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68

木木停留
首页 > 期刊论文 > 森女论文文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苏州齐惠壮士

已采纳

轨道交通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那么,轨道交通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收集一些优秀的范例,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1]艾里克.拉斯缕森,博萍与信息-博弃论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白慧明.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建议[J]理论探讨,2011 (3) :16-18.

[3]白树强,全球竞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白云峰.髙速铁路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5]包昌火,谢新洲.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4.

[6]北京一上海高速铁路运输需求量顶测研究报告.北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0.

[7]陈建南,赖小平等,广东医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1,3 (3): 11-34.

[8]陈杰、史峰,提高广州地区铁路货运效率的分析与对策,《铁道运输与经济》,’ 44-45.

[9]陈牛生.我国铁路货运价格改革初探[J].综合运输,2005(11) :1-20.

[10]陈学武.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结构预测的层次分析法[J].东南大学学报,1998,28(3) :23-26.

[11]戴玲玲.髙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关系研究--以京沪线为例[D]: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12]丁小玲.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绿色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13]樊纲.比较优势也是竞争力[J].经济日报,2002.

[14]樊一江.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D]:学位论文.陕西:长安大学,2009.

[15]范英书.优化运输组织扩大运输能力[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6) :35-36.

[16]方琪根.高速铁路运营成本的作业成本法测算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10):134-136.

[17]费志刚.铁路、民航客运市场竞争焦点及对策探讨[J].铁路运输与经济,2003 (9):4"6.

[18]冯焕焕:区域运输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分担率的研究仁[D],哈尔滨五业大学.2005:30 - 46.

[19]傅选义.高速铁路与资源节约[J].中国铁路,2010. 12

[20]高速铁路客货运量预测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模式的研究分题报告之十[R].天津: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1995.

[21]龚深弟.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情况与趋势[J].高速铁路与铁道建筑,2003 (4): 1-13.

[22]郭大为.国外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J].国外铁路,2004 (8): 79-81.

[23]郭晶伟.基于效能价格的出租车合理比价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2): 53-57.

[24]郭晶伟.基于效能价格的出租车合理比价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2): 53-57.

[25]郭文军等.髙速铁路对交通运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J].中国铁路,2000(4):56-59.

[26]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7]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7)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安全评价通则[S]

[2]安监管技装字[2003]79号、安全验收评价导则[S]

[3]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S]、北京,2004

[4]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地铁工程质童验收管理办法[S]、广州,2002

[5]刘铁民,钟茂华,等、地下工程安全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8]国建华.时代呼唤“绿色交通”--铁路与我国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J].铁道知识,2010(1):60-64.

[29]韩雪松.产品竞争力的综合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 (4): 30-31.

[30]郝艺.中国高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比价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1 邹胜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08.

2 David BAYLISS.世界范围的城市交通可达性现状(英文)[J].TRI杂志(交通版),2006(2):17-18.

3 樊颖玮.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2006(2):67.

4 全永棠,孙壮志.关于BRT与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17.

5 孙章.城市轨道交通的世纪回眸[J].上海交通运输,2006(3):14.

6 P.Y.Loo,L.Y.Chow.可持续城市交通:理念,政策与方法(英文)[J].ASCE,2006(6):76-77.

[1]芮睿,王昊,杜春茂等、浅议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3(4):156-157

[2]刘磊,孙智宏,周鹏等、提高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建议[J]、都市快轨交通,2014,27(2):30-34

[3]肖本江、景观影响调查在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的初步尝试[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7,34(3):111-115

[4]孙翠菊,陈侠,李晓娟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1]孙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铁路,2008(4):51-55.

[2]欧阳洁,钟振远,罗竞哲.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32.

[3]李耀宗.关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规模的反思[J].都市快轨交通,2005,18(4):83-85.

[4]孟迎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5]杨京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与布局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3.

[1]谢凯旋,缑小涛,孙天轶.轨道交通站域建筑一体化设计---以杭州地铁一号线乔司站为例[J].建筑技艺,2015,10:112-115.

[2]杨佩云.对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设计的调查研究[J].设计,2015,21:111-113.

[3]李政,王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空间的导向研究---以武汉轨道交通换乘站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0:56-60+4.

