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吃的懒妞
大家好哇,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潮汕地区,这里靠近海边,有着丰富的美食,小吃尤多,富有地方风味和美食特色,以及有着有趣的过年特色风俗,下面我给你们分享一下我的家乡的年味美食以及特色风俗吧。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俗特色小吃,丰富多样,也代表了当地的习俗。而潮汕地方更是有很多精致、有特色、美味的小吃。除夕前几天,潮汕地区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下面我来介绍我家乡过年常做的几种美食小吃。
在潮汕地区,过年过节常要做粿来祭祀,而光是粿就有好几种,有甜粿、米粿、萝卜粿、鼠壳粿、糯米粿和红桃粿等等,其中我们家最常做的粿就是红桃粿啦。
红桃粿的外皮为低筋面粉,酵母粉,糯米粉和面做成,馅料为糯米,花生,香菇,或白萝卜芹菜等配料制成。
其外表形状像一个桃子,颜色也是粉红色的,所以取名为红桃粿。潮汕人认为红色是吉祥如意、好意头的象征,而粿在制作过程需要发酵,故取其“发”的好意义。桃果象征长寿,所以制作桃粿也反映了祈福祈寿的愿望。
这种桃粿是过年过节祭祖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一种食品,是潮汕人的一种习俗。它的味道也非常香,软软糯糯的,很有弹性,馅料丰富,而且不易腻,可炸可蒸可煮,形式多样,非常好吃。
红桃粿
外皮用料为手工面擀皮,馅料是白糖,花生,芝麻,而且简单易做,每次我都会在家里帮我妈妈一起做,先拿起一张薄薄的饺皮,把适量的馅料放上去,再对折合在一起,最后捏上一些褶纹,全做完后再由我妈妈放到锅里油炸而成,酥饺是否好吃,离不开对火候把控,将之炸至金黄酥脆,便可出锅。
“酥饺”的外表形状像弯月,边缘上捏些间隔相等优美的褶纹,颜色也金黄金黄的,油炸出来又好看又酥香,外皮酥酥脆脆,馅料香甜可口,可以当零食一样解解馋,吃上一个忍不住吃下一个,小孩子也非常喜欢吃,馅料里糖浆的甜、花生和芝麻的香,让人口齿生香。
酥饺不仅是潮汕人春节、元宵的必备供品之一。而且在农历正月前几天,潮汕地区家家户户的茶几上总摆着几盘酥饺,要是有亲友来拜年,便围在茶几边,边喝工夫茶边吃酥饺,气氛温馨和谐,非常惬意。
酥饺
潮汕过年常见卤味之中有卤鹅、卤鸭、卤猪脚、卤五花肉、卤鸡爪等等,卤味在潮汕地区也是不同地方有着不同口味,有的偏甜,有的偏咸香的,但大体上都有一个卤汁的香味。
在我们家乡每次过年前许多家庭就会早早买一些鸡鸭鹅、猪肉等放在冰箱,过年前几天拿出来,加上一些卤料,进行卤制。那个香味,让闻到味道的人都忍不住想咬上一口。
在卤味中,尤其是隆江猪脚饭,是我家乡一道有名的菜肴,也是经典的小吃。曾经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
在过年前,许多家庭都会买猪蹄进行卤制,我家也不例外。每次过年我妈都会买猪蹄隆江猪脚,将其洗干净,卤制好放进高压锅,煮出来的猪脚非常弹嫩糯香,色香味俱全,香气四溢,而且肥而不腻,入口香爽,一咬里面的肉立马散开,加上潮汕特有的开胃菜——酸咸开胃的菜脯更是绝了。
隆江猪脚饭
潮汕地区多为沿海地区,每逢过年过节,许多人就会买许多海鲜备用,特别是鱼和虾,用来制作成鱼丸和虾枣。
在我的家乡,以鱼或以虾为主料做成的鱼丸和虾枣,是潮汕一道地道且有特色的美食,每次都有外地人前来品尝。在经过油炸之后,鱼丸和虾枣颜色金黄,入口酥松,肉质非常弹牙,但由于整个做工比较复杂,花费时间较多,一般情况下也只有过年或者一些比较重要的节日才会做。每次我回家最想吃到的就是这个了,香甜可口,毫无腥味,非常入味,吃过一次就难以忘记那个味道,在外地上大学有时候很想念吃上家乡的鱼丸和虾枣。
潮汕特色虾枣
相信许多人都吃过潮汕牛肉丸吧,牛肉丸为潮汕特色美食,以柔、润、鲜、爽而美名远扬。据说潮汕牛肉丸还入选了今年的北京冬奥会餐桌哦,牛肉丸在经过潮汕人多年的探索与积累,也有了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在我们家乡,过年过节更是少不了牛肉丸的出现,正宗的潮汕牛肉丸,选用新鲜牛腿肉,纯靠完全人工手打,肉质细嫩,口感鲜香浓郁,有时候还会在打牛肉丸的时候加进一些嫩筋,增加了点嚼劲。每次我家过年打火锅必下锅煮,一口咬下去弹牙爆汁!
