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8

土豆炒洋芋G
首页 > 期刊论文 > 疫苗论文参考文献目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indydaniel

已采纳

第1章 疫苗的历史、发展和前景11.1 疫苗概念的产生及其历史11.2 疫苗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31.3 疫苗研究新技术的发展61.3.1 传统疫苗71.3.2 基因工程疫苗71.4 疫苗对消灭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发展前景8参考文献8第2章 疫苗免疫学基本理论92.1 疫苗相关免疫学基础92.1.1 免疫系统92.1.2 免疫器官92.1.3 免疫细胞112.1.4 抗原132.1.5 抗体152.1.6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62.2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72.2.1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172.2.2 特异性免疫应答192.3 疫苗有效免疫反应的基本要素222.3.1 抗原方面的因素222.3.2 机体方面的因素222.3.3 免疫方法的影响232.4 疫苗免疫的主动免疫反应232.4.1 抗原提呈232.4.2 抗原竞争242.4.3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动态变化252.4.4 免疫反应的调节252.4.5 免疫记忆和免疫促进效应262.4.6 全身性免疫、局部免疫和初乳免疫272.4.7 被动免疫28参考文献28第3章 疫苗佐剂303.1 疫苗佐剂的作用机理303.1.1 调节免疫303.1.2 提呈抗原313.1.3 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313.1.4 储存作用323.2 植物佐剂323.2.1 皂苷类323.2.2 免疫刺激复合物佐剂323.2.3 蜂胶佐剂333.2.4 香菇多糖343.2.5 云芝多糖343.2.6 黄芪多糖343.3 细菌佐剂353.3.1 脂多糖353.3.2 胞壁酰二肽及其衍生物353.3.3 霍乱毒素353.3.4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363.3.5 百日咳毒素363.3.6 短小棒状杆菌363.3.7 卡介苗373.3.8 单磷酰脂质A373.4 矿物油佐剂373.4.1 油乳剂373.4.2 MF59佐剂373.5 矿物盐佐剂383.5.1 铝佐剂(铝胶)383.5.2 磷酸钙佐剂393.5.3 氢氧化铁凝胶佐剂403.5.4 硒403.6 细胞因子佐剂403.6.1 白细胞介素?1413.6.2 白细胞介素?2413.6.3 白细胞介素?12413.6.4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413.6.5 干扰素423.6.6 其他细胞因子423.7 核酸佐剂433.7.1 免疫刺激序列(CpG基序)433.7.2 表达与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的核酸载体463.7.3 双链RNA463.8 投递系统473.9 新佐剂的选择和研究方向47参考文献49第4章 疫苗设计的技术基础514.1 经典疫苗及新型疫苗的技术特点514.1.1 经典疫苗的技术要点514.1.2 新型疫苗的特点524.2 当前疫苗研究的趋势524.2.1 新型疫苗的分子设计524.2.2 新型疫苗的规模化生产534.2.3 开发配套的鉴别诊断技术534.2.4 新型佐剂的使用534.2.5 动物用生物制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534.3 常规活疫苗的研发原则534.3.1 病原自然弱毒株534.3.2 异源免疫534.3.3 异源动物或细胞传代致弱544.3.4 改变体外培养传代环境544.4 基因工程疫苗及其研发原则544.4.1 亚单位疫苗及其研发原则544.4.2 基因缺失疫苗及其研发原则554.4.3 活载体疫苗及其研发原则554.4.4 核酸疫苗及其研发原则564.4.5 合成多肽疫苗及其研发原则584.4.6 T细胞疫苗604.5 基因工程疫苗设计中优化基因表达的关键因素614.5.1 密码子最佳化614.5.2 翻译终止效率624.5.3 真核细胞中的异源蛋白表达624.6 计算机辅助疫苗设计技术634.6.1 计算机辅助疫苗设计技术的原理与方法634.6.2 计算机辅助疫苗设计技术的应用与常用工具644.6.3 计算机辅助疫苗设计的产业前景654.7 利用免疫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高效疫苗654.7.1 免疫蛋白质组学654.7.2 免疫蛋白质组学的技术体系664.7.3 免疫蛋白质组学在疫苗候选靶位筛选中的应用674.7.4 展望67参考文献68第5章 疫苗效果的免疫学评价695.1 疫苗开发的原则与开发步骤695.2 疫苗效果免疫学评价的一般原则695.2.1 方法695.2.2 安全性705.2.3 免疫效果705.2.4 保护效果705.2.5 流行病学评价705.3 疫苗效果的免疫学评价方法705.3.1 疫苗免疫效果的实验室评估705.3.2 疫苗免疫效果的临床评估735.4 疫苗效果的流行病学评价745.4.1 