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2

coloredglaze
首页 > 期刊论文 > 产业组织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ummaryzhen

已采纳

页 ~ 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在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又称产业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是国外经济学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近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 产业组织理论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微观经济学是它的理论基础。不过,产业组织学虽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但在近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又有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相当理论化的学科。(注:参阅Tirole,J.,1988,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Cambridge,MA:MIT Press,~10。中译本参阅〔法〕J.泰勒尔著,张维迎校译,1997,《产业组织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关于产业组织学的学科范围在主流经济学界意见也是基本一致的,1996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曾出版过一部由阿宁德亚·森(Anindya Sen)主编的《产业组织学论文集》,汇集了19篇产业组织学领域的名作,森在导言中指出:“产业组织学(IO)的定义可以较宽,包括企业理论、规制、反垄断政策、合同理论以及组织理论的某些内容”。(注:参见Sen,A.,1996,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st]ed.,Delhi:Oxford University Press。)简单地说,产业经济学以市场与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 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不仅使自己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而且还影响了其他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如规制经济学(Regulation economics)就是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些应用性微观经济学科如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比较经济体制也从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中受益良多,此外,与产业经济学联系较多的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市场营销学、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理财学、企业战略等领域也深受其影响。(注:想进一步对此了解的读者可参阅马广奇,“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构建”,《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第10期。)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主义观点 如果追根溯源,一般认为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源头,其后如20世纪前半叶的斯拉法()、张伯伦(Chamberlin)、琼·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都对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但当时的产业组织理论还处于萌芽阶段,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产业组织理论产生于美国,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产业组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是伴随着上个世纪大型制造业公司的大量涌现,与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在解释垄断或不完全竞争问题上的失败分不开的。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以梅森(Mason)和贝恩()为主要代表形成的,理论界称为哈佛学派。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式,(注:所谓SCP是Structure(市场结构)-Conduct(市场行为)-Performance(市场绩效)的简称,哈佛学派认为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所以,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这一范式的最初形式是贝恩(1956)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两段论范式。贝恩编写的著名教科书《产业组织论》(1959)的出版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注:参见Bain, Organization,New York:Harvard University Press;Bain, to New Competition,New York:Harvard University Press.)并在其后的20年间成为国外许多著名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影响了整整一代学者和决策者。这一阶段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海弗里鲍尔()和斯托金()主编的《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论文集》中。至于现代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中流行的SCP三段论范式则是由谢勒(Scherer)在贝恩两段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谢勒在1970年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SCP范式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产业组织学因此而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那时,哈佛大学成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但哈佛学派的组织理论具有经验主义的性质,强调经验性的产业研究,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分析。