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言舌实言兑
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基本要素有:①具有趣味性和规则性的外部活动环境;②幼儿具有活动的动机;③成人向幼儿讲解目标、规则,评价幼儿并用奖励、表扬等诱因激发幼儿的言语指导;④幼儿对自我控制的目标、规则的理解;⑤幼儿按规则扮演角色的自主性;⑥幼儿校正、调节自己心理品质的主动性等。这些要素的不断发展就能促进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良性发展。下面介绍一些具体方法:1.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家长和教师可以从幼儿平时的生活习惯人手。比如,要求幼儿准时睡觉、起床,自己吃饭、穿衣、洗脸等。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于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增强社会责任心等方面。比如.要求幼儿在集体中遵守规则和纪律,使自己的行为和愿望服从集体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尊重他人,不能随心所欲地侵犯别人的利益等等。2.耐心地进行品德教育家长和教师要提高孩子的品德认识,告诉幼儿做每件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尽量克服困难,坚持到底。比如,让孩子知道唱歌唱得不好没关系,跳舞跳得不好也没关系,重要的是要自己唱完跳完,做到有始有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有耐心,认真地和他们讲道理。简单地训斥与体罚是不会真正起到教育作用的。例如,已经很晚了,幼儿坐在电视机前不肯离去,倘若家长硬拖他去睡觉,一定会引起幼儿的对立情绪。这时不妨对幼儿说:“今晚睡得太晚,明天早晨起不来,到幼儿园要迟到,影响老师和小朋友们,还会使爸爸妈妈上班迟到。”幼儿明白了道理,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3.给予幼儿爱抚和关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幼儿,会表现得任性、易激怒、爱发脾气、令人厌恶,很难得到父母的抚摸、疼爱、拥抱。而这种关怀正是幼儿所需要的。因此,父母要多与幼儿亲昵、给予其关怀,充分满足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这不仅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而且有利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一开始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他们难免会遇到困难,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在一旁有耐心地给予指导和鼓励,孩子的被子叠不好就教他一遍遍地叠,要不怕烦,有耐心,直到他叠好给予表扬。4.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幼儿善于模仿,易受感化。家长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及现实生活中英雄模范人物的形象,用他们那种严格要求自己、不屈不挠克服困难的动人事迹去感染幼儿,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进而付诸行动。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和教师也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切勿说一套做一套,在孩子面前丧失了信服力。5.通过游戏练习,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幼儿阶段的主要活动就是以游戏为主,如果让幼儿在一些单调的活动中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是十分困难而效果又是适得其反的。不同的游戏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方面也不同。如操作性游戏,像串珠、穿板等,训练幼儿小肌肉,I控制小肌肉活动为主;娱乐性游戏,突出的是情绪体验,有情节、角色、音乐伴奏等,使幼儿在遵守规则中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体验;运动性游戏,是以锻炼幼儿的大肌肉为主,让幼儿在走、跑、跳等基本动作中,按照一定的情节及竞赛要求来进行,培养幼儿运动控制的灵活性等;而智力游戏,如自编的棋类、智力竞赛等,主要可以训练幼儿对规则的遵守及抵抗诱惑、抗干扰的能力。在情节生动的游戏活动中,如果让幼儿担任一定的角色,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和自信心,鼓励克服刚难,那么他们控制自我的能力自然就会大大增强。如“当哨兵”,在黑暗中充当一个勇敢的角色,跌倒了不许哭,站着不许随便动,再胆小或调皮的幼儿也可以做到。像“红灯、绿灯”和“不许动”这样的游戏都能够帮助孩子控制自己急躁不安的情绪。6.通过“延迟满足”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延迟满足”就是当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家长不是即时满足他,而是间隔时间或有条件地满足,这可以培养幼儿抵抗诱惑的能力。“延迟满足”的范围可以是日常玩乐性或享乐性的需求。具体做法是让幼儿学会“等待”,有条件地满足等。如,幼儿要求去外面玩,却又不好好吃饭,这时候就可以告诉他,如果他能在15分钟里乖乖地把饭吃完,就陪他去。这时候幼儿是会乖乖地把饭吃完的。幼儿园里也可以设计出许多与此相关的活动,如小班的孩子可以玩“小鸟找食”的游戏,教师事先在画好的圆圈中放人许多新鲜、好玩的玩具,像电动火车、机器人等,然后让幼儿戴上小鸟的头饰扮演小鸟,教师扮演鸟妈妈,在圈中找事先放好的食物,观察幼儿在规定时间里谁捡的食物多,幼儿则要抗拒这些玩具的引诱。在开始的时间里,有的幼儿常常会一会儿捡一会儿就蹲在地上玩玩具。在游戏结束时,小朋友与教师共同讨论,表扬专心做事的小朋友,并给予奖励。
太阳的路
积极开展自主性游戏,发展幼儿自主性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是教育总目标下的重要组织形式,目前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游戏的开展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导演与演员的问题或者是仅注重游戏的创设材料的提供,而忽视了孩子们游戏时的实际效果,还有一些甚至连游戏的材料都没有让孩子得到满足,何来游戏的效果,教师对游戏缺乏切实必要的指导。 那么我们有必要对游戏如何开展,如何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及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从而真正落实了从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的以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提高保教质量呢?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搞清什么是自主性。所谓自主性就是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意识与调控的能力,个体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依据个人对事物的信心行事,主动去做该做的事情,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自主性涉及行为的目的意识,需掌握一定的知识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认识判断力,以及对行为的自我协调控制能力。 如何激发幼儿自主性?心理学和教育理论认为,活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在活动中外界环境与教育要求才能成为幼儿心理反映的对象,而转化为主体发展的新需要,同时,幼儿在活动还能以自己的方式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因此,幼儿自主性的培养离不开游戏活动,而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游戏因其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能激发幼儿内在的活动时机,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过程,并与周围环境事物发生相互联系,所以能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区角活动的开展既让孩子游戏的领地,又给孩子创设自主性发展的舞台。 一、幼儿的自主发展 (一)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规程》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这就是要求我们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对自主性游戏进行全面的设置,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活动提供了保证。 首先,让幼儿有选择材料的自由。材料是开展游戏的前提,没有了材料的游戏正如“巧媳妇难煮无米之炊”一样是无论如何也开展不了的。在游戏前,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本班幼儿游戏的实际水平和特点,精心考虑供给幼儿什么样的材料,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和促进幼儿游戏更好地开展。