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86

catmouse1972
首页 > 期刊论文 > 林海音研究论文集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苏明zhsm13579

已采纳

建社以来,台海出版社积极配合党和国家的对台方针政策,密切关注有关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台湾民众抗日史》、《台湾百问》、《台湾研究论文集》、《两岸特色经济合作机制试点链研究》、《林海音研究论文集》、《台湾同胞与八年抗战》、《相约北京圆梦奥运》、《台湾映像》、《对台工作800词语解读》、《成功赴台投资-台湾地区投资法规与实务》、《扁案-陈水扁家族弊案追踪与透析》、《八年抗战中的国民党军队1937-1945》和《1911震撼中国-辛亥风云重要人物》等。其中《台湾民众抗日史》荣获了中国图书奖,《相约北京圆梦奥运》、《台湾同胞与八年抗战》、《八年抗战中的国民党军队1937-1945》、《1911震撼中国-辛亥风云重要人物》获优秀图书奖。这些图书的出版,加深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同时也有力地支持了国内的对台研究,也为国家制定对台政策提供了参考。多年的出版研究工作,使台海出版社形成了一支对台研究的专家队伍,为两岸文化交流、反对和抑制“台独”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22 评论

PaperwizPx

至今为止,已出版八十六本书。 小说:《晓云》《英子的乡恋》《生命的风铃》《城南旧事》《英子的心》《冬青树》《金鲤鱼的百裥裙》《蟹壳黄》 《血的故事》 散文:《 吹箫的人》《文华阁剪发记》《旧时三女子》《冬阳· 童年· 骆驼队》《 骑毛驴儿逛白云观》《我的童玩》《北平漫笔》《绢笠町忆往》《窃读记》。 代表作:《城南旧事》《窃读记》。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1972)、《两地》(1966)、《作客美国》(1966)、《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1984、《一家之主》(1988)、《家住书坊边》(1987)。 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1955)。 短篇小说集《烛心》(1965)、《婚姻的故事》(1963)、《城南旧事》(1960)、《绿藻与咸蛋》(1957)。 长篇小说《春风》、《晓云》(1959)、《孟珠的旅程》。 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1968)、《林海音自选集》(1975)、《林海音童话集》(1987)。 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 《金鲤鱼的百裥裙》(1993)《奶奶的傻瓜相机》(1994)《往事悠悠》(1995)《英子的心》(1996) 《我们看海去》(1996)《驴打滚》(1996)《林海音文集》(1997) 《城南旧影》(2000)《林海音作品集》(2000) 小说:《驴打滚儿》《冬青树 》《琼君》《金鲤鱼的百裥裙》《蟹壳黄》《血的故事》 散文:《秋游狮头山》《吹箫的人》《 悼钟理和先生》《 念远方的沉樱》《虎坊桥》《文华阁剪发记》《旧时三女子》《冬阳·童年·骆驼队》《 骑毛驴儿逛白云观》《我的童玩》《北平漫