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观点对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反垄断政策的开展与强化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日本著名的产业组织理论权威马场正雄就将自己的主要理论称为“反垄断的经济学”。 二、SCP范式的衰落 自60年代以来,SCP分析范式成为理论界和经济界讨论与批评的热点,这些批评主要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们,包括施蒂格勒()、德姆塞兹()、波斯纳()等人,正是在这一批判的过程中,芝加哥学派崛起,并逐渐取得了主流派地位,其代表人物施蒂格勒还由于其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开创性研究而被授予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注: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蒂格勒的获奖公告中指出:“斯蒂格勒为市场运行的研究和产业结构的分析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市场和产业结构运用研究领域(产业组织)的学术带头人”。引自马广奇,2000,10。)芝加哥学派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大学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市场竞争过程就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生存检验”的过程。(注:关于产业组织的芝加哥学派理论的评述可参见夏大尉,“西方产业组织流派:方法论与基本观点”,载于于立主编,《产业经济学理论与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版,~17,及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一书第4章第3节的有关内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该学派在理论上皈依新古典经济理论,坚信瓦尔拉均衡和自由竞争理论依然有效,厂商行为是厂商预期的函数,政府无需干预。1966年施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注:Stigler,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Illinois:Irvin Press.中译本见〔美〕J.施蒂格勒,潘振民译,1996,《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一书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理论上的成熟。该学派特别注重市场结构和效率的关系,而不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关心竞争的程度,故被理论界称为效率主义者。 在芝加哥学派形成的过程中,以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波斯纳为代表的学者们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法学家与经济学院和商学院的经济学家们共同合作,应用价格理论对反托拉斯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不仅推动了美国反托拉斯政策的重大转变,而且推动了新兴边缘学科——法学经济学的诞生。芝加哥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另一重要贡献是施蒂格勒、德姆塞兹和佩尔兹曼()等人对政府产业规制的分析,这一分析的结果是开创了经济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规制经济学。 作为对传统的SCP范式的批判,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于1982年合作出版了《可竞争市场与产业机构理论》一书,系统阐述了所谓的“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该理论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sunk cost)等概念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的、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对贝恩的进入壁垒理论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进入壁垒,而在于是否存在人为的进入壁垒,这一理论对80年代鲍莫尔(1982)提出的“进退无障碍理论”(Contestability Theory,又译“可竞争性理论”)有很大影响。在政策上该学派主张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重视市场结构,倒不如说更应该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潜在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沉没成本。(注:参见〔美〕约翰·伊特韦尔主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第2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67~872页。) 与哈佛学派相同,芝加哥学派对美国反托拉斯活动和政府管制政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学派的许多经济学家都曾在里根政府的司法部反托拉斯局、联邦贸易委员会等重要部门担任要职,直接参与反垄断商业活动的司法实践。 SCP范式的衰落是多种原因的综合结果,一方面该范式缺乏深刻而又明确的理论基础,正是由于“旧产业组织学”与30年代就被普遍接受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不能很好地融合以及它对大型企业的成长与行为和日益突出的产业集中趋势缺乏解释能力,才导致70年代后期SCP范式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地位不断衰落;(注:J.卡布尔:“导论与概览: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近况”,载J.卡布尔主编(于立、王旬译),《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版,第4页。)另一方面,人们在实践中无法发现那种稳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型关系,导致对统计结果的解释自相矛盾。还有就是博弈论(Game Theory)的广泛运用,企业在市场中的策略性行为以及企业内部代理人的策略性行为,为博弈论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如斯宾塞(Spence)、萨洛普(Salop)、泰勒尔都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预示了产业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注:参见Spence, and Oligopolistic Pricing,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8,~ Entry Deterren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69,~358.)