[4]王成芳,孙一民,张春阳,黄烨勍,李敏稚.基于“节点-场所”特性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设计[J].规划师,2014,10:30-34.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

[2]朱顺应、郭志勇.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管理[U].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赵惠祥、余世昌.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4]张殿业、金键、杨京帅.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研究体系[J].都市快轨交通,[5]施毓凤、杨晟、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问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6]《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2009

[7]费安平.地铁运营安全管理.

[8]费安平、周世爽、吴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9]费安平、顾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0] 韩荔.站务员行车组织教材.

[1] 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2] GB50090-99,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

[3] 许有全,高 亮.城市轨道交通用道岔有关问题的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3(5).

[4] 陈后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3(8).

[1]杜建卿.新公共管理理论评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4.

[2]谢晓忠,李淑庆,冯绍海.城市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建设关系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05.

[3]陆锡明,陈必壮,王祥.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大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理念[J].城市交通,2010,04.

124 评论

夢女孩儿

2006 年1 月Jan. 2006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第13 卷第1 期Vol . 13 No. 1收稿日期:2005 - 08 - 29作者简介:梁晓晖(1970 - ) ,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西方文论、英语文体学从女主人公的性格矛盾看《傲慢与偏见》的自我解构梁晓晖(国际关系学院英文系,北京100091)摘 要: 《傲慢与偏见》历来被认为是作者为讴歌女性追求幸福婚姻的不懈努力而作。而从分析女主人公在小说关键情节中的矛盾性格,可以透析作者真正的初衷其实与历来的解读恰恰相反,她原是为更淋漓地揭露女子在当时的条件下难以得到理想婚姻这一社会现实,于是作家实际要表达的思想对作品表面上展现的意义形成了解构。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性格矛盾;解构Abstract : Pride and Prejudice has traditionally been interpreted as a work praising those women who foughtfor a happy marriage. However ,when observed from the conflicting character of the heroine Elizabeth , thework is found to contain a contrary underlying message ,which deconstructs the obvious significance of thenovel . In fact , the author intends to expose a reality that a woman at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can find nofreedom at all to challenge the social words : Pride and Prejudice ;charater conflict ; de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 I106.