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16

余味无穷aa
首页 > 期刊论文 > 京华烟云民俗文化论文答辩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公山虚1

已采纳

多少次幻想,若时光倒流,若重新来过,我一定好好学习,多读书,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阅读高三 议论文 作文 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阅读高三议论文作文1

知名作家路遥先生活着的时候,写过一篇《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是他继写完《平凡的世界》之后所写的一部 随笔 ,它清晰地为我们记录了他自己读书生活以及个人的喜怒哀乐和情感发展的脉络,写的非常到位,在我眼里它无疑是一部经典作品,远胜于他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书:《平凡的世界》。对于这本书我是在第一时间里阅读的,时间跨度相当大,涉及的面大且极其复杂,人物刻画的也还不错,一路读来,还真的让我身陷囹囫,不能自已。但它与《早晨从中午开始》相比,总是让我觉得似乎欠缺了点什么,这就象我读《红与黑》带来的那种感觉一样,就是让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但无论怎么去说,路遥先生是现代作家中最值得我欣赏、最值得我尊敬的作家之一。其他的不说,就单单一部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就可以压到群芳,鹤立鸡群。读它,让我感动的不是他优美的文笔,也非细腻的情感,更不是他阅读的经历和创作时所付出的辛苦与热情,而是他表达的那种生活理念与处世为人的独立精神。读过这部随笔,还真的让我没有任何理由不感动,正如他在集子里自己所说的那样,完全有资格和别的作家一样倚老卖老,过着轻松悠闲的日子。但于他却偏偏做不到,因为他是属于那种宁可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的汉子,所以,他挑战自己,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做赌注,其结果无疑是胜利了。仅凭着这一点责任或者血性,会让多少活着的人或者名存实亡的作家感到内疚和汗颜。在这里我不想多说什么,我只是想说三十多年的读书生活我也是一样,只是没有象他那样功成名就而已。有人因此说我追随也好,仿效也罢,总之,我觉得自己没有辜负于他和岁月,更没有辜负属于我的读书生活。当然我清楚地知道,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完全仰仗于两方面的精神历练。一方面它来自于诸如路遥这样完全性格之人的激励,另一方面,是读书生活为自己塑造了一种坚毅的品格和生命意志。要知道,品格与意志永远是读书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还真的别说,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还真不应该得过且过、稀里糊涂的活着,让岁月逐流水,让生命打水漂,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真正的生命应该象路遥那样,舍得为生命下赌注,做到虽死无憾。屈子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才是人为之所为,三十年来,我平淡而曲折的读书生活历练告诉于我,结果并不重要,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我主张生命应当实践,如果说我的读书经历算是一种实践的话,那么我的写作生涯更是建立在读书生活的历练之上,通过它才可以鉴定我三十年来的读书生活所带给我的成效与收获。理性而客观地说,我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我没有象俗世里的人那样堕落成泥,至少我生命的每一天都在读书生活中度过,至少通过日常的生活反映我看见了自己丰满的羽毛,这羽毛离飞翔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这无疑让我看见了希望。

但这希望于我还真的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是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因为希望的实现不是一个人的乌托邦,它是一种社会的秩序,道德、良知的综合认可。如果个人具备了升腾的喜悦,而社会却处在黑暗之中或者风尖浪口,个人的希望自然成为一种泡沫的多数。所以我非常理解先生当年说这句话时的无奈心情,如果将它结合于目前或者我身上来说是最为恰当不过的了。但无论情形怎样,我的读书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因为那是我生命的延续,品质的保证。

三十多年来,我的读书生活基本上让我与开头提到的路遥一样,早晨从中午开始,尤其是节假日,但还不是完全或者真正意义上让我做到与他一样,因为为了生存的需要,为了读书生活的需要,我还必须尽到养家糊口的责任,但我渴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见这一天来临,这也算是给我一生读书生活的一种交代吧!

关于阅读高三议论文作文2

昨晚11:30,被窝里,手机屏幕显示:《盗墓笔记》第八部五十一章节您阅读的章节尚未更新……

就这样,随着这页文字暂停了我这一段昏天地暗的手机阅读。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期读书栏目中看到有位观众提到《盗墓笔记》,于是在手机上搜来看,谁知这一看却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晚上收拾麻利躺在被窝里的时候就打开手机看,曲折的情节让我欲罢不能,常常是看得眼睛酸了,手指也提出抗议的时候才肯作罢。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将近半个多月,一直到昨晚看到了最后一页,却没了下文,也好,暂且休整,只怕一直这样看下去,眼睛要早早地毁掉。

其实,这不是我在手机上读的第一部小说,在此之前,我已读了几篇了。最早的是《山楂树之恋》,而后是《京华烟云》、《藏地密码》(这也是相当长的一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等等,我并不是喜欢用手机阅读,而是觉得手机阅读有它的便利性,但也不可避免它的不足和对眼睛的损伤。更多的时候,我更喜欢的更提倡的还是读真正的书。

说起读书,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早早地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小学的时候就喜欢读书,而且也读了不少的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爸爸是个教师,家里到处摆的都是书,爸爸每次出差回来送给我们的礼物也是书。环境的熏陶的确有很大的影响,印象中,爸爸从来没有要求我去读什么书,完全是一种宽松的阅读状态,我像一条快乐的小鱼,遨游在书的海洋里。小学四年级暑假读了《水浒传》,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长篇小说,在看长篇的同时,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和弟弟曾一度非常迷恋郑渊洁的童话,但这种书爸爸没有给我们买,书店里倒是有,那个时候家境并不算好,一本童话书的价格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昂贵的,那个小书店的老板做生意也非常的灵活,他允许我们这些看书却不买书的小孩子在他的店里看,条件是看一本一角钱,当时我和弟弟就常常拿着辛苦积攒的零花钱去看书。零花钱怎么来呢?当时有一条途径,我和弟弟把爸爸喝过的空酒瓶积攒到一定的数量就自己送到废品收购站去卖掉,这样就可以有了一定的收入,足够我们看书付费的了。除了看郑渊洁的童话,我们还经常到大街上去看连环画,那个时候,大街上有几处固定的摊点让人坐下来看连环画,老板用一个大大的木板撑在地上,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连环画,看一本好像是一分钱还是五分钱,总之价钱相当便宜,我和弟弟常常是一坐就一个上午,直到看到老板提醒我们该回家吃饭了才依依不舍的离开。相信跟我这样年龄的朋友应该都有这个印象,连环画给我们这代人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现在的孩子很难看到连环画了,即便是还有卖的,但都是包装比较的精美,怎么看却都寻不到当初的那种感觉了。

爸爸喜欢订很多的杂志,读初中的时候,我最喜欢看到是《十月》、《收获》和《人民文学》,尤其喜欢看里面的短篇和连载小说,每有一期新的杂志来到,我总是和爸爸抢着看,看到高兴处总是呵呵大笑,奶奶每次看到我傻笑的样子总是笑我是个傻姑娘,有时读的太精彩了,边看边吃,常常是一碗饭吃了大半天,招来妈妈一顿数落,可这样的情形似乎一直都未改变。看书的时候,最喜欢的是躺在床上,或歪在椅子上,虽然知道这样读书姿势不正确,对视力也不好,但我总觉得读书本来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就应该用最舒服的姿势才能读的有滋有味,我甚至无法想象正襟危坐读书的样子,那样对我来说不是享受而是受罪,所以现在我还有这个坏毛病,所幸我的眼睛尽管经受如此摧残,却依旧保持着令人嫉妒的视力,一点近视的征兆都没有,看来我拥有的不是一般的眼睛,而是“火眼金睛”了!