253 评论

木易洛洛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回答者:哈利波特33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9-3 20:32林海音女士创作相关资料 以下资料录自儿童文学研究所研究生杨绚之硕士论文《林海音与儿童文学》 表2-1:创作类 童话 《林海音童话集动物篇》部分: 1<小快乐回家> 2<我们都长大了> 故事 《林海音童话集故事篇》部分: 1<金桥> 2<蔡家老屋> 3<迟到> 4<三盏灯> 5<哈哈哈> 6<爸爸的花椒糖> 7<骆驼队来了> 8<童年乐事> 散文 《林海音童话集动物篇》部分:<不怕冷的鸟—企鹅> 《林海音童话集故事篇》部分:<请到我的家乡来> 《奶奶的傻瓜相机》 小说 《冬青树》部分: 1<会唱的球> 2<母亲是好榜样> 3<妈妈说不行> 4<窃毒记> 5<谢谢你小姑娘> 6<爸爸不在家> 《绿藻与咸蛋》部分: 1<两粒芝麻> 2<周记本> 3<玫瑰> 4<萝卜乾的滋味> 5<贫非罪> 6<穷汉养娇儿> 《城南旧事》部分: 1<惠安馆> 2<我们看海去> 3<兰姨娘> 4<驴打滚儿> 5<爸爸的花儿落了> 剧本类 《薇薇的周记》三个广播剧: 1<薇薇的周记> 2<林夫人时间> 3<绿藻与咸蛋> 表2-2《林海音童话集》详细篇名及写作日期 《林海音童话集故事篇》 《林海音童话集动物篇》 1 <哈哈哈>页97~112 写作日期: <六趾儿>页69~84 写作日期: 2 <爸爸的花椒糖>页116~125 写作日期: <不怕冷的企鹅>页100~111 写作日期: 源自省教育厅出版中华儿童丛书 3 <金桥>页128~140 写作日期: 源自省教育厅出版中华儿童丛书 <小快乐回家>页49~64 写作日期: 源自小学生画刊316期 4 <三盏灯>页84~93 写作日期: <我们都长大了>页29~45 写作日期: 源自省教育厅出版中华儿童丛书 5 <骆驼队来了>页144~149 写作日期: 源自<冬阳童年骆驼队>,《城南旧事》 <井底蛙>页88~97 写作日期: 源自国语日报出版社《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第一辑 6 <迟到>页73~81 节自<爸爸的花儿落了> 写作日期: <蔡家老屋>页152~169 写作日期: 源自省教育厅出版中华儿童丛书 7 <童年乐事>页172~175 节自<后记>,《城南旧事》 写作日期: 8 <请到我的家乡来>页28~69 写作日期: 源自省教育厅出版中华儿童丛书 表2-3:《城南旧事》版本与篇名比较 出版社 光启出版社 尔雅/纯文学出版社 格林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月 详细篇名 1. 城南旧事代序 2. 惠安馆传奇 3. 我们看海去 4. 兰姨娘 5. 驴打滚儿 6. 爸爸的花儿落了 1. 超越悲欢的童年 2. 冬阳童年骆驼队 3. 城南旧事重排前言(附插图16页) 4. 惠安馆 5. 爸爸的花儿落了 6. 后记 1. 惠安馆的小桂子 2. 我们看海去,兰姨娘 3. 驴儿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以上为绘本,附三卷录音带) 表2-4非创作类: 一、翻译部分 1《伊索寓言》 2《一只坏小兔的故事》 3《小兔班杰明的故事》 4《猛狗唐恩》 5《井底蛙》 6《鸽子泰勒的故事》 7《狡猾的老猫》 8《山中旧事》 9《有趣的小妇人》 10《铁丝网上的小花》 11《快乐的死刑犯》 12《爸爸》 13《太阳石》 14《生命之歌:在起点和终点之间轻轻唱起》 15《伊索寓言1:幽默二十五选》 16《伊索寓言2:智慧二十五选》 贴子相关图片: 作者: .* 2005-2-28 11:06 回复此发言 -------------------------------------------------------------------------------- 2 林海音 17《伊索寓言3:机智二十五选》 18《刺猬温迪琪的故事》 19《母鸭杰玛的故事》 20《小猪柏朗的故事》 21《小兔彼得的故事》 22《一只坏小兔的故事》 二、改写部分 1《今古奇观》 2《林海音童话集动物篇》部分:<六趾儿> 3《寓言一》 4《寓言二》 5《寓言三》 6《寓言四》 表2-5:64年版国民小学低年级国语课本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一课 我起来了 长了一岁 带弟弟上学 源自57年版 第1课带弟弟上学 一粒种子 源自57年版 第1课一粒种子 第二课 妈妈早 院子里 新教室 小松树长高了 第三课 谁起得早 外婆来了 给爸爸的信 源自57年版 第4课给爸爸的信 树的医生 源自57年版 