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03

远离的兔子
首页 > 期刊论文 > 国家生态安全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张轶群123

已采纳

大家都是宿迁学院的。。。

122 评论

我叫鑫小鑫

我从网上找了点相关资料,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国内外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应用实例及启示安全是主体存在的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状态。以往主要是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研究安全,因而保障国家主权和尊严不受侵犯的国家安全便成为最高的安全概念。20世纪50年代以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目前已发展到严重威胁人类自下而上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态安全已成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生态安全是指人类赖以自下而上的生物圈处于自然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能够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协同进化。目前的生态危机从根本上讲是由人们的非理性的生产和经济活动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循环是封闭的,一些过程形成的物质为另一些过程所吸收,而在人工的生产系统中得到有效利用的仅仅是天然物质的极小部分,充其量只有百分之几,其余部分都作为生产的“废物”排放到生物圈中,这些“废物”往往都是一些有毒物,由燃烧燃料时产生的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废物进入空气造成的,能引起严重的呼吸器官疾病。据统计,90年代在我国主要城市里,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只有11个,大部分城市都处于不利健康的3级以上的水平。水污染是不加处理地排放工业和生活污水所致。水污染加重了我国淡水资源不足。我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由于污染,水质达到饮用标准的城市仅占1/4。一些工业和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化合物、重金属、有毒产品污染土壤,导致其肥力减弱,并通过食物链威胁动植物和人的健康。旅游与环境是当今一个新的国际热点,更体现生态安全的概念。目前有两大重要因素把它推向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前沿:①旅游已成为一个发展迅速的重要产业。目前约占世界商品出口的10%,尤其是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旅游业收入占据了GNP很大的比例,成为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据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统计资料,1950年以来,国际间游客的人数增长了25倍,1997年达亿人,旅游成为国际民间友好交往的一座重要桥梁。②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既破坏了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也降低了旅游质量。同时,不合理的旅游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所有这一切都威胁着旅游业长远的发展,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旅游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已成为世界十大旅游接待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旅游区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云岗石窟的污染和敦煌月牙湖日趋干涸都曾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加强旅游环境的保护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以下作些实例介绍: 例1.澳大利亚是生态旅游倡导者,是世界上生态旅游搞得很有声有色的国家。澳大利亚之所以在开展生态旅游方面取得的成就显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其一是资源优势,它拥有广袤的不受污染的环境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其二是对生态旅游有明晰而深刻的理解,规范地操作。澳大利亚目前大约有600多个生态旅游经营单位,在澳大利亚旅游业中是一个规模不大但非常活跃的部门,这个部门最突出的特点是小企业经营。个性化的服务。生态旅游经营公司雇员在20名以下的占85%左右。澳大利亚生态旅游的年营业额为亿澳元,雇员总数为6500人。生态旅游的活动范围很广,包括有向导陪同的丛林远足、自然史探访旅行、内地的野生动物观赏和观鲸鱼旅行。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是这个国家生态旅游最高的代表机构,有会员500多个,其中包括生态旅游的经营者和批发商、非政府组织和在保护区内负责管理旅游的政府机构、学术界和其他有关单位。这个协会制定(生态旅游经营者行为规范》,涉及环境保护、尊重当地文化、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废弃物的管理和导游解说等内容。所有的生态旅游协会的会员必须签署一项声明,同意执行、支持和宣传这一行为规范。这个协会另外还为生态旅游者制定了一套准则,其宗旨是使当地社区从旅游中收益最大,使社会和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持最小。对生态旅游的发展,经营活动的高质量和高标准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环境意识的灵敏度已成为生态旅游活动之核心。例年中国推出“十大”生态旅游主题。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99生态环境旅游年,以生态环境游为主题,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开展生态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在中国尚属首次。中国拥有十分丰富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举办’99生态环境游,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这既符合国际旅游发展的潮流,也符合中国环境保护的国策。因此,国家旅游局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这项主题活动,并得到6家相关单位的支持。这是继’98华夏城乡游之后,再次把世人的目光聚焦在东方文明古国这块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十大”主题是:①野生动物观赏游;②自行车旅游;③沙漠探险游;④漂河流旅游;⑤登山探险游;⑤自然生态考察游;①滑雪旅游;③保护环境行动之旅;③海洋之旅;①香格里拉探秘游等。