现在的工作比较繁忙,但我依然离不开阅读。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在卓越网上买一些书,所以现在我的书也是我的一笔财富,换一个角度说,姐弟几个只有我继承爸爸的衣钵,就连买书这个 爱好 也一成不变地继承过来了。只要听到有人提到那本书好看,或者在看 文章 的过程中看到一本书的介绍,或者对某个作家特别感兴趣,都要买来看一看的,而且我还有一个喜好,如果看到了一个好电影或好电视剧是由某部小书改编的,我是一定要找来原著看一看的,我认为,电影电视剧改编的再好,演员演的再到位也不比看原著,因为原著中的很多细节和经典不是表演完全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灵与文字的碰撞也是任何形式都取代不了的。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虽没有如此强烈的感觉,但觉得阅读已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是教学工作方面的需求,知识需不断更新;一方面是使生活更充实,找到自己的精神粮食,更快乐的生活!

关于阅读高三议论文作文3

中国 文化 博大精深,源源流长,如浩瀚的星河光芒璀璨。生命投入其中,象进入桃花园,触目皆是芳草鲜美,绿肥红瘦,总是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往返。我喜爱那里的山山水水,画梁雕栋,亭台楼阁以及象征生命品格的梅兰竹菊,但我更喜爱那里的诸子百家,生命之花,因为有了他们,历史文化才得以传承,人文景观才呈现出无穷无尽的魅力。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在那里伫足了望,散步徘徊。

我遭遇了李白和杜甫,也遭遇了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还有我最喜爱的柳屯田,他的千古绝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知迷倒了多少文人墨客,就连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也为他亲自点评,说此句深得天籁之音,乃无我自境之典范。来到会嵇阴山脚下,那里虽然人去楼空,但古迹依旧,兰亭鹤立,曲水流畅,崇山峻岭,修竹茂林,小桥流水,给人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感。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行,百里之外,就能听到琵琶女铿锵有力的音符,那音符给人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而琵琶女手抱琵琶半遮面,曲调未成先有情,听的连不远处的东船西舫俏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切都浑然天成,让人禁不住遐思翩翩,更何况后面应接不暇,风景不断。生命遭遇这样的良辰美景,岂不是天上人间?

三十多年的读书生活,三十多年的读书阅历,真的让我心智大开,精神无边,一如蓝色天际,无边无垠。是的,我说过,读书如寒鸦戏水,冷暖自知。这么些年来,不管风雨如何变换,于我心却永远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诸葛孔明在给他儿子的信里所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对于他的这句话,有很多人尤其是读书人曾一度将它捧为圭臬或者立身图志的座右铭,然而,事实却告诉我并非如此。换句话说,一旦这些人走上仕途,没有一个真正能做到象诸葛那样,一直保持书生本色!这就是我不愿放弃并且耿耿于怀在这里提起他的原因所在。我的意思是说,做一个纯粹的读书人容易,但出将入相后还不改当年的青云之志,那不仅仅是可圈可点可以了得,而且更应该值得每个喜爱读书生活的人铭记于心!这样做,才真正符合一个人读书的品德与标准,当然它也更符合读书生活的要求。老实说,我向来不反对儒家学而优则仕的倡导,但如果仅仅为仕途而读书,那是我所不屑的,甚至是鄙视的。说穿了,这种人本质上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两个字而来:名利!是的,为了名利有多少人成了孤魂冤鬼,有多少人卖国求荣,又有多少人晚节不保。袁世凯、周作人、李鸿章之流不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人物。

读书明志,这是最基本的道理,然而,要想让这志明亮通达那可不是轻而一举的一件事,因为这个世界欲望太多,诱惑太多,包括金钱、名利和美色。所以做为一个读书人应该谨记诸葛孔明的话: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它念念不忘,才有助于生命灵魂的长进。三十多年来,我的读书生活一直行在其上,所以它不仅保证了我生命的质量,而且让我精神品质得到无限提升。可以这样说,我对物质生活一点没有要求,只要有饭吃,有衣更,有为我遮风避雨的屋子就行,而读书生活我从来不马虎,不懈怠,总是要求自己天天与书相亲,至于时间早已不是问题,随心所欲,游目聘怀,能让心释放,让灵舞蹈就好,总之,轻松愉悦,赏心悦目是我现在对自己读书生活的要求,我清楚地知道,从前我不靠功名,以后更不会去投入,因为它长期以来一直与我的性情向悖,凡是与我性灵向左的事我不会去做,更何况年今不惑。生命到了这个份上,应该多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才有益身心健康。健康很重要,至少它能保证我以后的读书生活。有了读书生活的保证,我的生命才一路高歌:风景这边独好!

我承认,三十多年来我的读书生活让生命跑的太远,古希腊、莱茵河、法兰西、日尔曼、俄罗斯都是文化重镇,那里有我留下的背影,与月色、星空交相辉映。但我更多的时间还是将它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因为这里才是我生命的根,因为这里才是我开花结果的故园,因为这里才是我灵魂得到抚慰和饱足的天堂。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传统以及中国特色是需要、也是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去咀嚼和捍卫的。

关于阅读高三议论文作文4

高尔基说:“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烂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里面。”可见读书的作用之大,对他而言,读书就是一剂良药,这不正好验证了我们五年级上学期学的“日积月累”刘向所说的“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的道理吗? 我支持他们的说法,但是对于我来说,读书,更是一种享受。

在你没事做的时候,可以坐在公园的凳子上或是庭院里,一边享受阳光的沐浴和风的轻抚,一边读一些优美的 散文 ,你会觉得心情舒畅,一切都很美! 书是你逆境中的大夫,当你遭受挫折,意志消沉或心情烦闷时,何不去找一些励志作品读一读呢?比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罗兰的《名人传》,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学学他们是如何面对挫折的,用自己思想与他们对话,激励自己的斗志,从而使自己勇敢的面对困难,乐观的看待一切。

感到孤单的时候,为什么不去与书做朋友呢?书,是我们永远的朋友。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细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自己的思想结合起来,曾经有一个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个人看电视的时间会和你的金钱成反比。节省时间就是创造金钱。你会在与朋友的宴会上谈论知识吗?你会在喧闹的街道上思考人生的价值吗?因此,孤独有时候的伟大的,在孤独时读书,更是一种独特的享受。

从小学开始,老师就 教育 我们,不要用华丽的外表来装扮自己,而要用知识来充实自己。我们可以不富裕,但不能没有知识;我们可以不美丽,但不能不充实。因为知识上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读书,是一种境界,只要你走进书的大门,就会发现有无穷的乐趣和价值。 “鸟鱼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正值青春期的我们有着积极进取的心态,有着勇于拼搏的豪情。因此,我们应该把读书作为一种享受,善于读书,热爱读书。从中提高我们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价值。

关于阅读高三议论文作文5

我的读书生活就像我的人生一样,非常简单。

记得从很小的时候起,当我仰望那些有学问的叔叔阿姨们的时候,总是由衷地敬佩。记得在初中的课堂里,当老师传授给我奇妙的科学知识、当老师用文学的魅力将我带进优美的诗境时,“考上大学”就悄悄成为我心中的愿望。高中 毕业 后,我怀着上大学的美好理想去插队了。为了实现上大学的梦想,我玩命地劳动,整整四年的磨练我终于等来了读大学的机会,后来我有了自己所热爱的教师工作,它让我读书、读书再读书。那以后我就一直在高校中过着从教师到学生,再从学生到教师的读书生活。无论教师的地位在时代发展过程中的落或起,我始终为自己有一份能够不断读书的工作而欣慰和自豪。就这样,在高校工作中,我完成了硕士、博士、博士后的读书过程。按人们的话说,我把所有的书都读完了。其实,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所能读的书更是有限。