最为重要的是,SCP范式的衰落正是产业组织理论迅速发展的结果。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理论经济学家们的注意和兴趣。他们不断地加入研究的行列,极大地弥补了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主要来源于经验研究,缺乏理论基础的缺陷。尤其是博弈论的应用,“使产业组织学成为7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学中最富生机、最激动人心的领域”。(注:J.卡布尔,“导论与概览: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近况”,载J.卡布尔主编,《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第2页,英文版见Cable,John(ed.),1994,Current Issues in Industrial Economics,New York,Macmillan.)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研究对象明确、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应用性强的相对独立的微观经济学科。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修正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可竞争市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论等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手段和研究重点等发生了实质性的突破,大大推动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方面沿着SCP范式的方向发展成为“新产业组织学”。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方向上不再强调市场结构,而是突出市场行为,将市场的初始条件及企业行为看作是一种外生力量,而市场结构则被看作内生变量,并且不存在反馈线路,寻求将产业组织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在研究方法上,80年代前后,以泰勒尔、克瑞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博弈论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改造,逐渐形成了“新产业组织学”的理论体系。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即由“结构主义”转向“行为主义”;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框架,建立了双向的、动态的研究框架;博弈论的引入。 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崛起的以科斯()等人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新制度产业经济学”,也被称之为“后SCP流派”,其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斯(North)、威廉姆森()、阿尔钦(Alchian)等人。(注:这方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威廉姆森()的著作之中,可参见Williamson,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New York:Free Cost Economics,in Schmalensee R.,and Willig,.,(eds.)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Amsterdam,North-Holland: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该学派组织理论的主要特点在于它引入交易费用理论,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基本假说、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作了系统的阐述,彻底改变了只从技术角度考察企业和只从垄断竞争角度考察市场的传统观念,为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对产业组织的深化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如果说主流产业组织理论注重产业组织之间的关系的话,新制度经济学则将研究重点深入到企业内部,从企业(公司)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及其对市场运作绩效的影响。 产业组织的新奥地利学派在理论上的成就,是建立在门格尔(Carl Menger)、庞巴维克(Eugen Von Bohnbawark)始创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的。新奥地利学派注重个体行为的逻辑分析,在理解市场时着重过程分析,而不是新古典主义的均衡分析,其研究目标是从个人效用和行为到价格的非线性因果传递,而不是为人熟知的新古典主义数学函数的相互决定,与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在基础理论上的区别构成了新奥学派的最主要特征。针对新古典学派通过均衡对市场进行分析,把经济学当作客观的科学并模仿物理学的分析方法来构筑经济理论模型的分析方法,新奥学派对此进行了批评。他们从主观主义的立场出发,把经济学看作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人类行为科学”的一个领域,认为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现象通常存在某种规律性,可以用数学模型来表示,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而经济规律是通过对一些不言而喻的公理进行逻辑推论而发现的,历史事实是由多种因素发生作用的复合结果,因此难以用来检验经济理论。所以该学派极力否定作为经济分析工具的现代数学方法,主张经济现象应运用人类行为科学的方法,按“人类行为是实现其目的的合理行为”这一公理,通过语言进行阐述。(注:参见哈耶克,1982年,《知识的虚伪》,《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2辑,北京:商务印书馆。)新奥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是奈特式的不确定性概念,新奥学派从不完全信息出发,把竞争性的市场过程理解为分散的知识、信息的发现和利用过程,而市场不均衡就是因为存在着未被发现的信息或信息不完全而造成的决策失误所导致的利润机会的丧失。 在政策上,新奥地利学派对传统的哈佛学派的反垄断政策基本持批判态度,强烈反对政府干预,认为政府的信息也是不完全的。哈佛学派建立在SCP分析框架基础上的反垄断政策着眼于形成和维护竞争的市场结构,而市场结构又由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壁垒所决定,新奥学派认为,市场竞争源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只要确保自由的进入机会,就能形成充分的竞争压力,惟一能真正成为进入壁垒的就是政府的进入规制政策和行政垄断。