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53

超级懒喵喵
首页 > 期刊论文 > 胶东文学投稿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白骨精6699

已采纳

臧克家小传(1)1905年,臧克家出生在山东诸城臧家庄。诸城在胶东半岛上,这个县属古琅�,两千年前,秦始皇东巡时曾在那儿刻石纪功,至今那儿还有非常有名的琅�刻石。臧家庄在城西南十八里,它孤高地�踞在一个小山岭上,村旁边有两座青山,一座是常山,一座是马耳山,苏东坡在密州作知州时,曾到常山打猎,留下“试扫北台看马耳”的诗句。臧克家出生在一个中小地主家庭里。这是一个封建家庭,但它的文化空气很浓。他的祖父、曾祖父都在前清有过不大不小的“功名”,他的父亲是从法政学堂毕业的。他8岁时,生母便去世了,他父亲患有肺病,终年咯血,仅仅活了34岁。由于家庭的不幸,诗人在入私塾之前有机会和贫苦人家的孩子一起玩耍,从而对农民的悲惨、辛酸的生活有了深入骨髓的认识。又因为他家里文化空气浓,他从小就对文艺感兴趣,诗人后来年老了还能清楚地记得他儿时听到的一些歌谣,如:山老鸹,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沟里,媳妇背到炕头上,出啦出啦吃面汤,吃完面汤想他娘,他娘变了个矢车郎,碰了南墙碰北墙。〖HT〗臧克家的祖父和父亲都爱诗。祖父为人严肃沉默,令人不敢接近,但一高兴朗诵起诗来,声音里就饱含情感,进入诗的境界而成了另一个人。他小时候,祖父教他念古诗,当时臧克家虽不了解,但却能背得滚瓜烂熟。什么“打起黄莺儿”;“自君之出矣”;“床前明月光”;“壮士别燕丹”;什么“少小离家老大�回”……。�祖父又写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临近的时候,祖父总是亲手写春联,而年少的臧克家就负责按纸,堂屋里的门联年年换,大都是古人的佳句。像“花如解语诚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水能澹性为吾友,竹附虚心是我师”;“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等。大约在八九岁的时候,臧克家上了私塾,12岁的时候上本村的初级小学校。在私塾读书的那几年,他竟能背熟六十多篇古文。长点的像《滕王阁序》、《吊古战场文》、《李陵答苏武书》;短些的像《陋室铭》、《读孟尝君传》等。他后来回忆说:“相隔近七十年,至今仍能背得出来,当年啃骨头,今日始解其中味,获益不浅。”在初小的两年间,孙梦星老先生常常慷慨陈词:我们堂堂大中华,有几千年的光荣历史,竟被小小日本这样欺压!而当局又一味忍让,弄得国亡无日,四万万黄帝的子孙,全将变成亡国奴了!臧克家怀着悲伤而激烈的心情倾听,年少的心灵撒下了仇恨帝国主义的种子,也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这一年臧克家14岁,他考入县城“第一高等小学”。夏秋之间,北京学生运动组织派了当地的一名大学生丘纪明回乡做宣传鼓动工作。臧克家和同学们跟着他打着小旗到街头去宣传,还到商店去检查日货,登记封存、没收日货。在诸城县内有两处古迹,一处是秦始皇的琅�碑,另一处是苏东坡的“超然台”。“超然台”是臧克家时常登临的地方。事隔千载,人隔生死,他似乎和苏轼心有相通。每临此境,臧克家北瞰潍水,南瞻“马耳”,东望庐山,西眺穆陵,口吟“大江东去”,时觉豪气满胸。他常默想:做一个诗人多好啊;千百年来,多少帝王将相,被东去的流水淘尽,而诗人的诗句,却永世长存,打动人心。在“高小”学习了三年,臧克家受到新思想的影响,眼界和心智,都放宽了一些。“高小”三年毕业,当中因为丧父休学,臧克家推迟了一年毕业。1923年,臧克家到济南,升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该校校长王祝晨先生是高等优级师范学校毕业的,立志终生为教育献身,思想进步开明,常延请名人到校讲演,启迪学生的眼界和心胸,杜威、周作人、杨晦等人都曾到一师讲演过。在全班中,臧克家的国文成绩是数一数二的,他的作文总是得到老师的好评。就在那时,他开始写起了白话诗。一次,他向《语丝》投稿,周作人复了信,不久《语丝》将他的投稿登了出来,这是臧克家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大刊物上发表作品。接着他又向林兰女士主编的《徐文长的故事集》投去三篇稿子,又被采用,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书上,他真是“不亦乐乎”。当时,山东第一师范算得上济南的一个开明学校,也是“五四”新思潮、新文化传播的一个阵地。在学校里,臧克家如饥似渴地读着许多新出版的书。那时,为了鼓励学生读书,学校还成立了“书报介绍社”,邓广铭就是它的负责人。1926年秋,奉系军阀张宗昌在山东的统治非常黑暗,臧克家感到压抑得透不气来。正当此时,郭沫若的《革命与文学》中有几句话给了他很大触动:“彻底的个人自由,在现在的制度之下,是追求不到的。”他便和同学结伴到武汉,那时武汉成立了革命政府,“南军”声威震全国,许许多多青年心向往之。1927年初,臧克家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随部队参加讨伐杨森、夏斗寅的战斗。他的诗集《自由的写照》就是描写武汉大革命生活的。大革命失败后,他回到故乡,不久,因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臧克家逃亡东北。诗人用诗歌给我们记录了他在东北的生活。鲁迅简介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1902年到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50余篇,并参与《新青年》编务。1920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1923年,第-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1926年出版《仿惶》。除了小说,鲁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以《随感录》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发表。1925年出版杂文集《热风》。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同年10月抵上海,从此定居上海,专事写作。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1936年因积劳和肺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

132 评论

芬达果味十足

2020年4月22日星期三天气雨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宇宙的诞生。宇宙是一次大爆炸诞生。你们有没有想过,第一个人为啥知道宇宙是爆炸产生出来的呢?其实一开始,这只是一种猜想,还没有被论证,很多人都觉得宇宙它没有诞生的说法,它就是一种无限年龄的东西。这些说法到19世纪才被一个叫哈勃的人给打破。他当时有着最先进的望远镜,通过观测宇宙、观测远处的星星,来看它们的运动方式,最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就是所有离我们很远的星星都是在加速远离我们。这里面有两词:一个是远离,就是所有的星星都在离我们越来越远;第二是加速,就是越跑越快,也就是说整个宇宙是处在一个膨胀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宇宙很像一个气球,你把这个气球吹起来一点,然后你在这个气球上画很多点,这个气球的表面好像我们的宇宙,气球上面这些点好像我们宇宙中的恒星、行星、黑洞……宇宙是加速膨胀的,说明什么呀?说明这个气球被越吹越大,而且吹得越来越快。但这些天体不可能超过光速,宇宙有一个不可能打破的定律,就是万事不可能超过光速,如果超过光速的话我们就看不到星星了。因为星球跑得比光快,这个星星就射不出光。就是你想要超光速,那你的质量一定要小,不然你只能做梦了。对宇宙万物,我真想探个究竟!

