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8

为君俏颜
首页 > 期刊论文 > 国学智慧论文800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漫山红遍

已采纳

诵读国学,品悟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弘扬国学经典800字作文,欢迎阅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的家园。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现代教育和社会的神圣使命。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以进一步弘扬民族正气,振兴民族文化,促进全社会的知识增长,人格发育和精神成长,培养“知行合一、知书识礼、刚毅果断、忠恕任事”的具有现代品格和现代意识的成都人。并以此为契机,重建灾后精神家园,提升市民的文明品位和城市文化内涵,实现文明城市的深化和城市精神的凝练。经典诵读通过活动化,生活化和实践化原则,立足在社会,面向我们努力实现传统经典文化的当代转换。

使之成为今天重建成都人文精神,塑造现代成都一代新人的现实力量。我相信通过经典国学的诵读,一系列估算的浸润,一次次行动体验。在知识的习得,精神的养成,人格的培育等方面,一定会受益匪浅,同时也可以了解丰富多彩的人文成都以及浓郁的民风民俗。国学经典如同专为欧美配制的精神食粮。当然,由于对国学和经典的理解不尽相同,这份“食粮”也许不符合各类“营养师”的膳食标准,也不一定适合各类人群。搭配也许可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善,但只要细心咀嚼,不断吸取,便能强身健体,益智养心。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只有那些精神丰盈,精力充沛的人,才可能拾阶而上,登临人生巅峰,领略无限的人生风光。但中小学是人生之旅的起点,培育精神,积蓄力量的黄金时期。

在这段时间内,诵读国学经典至关重要。传承国学经典,基础在我们,重点在教育。愿在学习国学经典中积聚精神力量,在诵读活动中收获人生智慧,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历练自己的修为,为将来踏上更绚丽多姿的人生之旅,做好充分的文化与精神的准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迫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在新时期新阶段,世界其它国家开始加强对东方文化特别是华夏文化的研究,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有利的契机,积极的融入到世界文化的主流中去,积极的倡导华夏文化特别是经典国学的继承和创新,进一步加大对中华文化的研究,把中华文明推向新的高度。

国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经典文化,也是自先秦诸子百家文化争鸣以来开始蓬勃发展的文化实体,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洗练,国学这一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精髓便散发出它特有的价值和光芒。

在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战略决策,各级领导和相关的部分也日益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和领导,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把文化建设提到这样高的地位,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在世界各国间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重提文化建设的战略决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理所应当的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征程中的重要的支撑。

在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山城重庆,成立一家专门研究和传播经典国学的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这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国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具有全局的战略意义,同时也是推动重庆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决策部署。

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秉承悠久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国学,弘扬国学经典。加强对国学的研究,普及公民的国学知识教育和培训,不断推进重庆乃至全国的国学研究教育工程,同时不断加强与世界上主流文化的联系和交融,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基础之上,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在此,忠心的祝愿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顺利开坛,成为中国国学研究教育的新的重要基地。

弘扬经典国学,传承中华文化。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诸子百家的思想等方面。

天地造化,日月精华,孕育了神州的山河大地;广土众民,敏秀钟灵,创造出灿烂的五千年文化。

国学经典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字字珠玑,内涵深厚,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和智慧的源泉。其意蕴之美、精炼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经典中包括着“吾日三省吾身”的学习之道;“天下姓王,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报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意志和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已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为人准则以及“无为而不为”的聪明智慧等等。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经典的诵读活动在海内外蓬勃兴起,大江南北书声朗朗。太古清音喜又闻,道德昌明今胜昔,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脚步不可挡!诵读《资治通鉴》与古人居;诵读《道德经》,与老子谋。为此我在这里提出几个建议:

一、热爱文学,亲近经典。阅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唐诗宋词、美文名篇。诵读、理解、学习、熏陶。给自己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

二、让读经典,诵经典成为我们学习的一部分,与同学、老师和家长分享交流的快乐与心得。

三、培养文明行为。从自己开始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远离自私,远离冷漠,让经典中的忠、廉、信、孝、爱、恭、礼、义、智、让等理念传颂在校园和社会每个角落。