具体讲中国生态规划的两大基本要求是:其一,对住宿设施的要求: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住宅设施不应设在脆弱敏感的生态区域。建筑物以方便简洁为主,不要给旅游者提供不必要的舒适和服务。住宿设施要由当地人自主经营管理,以保持地域文化的完整。采用节能设备,所有能源及物质不要给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提供以地域产品为主的饮食(最好是绿色食品)及旅游纪念品。尽量向旅游者介绍当地的自然和文化。加入地域的经济、文化、生态保护网络,加强与地域教育部门的联系和交流。其二,对自然生态区的要求:研究保护区的适宜游客容量,以便控制和阻止过度利用旅游资源。推荐对自然影响最小的活动,限制对自然有负面影响的活动。设立相应的生态保护基金制度,以便使旅游获得的利润用于保护区的保护。建立环境教育设施,提供有关自然和地方文化的信息和环境教育材料。培训生态旅游的策划者和导游。监测旅游的影响,并通报给经营者、自然保护团体及地方社区,并监督协调在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活动。配合非政府组织和志愿团体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把生态旅游作为保护区管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例3.’99生态环境旅游活动新疆推出的项目有:两个重点森林公园和三条生态旅游线路。两个重点森林公园:一是阜康天池国家森林公园,它以驰名中外的高山湖泊天池为中心,以天山博格达峰为依托,以终年积雪辉映下的山腰绿色森林为主体,自然景观优美,交通便利,从乌鲁木齐直达天池森林公园;公园内海南博格达度假村,接待游人食宿、娱乐、登山等活动。二是轮台塔里木胡杨森林公园。这个公园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绿色奇观,著名的沙漠公路从公园穿过,从库尔勒市沙漠公园可直接到达。三条生态旅游线路:一是新疆北部旅游线路。这条线路主要内容和景观有,天池——我国唯一的人工养育的野马基地、准噶尔“硅化木”森林、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盘羊、鹅喉羚、金雕等),哈纳斯湖(湖内“湖怪”云海佛光、千米枯木长堤等)。二是新疆西部旅游线路。其中有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赛木里湖,雪岭云杉,辽阔草原,遍山野果,奇村异花,惠远古城,“塞外江南”伊犁,“丝绸之路”沿途风光古迹,原始森林保护区,自然风貌等。三是新疆南部旅游线路。这条线路主要内容和景观有:人工造林、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塔里木胡杨森林公园、沙漠公路、沙漠绿洲风光、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博斯腾湖、克孜尔千沸洞、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巩乃斯森林公园、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和田玉石、千里葡萄长廊等。另外还推出18个自治区级森林公园。例4.为了生态旅游服务,城市绿色园林走廊要加快建设。如世界名都北京已列入全球“十大”严重污染都市名单中,为唤回北京一片蓝天,北京要考虑的绝不能仅仅是城墙内的那一部分。规划3年之久的北京市最大一处绿化特色园林区建设——万柳工程于1999年初正式启动。北京市的“风口水头”地带将筑起一道大于颐和园总面积的绿色屏障,这不仅为当地净化空气、保护水源带来良好环境效益,也为削减京城空气水源污染,促进首都环境改善迈出了坚实一步。“万柳”是指京城西北部颐和园东南侧,总面积480公顷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因区域内有万泉庄、六郎庄(史称柳浪区),故这一绿化建设项目被称为万柳工程。万柳地区是北京市区的上风上水之地,历史上万泉水系、玉泉山水系和白浮泉水系(现京密引水渠)在此交汇,形成什刹海。北海、中南海的源头,如今这里仍是北京的饮水源地。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万柳地区的生态环境屡遭破坏,植被减少,水源污染,私搭乱建现象频出。据统计,该地区4000户居民和2万多外来人口每年用煤量高达3万吨,上百家企事业单位燃煤每年也需万吨;而市政设施缺乏导致这里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以每年60万吨倾排。这一切发生在京城的“风口水头”,对市区环境危害甚大。万柳工程的实施是根据市政府“以绿引资,引资开发,开发建绿,以绿养绿”的原则制定的综合治理项目。按其规划,以巴沟北路分隔为北部绿化区和南部绿化居住区。北部330公顷土地全部绿化,腾为绿地,建成一座自然生态公园,适当恢复历史风貌,再现部分古迹;同时附之以少量带有园林特色的体育休闲场所。据计算,仅其成片绿地就大于现今颐和园总面积,从而使这里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与颐和园、圆明园联成北京最大的绿色园林走廊。与之相配套,万柳地区南部104公顷将建成面积相当于方庄小区的绿化居住区。关于生物多样性公约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的50多年间,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究其原因无不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有关,从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逐渐引起各国首脑的重视。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余位国家首脑,其中包括中国政府总理,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个框架型文件,其规定并非硬性的或精确性的规定,其在何种程度上得到实施取决于缔约国,也为各缔约国履行该文件留有充分的余地。“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内容主要涉及遗传资源的取得(公约第15条)、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取得和转让(公约第16条)、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技术和科学合作(公约第18条)、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技术的处理及其惠益分配(公约第19条)、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予以资助的国际机制(公约第20、21条)等。关于遗传资源,公约申明每个缔约国对其生物资源拥有主权权利;资源的取得必须经资源提供国事先知情同意;利用他国资源从事开发和进行科学研究时,应力求资源提供国的充分参与,并于可能时在资源提供国境内进行;各缔约国应采取立法、行政或政策性措施,与提供遗传资源的缔约国公平分享研究和开发此种资源的成果以及商业和其他方面利用此种资源所获得的利益。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取得和转让,公约指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有利于生物多样性持久使用的技术、利用遗传资源而不会对环境造成重大损害的技术的取得和转让是实现公约目标的要素,各缔约国应对这些技术的取得提供便利,应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这其中知识产权保护不应影响公约的实施,但也要符合对知识产权的充分有效保护。