第2课树的医生 第四课 我的书包 春天来了 源自57年版 第5课春天来了 我的日记 源自57年版第5课 暑假生活日记(一) 时钟 源自57年版 第5课时钟 第五课 少了一个人 种树 源自57年版 第7课种树 钓鱼 爱惜光阴 源自57年版 第6课爱惜光阴 第六课 玩皮球 一朵小红花 乘凉说故事 源自57年版第7课 暑假生活日记(二) 守时 第七课 小小鸟儿 到海边去 源自57年版 第8课到海边 国庆日 源自57年版 第9课国庆日 春季旅行日记 第八课 小狗跟我来 山上 源自57年版 第9课山上 飞机表演 小小爬山专家 第九课 小白兔赛跑 我下回还要来 双十节的晚上 我爱钓鱼 第十课 我做一条船 源自57年版 第9课我做一条船 小花猫 源自57年版 第12课小花猫 国父小时后 浓缩自57年版 第10课国父的家乡 第11课国父小的时候 家家大扫除 第十一课 公园里 儿童节 源自57年版 第13课儿童节 先总统 蒋公小的时候 源自57年版第12课 总统 蒋公小的时候 人人吃粽子 第十二课 过山洞 源自57年版 第10课 过山洞 到竹山去玩 陈英士先生小的时候 年年赛龙船 第十三课 自己做的礼物 源自57年版第23课 我送给妈妈的礼物 小山羊长大了 源自57年版第13课 我长大了 家 源自57年版 第12课家 第十四课 送礼物给妈妈 源自57年版 第24课母亲节 鹅妈妈真漂亮 源自57年版第17课 鹅妈妈真漂亮 小乌鸦 源自57年版第3册(二上)小乌鸦 第十五课 写给妈妈的话 美丽的蝴蝶姑娘 蜗牛的家 源自57年版 第13课蜗牛的家 第十六课 小马长大了 浓缩自57年版 第18课小马长大了 第19课学跑路 第20课学拉车 我的爸爸是农夫 源自57年版 第19课我的爸爸是农夫 小水滴的旅行(1) 源自57年版 第26课小水滴的旅行(1) 第十七课 小蚂蚁 浓缩自57年版 第16课小蚂蚁(1) 第17课小蚂蚁(2) 我的爸爸是军人 源自57年版 第20课我的爸爸是军人 小水滴的旅行(2) 源自57年版第27课小水滴的旅行(2) 第十八课 淘气的猴子 我的爸爸是老师 源自57年版第22课 我的爸爸是老师 小鹰学飞 第十九课 太阳 源自57年版第26课 暖和的太阳 妈祖的故事(1) 小白鸽的故事(1) 浓缩自57年版第17、18、19课 小白鸽(1)(2)(3) 第二十课 美丽的虹 源自57年版第27课 美丽的虹 妈祖的故事(2) 小白鸽的故事(2) 浓缩自57年版第17、18、19课 小白鸽(1)(2)(3) 第二十一课 小星星 亮晶晶 源自57年版 第28课月亮和星星 小白兔的嘴唇 我的好朋友 第二十二课 乌鸦喝水 源自57年版 第14课乌鸦喝水 小老鼠救狮子 枣树上的钱 第二十三课 球浮上来了 源自57年版 第30课聪明的孩子 拔萝卜(1) 源自57年版第29课 拔萝卜(1) 一块大石头(1) 源自57年版第28课一块大石头(1) 第二十四课 过桥 源自57年版第29课 过桥 拔萝卜(2) 源自57年版第30课 拔萝卜(2) 一块大石头(2) 源自57年版第29课一块大石头(2) 回答者:☆雪の77之风☆ - 试用期 一级 9-3 21:40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参考资料: 回答者:匿名1234567891 - 试用期 一级 9-4 21:29 林海音个人资料 首先要谈的是她的编辑事业,这部分可以从她的三个编辑台来看,第一个编辑台是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三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她写过一篇文章「流水十年间」,就是她担任联副编辑十年的回忆。我们知道战后五○年代的国家文艺政策,对文坛掌控比较厉害,而林海音正是在这个时代主编「联合副刊」。她对联合副刊最大的改变是由比较综艺的性质,慢慢走向纯文学,这是她对台湾文坛发展第一个重要的影响。第二,她非常重视文学,她完全以文学的好坏作为取舍的标准。她知道很多台湾本土作家,经历了日本五十年统治,语言上较为吃亏,当她看到一些字句有很明显的日本味道,或比较不通顺的文章,会一个字一个字改好了才刊登出来,她鼓励了许多作家,对台湾的本土文坛有很大的影响。 五○年末、 船长事件 我也亲自走访北京、上海、南京。北京是林海音成长的地方,从五岁到三十岁离开,在那里居住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她最著名的作品《城南旧事》,就是以一个小女孩的眼睛看北京城南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女主角英子,就是林海音的第一个名字。到了城南我走遍了林海音成长的足迹,她一共住过七个家,大部分的家我都亲自拜访,她婚后住过两个家,一个是永光寺街的大家庭,一个是自组小家庭的南昌街我也去了。