每次我在外地上大学吃的牛肉丸感觉跟家里的真的是天壤之别,这也难怪好多人买牛肉丸就要专买潮汕牛肉丸。而且不只潮汕当地人喜欢吃,很多外地游客甚至就奔着尝尝正宗潮汕牛肉丸而来。
潮汕牛肉丸
在潮汕地区里,许多传统的过年习俗还保存完好。因此在我印象当中,我对在家乡过春节的氛围感受,为年味比较足,有趣好玩。
在这个月里,潮汕人的春节从“办年货”开始,到“闹元宵”结束,是潮汕人最忙也最热闹的时候。
过年前,在日历上找一个吉利且适合打扫的日子,用竹叶、榕叶、甘蔗尾或长扫把将屋顶,天花板,门窗,犄角旮旯进行打扫清洁,把蛛丝、灰尘都清除干净,听我妈妈说这就叫“采囤”。 “采囤”是潮汕地区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寓意为把一年来的晦气都清出去,迎接新春的到来。
家家户户都要彻头彻尾大扫除,陆陆续续将家里的门窗、桌椅、砖墙、被子蚊帐、坐垫抱枕等等清洗干净,所以每次我寒假放假回家在过年那一段时间都非常忙,不是在洗这件东西,就是在清洗那件东西。
清洗完毕,将每样物品归位后,布入眼帘的是整齐摆放而又干净整洁的大小物件,小时候家里采囤完了之后看到家里摆放整齐,干净空阔了许多,心情也舒坦了许多,正所谓,清掉晦气,新年新气象是也。
潮汕“采囤”
在我们家乡,农历十二月廿四日被称为“神明”上天“述职”之时。下界诸神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善恶诸事。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一些祭祀活动。“神上天”这一日,各家各户都会祭拜灶神。在我们家乡,这位灶神叫“申面公”,也有名为司命帝君,简称司命公。
妇女们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这天,天还没亮就要起床,先要把锅拿到屋外巷头清除黑黑的烟渍污垢,俗称“耙鼎”。从送司命公上天后,各家各户就开始清理室内卫生,从这一天起,要等到过年后正月初四“神落天”后才能再“耙鼎”,意思是不要惊动司命公。如果玉皇大帝不信司命公的话,再派人巡视时,看到人间百姓真的把村社家内打扫得干干净净,又虔诚地祷求玉皇大帝赐福赐寿,不会再有谎言。玉皇大帝就会更加信任司命公,把为百姓消灾咎、添福寿、增五谷、饲大猪诸事交由司命公管理。
在潮汕,人们对供奉的神灵称呼为“老爷”,家家户户的妇女们要把这一年里贴的各种“老爷符”撕下来,以及把平时随身携带的老爷符都拿出来聚集在一起,再把香枝取下来,然后一起放入袋子里或桶里,再火化后拿去放在河边,随流飘走。
农历腊月廿四日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等待新年的到来。除夕前家家户户不但忙碌打扫清洗房子,还要张罗备办各种年货,年货一般以红色外包装为主,象征喜庆吉利。对于潮汕人来说,过年还要准备许多肉类和素食祭拜,肉类一般有鸡、鹅、鸭、鱼肉和猪肉等等,而水果则尤其要买柑桔、橘子、青橄榄等水果,作为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非常丰富。
除了准备吃的,潮汕人在年前还要理发,即在过年前,要“剃个雅头过大年”,潮汕俗语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潮汕人爱清爽整洁,在年前,男性一定要理发,女性则一般为“挽面”,“挽面”是潮汕女性理发美容的一种特别手艺,即用线将额前、鬓角的汗毛拔掉,后修出弯弯的月牙眉,以容光焕发迎新年。
潮汕人还喜欢用洗澡来图吉利,“洗涤污秽,消灾免祸”,年三十这天潮汕人都得“洗白白”。而且这一天还要早洗澡,每到这天我妈在下午就会开始催促我们该早点洗澡了。在除夕这一天就要贴对联了,以及挂福字、贴春花。到了晚上就有人家开始放鞭炮了,这一一都是跟“年”的传说有关,为了驱赶怪兽“年”,防止它来伤害百姓,同时驱邪避凶,潮汕地区至今仍保留这些习俗。
贴对联
除夕夜里,家庭主妇们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年夜饭。因为这个时候是一年中家里人聚的最齐的时候了,祭拜完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再上桌,一家人团团围坐,围着桌子里谈笑风生,热热闹闹的聊天,一片喜气洋洋。
除夕夜送压岁钱是也潮汕过年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压岁钱不是直接递送,而是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红包里,我们家乡俗称为“压腰”,寓意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长辈给晚辈送压岁钱
拜年,又称为“拜正”。一般是正月初早餐后,大人携小孩都穿上新衣服,带上礼物到亲友家拜年,互相问候,说一些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以橘子(大桔)、青橄榄、油柑、糖果等摆至客厅,一边聊天,一边共品工夫茶和酥饺。
客人赠上橘子祝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橘子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所以,在潮汕地区,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橘子(大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一定要是双数,双数寓意吉利。大人看到对方的小孩,也会给他们包上红包,祝他们学业有成,顺顺利利,健健康康。
拜年
潮汕地区特有春节“劳热”活动,又称“营老爷”,是潮汕最重视的游行祭祀活动,不同地方迎老爷的日子不完全一样,一般都在农历正月轮流于各乡村举行,游行祭祀活动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全村平安。
各村表演节目,小朋友们挑着灯笼跳着舞,旁边的锣鼓喧天响,年轻姑娘们身穿美妙的旗袍或具有潮式风情的戏服,还有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整齐的着装异常鲜艳和美观,给这个节日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所用乐器不在多,锣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优美的潮汕乐曲回荡在欢乐的节日里。“营老爷”是一种文化传承,营老爷中的儿孙旗、灯阵、灯河代表的是族群枝叶的繁衍,潮汕人也通过这项古老活动来增强族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小时候每逢过年我最期盼的就是去看这个游行活动了,每次在正月前几天挑一天早上早起,吃早餐完穿上新衣服,然后就跟妈妈还有弟弟妹妹去观赏,现场非常热闹,锣鼓声和鼓掌声不断,大家都喜笑颜开,拿着手机拍短视频,分享此刻的欢乐与现场热闹画面。
潮汕“营老爷”
表演结束后就开始游神,游神队伍中的主角是武帝庙的关老爷,和来自十四乡各寺庙中供奉的老爷们。还包括之前表演节目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在镇中各处巡游,游行结束后把老爷们又送回武帝庙。整个游神环节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晚上。新年夜晚,会有许多人盛放烟花,非常好看,将新年气氛烘托至高潮。
在正月里,还有一些人会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话语,将代表吉祥如意的小红纸贴于别人家门口两边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人,都趁着讨点赏钱。而潮汕人过年讲究吉利,正月一般不会说脏话或直接拒绝,都会给点小零钱打发他们。所以现金在我们家乡还是经常使用的,过年还要准备一些零花钱以给这些人。
初二、初三日各乡镇组织一些新春文娱活动,不仅有搭戏棚演潮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活动丰富多样,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呈现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在潮汕地区有传说,农历正月初七是“始祖人”的生日,女娲氏开天辟地,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因而潮汕人把初七称为“人日”。 潮汕正月初七就有吃七样羹的传统,潮汕有一句俗语:“七样羹,七样羹,大人愈吃愈后生(年轻),奴仔(孩子)吃了变红雅(脸红润),姿娘(姑娘)吃了像朵花。”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七样羹”。大人、小孩每人至少吃上一大碗。食七样菜,其实就是品尝生活,也是取个好兆头。按潮汕话的谐音来说,七样羹的寓意分别是:厚合菜(合家平安)、大芥菜(大发财)、春菜(春来发芽)、芹菜(勤劳致富)、菠菜(潮汕音飞龙菜,寓意飞龙在天)、大蒜(诸事精算)、韭菜(长长久久)。
七样羹”煮法十分简单随便,各种蔬菜取适量,生菜落锅,热火煮熟,便成了原汁原汤的潮汕美食“七样羹”。正月初七取七种寓意美好的蔬菜一锅煮是潮汕地区民间一种特色食俗,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祈望。
将七样羹将煮成一锅
以上就是我的家乡——潮汕地区的年味美食还有特色风俗,它们都包含了许多美好寓意,当然实际上的美食和风俗肯定不止这几种啦,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潮汕文化源远流长,欢迎你们来潮汕游玩呀,相信这里的美食以及特色风俗肯定让你流连忘返!