各缔约国应通过国家立法和国际法来实现上述目标。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技术和科学合作,公约指出应促进该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尤其是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应按照国家立法和政策,鼓励并制定各种合作方法以开发和使用各种技术,包括当地技术和传统技术在内,促进人员培训和专家交流。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技术的处理及其惠益分配,公约指出各缔约国应采取立法、行政和政策措施,让遗传资源提供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切实参与有关的生物技术研究活动,可行时研究活动宜在提供国进行,并应根据共同商定的条件,使提供遗传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在公平的基础上优先取得有关生物技术研究成果和惠益。2.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大致情况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球25个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中,我国继巴西、哥伦比亚之后位居第三;中国的淡水植物物种数占世界的50%以上;种子植物有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苔藓和蕨类植物分别覆盖了世界上75%、67%、70%和80%的科类。我国的栽培植物也非常丰富,据资料介绍,国家作物种质库保存的粟和黍稷分别为25000和7200份、玉米16000份、4万个地方水稻品种(不含野生品种)、2万多个地方大豆品种(不含野生品种)、11835份果树种质资源。目前,由于对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的使用、利益分享、成果权利归属等的相关立法还在探讨和完善中,国外正大肆对我国的中草药等各种基因资源进行掠夺,国家正面临着资源外流、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的处境。与此同时,对我们自己研发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具有重要市场经济价值的技术,也需要通过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之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同相关部门的联系,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使知识产权工作能够很好地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融合,为我们民族的更快发展服好务。3.关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机制能力建设项目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8条的规定,各缔约国应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机制(Clearing-House Mechanism,简称CHM),以促进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久使用的技术信息、利用遗传资源而不对环境造成重大损害的技术信息、科学和社会经济研究成果、培训和调查方案信息、专门知识、当地和传统知识本身等信息在缔约国内和缔约国间的交流,促进缔约国内部与缔约国之间的科学和技术合作。为此,在国家履约办公室等的积极争取下,2002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机制能力建设项目”获得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开始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对各部门各地方已有的相关数据库的改造,构建国家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平台。中国国家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设在国家环保总局,由国家履约办进行管理,负责承担国内生物多样性宏观信息的整合发布和统一对外职能,以及组织指导覆盖国内各部门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国家信息网络建设工作。通过该所可以访问国内动物、植物、微生物、作物种质资源、森林、海洋、中医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等主题数据库。书摘3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森林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物类型,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中心。根据199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状况公告》①介绍,我国共有599类主要陆地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212类,占35.4%,是8类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多的一类。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又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其中,寒温带针叶林内野生动物约200多种,鸟类近120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主要有貂熊、驼鹿、马鹿、猞猁、雪兔等。在阔叶林中,仅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其种子植物的属、种分别占全国的2/3以上和1/2左右。而在针阔混交生态系统中,存在许多名贵针叶树,如红松、各种云杉和落叶松等,并且,也生长着许多珍贵药材,如人参、天麻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为的活动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在1980~1995年之间,全球森林净损失1.8亿hm2,平均每年损失1200万hm2②。我国森林资源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及森林病虫害的影响,使森林面积,特别是天然林面积大幅度下降。在两千年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50%左右,目前仅为16%多。其中天然林几乎荡然无存,其他森林也大多数呈岛屿状分布,连绵几十平方公里的天然森林已极为罕见。这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关键。目前,在我国已确定了27个森林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区域,包括80处自然保护区,其中:热带地区11处,亚热带地区55处,温带地区14处,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另外,全球三大陆地生态系统——农田、森林、草场,支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除矿物质外,它们提供了几乎所有的人类所需的原料;除海产品外,还提供了几乎人类所有的食物。