因此最有效的促进竞争的政策首先应该是废除那些过时的规制政策和不必要的行政垄断,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新奥学派认为,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而非哈佛学派强调的配置效率,只要不是依赖行政干预,垄断企业实际上是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这导致新奥学派对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持宽容的态度,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本来就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反对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的结构主义政策主张。(注:对产业组织新奥地利学派理论的进一步评述可参考于立主编,《产业经济学理论与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第17~23页。)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泰勒尔(法国)1988年出版的《产业组织理论》,这是近10年来国外大学最具权威性的产业组织学教科书。此外,1987年《产业经济学杂志》以特刊形式出版的一期论文集和1990年由威廉姆森主编出版的《产业组织学论文集》,以及1994年由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卡布尔主编出版的《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这些著作包括了产业经济学的经典文献、“新产业组织学”的代表作及“芝加哥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成果,基本上反映了整个80年代西方产业经济学各个流派取得的最新进展。 更加注重对产业组织理论政策含义的研究也是其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浏览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关于产业组织研究的文献,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是探讨公共经济政策中有争议的问题,如兼并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掠夺性定价问题、反托拉斯法是否有利于竞争等问题。(注:参见Hay,D.,Morris,D.,1991,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1[at]e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四、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工具的演进 20世纪产业组织理论的长足发展集中体现在其研究方法的巨大变化上,分析方法的变化带来的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深度的推进和广度的拓展,产业组织理论上的诸多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研究方法的演变,研究方法的演进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脉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取决于它所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单一的方法难以满足各个领域的需要,所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一个研究方法的集合,包括实证方法和规范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博弈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以及系统动力学方法等。 实证方法是产业组织理论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它在整个产业组织学的方法论集合中居于核心地位,实证研究又分为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两部分。就方法论而言,产业经济学也是一门具有强烈规范经济学色彩的应用经济学,在有关理论的研究分析中,其有关判断或结论的得出都是以一定的价值观标准为前提的。 产业组织学中的经验性规律,大多是综合应用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的结果,静态分析常被称为横断面分析,虽然一般而言静态分析是动态分析的起点和基础,但产业组织学研究进行的主要是动态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产业组织学中有许多研究成果是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总结出来的,归纳一般规律需要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而在研究具体国家产业问题时又往往需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与相应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状态进行比较。 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十分重视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所以十分注重研究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以及产业内各企业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并由此结构出发研究整个产业的整体行为。 系统动力学方法是通过分析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反馈结构关系来研究整个系统整体行为的理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这一点与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一致。系统动力学进一步指出,系统的结构是动态反馈结构,可用控制论的方法来研究,所以系统动力学尤其注重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反馈结构,而对变量的精确度要求不高,因此特别适合于像产业经济这种许多方面难以定量的复杂系统的研究。国外已有许多学者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等诸多产业经济对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从时间上看,20世纪50年代案例分析是产业经济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都曾广泛使用,并且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研究成果。案例法特别适用于无法精确定量分析的实际的复杂经济事例,非常有助于揭示出普遍经济规律在不同的实际环境中表现出的不同形式,有助于培养经济研究人员对实际经济事务中所蕴涵的经济规律的敏感性。 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计量学方法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产业经济学转入实证以后采用的主要方法,目前仍是主要的实证研究方法。