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665x(2006) 01 - 0049 - 06一、对《傲慢与偏见》的传统认识《傲慢与偏见》自诞生不久就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品,并吸引了历代评论家的关注。很多对这部作品的评注与关于莎翁、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的文评在数量上同时名列榜首。在众多对这部小说的述评中,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作品女主人公伊丽莎白( Elizabeth Bennet) 的性格展开上,以及她在婚姻中对金钱与爱情的抉择而体现的作品意义上;对人物的观察也从小说的小环境指向当时社会的大背景: 18 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妇女在经济上从而也在社会与家庭地位上附属于男性(Brown ,1985 :1 - 26) ,这一点在财产传男不传女的制度上可见一斑。小说中伊丽莎白的父亲因无男性子嗣,如果过世之后,家庭财产将划归其侄子所有,而妻子及亲生女儿则无权问津。对于像伊丽莎白这样中产阶级出身但财产微薄的知识女性,要想获得一种体面的生活和地位,唯一的途径就是嫁给一个好男人。与此相矛盾的是,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于是这些中产阶级的姑娘们也只能在中产阶级内部依照个人条件优劣尽量择优录取配偶了。总之,婚姻是人们寻求经济保障及社会地位的途径。伊丽莎白的堂兄柯林斯(Collins Bennet) 深知这一点,所以经济殷实但庸俗不堪的他在向才貌出众的伊丽莎白求婚时,认为自己这是便宜了伊丽莎白;伊丽莎白的好友夏绿蒂(Charlotte Lucus) 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柯林斯向好友伊丽莎白求婚未果转而隔天就向自己求婚时她也欣然应允。达西(Darcy) 、宾礼小姐(Miss Bingley) 都深知这一点,这两个上流社会的宠儿曾极力想要拆散伊丽莎白的姐姐珍妮与宾礼先生的结合———珍妮个人9 4无论有多么优秀,她的中产阶级身份是难以弥补的。只有伊丽莎白鄙视这一点,在历来评注者的心目中她崇尚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反对以经济条件或社会地位作为择偶标准(Jones ,1987 : 28) 。所以她首先不顾母亲的极力反对拒绝了能给自己带来殷实生活的柯林斯的求婚;之后又因误解拒绝了能给自己带来奢华生活及显赫地位的达西的第一次求婚,尽管后者正在努力逾越等级差别的藩篱。在她周围人包括在她自己眼中,她都是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的。她父亲评价说,自己的女儿们“没有哪一个值得夸奖的⋯⋯她们跟人家的姑娘一样,又傻,又无知;倒是丽萃(伊丽莎白昵称) 要比她的几个姐妹伶俐些”(Austen ,1991 :3) 。在与达西尽释前嫌后, 当伊丽莎白问及达西喜欢上自己的原因时,达西说是她的“脑子灵活”吸引了自己,伊丽莎白自己更补充说“你对于殷勤多礼的客套已经感到腻烦。天下有种女人,她们无论是说话、思想、表情,都只是为了博得你称赞一声,你对这种女人已经觉得讨厌。我所以会引起你的注意,打动了你的心, 就因为我不像她们”(Austen ,1991 :338) 。奥斯汀(Jane Austen) 笔下的这位女子,在批评家眼里是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楷模,她“从不允许让他人左右自己的意志,也从不屈从于传统上妇女的从属地位(does notpermit her‘will’to be dictated to by another ,and shewill never admit the submissive role traditionally as2cribed to women. . . ) ”(Hardy ,1984 :47) 。在读者心目中她是漂亮、聪慧、勇敢的化身,她不慕金钱,不依权贵,在200 多年前就敢于冲破世俗的偏见追求并得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幸福。那么,这种美满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社会真的能够出现吗? 一个乡村女性真的能够冲破等级差别的束缚吗? 在随后半个多世纪里的作家们的笔下,妇女地位都远没有提升到能够这样随心所欲的地步。《名利场》( Vanity Fair) 中的夏普(Miss Sharp) 为寻求一个经济上得以依赖的伴侣可谓机关算尽也未有所果; 《福罗斯河上的磨坊》( The Mill on the Floss) 中的玛琪(Mag2gie) 为追求一份符合道德的情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简·爱(Jane Eyre) 必须要嫁给一个失去了健康的老男人才算拥有了一份幸福的婚姻;而苔斯(Tess) 这样的出水芙蓉也与理想的爱人失之交臂,花折玉损。