在三大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又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类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中心。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热带森林又是突出的物种分布中心。据统计,热带森林集中了50%以上的物种,拥有世界80%以上的昆虫、90%以上的灵长类动物。在全球大约170万已得到描述的物种中,其中昆虫和高等植物就超过了100万种,它们之中绝大多数是分布在热带森林中的。目前生物多样性锐减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在已得到描述的物种中,仅物、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这三个分类单元的物种就有22 530种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其中己知灭绝的有724种。因此,有人估计,如果地球上的热带天然林有一半被毁,将会有75万种物种被灭绝,因此,在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1UJCN)1989年的报告中指出,今后50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将是热带天然林的破坏。目前,世界热带林每年的消失率约为0.6%~1.0%,年平均毁林面积达1700万hm2:,由于大面积的热带原始林被毁,导致热带野生动物生境的丧失。例如热带非洲原生野生动物的丧失率为65%。热带亚洲为67%,在东南亚,部分灵长类动物的生境丧失率为31%~96%,而受保护的生境则仅为1.2%~22.9%,绝大多数物种生境的保护率在1%~4%之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物物种所受到的威胁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所有这些威胁的实质就是由于人类对生物资源开发管理不当而引起的,而且这种行为还经常遭受错误引导的经济政策和不完善的制度的激励。物种的灭绝是生命的一个事实,是天经地义的自然规律。现在一两百万的物种是估计曾生存过的几十亿个物种的幸存者。过去的灭绝由于自然的过程而发生,但今天人类的活动已毫无疑问地是物种灭绝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尤其是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把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留给后代,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第二章国内外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的研究1国内外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价研究1.1联合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帐户中有关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价在联合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中(SEEA),没有明确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分类,但在核算帐户中,包括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一些内容,如“生态系统”,“生物资产”等。事实上,在这些分类中,包括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许多内容(UNSD,1997)。正因为如此,在SEEA中,没有明确的方法评价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非培育的生物资产(木材除外)”,SEEA推荐采用“市场价法”评价。总的来说,森林生物多样性还没有被人们明确认识到它们的市场价值,它们的价值在核算时包括在林地或生态系统中。可是,野生生物群或群落的价值被人们明确认识到了,主要是通过收获、渔猎或狩猎认识的。它们的价值通过市场上的商品,像皮毛、皮、肉等进行评价。在许多情况下,在森林资源核算中,由于该价值过小而被忽略掉了。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像皮毛、菌块、蘑菇、野生动物等,它们的价值非常大,不能忽略,要进行评价。同样,在SEEA中推荐,如果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巨大,应把它作为林地的补充价值评价(UNSD,1997)。1.2世界上一些国家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进行了森林资源核算,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才被人们逐渐所认识。美国在列举森林资源的贡献时指出:森林作为非市场的有形资源被生产利用和消费,如提供燃料、果品、药材、狩猎和环境服务等。他们建议采用最优控制技术评价森林生物多样性中遗传基因多样性的价值(Jeffrey R.vintent andJohn M.Hanwick,1997)。芬兰,Jukka Hoffren 1996年评价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价值。在他的研究中,采用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机会成本评价多样性的价值。其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成本价值大体为1.7亿芬兰马克(Jukka Hcdfren,1997)。马来西亚在进行森林资源核算时,把森林资源分为木材价值、碳吸收、生物多样性和天然林狩猎价值。在计算生物多样性价值时,采用生物多样性的存量值乘新灭绝的物种的单位价值。并且,在他们的评价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评价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保护区的濒危物种和灭绝物种(亚洲象)采用保护费支出法评价;对由于一些物种的野生基因的存在而改良了现有的物种引起价值的增加,采用净价法评价(Vincent et a1,1993)。瑞典在森林资源核算分类中,包括木材、薪炭林、浆果、蘑菇、狩猎、提供驯鹿的饲料、固碳、生物多样性和森林土壤。对生物多样性采用机会成本法评价。在计算总森林面积中10%的保护区面积的增加价值时,用木材生产的价值减去残根的价值,并且,把这部分价值加在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中(}tulkrantz,1992)。澳大利亚没有直接评价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但他们使用3种方法直接评价了所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消费价法。即对自然资源产品,像薪炭材、饲料、狩猎等直接消费的产品,不需要通过市场直接评价。②生产价法。对于那些进行商品性采伐和收获的产品,如木材、渔猎、为满足市场需要而进行的商品性狩猎、象牙生产和药材种植,采用生产价法评价。③非消费价法。该法用于直接评价生态系统作用的价值,如水源保护,光合作用。