129 评论

罗夕夕1976

臧克家(1905—2004).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臧家庄。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诗歌创作的深厚基础。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开始写作新诗。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引起广泛注意,受到欢迎。抗战爆发前,诗人又出版了《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进一步反映农民的疾苦,揭露和鞭挞了黑暗的旧社会。抗战胜利后到上海,又出版了反映人民疾苦、控诉蒋家王朝罪恶的政治讽刺诗集《宝贝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解放后先后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 审、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曾当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作协书记处书记,《诗刊》顾问兼编委。 臧克家同志,笔名少全、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诸城。 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1923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期间,阅读了大量新文学作品,并开始习作新诗。1925年首次 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曾参加北伐。1929年,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 《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学习期间,得到闻一多、王统照先生的热情教诲与精心帮助。他 创作的《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 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1932年开始发表新作,以一篇《老马》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 世,从此蜚声诗坛。1934年至1937年在山东省立临清中学任教,出版诗集《运河》和长诗《自己的写照》,创作了散文集《乱莠集》。1936年参加中国 文艺家协会。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同志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抗日爱国活动。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襄阳 、宜昌两分会理事。1938年至1941年夏初,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司令长官部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三十军 参议。1941年秋,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参议、三一出版社副社长、代理社长,筹备出版了进步刊物《大地文丛》,创刊后,被当局查禁。1942年7月,他愤而辞职, 冒着酷暑自河南叶县历经艰难徒步赴重庆。1943年4月,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候补理事。同年夏,任赈济委员会专员并负责编辑《难 童教养》杂志至1945年秋。1948年12月,由于上海白色恐怖严重,被迫潜往香港。1949年3月,臧克家同志由中共党组织安排来到北平。历任华 北大学文艺学院文学创作研究室研究员,出版总署、人民出版社编审,《新华月报》编委,主编《新华月报》文艺栏。1949年7月出席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 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委员。1951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1956年,臧克家同志调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57年至1965年任《诗刊》主编。经他联系,由《诗刊》创刊号首次发表的毛泽东诗词十八首,在 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1957年,他和周振甫合著的《毛主席诗词讲解》,对毛泽东诗词的传播和普及,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迫停止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1972年回到北京。1976年1月《诗刊》复刊,臧克家同志担任顾问兼编委。 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臧克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同志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抗日爱国活动。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襄阳、宜昌两分会理事。1938年至1941年夏初,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司令长官部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三十军参议。他满怀激越的爱国热情,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三赴台儿庄前线采访,写成长篇报告文学《津浦北线血战记》;他不畏艰辛率第五战区战时文化工作团深入河南、湖北、安徽农村及大别山区,开展抗日文艺宣传和创作活动;他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文艺人从军部队”;冒死赴随枣前线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宣传工作,曾参加随枣战役。这期间,臧克家同志创作和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及散文集《随枣行》,热情讴歌了抗日军民的伟大爱国精神和英勇抗敌的事迹。1941年秋,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参议、三一出版社副社长、代理社长,筹备出版了进步刊物《大地文丛》,创刊后,被当局查禁。1942年7月,他愤而辞职,冒着酷暑自河南叶县历经艰难徒步赴重庆。1943年4月,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候补理事。同年夏,任赈济委员会专员并负责编辑《难童教养》杂志至1945年秋。在此期间,创作出版了长诗《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等诗集。臧克家()山东诺城人。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胶东半岛的农村。1923年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受五四运动影响,学习写诗。1925年处女作《别十与天罡》载《语丝》。1926年秋,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参加讨伐反动军夏斗寅的战役。大革命失败后,逃亡东北。1929年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发表新涛《默静在晚林中》。1934年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在新诗创作上得到闻一多、王统照的鼓励与帮助。1932年在《新月》4卷7期发表第一首诗作《难民》。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出版。接着又出版了《罪恶的黑手》、《运河》两本诗集和长诗《自己的写照》。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臧克家是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他从两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一,他推进了新诗对旧中国农民和农村的吟唱,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位诗人能够如此成功地抒写农民和农村。其二,他推进了中国现代叙事诗的建设,他的叙事诗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交融。臧克家是一位中国韵味十足的诗人。他有意识地向中国古典诗歌吸取养分,予以现代化改造,铸造自己作品的中国风格。他的诗具有含蓄蕴籍的抒情方式,重“藏”,诗在诗外,笔有藏锋;他的诗运用素朴精炼的言说方式,精炼,而又大巧若朴;他的诗追求谐和悦耳的音乐方式,“敲声音”,是臧克家炼字的标准之一,他寻觅着音节和谐,铿锵动人,增加读者听觉上的美感。在新诗发展史上,像臧克家这样深刻的具有中国风格的现实主义诗人实在很少,值得学术界深入研究。 欣赏这首诗抓住几个关键词:臧克家;现实主义;中国风格 农民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来说,臧克家是一个丰富的存在,他的文学活动长达七十余年。2002年底面世的《臧克家全集》共有12卷,近630万字。