那么,奥斯汀为何远在世纪的交界就编造出这种理想式的神话呢? 这位乡间的小女子是否真如那些大评论家所言,不谙世事、不食人间烟火呢(Gillie ,1997 :142) ? 这些应该能从作品本身找到答案。二、伊丽莎白的性格矛盾伊丽莎白是否真如读者及她自己认为的那样不依权贵,不慕金钱,不媚世俗? 评论家们都喜欢从她与达西的关系发展中分析出她的上述性格。首先,伊丽莎白一直宣称自己不在乎达西的评判,这是否就能够说明她不慕权贵? 达西是贵族的代表,不在乎达西,当然是够有骨气的了。自从舞会上第一次见面被达西冷落之后,伊丽莎白就一直对达西没有好感,对她而言“达西只是个到处不讨人喜欢的男人,何况他曾经认为她不够漂亮不配跟她跳舞”(Austen ,1991 :19) ,在随后的交往中伊丽莎白抓住所有机会对达西贵族式的傲慢冷嘲热讽,颇失礼貌;她甚至在一次聚会中回绝了威廉爵士的撮合,拒绝与达西跳舞。至此,伊丽莎白的性格是统一的:她率真,甚至有些刚烈。但不久,伊丽莎白因要照顾病在宾礼家的姐姐也滞留在那里时,与达西等人有了几天近距离接触后,对达西的态度发生了一些转变。她开始关注达西了:她会一边做针线活一边聆听宾礼小姐与达西的谈话,甚至开始主动参与达西等人的聊天,她还注意到达西在关注自己。故事中说达西对伊丽莎白的关注引起了宾礼小姐的嫉妒。这对三角关系的对台戏在下面这段引文中演绎得颇为生动:宾礼小姐⋯⋯不大一会儿工夫,就站起身来,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故意在达西面前卖弄她优美的体态和矫健的步伐,只可惜达西只顾在那里一心一意地看书,因此她只落得枉费心机。她绝望之余,决定再作一次努力,于是转过身来对伊丽莎白说:“伊丽莎白·班纳特小姐,我劝你还是学学我的样子,在房间里走动走动吧。告诉你,坐了那么久,走动一下可以提提精神。”0 5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年第1 期伊丽莎白觉得很诧异,可是立刻依了她的意思。于是宾礼小姐献殷勤的真正目的达到了⋯⋯达西先生果然抬起头来⋯⋯(Austen ,1991 :48 - 49)正如申丹教授所澄清的,叙事声音与叙事声音是两回事(申丹,1998 :208) 。加点部分的叙事声音俨然是来自作者,但叙事眼光却可以有两种理解:如果是作者的叙事眼光, 伊丽莎白当然是透明的了;但如果作者在此使用了伊丽莎白的叙事眼光,即这一段是伊丽莎白所观察到的或是她接受完邀请一起在屋子里溜达后的顿悟———以她的敏锐及近来对达西和宾礼小姐的关注,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那么,她的这种揣摩背后就有了另一层意思:她也在嫉妒宾礼小姐,在不停地评判宾礼小姐。否则,在接下来达西笑说她俩在卖弄身姿而宾礼小姐叫着要惩罚他时,她就不会话里带刺儿了:“噢,吓坏人!”宾礼小姐叫了起来。“我从来没听到过这么毒辣的话。⋯⋯亏他说得出,该怎么罚他呀?”“要是你存心罚他,那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伊丽莎白说。“彼此都可以罚来罚去,折磨来折磨去。作弄他一番吧⋯⋯讥笑他一番吧。你们既然这么相熟,你该懂得怎么对付他呀。”(Aus2ten , 1991 :49)这俨然是在说“你要想惩罚他当然是有办法的喽,又何必问我呢? 不过你们俩关系那么亲密,你是舍不得惩罚他的呀”。宾礼小姐一直在露骨地追求达西,这话(加点部分) 跟她说是没有问题的。但伊丽莎白已经看出来达西并不怎么喜欢这位朋友的妹妹,与她毫无亲密可言,这话冲达西一说就有点挑唆的味道了———对并不怎么动心的一方说你与另一方多好只能拉远双方的距离。这与宾礼小姐就达西对伊丽莎白的青睐而挑衅达西的话简直是异曲同工:为了挑拨达西厌恶这位客人,她(宾礼小姐) 常常闲言闲语,说他跟伊丽莎白终将结成美满良缘,而且估料着这一门良缘会给达西带来多大幸福。第二天宾礼小姐跟达西两人在矮树林里散步,她说:“我希望将来有一天好事如愿的时候,你得委婉地奉劝你那位岳母出言吐语要谨慎些,还有你那几位小姨子,要是你能力办得到,最好也得把她们那种醉心追求军官的毛病医治好。还有一件事我真不好意思说出口;尊夫人有一点儿小脾气,好像是自高自大,又好像是不懂礼貌,你也得尽力帮助她克制一下。”(Aus2ten ,1991 :45)当然,伊丽莎白比宾礼小姐聪明,说的话远没有后者这么直白。但她那段话显然在影射宾礼小姐对达西的纠缠,这只能引起达西对宾礼小姐的反感。作为两个漂亮的女性,她们自觉不自觉地在互相嫉妒,互相攀比,甚至有点互相排挤。宾礼小姐企图用伊丽莎白不熟悉的话题(如关于达西小姐的近况) 不让伊丽莎白参与自己和达西的谈话,伊丽莎白则用智慧使达西的注意点一直在自己的话题之内而把宾礼小姐排除在外。在单独与达西、宾礼这些上流社会的人在一起的这段时间里,从她态度的些许转变可以看出伊丽莎白在潜意识中调整了自我,她对达西不再那么不屑一顾了。正如拉康在自己的镜像理论中所提及的:人的自我是他者眼中自我的体现( Eagleton ,1983 ,5 Chaper) 。伊丽莎白的新自我正是在与宾礼小姐的竞争与认同中建立起来的:她对达西近来的关注直接产生于宾礼小姐对达西的追求及对自己的妒忌。