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82

太阳西边出
首页 > 期刊论文 > 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纸质版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anahara0125

已采纳

后纪实,后摄影?|玛莎·罗斯勒影艺家2022年12月26日16:29关注图片玛莎·罗斯勒后纪实,后摄影?文 | 玛莎·罗斯勒译 | 李鑫 徐倩茹约翰·格里尔逊(John Grierson)写道,“现实主义的缺陷在于,它关乎现实,必定永远被真实而非‘美丽’困扰。”这个男人被誉为“纪录片之父”,曾在英语国家为之命名,并使之确立。他的话点出了准确与美学的二分,已成为评判纪实影像价值的标准。不过,纪实——兴起于20世纪,或也衰竭于20世纪——正面临社会、政治与伦理层面的巨大挑战。此番挑战颠覆了摄影的基本主张(直面现实的独特能力),虽未波及广大观众,却在艺术家与文化人中掀起轩然大波,也对部分新闻、法律界人士造成了困扰。本文则意图探讨社会纪实摄影在后现代世界中的若干特性与功能。近日,我与一位艺术家朋友交流了展出大量有色人种异装癖、跨性别卖淫者照片的影响。我的友人(她也是有色人种)很快便提出一个常见于纪实中的论点:纪实能够教化他者,并增强观者与被摄者之间的认同感。我对此观点感到担心,因为认同难以实现,尤其在此热衷委罪于人的时代,更何况,公开展出的有色人种照片具有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与身份属性,令认同难上加难。但她问道,若摄影师视自己为被摄群体中的一员呢?这是黛安·阿勃丝(Diane Arbus)20世纪60年代的照片所提出的观点。我答道,多数照片无法准确传达摄影师的意图。如若一并展示被摄者的说辞,会拉近他们与观者之间的距离吗?可即便在平民主义盛行的20世纪70年代,类似项目[比如,比尔·欧文斯(Bill Owens)的《郊区》(Suburbia)]中的象征性距离亦未缩小。以《郊区》为例,记录式(或类似方式的)评述可能会拉开被摄者和外貌“与其相像”者的心理距离。显然,一旦展示所谓的说辞,则改变了影像与观者之间的交流性质;被摄者在描述画面内容的图释中言说。可惜,仅凭被摄者的一己之声无法对抗构图元素的力量,包括基于主导话语的观者预先态度。若被摄者与观者相去甚远,那么,一张无言的照片反倒比再现言说主体的同一张照片更能引起投射、共鸣或同情,因为此类像似符随处可见,毫无政治意味可言。然而,文本总是存在于某处,即便它以作为特征指示符的外貌开始,并以此结束。© Bill Owens在我们讨论的特定项目中,被摄者满意他们的照片与公众反响。这会是一个有力论据,但受欢迎的摄影项目能否减弱被摄者的社会污名,有待证实,万不可臆断。最后,她再次肯定了认同的力量,认为照片的美学力量极大提高了被摄群体的社会接受度。就我而言,我想知道,在提高他者接受度(即观者逐渐熟悉平日罕见的外貌及身份)的过程中,影像究底发挥了哪些作用?静态影像(尤其是肖像)的固定性与象似性仍困扰我。我猜测,在削弱社会刻板印象方面,较之演艺者的静态照片,动态影像(电影与电视)更具潜力,哪怕最终依然徒劳无功。我们习惯了他者的影像,无需视之为“我们”。但或许,同一性时代滋生了同一性项目。“扮演身份”的人种志影像可能会将差异变成隔阂。但一些再现问题打破了外国人、本土亚文化的社会再评价。因此,纪实摄影、新闻摄影与报道摄影非但无法增进理解,或许反而会激起、恐吓或煽动大众抵抗普遍危机、指定敌人或具体处境的情绪。无论如何,我们的讨论让人想起关乎某类摄影的社会力量、认识论理解(不仅是审美性)的所有问题。一切再现形式都会引发责任问题,或许还伴随描述的准确性问题,但摄影式再现招致的问题是独特的。摄影与电影具有表面真实的价值,因而是报道与评论的有效媒介。在全部摄影实践中,社会纪实可对社会权力的基本问题提出质疑,它自诩为真相的讲述者,与现代性及部分“生活世界”密切相关。近来,摄影的准确性已经无可非议(但仅限于特定情况,并不完全适用于实践本身),而且,我们有诸多理由接受它,尤其因为它能为大众媒体、广告业、警察与家庭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与政治效用。