周周-Sophia
有人说,年味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是天空五彩滨纷的烟花,也有人说年味是车站码头拥挤的嘈杂声,是游子匆匆赶路的脚步声,还有人说年味是长辈对晚辈宠爱的钱压钱……,在我看来,年味还是凝结在人们舌尖上的美味佳肴。无论是大年三十的团圆,还是以后的走亲访友,都离不开一个“吃”字,过年是一场场饭局的大串联。
我的家乡在甘肃。甘肃,简称甘或陇,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历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县回中山,周人崛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天水、陇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今天来看看甘肃特色美食吧。
1、 兰州清汤牛肉面
兰州清汤牛肉面俗称"牛肉拉面",是兰州最为著名的风味小吃和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被当地人誉为兰州的麦当劳。兰州牛肉面创始于光绪年间,系回族老人马保子首创。牛肉面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兰州牛肉面有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 (辣子油红)、四绿(香菜绿)、五黄(面条黄亮)五大特点。面条根据粗细可分为大宽、宽、细、二细、毛细、韭叶子等种类。面条用手工现场拉成,一碗面不到两分钟即可做好,再浇上调好的牛肉面汤、白萝卜片,调上红红的辣椒油、碧绿的蒜苗、香菜,食之令人叫绝。
2、米汤油馓子
米汤用凉州特产黄米和少许扁豆调入砂锅用旺火熬成,再将少许面粉或玉米淀粉打成糊状兑入,加入适量碘盐;食前炝清油、葱花、花椒粉即成。特点是味咸色黄,入口绵细香甜。进食时将炸好的油馓子撅成小段,泡入扁豆米汤中,再加少量白糖。这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风味食品。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或醉酒后,食用米汤油馓子既可降低体温,又可调节饮食口味。
3、拔丝洋芋
这是甘肃的一道地方菜,用甘肃特产洋芋作原料,夏天也有用白兰瓜作原料,制成拔丝白兰瓜。洋芋洗净削皮,切成滚刀块或菱形块,分两次放入油锅中炸熟呈金黄色。炒勺内留少许油,将白糖放人不停地搅动,使糖受热均匀溶化,等糖液起小针尖大小的泡时,迅速将炸好的洋芋块倒入,撒上芝麻颠翻均匀后盛盘上桌。这时只见洋芋色泽明亮,用筷子夹时,银丝飞舞,香甜可口。
4、 陇西腊肉
陇西腊肉是甘肃地方名特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腊肉腌制约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其原料,选用岷县山区闾井一带的蕨麻猪,该猪体形小,多不过百斤,腿细、皮薄、肌肉紧密。由于野外牧养,多运动,致瘦肉比例高,且滋味鲜美。走在陇西大街上,随处可见腊肉摊子。整片煮熟的腊肉猪皮朝上摆放在木案上,皮色金黄油亮。朝向顾客的一面是腊肉切开的切面,不用说闻到味道,光看那刀切面,就会令你垂涎……用刀割一片,看起来是透明的。真正是瘦肉艳若红霞,瘦而不柴;肥肉晶莹如玉,肥而不腻。似乎是传统,每个卖肉的老板都会在客人来的时候用刀割一片给客人品尝。陇西腊肉最典型的吃法是"腊肉加馍",此外腊肉还可与其他时鲜蔬菜爆炒,比如"韭菜炒腊肉"、"蒜苔炒腊肉"等都是非常别致可口的菜肴。
5、 静宁烧鸡
静宁烧鸡亦称静宁卤鸡,是静宁传统名食。它以形色美观、鲜嫩味美、外表晶亮、囟色褐红、肉香味厚、爽口不腻,驰名甘、陕、宁等省(区),是西兰公路上过往旅客争相购买的风味食品。或路途食用,或馈赠亲友,莫不为人称绝,既是筵席美餐,又是滋补佳品。人们形容"闻香千里外,味从鸡肉来。"
6、 浆水面
浆水,既可做清凉饮料,又能在吃面条时做汤。再加上葱花、香菜调味.更是脍炙人口。所以,兰州、定西、天水、临夏等地的群众,都喜欢吃浆水面。浆水有清热解暑之功效。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碗浆水,或者吃上一碗浆水面,立即会感到清凉爽快,还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浆水对某些疾病也有疗效。有的高血压病患者经常吃一点芹菜浆水,能起到降低和稳定血压的作用。据说对肠胃和泌尿系统的某些疾病,浆水也有一定的疗效。有的医院,曾用浆水配合药物,治疗烧伤病人。浆水的制作也很简单。一般用芹菜、莲花菜、"小白菜及其他菜叶为料,煮熟以后加上发酵"引子",盛在盆内盖好,用衣物闷上一天后即可食用。
7、 臊子面
臊子面是甘肃又一著名的传统面食。据说是由唐朝的"长寿面"演化而来,成为老人寿辰、小孩生日及其他节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寿延年"之意。臊子面做工考究:先用羊肉、黄花、木耳、鸡蛋、豆腐、蒜苗及各种调料做成臊子;再用碱水和面,反复揉搓,然擀成厚薄均匀的面皮,用菜刀切细,在锅内煮熟。食用时,先捞面条,再舀臊子。汤多面少,则臊子鲜香,汤味酸辣,面条细长,筋韧爽口,成为营养丰富、老幼皆宜的美味佳肴。
8、 藏包
去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一定要尝尝这里的一个风味特色,就是藏包,还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当地藏民习惯称"牛眼睛包子",因为个大又圆,很像牛眼睛得名。这道民族面食不同之处,就是采用青稞面为皮,用牛羊肉馅蒸制而成的。现在的藏包多用白面为皮,羊肉为馅了,然后加入适量的羊板油,调上葱花、酱油、味精、花椒水等佐料,放在笼上蒸熟就可以吃了。吃的时候一定要趁热,刚出锅的包子外皮雪亮,里边的肉馅清晰可见,很是催动食欲。
9、糊锅
