玥玥285966231
可以的,关于重复率,绝大多数期刊没有绝对的限额,但你应该把重复率控制在最低水平,最好是不要有任何重复(除了在总结结论时重复引言中的相关部分)。另外要注意的是,很多期刊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有非常严格的字数限制,重复会减少有效字数,从而可能影响编辑和审稿人理解你的主要观点。最好还是避免任何重复。参考: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贴士
张祝君1
最近有一个朋友来找我诉苦,说她发了一篇中科院预警期刊,科研处的处长拿出那个名单告诉她,这篇论文啥也不是。 可是这篇论文发的是二区的SCI期刊,而且也是当时一个国内的老师推荐的,怎么就变成了一个一文不值的论文了呢? 辛辛苦苦写的论文,不能就这样浪费了啊。 这就难办了,如果文章有多个作者,一个作者单方面撤稿是不行的。 就像夫妻离婚还可以分财产,但是你不能把文章一劈两半分掉啊。 这就相当于白浪费了自己的一个辛苦的成果。 我安慰她:“科研路上的坑太多了,踩过了下次就不会再遇到了。” “谁知道还有多少坑等在前面啊。。。。。。呜。。。。。。” 确实是,做科研这么多年,踩过坑还少吗? 总有些规定一改再改,总有些规则说变就变,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唯一不变的只有我们的努力和认命。 如果你的学校也有这个中科院预警期刊的限制,如果你们学校发了这样的新闻,那你就要注意了,你们学校应该是要看这个的。投稿前千万要注意避坑。 而且这个期刊目录是每年变化的,要随时关注。 今年投的,明年发了,说不定就不认了。 我还记得C刊目录和北大核心目录出来时,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的老师发了一个C扩,结果变成了C。有的老师发了C,结果变成了C扩或者啥也不是。 有的老师在出目录的前一天发的,但是也不能算。 有的学校从目录发的那天开始算,有的学校从当年开始算。 总之啥情况都有,都见怪不怪了。 怪只怪自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没有碰上好的政策和年代 (学校) 。 话说回来,规则都是人定的。 科研成果的认定真的不能这样一刀切。 就应该是文章本身说话。 好的文章自会流芳千古,万人传颂。 好的成果自然会发挥功力,造福众人。 岂是你一个随便什么预警系统就能说的算的? 哼!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已在官网上发布。 预警期刊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各等级关注问题侧重不一,预警风险依次减弱。高风险预警旨
华东师范大学是有sci预警名单的。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0级本科生陈宇豪作为第一作者参与的课题成果和2011级本科生官漱尘为第一作者、2012
预警等级为中的sci不会被踢出去
中信所和中科院预警期刊区别在于分区不同。1、在中信所中,1区为该学科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5%,2区为该学科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20%,3区为
建议还是不要,这样不怎么好。 如果想再发布的话要大规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