传染病的流行与疫苗的作用策略745.4.2 传染病的流行及其流行病学特征745.4.3 疫苗在控制传染病流行中的作用765.4.4 疫苗的免疫策略765.4.5 疫苗效果的流行病学指标775.4.6 疫苗效果调查的流行病学设计78参考文献79第6章 基因工程疫苗概述816.1 基因工程疫苗的概念816.2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826.2.1 细菌性疾病亚单位疫苗826.2.2 病毒性疾病亚单位疫苗836.2.3 激素亚单位疫苗836.3 基因突变疫苗及基因缺失疫苗836.4 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846.4.1 复制性活载体疫苗846.4.2 非复制性载体疫苗856.5 核酸疫苗856.6 转基因植物可食疫苗856.7 合成肽疫苗866.8 抗独特型疫苗876.9 畜禽基因工程疫苗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876.9.1 国际畜禽基因工程疫苗产业化现状886.9.2 国内畜禽基因工程疫苗产业化现状886.9.3 21世纪面临的机遇、挑战和策略89参考文献90第7章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927.1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种类927.2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抗原基因的选择937.3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抗原表达系统937.3.1 原核表达系统937.3.2 酵母表达系统967.3.3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1017.3.4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1047.4 外源蛋白表达操作案例1107.4.1 原核表达外源蛋白1107.4.2 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1117.4.3 昆虫细胞(Bac?to?Bac系统)表达外源蛋白1147.4.4 脂质体法转染真核细胞1157.5 亚单位疫苗研究与应用1157.5.1 原核表达系统在亚单位疫苗研究中的应用1157.5.2 真核表达系统在亚单位疫苗研究中的应用1167.6 展望117参考文献117第8章 转基因植物疫苗1198.1 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可食用疫苗研究进展1208.1.1 可食用疫苗的表达系统1208.1.2 可食用疫苗的可行性1218.2 转基因植物疫苗的载体系统1238.2.1 外源基因转移的植物病毒载体1238.2.2 外源基因转移的质粒载体1258.2.3 载体卡盒1308.2.4 载体构建中常用的选择标记基因及报告基因1318.2.5 外源基因的转化方法1358.2.6 转入基因的状况和表达以及基因沉默1458.3 转基因植物疫苗的植物受体系统1488.3.1 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类型及其特性1488.3.2 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建立的程序1498.3.3 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建立中常遇的问题1528.4 转基因植物操作案例1538.4.1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方法1538.4.2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化1618.4.3 基因枪轰击法(瞬时表达)1638.5 转基因植物疫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638.5.1 受体植物不理想1648.5.2 重组抗原蛋白表达量低1648.5.3 转基因植物疫苗的免疫原性弱1648.5.4 安全性问题1658.5.5 植物大量表达外源基因时出现长势弱的现象1658.5.6 口服时抗原的消化降解1658.5.7 重组蛋白的提纯1658.5.8 免疫耐受1658.6 展望166参考文献166第9章 病毒基因缺失疫苗1699.1 基因缺失疫苗研究概况1699.2 畜禽基因缺失疫苗制备原理与技术1719.2.1 疱疹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制备原理和方法1719.2.2 反转录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制备原理与方法1759.2.3 RNA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制备原理与方法1759.3 畜禽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与应用现状1809.3.1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1809.3.