糊锅是酒泉的特色小吃。 酒泉最具代表性的小吃应该就算“糊锅”了,尤其是老酒泉人最爱吃,卖糊锅的店主在店门口架上一口大锅,汤料用鸡汤,投入蚕豆粉汁,成糊状,再加蚕豆粉制成的粉块、粉条、以及鸡丝、肉片,再把炸好的大麻花掰成麻花瓣,放入配好的汤中即成,其味鲜香,突出姜与胡椒的辣味。
10、面皮子
面皮子是甘肃武威一带著名的风味小吃,也是凉州人十分喜爱的小吃,面皮子是面粉制的食品,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状食品,再加上酱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盐等调料即可食用。
介绍完了甘肃特色年味美食,那么过年时候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呢?让我来一一介绍吧。甘肃春节习俗经过世代相袭、发展演变,并融入时代风貌,越来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人情味,热烈的喜庆气氛。
1、兰州社火
老兰州人过年有很多讲究,腊月二十三祭灶,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五一直到年三十,兰州人采购各色年货,制作食品。此时正是主妇们展示烹饪技艺的时候:花卷翻出花边,绽现红曲、姜黄。红曲点中,花蕊娇艳;油锅鼎沸,油果子、馓子翻滚;碗儿菜———扣好的粉蒸肉、虾肉、袈裟肉....一摞一摞。诱人的香味充溢厨房。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幕。从清晨开始,家里的长辈早早地起来开始扫院子,到中午一些手脚利索的人家开始洗大门、贴对联。这贴对联还有很多的讲究,若是隔壁或对门,谁家的对子贴的早,这家今年就会有好运。黄昏时分,全家围坐,共进年夜饭。宴后,家人一起嗑着大板瓜子、呷着“三炮台”香茶熬夜守岁,以求长命百岁。零点换岁之际,l旧时要接财神、祭天地。老兰州人讲究水缸要挑满清水,谓之装财水。还要在大门前、院子里泼洒清水,谓之洒银水,以寄寓人们致富的愿望。
初一早晨,全家共进象征长寿的臊子面。臊子汤由肉丁、香菇、胡萝卜丁、豆腐丁、金针、木耳、绿菠菜烹调而成,色香味俱佳;择的面切成的面条,又细又长。饭后,孩子争着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赠送红纸封包的压岁钱。
初二,至爱亲朋间互相拜年,串东家,走西家,一直持续到初四。旧时兰州人上门拜年一包糕点当礼品,主人先敬三杯酒,再彻香茶、端四碟糖果瓜子,末了留客用餐。
初五称为破五,吃荞面搅团。用荞面煮成糁饭状,烧上臊子,或素卤,或清汤,调上油泼辣椒、蒜泥、香醋,酸辣可口,使连日食用油腻菜肴的人大开胃口。
初五以后,直到十五六,兰州城的新年社火就舞起来了,匝地而来的鼓声,炫入双目的色彩,古朴典雅的造型,充分体现了兰州特色。
源于古代赛神祈福的兰州社火队的排队、角色很有讲究。打头阵的是风婆、雨师,寄寓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其后是大头罗汉戏柳翠。系为一个戴大头面具的僧袍和尚,围绕花枝招展的柳翠姑娘,嬉戏而舞。继之为春官老爷坐龙杠。春官老爷,为春季之官。其形象颇似戏剧的丑色:戴圆翅乌纱帽,涂白眼窝,八字胡,着红官袍,持折扇,坐于太师椅上,颇为滑稽可笑。再后为十二三对竹马子古装少男少女打扮,胸前后背装置纱制马头、马尾。其后是“船姑娘”,再后是推车子、狮子滚绣球,更有兰州的太平鼓表演。
2、陇东送财神
据民间传说,财神是道家所奉诸神中的一个虚构人物,名赵公明,手持钢鞭,身骑黑虎,及其威武,又叫赵玄坛,俗称赵公元帅或赵公菩萨,善能“除瘟剪疾,保康禳灾,主持公道,求神如意”。不过,也有人认为,财神是赤脸丹凤的关云长,手提青龙偃月刀,身跨赤兔宝马,在中国文化中称为“义绝”主公道。
在西北很多地方的农村,一直都有送财神的年俗。初一起床出门就要看财神方位,选择走向,根据天干地支,确定喜神、财神、贵神的所在方位。据说,初—一出门,就要朝财神、喜神方向走,就能发财,一年都会遇到喜事、吉利的事。
另外在陇东的一些地方,人们认为初二是财神节。这天早晨,就有人挨家挨户送或售财神像,住户都付钱,不要时,只能说“已有”,忌讳答“不要”,以图吉利。
在秦安的中山、五营等地认为初五是财神日,一年的财运都是财神决定的,所以初五这天大家忙着置办酒席,款待财神。这一天,民间将家中的尘土扫一些倒在村外,意味“送穷婆婆”,同时将外面的士撒入室内的各个角落,称之“请富婆婆”。然后家家户户都供奉祭品,在桌上摆放硬币、纸币等献财神,并在晚饭时刻焚烧财神像,然后全家庆贺。送财神,反映了人民对富裕兴旺的渴求。
3、 秦安灯谜
秦安的灯谜活动主要集中在元宵佳节,历史相当悠久。解放前自由存在并发展,解放后才由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举行。
元宵佳节,县城和部分乡镇都崇尚观灯猜谜。一般在农历正月十四开始,到十六七结束,称为倒灯,多为夜间,少为白天。常见的手工灯有宫灯、转灯、纱灯等数百种,千姿百态,琳琅满目。有的地方还搭五彩缤纷的灯门。元宵佳夜,县城机关单位或较大的乡镇都习惯举行破字猜谜活动。字谜内容多为创作与传统相结合,书写在长条各色彩纸上,贴在各种花灯上,人们一边观灯,一边猜谜,丰富多彩。解放后,灯谜发展较快,县文化馆每年都要组织举办灯谜会。1998年3月,县灯谜协会成立后,研究交流灯谜活动内容方法等。县城内活动比较集中的有泰山庙和县总工会等地。
秦安县文化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大部分乡镇农村,还要点盆盆、点灯盏,实为“灯”的又一种形式,盆盆常用荞面蒸成,光滑型圆,开口边有剪子剪成的各式各样的花纹。内窝滴清油,放浸棉芯,每人1个,点完后看“灯花”,谁的灯花越多就说明谁的命运及财运越好。灯盏常用玉米面做成圆锥形。用胡麻杆缠棉花或黄纸剪的纸条,油浸后插入。点着放在门顶、灶头、牲口槽头等地方。家家大门和屋檐前还悬挂花灯,儿童自愿组织的灯火队,四处窜游,欢度节日。
4、舟曲迎婆婆
“正月十九迎婆婆”(舟曲称圣母娘娘为婆婆)是舟曲县遗留下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俗活动,是整个正月活动的高潮,犹如舟曲县的狂欢节。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吸收了藏传佛教、道教的精华,神职功能不断膨胀,从以前单一的迎生送子、求儿求女扩展到今天保佑一方平安、祈福禳灾的民俗活动。