“60年代中后期,随着在经济计量学方法方面受过良好训练的(或匆匆武装起来的)新一代学者的出现,也由于电子计算机和经济计量学软件的迅速普及,利用结构—绩效模式横断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一时间几乎成为产业组织问题研究的时尚”。(注:J.卡布尔,“导论与概览: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近况”,载J.卡布尔主编:《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总之,这一时期研究的基本脉络是运用案例研究和计量分析来建立和验证SCP范式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五、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运用 产业组织理论是应用博弈论方法较早的一个领域,特别是在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价、企业兼并、反垄断规制等领域。博弈论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可以说,产业组织经济学过去几年来在理论方面的重大进展都是由于博弈论的广泛运用而取得的,同时,博弈论及机制设计、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应用也使得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大大加强。如果说经济计量学方法主要适合于实证研究的话,那么博弈论方法则主要适用于理论分析,80年代以法国学者泰勒尔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就应用博弈论分析的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理论体系进行了再造。博弈论被引入产业经济理论的分析中,意味着那种过去认为只能依靠市场实现的瓦尔拉斯均衡现在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结构调整等来解决市场问题。理性预期学派为这一客观事实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企业行为不仅仅取决于市场结构,还取决于企业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致的其他企业反应行为的预期,即企业的行为是其心理预期的函数。用博弈论的术语来说,企业的行为是各个企业所共同拥有的信息结构或判断概率的函数,这些突破性的进展使产业组织理论对现实经济中厂商的行为有更强的解释力。 现在博弈论已成为产业组织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研究工具,常用于研究寡头垄断、不完全市场的定价、企业兼并、反垄断规制等问题,也正是由于博弈论的应用,才使产业经济学成为经济学中进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并吸引了一大批一流经济学家投身其中,“我们开始找到一个对丰富多彩的行为的某些方面进行处理的理论方法……我们现在有了能从策略性行为和信息方面对种种现象给出解释的理论模型,这些现象包括:价格战、不真实广告、限制性定价、各种默契合作与合谋、讨价还价的破裂与协议的延误、担保和服务合同的作用、寡头垄断企业选择的定价方式、供货商与顾客之间的合同性质、各种交易制度的采用等,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在5年前几乎是无法得到的……”。(注:Roberts, for Market Share:Incomplete Information Aggressive Pricing and Competitive Dynamics,in Bewley,T.(ed.),Advances in Economic Theory,Fifth World Congres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但也有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谢勒(Scherer)就认为“‘新产业经济学’的成绩被大大高估了……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我们需要基于坚实的实证研究,包括定性的和定量的两个方面……”。(注:Scherer, Economics of Market Dominance,Basil Blackwell:Oxford,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6,~518.)施马兰西(Schmalensee)也同意这种看法:我们对许多古典问题的认识,包括进入障碍和卡特尔稳定性问题,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博弈论方法在分析不完全竞争方面的两个不足:首先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即使简单的多阶段博弈也有多重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但如何处理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的一般方法尚不清楚,而且认为具有有限理性的人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面临的复杂的多阶段博弈问题这种假设,也似乎把理性原则推得过远了;其次,大量使用的非合作博弈模型的多重均衡结果对假设的细微变化都很敏感,使得均衡非常脆弱,对博弈论模型的检验也变得相当困难,博弈论模型的预测看上去很微妙,但往往难以检验,这样除非博弈论分析能够得出令人信服的一般性预测或者被能做到这一点的其他理论所取代,否则就应相信,产业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成果主要来自于实证研究,只有实证研究才能揭示出哪些理论模型是“空盒子”,哪些理论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注:Schmalensee,1988,Industrial Economics:An Overview,Economic Journal,98,~676.)这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又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组织学家们又转向依靠实证研究来解决分歧、填补漏洞和提炼思想”(注:J.卡布尔,“导论与概览: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近况”,载J.卡布尔主编:《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过去截然区分理论研究者和实证研究者的界线消失了,实证研究者越来越愿意吸纳和利用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计量学方法的新成果,实证研究的技术和手段整体上都具有更高的水准,理论研究者也比过去更多地接触实际,实际数据更加准确并且更易于获得。所以,伴随着理论层次上对博弈论的广泛重视,案例研究方法继续受到青睐,其重要性相对提高,但横断面回归分析有所衰落。(注:J.卡布尔,“导论与概览: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近况”,载J.卡布尔主编:《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除了非合作博弈论仍将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扮演主要的角色外,网络博弈和合作—非合作混合博弈将日益渗透到产业组织的分析中。 普拉特(Plott)的实验方法(experimental method)和80年代得到很大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到宏观