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1809.3.3 马疱疹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1819.3.4 反转录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1819.3.5 RNA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1819.3.6 畜禽基因缺失疫苗的应用现状1829.4 畜禽基因缺失疫苗的展望182参考文献183第10章 病毒活载体疫苗18610.1 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的技术特点18610.2 重组活载体疫苗的设计原则18710.2.1 抗原的选择18710.2.2 活载体的选择18710.2.3 转移载体的构建18810.2.4 外源基因插入位点的选择18810.3 痘病毒载体疫苗18810.3.1 痘病毒的分子生物学18910.3.2 痘苗病毒载体疫苗19010.3.3 禽痘病毒载体疫苗19510.4 疱疹病毒载体20910.4.1 伪狂犬病病毒载体疫苗20910.4.2 1型牛疱疹病毒载体疫苗21710.4.3 马立克病病毒载体21810.5 腺病毒22310.5.1 腺病毒载体的概述22310.5.2 腺病毒载体的构建22510.5.3 改进腺病毒载体的方法23110.5.4 展望23410.6 反转录病毒23510.6.1 反转录病毒概述23510.6.2 反转录病毒载体的包装原理23510.6.3 反转录病毒载体的分类23610.6.4 反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23810.6.5 反转录病毒的优缺点23810.6.6 近年来反转录病毒载体的改进23910.6.7 展望24010.7 甲病毒RNA复制子疫苗24110.7.1 基本原理和特点24110.7.2 甲病毒复制子疫苗的优缺点24210.7.3 甲病毒复制子疫苗的免疫机理24210.7.4 几种主要的甲病毒RNA复制子24310.7.5 甲病毒表达载体构建策略24610.8 重组活载体疫苗的局限性24710.8.1 安全性24710.8.2 母源性抗体干扰24810.8.3 重组病毒的表达量24910.8.4 病原性及免疫效力24910.9 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的发展方向249参考文献251第11章 细菌性载体疫苗25611.1 沙门菌载体25611.1.1 鼠伤寒沙门菌菌株特征25711.1.2 鼠伤寒沙门菌减毒株的构建原理25711.1.3 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疫苗构建及其免疫机制25711.1.4 重组鼠伤寒沙门菌株的构建方法26111.1.5 结语26411.2 重组BCG载体26511.2.1 重组BCG载体的优点26511.2.2 重组BCG载体的研究进展26511.2.3 rBCG诱导的免疫应答及免疫途径对免疫效果的影响26811.2.4 rBCG存在的一些问题26911.2.5 重组卡介苗菌株的构建方法26911.2.6 展望27311.3 乳酸菌(乳酸杆菌和乳酸乳球菌)载体27311.3.1 乳酸杆菌载体27411.3.2 乳酸乳球菌27911.4 弧菌载体疫苗28211.4.1 弧菌载体28211.4.2 适用减毒弧菌的表达系统28311.4.3 平衡致死质粒的保持28311.4.4 对细菌载体应用的更多考虑28411.5 志贺菌载体疫苗28511.5.1 志贺菌载体28511.5.2 志贺菌传递质粒DNA28511.6 李斯特菌载体28511.6.1 李斯特菌疫苗28611.6.2 李斯特菌载体28611.6.3 减毒李斯特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28611.6.4 李斯特菌传递质粒DNA28711.7 枯草芽孢杆菌整合载体28711.7.1 芽孢杆菌整合载体的研究历程28711.7.2 枯草芽孢杆菌整合载体的整合机理及方式28811.7.3 枯草芽孢杆菌整合载体疫苗的构建28911.7.4 芽孢杆菌整合载体的应用291参考文献291第12章 核酸疫苗29412.1 DNA疫苗的特点29512.1.1 DNA疫苗的主要优点29512.1.2 DNA疫苗的局限性29712.2 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机制29812.2.1 从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类型方面来探讨DNA免疫机制29912.2.2 从接种途径方面来探讨DNA免疫的机制30112.3 DNA疫苗的构建与评价30312.3.1 选择合适的目的基因和载体30412.3.2 DNA疫苗的构建30512.3.3 提高抗原蛋白表达量和免疫原性30512.3.4 验证抗原蛋白的表达情况30612.3.5 DNA疫苗的免疫学效果评价30612.3.6 安全性分析30712.4 提高DNA疫苗免疫效果的策略30712.4.1 编码抗原的目的基因的改造30712.4.2 疫苗质粒载体的选择和优化30812.4.3 基因佐剂30912.4.4 免疫途径和免疫方法31512.4.5 DNA疫苗免疫方式的改进31712.4.6 DNA疫苗的靶向策略31812.4.7 接种方案32112.4.8 疫苗剂型的改进32212.5 DNA疫苗在畜禽疾病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与发展趋势32312.5.1 禽的相关DNA疫苗32312.5.2 猪的相关DNA疫苗32512.5.3 牛的相关DNA疫苗32612.5.4 