“正月十九迎婆婆”是县城四街、两关以及附近村庄16个寺庙中供奉的16位“婆婆”聚集在一起游街、赐福、接受叩拜的一项民俗仪式。正月十九日上午,各寺庙将自己的婆婆和轿子精心打扮一番,婆婆穿戴一新,凤冠霞帔、珠光宝气,轿子四周挂满玻璃方灯、香荷包,富丽堂皇。晚九时16位婆婆先汇聚到城东驼铃山北段的东门上,依次进城,16位婆婆轿灯火辉煌,宛如明星长龙,从天而降。每座轿用彩旗开路,锣鼓相随,到每家门前停留几分钟,接受叩拜,各家焚香化马、鸣炮、祭酒献茶。轿停之处,新媳妇竟相摘取轿前悬挂的荷包,希望赐下娇儿,人们争先恐后钻轿子,意为消灾免难,保佑平安。从北街头至下西街口为16轿“婆婆”队伍最齐全的地段,之后,西路4轿出西门而归,余下沿街巡游,分别归庙。此时已到凌晨三时半,至此,“迎婆婆”仪式方告结束。
“正月十九迎婆婆”有别于其他民俗形式,是多元化、综合性的艺术再现体,聚宗教、信仰、赐福、娱乐为一体,是羌汉、藏汉民族和睦相处的见证。如今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需要,这一习俗也不断顺应发展潮流,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经常增加新的时代内容,已成为集经济、文化、宗教、旅游、娱乐为一身的节日,在舟曲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 酒泉地蹦子
在酒泉地区,最有特色的年俗就是地蹦子了。
据肃州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一支地蹦子社火队由四个鼓子、四个拉花、四个和尚娃、一个膏药匠,一个傻公子、一个丑婆子,一个大头和尚、一个柳翠等角色组成。地蹦子的跑跳花样很多,有二十多种,跑跳一场长达三四个小时。它的跳法分为大小二十个阵,是靠布阵来跳的。
说唱兼备、歌舞并序是地蹦子最大的特点。其说唱形式可以分为先说后唱、先唱后说和自唱、点唱、对唱、边说边唱、边舞边唱等。说唱的内容也极为丰富,有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美好前景向往的、对神灵祈求的、对官府褒贬期望的;有唱通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后,人们愉悦心情的;有唱当地好人好事和坏人坏事的;有唱自然现象和颂扬吉利的;也有说唱古诗词的。大都即兴赋诗,现编现唱。自唱主要以膏药匠为主,他可以根据场合、对象自编自唱,大都唱吉庆的内容。
地蹦子的唱词里既包含着古老的文化内涵和酒泉的风土人情,也根据时代发展,融入了新的文化元素。
在《酒泉文史资料》中记载中最传统的一段唱词:“五月初三到十三,求神降雨保庄田,秋后五谷丰登日,高烧长香谢龙天。”而在改革开放后它的唱词就改成了“正月里来是新春,社火来到你家门,鞭炮震得财门开,发家致富带头人”。
以上就是我的家乡甘肃的春节美食和风俗习惯,欢迎来到我的家乡游玩。
极夜北极光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之间,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城市。甘肃省名“肃”字由来地。东接张掖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蒙古国。东西长约680公里,南北宽约550公里,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全市辖“一区两市四县”(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县和阿克塞县),总人口110万人。
大花的大呆地
家乡位于山西省北部,相比江南省份,物产并不丰富。从小吃着莜面山药蛋长大的我们,虽然在外人看来,条件有些艰苦,但那却是熟悉的家乡的味道。下面我作为一个地道山西人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年味美食和特色风俗。
年味美食:一.刀削面山西作为一个北方省份,有着各种各样的面食。比如手擀面,刀削面,抿豆面,面疙瘩,莜面窝窝,荞面饸烙等等。其中最为出名的,大概就是刀削面。把面揉成团,用削面刀一条一条削下来,掉入烧开的锅中,翻煮几分钟,一碗沁着面香的刀削面便做好了。再浇上各种口味的臊子,倒点山西老陈醋,就着大蒜,简直人间美味。每次回到家乡,都要先去门口的面馆喝一碗面。那是对家的思念,和归家后的仪式感。
二.大烩菜大烩菜是家乡的家常便饭。切上新鲜的猪肉,放入大葱、蒜末等佐料一起炖,时机适合了,加入土豆、白菜、粉条一起炖熟。一锅香喷喷的大烩菜就做好了。虽然做法简陋,且外观不精致,但吃起来却很是美味。久居他乡,吃遍了各种各样的美食,却时刻怀念那碗家乡的大烩菜。
三.炸油糕
炸油糕是家乡的一道特色美食,制作程序比较复杂。先将黄米面蒸熟,趁热揉成面团。然后分成小块,擀成圆饼状,包上豆馅,下油锅炸熟。表面金黄酥脆,沾点白砂糖,甜甜糯糯格外香甜。在农村,每逢过节请客,一盘热腾腾的油糕端上桌,算是主人最高的待客规格。山西晋中,晋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另外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称;因“糕”与“高”谐音,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人们往往在年节或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过生日、老人寿诞、起房盖屋时食之,故又称年糕、喜糕。
四.平遥牛肉平遥牛肉是晋中市平遥县的著名特色小吃之一,也是我们隔壁平遥县最出名的美食,逢年过节送礼都是送平遥牛肉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可见它是多么出名 。平遥牛肉选料严格,制作讲究,从一头牛的筛选到出肉,概括为相、屠、腌、卤、修五大工艺流程。所产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质,色泽红润,肉质鲜嫩,醇香可口,受到人们的欢迎。