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摄影与摄影实践遭受了全方位的抨击。它们攻击摄影的要害,比如,1997年3月,《纽约时报杂志》(New York Times Magazine)周日版在封面上向广大普通中产阶级宣告,“为了艺术,纪录片导演利用拍摄对象篡改事实。”同理,电影导演也操控并利用了观众。他们为“艺术”出卖了“现实”。此处讨论纪录片制作的观点也符合静态的纪实摄影,即便它是基于时间的媒介,天生具备叙事性。但无论静态纪实或动态纪实,均为“艺术性”实践,难以避免戏剧化的倾向。在发达的工业世界中,政治权威与新闻的真实、客观性均遭受了更广泛的文化质疑(或丧失权威),在此语境下,产生了对谁在言说、在何处言说的质询。叙事理论与话语分析阐明了传播的结构与情境,进一步加剧了真实与准确再现之间的差距。摄影图像作为纯粹“视觉性”如实再现的地位已遭彻底质疑,因为电脑程序广泛普及,人们可轻易处理、修改图像。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位消费者都可用家庭电脑来获取、处理静动态影像,也能以入门价购得适宜设备。此番家用化模糊了静、动态图像与其来源之间的界限,进一步威胁了二者的认识论地位。“照片”本身,即,思想意识与生产方式的固定物质结果,正逐渐退出日常传播(导致最好的摄影学校与部门关闭“湿版”暗房)。此番变革浪潮对纪实造成了威胁,因为可以说,“后摄影”实践至少不再对指示性抱有任何兴趣,也舍弃了“见证”的特权视角,故不再将自身嵌入时空中的特定瞬间。照片似乎将变为另一种相对短暂的美学形式,其制作者也将变身为艺术家。这种不稳定状态的结果不知将由何而定。因此,后结构、后殖民话语与数字技术一道动摇了摄影师(以及图像所处的文化环境)的主体地位与图像的认识论地位(即图像与以现象学方式呈现的视觉真实之间的关联),贬低了图像与所摄场景之间关联(转喻)的充分性,也质疑了任何视觉领域图像传达生活经验、习俗、传统或历史的能力。© Diane Arbus透过纪实的基本历史可知,真实的负担令它忽略了美学之事,而关注其他各类问题,似乎事后才想起让美学浮出水面,如格里尔逊前文所言。不过,纪实摄影师已明确要求,将他们作品中的美学维度当作一种必要的“多余”,以免受宣传的指控,故审美鉴赏的语言总能“拯救”纪实,使它跳脱出自身所宣称的真实。这种“修辞”绝非后现代疑虑的产物,而是早已为现代主义所特有,它是一种附着在图像“纯粹感觉”与观众接受之间的隐含说明,或相反,是对扁平现实的意义加强。形式诗学可使图像被接受为诗学,即一种避开了责任与报道准确性的个人化阐释,尽管它能增加真实的力量,却只是主观证明而非客观报道。当下,纪实正经历另一种危机,因为它正失去通过报刊新闻与大众接触的机会,公众兴趣也脱离它并愈发转向电视,以及一种经失真棱镜——煽动、窥阴癖与所谓的新哥特式感性(以及显然算自然主义的“真人秀”)——折射的真实描述。因此,纪实也许实为一种没落的实践,但在将之弃于历史的废墟前,还有诸多问题待探讨。摄影(历经150余年)与电影(约100年)变化不断,一贯非稳定的实践。摄影图像的生产与阐释也皆随社会思潮、历史趋势而定。有时,在室外工作的摄影师会受到指责,其拍摄被斥为嗜好苦难的残忍行为,甚或利用他人绝境的谋利行为。此种指责通常针对战争摄影师,现也逐渐指向纪实摄影师。数年前,广受尊崇的知名美国(白人)纪实摄影师尤金·理查兹(Eugene Richards)因在书中谈论城市贫民区滥用可卡因的社会影响,被推上了社论争议中心。人们指责理查兹为种族主义,认为其作品与媒体一起源源不断地呈现吸毒黑人形象,极度夸大了(甚至抛开了语境)非裔美国人参与犯罪的比例。理查兹被此回应激怒、刺痛,故写信给报社,称它们为“政治正确”的实用空话。此番争论的重心并非是对穷人的同情或理解,而是阐明社会或个人破坏行为的动机,以及被摄者是否应为自己在照片中的行为受责。理查兹一贯热衷于再现美国穷人(尤其是城市贫民)的生活,这也许会使他的拍摄动机及方式不受质疑,但大多非裔美国人群并无义务忽视其作品及相关作品的接受语境——不仅包括晚间电视新闻、小报,还有种族妖魔化、裁员及剥权的政治环境。