犬的相关DNA疫苗32712.5.5 细菌病的DNA疫苗32712.5.6 寄生虫病的DNA疫苗32812.6 DNA疫苗的安全性问题32912.6.1 重组质粒能否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导致原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抑制32912.6.2 重组质粒能否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DNA抗体33012.6.3 重组质粒持续表达外源抗原能否产生不良后果33012.6.4 重组质粒能否具有生殖毒性33112.6.5 重组质粒与细胞因子合用能否导致其他风险33112.6.6 DNA疫苗标准化的问题33112.6.7 风险与效率比33212.7 结语332参考文献333第13章 A型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及其在疫苗研制过程中的应用33613.1 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33613.1.1 流感病毒的结构与编码蛋白的功能33613.1.2 流感病毒的复制33913.2 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发展34113.2.1 借助辅助病毒拯救流感病毒34113.2.2 由克隆的基因拯救A型流感病毒34113.3 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在流感病毒疫苗研究中的应用34413.3.1 弱毒流感疫苗株的拯救34413.3.2 病毒感染与疫苗免疫动物鉴别诊断34413.4 流感病毒8质粒系统实验操作方法34513.4.1 pHW2000双向转录载体34513.4.2 以pHW2000为载体的病毒拯救34613.5 展望347参考文献348第14章 新城疫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及其在新型疫苗研制中的应用34914.1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34914.1.1 概述34914.1.2 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35014.1.3 感染性分子克隆的体外操作35214.1.4 结语35314.2 新城疫病毒概述35314.2.1 新城疫病毒的生物学特性35414.2.2 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35714.2.3 新城疫的诊断、免疫与防制36114.3 新城疫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原理及操作36314.3.1 分子水平构建cDNA等元件36414.3.2 拯救过程36514.3.3 验证分析36614.3.4 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36714.4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新城疫病毒中的应用36714.4.1 研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36714.4.2 插入报告基因的重组病毒37114.4.3 标记疫苗/嵌合疫苗37214.4.4 禽用载体疫苗37314.4.5 用于人类传染病预防的疫苗载体37414.4.6 载体修饰用于肿瘤的治疗37614.4.7 结语378参考文献378第15章 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及其在新型疫苗研制中的应用38215.1 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的产生38215.2 细菌人工染色体的结构功能及其遗传特性38315.3 细菌人工染色体的构建策略及构建方法38415.3.1 细菌人工染色体的构建策略38415.3.2 细菌人工染色体的构建方法38515.4 细菌人工染色体的构建操作案例38715.4.1 材料38715.4.2 重组鸡马立克病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38715.4.3 重组鸡马立克病病毒的获得38915.4.4 电转化感受态细胞DH10B的制备38915.4.5 BAC分子克隆化病毒的筛选38915.4.6 BAC?DNA拯救重组病毒生长特性的测定39015.5 细菌人工染色体作为疫苗的应用及探索39015.6 细菌人工染色体疫苗的修饰系统39315.6.1 Red/ET重组系统39315.6.2 Red/ET重组的机制39415.7 细菌人工染色体疫苗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39715.8 细菌人工染色体疫苗的优越性及其存在的不足39815.8.1 细菌人工染色体疫苗的优越性39815.8.2 细菌人工染色体疫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9815.9 展望398参考文献399第16章 联合免疫40016.1 概述40016.2 联合疫苗的历史和发展40116.3 传统的联合疫苗40216.4 新型的联合疫苗40316.5 联合疫苗的制造和使用40516.6 展望407参考文献407……