臧克家是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页,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臧克家以新诗名世,但是,被诗名遮掩了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应当说,在创作的时间和数量上,他的散文是与诗平分秋色的。包括《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在内的散文和回忆录,是留给散文评论界的一个大题目。晚年的臧克家,年老多病,不能接触新鲜生活,因此“老来意兴忽颠倒,多写散文少写诗”。“我大力抓住了散文,以抒发我的诗的情趣。”[1]臧克家的诗,很少散文化的倾向;他的散文却寻求着诗化——内中都蕴涵着诗魂,这就确立了臧克家散文的品位。有的偏爱者甚至有“文胜于诗”的说法。 从横的方面,先是不知世事、尚未流汗的孩子,似不足悲;次是正在“流汗”的爸爸,忧郁心态透出诗行;最后是汗尽而逝的爷爷,尽显悲怆之情。农民家庭在泥土里的生活!再从纵的方面,孩子——爸爸——爷爷,三个形象显示的不仅是三代,而且是无数代,这是中国农民世世代代生活道路的具象化,每个形象都有高度概括性。观察之细,运思之深,谋篇之巧,余味之浓,其他诗人很难望其项背。仅此一首,“农民诗人”臧克家的成就不需再置一词了。 臧克家非常强调只写自己熟悉的,这是他的现实主义的很大的特点。在“时代需求”和“自己熟悉”的关系上,他强调的是题材的熟悉。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诗人要去熟悉新的过去不熟悉的生活,这才是彻底的现实主义。他为1946年版的《泥土的歌》写的序言《当中隔一段战争》中说:“几时,不再让我为他们悲惨命运发愁、悲伤、愤怒,不再唱这样令人不快的歌?几时,让我替他们——中国农民,出自真情如同他们唱悲哀的歌一样唱一支快乐的、解放的歌?”[15]他熟悉的是旧中国的农民,所以写的就是旧中国的农民。但是他也向往新的人物,新的世界。 对于农村的自然景色,臧克家从来是倾心的。只要条件具备,他的灵感就会轻易袭来,于是,一首首优秀之作便问世了。1942年他完成了《泥土的歌》——这是臧克家除了《烙印》之外最重要的、也是诗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在抗战开始后一段时间,诗人和作家们对于创作有所反思——空洞的热情消失了,高调的呼喊嘶哑了,一部分诗人和作家重新回到了熟悉的题材,以新的审美眼光打量旧的题材,写出了新时代的新作品。于是,巴金写出了《春》(1939)和《秋》(1940);曹禺写出了《北京人》(1941);茅盾写出了《霜叶红似二月花》(1943);臧克家则写出了他的第11部诗集《泥土的歌》。和那些直接吟唱时事的急就章相比,臧克家说:“我最合适于唱这样一支歌,竟或许也只能唱这样一支歌。”[16]1944年,当他编选自己的《十年诗选》时,直接表现抗战烽火的作品入选很少。 臧克家的诗是酝酿于抒情之中的哲学,是哲学的诗。闻一多曾下过一个精辟的结论,“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其顶真的生活的意义。”这“极顶真”正是来自诗人关照生活本质,把握生活本质的哲理性总结。《三代》这首“极顶真”的抒情短诗就具有质朴、简洁、冷峻、深刻的艺术特色。 解放战争时期,臧克家同志多次参加“呼吁停战、实现和平”签名等进步活动,在重庆,曾应邀出席毛泽东同志在张治中寓所举行的文化界人士座谈会。在上海,他主编了《侨声报》文艺副刊《星河》、《学诗》和《创造诗丛》、《文讯》月刊等书刊,团结了大批进步作家;激愤于政治的黑暗腐败,他创作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和政治讽刺诗,出版了《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48年12月,由于上海白色恐怖严重,被迫潜往香港。 1949年3月,臧克家同志由中共党组织安排来到北平。5月在《人民日报》发表组诗《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了他到解放区后的喜悦心情。后历任华北大学文艺学院文学创作研究室研究员,出版总署、人民出版社编审,《新华月报》编委,主编《新华月报》文艺栏。1949年7月出席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委员。1951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 1956年,臧克家同志调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57年至1965年任《诗刊》主编。经他联系,由《诗刊》创刊号首次发表的毛泽东诗词十八首,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期间,他兢兢业业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在《诗刊》的创刊与发展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繁荣诗歌创作、加强诗歌队伍建设中,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同时满怀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笔耕不辍,勤奋创作,以热情、多产的诗人形象活跃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迎来了他创作的又一高峰,相继出版了《臧克家诗选》、《凯旋》等诗集和长诗《李大钊》。其中,《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毛主席向着黄河笑》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7年,他和周振甫合著的《毛主席诗词讲解》,对毛泽东诗词的传播和普及,起了重要的作用。 臧克家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被迫停止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1972年回到北京。1976年1月《诗刊》复刊,臧克家同志担任顾问兼编委。 粉碎“四人帮”后,年逾古稀的臧克家同志文思泉涌,又迎来了创作的春天。他把心底的颂歌唱给了社会主义新时期,出版了《忆向阳》、《落照红》、《臧克家旧体诗稿》等诗集;《怀人集》、《诗与生活》等散文集;《学诗断想》、《克家论诗》、《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等论文集。凝结着他一生汗水和心血的十二卷本《臧克家全集》也于2002年12月出版。 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1990年8月,他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和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11月,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届龙文化金奖”终身成就奖。2002年10月,被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艺术文化学院授予荣誉人文学博士;同年12月,获第七届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臧克家同志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七十余年创作生涯中,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他都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文学的发展,热忱讴歌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以短诗和长诗、新诗和旧诗、散文和随笔、评论和书信、小说和杂感等多种体裁写出了七十余部著作。他积极倡导作家深入生活、反映时代,大力提倡题材、风格的多样化和艺术上的探索创新。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团结爱护中老年诗人,热情培养青年诗人。他见证了我国新诗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史,对我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臧克家同志的一生是不懈追求光明的一生,是自觉地表现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勤奋笔耕、呕心沥血、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一生。他思想敏锐、爱憎分明,善良正直、乐观豁达,作风正派、文风朴实,平易近人、襟怀坦荡,生活俭朴、严于律己。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无私地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文学事业。 臧克家同志的逝世,使中国的文学事业失去了一位巨匠,使当代诗坛失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使我们大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可亲可敬的师长。我们将永远学习他,怀念他。 臧克家(1905--2004)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他除有意识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除了继续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钊》。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201 评论

