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8

骨头杀手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中青网时评文章2020年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oversea2005

已采纳

“如果有比清华更好的大学,那为什么不去上呢?”正在清华大学材料系读大四的鹤鹤,最近下定决心要出国留学。 12月初,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腾讯网,对2400余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留学意向调查发现,超过80%的大学生有出国留学的想法,没有留学念头的学生只有16%;42%的受 访大学生认为,出国留学更容易抓住个人发展机遇,66%的学生相信,未来5年留学生归国就业的机会将比国内毕业生更好。 “不尽人事,焉知天命。”清华大学的陈迪自从大三暑假决定出国留学后,就把孔夫子这句话做成了他QQ的签名档。 “百度、搜狐的老总都是出去过的,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负责人都是出国留过学的人。像我这样的人,在国内只是平民阶层中的精英,想往上走还是太慢了点,去美国有迅速完成原始积累的可能。” 出国的风险,陈迪也考虑过,但是想到自己还很年轻,最坏也就是拿不到学位再回国找工作,慢慢从基层做起。陈迪坚信,出国留学机会更大。 留学,会不会错过国内的发展机遇 出国留学热并非近年的新趋势,但是目前国内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促使更多学生想出国留学。 调查发现,超过60%的学生希望留学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竞争力,然后归国求职,让自己在以后的就业竞争中占有更多筹码。尽管众所周知,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出国留学。但是在就业竞争观念的推动下,是否适合,已经变得好像不再重要。 鹤鹤的态度就是“即使不适合自己也要去努力。”在她看来,“如果每件事情都要适合自己,估计什么也做不成了。我会在自己不强的地方多下工夫,慢慢适应。” 鹤鹤认为,出国留学对个人职业发展不存在值不值的问题,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出国留学很辛苦,从最开始准备英语考试,到准备申请材料,最后出去读书,一步一步比万里长征还难,但是乐也在其中。 有人担心,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留学一去四五年,等归国的时候会错过自己重要的发展机遇。 本次调查显示,35%的学生认为留在国内更容易有个人发展机遇,而42%的学生态度相反,更相信出国留学能让自己把握住机遇。 “出国留学绝对值!”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大四学生梁柯,对这一点态度坚定,他一点儿不担心以后回国找工作的问题。“出国留学是为了读书,不管有没有奖学金,都很值。你是去学习知识的,不是去镀金的,不存在五六年之后,海归是否还吃香,专业是否还很热等机会成本的问题。” 梁柯想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极少有国内大学开设这个专业,要学的话他只能出国。今年暑假,梁柯去印度参加艾滋病教育实习,更坚定了出国学习社会工作的决心。“在国内还没有看到如此庞大的一个社会工作体系,不会认识到社会工作的现实性、重要性。我的专业学成后,回来肯定大有发展前途,目前在国内真正学过社会工作专业的人凤毛麟角。” 本次调查证实,像梁柯一样看好留学前景的学生占了受访学生的大多数。66%的大学生相信,未来5年留学生归国就业的机会,肯定比国内毕业的学生更好。而持相反观点的学生,只有2.5%,相差极为悬殊。 留在国外工作并不是特别难 调查发现,很少有学生(15%)想出国留学却没有职业发展规划。在接受访问的大学生中,41%的人希望留学之后寻机创业,35%希望归国进企业工作,30%的人想归国后进高校或研究机构,同时,希望以后留在国外发展的学生也有31%。 艾迪国际是一家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机构,业务总经理毛婷婷介绍,我们原先总以为留在国外工作很难,其实很多国家都有机会留下来工作,关键是留学生的实力怎么样。去英国读硕士的留学生,可以在拿到学位后多待一年,其实是让你去企业实习。澳大利亚、加拿大属于地广人稀的国家,很需要留学生留下来工作。而在美国,想成为富人难度很大,想在洛杉矶、华盛顿这样的城市找一份好工作,也很难。但是找一份一般的工作,并不是非常难的事情。 毛婷婷认为,很多国内重点大学出去的留学生,本来成绩就好,外语也好,学习也刻苦,在国外很容易得到导师的认可。所以想留下来找份工作,是有优势的。相比较而言,国内就业竞争压力反而更大,人口基数就摆在这里。 日本是中国学生心目中第八大留学目的地国家。调查发现,约有15%的学生有意去日本留学。能留在日本的高校任教,无论对日本学生还是中国留学生,都非常有吸引力。但是难度之大,可以说跟登天一样。日本大学的教职是铁饭碗,而且社会地位比较高,非常受人尊重。在大学里,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研究。正因为有这样的社会地位和工作自由,才有许多人来竞争。