我跟大家一样读两类书,一类是为工作而读的专业书,另一类是工作以外的“闲书”。为研究而读书是不轻松的,在某种压力下读自己不是太钟情的书,是挺烦恼的,而为兴趣而读书时,那是享受生活,最快乐的好事是读书而有收获。当我心情好的时候,我总是希望一个人静静地去读这两类书,去分享别人的智慧,当读到精彩的时候,我会独自开怀大笑,当读到感动的时候,我会泪流满面。读书让我感受到生活之灿烂,生命之精彩,个人烦恼之微不足道,心灵会在读书中升华,生命的质量也因此得到提升,我乐此不疲,因为读书,我的心一直很年轻。

读书伴随着我生命的过程,应该说,博士生涯是我最难忘的读书阶段,因为我是在不适宜的条件下与不适宜的环境中去读我的博士学位,太多的艰辛与感受深刻着我的记忆。记得那时候我可爱的女儿才刚刚三岁,而我已到了将近不惑之年,而就在那时,我知道我还可以去读我所向往的博士,因此我抛家别子,北上求学,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去重新做一个学生,与年轻人同住,一同到食堂排队吃饭,急剧的角色变换而形成的那种复杂的感受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当集体宿舍中,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深更半夜嘻笑而回,天未亮就霹雳啪啦上厕所时,对于从小就有睡眠上困难的我,倍感不适应和痛苦,就在那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误入了年轻人的天堂,加上对幼女的思念,心理的不适应使我信心全无,荒凉浸透了全身,记得那是我生命中第一次有了要屈服的念头,——读书的欲望使我坚持了下来,后来是优异的成绩使我重新拾回了信心,在别人看不到的辛酸后面,它成了我最刻骨铭心的一段读书经历。然而,正是这一段的读书经历,把我带到了研究能力的新起点。

知识日新月异,可读的书越来越多,读书的 渠道 也越来越多。当我通过书籍、通过电脑屏幕读全世界、读爱情、读友谊、读他(她)人形形色色的心情、读人间之千奇百态时,我感到了生命的茂盛。

我的专业是被称为社会科学皇后的经济学,她是研究人们经济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当知识将这种规律描述得惟妙惟肖时,那简直就是一种艺术,我常常感叹于学者们的感悟力,喝彩于学者们的智慧,也因此增添了我读书的快乐与兴趣。

也许是一直在高校读书原故,我总爱把事情理想化,朋友们常戏言我社会化程度很低,对于这类善意的嘲笑我总是友好地接受,人类有必要那么复杂吗?

现在我烦恼于没有时间静下心在读书,总是有那么多的会议,那么多的事务,——。我相信有不少人跟我同感。因为读书,我们得到社会的承认,得到了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责任,然而,正是这种更多的信任和责任使我们付出不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代价。我常常在想,是不是可以通过一种制度设计,减少完成责任的时间成本,让我们有更多的闲暇来读书呢?

读书让我们通晓历史,遐想未来,让我们短暂的一生更加丰富多彩,也许读书的真谛就在于,从读书中获得的知识会赋予我们更深刻的感受,而生命终将老去,感受却永远年轻!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的读书生活与我崇敬的老师是分来开的,在我的心底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本最好的书,我所有的读书收获,都可归功于教导我读书的老师们智慧与人格的激励!

关于阅读高三议论文作文五篇相关文章:

★ 高三议论文的优秀作文5篇

★ 读书议论文

★ 高三议论文类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2019高考经典满分议论文作文大全精选5篇