176 评论

MIA喜欢喵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政策分析》

摘 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当前,要以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绿色经济、完善体制机制,抓好节能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恢复重要生态系统生机。在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动态性和创新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规律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类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的兴起是人类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也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危机。选择生态文明道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分析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制定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广泛展开,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环评、环境监测和执法监察的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工作积极推进,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

在工业生产方面,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清洁生产,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支持重点节能工程等项目,加强工业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实行限期达标排放措施,强制淘汰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生产装置。

在能源开发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节约能源的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污染控制的综合管理体制,启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但是,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初级阶段和以后,还将长期面临一些重大挑战。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压力巨大,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道德素质亟待提高;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突出;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些问题导致各类自然资产损失与自然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日益增大,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分析

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要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呢?建设生态文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渗透到物质、制度、思想等诸多层面,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两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关系民族振兴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观念,使之广泛深入人心,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以及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共同关心并积极参与这项事业。

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法制保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仅凭道德约束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制保证。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的法律法规,但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立法空白,一些环境管理制度不适应需要,一些环境管理制度缺少法律依据,环境法律配套滞后,缺少专门约束政府行为的环境法律,地方保护干扰正常执法现象普遍,环境民事赔偿尚无法律依据,弱势群体受到环境损害后得不到必要补偿等。因此,针对现有问题,加强环境战略和政策研究、完善环境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探索性课题,在系统界定、指标取舍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技术和实践上的困难,现有指标体系的形成主要考虑了系统性要求,同时也兼顾了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因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不断修正现有指标体系,同时,进一步提高某些指标可操作性,以便真正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将是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党的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生贤.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J].求是,2012,10