在心理上,她一直讨厌却又转而关注达西是对以宾礼小姐为代表的上流社会观念最明显的附庸!伊丽莎白对上流社会观念的附庸,还体现于她对妈妈在达西等上流人物面前违背礼仪的行为的过度紧张上;而在中产阶级面前,如与卢科斯(Lucus) 一家的交往中,她却放松得多。她对权贵的依附远比她自己认为的严重!从此出发,就容易解释伊丽莎白在拒绝达西的第一次求婚后的反常行为了。上次从宾礼家回来后,伊丽莎白受韦翰(Mr. Wickham) 的蒙惑,相信达西曾毫无道理地剥夺了他父亲给韦翰的重报,于是开始鄙视达西的为人。再加上后来她无意中得知是达西拆散了姐姐与宾礼,对他就更产生了怨恨之情。在这种情绪中,依她一贯的性格与作风,她面对达西的求婚拒绝起来应该是坦然而轻松的。但听完达西的求婚陈词后,她的反应却远没有那么简单:1 5从女主人公的性格矛盾看《傲慢与偏见》的自我解构尽管她对他的厌恶之心根深蒂固,她究竟不能对这样一个男人的一番盛情漠然无动于衷;虽说她的意志不曾有过片刻的动摇,可是她开头倒也体谅到他将会受到痛苦,因此颇感不安,然而他后来的那些话引起了她的怨恨,她那一片怜惜之心便完全化成了愤怒。In spite of her deeply - rooted dislike , shecould not be insensible to the compliment of such aman’s affection , and though her intentions did notvary for an instant , she was at first sorry for the painhe was to receive ; till , roused to the resentment byhis subsequent language , she lost all compassion inanger. (Austen , 1991 :168 - 169)这一段表现出伊丽莎白的心情是矛盾的。如果按照伊丽莎白的不同情绪重新排列这段文字,更可以看清她此时心情的矛盾性:她同情或倾心于达西 她憎恶达西1. In spite of her deeply - rooted dislike ,she could not be insensibleto the compliment of sucha man’s affection , 2. and though her intentions did not vary for an instant ,she was at first sorry forthe pain he was to receive ; 3. till ,roused to the resentment by his subsequent language ,she lostall compassion in her anger.以上三个句子中表达两种情感的分句之间形成了极其平衡的句式,展现出女主人公内心两种情感在激烈地斗争。而且除了最后一句,分号之前的两句都是以对达西的同情为句子重心的(出现在主句中) 。如果不是被达西随后的言语激怒,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同情很可能在最后一句也占据上风,而对他的宿怨却淡化为“虽然”、“尽管”后的次要分句了。我们不禁要问,对于一个自己本来就不喜欢而且又伤害了自己心上人和亲姐姐的人,这种宿怨难道能够淡化和抹杀? 更令人不解的是,达西走后伊丽莎白为了这个自己“不在乎”的人心潮澎湃、大哭不已。她心里纷乱无比。她不知道如何撑住自己,她非常软弱无力,便坐在那儿哭了半个钟头。她回想到刚才的一幕,越想越觉得奇怪。达西先生竟会向她求婚,他竟会爱上她好几个月了! 竟会那样地爱她,要和她结婚,不管她有多少缺点,何况她自己的姐姐正是由于这些缺点而受到他的阻挠,不能跟他朋友结婚,何况这些缺点对他至少具有同样的影响⋯⋯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一个人能在不知不觉中博得别人这样热烈的爱慕,也足够自慰了。可是他的傲慢,他那可恶的傲慢,他居然恬不知耻地招认他自己是怎样破坏了珍妮的好事,他招认的时候虽然并不能自圆其说,可是叫人难以原谅的是他那种自以为是的神气,还有他提到韦翰先生时那种无动于衷的态度,他一点儿也不打算否认对待韦翰的残酷⋯⋯一想到这些事,纵使她一时之间也曾因为体谅到他一番恋情而触动了怜悯的心肠,这时候连丝毫的怜悯也完全给抵消了。(Austen ,1991 :172 - 173)这位一向快乐、开朗、坚强的姑娘表现得极其反常。我们不禁怀疑,奥斯汀是否向我们隐瞒了伊丽莎白的真实情感,伊丽莎白本人是否也没有向自己坦白自己的真实心声? 从引文中可以看出,达西在她心目中的地位远远要比她所承认的要高,她早已把他看作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了。这样一个人向她求婚本是很让人自得的,可偏偏这个人又伤害了自己爱的人,同时还以傲慢的态度伤害着自己的自尊。不拒绝不可以,拒绝了心里又觉得遗憾,这就是她内心情感斗争的原因,她性格的矛盾所在。而达西能在她的心中举足轻重,当然不会是她所一直看中的人品方面的原因———她现在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他的人品。