★ 关于持之以恒的高考议论文5篇作文

★ 高考议论文作文800字精选范文五篇

★ 高三典范议论文作文6篇范文

关于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三篇

★ 高考议论文

★ 高三议论文作文精选5篇

269 评论

水水香蓝草

欧阳龙,1938年生,安徽萧县人。1960年毕业于皖南大学艺术专科,自幼从师老画家萧龙士,后拜师李若禅先生。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曾任江苏省徐州国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爱其真骨 昂首长吟 ——《欧阳龙画集》序程大利欧阳龙先生是位优秀的花鸟画家。 我常常回忆起与欧阳交往的愉快日子,其大朴不雕的风采让我难忘。让人感到生命脆弱的是,年仅62岁竟溘然长逝。近代画史上才华过人的陈师曾、陈少梅乃至徐悲鸿、傅抱石均早逝,但他们的作品却推动了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艺术家以作品存世,在延续着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让后人的生活更有质量。 欧阳龙1938年生于安徽省萧县。在这片四省交界的百十公里的范围内,诞生了一批现代艺术名家,如刘开渠、李可染、朱德群、王子云、萧龙士、王肇民等。黄河古道那厚拙又不乏灵气的民风、民俗和吃苦耐劳的秉性,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当代艺术家。欧阳就是这批艺术家中的优秀代表。面对画家留下的大量作品,我们逐一欣赏研究,便得出了一个结论:欧阳的艺术境界高,修养深,笔墨沉厚,形成了自己的形式风格。境界高是画家心胸人品的体现。画格有高低,非大胸襟形不成大手笔,当然也出不了大境界。大境界是站在认识论的高度上看技法,认识论决定着方法论。眼高手自然会高,手眼关乎人品,而人品是个综合问题,这其中包括心胸、境界、眼力。所以,古人列出“人品高——气韵高——笔墨致”的逻辑关系,中国画是中国画家人格的写照,与画家的格致气度互为表里。欧阳有诗“无意去留沙渚雁,不惊宠辱海边礁”,“声远犹堪惊海岳,拔除万累云间翔”,由诗便可知其艺术追求。澄明的心境如沙渚之雁不计去留,如海边礁石,宠辱不觉。人毕竟也有“累”时,欧阳却崇尚“拔除万累云间翔”的境界,意远心高非常入可比,其赋予情感色彩的画作自然动人心魄。欧阳笔下的鹰隼、花卉和石水是画家心灵的写照,是超拔尘俗、翱翔于云天的丈夫情怀。修养深,使欧阳和一般画家拉开了距离。他自幼酷爱读书,每读必有心得。读书是读书人的基本素质,是文化人(包括艺术家)的生活状态,似乎不须多沦。但作为中国画家,如果没有国学修养就无法完成中国画谋誓�导泄��飞系奈娜藙T家无一不具有很好的文化修养,这种修养包括思想的、知识的、艺术的,一双犀利的眼睛能识真伪高下,对艺术的理解通达透脱。艺术一靠感觉,二靠修养。修养是几十年的积累,而且是“化”的过程。“天织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这就是修养。欧阳对中国画、中国书法、中国古典文学都有很好的修养,他写了许多精辟的文章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见解,出版了许多专著,这些文章和专著的学术含量都是很高的。我曾与他多次交谈,感到他对艺术的领悟很深,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问家气质。话虽不多,但句句要害,直逼本质。欧阳融学识于艺术实践,常有独特心得。且看他在《画鹰记》中所写的从艺心得:“于绘事之外,常用心于庄、屈,论道于黄、老,佛经禅机时亦冥悟,以胸中之气与天地精英相契合。挥运之时,则脱去自然之羁绊,心手两忘。此即所谓“得鱼忘筌”者也。自然之鹰仅作为精神之载体。又于酒阑兴酣之际,随手挥洒,墨亦浑然,非鹰非鹏,非雕非鹫,无心无笔,无我无相,此又一层境界,其中意趣,未可尽言矣。”达到这层境界,正是欧阳的修养所致。对哲学、美学、艺术学的修养,使他具有不同于一般画家的技巧。笔墨沉厚是我对欧阳笔墨技巧的总体认识。沉是相对于浮的,厚也是相对于薄而言,沉雄厚拙既是欧阳的审美取向,也是他几十年实践的结果。欧阳书法根基甚厚,初自汉隶人手,转而大草,学张瑞图笔法,方笔折股,体现欧阳性情中潇洒利落的一面,但中年后行笔愈圆,朴素中深藏厚拙,无剑拔弩张之势,此属审美的高格调。以书法渗入画法,自然笔笔老到,展示着中锋的魅力。欧阳作画行笔不快,落纸沉稳,用线、点虱,不求表面流畅俊逸,注意力透纸背的渗化效果。� 中国画的笔墨“向有文野之分,相去正不可以道里计”,这粗看起来是技法问题,实质上是画家整体素质的体现。欧阳所著《水墨画鹰技法研究》已不是一本一般意义上的技法书,而是画家美学观念的诠释。他的许多见解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道出了中国画艺术的文化品格。我坚信,如果再给欧阳20年时间,他将会创造出一个水墨画的高峰。在出版《欧阳龙画集》之际,谨以此短文作为对欧阳兄的悼念。是为序。2001年3月于京华程 大 利(序)画如其人。 “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吴筠、孔珪,古之狂者也,其文怪以怒。……”(王通) “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 (刘勰) “大痴坦易而洒落,故其画平远而冲濡;吴镇孤高而清介,故其画危耸而英俊。”(张庚) 欧阳龙,为人淳厚耿介,不擅机巧,讷讷不多言语,而情感世界丰富且坦诚。为事豁达恢宏,不计子芥又不失谨严。我与之交往是先读其文、阅其画,神交已久而后成为友的。偶与之论画,知其积累之厚且博闻疆记。他爱三思而后画,思之所得写成文,于是数年来积下了不少见解透辟的文字。那文风也是以深见长,不露圭角,不冒火气,是娓娓谈出的心得。数十年的修养锤炼,使得人格、画格、文格浑如一体。 郭若虚有论:“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欧阳龙的画落笔沉厚,无一丝轻浮,用中锋慢慢去写,不慌不忙地运斤游刃,象钝刀刻石,又象农人掘土,以深厚见长。他没有那种一挥而就的才子派头。喜欢凝神思索,慢慢起笔,缓缓收笔。不是说中国画不能快,最实质的问题不是运笔速度,实质问题是能否见骨,见骨力。“骨法用笔”是中国画审美的至高准则。所谓“笔能扛鼎”,“笔端如有金刚杵”,便是指中国画用笔柔中寓刚的效果,这很象中国的太极拳,在如行云流水般的绵绵运行中藏着深深的力度。正因为如此,轻浮和火气便成为中国画用笔之大忌。 欧阳龙的画情感沉静、真挚,画面简洁利落,从不拖泥带水,画蛇添足。这也一如其人,他这人感情内向而又分明,对生活体察透辟,处事干练。画面是心态的轨迹。宁静、内省、恬淡的境界正是千载而下中国画家们所孜孜追求的境界。 欧阳龙今年51岁,大学毕业已近三十个年头了,但在艺术上的奋进和刻苦不亚於初初上阵的青年。他到了苦苦思变的年龄,正在努力探索一种新的语言,我们还无法预测这种新探索的结果。但我对朋友们的探索向来给予热诚的鼓励并寄予厚望。� 辉煌的传统艺术顶峰使后人叹为观止。难辟新径的苦恼折磨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从文人画这个角度讲,我想,不必刻意去追求极端。真实地坚持不懈地写自己的心态和感受也就够了,凭着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不间断的素养的锤炼,就这样画下去,画下去,那就是自己的语言。因为,中国画是人格的记录。1989年盛夏于南京欧阳龙书画艺术成就简介一、专集:《欧阳龙画集》1990年4月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历代:书法作品赏析》1992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水墨画鹰技法研究》1998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二、论文:书法论文5篇被收入《中国书法论著词典》1992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国画欣赏杂谈》1980年8月24日《安徽日报》发表;《试谈书法的表情美》1983年《书法研究》第三期发表;《常与变》1984年《书法研究第四期发表;《侧锋辨误——与胡问遂同志商榷》1985年《书法》第六期发表; <<谈书法的韵味追求>>1986年《书法》第四期发表;《怎样画菊花》1991年《中国书画报》连载;《萧散散论》1992年《美术向导》第四期发表;《论生活的真实感与意象酿造》1993年《国画家》第四期发表;《王羲之文艺心理初探》1993年全国第四届书学讨论会交流;《心与心的交流》1995年4月13日《中国书画报》发表.三、国家级报刊出版、发表书画作品:书法一件入选《当代中国书法作品集》;书法一件入选《当代书法艺术大全》(中国书协编) ;书法一件入选《当代中日书法作品集》(中国书协编) ;国画《菜花雏鸡》发表于《中国书画》第?期;国画《火鸡》发表于《中国书画》第34期、《中国文化报》1988年8月21日版;国画《金翅击沧溟》发表于《人民日报》1988年9月27日版;国画《三鹭图》、《不染污泥出众芳》发表于《美术之友》1990年第3期;国画《小鸡都来》发表于《人民日报》1990年11月5日版;国画《双鹰图》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年10月31日版;国画《乱分春色》发表于《文艺报》1991年3月2日版;国画《听涛》发表于《中国青年报》1992年7月6日版.四、省级报刊发表书画作品43件、论文23篇。五、国家级单位展览和收藏书画作品:书法《山不厌高,海不厌深》1980年参加“全国第一届书展” ;书法《适我无非新》1982年参加“全国第二届书法展览”; 国画《鹏程万里图》1991年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国画《扬波万里图》1991年被北京天安门城楼收藏;国画《相知在河源》1992年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首届花鸟画展”(后被收入画集); 国画《双鹰》、《油菜双鸡》1992年被文化部炎黄艺术馆收藏;国画作品参加第三届至第十一届“全国花鸟画邀请展” ;国画《鹰》参加1992年“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展”; 国画作品20件于1992年10月在北京当代美术馆参加花鸟画联展;国画《大野雄风》1994年参加“全国人大成立40周年展”; 国画《双鹰》1994年被周恩来纪念馆收藏;国画《鹏程万里图》1995年被法国总统希拉克收藏;国画《松风英韵》1995年参加“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 ;书法《唐诗一首》1996年被中南海收藏;国画《雄鹰》1996年被齐白石纪念馆收藏;国画《兰》1997年入选“当代中国画掇英展,并被收藏.六、出国展览作品:1989年在美国洛杉矶的中国画廊“中国名家画联展”展出国画作品4幅 ;1992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董卡斯特美术馆展出国画作品8幅; 1992年在日本书艺院主办东京都美术馆举办的“国际文化交流书道展”展出书法作品1幅 ;1993年在瑞士“圣诞画展”展出国画《紫藤小鸡》、《兰花》; 1994年2月在法国圣太田举办画展 ;1994年国画《雄风》在加拿大展出 ;1994年12月在巴黎龙报艺廊举办个人画展.七、入选各类辞典:《中国美术家名人大辞典》1993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画家辞典》199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现代书法界名人辞典》1993年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世界名人录》1996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世界前五百人传记》1996年美国名人协会出版社出版.八、荣誉和获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徐州国画院院长;国画《鹰》1992年获“加拿大第二届枫叶奖”; 书法作品1992年获“日本书艺院国际文化交流书道展银牌奖;” 法国总统希拉克1995年5月亲笔致信赞扬国画《双鹰》,1997年5月由北京荣宝艺术拍卖公司高价拍卖.九、艺术评价:《丹青难写是精神——谈欧阳龙与他的画》作者 萧龙士 ;《书与画》1983年第二期发表《怪——不悖画理,放——不失规矩》作者 乔木 《江苏画刊》1987年第九期发表《腹有诗书气自豪——评<欧阳龙画集>》作者 纵横 《美术之友》1990年第3期发表《书法长廊的回音——评<历代书法赏析>》作者 苏文 《美术之友》1993年第2期发表《总统和画家的翰墨缘》作者 杨世明 《人民日报》(海外版)、《美术报》、《工人日报》、《扬子晚报》、《作家文摘》、《扬子广角》发表《凌云健笔写英姿》作者 若愚 1994年12月巴黎《龙报》发表《东方凤韵——欧阳龙巴黎画展述评》作者 若愚 《中国书画报》1995年4月发表《欧阳龙的雄鹰图》作者 丁虹《美术报》1996年10月28日发表《笔筒意蕴,景小情长——喜读欧阳龙的小品画》作者 纵横,《中国书画报》1998年10月12日发表《鹰痴欧阳龙》作者 甘一鸣 《当代书画家》1999年4月1日发表《潜端画师虽辞世,留下雄鹰击长天》