[2]陈洪波潘家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09

[3]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篇一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很强的理论依据,它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的中诸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迫切需要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能够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将生态理念渗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推动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谐共生。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一、生态文明的提出及内涵: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缺乏等问题日益浮现在人们面前,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与其历史必然性有关,而且跟人类在社会建设中只追求发展,忽视生态平衡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关。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来,这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发展方式为内涵,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环境文明的文明体系。它要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强调在经济发展中,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尊重和保护自然,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将发展的力度、速度和资源利用的效率结合起来,使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持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一)资源能源短缺与利用效率不高

在资源能源方面,我国能源储备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能源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且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和,人均煤炭、石油、天然气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9%、和。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源效率大大提高,但当前我国能源效率仍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亿吨标煤,消耗全世界20%的能源,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美国的倍,日本的7倍,同时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还主要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和扩张,电力、钢铁、水泥等重工业投资规模较大,产品增加较快,同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对环境的压力继续加大,也会超越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

在生态环境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也不断加大,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因此由工业污染,汽车尾气,建筑装卸物,城市扬尘,生活垃圾等产生的污染物越来越多,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而且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在污染物的处理和管理方面的技术相对落后,而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因而传统污染型工业快速发展的势头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因此,一些传统意义上污染较重的行业例如:电力、钢铁、建材、造纸、化工等污染型行业产生的污染物依然存在增长的空间,而且将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态势,将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任务

(一)在法制上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积极推进法制环保建设,出台土质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条例,进一步健全环保行政责任追究体系,加强在环境法实施方面的努力,将环境执法和环境立法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将环境执法作为环境法制建设的重点,加强环境法的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官员和管理人员的环保法制观念,强化国家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建设,使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有了可以遵从的、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到法律的高度,让法律成为始终贯彻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二)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对产业的生产发展方式进行优化和转型,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科学技术作用,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相关科技,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降低产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为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政府相关体制的建立与改革

政府应加大环保投入,对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逐步完善对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减少污染物排放。对高污染高排放的资源型企业在宏观管理和环保制度管理方面下大力气,从宏观上规划新型环保产业发展战略,严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的资源型企业,确保其按规定进行排放污染物。在重点区域实施区域限批制度,对重点区域若出现严重环保违规的事件禁止其审批新建项目。通过区域限批可以很快取得治理效果,同时这也是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政府应该把污染减排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用政绩观来引导各级政府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对公众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宣传教育

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媒体等要共同配合与努力,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使公众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在人们的心中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广泛开展对公众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宣传教育,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营造全民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大力培养全民生态道德意识,不断强化全民生态文明观念,提高人们生态道德修养,营造培育全民生态环境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通过全民参与、共同行动,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对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形势与政策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篇二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政策分析》

摘 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当前,要以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绿色经济、完善体制机制,抓好节能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恢复重要生态系统生机。在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动态性和创新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规律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类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的兴起是人类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也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危机。选择生态文明道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分析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制定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广泛展开,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环评、环境监测和执法监察的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工作积极推进,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

在工业生产方面,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清洁生产,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支持重点节能工程等项目,加强工业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实行限期达标排放措施,强制淘汰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生产装置。

在能源开发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节约能源的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污染控制的综合管理体制,启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但是,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初级阶段和以后,还将长期面临一些重大挑战。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压力巨大,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道德素质亟待提高;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突出;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些问题导致各类自然资产损失与自然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的直接经济损失日益增大,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分析

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要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呢?建设生态文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渗透到物质、制度、思想等诸多层面,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两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关系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关系民族振兴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观念,使之广泛深入人心,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以及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共同关心并积极参与这项事业。

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法制保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仅凭道德约束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制保证。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的法律法规,但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立法空白,一些环境管理制度不适应需要,一些环境管理制度缺少法律依据,环境法律配套滞后,缺少专门约束政府行为的环境法律,地方保护干扰正常执法现象普遍,环境民事赔偿尚无法律依据,弱势群体受到环境损害后得不到必要补偿等。因此,针对现有问题,加强环境战略和政策研究、完善环境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探索性课题,在系统界定、指标取舍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技术和实践上的困难,现有指标体系的形成主要考虑了系统性要求,同时也兼顾了指标数据的可得性。因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不断修正现有指标体系,同时,进一步提高某些指标可操作性,以便真正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将是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党的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生贤.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J].求是,2012,10

[2]陈洪波潘家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进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09

200 评论

长杠豆0725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一)经济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四)社会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 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参考资料:仅供参考..

