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很*^*安静
每个人心里都有故乡。鲁迅,记得故乡,记得闰土,驱使这一切记忆的,是那个自己。那个望着墙内四角天空的自己,那个和闰土一起捕猹的自己,又大又圆的月亮,曾经照两个少年。这是故乡于我们的意义。不管怎样青春永驻,成年后揽镜自照,也再无捕猹少年。人世的怅惘和流逝感,一览无遗。 我很少写故乡,也许是没有揽镜自照的情怀。有些人就是这样,总是一路往前跑,也不知道前面有什么,但跑得飞快。譬如这样的人去追贼,总会是把贼超过去吧然后还是一路向前,以为贼永远在前面。我大概是属于这种如果一定要回顾,故乡在我心里,是无尽的水泽,很多与水相关的记忆。后来发现,真正喜欢的房子,附近必有水源。去年在Westwood真的看到一处有生以来最喜欢的房子。一切都是梦想中的样子,南向的院子正对着一面湖,是的,用“一面湖水”来形容刚刚好。客厅挑空的大面落地窗,人坐在客厅内,与那湾湖水,两两相望。前世今生,在波士顿灿烂的阳光和水泽里,一下子全来到眼前。那一刻,才真的回到故乡。所以,与其说故乡是一个地方,不如说是一组关于我们自身成长和感受的记忆。不是一地,是成长史。 书里也有故乡。以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读《圣经》,都觉似曾相识,觉得有些话似乎是自己想说却不能说得那么切的;有些感受是自己来不及辨认就消逝了,但又在书里被实实在在地呈现出来。似乎人在精神上亦有故乡,看到了,悲欣交集。那也是寻找的足迹,有时见到一部作品,读完,觉甚好,但又觉意犹未尽,似乎还欠着那么一点点。就像喝酒的人,觉酒好,但距离微醺、陶然的境界,总有一步之遥。这些微的遗憾,待读到荷马史诗,终于烟消云散。就在这里,就是这个,故乡,我终于回来了。 古希腊文化也许是人类共同的故乡。荷马史诗是英雄史,也是人类原生的样子。这里有很多本来面目,我们似乎从故乡出来太久,已经忘了。荷马史诗是文字的本来样子。简洁朴素,画面感和韵律美,最重要的,悲而不伤,高贵自由,看不到一点人类后来惯常的小我和曲曲弯弯的小格局。一切是简单、直白,开敞的,不要曲径通幽,就要这种阔大的美,美到天地,美到每个人的心里。荷马史诗里的人,也是人本来的样子。痛快享受,痛快歌哭,爱财富享受现世,死亡面前英勇无惧,只视死亡为黑暗归程。活着,喝酒吃肉,追求至美;死亡在前,只要见证勇气与荣誉。人类和人类社会,也许都是从峰巅开始的。这不符合发展观,但是谁能肯定人类社会永远向前呢?如果你面前站着的,是赫克托尔或者阿基琉斯,拿他们来和现世的人做个比较,体魄,勇气,爱,看不出现在的人在哪个方向上会占有优势。荷马史诗讴歌了英雄时代,也讴歌了人类的本来。说乡愁,古希腊是全人类的乡愁。 女儿长到十几岁,对于要教她些什么,几乎是一无概念,所以女儿也几乎没有任何来源于我的知识。因为我对什么都没有把握,不知道是否这些是对的。对于不确定的,只能明确表示不明白,不知道。很羡慕那些觉得自己特别正确的人,而我常常被自己后面的问号问得哑口无言。我把今年作为自己有点进步元年。其中之一是,我忽然铁了心要让女儿知道一点儿事了这也是我第一次这么肯定。女儿还有五年上大学,而我终于自我肯定了一次,听起来太没有真实感了和女儿搜寻了一下,发现哈佛大学有一慕课,古希腊英雄,依据蓝本:荷马史诗。我真心认为这应该是女儿的必修课。还有一个必修课,就是经济学。跟朋友说,这两种课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真正的common sense。在荷马史诗中,我们去找人类和人生的本源,知道一个人应该活成什么样子才是人本身。不要奴役,不要限制,追求自由、美和高贵。经济学,则是荷马史诗中在每次战斗后的生活,喝酒,吃肉,有精美的床榻。现世和精神世界不相违背,就像经和纬,织出人生最美的画卷。 我从不相信,诗和远方就必然和有房子对立。这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的人生观总归是狭隘的,是佛家说的“不彻”。在精神高飞的世界里,物质所占的那一席之地是非常清晰的。古希腊是把精神世界建设到了极致,后世说的普世价值观,再也没有翻出古希腊的天际线。前天给女儿读了一段赫克托尔和埃阿斯独斗后对埃阿斯说的话:“你过来,让我们互相赠送光荣的礼物,使阿开奥斯人(希腊人)和特洛亚人会这样说:他们曾经在吞食灵魂的战争中打斗,相逢作战,又在友谊中彼此告别。”他这样说,把嵌银的剑连同剑鞘/和精心剪裁的佩带一起取下来相赠;埃阿斯把发亮的紫色腰带送给赫克托尔。这样的文字看多了,对于诗和远方,和物质世界,必然有别样看法。 我们望故乡,希望从故乡走出的自己,是健壮的,是旺盛的,是勇往无前的。我们也想看一眼孩子的故乡,希望TA回望的时候,也能看到自己是丰沛的,有力量的,有着健康的体魄和精神。走在路上的天使,且让我们停下手中的劳作,回望我们灵魂的故乡。
!天道酬勤!