283 评论

wangyuting3573

预防医学研究毕业论文

医学就是处理及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预防医学研究毕业论文 ,欢迎阅读。

浅析预防医学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工业和经济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预防医学也得到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其理论研究结果早已应用到我国的卫生事业当中,为我国甚至全球人类的健康预防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主要对预防医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预防医学;发展趋势;现状;研究

1 引言

预防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群,并划分为多个分支学科。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类组成,医学应用理论包括社会医学、环境医学以及生物医学,

并结合微观以及宏观的方法,研究疾病分布规律、发生规律以及有害健康的多项因素,从而决策预防措施及对策,实现提高生命质量、有利健康以及预防疾病的一门学科。根据预防医学的相关学科资料显示,其学科群有环境卫生学、少年与儿童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病与劳动卫生学、社会医学、毒理学、医学统计与卫生学、地方病学、性传播疾病学、媒介生物学、卫生检验学、流行病学、消毒学、寄生虫学、传染病学等学科。

2 预防医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现状

当前,新的健康观以及新的医学模式都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预防医学在理论研究上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对医学的研究意义重大,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慢慢暴露出了该模式的消极影响以及局限性,因为比如社会心理因素引发的疾病或艾滋病不能应用该模式来解决的。因此,出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这个新的医学模式,积极的影响了预防医学在理论研究上的不断发展,使得预防医学从社会心理因素这个新的角度来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让预防医学的理论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WTO指到“健康是社会适应能力上精神上、以及身体上的良好状态,而不单单是没有虚弱或者疾病”,这个新的钙奶,让“没有病就是健康”这个就观念消失不见,同时也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层次更高一级。临床前期预防、病因预防以及临床预防等提前预防的工作早已在实践中逐渐成为预防医学的重要举措。

新的生物学方法让毒理学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目前对于致癌作用机理的关键研究方法就是分析癌基因问题。细胞学方法中的传代和原代细胞培养法现在还被污染物代谢致癌或者致突变的研究广泛应用。近些年,利用生物学方法来研究毒性试验的方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如一些传统的毒性慢性试验可以用生物标志物来代替。生物学毒性量效、活性与污染物化学结构关系通过数学方程式来表示的研究是近些年毒理学的研究前沿。上述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概念的不断深入的应用和发展为环境污染物作用机理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膜毒理学领域,污染物对生物膜及细胞膜功能结构的影响研究是目前来看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科。在皮肤以及粘膜的研究领域,掌握了大气污染物在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借助呼吸道侵蚀机体。以上的器官组织水平以及细胞组织相关的毒理学研究也渐入佳境。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癌细胞或者突变的研究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上述这些都使得预防医学的基础研究不断进步。

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让预防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疾病控制的新阶段

目前比较先进的基因研究技术,比如核酸杂交、DNA测序、基因克隆技术、DNA重组等已经逐渐运用到预防医学的实际应用上,疾病控制在研究的道路上又有了新途径。比如目前来说,我国已经广泛应用的乙肝重组亚单位疫苗。生物传感器、PCR技术、抗HBsAg单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监测技术以及诊断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工程菌比如含抗DDT基因菌、“超级菌”等的开始运用在净化环境上,显著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意义重大。上述先进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让预防医学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

当代社会信息业高速发展,以因特网为标志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在或者早已改变了人民的工作、生活方式和先进的科学研究。信息网应用在医学上,让我们没一个人同国际的先进研究机构取得畅通的连接变成现实,让全球范围内的远程专题讨论和会诊、信息交流与文献检索及疫情通报查询等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有力的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