在游戏开始时,老师可千万不能实行一人一份的“配给制”,而应把材料展示在孩子面前,让他们看得到,拿得到,在老师的启发下,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由选择材料。 其次,让幼儿有确定主题的自由性。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知识丰富,对周围事物接触面广,那么游戏的主题会层出不穷,内容则丰富充实。但如果老师要求幼儿按其意愿确立主题开展游戏,幼儿只能是进行机械的表演,如演木偶戏一样,变成是老师在游戏中的道具了。 (二)在相互交流中获得自主发展。 在同一区角活动的幼儿一般是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幼儿只有在与同伴自由交往中,学会共同生活,相互合作,学会生存。在交往中幼儿可以模仿同伴的优良行为从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克制,每个孩子在为了能够被同伴接受,为了维持和同伴友好交往的关系,必须控制与调节自己而作出一定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个性、情感、行为习惯、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性都逐步的到发展。同时,在区角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面对全体幼儿进行说教的人,而应成为幼儿交流的伙伴。教师在和幼儿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活动,对幼儿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进行指导。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这种相互交流,对提升区角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独立、自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逐步学会自己制定游戏的规则 自主游戏中,游戏规则的建立不是外部强加的,也不能采取放任的方法。我们给幼儿提出两条总的原则:一、安全性;二、物归原处,要求幼儿在游戏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自己制定、执行、调整游戏的规则,使他们既能玩地开心,又能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记得开展“水果店”游戏时,遇到这样一个难题:顾客买了一次又一次水果总是很快就卖完了,纷纷提出不满。这时服务生一个好主意:规定一段时间吃,敲响小铃后换另一批吃。就这样,新的规则从游戏的开展中产生了,由于这个规则是他们自己制定的,而且比较切合游戏的实际,所以他们都能认真地执行。游戏的评价,我们也把重点放在帮助幼儿形成、树立规则意识上,让幼儿交流各自的经验,分享自主性游戏所带来的喜悦。 二、教师的促进和培养 (一)丰富游戏材料促进自主性发展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目的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材料,玩具物品等,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创造的心理需要。在游戏活动时提供幼儿半成品材料和废旧的材料,如:可乐罐、娃哈哈果奶瓶、纸盒子、火柴盒、木棒等等,让幼儿将这些材料结合游戏中所需的物品,制作成可爱的小动物和日常生活中的用具或玩具。如在小巧手活动区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各种纸盒,有的孩子把纸盒做成了漂亮的纸盒娃娃,有的做成电视机、洗衣机什么的,还有的把几个盒子连起来装上轮子就成了一列火车。孩子们的探究、创造的欲望在运用开发性材料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活动区材料要随着幼儿的兴趣变化而不断调整。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发展的,那么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可以说幼儿是在与材料的“对话”中获得发展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活动的物质支持,是幼儿学习的工具。不同的材料会与幼儿进行不同的“对话”,体现其不同的教育价值。活动区材料的提供要满足幼儿当前的活动需要,适合幼儿活动的特点。如围绕“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这一主题,我们在区角中增添了一些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如小铃、小鼓、玻璃瓶等,让幼儿通过操作实验来感受声音的来源。对“声音是物体振动引起的”这一原理形成初步的认识。也可让孩子亲自参与收集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内在的操作欲望,在以往的教学就活动中,教师总是材料的提供者,而实践表明幼儿亲自收集材料能有效地激发其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更加喜欢操作材料,只要有机会,他们便将自己收集到收集到的材料投入区角,使区角的材料日趋丰富。 (二)积极鼓励自主探索和创新。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最初的创造意识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创新的重要途径,而要达到这一要求,提供给幼儿可持续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以及进行个别辅导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是在不断操作实物的活动中萌芽的,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是在不断操作实物的活动中发展的,持续不断的实践活动是幼儿初步创造活动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区角活动为促进幼儿惊醒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芽和初步创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区角活动要求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材料应不断引发幼儿思考“做什么”和“怎么做”,应不断促进幼儿从多个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也为幼儿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进而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芽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总之,幼儿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己操作,他们需要的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在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愉快的体验,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了的。而作为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区域活动以后,就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和活动区相互作用,既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材料发现并解决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让幼儿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体。在幼儿与区域活动的相互作用中,他们不再满足于教师给予“是什么”,而更热衷于对“为什么”的探索,我们时常能看到幼儿变着花样地摆弄材料,所以教师不再是输出知识的教育者,而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导师”。只有教师成了幼儿活动的“导师”通过区域活动让幼儿自主发长的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的一种课类,要在听说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方示范引导、
常规 教育 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独立的生活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
摘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
积极开展自主性游戏,发展幼儿自主性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是教育总目标下的重要组织形式,目前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游戏的开展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导演与演员的问题或者是仅
一、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一件基本情趣状态,它可以驱使人们去行动,见物有感谓之“兴”,心有所感而乐此不疲谓之“趣”。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往往来自于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