可如果抛开了人品,那么除了他英俊潇洒之外,只能是他那她一向声称嗤之以鼻的贵族身份在起作用了,所以她才会惊谔,“达西先生竟会向她求婚!”看来,虽然伊丽莎白在努力蔑视权贵(而且她比小说中几乎所有人做得都好,这一点可以从她在女贵族凯瑟琳·达西家的自持举止中窥2 5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年第1 期视一二) ,但她骨子里还是有崇拜贵族的观念的。让一个18 、19 世纪的年轻女子做到完全摒弃等级观念谈何容易!其次,再来看看伊丽莎白在择偶过程中对金钱的态度。对柯林斯的态度最能展现她不慕金钱的气节了。在母亲与柯林斯一齐对她软硬兼施下,她依然不为柯林斯的地位及金钱所动,拒绝了他的求婚,放弃了这个当时看来益处颇多的机会。几天后好友夏绿蒂与柯林斯意外订婚让她吃惊得不敢相信:她现在听到这件事,不禁大为惊讶,连礼貌也不顾了,竟大声叫了起来:“跟柯林斯先生订婚! 亲爱的夏绿蒂,那怎么行!”⋯⋯她不仅为这样一个朋友的自取其辱、自贬身份而感到难受,而且她还十分痛心地断定,她朋友拈的这一个阄儿,决不会给她自己带来多大的幸福。(Austen ,1991 :112 - 113)此时,伊丽莎白对爱情与金钱的态度是非常明朗的,夏绿蒂只重经济地位不重情感的婚姻选择在伊丽莎白看来是自我羞辱,不配再与自己为友的。她不会静下心来为夏绿蒂考虑一下:姿色平平的夏绿蒂几乎毫无资产,又将过了待嫁的年龄,可她也需要吃喝生活呀。不久伊丽莎白为当地新来的军官韦翰的风度谈吐所折服,并着迷于他对自己的追求。舅妈发现了她的感情端倪,劝她不要对没有经济来源的韦翰用情无拦,她表示会慎重考虑,并保证起码不再鼓励韦翰追求自己。这时伊丽莎白对金钱的态度俨然有了松动。更为突出的是,伊丽莎白对夏绿蒂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选择的严酷态度与后来对韦翰为了金钱选择了金小姐的宽容态度形成了强烈反差。韦翰这么快就停止对伊丽莎白的追求而与金小姐订婚,舅妈指责他贪图金钱,伊丽莎白却为他辩解说:美少年和凡夫俗子一样,也得有饭吃,有衣穿。⋯⋯拿婚姻问题来讲,见钱眼红与动机正当究竟有什么不同? 做到什么地步为止就算知礼,打哪儿起就要算是贪心? (Austen , 1991 :137)伊丽莎白为韦翰所作的开脱依照她本来的原则是牵强的。这里,她显然已经接纳了金钱也可以成为婚姻中所考虑的因素这一观念。如果说针对韦翰与金小姐订婚一事,她从原来的反对态度到接纳了在婚姻中对金钱的选择,那么随后在她自己的婚姻中她可以说是亲自作出了与金钱有关的选择。达西第一次求婚失败后写给伊丽莎白一封信,尽述了韦翰的为人和自己拆散珍妮与宾礼的原因。两人误解得以消除。次年春天,伊丽莎白与舅舅、舅妈一齐游玩路过达西的庄园,里面的秀丽风景及高雅布置深深打动了伊丽莎白,其中的建筑更是一下子吸引了她的注意。比起建筑的外观房屋里面的陈设更是让人心怡,她不禁想到,“我本可以在这儿当个主妇的!”伊丽莎白这些想法是在再次见到达西之前产生的。她与达西虽已前嫌尽释,但也还谈不上感情颇深。这个时候就有了想当达西太太的想法,物质利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当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与韦翰私奔之后,达西出高价收买了韦翰,让他与莉迪亚完婚。达西是用金钱保住了伊丽莎白本人及其她家人的名誉,从而为两人的婚姻铺平了道路。在那个年代,有了名誉才有获得婚姻及幸福的可能,而金钱在这段故事里成了不可或缺的东西。聪明的伊丽莎白在受惠于金钱之后是否意识到自己先前对金钱的鄙夷有多么幼稚,多么不切实际?小说似在宣扬伊丽莎白一向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应该说她最后得到了爱情。但在她的择偶过程中,随着性格的发展变化,她对物质条件有了越来越多的考虑,也在无意中让金钱成就了自己的爱情。三、《傲慢与偏见》作品意义的自我解构《傲慢与偏见》历来被认为是推崇了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同时批评了以金钱或社会地位为追求目标的婚配。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理想与追求正是作者所要提倡的观念。然而,从对伊丽莎白的性格分析中可以看出,任何人的性格发展都是很难脱离他的时代背景的:在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英国,一个没有财产的女性是难以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的,无论她有多么出众、多么努力。3 5从女主人公的性格矛盾看《傲慢与偏见》的自我解构伊丽莎白不例外,她首先对社会观念作出了妥协,先是依从了达西的地位并接受了达西的金钱,而后才确保了与达西的婚姻,从而最终得到了爱情。小说中女主人公性格的矛盾性实现了作品意义的自我解构:这部提倡以爱情为婚姻目标的作品最后竟要书中的楷模附庸权贵、接受金钱———刚烈如斯也逃脱不了顺应社会规约的结局。奥斯汀本人也不例外,否则这位情感无比丰富的美丽女性怎会一生未嫁,我们很难想像她在情感的路途中有过怎样与现实难以调和的理想和难尽人意的无奈。