呀哟哇啦

刊头作者/广西青年诗联艺术家 韦代森唐太宗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史不仅关乎历史观、知识面、谈吐气质,更关乎人生观、眼界和格局。学习历史,就好比行走在悠悠三千年历史长卷中,读故事、鉴人物、品智慧,自然能得丰收。《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解说词第二十集:郡国并行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历史的车轮飞速旋转,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5月,刘邦战胜项羽,在六位诸侯王的拥戴下,刘邦成为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在进行新王朝统治的顶层设计时,汉朝君臣选择基本沿袭秦朝法令制度的做法,史称汉承秦制。然而,有一种制度却没有照搬承袭,它就是秦王朝所全面实行的郡县制,与秦朝不同,汉初统治者采取了郡县与分封并行的体制。但是,这一体制却给汉初政权的稳定埋下了隐患。专制皇权和诸侯王之间的权力博弈撕裂了盟友或血缘关系的纽带,以及弥漫着腥风血雨。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高规格的凭证:丹书铁券,用铁铸造而成,上面的字铸成红色,铁券上刻着誓言。在汉朝初,铁券上信誓旦旦的刻着: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祀。表明汉王朝将永远承认诸侯国,诸侯王及其子孙也将永远效忠汉朝廷。公元前202年,刚成为汉朝皇帝不久的刘邦,为了巩固统治去笼络功臣,就以丹书铁券的形式与七位异姓诸侯王盟誓,表明只要汉王朝的江山在,就会让诸侯国永不绝嗣。丹书铁券一分为二,由皇帝和受封者各执一半,代表着皇帝给诸侯王的至高承诺。这七个诸侯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敖、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由于他们均非皇室刘氏,历史上称作异姓诸侯王。函谷关是秦汉时期最为著名的一个关口,在刘邦统一天下后,这里成为了刘邦和诸侯王统治势力的分界线。刘邦虽然身为皇帝,但其直接统辖的地区只有函谷关以西,以首都为中心的关中十五郡采用全面郡县制,中央统治透过郡县直达地方乡里。函谷关以东的广大关东地区,全部分给七个异姓诸侯王,诸侯国虽然接受汉王朝的统一管理,但拥有很大的行政、司法、军事权,是一个高度自治的独立王国,其实力足以与中央朝廷相抗衡。卜宪群:汉初的时候,面临政治制度的选择,要么是单一的郡县制,要么是郡国并行制,但是刘邦最后是选择了郡国并行制。这里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是我个人认为客观的原因可能更大一点,就是他没有办法,他必须只能够采取这样一种制度,才能够维持一个表面上的大一统的这样的局面,才能够获得他这个皇帝的称号,得到更多的人的拥护。秦汉之际,各大军事集团并立,逐鹿中原,刘邦出身卑微势单力薄,要想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七个异姓诸侯王在当时均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是刘邦必须争取的盟友和辅佐。裂土分封,不仅是刘邦争取他们的手段,也是他们拥戴刘邦对抗项羽的前提。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与项羽决战,约韩信、彭越合击项羽,因为刘邦没有分封他们为王,两人都按兵不动,导致刘邦大败,刘邦审时度势,封他们为王,两人才率军前来,共同打败项羽。因此,分封异姓诸侯王,对刘邦而言,实为无奈之举。张小锋:那么刘邦后来又在楚汉战争当中战胜了项羽,在这个战争过程当中呢,他为了团结能够团结的力量,争取很快地战胜项羽,所以说,他也无奈地不同时机地采取了分封的办法,来巩固自己,壮大自己。然而,由于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势力太大,很快成为汉王朝的巨大威胁。刘邦登基仅五个月,便发生了燕王臧荼谋反事件,刘邦亲率大军平叛,臧荼的实力在七位诸侯王中并不突出,因此,刘邦仅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平定叛乱。臧荼的势力刚刚被削平,又有人告楚王韩信谋反,这令刘邦刚刚放松的神经又绷紧了。韩信,为汉初三杰之一,是楚汉战争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为刘邦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韩信造反,刚刚建立的汉王朝,将面临致命的危险。张小锋:有人告韩信造反的时候,首先呢,对刘邦来讲感觉到很恐慌,但是,刘邦心态是什么呢,他是宁信其有,勿信其无,因为,他对韩信的猜忌,或者忌惮是由来已久,不是一日的,所以说,当别人告韩信造反的时候,他就一定就会去剪除他。这里是河南省淮阳县城区的一座普通的桥,名叫平信桥,虽然历经多次重修,但2000多年来,它的名字从未更改过,之所以叫平信桥,是因为传说这里是刘邦逮捕韩信的地方。当时,刘邦最终采纳陈平的计谋,假托巡游云梦泽,在韩信来此拜谒时,命武士将其抓捕,刘邦不忍心将韩信处死,将其贬为淮阴侯,置于京师自己眼皮底下严加控制。卜宪群:刘邦对韩信不是很信任的,从他一再迁徙改封韩信,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当然,韩信是否真正的谋反,史家的看法也不一致,但是刘邦是一定要把韩信消灭,这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当然,当年也一同打江山,韩信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也是刘邦心里面非常清楚的。在古代中国,分封制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而全面的郡县制,却只在秦朝实行了十几年时间。全面郡县制虽然能使中央高度集权,但看似无比强大的秦帝国仅仅15年就迅速灭亡,汉初君臣不能不对秦朝实施的全面郡县制产生怀疑。他们试图在郡县制与分封制中找到平衡,使大汉王朝长治久安。韩信被废为淮阴侯后,除掉了刘邦一大块心病,但接下来,他该如何处理韩信统领的楚地呢。韩信被抓之后,刘邦在一位大臣的建议下,将楚地和关东其他一些地方分封给皇室子弟,把自家人安插在异姓诸侯国之间,与异姓诸侯王抗衡。