© Eugene Richards来自国外的影像也产生了类似麻烦。随着欧洲帝国的终结、20世纪60年代及其后社会运动的出现、西方政治需求的产生,一些在世界上遭受压迫、缺乏表征的群体的政治自治需求(空前重要)与文化自我表征需求急剧增加。纪实摄影师的使命(多为自称)已变成为受压迫、被忽视者发声,而不再随意屈从于特权国家或群体。创造某些“自我再现”的形式,或介入由第一世界、国内社会多数派创造(或为他们创造)的表征形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可能实现。娱乐与信息媒体正经历融合与全球化,西方(遑论美国)媒体也正在世界各地行使文化霸权。后果是,别处的报道虽服务于西方消费,却可能被那些现居地曾是帝国极边缘地带的人(正是“别处”的居民)视作是有益的。公民与观众的边界日益模糊,显然对纪实与新闻摄影实践造成了影响。一个典型案例:英国“另类”政治杂志《新国际主义者》(New Internationalist)决定制作一期关于咖啡的主题,从发达国家的餐厅追溯到了种植户。一名记者与一名摄影师探访了秘鲁安第斯山脉南部的咖啡种植区,咖啡合作社的当地官员担任导游及翻译。他们拜访了一名农场男子的年迈父母;摄影师得到一张摆拍的肖像照。随后,他们的儿子在伦敦参与该期杂志的制作, 担心展示其父母穿工作服的样子有失尊敬。不过他已被说服,理由是这张照片准确无误,因而是重要的。他的顾虑随照片(纸质照片已寄给父母)一同公开在杂志中。若他们的儿子没有参与杂志制作,伦理问题便难以阐明,但若照片拍摄于比这更不受控的情况,被摄者会重新考虑出现在公开照片中吗?民俗肖像与农民工作照时常出现此类情况,它们是《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的“存货”;这份杂志也正试图揭露第三世界生产者与第一世界消费者的关系。在其它更典型的情况中,人们对“室外”摄影师的反应或如爆炸般激烈。在一种由来已久的方式中,服务于消费品生产(观众生活的中心)的人物形象被用于揭露两种生活环境的差异,以唤醒良知。由于广告摄影有时会出此目的提供各种族人群形象[如设立已久的虚构人物胡安·帝滋(Juan Valdez),作为代表出现在哥伦比亚咖啡种植户协会的广告活动],摄影师便希望提供对立的形象[甚至包括刘易斯·海因(Lewis Hine),他在作品《培养人类垃圾》(Making Human Junk)中特意创作出对立形象,以抵制20世纪早期食品业流行的“培养健康儿童”(making healthy children)广告]。虽然在社会上失权的人可能会拒绝被摄或录制,但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也会寻求新闻的报道。如今,(正当的)相机已被更明确地当作一种权力工具,成为“大型传声筒”的渴望或与阻碍“坏消息”传播这一真实欲望产生冲突。在以上种种迹象中,有人看到了“室外”纪实摄影师合法角色的终结。遗憾的是,这种立场虽情有可原甚至有其必要,却也是成问题的,它假设上文所论的身份(或角色、经验)可被直接辨识(印度农民、异装癖者或非裔美国人),且纯粹单一(秘鲁人、美国人、穷人);或假定个体中存在等级之分(身为农民、黑人、穷人比身为女人、印度人更具决定性等)。不仅如此,这种无外在叙述的信条还有赖于一种本质主义的身份解释,带有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之偏见,往往注重表象而非阐释。偏好精神分析(或其他分析方式)之人远不满足于此。另外,它否认“联盟”的观念,认为社会运动必须是自发的,由内部建构并主导。但社会纪实往往认为,它所对准的社会中存在一种人道主义和普遍的伦理原则,或认为自己是衷心(多出自好斗)考虑被摄者的利益。在简述社会纪实的历史基础后,我将进一步说明其背后的若干假设。© Arthur Rothstein阿瑟·罗思坦(Arthur Rothstein)对其广为流传的照片《沙尘暴》(The Dust Storm,1936年)——农民父子跋涉于尘沙漫天的景色中——写道:它起初是记录,后来成了新闻图像,再后成了专题照片,最后变为了历史照片,而如今被大多博物馆视作艺术品。它有自己的生命。