96 评论

奇文文1314

如果不了解这方面的论文,可以通过知网搜索相关论文,设置搜索关键词为产业组织理论/中国经济。然后按照引用量或者量选取论文题目

171 评论

土豆炒洋芋G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30年代,贝恩在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著作,标志著第一个 现代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们喜欢。

我国旅游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论文 关键词: 旅游 产业 产业 组织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

论文摘要:本文 应用产业组织理论,探讨了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基本范畴,针对我国旅游产业有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产业组织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得以迅猛 发展 ,但是,我国旅游产业仍而临着诸多发展问题。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 经济 产业,具有很强的依托性和产业关联度,它的发展涉及到许多部门和产业。因此,探索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产业内的 企业 与市场的合理组织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产业与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30年代,贝恩在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著作,标志著第一个 现代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产业组织理论的二个基本范畴以及相应的产业组织政策,这二个基本范畴是指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一***市场结构

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中构成产业市场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综合反映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的关系。而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市场进退障碍、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程度。

对于旅游产业来说,首先是研究企业的进退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旅游产业进入门槛太高,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新兴旅游产业的发展。门槛太低,将导致旅游产业的无序发展,盲目上专案,机会成本很高,投资回报则很低。另一方面,旅游产业退出的障碍也较大,因为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会由于某个企业的退出而停止。其次是市场集中度的问题。如果过分分散,不利于形成旅游产业的集约程度和规模经济效益。对于旅游产业而言,要使旅游产业的发展尽快满足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要强调集团化经营、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第二是产品差别化问题。对企业来说,产品差别化是一种非价格竞争的经营手段。旅游产业所而临的是千差力一别的 自然 环境条件和各种需要,因此要求旅游产品多元化及服务的多样化。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产业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大而全、小而全现象明显,企业规模不经济,企业的实际竞争力不强。截止2000年,我国共有旅游企业24574个,固定资产总额亿元。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万元,平均拥有资产万元。显然,我国旅游产业组织规模偏小,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以饭店业为例,我国饭店业是最早在服务水准和企业 管理层次结构与国际饭店业接轨的一个行业,最早形成了 中国 饭店业的对外开放局而,但是饭店业同样存在“小、散、弱、差”的特征,不改组为大的饭店业集团企业,现有的市场份额可能被挤占。

旅游产品是服务产品,在形式和内容上,不同的旅游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旅游产品因供给客体不同,产品所带来的效用也是不同的。从这个意义上,旅游产品具有较大的产品差异度。我国旅游产品品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旅游产品成熟。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探亲访友等一大批传统旅游专案已具备一定生产规模,能够满足不同的旅游消费者。另一方面新兴旅游产品出现。现代旅游者尤其是重复旅游者的增长,表明人们已不能满足大众化的旅游消费,史加追求特殊性、趣味性和有益于健康的个性化旅游消费.散客旅游的比重达到80%。我国自1992年已经成功推出一系列的主题旅游年,由此各种专项旅游产品层出不穷:会务旅游、商务旅游、 体育 旅游、 教育 旅游、探险旅游等等旅游产品适应于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收入结构、不同 文化结构的旅游消费者。

但是,在我国旅游市场,由于设立了行业标准,使得旅游产品有趋于标准化的倾向。同时,由于产业组织创新能力较差,旅游产品缺乏智慧财产权保护,旅游产品内容形式雷同,产品差异小。

***二***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是指 企业 为实现其经营目的而根据市场 环境情况采取相应行动的行为,其中的市场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所在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企业市场行为的主要制约因素,但同时企业市场行为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对于 旅游 产业而言,如何形成公平合理的价格机制,如何搞好旅游产品的促销 工作,以提高效益都是旅游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表现为旅游产业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市场运作规则、市场 管理手段不完善,市场管理的有关 法律 法规体系尚未建立,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措施和手段,影响了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 发展 。造成我国旅游产业市场这种局而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管理体制比较混乱。旅游产业行业跨度大,隶属关系复杂,分属于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不同的 经济 体制,而各系统又有不同的产业政策、技术与管理条件,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由于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缺乏统一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调控的机构,致使旅游产业在整体发展方向、获得投资来源、政策与市场扶持、产业技术开发等方面基本上流于各自为政、自生自灭的状态。另一方面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垄断,搞市场自我保护的封闭体系,从而引发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并以高额回扣、虚假广告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扰乱了旅游市场,使旅游企业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样直接影响了产业 组织结构的改善,导致旅游市场竞争环境恶劣。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旅游市场法制和竞争规则进一步健全,旅游企业正逐步远离价格竞争的恶性回圈,从加强管理、产品创新和提高产品品质着手,才能而对新一轮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

***三***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指市场的执行效率,它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收入、成本、利润、产品质量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而的最终经济成果。评价市场绩效的好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如资源配置效率、市场供求平衡、企业规模效益、科技水平的提高等;而评价旅游产业市场绩效的最终标准是旅游收入和旅游利润。