但对王雪萍来说,留在日本大学工作却非常自然,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今年刚刚拿到博士学位,她就获得日本一所大学的教职,目前从事中日两国教育政策和环境政策研究。 6年前,在河北大学读日语的王雪萍,作为交换留学生被公费派遣留学日本一年。交换留学结束后,王雪萍就留在日本报考硕士,没想到直接考上了日本的,而且是有名的导师。接下来顺利读完了博士。 读博士期间,王雪萍一直帮助所在的大学做项目。等她毕业时,导师就直接把她的兼职变成全职的职位,继续帮助他们搞研究工作。 留学,也受爱情驱动 想出国留学的大学生,自己拿主意的居多。调查发现,这个比例达到54%。其次是家人亲戚或同学的影响,各占30%。不可小视的是,同时还有12%的大学生,是受到男友或女友的影响,为了爱情而出国。 “男朋友到哪儿,我也要去哪儿。”在清华才上大三、原本没想过要出国的小雪,为了男朋友,下定决心准备出国了。爸妈却不很赞成,小雪是家里的宝贝女儿,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怎么舍得女儿飞到大洋彼岸,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面。无奈爱情价更高,爸妈除了支持,没有其他选择。 幸运的是,除了爱情,小雪所学的专业,也坚定了她出国留学的决心。小雪的专业是材料学,国内的材料学专业刚刚起步,清华的材料系也才19年,“出国留学能学些更前沿的技术。爱情驱动了我出国,但是做出这个决定也是经过认真考虑的。” 小雪也很清楚,和男朋友一起出国其实不能确保感情的稳定,出国留学也不能确定适不适合自己,但是“只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就好了,太多的东西让我们没法为生活设计的那么完美。” 留学也制造海啃族 调查发现,大学生出国留学最普遍的想法,是开阔视野,充实自己的经历,占70%。其次是因为国内专业落后于国外,不出国就没有竞争力,占44%。 正在读北京城市学院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李玉,也想出国留学。跟其他想留学的大学生不同,来自家里的推动更明显。“妈妈希望我能出去镀层金,开开眼界,我自己也觉得挺好”。 尽管距离出国还有很长的时间,但李玉的妈妈早就用朋友的女儿做例子,督促她学英语。“妈妈说她朋友的女儿正在中国农业大学读书,为了出国,天天坐车上下学,不住宿,就为了有个好环境学英语”。 但是李玉对留学之后的打算却没什么概念,既没有留在国外的意思,也不是为了回国后进外企,仅仅是“想出去看看”。 缺乏基本的留学职业规划,在专业留学顾问眼里并不是好事。艾迪国际的留学顾问介绍,以澳大利亚的会计专业为例,大家都知道学成后留澳工作、移民比较容易,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学这个专业。文科学生通常都不适合,因为会计需要很强的数理背景。但是在咨询时直接跟学生讲,好多学生无法接受。等真正留学后,才发现确实学得很难。 留学前后的就业心态,也会影响留学生的就业。毛婷婷遇到这样一位“沦落”为“海归啃老族”的留学生。这名学生2003年从国内一所的金融英语专业毕业,然后去了英国留学,进的仍然是一所优秀学校,改学金融专业。学业成绩虽不是特别好,但也还过得去。但是从今年初回国后,快一年的时间也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只能待在家里,靠“啃老”度日。 毛婷婷认为,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看,这样的“海啃”主要是心态没调整好,典型的高不成低不就。其实只要一份职业跟所学专业不完全对口,职场新人都需要从头学起。用人单位看到的是你的学历证书,但是无法看出你有多强实力,能给企业创造多大价值。这些需要在工作中证明。 《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与《青年参考》2004年的调查曾发现,留学归国一年后仍然待业在家的海待、海啃,最少也有10%。现在,留学人数年年都在增长,国内就业竞争也日渐加剧,海啃族只会变得越来越多。 留学,打工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此次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最愿意留学的前十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新加坡、韩国、日本、新西兰。其中,有意留学美国的大学生约占42%,排名第10位的新西兰,也有12%的学生有意向。教育部的数据表明,中国留学生所在国家已达到108个,包含所有的发达国家。 不同的国家留学政策不一样,留学生遇到的留学障碍也不同。 很多想出国留学的大学生都遇到这样的困境,争取不到全额奖学金,留学计划怎么办?在调查中,48%的学生打算先出国,留学期间打工赚钱,为此取消出国计划的人只有9%。 毛婷婷认为,不管哪个国家,基本都可以靠打工赚出生活费,但学费仅靠打工很难应付。英、美、澳、加这样的留学热点国家,每年学费至少20万~30万元人民币,美国更高。这是留学生家庭的负担。留学生最倾向的美国,法律对留学生打工有限制,只允许留学生帮老师作研究,或在图书馆帮忙等校内的兼职工作。但是奖学金的申请相对容易,足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而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已产业化,学生很难拿到奖学金,只要学生的入学参考成绩达到标准,留学难度并不大,关键是学生的家庭需承受经济负担。

