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的风筝123
(2020)。
《应用及环境微生物学》(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简称AEM)为美国微生物学会所发行的双周科学期刊,具同侪审查机制。
本刊物创始于1953年,原名《应用微生物学》(Applied Microbiology),1975年改为今名。本期刊属于延迟开放获取期刊,发行前六个月需要付费注册才能阅读,六个月后转为开放获取,意即读者可以免费下载论文。
该期刊在微生物及医学领域,为过去百年最具影响力的100种期刊之一。现任总编辑为拜罗伊特大学的Harold L. Drake。
该期刊的范围包括:
1、应用微生物学,包括生物技术、蛋白质工程、生物修复和食品微生物学;
2、微生物生态学,包括环境、有机体和基因组微生物学;
3、跨学科微生物学,包括无脊椎动物微生物学、植物微生物学、水生微生物学和地球微生物学。
包子熊二
推荐答案纯属胡说八道,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Reports就是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的姊妹刊,同一个杂志社的杂志,影响因子3点多,比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低大约2个点。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主要报道较完整的研究论文或者前沿综述,Reports主要报到短通讯或者研究简报EMI这么著名的杂志,环境微生物领域的最高期刊,怎么会被人说成《微生物学通报》呢?真搞笑
抖抖小姨
如今还健在的微生物界牛人1.田波,男,1931年12月25日生于山东桓台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子病毒学与生物工程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院士、博士生导师,著名病毒学与生物工程专家1954年8月 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 1954年8月至1962年6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实习员, 1958年后任课题组长 1962年7月至1978年12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助研, 课题组长, 1977年后任研究室副主任 1979年1月至1986年4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副研, 研究室副主任, 1983年后任主任 1986年5月至1991年12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研究室主任 1991年12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研究室主任 对中国的植物病毒、类病毒和生物工程有系统的研究, 1983年首次报导了应用卫星RNA防治黄瓜花叶病毒获得成功。通过卫星RNA生防制剂和包括卫星 RNA 在内的多基因抗病遗传工程品种, 在田间大面积应用中获得良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并提出了卫星RNA除抑制病毒复制之外的一种新的抗花叶病机理。他所领导的实验室在生物工程方面开展了核酶工程、随机序列多肽库、抗体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医药和植物基因工程等研究, 获得在体内高度抗病毒和类病毒的转基因作物; 构建了胞内和表位多肽库并筛选到用于亲合层析和抗病毒的一些多肽; 构建和表达了几种抗肿瘤的抗体基因; 研制成功数种基因工程药物; 在几种作物上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 为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 专著五种。2.张树政,女,1922年10月22日生于河北束鹿县。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2-1945 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毕业,理学士; 1945-1946 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助教; 1946-1948 北京大学医学院生化科助教; 1948-1949 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助教; 1950-1954 重工业部综合工业试验所技师; 1954-1957 中国科学院菌种保藏委员会助理研究员; 1958-现在 历任中科院微生物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酶学研究室副主任等职。 1991-现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2-现在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常委 60年代初,在国内首先用纸电泳、酶谱和生长谱法分析比较了当时在酒精工业界有争议的不同种曲霉淀粉酶系的组成,确定了黑曲霉的优越性。60年代阐明了白地霉的戊糖代谢途径,发现白地霉中有甘露醇,查明了其合成途径。发现并纯化了NAP-甘露醇脱氢酶。70年代在国内首先建立了等电聚焦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新技术。在红曲霉糖化酶的研究中,首次得到该酶的结晶,并发现该酶的不同分子型存在构象差异,证明是糖基化程度不同引起的(现称为糖型)。80年代从事多种糖苷酶的应用和基础研究。如细菌(-淀粉酶高产菌株活力在国际上当时领先,果胶酶的应用,右旋糖酐酶已证明有防龋效果,产麦芽四糖的淀粉酶有工业化前景。首次发现了有严格底物专一性的(-D-岩藻糖苷酶,由嗜热菌纯化了5种酶。90年代在国内大力倡导糖生物学和糖工程前沿计划,并建立了糖工程实验室 。3.魏江春男,1931年11月11日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自1963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国地衣区系与分类研究,同时对世界范围石耳科 (Umbilicariaceae)地衣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先后组织并参加了国家基金委、国家科委和中科院联合资助的重大项目中的三级课题《中国地衣志-石蕊科》,基金委资助的《用地衣进行北京地区大气质量评定的研究》及《世界范围石耳科地衣的综合研究》,中科院重大项目中的三级课题《西藏地衣研究》以及国家85攻关《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生态系统的研究》中的《陆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此外,还对中国地衣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对一些地衣类群,如袋衣科,肺衣科,地卷科,茶渍科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当前正在主持并参加由基金委、中科院和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实验室资助的中美合作项目《东亚-北美地衣型与非地衣型真菌的间断分布及其遗传趋异性研究》。自1990年以来,将注意力逐渐集中于地衣表型与基因型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面。在石耳科研究中通过PCR技术对地衣型真菌的核rDNA特定片断进行RFLP分析以及对某些疑难种的核rDNA特定片断进行序列测定,并结合形态学,解剖学,化学与地理学等多性状的综合比较进一步阐述了石耳科地衣的科、属、种级的分类学综合概念。4.郑儒永女,1931年 1月10日生。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系统真菌学专业 一贯致力于真菌分类系统的合理化与完善, 研究小煤炱、白粉菌和毛霉等类 真菌多年。对我国白粉菌目的有关属种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白粉菌目的所有属的全 型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澄清和订正了许多国际上有争议的问题, 发表了一个较为 合理和接近自然的白粉菌科属级分类系统, 受到国际公认。1987年与其他人合作 并主写了我国的第一本真菌志《中国白粉菌志》。在分类难度很大的毛霉目研究 中, 注意将形态特征结合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特性和将无性型特征结合有性型 特征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突破。在医学毛霉和内生毛霉方面亦注意开展研究。 