当我走在城南时,才知道原来林海音女士上学的时候,一定会经过文化街(琉璃厂也就是文化街),基本上城南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是比较民俗的。一九四八年林海音回到她的第一故乡台湾,也是住在城南,就是重庆南路三段植物园一带,并住了二十五年。在北京时,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触,其实林海音女士写《城南旧事》,她所怀念的那个北京城并不具任何的政治意义,它就是一座城,一座充满民俗的北京城,海音女士对那个城市,以及城市里的人物、风俗都非常的怀念。 一九六七年林海音创办《纯文学月刊》,她认为当时没有一份较为严肃且有水准的刊物,明知办文学杂志会赔钱她却做了,从一九六七年起一共出版了六十五期。她并在月刊出刊的第二年便成立纯文学出版社,从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九五年一共经营了二十六年之久。纯文学出版社对於六○年、七○年代台湾文学的出版有很大的影响,林先生把纯文学出版社经营的非常好,特别是带动整个文学出版。林先生可以称为女强人,她不只经营很好的出版事业,写了许多好的作品,更经营了一个很标准的幸福家庭,她几乎每一方面都兼顾到,她的能力真的很强。 阅读林海音 接下来要谈林先生的作品。我们知道她所有的出版事业和写作,都是到了台湾才开始,北京栽培了林海音,而台湾成就了林海音。一九五五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冬青树》,是家的文学,笔风让人感觉她是个非常开朗、快乐的家庭主妇,比如她提到台风天或下雨天地上积水,孩子兴奋得跑出去玩水,林海音的妈妈指责她不好好管小孩,但林海音却觉得小孩子就应该如此,而她自己也很想加入呢!她呈现了战后生活的面貌,虽然当时物质条件很差,却很有家的感觉,从文学史的研究角度,那个时期的写作内容非常狭窄,老是写一些身边琐事,可是我们却可以了解战后大陆来台的知识份子,如何在台湾开始生活,如何适应跟原来生长背景截然不同的环境。 城南旧事 小说《城南旧事》,也是她的经典名著。这一本书在台湾文学史上很重要,大陆也认为它是一部很重要的台湾作家作品。她生长在北京,她写北京怎麼会是台湾文学?作为台湾文学为什麼它那麼重要?很多人把它列为怀乡作品,甚至把它列为代表作。北京城,透过一个外来的小女孩英子,以小孩子的眼光来看北京,比北京更北京,至今北京人很可能还没办法呈现出这样道地的北京的民俗、风光。林海音先生拥有很细腻很敏锐的眼光,特别是她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看当时比较低阶层一些北京人的生活,其实它的经典性不只限制在台湾,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更大环境下一部很好的作品,因为它呈现了真实的人性。 《城南旧事》不论从那个角度阅读都是很好的作品,有人说它是女性作品,因为里面的主角,比如惠安馆里面的秀珍、宋妈,都是以女性为主角,特别整个小说的叙述者英子,她还没有受过社会的薰染,用纯洁的眼光看这世界,即使看到一个小偷,也不会有那种我们既定的眼光,直接判定小偷是坏人。有人认为它是一部成长小说,每段故事的最后都是别离,最后一段「爸爸的花儿落了」,写道:爸爸去世了,英子也长大了。整部小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可以是青少年成长小说,也可以是儿童读物,或是成年读者对童年的回忆,它是有很多面向的,我想这是经典小说很重要的条件。 以同情之笔写女性 林海音可能是战后台湾文学,最早拥有女性意识的作家,一直到六○、七○年代以后的女性小说的成就,其女性意识要超越林海音其实还很不容易。林海音写《婚姻的故事》是一九六三年,《烛芯》是一九六五年重要的作品,它们背景是五四,就是比她早的那一代,可能她母亲、婆婆那一代的封建压抑之下的女性,你可以看到她在为她们讲话,这就是林海音。她曾说自己受过五四的洗礼,她已经跳过来了,可是她看到许多在传统之下,被压抑受痛苦的女性。比如说她写一位女性自小指腹为婚,她嫁过去不到两天丈夫就去世了,明知道嫁过去马上就要守寡,还是得嫁过去,我们试想这样女人的一生。林海音的笔也关注到这女性的情欲发展,就是她压抑这麼多年,她有一个很漂亮或者很健康的小叔,那种想像或对男性的向往,整个挣扎的心路历程都写出来,非常的动人。又如姨太太在旧时代里种种不公平的处境...等,《婚姻的故事》大都是女性在中国传统建制度之下,如何被压抑的故事,这也是为何她的作品到现在都还会被提起的原因。 一九六五年她访问美国四个月,她是战后第一个受到美国国务院邀请的女作家,她访问文学家像赛珍珠,了解儿童文学出版...等,带了很多资料和幻灯片回到台湾,并写下《做客美国》。