这年正月,刘邦封堂兄刘贾为荆王,王五十三县,弟弟刘交为楚王,王三十六县,哥哥刘喜为代王,王五十三县,庶子刘肥为齐王,王七十三县,同姓诸侯与异姓诸侯形成犬牙交错之势,力量大致相当。张小锋:这样的话,可能还是有一个历史的这个惯性里面,第一,分封这种体制是一直在执行,另外他是在剪除了异姓诸侯王之后,他认为异姓诸侯王之所以会背叛他,是因为他们不姓刘,跟自己不是同心同德,所以说他认为刘姓子弟比较可靠,同时,可能他意识当中他还认为一旦大汉有难的话,还是分封那些诸侯王来维护大汉,可能这个还是很关键的,所以就诞生了同姓诸侯王。风暴从北方席卷而来,又一场战争即将爆发,匈奴冒顿单于趁中国内乱,迅速控制了塞北蒙古草原,并向南侵犯中原。公元前201年,匈奴攻打诸侯国代国都城马邑,面对匈奴人的强劲攻势,韩王信投降匈奴。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三十二万大军北伐韩王信及匈奴,然而,由于轻率冒进,在平城白登山竟被匈奴四十万精兵团团包围,险遭丧命,七日后才侥幸脱险。赵王城遗址公园这里,曾经是赵国的都城战王城,公元前199年12月,刘邦回师长安,路过这里,赵王张敖是刘邦的女婿,娶了刘邦和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对于此次刘邦驾临,张敖甚是恭敬。申有顺:刘邦这个人呢,非常的傲气,架子非常大,所以处处摆架子、鄙视,在这个情况下,赵国下面一些大臣和相看不起他,当时赵相叫做贯高,还有个大臣叫赵午,就看不惯刘邦的作为,我们气不平,咱们为打天下、出生卖死,最后他当皇帝以后就这么来看咱,不如咱们把他杀了。贯高等人决定在刘邦上厕所时刺杀他,由于刘邦决定突然离开,躲过了一劫。次年,刘邦将赵王张敖贬为宣平侯,改封自己的儿子代王刘如意为赵王,赵国依然没有平静。公元前197年九月,赵相国陈欷[xī]发兵反叛,自立为代王,刘邦率兵征伐,离京前,命韩信、彭越跟随自己出征,不料,韩信彭越像当年刘邦与项羽决战时一样,再一次称病不从,这件事令刘邦耿耿于怀。此时,有人告发,淮阴侯韩信与陈欷勾结,要趁刘邦不在长安之际,里应外合袭击留守的吕后和太子刘盈,在刘邦率兵平叛时,长安宫中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这一幕的主导者是刘邦的皇后吕雉,她与相国萧何合谋,谎称刘邦已杀陈欷,韩信入宫道贺,将其抓获。萧何本以为吕后会先关押韩信,等刘邦回朝后再做处理。没想到,吕后露出狠辣的一面,不仅立即在长乐宫钟室将韩信斩首,而且,夷灭韩信三族。顿时,朝野上下,阴风惨惨,韩信,这位刘邦昔日的盟友,最终成为刘邦内心当中最大的威胁人物,在政治的需要下,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当年赐给韩信的丹书铁券也已形同废纸。韩信在被刘邦抓捕时,就曾仰天长叹,果如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韩信这位一代枭雄,以这种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但他的故事,却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终止。在他的家乡淮安,至今仍能随处可见闻到许多与其有关的纪念性的建筑和传说,他的一生业绩,至今仍被无数人所传颂。而与韩信同时称病的彭越也未能幸免,最终也以谋反罪被砍头示众,身体剁成肉酱,分给诸侯王。韩信、彭越一个个被杀,淮南王英布心惊胆战,当他接到彭越的肉酱时,担心自己也落得这样的下场,促使他最终选择反叛。英布认为汉将中,只有韩信、彭越是他的对手,但这两个人都被刘邦杀了,而刘邦年老患病,不可能亲自出征,所以英布有恃无恐,很快攻陷荆国。汉王朝又一次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危急关头,刘邦不得不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远征,公元前195年冬十月,刘邦在蕲县西大败英布,英布逃至番阳,被当地人所杀。然而,刘邦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被流矢击中,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从公元前202年起,一直到公元前195年,长达七八年的时间,刘邦的主要精力就用在了铲除异姓诸侯王上。他分封的七个异姓诸侯王,臧荼、韩信、彭越、英布被杀掉,张傲被废为列侯,韩王信逃到了匈奴,这些人,曾是他的盟友,但是为了王朝的利益,刘邦抛弃了情谊,就连后来被封为燕王的卢绾,他是刘邦最亲密的发小,但也因被告造反,受到大军征伐,被迫逃往匈奴,异姓诸侯王中,仅留下一个实力最小的长沙王吴芮。与此同时,刘邦企图以血缘关系来维系王朝,陆续分封齐王刘肥,吴王刘濞,代王刘恒等刘姓子弟为王,相比于异姓诸侯王而言,刘姓诸侯王所占地盘更为广阔。这是沛县流行多年经久不衰的戏曲《大风歌》,歌词的作者正是曾经在沛县丰邑中阳里生活过的刘邦,刘邦大败英布回师途中,路过家乡沛县,隐约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决定留宿几日,设宴款待父老乡亲。时光仿佛倒流,家乡的风景并未改变,而自己已经苍老,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切,回想起十几年峥嵘岁月,刘邦感慨万千,不禁感慨悲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唱罢,已是老泪纵横。刘邦临死前,他与大臣杀白马,歃血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如此,刘邦似乎可以放心了,他所建立的汉王朝可以稳定的发展下去了。张小锋:行白马盟誓,非同姓而王者,就是天下共击之,他定了这种誓约,希望就是刘姓政权能够永远延伸下去。公元前195年5月,刘邦和吕后的儿子,十七岁的刘盈成为新皇帝,即汉惠帝,吕后被尊为皇太后,惠帝为人善良柔弱,与性格强悍的母亲吕后相处,自然居于下风。因此,在位七年期间,朝政实际掌握在性格强悍的吕后手中。1999年,考古人员在山东章丘洛庄发现了第一代吕王吕台的葬墓,陪葬坑里不仅出土了吕大官印、吕内史印和吕大官丞三种吕国的官属印章,而且出土了大量刻有齐字样的铜器和漆器。经考古研究,这些物品应是齐国制作的,是刘姓齐王为讨好吕后而主动进贡的。崔大庸:在吕后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87年,那么曾经分封了六个诸侯王,其中就有吕国,吕国是吕后的侄子,那么她把他直接封到了这个,把济南原来的济南郡割出来,作为吕国的地盘,那么把济南就作为吕国的国都,也可能是由于到时候,吕后的这个威望和她的这个势力比较大,所以大家巴结吕氏集团比较多,所以说给了他很多东西。