3 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预防医学会向着一个全新的道路前进。第一,预防医学正在进入一个社会预防为主的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慢慢的代替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我们大众也开始认识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依赖于社会。要想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理想,就必须让医学彻底的社会化。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人们合理消费,广泛的宣传健康教育是完成医学社会化道路上的一项关键任务。第二,其次,预防医学朝着促进健康、防治结合、提高人口素质以及生活质量的道路前进。随着我国文化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不仅在得病的时候得到及时治疗,并且还应该了解并掌握保健和预防常识,丰富自我保健知识,保障身体健康。因此,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的相互结合。第三,健康和环境问题会成为预防医学研究发展的新动向。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四大问题:能源匮乏、控制疾病、人口*炸、环境污染。其中得到全球关注的是环境污染问题,预防医学需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积极解决参与到健康和环境问题上来。最后,预防医学也很有可能朝着注重行为、精神以及心理原因对健康的影响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工业化程度加深,也从另一个层面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精神和心理问题,都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卫生心理教育、国家政策的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预防医学会为我们人类控制疾病做出巨大贡献,让我们健康的生活在美丽的大地上。

参考文献:

[1]杨德富.我国预防医学研究浅析[J].中外医疗,2009(09).

[2]林琳,叶冬青.定性研究方法在预防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03).

[3]孙士杰.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

[4]朱惠莲,洪微,张作文.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命科学,2006(02).

[5]李君文,袭著革,晁福寰.科索沃战争对环境的破坏及对我军军事预防医学研究的启示[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9(12).

[6]赵西龙.预防医学研究与公共卫生服务的社会责任[J].宁夏医学杂志,2012(07).

[7]蓝毓营.壮医预防医学研究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02).

89 评论

长颈鹿之迷

新冠疫苗加强针是增加身体抗前病毒能力增加免疫力的一种疫苗,为了让人体能更好的对抗病毒所以接种加强针。

新冠疫苗加强针是在人们完成了新冠疫苗的全程接种以后,近一步提高人体抗病毒能力的疫苗,因为人们现在接种新冠疫苗有一定的时效性,超过这个时效以后,它的抵抗病毒的能力就会下降,这时注射加强针能让人们的免疫功能恢复,抗体数量增加,身体会有更好的抗病毒能力,可避免人们被新冠感染。现在人们接种两针疫苗以后再接种的第三种就属于加强针。

一、为什么要打加强针

现在要打加强针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让人体内的抗体数量充足,提高人类身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避免在马上到来的冬天疫情大面积爆发,保证公民人身体安全。同时减轻防疫抗疫的压力,维持社会的安定也是要打加强针的主要原因。全国已现在全国已经有多个省份开始注射加强针,而且那些高风险人群可以优先接种。

二、什么时候可以打加强针

加强针不是随时都可以注射的,必须在完成全程新冠疫苗的接种以后,间隔6个月以上才能注射加强针,如果时间不够直接注射对身体会有一些不良影响,超过6个月以后,人体内的抗体数量会逐步减少,这时注射加强针会让体内的抗体数量继续增加保持充足,能让身体对病毒的免疫功能明显增强。

三、打加强针要注意什么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了加强针的注射,只要完成全程注射以后间隔6个月就可以注射加强针,但在注射加强针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有感冒发烧的症状或者对疫苗成分过敏,不能接种加强针,接种完成以后要留观半小时,出现不良反应以后及时反馈对症处理,接种以后的五到七天不能吃辛辣刺激食物,少吃海鲜,多喝白开水。

249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接种疫苗的论文参考文献最新

    饲养 宠饲狗已经日渐成为一种新的风尚,那么宠物狗的饲养有论文描述吗?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宠物狗饲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宠物狗饲养论文1

    大力宇哥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疫苗制备论文的参考文献

    第1章 疫苗的历史、发展和前景11.1 疫苗概念的产生及其历史11.2 疫苗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31.3 疫苗研究新技术的发展61.3.1 传统疫苗71.3.2

    狮子猫的吃路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疫苗论文参考文献目录

    第1章 疫苗的历史、发展和前景11.1 疫苗概念的产生及其历史11.2 疫苗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31.3 疫苗研究新技术的发展61.3.1 传统疫苗71.3.2

    土豆炒洋芋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有关疫苗的免疫学论文参考文献

    疫苗接种是特异性预防FMD的可靠和有效手段,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成功地预防、控制乃至最终消灭FMD的先决条件。FMD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等常规疫苗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形

    掬黛小公主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动物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Ambrosh F,Fritzell B,Gregor J,et al. (1994). Combined vaccination against yellow

    wwddllhhppqq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