153 评论

汉朝文帝

请问是宿迁学院的人才么?

103 评论

郑二头头

中国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国际比较分析张雷&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资源环境现实基础表现出明显脆弱的特征。国际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世界人口超过$ 亿以上国家中,目前中国国家资源环境的安全状态仅略优于日本,处在$" 个人口大国倒数第二的位置上。更严重的问题是,未来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已十分脆弱的国家资源环境安全基础产生着巨大的压力。若在此问题上出现认识和发展政策上的失误,便会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严重影响中国国家现代化进程。为此,建议!$ 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应定位在:确保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考虑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中国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战略的政策调整模式可以考虑为: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0 严格人口控制1 & 推进资源深度化加工2 加大科技投入2 扩展资源国际化2 改善环境基础2 强化全民教育+ 。关键词:国家资源环境安全3 人地关系3 可持续发展3 政策调整中图分类号:4!"* 文献标识码:5 文章编号:$""! # ()*6 &!""! +"% # ""!7 # "*!" #"$%&"’$()"’* +),-’&’$(.% /$012 )" $3% 4’$()"’* 5%6)0&7%6 89".(&)",%"$ /%70&($2 ): +3("’895:; ,<=! "#$%&%’%( )* +(),-./0&1 21&(#1($ .#3 4.%’ 6($)’-1( 6($(.-107 8927 :(&;, <==<=<7 80.>!;6$&’7$< 5 >?@A=B< ? LM=G@ F@G K< >=AE? JM< OD?BN O=JM @ PDPEB@J=DG DH <@FM- QM< ?LM=G@R C ? U@P@G KEJ VE=J< OD?C< JM@G JM@J D> @BB JM< <=AMJDJMDBBDO=GAC @?< ?>=F=)&16< G@J=DG@B C G@JE?@B ??;@ ABC5D5;: E>E8@;?B>6 F>:?G5 H>:@CI #,(+ " *+(+< G??EI $ $ HHH $ J56787) K>L $ BEJ $HH7)/! 0 M) 麦迪森) 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10 ) 李德伟,盖建玲- 译. ) 北京:改革出版社,#,,%)/& 0 N) O) 4:;BK< P) N) Q;6KG;6< 9) N) 3RB665:< O57>8:J57 >F?G5 S;:?G< T:56?BJ5 U;@@ V6J) S6K@5H>>C 4@BFF7< #,’’)/( 0 张雷) 中国人地关系的资源环境基础/ N0 ) 人口资源环境,#,,,,&)/W 0 张雷) 中国能源安全探讨/ N0) 中国软科学,*++#,- & .)(本文责编:白露)

248 评论

相关问答

  • 网络安全国家安全论文

    NO.1我们常常能听到上网、入网的话题,但大家知道网络安全与道德吗?虽说网络给我们的生活添了彩色的一笔,但我们也不能太沉迷于网络。有些人就偷偷摸摸地在网上搞一些

    好人旦旭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国家安全论文

    1、要始终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国家安全涉及的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保障。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但知识分子不能没有自己的祖国

    pingping2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国家安全文章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居安思危是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关于 全民国家 安全 教育

    小斑妹ssssss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国家安全论文题目

    关于粮食安全的论文题目有:行稳致远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是国之根本、民之命脉;粮食安全,事关国家

    小胖爱旅游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大学生国家安全主题论文

    如何培养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论文如下: 摘要:一个国家,公民安全意识的高低,事关整个国家的安全与否。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主体的大学生,其国家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国家是

    湛蓝世纪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