在距洛庄800公里以外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珍藏镇中国现存的唯一一枚汉代玉玺,而它的主人正是吕后,当时吕后就是用这枚印章,分封了众多的吕姓诸侯王。因为当时汉王朝的最高统治权被牢牢地掌握在吕后手中,开太后临朝听政之先河,汉惠帝死时吕后已专政五年,她立年仅15岁的刘恭为少帝,自己临朝称制,大封吕氏族人为王。卜宪群:吕后她亲自听政以后,比较明显的倾向于照顾她这个吕氏家族的利益、政治利益,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很多不满,这个在她活着的时候还能够被压制,那么等她一旦死后,一些吕氏和大臣的矛盾就会激化了。公元前180年7月,吕后病死,历史再一次出现转折,临死前,吕后令吕禄统领北军,吕产统领南军,告诫二人,当年高帝平定天下,与大臣们约定,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如今,吕氏为王,大臣们内心肯定不服,一旦我死,皇帝年少,大臣们恐怕要发动兵变,你们一定要率领军队保卫皇宫,而不要送丧,被别人所制。直到咽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吕后仍惦记着保住吕家的地位。然而,她刚刚死去,齐王刘襄即联合刘姓诸侯王起兵反吕,长安一片紧张气氛,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朱虚侯刘章设下计策,夺取南北军,诛灭吕氏,废掉吕后所立的另一位少帝刘弘,迎立刘邦中子代王刘恒,是为汉文帝。汉文帝刘恒 (前202-前157)这是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随葬坑出土的数千件彩绘兵马俑,曾担任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馆长的王凯,参与了楚王墓的整个发掘过程,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一有时间都会来此看看,因为这里凝聚了他太多的情感。狮子山楚王墓1984年,一个施工队不经意间发现了这个随葬坑,坑内出土了数千件彩绘兵马俑,陶俑手中所持多为象征性的兵器,是汉初分封的楚国军队的模型。当时,诸侯王的权势可见一斑,陪葬坑发现以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墓穴在哪里。这其实也是王凯心中的疑问,经过多方挖掘,一时间都没有找到。机会总是留给最努力的人,王凯走遍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了然于心。最终,300米的距离,王凯走了十年的时间。这座汉代诸侯王墓穴的面纱终于被揭开了,就在距离葬坑300米的地方,王凯发现了墓穴,该陵墓藏于狮子山,海拔米的主峰腹中,气势恢宏,南北总长117米,凿石量5100余立方,墓室面积850平方米,狮子山楚王墓的发现再现了汉初同姓诸侯王的强大实力。文帝三年,济北王刘兴居起兵反叛,文帝六年,淮南王刘长叛乱,这两件谋反事件,虽然都没有造成大的混乱,但靠血缘关系结成的分封制显现出巨大的弊端,新的危机正在扩大。张小锋:吕后的问题解决了之后呢,又出现新的问题,那就是同姓诸侯王势力坐大,中央无法去控制它,所以,地方就是诸侯王势力的发展,和中央王权之间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最后一旦激化那就非常麻烦,所以说,此后的政权就围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同姓诸侯王,这使在吕后之后的统治者,就是说文帝首要面临的问题。贾谊曾担任长沙王太傅,他是汉文帝时的卓越人物,他虽然很年轻但才高八斗,尤其对国家大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向汉文帝上了著名的《治安策》,阐述国家长治久安之策,尤其对当时分封制给汉王朝带来的巨大隐患作出分析。张小锋:当时贾谊分析,当时的同姓诸侯王的情况,他是这样分析的,他说现在的汉朝就像得了一个手足重症病的病人一样,他的小腿粗的跟人家腰一样粗,他的脚趾粗的跟小腿一样粗,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治疗,那即就是扁鹊在世,也很难医治。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说,现在赶快对这个同姓诸侯王要进行抑制他的势力,削弱他的封地,所以,提出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对贾谊的建议,汉文帝深以为然,但认为时机还没有成熟,并没有马上采纳,汉文帝坚持将清静无为的国策放在首位,尽量不发生事端、不扰民,使国家在经过长期战乱纷扰后能恢复生机,渐渐兴盛。公元前168年,贾谊年仅33岁就去世,称得上汉王朝的一大损失。不过有一位青年才正俊脱颖而出,他就是太子家令,人称智囊的晁[cháo]错。公元前165年,晁错上书,建议削藩,也就是削落诸侯王的势力。当年,齐王刘则死,无子,文帝借此机会,于次年重封齐国、淮南国时,将齐一分为六,淮南一分为三,履践了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策。公元前157年,文帝驾崩,太子刘启继位,是为景帝。景帝继位后,晁错得到进一步重用,提出许多改革措施,公元前154年,晁错再次建议削藩,上书洋洋三十篇,其主要矛头直指吴王刘濞[bì]。西汉中期形势图卜宪群:晁错认为诸侯王,你削他,他要反,你不削他,他也要反,所以他就极力劝景帝要削藩,加强巩固君权。景帝实际上也是没有完全听取他的意见,只是采取了一系列很小的一部分措施,但是激起了诸侯王的强烈的反弹。史奇刚:我们象山采盐历史那个悠久,从那个汉朝已经开始生产盐了,将近2000多年的历史。史奇刚是象山传统制盐方法的传人,2000多年前,吴王刘濞就管理着今天象山地区,吴王刘濞是刘邦的侄子,在诸侯王中实力最强,吴国东面临海,可煮盐牟利,境内有铜山,刘濞派人铸铜钱,号称吴钱遍布天下。此时,其它各诸侯王也纷纷扩张实力,景帝顾虑重重,深怕一招不慎,招致不可收拾的后果。刘濞知道下一个轮到的就是自己,于是,悄悄联络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六国,准备起兵反叛。当时,朝廷削落吴国封地的诏书一到,刘濞率先在广陵起兵,打出诛晁错的口号,诸侯纷纷响应,史称七国之乱。一时间,战争的硝烟弥漫着全国,尽管汉景帝已有所准备,然而,七个诸侯国同时反叛,这显然远出乎他的意料,他赶紧派太尉周亚夫等将领,分兵三路出击叛军。