317 评论

艾迪奥特曼

编剧的电影《摇滚青年》(田壮壮导演)《虎兄豹弟》 (刘国权导演)《都市奇缘》 (蒋卫和导演)《女贼》(与梁晓声合作、于小洋导演),电视剧《天路》《潮》获飞天奖和金鹰奖。总撰稿的大型专题片《共和国之恋》 获国家级特等奖,作词的主题歌《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获全国歌曲创作一等奖,并为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合唱团作为保留歌曲。讴歌中国知识分子的电视剧《我亲爱的祖国》、反映农民运动的《星火》获五个一工程奖、金鹰奖、飞天奖。八集传记艺术片《冰心》获五个一工程奖和CCTV优秀专题片奖。 茅盾先生的《霜叶红似二月花》、郁达夫先生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刘云若先生的《红杏出墙记》、徐圩先生的《江湖行》、林语堂先生的《风声鹤唳》、叶紫先生的《星火》、台湾作家吴浊流先生的《望春风》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系列电视剧。力作《苍天》《星火》《毛岸英》更是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其中《霜叶红似二月花》、《冰心》、《我亲爱的祖国》、《星火》、《苍天》、《毛岸英》在中央电视台、各地方电视台、以及亚洲、欧洲、澳洲、美国等地播出。香港《亚洲周刊》、台湾《民报》《联合报》、美国《芝加哥箴言报》《世界日报》、《波士顿侨报》、意大利《团结报》、日本《朝日新闻》等都对其进行过专访报道。民主党派国家领导人系列专题片《雷洁琼》、《费孝通》、《钱伟长》、《荣毅仁》、《王光英》、《阿佩·阿旺晋美》、《程思远》、《赵朴初》、《丁光训》等。先后赴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地拍摄大型电视艺术片《鉴真》和《玄奘》。 《星火》,农民万岁2007年一部电视剧《星火》在央视播出,居然创下了高达的收视率,超过了《亮剑》《乔家大院》。开播前几乎没怎么宣传,几乎没有大牌明星,讲述的是农民斗地主闹革命的历史,而“农民万岁”的呐喊更引起了大家对农民问题的更大关注。《星火》不仅农民很爱看,而且在知识分子圈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多文章都通过《星火》关注今天的农民问题。《读书》杂志专门举办了一个关于《星火》的高端论坛。《星火》是根据中国现代作家叶紫的小说《星》《火》《丰收》改编而成,小说加起来不到三万字,而电视剧的剧本有五十万字,大多数是编导们重新创作的。剧以女主人公“梅春”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经历为线索,通过她从一个童养媳成长为一个农民运动骨干的故事,讲述那个年代里农民斗地主闹革命的历史。导演刘毅然说:“《星火》的改编非常尊重历史,尊重作品,你不能因为今天改革开放,人们思想自由了,生活时尚了,就把历史忽视了。我们曾经的历史就是这样,社会矛盾曾经就是这么深刻。现在很多影视剧对那些黑帮头子、地主过于美化,即使做坏事也是迫不得已,可如果他们那么善良,中国还会爆发革命?” 和其他电视剧相比,《星火》在演员阵容上不算强大,但是在文学创作上,却不啻有一套“全明星阵容”,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温儒敏、清华大学中文系系主任王中忱担任该剧的文学顾问,北大中文系教授韩毓海和著名作家余华参与编剧,再加上一个作家出身的导演刘毅然,都可以组成一个中国现代文学博士论文答辩小组了,更何况这部剧集的底本就是名著!《苍天》,点亮在时间深处 “家住在陕北黄河边,黄河边走来了马专员,问寒问暖拉家常,马专员和咱们不分开。”尽管时间流逝了半个多世纪,电视剧《苍天》原型马锡武,学法律的人仍无人不晓。由中国作协会员、最高人民法院高岭创作刘毅然联袂编剧执导的29集电视连续剧《苍天》,真实地再现了共和国第一代法官群体的形成与精神风貌。民主革命时期,马锡武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他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在陆续审理了著名的刘巧儿、苏发云兄弟杀人嫌疑案等多起曲折离奇案件的同时,为方便百姓诉讼,经常携案卷深入基层,就地办案;将审判与调解相结合,所开创的巡回审判方式延续至今惠及当今百姓。取材于抗战期间的题材已不胜枚举,但再现共和国第一代法官特有的成长与心灵轨迹的作品似乎《苍天》还是第一部,颇有空谷足音之感。此剧取自真人真事,全部场景都是实景,是对那个年代的真实再现。此剧题材讲述的是法律工作者,其关怀却是社会的。观众在网上发贴赞誉马锡武“红尘之中质高洁”,希望“有更多的马锡武”。“到什么时候,社会都需要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事的官员”,“看了《苍天》正在思索。一部片子能于看后令你思令你想,也算一种成功。”大众的欣赏趣味千差万别,大量商业化很浓的节目以外,也需要一些内容比较严肃的作品。在这充塞着各种欲望的世界上,人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精神与道德的营养。《苍天》作为一部指代特定文化意蕴的作品,因此独具价值。一个民族的崇高性精神也不应专属于某一时代,而应与民族同行。据报道,在基层法院,每年有三成以上的案件实行巡回审判,这些基层法官活跃在田间地头、学校、社区,为了方便群众诉讼,他们甚至不顾严寒酷暑、顶风冒雪、翻山越岭去处理鸡毛蒜皮的小事,这让我们欣慰地看到马锡武点燃的这盏灯始终亮在时间的河流里。当流行趣味吞噬着灵魂,当精神的空气越来越稀薄,所幸这一盏灯至今未孤。作家导演刘毅然的写作水平和艺术修养也给了作品一定的深度、广度和意义空间,虽为抗战时期之题材,表达的仍是现代百姓之期望,是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话题,一部很值得期待的作品,值得法律界一看,也是值得别的什么界一看的电视剧。《毛岸英》,生命的礼赞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0周年,为纪念毛岸英牺牲60周年而拍摄制作的34集电视连续剧《毛岸英》,2010年10月在央视播出,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毛岸英》一剧全面真实展现了毛岸英从出生到牺牲,英勇奋斗、壮烈殉国的生命历程,细腻地展示了毛泽东和毛岸英之间的父子深情,毛岸英和母亲杨开慧,与妻子刘思齐,与兄弟毛岸青及亲人间的美好亲情,深沉赞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情美和人伦美。毛岸英对祖国、对百姓的拳拳之心,对工作的谦虚好学、对同志的平易近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不良风气嫉恶如仇的品质深深感动了亿万观众 。 《毛岸英》不只是一个人物的普通传记,更是一部英雄主义的颂歌。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他自幼受到毛泽东优良家风家教的熏陶,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断磨炼,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他8时,母亲杨开慧被敌人杀害,从此他流浪街头历经磨难,后被党组织营救,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生活学习。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加入苏联红军与德寇英勇作战。二战胜利后回国,在延安参加劳动、土改。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到北京机器总厂工作,与工农群众亲密无间。抗美援朝,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因抢救作战资料不幸在敌机轰炸中光荣牺牲,年仅28岁。电视剧《毛岸英》让广大观众看到了一位真正的领袖的儿子。他本身就是一位非常杰出的人物他没有半点特权,反而吃苦在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有很多年轻人被毛岸英的事迹感动,甚至把这个60年前的楷模当成如今的偶像。这说明崇高美好、大义大勇大爱的理想主义情操,仍然是富有生命力的精神财富。 许多观众看过电视剧《毛岸英》以后纷纷发表观感,认为“让我们的心灵再一次震撼!让真实的毛岸英回到我们中间,让我们中华儿女从对他深深怀念与追思中寻求心灵的纯净,获取人的心灵真善美的回归。该剧场景涉及韶山毛主席故居,板仓杨开慧故居,延安宝塔山、枣园、王家坪,河北西柏坡,中南海丰泽园和菊香书屋等,以至俄罗斯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莫斯科东方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圣彼得堡市和阿夫乐尔号巡洋舰,朝鲜志愿军陵园、毛岸英墓地等,都是实景拍摄,艺术地再现了时代和人物的特色。全剧制作精美大气磅礴。创作人员这部剧倾注了深沉的感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演绎了伟人的博大情怀,创作了感人的艺术形象。电视剧《毛岸英》无疑是一部非常优秀电视剧,观众也期待着有更多的弘扬爱国主义理想和民族精神、讴歌时代风采的优秀电视剧不断涌现。一位文学家曾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电视剧《毛岸英》播出的目的就是要歌颂英雄主义,弘扬民族精神,让英雄史诗永远激励后人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亲爱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的共和国之恋本片通过三代知识分子的经历,以史诗的手法,描述了20世纪中国当代科学和教育家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塑造了以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钱三强、朱自清、周培源、吴有训等为创作原型的卓然不凡的艺术群象,生动再现了从抗战爆发的清华北大到烽火硝烟的西南联大,再到新中国诞生之初,一代学子在烽火硝烟中发奋学习长大成人,赴美留学,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最终冲破重重阻挠,毅然返回祖国贡献青春和才华,以满腔热血和拳拳的赤子之心奠基共和国科教大厦的史实。震撼人心的科学生涯,一波三折的人物命运,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色彩绚丽的时代背景,构成了本剧悲壮感人的爱国主义之魂。本剧在美拍摄期间,受到了海外同胞、著名学者教授们的大力支持,旅美著名科学家顾毓秀先生接受了剧组的采访,给本片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部弘扬科教兴国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好作品,并为本片题词。美国各大报纸、新闻媒体都作了详细报道。话剧《毛泽东和他的长子》2013年11月19日晚,一部话剧正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剧场里座无虚席、掌声雷动,许多观众被剧情和演员真诚的表演深深地感动和震撼。201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毛岸英》,它以清新、刚健、大义凛然的风格为荧屏吹来一股新风正气。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刘毅然导演执导,并沿用了电视剧《毛岸英》的原班主创人员,创作了这部凝聚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和他的长子毛岸英之间浓浓父爱的话剧 ----《毛泽东和他的长子》。话剧在国家大剧院举行首演, 获得了观众热烈反响和各界人士的好评,随后又在解放军歌剧院和杭州大剧院成功连演数场,许多观众是不远千里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观看这部话剧,每场演出结束后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愿离去,不少观众涌向台前献上鲜花与演职人员握手拥抱,场面温暖感人。话剧以毛泽东主席为视角,穿插了刘思齐的回忆,讲述了1946年毛岸英回国后,上“ 劳动大学”、参加土改、爱情婚姻、深入工厂、投身抗美援朝壮烈牺牲的人生经历,表现了毛泽东父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让观众印象最深的是剧中的毛主席不再是一位叱咤风云、高不可攀的领袖,而是一位朴实、充满温情的父亲。一些生活片段展现了毛泽东主席的教子方法:为洗掉毛岸英身上的洋作风,他让儿子住在农家,学干各种农活;在工厂上班,毛岸英与工人们一样同吃同住同劳动;毛岸英想要违规提前结婚时,被父亲毫不留情劝阻;而上朝鲜战场时,毛主席第一站出来支持儿子......;展现了一对父子为理想为国家所经历的生离死别。《风声鹤唳》,不屈的中华民族魂电视剧《风声鹤唳》改编于林语堂先生的同名小说,林语堂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他的作品历来以意蕴幽深、惊心动魄而著称。小说《朱门》、《京华烟云》和《风声鹤唳》合称为“林语堂三部曲”。《风声鹤唳》也是《京华烟云》的姊妹篇。它和《乱世佳人》一样,都描写了一个行为不羁的女子,精心刻画了她们在战争磨难中的苦斗与挣扎。只不过《乱世佳人》说的是美国的南北战争,而《风声鹤唳》记录的则是中国民族斗争的历史画卷。这是林语堂先生的作品首次在大陆被搬上屏幕,它用镜头感人肺腑地揭示出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怎样完成了民族精神的痛苦而伟大的升华,作品中慷慨悲壮的人物命运,感人的爱情故事,以及波澜壮阔的时代场景,对当代观众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曾经遭受的苦难与蹂躏,在新的世纪继承,塑造民族精神,必将具有深远的思想教育意义。这部剧以独特的文学和影视语言、力图将现代文学名篇创造性转换为一部雅俗共赏的电视作品。