共著书10本(主作2本), 发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和全国会议及国际会议论文62 篇(主作48篇)。 5.方荣祥 院士 男,汉族 1946年1月19日出生于上海,籍贯 安徽省绩溪县工作单位及地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北京中关村 100080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电话及传真 62548243 电子邮件 fangrx@.我们学校的院士李季伦(),男,河北乐亭人,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8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理学院生物系,留校任教。1950年至今,历任中国农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0-1982年在美国Wisconsin大学生化系进修。1989年至今任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2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85-1991年)、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83-1995年)、清华大学兼职教授(1994-1996年)、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1991-1995年)和名誉理事(1995年至今)、《微生物学报》主编(1991年至今)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主编(中、英文版,2002年 至今)。长期从事农业微生物的教学和研究,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其中包括60多名研究生。出版译著8册,发表文章 一百二十余篇。与俞大绂教授合编的《微生物学》在我国微生物界有较大影响,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8年)。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系统地研究了生物固氮的问题,取得以下成就:(1)在固氮酶催化机制的研究中,证明了固氮酶催化HD形成是固氮酶的普遍特性,而且是绝对依赖N2的;并提出了固氮酶的双位点放H2模式;(2)在固氮螺菌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建立了我国巴西固氮螺菌Yu62菌株的基因文库,克隆和测序了该菌的ntrBC、draTG、nifA、glnB、glnZ和flbD等基因,并分析了它们的功能;构建了能节约玉米氮肥20%的耐铵固氮基因工程菌株;(3)启动了我国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调查和分类的研究,建立了我国根瘤菌资源数据库,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在应用研究方面:先后研制和开发了赤霉素GA3和GA4+7(可用于促进植物生长)、玉米赤霉烯酮和玉米赤霉醇(可用于促进牛、羊增重,并首先发现它们也是高等植物的一类天然激素)、莫能菌素和马杜霉素(可用于预防鸡球虫危害)、以及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可用于防治动植物的寄生虫)等农牧用微生物制剂,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曾获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86年)、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990年)等荣誉称号 ,自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7.我们学校的院士 陈文新,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国际根瘤菌/土壤杆菌分类分委会委员。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农学院土壤农化学系。1958年获前苏联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副博士学位。1959年1月回国后在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学系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土壤微生物学与细菌分类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自二十世纪70年代起,她主持研究我国根瘤菌资源调查与分类。在她卓越的领导下,组织全国20个单位的微生物学工作者,共同完成全国32个省(市)700多个县,不同生态条件下各种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调查,保藏根瘤菌5000多株;对其中2000株进行过100多项性状分析;发现一批抗逆性很强的根瘤菌种质资源;发表根瘤菌新属2个,新种12个,在国际根瘤菌属、种系统中占很大比重;从分类学角度获得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关系的新认识;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近20篇被SCI收录,被引用200多次;培养硕士、博士50多人。她先后获农业部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农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她的工作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1996年当选为国际根瘤菌/土壤杆菌分类分委会委员, 1998年被邀与美国学者一道撰写“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根瘤菌部分内容。现在她正热心于将优良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系引入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农林牧业中而努力工作着。
小傻求好运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Reports》是《微生物学通报》的英文版,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微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及高新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双月学术刊物。刊登的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生物工程、病毒学、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技术和新进展。设置的栏目有: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技术与方法、高等院校教学、科技信息、专家论坛、专题专栏(一般用连载方式)、企业高科技信息与新产品介绍、争鸣、书讯、会讯等。其中文版是中国核心期刊,英文版不是。与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为不同单位主办的不同刊物。
二十一世纪,世界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随之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上的新问题。分析微生物及其基因是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还是科学发现?探讨其是否具备专利法保护所应具备的
微生物学杂志是核心期刊。 《微生物学杂志》创办于1978年,是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主管,中国微生物学会、辽宁省微生物学会、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期刊。
《菌物学报》(Mycosystema)的前身为《真菌学报》,1982年创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菌物学会主办,是我国菌物学(真菌、粘菌、卵菌)领域的专门学术期
你去中国知网上搜索吧 哪里有很多 高数论文 什么是微积分?它是一种数学思想,‘无限细分’就是微分,‘无限求和’就是积分。无限就是极限,极限的思想是微积分的基础
问题一:微生物学通报初审有不需要修搞的吗 各位: 写了篇文章,想投稿微生物学通报,想问一下这个期刊是不是核心期刊?一般的版面费是多少?审稿需要多长时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