但景帝毕竟年轻,执政时间不长,他整日坐卧不安,他在想,削藩之举是否太草率了。张小锋:应该讲吴楚七国之乱是西汉立国以来最大的内乱,而对景帝来讲,他是作为一个新继位,没多长时间的一个君主,面临这种情况,他应该是惊慌失措,所以他能够想到的,就是尽快消弥这场战争,而当时吴王刘濞恰恰当时的口号是:诛晁错,清君侧,所以他就想如果把晁错牺牲掉,能不能消灭这场战争,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最好的,于是呢,他就接受了袁盎的建议,准备斩杀晁错。景帝惊恐之余,接受袁盎的建议,在晁错上朝的路上将其逮捕,并立即行刑,穿着朝服在东市被处以腰斩之刑。然而,晁错之死并不能阻挡刘濞的反叛步伐,当朝廷使者令刘濞拜受皇帝诏书时,刘濞已自称东帝。至此,景帝放弃幻想,一心平叛,吴楚军首先遇到景帝弟弟梁王的坚决抵抗,攻城不下,太尉周亚夫趁机断其粮道,叛军转而进攻屯兵昌邑的周亚夫军,周亚夫坚壁不出,待叛军断粮,人心涣散,大败其军。刘濞弃军逃走,仅有数千将士随从,楚王自杀,刘濞逃到东越,东越王杀了他,将他的头送往长安,七国之乱仅三月就被平定。公元前145年,景帝下令,诸侯王不得治国,将其任用王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降低官员级别,改丞相为相,减省吏员,以和中央官区别。诸侯王权力大大削弱,中央集权显著增强。卜宪群:吴楚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汉景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削弱诸侯王的实力,一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像吴楚这些过去的诸侯王的地方,他又把它拆分为很多小的侯国,削弱它的力量。那么第二个方面,就是改革他的官秩,就是诸侯王的这些官,过去是诸侯王自己设立的,现在改为天子,就是皇帝来给他设官。公元前142年,年仅15岁的太子刘彻,正在提前举行成人礼,因为此时的景帝已经病入膏肓,一年之后,景帝驾崩,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经过文景之治后,汉王朝已步入鼎盛时期,中央和诸侯王的实力对比,已发生全面逆转,强势的汉武帝,将对诸侯王问题做彻底的解决。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所谓推恩,就是诸侯王可以将皇帝的恩泽推广到自己的子孙,就是把皇帝分封给他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孙为列侯。推恩令一下,诸侯王的封地化整为零,变大为小,其势力进一步削弱了。汉武帝决心做最后的整顿,特意颁布左官律和附益法,前者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后者限制士人、官僚与诸王交游。张小锋:左官律就是朝廷规定,凡是在诸侯王任官的官吏为左官,汉代是以右为尊,以左为卑,从名号上来讲,凡是你在诸侯王任官的,你从名号上讲,你是低人一等。同时规定,凡是在诸侯王任官的官吏,朝廷不再录用。卜宪群:附益法就是禁止朝中的大臣和诸侯王之间结成朋党,朝中的大臣不允许和这些诸侯王或者这些官吏相互的来往,这就是附益法,左官律和附益法实际上都是加强中央集权。从此,诸侯王惟得衣食租税,不得参与国政,已与一般富豪无异。分封制终于名存实亡,扰攘百年的诸侯王问题至此得以基本解决,郡国并行也告结束。在残酷的斗争中,在新的历史阶段,当盟友、血缘都无法成为维系汉王朝的统治力量时,郡县制的优势凸显脱颖而出,经过长期的较量,最终分封制淡出历史舞台。从此,终两汉四百余年,诸侯王问题再没有成为困扰中央王朝的心腹之患,而在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中,分封制尽管还一直存在,但无足轻重,郡县制已毋庸置疑的成为主流,它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与不断完善,为建立上下相维、轻重相权的行政体制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与分封制不同,作为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支柱,郡县制对维护国家统一、保障社会稳定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正因为如此,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诗社成员(25人)我是疯子、拙笔牛牛、马大姐、雪花飘飘、断桥、永不言弃、小锦、雨柔、柔风烟雨、简遥、暖暖、飞闻、风裳、苏御泠、夕颜寒冰、月色荷塘、小云、婷婷、冰凝儿、林郁天香、蜗牛、江西英子、吉祥花、小二、清风徐徐。(按入社时间排序)雨巷诗社简介雨巷诗社于2014年10月21日豫章万斌创立,社员仅23人。另有雨巷诗社QQ兴趣部落万人;微信圈子【唐诗宋词天天读】万人;雨巷诗社交流群230人。每月定期举办“雨巷征文月赛”“每日一对”“每周同题”等特色活动,量虽不多,但每篇作品必附评语。雨巷诗社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诗社,没有大腕,没有大活动,更没有影响力,只有尘世中恬淡的一抹丁香。创社六年间,旨“捧一杯闲茶,读一首闲诗,度我一闲身。”非所他求,自得其乐而已。雨巷诗社特别感谢高山大神群、中青诗联网、联都论坛、中华国粹网等等各界大神莅临其间开展文学讲座、点评活动,使小社增光,获益良多。投稿及加入诗社QQ微信群方式:1.投稿信箱:yuxiangshishe123@.社长微信号:9190597783.入选要求:现代诗歌、格律诗、词、散曲、对联,不超过15首(诗:平水韵,词:词林正韵,新韵需注明);辞赋、作品评论、诗歌理论,一到数篇不等;新诗,不超过5首。文责自负。拒绝一稿多投。4.入社要求:需在雨巷诗社创作交流满1年以上,发近原创作品三首(篇)给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加入。雨巷诗社创始人万 斌:雨巷诗社社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西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中青楹联研究院副秘书长、联都论坛顾问李观宇:雨巷诗社副社长、广东人,网名拙笔牛牛马林良:雨巷诗社散文首席、吉林人,网名马大姐何小梅:雨巷诗社诗词首席、重庆人,网名永不言弃郝秀苓:雨巷诗社诗歌首席、天津人,网名断桥,天津作协会员雨巷诗社微信号:yuxiangshishe雨洒文江龙纵笔;巷回韵响鹤衔花。