186 评论

密果儿颖颖

对于国产的电视剧,我一般是不怎么感兴趣的,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涉案剧和武侠剧以及那些哭哭啼啼的爱情剧,让人提不起精神来。可是一些描写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我还是偶尔会看一下的,这和我童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关,因为那个时代崇尚的是革命英雄主义,崇拜的是革命英雄。这种崇拜不同于当今社会上年轻人对电玩和动漫上英雄的崇拜,也不同于当今社会人们对金钱和物质的崇拜;这种崇拜是发自内心的,神圣的一种精神寄托。 偶尔一次机会,听同事说起《亮剑》这部电视剧,他说这部电视剧很特别,不同于以往看过的国产战争剧,尤其是主人公的性格,根本就不像我们所了解的那些英雄,简直就是个土匪。有了同事的这句话,我决定去看一下这部特别的《亮剑》,在现在工作忙的情况下,也许我只用看一下,没必要把他看完。 剧情开始是在抗战初期,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新一团在完成阻击日军的任务后,接到总部撤退和转移的命令。然而,团长李云龙却让话务员关掉了对讲机,命令部队发起冲锋,目的只是让全团剩下的唯一一发迫击炮弹能够打到日军的指挥所,这一炮不仅炸死了日军的联队长,也打懵了敌人,使得新一团能够从日军的正面冲出了包围圈。正是这发炮弹,不仅让日军、国军和我军的将领感到震惊,同时也让我对李云龙的指挥艺术和人格魅力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促使着我一集一集不停地看下去。我完全融入了这部电视剧,也深深地他所感动。 李云龙由于阵前抗命而被撤了团长的职务,新一团由李云龙在红军时的老战友丁伟接任团长,而三八六旅独立团在一次日军特工队的偷袭中莫名其妙地做了冤大头,李云龙又被起用任命为独立团的团长,原独立团团长孔融后被调任为新二团团长,于是就形成了当时晋西北的所谓铁三角。这个铁三角成了华北日军的一个恶梦。当然还有国民党山西晋绥军的楚云飞团也功不可没。本剧就是在这四个团的恩怨纠葛以及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军人携手抗敌的故事中轰轰烈烈地展开。 说句实话,这部电视剧在一些战争场面的叙述上仍显粗糙和简单,可是剧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中国军人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精神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强者气势,实在让人敬佩和感动。这种气势也正是敌人所害怕的。 李云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就是:“做为军人,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无论是百团大战还是伏击日军的车队,不论是反“扫荡”的突围战还是xx县城的攻坚战,甚至在最后他做为师长的淮海战役中,作为指挥员,李云龙很少想以前我们所熟知的那些指挥员一样在指挥所里指挥战斗,这在一般人的眼里简直就是无组织无纪律的典型人物,但正是他的这种作风凝成了独立团无坚不摧、英勇顽强的战斗风格。犹如政委赵刚所说的,他的整个人已经融入独立团每一个战士的心中,即使他不在了,他的魂依然存在。 剧中那个骑兵连的故事让人难忘。在一次突围后,独立团骑兵连和主力失去了联系。他们且战且退地牵制着日军的一个骑兵联队,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所剩无几的骑兵连战士调转马头,齐齐拔出锃亮的马刀,连长高呼着“骑兵连,进攻!”带领着战士们迎着敌人冲了上去。几个回合下来,连长调转马头,身边已经没有其他的战士,他的手臂也被砍去了一只,鲜血从他的断臂处喷射而出。他稳住自己的身子,高擎着马刀全力呼喊:“骑兵连,进攻!”再次冲向敌阵。日军的马队过后,在夕阳的余辉中,大地上留下了阵亡八路军骑兵的遗体和死伤的骏马。没有音乐,也没有歌声,惟有战马的低鸣在山谷中回荡。面对这样的场面,一向飞扬跋扈的日军官兵也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日军少佐脸色凝重地说:厚葬他们,他们是真正的军人。 在XX县城的攻坚战中,一个区小队和一个县大队组成的一支地方部队,用最原始的武器和他们的血肉之躯,阻击了八个小时,硬是把敌人的增援部队挡在了路上,为独立团的攻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他们却全部牺牲在了阵地上,没有一人生还。看着这样的战斗,阎西山的晋绥军官兵无不肃然起敬。楚云飞对他的手下说:八路军这样一支所谓的区小队县大队竟然能阻击装备精良的日军长达八小时之久,真是惭愧啊。随即,楚云飞的部队也投入了阻击日军的战斗。 在XX县城外,面对着城楼上被日军绑架的新婚妻子,李云龙悲愤地点燃了炮火。战斗结束了,荒野上垒起了一座孤坟。李云龙独自坐在坟前,请求妻子的原谅。他娓娓地述说着,看似那样的平静,可我们作为观众却深深地感觉到李云龙此刻内心的痛楚。 在剧中,编导并没有简单地把李云龙描写成一个只会打战的武夫,而是用很多的篇幅描述了李云龙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魅力,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李云龙。通过描述他对两任妻子的爱,通过对他和赵政委之间个人友情的描写,通过叙述他和晋绥军团长楚云飞两人之间难以说清的恩怨情仇,尤其是他对“和尚”、张大彪以及段鹏他们兄弟般的战友之情,让人无不动容。 现在的影视剧能让我流泪的几乎没有,可当我看到“和尚”被土匪杀害,李云龙不顾丁伟已经要收编土匪的事实,率部端掉了匪窝,遭到上级处分的那场戏时,我的思维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李云龙。随着李云龙在政委面前的挥泪发泄,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我觉得这场戏是全剧李云龙感情最丰富,描写最好的一场戏,使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男儿有泪不轻弹”。 剧中还有一个能更好体现李云龙情感世界的重要人物,便是楚云飞。楚云飞毕业于黄埔五期,又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可他就是搞不懂为什么八路军的指战员会如此勇敢和拼命,不明白没读过一天军事院校的李云龙会让日军如此地害怕。他从开始对李云龙的漠视到后来的重视,从对李云龙的敬佩到最后的惺惺相惜,以至最后两人战场上以死相拼,病床上又各自对对方备加赞赏。 在最后军事学院的论文中,李云龙为他的这种作风作了精辟的论述:古时候的剑客在遇到对手的时候,即使明知自己不是敌人的对手,也要拔出自己的宝剑,就是死在敌人的剑下也毫无怨言,这就叫“亮剑”。做为军人就应该具有这样的“亮剑”精神,因为这就是我们中国军人的军魂。或: 电视连续剧《亮剑》的热播,给中国电视剧上了生动而深刻的一课。央视年度收视调查数据显示,该剧平均收视率%,稳坐2005年的冠军宝座,力压呼声很高的《京华烟云》、《大宋提刑官》等剧。据网上说,在中国许多大中城市,该剧的VCD、DVD一时脱销,甚至租碟也较为困难。这样的空前盛况,让我们联想到近几年出现的另外几部革命历史题材或者说军事题材的电视剧,这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2001年)、《军歌嘹亮》(2003年)、《历史的天空》(2004年)。它们在播出时同样引起过轰动效应,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北京电视台曾重播七次,首播收视率12%,重播收视率。 几部革命历史题材或者说是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高的收视率,并受到观众如此热情的追捧?为中老年观众定位的电视剧,为什么青年人也能喜欢? 应该说,这几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根据当代观众的价值取向和欣赏心理,进行了准确的市场定位。 一、《亮剑》等电视剧市场定位的成功,首先在于它们对观众的价值取向的准确把握 把握观众追求真实性的价值取向,还原历史的真实。