182 评论

刘思韵2522

美国最著名和权威的电影杂志 :1.《综艺》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好莱坞专业杂志,内容涉及电影、电视、音乐、行业等方方面面,不仅在普通读者和业内订户中极具影响力,而且是既快又准的好莱坞信息通道。世界上 14 万 5 千名主要演员都把《综艺》周刊当作最权威的行业杂志。其读者定位为娱乐业顶级的专业人士。而且力争成为流通最广的娱乐行业杂志。2.《电影评论》 是北美最有影响力的电影杂志之一,该杂志的年度电影奖代表美国最高端影评人的口味。该杂志可以说是美国最权威的电影杂志。

184 评论

sashimi女神

《people》全球定位最精确又最有效的杂志之一,聚焦主流的风云人物,八卦而不媚俗,强调短小文章迎合时代阅读习惯,由于其编辑方向的精确,便被封为最适合在厕所阅读的主流杂志,足见《人物》阅读适应性之广。《电影评论》 是北美最有影响力的电影杂志之一,该杂志的年度电影奖代表美国最高端影评人的口味。该杂志可以说是美国最权威的电影杂志。《综艺》(Variety)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好莱坞专业杂志,内容涉及电影、电视、音乐、行业等方方面面,不仅在普通读者和业内订户中极具影响力,而且是既快又准的好莱坞信息通道。世界上 14 万 5 千名主要演员都把《综艺》周刊当作最权威的行业杂志。其读者定位为娱乐业顶级的专业人士。而且力争成为流通最广的娱乐行业杂志。《首映》法国桦榭菲力柏契(Hachette Filipacchi)出版集团于3月5日宣布,集团旗下权威电影杂志《首映》(Premiere)美国版即将正式停刊。即将发行的该杂志4月号将是《首映》的谢幕演出,之后,这本拥有近20年历史的电影杂志就将永远退出历史舞台。不过,如同该集团之前撤掉的《Elle Girl》和《Shock》,《首映》仍将以电子版形式在互联网上生存。大概就这些 ,具体价格就不清楚了 。

335 评论

anne贝多芬

美国大约出版了100多种杂志.因为杂志比报纸篇幅大,能够发表多种多样的信息,诗歌,小品文,优秀文学以及讨论大众关心的政治,经济和宗教问题.不幸的是,这些杂志多数是短命的,有的仅存在几个月.但在殖民地生活时代,杂志还是.

311 评论

坏坏的小幸福

1、《综艺》

《综艺》源自创刊于1905年的美国领袖级娱乐商业媒体《Variety》,该刊物隶属于瑞得商讯集团(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有“好莱坞圣经”之美誉,是全球传媒娱乐业的风向标,也是全球业内人士的必读刊物!

2、《娱乐周刊》

《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属娱乐,1990年创刊。脱胎自《人物》,虽然同样集中于影视娱乐领域,但因为其侧重于对娱乐行业的决策的报道,把娱乐当作一门生意。

并把自己置身于其中,作为通往娱乐世界的指南,正是《娱乐周刊》的安身之道。作为美国市场增长最快的订阅型杂志,其运营成绩也惹人侧目。

3、《好莱坞报道》

《好莱坞报道》创刊于1930年9月1日,是美国娱乐界两大报刊之一,最初只报道好莱坞电影新闻,在1950年代电视普及后亦开始报道电视新闻,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它的报道和评价在好莱坞通常代表着终极权威之声,作为好莱坞娱乐产业的风向标,其对欧美明星圈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4、《人物》

《人物》杂志创刊1974年,视角专注于美国的名人和流行文化,是 Time Warner 媒体集团旗下杂志。每个星期,《人物》都会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报导名人和普通人的故事。

《人物》杂志最初的创办宗旨就是讲述平凡人的不凡故事,但除了报导普通人,也报导明星,每期杂志的封面人物都是读者希望获得更多了解的人。

扩展资料

创刊历史:自从1974年创刊以来,《人物》杂志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每个星期,《人物》都会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报导名人和普通人的故事。

《人物》杂志最初的创办宗旨就是讲述平凡人的不凡故事,但除了报导普通人,也报导明星,每期杂志的封面人物都是读者希望获得更多了解的人。

159 评论

2俊不在服务区

综艺》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好莱坞专业杂志,内容涉及电影、电视、音乐、行业等方方面面,不仅在普通读者和业内订户中极具影响力,而且是既快又准的好莱坞信息通道。世界上 14 万 5 千名主要演员都把《综艺》周刊当作最权威的行业杂志。其读者定位为娱乐业顶级的专业人士。而且力争成为流通最广的娱乐行业杂志。2.《电影评论》 是北美最有影响力的电影杂志之一,该杂志的年度电影奖代表美国最高端影评人的口味。该杂志可以说是美国最权威的电影杂志。

188 评论

相关问答

  • 横版摄影杂志

    我最喜欢看的是《摄影之友》,这是面向普通摄友的,还有同一出版社出的《今日人像》,这本是面向影楼的。我觉得这2本比较好。

    自由的红枫叶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anan杂志摄影师

    anan是一本人体艺术杂志,拍的好多都是大牌。

    huyingheng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美国电影杂志

    这个可能不是最新的 但网上好像只能找到这个 希望能帮上你

    Nightwish阳光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英国摄影杂志摄影之友

    可以,很多优秀作品都发在上面。

    wangyuting3573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电影摄影杂志

    《中国服装杂志》,《中国电影》《瑞丽》《太时尚》,《上海时尚杂志》。

    ssssss000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