五.太谷饼,是晋中市太谷县的著名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因产于太谷县而得名。太谷饼制作历史悠久,选料讲究,是以白面为主料,配以水、碱面、白糖、食油、饴糖、芝麻等原料,经过调粉、成型、烘烤、冷却、包装等工序制作而成。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味美鲜香等特点,以其香、酥、绵、软而闻名全国,享有“糕点之王”的美称。太谷饼以其香、酥、绵、软而闻名,是人们相互馈赠的上好礼品。吃起来甜而不腻,酥而不硬,味美鲜香。也是访亲拜友的必备礼品之一。
六.榆次桃花面,是晋中市榆次区的著名特色小吃之一。榆次桃花面制作原料有面粉、胡萝卜、山西烧肉、油炸丸子、鸡蛋、胡椒粉、花椒、八角、精盐、酱油、味精、料酒、姜、葱、韭菜、菠菜等。成品色泽鲜艳,食之味道浓郁,营养丰富。
七.昔阳吊炉小烧饼,又称昔阳干面饼,是晋中市昔阳县的著名传统特色小吃,产生于金元时期,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昔阳吊炉小烧饼制作原料主要有白面粉、碱面、陈醋等。制作时,取白面粉掺水、碱面和好,把和好的面团分成小份,分别用擀面杖擀成中间薄四周厚的圆形,再用软刷蘸醋往上面刷一层醋水,放置于上下两面生火的吊炉内烧烤制成。吃起来味道纯正,脆香可口。
八.太谷熏鸽同样也是太谷县的汉族传统名菜,色泽金红、熏香味浓、入口醇香、营养丰富的熏鸽摆在餐桌上,令人垂涎。做法简单:在卤制前,先将鸽子在沸水中氽透,然后将氽好的鸽子放入卤锅中,加放花椒、大料、大茴、砂仁、豆蔻、姜、葱、盐等佐料和药料。煮沸后,用微火卤煮。当鸽子卤制到用筷子能扎透,就基本煮熟了。捞出后,将鸽子放入熏筒内,将杨柳木锯末和柏木锯末放火熏锅内,再将熏锅上火,待起烟时,上边扣上砂锅,熏至金红色即成。
九.鱼羊包被称为是一个汉字造就对中华名小吃。 鱼羊包是用新鲜鱼肉、新鲜羊肉、家传老汤及多种调味作料混合制作而成的肉陷食品,营养合理,制作精细,滋味鲜美,皮薄馅嫩。
十.平遥豆腐脑,脑豆腐盛入碗内,真是鲜嫩可口,香气四溢,吃完浑身暖烘烘的令人流连忘返。是最受欢迎的街头小吃之一。
十一.介休贯馅糖,它的主料是大麦、小米,配料为绵白糖、蜂蜜、核桃仁、桂花、青红丝做糖馅。做工十分讲究,期皮薄、馅香,第一口咬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它的脆爽,在嘴里绵绵可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美食还有很多,尤以小杂粮居多。有些食物口感并不能迎合大众口味 尽管如此,还是会让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念念不忘,因为,那是家乡的味道。
特色风俗:作为一个山西太谷人,每年腊月三十和正月开始前几天都要进行一些特别的风俗习惯,来告别去年,迎接新年。
首先,大年三十除夕晚上,我们一家子在太谷县大佛山烧头香,寄托着美好的心愿和祝福;三十晚上,点旺火;大年三十拜古槐祈福求健康,基本上,每个村子都会有一颗老古槐,这让我想起了洪洞县大槐树,一样的感觉;另外,还有大年三十挂榜;祭祀天地三界十方真宰;每年在福寿禄的福字后挂一包枣,年后在阴天打雷时摔到地上捡起来吃;太谷每户居民的大门门道内都会修建有土地神龛,每逢大年三十时就会给神龛挂上门帘晚上拜叩祈福。
正月初一早起要在院子焚香迎财神,也有一些地方是晚上迎接的;正月初一早起烧旺草,祝愿一年到头兴旺,在一些地方也叫烧年火,烧完后还有转圈跨火,意味着消除灾祸祛除百病;正月初一早上拜大车,祈求新的一年一路平安,太谷县开大车的人很多,拜大年这几年渐成风俗;正月初一禁忌颇多。说话都说吉利话,做事要特别小心谨慎,忌打碎碗碟。万一失手打碎碗碟,不要说话,悄悄将碎片捡起来扔到井里或窖里,意为破财不外流。如今,无论年节或平时,遇到失手打碎碗盘的,都会不失时机地说几声“岁岁(碎碎)平安”。晋北地区春节这一天忌挑水。晋南一些地方却讲究春节或初二要从外面挑一担水回家,象征着招财进宝。
初二 开始走亲戚。晋北和晋中多在初二回娘家,晋南多在初三。大同一带则有正月初一接待女婿的习俗。晋南的新绛,初二是娘家去看望出嫁的闺女的日子,去时抬着食箩,担上食盒。一箩油食,一箩馍,礼品很重,尤其第一年,花样齐全,相当排场。婆家取礼极轻,如果没有公婆就不取油饼,有则取。油饼表示敬老。回礼一般也是回馍。万荣农村视初二为鬼节,《万荣县志》载:“二日,新丧之家,亲戚咸来烧纸,女家特送锞串悬门首,邻里皆送锞纸,名曰‘首节’。”有的人家因不忍搅扰对新丧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停止拜年,今万荣县人初二仍不出门拜节而在家祭祀。晋中祁县也有出嫁女子初二祭去世父母之习,故不能在这天回娘家拜年。
初三是看舅的日子,甥男甥女去舅家看望姥姥和舅父母。
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也称之“送穷节”。晋西北地区许多村落,太阳出来要掀起炕席,打扫炕土倒掉,称为“送穷”。晋东南则习惯将烂衣破衫扔到院墙外。晋南民间传说古代颛顼时期,闾中生下一男孩,穿上新衣就哭闹,不是撕破新衣就是故意在屎尿中打滚,人皆呼其为“穷子”。所以晋南有些地方在这天掏院厕将粪送出门外,称“送穷子”。
过了初五,春节期间所有禁忌开始解除。破五以后人们开始干活。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还有社火表演,于2018年摄,19年因为疫情未举办。晋商社火起源于秦汉百戏,每年太谷县元宵节期间为社火的固定日期,要在街道和广场挂彩灯、搭彩车、进行各种演出和街头文艺表演:抬棍、背棍、旱船、高跷、舞龙、抬花轿、民间八音会、晋剧、秧歌,锣鼓等,集传统艺术之大成,融民族精华于一炉。而每当这一天的时候人们总是出门一起逛街游玩,好不热闹。
说了这么多,其实今天只是着重介绍了我们家乡那边常见的几款年味美食和过年的一些风俗,当然,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特色小吃,以及特色小景,因为篇幅问题,就留待以后再给朋友们介绍。最后,真诚而热烈的欢迎朋友们来我的家乡做客旅游,我在山西太谷等您!
