直不敢奢望的愿望……不管我的愿望是多么遥远,但是我的梦却可以实现我一刻间的理想——生在虚拟世界里的一条小丑鱼。

虚拟世界,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那里充满着神秘,时时刻刻给你刺激;那里充满着幸福与快乐的气息……

小丑鱼,一条娇小而可爱的小鱼。它总是快乐、自由的代言人。它总是守护幸福生活的天使……

我——一条活在虚拟世界里的小丑鱼。虽然我的名字中有丑字,但我却是可爱的象征。我是自由的,是不被人拘束的自由;我是快乐的,是不伪装的快乐;我是幸福的,是不假装的幸福……

在虚拟世界里,不像在大海里一样,这里似乎是黑色的世界,让我看不清前方的路;让我搞不懂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虚幻?让我不知道自己还是不是那一条小丑鱼……但这里却是引发我继续上前的动力,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

但梦总是短暂的,它只能满足我一时的理想,永远无法让我去走进那个朦胧而遥远的世界。

当梦结束时,也正是我梦碎的时候……这意味着我又将回到我那可怕的现实——在现实中,我是一只小鸟,一只失去自由的小鸟。我并不再有我那个虚拟的世界去做我激励的动力,我总要自己一个人去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与其这样,为何还要让我去做那遥远的梦,来与这个残酷的现实作对比呢?为何让我在梦里让我成为一只快乐的小丑鱼,而让我在现实中去扮演那只可怜的小鸟呢?为何让我在梦里那个虚拟世界里寻找到了希望,而又让我在现实中去承受这无助的痛苦呢?

虚拟的世界总是我躲避风雨的港湾,而现实却是我要承受痛苦的海洋……

既然要让我绝望,为何还要给我希望?

虚拟与现实800字精选范文5篇相关 文章 :

1. 虚拟与现实作文800字优秀范文(2)

2. 虚拟与现实作文800字满分范文

3. 虚拟与现实作文800字范文

4. 备好的行囊相关作文10篇(3)

5. 虚拟与现实作文精选5篇

6. 虚拟与现实作文800字优秀范文

7. 虚拟与现实作文800字大全

8. 虚拟与现实作文900字5篇

9. 虚拟与现实作文800字大全(2)

10. 虚拟与现实作文范文6篇

186 评论

相关问答

  • 标枪论文开题报告

    800元~自己去买这里谁会帮你写~~~~~~~

    美食VS钞票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建筑论文范文枪手

    不知道你是要本科毕业论文还是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两者等级都不一样,要求字数等也不一样,你可以先看下学校电子图书馆里有没有存有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如果没有,你

    kasumi033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枪火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这边有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我也都找不到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我一直在找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寻找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找了好久了,怎么就找不到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到处问谁要是找到

    shangna5208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美国枪械杂志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发表了凯尔沟上文章,里边总结了世界上最强枪械,我国的95式步枪入选。 AK-47 -47俄语全称是1947,“A”是俄语中自动步枪的第一个字

    小精灵926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毕业论文答辩枪毙

    是毕业论文吧,毕业论文分为论文和答辩阶段。论文的写作是按照导师要求的题目做相应的调研或实验,然后以此为依据写出论文。论文有专门的格式,学校会提供。一般分为标题、

    甜菜阿姨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