近年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往往大受欢迎,而一些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却被观众冷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所谓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往往是反现实、伪现实的,是鲁迅所批评的“瞒和”的艺术。现实题材反映时代生活,其中的虚假更容易为观众一眼识破,因此,这些反现实的所谓现实题材电视剧被观众冷落和抛弃也就在情理当中了。当然,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作品的真实性问题,同样不容乐观。但是,在“瞒和”的问题上,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相比,距离观众所熟悉的现实生活较远,因而更具有欺性和迷惑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存在一种倾向,就是“戏说”历史,甚至走向“反历史”。《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出现,是对这几年电视剧反历史倾向的一种反拨,它们采取现实主义手法,还原历史的真实,满足了观众对真实历史的心理期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片中,对战争的描写往往是浪漫化和非现实化的,有时甚至非常“小儿科”,我军勇敢善战、足智多谋,总是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敌人则貌似强大,实际上愚蠢而无能。即使写牺牲,也仅是战争的“花边”而已,用来证明胜利之不易。这些反历史、反现实的“战争童话”早已为观众所厌弃。而《亮剑》描写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敌人并非如此愚蠢,我军也不是战无不胜,如骑兵连的全军覆没。这就打破了用谎言编织的“战争神话”,在相当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 把握观众对野性精神的寻求和心理补偿意向,强化民族精神的生命元阳。中国的传统封建文化,造成了中国人个性上的柔弱和精神上的奴性,中规中矩,谨小慎微,中庸保守,男人女人化,女人病态化。因此,《水浒传》等古典作品中具有野性精神、反抗精神、叛逆精神的英雄形象,成为人们的精神偶像,同时也成为了人们反抗现实的精神源泉。近年来,中国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片的盛行,正是这种心理需求的反映,同时也是对柔弱、怯懦民气的某种反拨和平衡。《亮剑》、《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历史题材电视剧,极力张扬这种雄性的精神、野性的精神,暗中切合了观众潜在的价值取向和隐蔽的心理补偿意向。这在《亮剑》中被概括成“亮剑”精神,也就是李云龙的那句名言:“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现在,人们处于和平时代,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呼唤这种“亮剑”精神、硬汉精神和野性精神。正是这种时代和现实的需要,以及民众价值取向和心理的需要,“亮剑”一下成为流行语,被广泛使用。这种野性的精神其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所不可缺少的生命元阳,甚至是我们的“精神伟哥”。 对观众平民化和反英雄主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的把握,塑造平民化英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的普及,人们的精神追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平民化成为新的价值取向。《亮剑》等剧中的主要人物,都出身于民间,崛起于草莽之中,本身就很具有平民性。他们靠不断努力走向成功,成为将军。毫无疑问,这几部剧中的英雄人物,是以平民化和平民性为基础的。另外,这些所谓“英雄人物”,都具有反英雄的基本倾向。那就是说,他们与我们传统意义中的英雄人物有着非常本质的差别。在作为“主旋律”的传统革命历史题材中,这些革命英雄人物,一般都是“高大全”式的人物,近乎希腊神话中的“神”。而在《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剧中,李云龙、姜必达甚至有点痞气和流氓气,他们讲话粗鲁,夹杂着下流话,李云龙永远歪戴着军帽,姜必达则有一颗丑陋的大牙。他们不是完美无缺,而是有许多严重的缺点和不足,他们有着常人的七情六欲。但是,他们勇敢、正直、豪爽、血性、讲义气、重情重义,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又确实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这些有缺陷的英雄、真实的英雄、平民化的英雄,对于观众来说是如此真实、自然和亲切。 二、《亮剑》等剧的成功还体现在对观众欣赏习惯和心理的尊重 首先,在人物塑造上,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传统革命题材剧在人物塑造上,出现脸谱化、概念化的倾向,人物成为某种抽象的政治符号,或者表达某种政治观念的传声筒或代言人。新时期以来,随着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流行,反人物、反情节的作品时髦一时。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往往符号化、抽象化,性格模糊,个性不明。这样的作品往往是“速朽”的,它们最多只能成为政治的“样板”,或者艺术的“实验”而已。基于此,《亮剑》等剧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可爱人物,如李云龙、姜大牙(姜必达)、高大山等等。他们不仅外部特征各有特别之处,语言往往也别具个性。特别在对敌人的塑造上,《亮剑》具有重大的突破。它打破了传统的革命战争题材影片中,把敌人妖魔化、漫画化、符号化的习惯做法,细致刻画敌人的性格,并揭示他们在凶残、狡诈之外的人性特点,从而让这些反面人物显得真实而可信、生动而形象。 其次,对故事性与传奇性的刻意追求。这一点,既符合中国观众的传统欣赏心理,同时也是电视剧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典小说、古典戏曲(如元杂剧、明清传奇)等,都是在故事性和传奇性上取得成功的典范。《亮剑》、《历史的天空》、《军歌嘹亮》、《激情燃烧的岁月》等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成功,正是缘于对这种传统的继承。这些剧往往引人入胜,让人兴奋,看了上集,还想看下集。这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电视连续剧,故事性和传奇性永远是一对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几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市场定位中,切中了观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习惯,因此,在人们心里引起了共鸣,在取得很好市场效应的同时,也取得了好的宣传效果。不过,一部电视剧仅仅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不够的,还需要辅之以市场运作。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由于市场定位准确,非常叫座,但由于市场运作方面的缺位(比如档期问题),最后仅仅是收回成本,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市场业绩。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另外,有人批评说,艺术在于创造,《亮剑》并无什么创意,只是对《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历史的天空》等几部电视剧的拙劣模仿。这种批评并不新鲜,早在《军歌嘹亮》、《历史的天空》播出时,就有人批评它们与《激情燃烧的岁月》题材、人物雷同。这几部剧确实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的东西。但对大众传媒工业来说,这种类型化并不可怕,倒可能恰恰是中国电视剧正逐步走向市场、走向成熟的某种表现。