智慧女神美美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天祝土族《格萨尔》,陇东红色歌谣,肃南裕固族口头文学与语言,东乡族口头文学与语言,保安族口头文学与语言,河西宝卷(武威宝卷张掖宝卷酒泉宝卷),东乡族小经文与民间叙事长诗,敦煌艺术,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新城花儿会张家川花儿会),佛宫音乐"道得尔",清水县道教音乐县,唢呐艺术,裕固族民歌,天祝藏族华锐民歌,甘南藏族民歌,敦煌艺术-舞蹈技艺研承,高高跷,兰州太平鼓舞,攻鼓子舞,旋鼓舞,荷花舞,巴当舞,甘地蹦子,多地舞,尕巴舞,巴郎鼓舞,傩舞(文县傩舞-池歌昼永靖县傩舞西固军傩),锅庄舞等等。更多关于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霸州楚楚吊顶
我的家乡——广西梧州
年味美食:梧州市位于广西的东部,是三江(浔江、桂江、西江)总汇之处,也是广西离广东最近的一所城市。有一句话叫,食在梧州,味通两广,所以我们的桂菜跟粤式菜品也有共通之处。虽然口味比较像,但我们的年味美食却也有自己的一番风味,有梧州一绝的“纸包鸡”,也有广受喜爱的“豆腐酿”。
特色风俗:梧州作为广府文化发源地之一,所以其特色风俗和传统文化跟广东也有相似之处,比如讲粤语,有骑楼城等等,也共同受着龙母文化的熏陶,都有自己的龙母庙。所以在特色风俗方面,可以看到有与广东的相似之处的舞狮,也有与壮文化相关的三忙。接下来介绍的年味美食和特色风俗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年味美食:
1、打边炉——个人喜爱程度:★★★★★
基本介绍:打边炉可以理解为两广的火锅,汤底一般以清汤或者高汤为主,我们口味比较清淡,也更喜欢原汁原味,并且在寒冬之际,喝上一口暖汤,可谓是沁人心脾。打边炉和火锅的区别除了汤底,还有就是下锅的东西,有所不同。我们一般吃打边炉会下一些生鱼片,肉丸,肥牛,鸡肉,和一些青菜。打边炉虽然作为粤式菜,但是身为离广州最近的梧州人,我们吃的打边炉不比其他人少。
制作过程:我们家里面,一般打边炉,会以鸡汤为汤底。先将所有的配菜都洗好装盘备用,然后将鸡和萝卜和枸杞、杞子、淮山和红枣下入锅中,煮至7成熟状态。然后开始打边炉了,刷菜吃,蘸自己调的蘸料。我们一般会在打边炉后的十几分钟,鸡汤熬出味道了,喝一碗鸡汤,因为汤底是越吃越少的,后面加水也会变稀。
喜爱原因:过年期间,一家人团团圆圆围着在桌子旁,感受着热腾腾的打边炉,下自己爱吃的菜,蘸上独家调料,看着电视上如期而至的春晚,其乐融融,暖心又暖胃。
2、纸包鸡——个人喜爱程度:★★★★★
基本介绍:纸包鸡是传统节庆的第一道菜,也被称作“梧州一绝”。俗语说得好,“无鸡不成宴”,鸡肉在传统节日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梧州的纸包鸡在新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品。纸包鸡所用的玉扣纸,保证了油不入内,汁不漏出,使得鸡吃起来醇厚而不腻。选择的鸡也是没有下过蛋的小母鸡,吃起来非常的鲜嫩。
制作过程:将鸡去头去腿去翅膀,切成鸡肉块,并且腌制好。将玉扣纸裁成合适大小,放入生油锅内炸一分钟,取出备用。将鸡肉块放入玉扣纸,包成荷包形状,下锅炸至浮上油面即可取出。
喜爱原因:纸包鸡作为梧州的特产,深受大家喜爱,我也不例外,它用了最油炸的方式,越没有油炸食品的那种油腻感。纸包鸡的鸡皮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点,它不同于普通的做法做出来的鸡皮,非常的滑嫩爽口。
3、水浸糍——个人喜爱程度:★★★★☆
基本介绍:水浸糍又称“粉利”,看到糍字,确实跟糍粑有点关系,它是相当于在糍粑的基础上在进行加工,但是两者的吃法又有着挺大的差别。水浸糍相当于一个半成品,放在水里面保存,经常换水可以保存一个月之久。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煮另一种是炒,煮的话它相当于一碗粉,而抄的话相当于一个菜。过年的时候,梧州人都会提前做好几大块水浸糍,陪伴我们一整个春节。
制作过程:水浸糍,也是以大米为原材料,将其捣成浆,然后用大火煮至粘稠状,然后手沾上花生油将其揉成大的面团,放至锅中蒸熟,蒸熟后冷却。将水浸糍切成一片一片的,可以当做汤粉来煮,或者将其与大葱和猪肉一起炒成一道菜。
喜爱原因:相较于炒的,我更爱作成汤粉的水浸糍,不同与普通的汤粉,水浸糍是一片一片的,不会很长,但是比普通的粉厚,更加有嚼劲,也更筋道。过年跟家人们一起制作水浸糍的过程,最后吃到嘴里,多了一份年味也多了一份余甘。
4、豆腐酿——个人喜爱程度:★★★★☆
基本介绍:豆腐酿,是梧州岑溪的特色美食,也可以叫做岑溪豆腐酿。因为梧州人对豆制品情有独钟,豆腐也不例外,单吃豆腐有点素,便想到加入肉,就制作出这道酿豆腐。豆腐的清香和猪肉的嫩滑搭配在一起,滋味醇香。每逢过节过年,无论是家里面还是在酒店吃饭,都会有这道菜出现在餐桌上。
制作过程:将豆腐切成薄片,但是不能太薄了,然后两片豆腐中夹着调好的肉馅,肉馅可以根据自己家里面的口味适当加一些配料,比如韭菜,胡萝卜或者蘑菇丁之类的。然后放在锅中煎,要烤制好火候,不能让豆腐糊了,煎至两面金黄后,加入水,在加入酱油和湿淀粉勾芡,闷三四分钟,撒上葱花即可。
喜爱原因:我不爱单吃猪肉,吃多了会觉得腻。所以如果用豆腐夹着肉,可以中和一下,虽然它的豆腐外皮是煎的,但是不会让人觉得油腻。一口一个,让人觉得非常的满足。
5、包年粽——个人喜爱程度:★★★★☆
基本介绍:粽子,在白话中,“中”与“粽”同音,所以,梧州人也会在过年期间包年粽,寓意着新的一年,中更多的好事。包年粽也是梧州人各家各户的拿手好戏,在过年的时候,我们都会包多一点粽子,不单单是自己家里面吃,还会送给亲戚,亲戚们也是如此,各式各样的粽子,各种口味的粽子都能吃到,年味或许就是蕴含于此,既促进了人情往来,又将粽子蕴含的好意传递了下去。
制作过程:先将糯米和绿豆提前泡好,将粽叶清洗干净,五花肉厚切腌制好。三片粽叶打底,然后将糯米放入在中间那片中间中,然后稍微铺开一下,放入绿豆、花生、蛋黄和五花肉,然后在铺一层糯米将下面的盖起来,将粽叶交叉往后放,然后立起来,捆好,放入水中,煮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喜爱原因:虽然粽子里面只有一块肉,但是相比于肉,我觉得糯米更好吃,觉得粉糯粉糯的,一大口咬下去,将蛋黄和肉都一并吃掉,咸香可口。
6、炸糖环——个人喜爱程度:★★★☆☆
基本介绍:炸糖环,是一种油炸的小吃,一个个圆环也意味着“团团圆圆”。除了自家里面做,也可以在不少卖年货的店铺中可以看到,炸糖环在过年的地位就跟过年摆盘的糖果饼干一样,也是过年中常见的一种小吃,但它与糖果饼干不同,它没有糖果那么甜腻,也没有饼干那么干。不单如此,它酥脆的口感加上甜而不腻的味道,许多小孩也非常爱吃。
制作过程:将糯米粉和粘米粉以7:3混合,取四分之一加入适量水,揉成面团,分成几份用水煮开捞出,然后将剩下的粉加入白糖和白芝麻,将煮开的面团加入里面,揉成粉团,将粉团取一个块,揉成长条,然后围城一个圈,四个圈圈相互连起来。然后在放进油锅按小火慢炸,炸至金黄色就可以捞出了。