178 评论

小仙姓朱

“话题奥运”呈现多元中国对于中国,奥运话题指向的是现实、历史与未来,隐喻的是自身、他者和世界伦敦,北京,8小时时差,跨越洲海的距离。然而,地球日益平坦,一切都如在场,时间、空间,都压不住奥运会在中国舆论场入水时掀起的波澜。这无疑是一届“话题奥运”。不光是赛场风云、榜单起落或是明星八卦,更有人的价值、规则伦理、赛制反思……肇始于奥运赛场的讨论,已远远越过竞技的边界,扩展到整个转型期的中国。话题奥运中,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从雅典、北京到伦敦,面对刘翔的荣耀、落寞与悲怆,如何在希望与失望之间找到平衡?羽毛球女双被取消资格引来拷问,规则与原则之间的罅隙如何填平,过程与结果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对冲?话题奥运中,我们更好地打量世界。陈一冰“以金牌的动作获得银牌”,叶诗文夺冠引来外媒“兴奋剂选择性猜想”,从民族情感、爱国情绪到“受害者心态”,如何认识中国军团崛起中会遭遇的阻碍与焦虑?种种讨论背后是思考。规则、利益、道德,竞技体育不过是以极端的视角,再现了这些政治生活、社会矛盾中的关键词。崛起与遏制、融合与排斥、双输与共赢,奥运赛场也不过是用软性的方式,重启了这些贸易争端、国际关系中的潜台词。对于中国,这些奥运话题,指向的是现实、历史与未来,隐喻的是自身、他者和世界。不过,无论抱持哪种观点、争论如何激烈,对这些话题的讨论,本身就意味深长。观念的日渐多元、思维的日渐活跃、舆论的日渐丰富,让奥运会成为四年一点的时间坐标,衡量一个社会的前行。信息的充分披露、逻辑的差异进路、思考的不同侧面,让奥运话题有极大开放性,在深化思考中促成观念启蒙。有人从精神角度辨析,有人从规则角度考察,有人从利益角度阐释。全面的探讨,加深了对于规则、对于体育、对于公平的理解,无异“让人们参与了一堂复杂的伦理课”,让人以更广视野、更多角度认识问题。在屡屡为极端情绪所裹挟、为站队问题而纠结的中国社会,这或许能涵养出最需要的开放心态。我们不能也不必强求每个人都观点一致。不过,正因多元,更需在讨论中确定基础、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在多元中形成主流。可以争议运动员培养机制,但个人的努力却值得赞美;可以质疑规则的漏洞,但公平竞争、更快更强的底线理应坚守。说到底,观念的交锋,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舌尖上的奥运”,触动的不仅是感官,更是全球化时代体育的“乡愁”。或许,试图“激励一代人”的伦敦奥运,也会因为在中国引发的种种讨论,激励我们这个奋进的东方国度,在现代化道路中持续生长。别让保障房成“闹心房”廉租房“供需错位”的现象,不仅暴露出廉租房分配、使用中的矛盾问题,也折射出我国住房体系管理的软肋。近日,河南省审计厅对6个省辖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审计,结果显示,6个省辖市廉租房的空置率居然高达51%,同时还有4390户违规享受保障房待遇。一面是无房可居的低收入者,一面是大量空置的廉租房;一面是符合条件的人住不进去,一面是不该享受廉租房的人享受了待遇……近年来,河南、内蒙古等多个地方都曾出现过大量廉租房“供需错位”的现象,暴露出廉租房分配、使用中的矛盾和问题。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保障房是为中低收入者量身打造的安居工程。去年,全国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000万套,今年不低于700万套,整个“十二五”期间一共要开工3600万套。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纷纷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列为头号民生工程、老百姓翘首以盼的今天,为什么保障房屡屡出现大量空置、分配不公等问题?保障房之所以出现空置,很重要的原因是设计与需求“不对接”。地段离市中心太远、生活通勤不便、租金定价不合理……这些先天不足,让不少低收入家庭无奈放弃。而审核不严格、信息公开不够,给保障房的分配留下了寻租和腐败的空间,让违规享受保障房的事件屡禁不止。保障房的分配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不仅关系保障房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党和政府的声誉和形象。在任务重、时间短、资金紧、经验不足的压力下,一些地方为了尽快完成上级政府分派的任务,片面追求建设的速度和进度,萝卜快了不洗泥,忽视了前期对住房情况的摸底、项目规划和后期的分配、管理。这些问题也折射出我国住房体系管理的软肋:我们至今没有进行过一次像模像样的住房普查;没有编制并公布住房建设规划;绝大多数地方对本地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并不清楚,制定保障房建设目标和政策还在“拍脑袋”;多数地方花重金建设的保障房信息系统还只停留在“电子登记表”的初级阶段;全国住房信息系统迟迟无法联网,已实现联网的城市上传的信息仍然不足;保障房建设搞了多年,但住房保障法却至今没有问世……对保障房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不少地方已经探索出了一些破解之法。比如陕西对全省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进行了普查,重庆对公租房保障对象不设收入和户籍门槛,厦门出台了保障房地方法规严惩取保障房者……这些成功做法都值得尽快总结与推广。当然,住房体系改革更需抓紧推进,通过制度保障来预防问题。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我国保障房的覆盖面将达到20%以上。我们希望,相关的制度逐步健全完善,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家庭、新就业的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都能分享保障房的阳光,让生活更体面、更有尊严。