同学们,积极投身到诵读经典书籍的活动中吧!让我们行动起来,与经典同行,诵读美文,以圣贤为师,传播中华文化。

141 评论

晓晓彤儿

国学确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读了老子,就发现,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自己的认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看了现代各个名家对于老子的点评后更是受益匪浅。“内用黄老,外示儒术”(选自南怀瑾《老子他说》)对于治国的总结堪称经典!启迪人生的智慧,虽然治国对于身为百姓的我很遥远,但也可用以修身,可以让自己在物质的社会不再迷茫,不再为了贪欲而挣扎,要学会知其雄而守其雌,要学会为腹不为目,更要学会去甚,去奢,去泰。国学能让人做回自己,而不使欲望遮蔽双眼。以上是个人通过学老子对于国学的一点粗浅认识,国学是可以学习一生的学科,我们要做一辈子的学生,在它伟大的指引下,一步一步迈向自己的理想,志向。十分羡慕你们有国学课。国学经典就是如此的具有张力.诗行意味着宽度,诗人意味着高度,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的读者构成了长度,不朽的国学灵魂让三维空间充满了文学的智慧与灵性.汗青似乎依旧淡淡渗出,优美的重章叠句,用思绪凝成的经典却跨越数十个世纪抵达心魂.日益发展的信息网络只不过缩短了物质的距离,而国学经典却打通了连接古典与现代的时光隧道,使我们的心灵有一个端口,能与千年前的先哲和智者对话,与千年前的智慧和思想产生共鸣.所以,请不要闲置这个宝贵的端口,拂去积满的灰尘,去细细品味这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依旧教育世人的国学经典吧!让我们从日常做起,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用我们的言行守候国学这片泛土,用我们不断的继承和发扬,使民族的精魂万古长青!

180 评论

panasoniccz

我与国学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后来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更是爱不释手,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的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种想投身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 后来,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把我喜爱的文学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去享受这份美,不断地陶冶着自己的情操,真好。当我有孩子后,那时社会上掀起了学《论语》的高潮,提出半部《论语》走天下,孩子五岁时,我和她一起听《论语》的光碟,她虽听不懂,但多听几遍后就能背诵,而且背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我一边听她诵读,一边看文中注释,我深感古人是那么充满智慧,它把普通百姓的为人之道,君臣之道,帝王之道讲得那样精深、透彻,充满哲理,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也同样适用于当今,乃至于永远。 学校我们又开展了“诵国学经典,传华夏文明的”的诵读活动。而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而我教的学生还小,我给他们推荐的是《三字经》和《弟子规》。早读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拍手诵读,班会课上。我们选一些浅显易懂的典故如:《孔融让梨》、《昔孟母择邻处》等来讲或看这一类的故事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些句子深奥,我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上网查资料,自己消化后再讲给孩子们听,一学期下来,我觉得自己的身心又一次受到了洗礼,让我不自觉地规范着自己的行为。真是润物细无声。 我想只有自己融入进去是不够的,我也应该让我的学生通过对国学的诵读与理解,然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知书达礼。谦让、勤俭、善良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只有不断地学习优秀的东西,不断地纠正自己,完善自己,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才具有华夏的风范,要让我们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下去,而学校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只有让国学走进课堂,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受到洗礼,才可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信仰 。好好学习吧,为我们的祖国出一份力!

205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中国智慧的论文

    锦绣中华 礼仪之邦文明古国 屹立东方…… 算了 不加分不写啦 我要300分

    石头脾气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智慧的力量议论文800字

    古希腊的普拉塔格说过“头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同司马光玩耍的伙伴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其他人慌慌张张的去叫人来帮忙,司马光想要是等来了人救,

    a田艳恒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智慧学论文

    智慧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智慧的议论文作文,莫轻言弃之,欢迎查看!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直以

    虫子郭郭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才智智慧杂志

    《才智》杂志是吉林省行政学院主管、主办的刊物,是吉林省人事系统唯一一本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杂志,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期刊网上可查的正规省级期刊.国内统一刊

    maggie13050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智慧论文库

    自古以来,智慧是人们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无穷动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 纵观人类历史,有多少智慧在这历史的舞台上演!哲学家的真知灼见

    Samantna52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