喜爱原因:糖环很酥脆,不会很软也不硬,一咬就碎了,关键不会粘牙。我的口味是不太吃太多甜食,所以我家里做的时候,糖也会放少一点,相较而言,更喜欢的是它的脆。
特色风俗
《城市篇》
1、拜龙母
基本介绍:深受龙母文化的影响,梧州人拜龙母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个风俗,约定俗成。由于梧州市区中有一个龙母庙,最高处矗立着一尊38米龙母圣像,不少外地的善男信女也慕名而来。过年的时候,龙母庙是最多人的,无论男女老少都会上到最高处,上一上香,向龙母祈福,保佑全家人在新的一年能够吉祥平安。除此之外,龙母庙在过年期间会有不同的龙母文化系列活动,比如开金印,请法师为提前准备好的龙母金印开光,消灾镇宅。
意义作用:拜龙母不单单是为了迎接更好的来年,为全家祈福,保佑我们平安幸福、阖家欢乐,更是我们梧州人对龙母文化的传承作用。所以,拜龙母是梧州重要的特色风俗之一。
2、迎财神
基本介绍:迎财神,顾名思义,迎接财神的到来,寓意着来年财运到来,财源滚滚。因为财神忌讳肮脏的地方,梧州人会提前将房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准备好糖果饼干,鲜花水果,檀香纸钱,也会将财神像摆在合适的位置,一般正对门口或卧室,也会将门口和房间门打开,让财神能直通家门。迎财神,不单单是金钱的财富,还有身体上的健康和精神上的富足,所谓五路财神,各司其职。所以迎财神也是梧州非常重要的风俗。
意义作用:迎财神不单单是我们对于来年财源滚滚的美好愿景,更是我们对于精神上的富足一种希冀。不仅是老一辈,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创业者都特别重视迎财神,希望为他们的事业添砖加瓦,业绩飙升。
3、行花街
基本介绍:行花街是白话,也是走花街的意思。与广东的逛花市差不多,梧州人也会行花街,与逛花市不同的是,行花街更大众化,它不像逛花市一样有特定的花卉市场和固定的地点,而是像卖年货一般,随处可见。由于一条街下去,卖鲜花与盆栽的商铺很多,看起来像花街,便有了行花街这一说法。梧州人一般会买一盆桔子和一些鲜花,让家里充满生机,焕然一新,也寓意着新年大吉,花开富贵。
意义作用:行花街,更像一项人人参与的活动,在热热闹闹的街上,随处都是鲜花与盆栽映入眼帘,生机勃勃的现象也促使着更多的人驻足于此,行花街买花不单单是为了有个好兆头,更是让新的一年添了一份花香与热闹。
《农村篇》
1、三忙
基本介绍:三忙是桂东地区的春节习俗,它并不算一个专有名词,但是却是桂东地区这边的特色风俗。三忙,一忙“打扫门户”,二忙“筹备办年”,三忙“制作年味”。一忙是在大年初一进行的,而二忙三忙都是需要提前准备的,“筹备办年”是准备好过年的东西,年货对联什么的,三忙则是做一些春节吃的年味美食,比如上文提到的“水浸糍”“炸糖环”。
意义作用:与其说三忙是梧州的特色风俗,不如说它是梧州人的一种带有地方特色的习惯。三忙无论是哪一忙都让新年变得更加充实更加充满年味,并且也充满了美好的寓意。
2、祭拜祖先
基本介绍:在梧州的农村中,新年的第一天,家里的人便会早早起床,收拾好“家伙”,上山祭拜祖先,无论是男女还是老少,如果不是行动不便的话,都会前去祭拜。上好山之后,先除一下杂草,然后食物与茶酒,然后就会上香点蜡烛,扫纸钱和元宝。最后,也会放一个鞭炮来结束这场祭拜。祭拜祖先是梧州农村里面非常重要的习俗,一点也不能含糊。
意义作用:新年的第一年去祭拜祖先,不单单表达了我们的缅怀和感恩的情感,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孝顺之情感。也是希望我们的祖先能够在来年能够保佑我们。
3、恭舞狮
基本介绍:恭舞狮,可以理解为迎接舞狮。在梧州农村都喜欢热热闹闹的氛围,大年初一初二就会有舞狮进村里面,挨家挨户拜年,村里面的人也非常热情的欢迎。舞狮会在村口就一路舞过来,大小锣、鼓也会一直持续,村里面的人听到了就会做好准备来迎接。舞狮到了的门户,会在空地放鞭炮来庆祝舞狮的到来,也会包一个小红包来感想它的到来,金额一般都不会太大,主要是讨个彩头。
意义作用:舞狮可以营造一种喜庆,欢乐的氛围,同时在传统习俗中,舞狮也起到了驱魔的作用。每家每户都会期待着舞狮的到来,给自己家里来一点热闹的气氛并且带来好运。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感觉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 无论是年味美食也好,特色风俗也罢,好像现在过的新年好像跟小时候的不太一样。为什么呢?
1、政策的限制:小时候的过年可以非常多样化,鞭炮烟花是随处可见,但是由于政策的颁布,现在除了一些农村里,很少可以看见小卖部里卖鞭炮和烟花了,没有小时候三两好友一起放烟花的那种乐趣了。这两年的疫情,也是限制住了许多东西,非必要不回家过年的政策也是让许多人第一次在外地过了年,看着万家灯火,心中也不免有些心酸。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代价就是年味越来越淡了。
2、时代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工具都被现代化了,省去了很多麻烦的步骤,也减少了很多人力,这使得我们很多步骤都有了机器来做,没有了过程中的体验,自然没有那种乐趣在其中,年味也慢慢变淡。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许多人发红包都不用传统的红包壳了,而是用转账红包来代替,这一操作虽然看起来方便,但是却没有了收红包的那种年味了。
3、观念的改变:身处于传统思想与新思想冲击下,我们这一代人也从充满年味的新年逐渐长大,观念也逐渐慢慢改变。与其说是年味减淡了,不如说是我们对新年的期待越来越少了。从无忧无虑的过年,到害怕七大姑八大姨的问候的过年,我们对新年的盼减少了,自然年味也淡了。
结语:
诚然,即使年味变淡,但它依然是我们心中最重要的节日,相较于年味的淡去,我们更在意新年的真正意义,更期待的是家人们的齐聚一堂。纵使没有相聚,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春节灯火,在明灭之间起起落落,奠定了这个节日最令人着迷的风花雪月,最动人心魄的浪漫情怀。春节将至,望屏幕前的你有一个美好而有意义的新年。
参考文献规范格式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J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
莫高窟——雕塑、壁画、洞窟三位一体的艺术殿堂[摘 要] 莫高窟是集雕塑、壁画、洞窟三位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它吸收了外国宗教艺术的精华,并将其民族化、世俗化,成为具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
音乐论文-浅谈舞蹈中的大音希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浅谈舞蹈中的大音希声学生姓名:系别:音乐系专业:音乐学指导教师:年月日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