106 评论

晓云1123

最小助选员!欧阳龙女儿眷村超人气 立委选战开打以来,出现年纪最小的助选员!欧阳龙、傅娟一家人,下午帮台北市北区立委候选人「费鸿泰」站台,欧阳龙念小学的女儿「欧阳妮妮」和4岁的「欧阳娜娜」,不但和爸妈一起唱「月亮代表我的心」,还卖力的摇旗呐喊、发传单,可爱的模样,风靡了眷村民众。 欧阳龙全家:「费鸿泰当选!费鸿泰当选!」 欧阳妮妮和娜娜和爸妈一起摇旗呐喊,为费鸿泰加油打气,害羞的娜娜在台上,紧抓著欧阳龙和傅娟的大腿,姐姐妮妮,对手上的竞选旗帜比较有兴趣。 欧阳龙大女儿欧阳妮妮:「请投给费鸿泰,请支持费鸿泰。」 穿著大一号的竞选背心,这对小姊妹发起竞选传单。民众:「有了,谢谢,谢谢,预备起,你好可爱喔,借我摸一下,你好可爱喔!」 记者:「你来帮谁助选?」欧阳妮妮:「费鸿泰。」记者:「你为什麼会支持他?」 小孩的童言童语,急的欧阳龙在一旁忙打Pass,静不下来的娜娜乾脆排椅子,玩了起来。 记者:「你来帮谁助选?」欧阳龙二女儿欧阳娜娜:「不知道。」记者:「助选好不好玩?」欧阳娜娜:「不好玩。」 国民党台北市北区立委候选人费鸿泰:「欧阳龙和傅娟这一家人,能够来帮我助选,我相信对我的帮助很大很大。」 欧阳妮妮跟欧阳娜娜,是选战开打以来,年纪最小的助选员。 台北市议员欧阳龙,傅娟及李志希夫妇21日为“康宝创意好味道汤品”担任活动代言人,亲自下厨示范多种料理,现场来宾喝得津津有味,对他们的好手艺赞不绝口。 谈起拿手厨艺,欧阳龙笑说自己不工作时,最爱的就是下厨,而从小就爱喝热汤的李志希除了有个“汤王”的花名外,还曾在短短时间里喝下5000毫升的汤,把家人给吓了个半死。 李志希说,妈妈煮得一手好汤,因此他从就被惯坏,还养成每餐必喝汤的习惯。当他结婚后,因为妻子是空姐不常下厨,但两人在家时妻子就煮快餐汤。

242 评论

绿兮衣兮

就知道他姐是欧阳菲菲,他老婆是傅娟。傅娟曾在台湾版《书剑恩仇录》(何家劲,刘雪华版)中演香香公主。

230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民俗文化研究的论文答辩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

    快乐的陆小晶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民俗文化论文

    “我们不能数典忘宗,不能忘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其中也有许多精彩的文化内容。它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作

    腾瑞水暖卫浴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京华烟云民俗文化论文答辩

    多少次幻想,若时光倒流,若重新来过,我一定好好学习,多读书,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阅读高三 议论文 作文 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

    余味无穷aa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京华烟云英语毕业论文

    布来克的代表作品有〈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华滋华斯与柯律维治联合发表〈抒情歌谣集〉批判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及她们的代表作品:Charlotte Bronte,

    人到中年156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民族或民俗文化论文

    西藏,这个耸立于地球之巅、平均海拔4000余米的雪域高原,以其恢宏的气势傲然于世。千百年来,生活于这块高天厚土神奇大地上的藏门珞各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西藏文

    gaga1001mar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