184 评论

janelin1002

林海音的代表作有《城南旧事》、《冬青树》、《绿藻与咸蛋》、《晓云》、《婚姻的故事》、《金鲤鱼的百褶裙》、《我的京味儿回忆录》、《写在风中》、《春声已远》、《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等。

林海音本人的创作丰收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总共写了四部长篇小说:《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孟珠的旅程》,和三本短篇小说集:《绿藻与咸蛋》、《婚姻的故事》、《烛芯》,产量十分可观。

林海音的作品,显得特别,有其特质和与众不同的风格,是由于她更固执地把题材只限囿于女人身上,以女人的心眼和细致的观察来塑成一个世界;时代的推移,社会的蜕变,世事的沧桑,皆透过女人的心身来寻觅表现。

可以说,她笔下的女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善终的;这意思是说,她所描写的女人皆尝过失望,爱情的挫折,大都是不幸的。没有一个女人得到真正的幸福,虽然这些女人并不缺乏生活上的欢乐或赖以生存的爱情,但她们仍是不幸的一群。不过,幸福是什么?它在那儿?幸福不过是虚渺的幻觉?抑或一只青鸟?这是颇值得思索的。然而,以世俗的观点来说,林海音所雕塑的女人映像,皆面带忧戚,在酸苦的不幸中翻滚的女人;好似围绕她们周围的,命运造成的冰壁,冷森又残酷,显然她们是一群被虐待者。