我国旅游产业市场效益总体理想,2000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达斗519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国际旅游收入达亿美元,比上年增长洲内旅游收入达亿美元,比上年增长;旅游总收入占GDP的5%,比上年增长,在GDP中的增幅超过其他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另外,从我国旅游产业各领域的情况来看,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旅行社、饭店业己成为旅游产业的支柱,2000年,我国旅行社8993个,其中,国际旅行社1268个,国内旅行社7725个,比上年增长,旅游饭店万个,比1999年增长了21%。

但是,我国旅游产业仍存在多种制度壁泉,限制了旅游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旅游产业投资、资本运作还受到极大的制约。这必然降低了旅游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资讯科技的发展对旅游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的旅游产业组织普遍存在的资讯化动力不足,对资讯的有效需求不足,资讯系统封闭和结构不良等问题,不利于协调资讯科技的发展与市场对结构性资源配置的关系,不利于促进结构性生产能力剩余的消化,不利于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应采取的主要旅游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就是 *** 为解决产业内企业间的矛盾,为实现规模经济和开展有效竞争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因此,产业组织政策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二方面的政策内容。市场绩效构成产业组织政策目标,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是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的前提条件和途径。因而,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的内容应包括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保护竞争、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一***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 旅游 产业 组织政策

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 发展 规律 ,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要具有针对性,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首先就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已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 实践所反复证明的我们顺应旅游 经济 发展的规律,就是吸取和借鉴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 经验,主要包括国际通行做法和惯例***如简化入境签证、海外旅游者购物退税等***,各国发展旅游业的经验,以及防止和规避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其次,应符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由于国情不同、 社会经济 环境不同、旅游发展阶段不同,产业政策的具体内容也有所区别。当前,我国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应考虑的问题是,我国是一个发展 中国 家,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虽然正在加速向市场经济方向迈进,但旅游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条件、配套设施、综合环境等,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在此情况下,产业政策必须处理好 *** 主导作用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问题。

***二***降低旅游产业进退障碍,形成一个开放的、较完善的旅游产业市场

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可能孤立地进行的,要降低旅游产业进退的障碍,形成较完善的旅游产业市场。首先,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在较完善的经济体制下进行,没有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业组织政策。其次,要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使不同大小、不同所有制 企业 之间有公平、合理的竞争条件。这种规范的竞争环境必须由 法律 制度作保障,不仅要有专门的旅游产业发展法规,而且要在经济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各法律中也涉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容。

***三***提高旅游产业的规模经济水平,促进旅游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组织理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企业既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又能避免垄断,实现有效竞争。我国旅游产业规模上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过于分散,达不到规模经济效益。要提高我国旅游产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就要求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组织政策,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方向,实现资金的重新优化组合,制定企业的生产规模标准;限制落后装置技术的使用,通过保护性政策扶持某些新兴企业,通过 财政、信贷及 税收等政策引导资金的流向。我国旅游产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规模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实现产业高度化的条件,而产业的高度化又对规模经济水平的提高起促进作用。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359 评论

相关问答

  • 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的论文

    三、组织结构的基础 组织的内部结构可以解释和预测员工的行为。也就是说,除了个体和群体因素之外,员工所属组织的结构关系对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认为组织结构

    森海淼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毕业论文组织结构

    一、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 人们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对某些文体文章的写作逐步形成了一些特定规范——即结构的基本型。这种“型”开始是某个人的创造,但是由于它符

    糯米团子0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组织毕业论文工作

    做好本科毕业生论文是一件很关键工作。毕业论文的实施方案主要有组织机构,日程安排质量标准,工作步骤。毕业论文的格式内容要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对工作流程,选题的要求,

    唐尼小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毕业论文组织鉴定

    我去年毕业的,我可以告诉你,它是跟档案放在一起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也没有什么人看,尤其老板,他们才没有空看呢。你去网上搜个现成的照样子改改就行了。

    Angelia841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组织绩效毕业论文

    参考 父母在婴孩在出生前,可有问过他一声想不想来到这世上?

    曦若若往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