323 评论

youjinjuan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潍坊诸城人,现代诗人。山东大学知名校友,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曾任《诗刊》主编,他的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入选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十二课。个人荣誉:臧克家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12月,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文学地位:臧克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页,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202 评论

京京魅力

臧克家同志,笔名少全、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 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诸城。 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 1923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期间,阅读了大量新文学作品,并开始习作新诗。 1925年首次 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 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曾参加北伐。 1929年,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 《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 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学习期间,得到闻一多、王统照先生的热情教诲与精心帮助。他 创作的《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 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1932年开始发表新作,以一篇《老马》成名

110 评论

汀汀20082008

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详情臧克家(臧克家)万 45"臧克家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1]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国立山东大学[2](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2]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曾任《诗刊》主编,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且被选入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十七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人教版教材经作者同意后改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教材改版改回原题目)入选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二课。 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臧克家因冠心病、尿毒症导致多脏器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98周岁零120天。[3]中文名臧克家别名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潍坊诸城人物关系 郑曼妻子人物生平早年经历1905年10月8日,臧克家出生在山东潍坊诸城臧场。诸城在胶东半岛上,这个县属古琅琊,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东巡时曾在那儿刻石纪功,至今那儿还有非常有名的琅琊刻石。臧家庄在城西南十八里,它孤高地踞在一个小山岭上,村旁边有两座青山,一座是常山,一座是马耳山,苏东坡在密州作知州时,曾到常山打猎,留下“试扫北台看马耳”的诗句。臧克家的回忆录臧克家出生在一个中小地主家庭里。这是一个封建家庭,但它的文化空气很浓。他的祖父、曾祖父都在前清有过不大不小的“功名”,他的父亲是从法政学堂毕业的。他8岁时,生母便去世了,他父亲患有肺病,终年咳血,仅仅活了34岁。由于家庭的不幸,诗人在入私塾之前有机会和贫苦人家的孩子一起玩耍,从而对农民的悲惨、辛酸的生活有了深入骨髓的认识。又因为他家里文化氛围浓郁,他从小就对文艺感兴趣。诗人后来年老了还能清楚地记得他儿时听到的一些歌谣,如:山老鸹,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沟里,媳妇背到炕头上,出啦出啦吃面汤,吃完面汤想他娘,他娘变了个屎壳郎,碰了南墙碰北墙。臧克家臧克家的祖父和父亲都爱诗。祖父为人严肃沉默,令人不敢接近,但一高兴朗诵起诗来,声音里就饱含情感,进入诗的境界而成了另一个人。他小时候,祖父教他念古诗,当时臧克家虽不了解,但却能背得滚瓜烂熟。什么“打起黄莺儿”;“自君之出矣”;“床前明月光”;“壮士别燕丹”;什么“少小离家老大回”……祖父又写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临近的时候,祖父总是亲手写春联,而年少的臧克家就负责按纸,堂屋里的门联年年换,大都是古人的佳句。像“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水能澹性为吾友,竹附虚心是我师”;“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等。大约在八九岁的时候,臧克家上了私塾,12岁的时候上本村的初级小学校。在私塾读书的那几年,他竟能背熟六十多篇古文。长点的像《滕王阁序》《吊古战场文》《李陵答苏武书》;短些的像《陋室铭》《读孟尝君传》等。他后来回忆说:“相隔近七十年,至今仍能背得出来,当年啃骨头,今日始解其中味,获益不浅。”在初小的两年间,孙梦星老先生常常慷慨陈词:我们堂堂大中华,有几千年的光荣历史,竟被小小日本这样欺压!而当局又一味忍让,弄得国亡无日,四万万黄帝的子孙,全将变成亡国奴了!臧克家怀着悲伤而激烈的心情倾听,年少的心灵撒下了仇恨帝国主义的种子,也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这一年臧克家14岁,他考入县城“第一高等小学”。夏秋之间,北京学生运动组织派了当地的一名大学生丘纪明回乡做宣传鼓动工作。臧克家和同学们跟着他打着小旗到街头去宣传,还到商店去检查日货,登记封存、没收日货。在诸城县内有两处古迹,一处是秦始皇的琅琊碑,另一处是苏东坡的“超然台”。“超然台”是臧克家时常登临的地方。事隔千载,人隔生死,他似乎和苏轼心有相通。每临此境,臧克家北瞰潍水,南瞻“马耳”,东望庐山,西眺穆陵,口吟“大江东去”,时觉豪气满胸。他常默想:做一个诗人多好啊;千百年来,多少帝王将相,被东去的流水淘尽,而诗人的诗句,却永世长存,打动人心。著名作家臧克家 刘文韬编辑在“高小”学习了三年,臧克家受到新思想的影响,眼界和心智,都放宽了一些。“高小”三年毕业,当中因为丧父休学,臧克家推迟了一年毕业。1923年,臧克家到济南,升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该校校长王祝晨先生是高等优级师范学校毕业的,立志终生为教育献身,思想进步开明,常延请名人到校讲演,启迪学生的眼界和心胸,杜威、周作人、杨晦等人都曾到一师讲演过。在全班中,臧克家的国文成绩是数一数二的,他的作文经常得到老师的好评。就在那时,他开始写起了白话诗。一次,他向《语丝》投稿,周作人复了信,不久《语丝》将他的投稿登了出来,这是臧克家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大刊物上发表作品。接着他又向林兰女士主编的《徐文长的故事集》投去三篇稿子,又被采用,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书上,他真是“不亦乐乎”。著名作家臧克家 刘文韬 摄当时,山东第一师范算得上济南的一个开明学校,也是“五四”新思潮、新文化传播的一个阵地。在学校里,臧克家如饥似渴地读着许多新出版的书。那时,为了鼓励学生读书,学校还成立了“书报介绍社”,邓广铭就是它的负责人。1926年秋,奉系军阀张宗昌在山东的统治非常黑暗,臧克家感到压抑得透不过气来。正当此时,郭沫若的《革命与文学》中有几句话给了他很大触动:“彻底的个人自由,在现在的制度之下,是追求不到的。”他便和同学结伴到武汉,那时武汉成立了革命政府,“南军”声威震全国,许许多多青年心向往之。1927年初,臧克家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随部队参加讨伐杨森、夏斗寅的战斗。他的诗集《自由的写照》就是描写武汉大革命生活的。大革命失败后,他回到故乡,不久,因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臧克家逃亡东北。诗人用诗歌给我们记录了他在东北的生活。生平履历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诸城。18岁前一直生活在胶东半岛的农村。 共2张臧老墨宝1923年夏,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当时席卷全国的“五四运动”影响,开始习作新诗。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处女作《别十与天罡》,署名少全。1926年秋(有说1927年初),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曾参与北伐,加入讨伐夏斗寅的战役,失败后逃亡东北。1928年农历四月,和王深汀结婚。1929年,入读山东大学补习班,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8月10日,长子臧乐源出生在济南。1930年,入读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2] 前身,1931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新诗创作上得到闻一多、王统照的鼓励与帮助。1932年,在《新月》4卷7期发表第一首诗作《难民》,另有《老马》等,描写旧中国农民的生活。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获闻一多、茅盾等好评。1934年,出版诗集《罪恶的黑手》。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1934年至1937年,在山东省立临清中学任教,出版诗集《运河》和长诗《自己的写照》,创作了散文集《乱莠集》。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是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襄阳、宜昌两分会理事。年初,与王深汀离婚。1938年至1941年夏初,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司令长官部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三十军参议。他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三赴台儿庄前线采访,写成长篇报告文学《津浦北线血战记》;他率第五战区战时文化工作团深入河南、湖北、安徽农村及大别山区,开展抗日文艺宣传和创作活动;他组织“文艺人从军部队”;赴随枣前线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宣传工作,曾参加随枣战役。这期间,创作和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及散文集《随枣行》,歌颂抗日军民的事迹。1941年秋,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参议、三一出版社副社长、代理社长,筹备出版了刊物《大地文丛》,创刊后,被当局查禁。1942年7月辞职,冒暑自河南叶县徒步赴重庆。8月,和邓曼结婚。1943年4月,在重庆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候补理事。1943年夏,任赈济委员会专员,并负责编辑《难童教养》杂志至1945年秋。1943年,出版了回忆录散文集《我的诗生活》、诗集《泥土的歌》。1944年,出版了《十年诗选》。历任上海《侨声报》文艺副刊、《文讯》月刊、《创造诗丛》主编。1948年12月,由于国民政府在上海的白色恐怖严重,一度逃亡到香港。1949年3月,由中共党组织安排来到北平。后历任华北大学文艺学院文学创作研究室研究员,新闻出版总署、人民出版社编审,《新华月报》编委,主编《新华月报》文艺栏。1949年7月,出席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委员。1951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1954年,出版了《臧克家诗选》。1956年,调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57年至1965年,任《诗刊》主编。经他联系,《诗刊》创刊号首次发表毛泽东的诗词十八首。1957年,和周振甫合著《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后改名《毛主席诗词讲解》)。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停止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1972年,回到北京。1976年1月,《诗刊》复刊,担任顾问兼编委。“四人帮”倒台后,年逾古稀的臧克家恢复创作,出版了《忆向阳》、《落照红》、《臧克家旧体诗稿》等诗集;《怀人集》、《诗与生活》等散文集;《学诗断想》、《克家论诗》、《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等论文集。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1990年8月,他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和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11月,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届龙文化金奖”终身成就奖。2002年10月,被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艺术文化学院授予荣誉人文学博士。12月,获第七届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臧克家全集》面世,共有12卷,近630万字。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因冠心病、尿毒症导致多脏器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安葬于北京万佛园华侨陵园。

9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东北大学学报投稿好投吗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由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99年创刊,双月刊,每期96页。本刊依托东北大学优越的教学、科研环境,坚持正

    小剑201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山东报纸投稿

    投稿邮箱      报社在济南市历山路和泺源大街交界口,新闻大厦东侧大高楼传媒大厦办公,大众报业集团旗下的报纸总部都在这办公,例如,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经济导报

    点評狂魔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闽东日报投稿

    厦门日报 投稿邮箱:zrb@xmrb.com 厦门晚报:海峡导报1-7 , 厦商1-6 东南早报135 (立足泉州,全省发行) 闽东快1 , (福州)

    咪咪妈咪贝贝哄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广东医学投稿须知

    根据你的问题,广东医学应该指的《广东医学》这本学术杂志《广东医学》简介:《广东医学》创刊于1963年,(半月刊)曾用刊名:(广东医药资料)由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广

    食戟之喵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广东医学投稿

    分稿是交给相关的编辑! 收到审稿费后,稿件提交到主编分稿下面就是编辑初审

    瑾年凉薄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