118 评论

开心一刻0312

首先要谈的是她的编辑事业,这部分可以从她的三个编辑台来看,第一个编辑台是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三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她写过一篇文章「流水十年间」,就是她担任联副编辑十年的回忆。我们知道战后五○年代的国家文艺政策,对文坛掌控比较厉害,而林海音正是在这个时代主编「联合副刊」。她对联合副刊最大的改变是由比较综艺的性质,慢慢走向纯文学,这是她对台湾文坛发展第一个重要的影响。第二,她非常重视文学,她完全以文学的好坏作为取舍的标准。她知道很多台湾本土作家,经历了日本五十年统治,语言上较为吃亏,当她看到一些字句有很明显的日本味道,或比较不通顺的文章,会一个字一个字改好了才刊登出来,她鼓励了许多作家,对台湾的本土文坛有很大的影响。 五○年末、船长事件 我也亲自走访北京、上海、南京。北京是林海音成长的地方,从五岁到三十岁离开,在那里居住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她最著名的作品《城南旧事》,就是以一个小女孩的眼睛看北京城南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女主角英子,就是林海音的第一个名字。到了城南我走遍了林海音成长的足迹,她一共住过七个家,大部分的家我都亲自拜访,她婚后住过两个家,一个是永光寺街的大家庭,一个是自组小家庭的南昌街我也去了。当我走在城南时,才知道原来林海音女士上学的时候,一定会经过文化街(琉璃厂也就是文化街),基本上城南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是比较民俗的。一九四八年林海音回到她的第一故乡台湾,也是住在城南,就是重庆南路三段植物园一带,并住了二十五年。在北京时,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触,其实林海音女士写《城南旧事》,她所怀念的那个北京城并不具任何的政治意义,它就是一座城,一座充满民俗的北京城,海音女士对那个城市,以及城市里的人物、风俗都非常的怀念。 一九六七年林海音创办《纯文学月刊》,她认为当时没有一份较为严肃且有水准的刊物,明知办文学杂志会赔钱她却做了,从一九六七年起一共出版了六十五期。她并在月刊出刊的第二年便成立纯文学出版社,从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九五年一共经营了二十六年之久。纯文学出版社对於六○年、七○年代台湾文学的出版有很大的影响,林先生把纯文学出版社经营的非常好,特别是带动整个文学出版。林先生可以称为女强人,她不只经营很好的出版事业,写了许多好的作品,更经营了一个很标准的幸福家庭,她几乎每一方面都兼顾到,她的能力真的很强。阅读林海音 接下来要谈林先生的作品。我们知道她所有的出版事业和写作,都是到了台湾才开始,北京栽培了林海音,而台湾成就了林海音。一九五五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冬青树》,是家的文学,笔风让人感觉她是个非常开朗、快乐的家庭主妇,比如她提到台风天或下雨天地上积水,孩子兴奋得跑出去玩水,林海音的妈妈指责她不好好管小孩,但林海音却觉得小孩子就应该如此,而她自己也很想加入呢!她呈现了战后生活的面貌,虽然当时物质条件很差,却很有家的感觉,从文学史的研究角度,那个时期的写作内容非常狭窄,老是写一些身边琐事,可是我们却可以了解战后大陆来台的知识份子,如何在台湾开始生活,如何适应跟原来生长背景截然不同的环境。城南旧事 小说《城南旧事》,也是她的经典名著。这一本书在台湾文学史上很重要,大陆也认为它是一部很重要的台湾作家作品。她生长在北京,她写北京怎麼会是台湾文学?作为台湾文学为什麼它那麼重要?很多人把它列为怀乡作品,甚至把它列为代表作。北京城,透过一个外来的小女孩英子,以小孩子的眼光来看北京,比北京更北京,至今北京人很可能还没办法呈现出这样道地的北京的民俗、风光。林海音先生拥有很细腻很敏锐的眼光,特别是她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看当时比较低阶层一些北京人的生活,其实它的经典性不只限制在台湾,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更大环境下一部很好的作品,因为它呈现了真实的人性。 《城南旧事》不论从那个角度阅读都是很好的作品,有人说它是女性作品,因为里面的主角,比如惠安馆里面的秀珍、宋妈,都是以女性为主角,特别整个小说的叙述者英子,她还没有受过社会的薰染,用纯洁的眼光看这世界,即使看到一个小偷,也不会有那种我们既定的眼光,直接判定小偷是坏人。有人认为它是一部成长小说,每段故事的最后都是别离,最后一段「爸爸的花儿落了」,写道:爸爸去世了,英子也长大了。整部小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可以是青少年成长小说,也可以是儿童读物,或是成年读者对童年的回忆,它是有很多面向的,我想这是经典小说很重要的条件。以同情之笔写女性 林海音可能是战后台湾文学,最早拥有女性意识的作家,一直到六○、七○年代以后的女性小说的成就,其女性意识要超越林海音其实还很不容易。林海音写《婚姻的故事》是一九六三年,《烛芯》是一九六五年重要的作品,它们背景是五四,就是比她早的那一代,可能她母亲、婆婆那一代的封建压抑之下的女性,你可以看到她在为她们讲话,这就是林海音。她曾说自己受过五四的洗礼,她已经跳过来了,可是她看到许多在传统之下,被压抑受痛苦的女性。比如说她写一位女性自小指腹为婚,她嫁过去不到两天丈夫就去世了,明知道嫁过去马上就要守寡,还是得嫁过去,我们试想这样女人的一生。林海音的笔也关注到这女性的情欲发展,就是她压抑这麼多年,她有一个很漂亮或者很健康的小叔,那种想像或对男性的向往,整个挣扎的心路历程都写出来,非常的动人。又如姨太太在旧时代里种种不公平的处境...等,《婚姻的故事》大都是女性在中国传统建制度之下,如何被压抑的故事,这也是为何她的作品到现在都还会被提起的原因。 一九六五年她访问美国四个月,她是战后第一个受到美国国务院邀请的女作家,她访问文学家像赛珍珠,了解儿童文学出版...等,带了很多资料和幻灯片回到台湾,并写下《做客美国》。再来是《两地》,所谓两地大家知道是台北跟北京,她人虽然在台北但经常想起北京的童年,她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有一天可