小说讲述了南方小城石匠甘特家的小儿子尤金从出生到十九岁的成长经历,展现了甘特一家几代人动荡而矛盾重重的生活,铺陈细腻,笔力澎湃,仿佛波浪层层漫涌般以时序推进,众多复杂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纷然杂呈。年岁与学识渐长的尤金开始感到小城天地的褊狭与庸俗,对家庭的冷漠无情和家乡的闭塞守旧深恶痛绝,心中不时泛起逃离这种环境的冲动。最后他选择了离开家庭,继续去哈佛深造,渴望去体验一种新的人生。很多时候,故乡真的只能遥望,而每一位对它充满眷恋的人,都拥有一颗天使一样念旧而纯真的心。
我该怎么描述阅读这部小说的全部体验?惊叹,会心,赞赏,感伤,心痛,伤心,决绝,忧郁?这些远远不够,尽管托马斯·沃尔夫曾是一个身材高大、生长在20世纪初期美国一个山区的男孩,而我,我是纯正的中华汉族血统,20世纪末生活在中国的平原地带,而且,身高只有他的四分之三,还是女孩,但在他笔下的小尤金身上,我仿佛重温了所有成长时期的欣喜、厌倦、热望和痛恨,我对故乡那种既要离去而后快却又眷恋不舍的徘徊刹那复活,我对亲人身上无法视而不见的残忍和市侩既痛恨又不能的矛盾被他一语道破,我被他时而如潺潺溪水时而如滚滚大江的文字挟裹而下,流下了多年来阅读小说不曾流过的眼泪。
我需要的就是这样一本关于成长的小说,它既有普鲁斯特式的敏感、绵密,也乔伊斯式的真实、深刻,还有海明威式的力量和蛮性,它调动全身感觉系统的记忆,铺排了往事的声音、气味、颜色、口感和力度,还挖出了一条意识之流。托马斯·沃尔夫对成长中的每一缕思绪,每一个念头都描写得如此完备,成长那破土而出的痛楚似乎重临我的身体和感官,童年和少年的往事被从阴暗的角落调出,历历在目。
沙发里的土豆
很喜欢《天使,望故乡》这个书名,充满诗意。 38岁就去世的托马斯·沃尔夫被福克纳称为那一代最好的作家。此书读起来老实说有点冗长,情节没有多少生动之处,是对他个人的一部自传式的小说(虽然沃尔夫本人否认这样的看法,小说讲的并不是真实的事件,是挑选出来的东西,掺入了人们可以理解的东西。)“但是我们的生活就是由各种片段构成的总和。”沃尔夫致读者说。 由此可以看见沃尔夫写作此小说的目的,是作为一位故乡人的人生回忆。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当孩子长大从故乡出走,回望故乡时,人生便已落定。而清晰的记忆缓缓流动,一个片段一个片段慢慢呈现,故乡,在天使的凝望中显然无比动人……反映沃尔夫作家人生的电影《天才编辑》,拍得扣人心弦,将天才作家与天才编辑心心相吸,又各自矛盾着挣扎着的人生(爱情,家庭,事业)表现得淋漓尽致。 惟有天使,望故乡留得人间的一席温暖,诗一般的对故乡的描写,散文化的对故乡人与事的刻画,浸润其中。“被埋葬的生活故事”这个封面用语给出的基调非常贴切。生活大多时候是十分平常而平谈平凡的,能够成为故事并被写成故事的生活有几许?将生活的故事片段地意义地结构化地串联起来就成了小说。小说在说故事,更在解剖人生,是将人生和人性中最闪光,最动容,最矛盾,最跌荡,最能引人思索的特点呈现出来。 沃尔夫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在这位“天使”缠绵的故乡情节中,可以读到时代的悲悯,这或许就是此书的意义所在。而在影幕上,作家俨然是一位激情四射的天才,头脑中的思绪像火山喷发一般,已经到了涌出来的地步,任怎样抓紧书写(抓起纸张就倾泻而写)都还是来不及,最终留下几箱书稿,让编辑来处理。每一位伟大的作家背后注定都有着不凡的经历。生活给予作家丰富的笔端,丰满的情绪,丰沛的想象,丰厚的财产,是作家作为一位生活着的人的最高奖赏。没有人天生会是一位光荣的书写者,能够书写并能够想象得到的是并且是自己还有自己周围人及他人(无论真实或虚拟)的故事。越经历,越人生。越人生,越故事。越故事,越清晰。
罪与罚是我的代表作!
怎样对论文进行分析 怎样对论文进行分析,有时候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会被老师要求先去分析论文的,可是对于从来都没有分析过论文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难事的,我和大家一起
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一下子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最美逆行者议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现在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非常严重
汽车故障问题,我帮你写。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格式相关书籍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
问题一:怎样写一篇案例分析论文? 不同的学科有不一样的案例分析,这里仅提供一篇,供你参考.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案例分析论文 心理问题 学生姓名: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