谁来保护农村的“碧水蓝天”农村环境质量是保障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安全的命根子。保不住这个底线,我们的健康福祉将成为空谈6月5日,环境保护部发布《201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其中指出,虽然我国环境总体质量保持平稳,但农村环境却令人揪心。这不啻是一个提醒:当全社会的“环境权益”意识越来越浓、一个就可以在全国引发一场“城市环境风暴”时,有多少人注意到,农村的生态环境却在变得越来越脆弱?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曾是人们对农村最深刻的印象,而现在,许多地方的农村正在告别“世外桃源”、远离“鱼米之乡”,成为污水横流、黑烟四散、土壤含毒的污染重灾区。农村环境何以失守?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农村环境失守,是农村环境保护长期缺位的结果。由于城市污染相对集中、治理技术工艺成熟,治理效果容易显现。长期以来,国家及地方污染治理项目、资金的倾斜,使城市环境有了较大改观。相较之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许多乡村甚至没有基本的垃圾、污水收集设施,更谈不上就地处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十分普遍。更让人忧心的是,农村污染防治机制还没有理顺,资金保障、监管力量都还很缺乏,致使污染状况持续恶化。农村环境失守,也是一些地方忽视农村污染防治、对污染转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结果。目前,农村既有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化肥农药使用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还有工业点源污染。随着城市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被城市拒绝的重污染工业,又成了不少农村招商引资的香饽饽。这些重污染工业吞噬、蚕食着青山绿水,造成农村环境质量急速下降。客观地说,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以奖促治”等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不小进步。但由于资金有限,目前多停留在示范阶段,难以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城市居民一样,广大农村群众也有权利获得质优的环境公共产品。这是保障数亿农村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更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从更大的视野看,农村环境并不只是农民的环境权益问题。农村环境质量是保障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安全的“命根子”,保不住这个底线,百姓的健康福祉都将成为空想,而各级政府承诺的“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也难免沦为一句空谈。遏制农村污染加剧的趋势,固然要加大投入、加大查处力度,搞好末端治理;更要关口前移,防止城市“人人喊打”的重污染工业潜入广袤农村。只有改变当前一些地方环境保护重城市轻农村、重治理轻预防的现象,提速农村环境治理,才能有农村的“青山绿水”,也才可能有全国的“天天天蓝”。

294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青年网时评文章阅读笔记

    做自己的守护神读后感“这个世界不全是美好,那些意想不到的危险,让生命笼罩在阴影之下……”这个假期里,除了写作业,读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读了这本《做自己的守护神》

    钉子生锈了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人民日报时评文章2020

    「时事一:汉服究竟能不能弘扬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文化传承之脉的涌流,审美意识的返璞归真与多栖融合,以及现代年轻人个性潮流发展,汉服从历史风烟中款款走出,在

    木头人的老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新青年》中的文章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狂人日记》,向“吃人”的社会提出了强有力的控诉。五四运动爆发后,鲁迅站在新文化运动的最前线,他的小

    碎花花1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青年报时评文章

    再问“国旗为谁而降”2006-07-28 11:11:56 来源: 南方报业网-南方周末(广州) □孔曦 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

    伊月寒水20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时评文章

    蔡振华刘国梁7月12日实话实说乒乓球养狼计划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乒协主席蔡振华、中国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刘国梁师徒二人做客《实话实说》,与四大金牌评论员

    哈哈2974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