322 评论

小泥格格

至今为止,已出版八十六本书。 小说:《晓云》《英子的乡恋》《生命的风铃》《城南旧事》《英子的心》《冬青树》《金鲤鱼的百裥裙》《蟹壳黄》 《血的故事》 散文:《 吹箫的人》《文华阁剪发记》《旧时三女子》《冬阳· 童年· 骆驼队》《 骑毛驴儿逛白云观》《我的童玩》《北平漫笔》《绢笠町忆往》《窃读记》。 代表作:《城南旧事》《窃读记》。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1972)、《两地》(1966)、《作客美国》(1966)、《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1984、《一家之主》(1988)、《家住书坊边》(1987)。 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1955)。 短篇小说集《烛心》(1965)、《婚姻的故事》(1963)、《城南旧事》(1960)、《绿藻与咸蛋》(1957)。 长篇小说《春风》、《晓云》(1959)、《孟珠的旅程》。 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1968)、《林海音自选集》(1975)、《林海音童话集》(1987)。 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 《金鲤鱼的百裥裙》(1993)《奶奶的傻瓜相机》(1994)《往事悠悠》(1995)《英子的心》(1996) 《我们看海去》(1996)《驴打滚》(1996)《林海音文集》(1997) 《城南旧影》(2000)《林海音作品集》(2000) 小说:《驴打滚儿》《冬青树 》《琼君》《金鲤鱼的百裥裙》《蟹壳黄》《血的故事》 散文:《秋游狮头山》《吹箫的人》《 悼钟理和先生》《 念远方的沉樱》《虎坊桥》《文华阁剪发记》《旧时三女子》《冬阳·童年·骆驼队》《 骑毛驴儿逛白云观》《我的童玩》《北平漫笔》《绢笠町忆往》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321 评论

大嘴Yuki

林海音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佳作不断。代表作品有、《冬青树》、《绿藻与咸蛋》、《晓云》、《婚姻的故事》、《金鲤鱼的百褶裙》、《我的京味儿回忆录》、《写在风中》、《春声已远》、《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等。

1、《城南旧事》: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院里,住着英子温暖的一家。《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2、《剪影话文坛》:主要是林海音写她当联合报副刊主编时,与当时一些文坛年轻的後辈交往情形,如今这些人也都各有成就,附上照片映照古今,格外有趣。

3、《晓云》:是林海音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的名篇之一,林海音描写了一个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高中毕业女生晓云当家教并与男主人相恋的故事。笔下,晓云心思细腻、敏感而又身体孱弱,却不失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向往与追求。但在那个虽然没有任何爱情成分的婚姻组合面前,她那纯洁的爱情仍然显得苍白无力,转瞬即逝。 除《晓云》外,本书还收录了林海音的中长篇小说经典《晚晴》和《孟珠的旅程》。

