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ki不乖
肯定高兴吧。我所有第一轮审稿major revision的论文最后无一例外都录了。当然审稿还是要很认真地回复的。.你可以找一下北京译顶科技,他们在这方面做的挺牛的。终身满意
谁来终结广场舞
文章进入审稿 流程后,得到的结果无非是大修、小修、拒稿及接收四种情况。小修与接收是最好的结局(小 修基本就等同于接收)。40%的论文在大修后接收。但是,相当一部分论文会被拒稿。 拒稿的消息后,很多作者认为审稿人的意见合理,但是时间不允许修改,直接转投到其他期 刊。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要知道拒稿的论文在经过其他审稿人审理时,也会得到类似的审稿 意见。还不如,在接到拒稿信后就开始修改,尽早解决问题。再者,有时候审稿人的意见不 尽合理,可以适当申辩。因此,多数拒稿SCI 论文,可从以下几种方式选择解决之道: 1. 如果文章拒稿是因为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如样本量不足等。这类文章可以先放一放, 等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确的结论后,再将修改的文章投稿至相应的期刊。 期刊编辑会考虑重新受理。有些作者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换个期刊后审稿人或许不会 找出数据或分析层面的不足。这种几率非常小,毕竟论文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式决定了 结果的可靠性。 2. 如果被拒论文不是文章中的数据或分析不足,而是重要性或创新点缺乏。那么,作者就 要仔细考虑审稿人的意见并认真修改,转投到影响因子该该刊低一点的期刊尝试。不同 期刊对论文的创新点要求不一,作者投稿前有必要了解其刊发要求,进而缩短收稿周期。 3. 如果是因为审稿人审稿时不够公正所致的拒稿,作者可以礼貌地申辩下。审稿人有时也 会犯错误,并非源于专业知识,而是因为有些时候期刊的编辑找的审稿人未必是作者这 个领域的专家。即便他们的审稿意见看似不够专业,我们也要礼貌地申辩。如果作者对 否定有异议,可以向编辑或主编提出自己的意见。只要自己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这就 论文可以重新进入到新的一轮审稿程度。 4. 从自身找原因,仔细修改。多数作者的拒稿多源于文章构架的不够合理,进而造成文章 意义不够突出。拒稿后,着重进行文章结构的调整。尤其是讨论部分,很多作者的讨论 是对结果的再陈述,但实际上写讨论也要与购物一样,讲究货比三家。只有将自身所得 数据与既往结果进行比较,才能突出本研究的优势所在。这就需要作者,多看些相关的 文献,挖掘其他研究与本研究的衔接之处。
candy雨朦
一般不会,但是总有特别的期刊。遇到过文章接收后要原始可编辑的图和数据的期刊。另外当别人质疑你的文章和数据的时候,可能会要求。一般看期刊要求,有要求的要提交,没要求的最好不提交,提交数据还是挺麻烦的。
绝大多数期刊不强制需要作者提供原始数据。但也有个别期刊例外。比如我最近投的ESSD(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期刊,这个期刊比较小众,是专门搞地学数据产品发布的。因此必须要提供可下载该稿件所描述数据的网址(比如Zenodo等)。
几点经验,希望对第一次发表SCI论文的同学有用:
1、选题
相对来说应用性研究比基础研究难发表论文,而且发表论文的因子也较低,比如搞育种的,研究育种技术的比较难发表论文,研究育种基因的好发表论文。所以结合老板的课题,要选择机理性研究课题。
确定好关键词,在各大检索系统中分析所选课题是不是国际研究前沿,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如果相关文献档次很低,那么你选择的课题可能发表好文论文的可能性较低。
2、设计
选好课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中文文献,主要是博士论文和综述,了解关键术语和研究进展。收集英文文献,总结研究进展,选好切入点,设计实验一、实验二..........实验n,根据文献提前构架论文发表框架,后面做完实验,填好数据。
如选择胚胎发育相关课题,研究G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参考已发表的文献JHAHKS等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通过那些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断,这些验证也是你必须要做的,根据实验条件和需要选择,验证实验越充分,设计越合理,发表论文越容易。
3、实验
建议研究生早进实验室,开题之前熟悉实验室环境和运行,帮助师兄/姐做实验,练好基本操作。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仪器设备、试剂、操作程序,很烦!有条件的可以要求公司负责部分实验。如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广泛,必须要公司处理,数据分析,公司负责把图表做好,就等着发表了,事半功倍。
4、写作
第一次写论文难度很大,论文的结构、语言表达、数据分析、图表处理等等,相关帖子好多,大家可以搜搜。我要说的是论文框架(实验结果组成、论文的中心)写好后先找有经验的人看看,没问题再写引言和讨论,保证数据支持论文结论。有了结论就是论文的中心,全文围绕中心展开写。
论文答辩时答辩稿是你提交给答辩老师评审看的稿。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还可能会提出一些关于论文的修改意见或建议,答辩结束后,你还需要根据导师的修改意见修改论文。修改完
建议,还是直接向期刊补订会比较好,一般的期刊都会有少量的期刊,但也有没有库存的情况存在,建议早发现早处理,早补订,基本都可以订到。
3 不知道你是自己投还是找论文发表机构代投,让对方去问问其他作者,愿不愿意让出一本期刊,当然,这个可能性比较小,只能碰运气。不过如果被知网收录,就不必太担心了,
到收录你论文的期刊的数据库下载你的论文呗。论文编号之类的关键信息都会有的。那期刊实在丢失了,那也没办法是不?
请这位兄台把问题表述清楚,什么东西大修,什么地方被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