4、《春声已远》:是2000年游目族文化事业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海音。是林海音丰富人生阅历的结晶,书写朋友特殊遭遇以及醇厚情谊;不止忆往,更是史料。

5、金鲤鱼的百褶裙:小说通过金鲤鱼穿一次百裥裙梦想的破灭,表现了身为小妾的小人物令人心碎的遭遇及其凄惨的一生,揭示了旧中国妇女沉痛的心灵创伤。林海音是伴随着五四传统精神长大的,她目睹了许多在旧中国封建制度下挣扎的妇女的人生悲剧,所以她曾说,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有很多人跳过来了,还有很多人没有跳过来,她所关注的,正是这样一部分没有跳过来的女性。

283 评论

世唯装饰

林海音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佳作不断。

代表作品有《城南旧事》、《冬青树》、《绿藻与咸蛋》、《晓云》、《婚姻的故事》、《金鲤鱼的百褶裙》、《我的京味儿回忆录》、《写在风中》、《春声已远》、《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等。

拓展资料

林海音自幼北京读书曾读于师进北京世界新闻专科校毕业即进北京《世界报》记者曾编辑、图书馆馆员些职业提供广泛机使能较深入解旧北京社风貌说创作提供许素材名作说《城南旧事》即取材于段1948林海音同丈夫台湾即刚创刊久《语报》聘编辑1951《联合报》创刊任《联合报》副刊主编丈夫主笔期特别注意扶植支持台湾本土作家钟理稿经退林海音却使稿重见钟理死林海音替版第本书《雨》接着篇说《笠山农场》《联合报》副刊连载主编《联合报》副刊林海音刊登首名叫《船》诗内容叙述艘船海飘久飘孤岛金银财宝慢慢用完于陷困苦台湾局认影射蒋介石台湾状况作者抓起林海音能再编副刊林海音创作丰厚

1957《文星杂志》创刊林海音任编辑同担任世界新闻校教员1967创办主编《纯文》月刊直1972《纯文》停刊独立负责纯文版社版《纯文丛书》

197611月4文报业协第九届香港富丽华酒店幕林海音台湾代表团团员身份席并发表演讲期事童文

林海音文涯发端甚早始于北京切同家庭密切关系林海音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林焕文优秀知识早受汉熏陶语校师范部接受本教育精通文曾任教于台湾新埔公著名据期台湾作家吴浊流做林焕文远渡重洋本经商英--林海音迁居北京任邮政局课林焕文缘慷慨仗义童林海音影响

林海音情趣广泛计牺牲勇挑重担慷慨助些性格特点说承袭于父辈发展于自身由于父亲早逝面社重压林海音社认识较同龄更熟更深刻所些都构创作说力源泉北京林海音已始文创作1948台湾初期段间撰写些杂文散文约1951林海音才真走作家道路作品十丰富包括说、散文、杂文、评论、童读物等种体裁说创作主

322 评论

相关问答

  • 海尔集团毕业论文

    看来这个还是很合适的。企业品牌形象塑造探究(从海尔的品牌形象谈起)目 次 1 引言(或绪论)2 品牌形象研究 2.1 品牌形象研究的必

    天堂的阶梯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论文集

    已有的研究表明,海峡两岸间一方面是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科技水平、资本实力、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语言相通、地理相近等天然优势,因而农业资

    abc12345987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会议论文集海报

    会议论文和期刊论文中,期刊论文含金量高。 会议论文是以会议方式提交到EI数据库,属于CA方式。期刊则属于JA方式。要说明的是,JA质量一般都比CA要高,不过JA

    Elaine暖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上海市口腔研究所会议论文集

    不是。以下是我的最新独立研究成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彻底解决鼾声问题的论文。它并不是偏方,而是科学。(2009年11月20日最新更新,增加了一个最速效的锻炼

    万有引莉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杉木人工林生态学研究论文集

    提要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和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直接影响杉木地可持续经营。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和杉木人工林所处亚热带红壤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PolarBella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