她早期就创作出《傲慢与偏见》这样一部作品,表达她的理想,暗藏她的无奈,从反面构成了与她之后人生的巧合:要么如伊丽莎白选择妥协,要么如自己选择孤守一生;反叛而拥有幸福是不可能的。这位一贯描写乡绅、淑女理想式恋爱生活的作家经常被批驳为与社会现实脱节( van Ghent , 1953 :99) 。是的,我们在她的作品里确实找不到狄更斯笔下社会风云的波澜壮阔,哈代那里工业化的城市对农业化的乡村的侵蚀,乔治·艾略特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入透析。而奥斯汀作品对社会风潮的只字不提,其实恰恰形成了对社会现实的有力揭露。为什么呢? 这里存在一个有趣的悖论:奥斯汀是位反讽大师,她那开篇名句“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中男人想讨老婆的愿望与其反语女人对男人的追求同时在篇中得到了体现———我们要习惯她在文中言于此而意于彼。于是大家注意到:小说在人物语言、故事叙述中都充满了反讽,而小说在人物塑造乃至作品意义上的自我解构才是作者最大的反讽:作者塑造了一个敢于蔑视社会规约的女子,而她的性格发展和结局又告诉我们,一个18 世纪末的年轻女子是不能逃脱社会规约的。福科在谈到“性”与“社会权力”时说,人们敢于谈论性的问题,似乎在表明自己敢于藐视社会权力。而实际上人们口头上的这一点点大逆不道并不妨碍行为上的循规蹈矩,同时口头上的假自由又让人们误以为社会规约有松动性,是民主的,是可以接纳的———人们是在用自己的貌似反叛维护着社会规约(Culler ,1997 :5 - 6) 。伊丽莎白正是用自己的貌似反叛维护着社会规约。同时,作家奥斯汀则以她注入人物的貌似反叛实则顺从反叛着这个社会———伊丽莎白的经历证明了人们无论怎样奋斗还是不得不回到社会规约之中。这就是奥斯汀这位反讽大师展现现实的方式:她让人物以貌似反叛顺应了现实,又让自己以笔下人物的最终顺从批判了现实。参考文献:[1 ] Austen ,Jane. Pride and Prejudic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Study Press ,1991.[2 ] Brown ,Julia. A Reader’s Guide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English Novel [M] . New York :Macmillian ,1985.[3 ] Butler ,Marilyn. Romantics , Rebels & Reactionaries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4 ] Cluysenaar ,Anne.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Stylistics :A Discussion of Dominant Structures in Verse and Prose[M] .London :B. ,1976.[5 ] Culler ,Jonathan. Literary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M] .London :Oxford ,1997.[6 ] Eagleton ,Terry. Literary Theory[M] . Oxford :Basil Blackwell Publisher Ltd. ,1983.[7 ] Gillie ,Christopher. A Preface to Jane Austen[M] .London :Longman ,1974.[8 ] Hardy ,John. Jane Austen’s Heroines [M]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84.[9 ] Jones ,Vivien. How to Begin Studying English Literature[M] .London :Macmillian ,1987.[10 ] Selden ,Raman.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M] . 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85.[11 ] Van Ghent ,Dorothy. The English Novel [M] . New York :Harper Thorchbooks ,1953.[12 ] Wellek ,Rene. Concepts of Criticism[M]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3.[13 ] 申丹.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4 ] 韦勒克·沃伦. 文学理论[M] . 刘象愚等译. 北京:三联书店, 5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年第1 期

168 评论

相关问答

  • 森林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

    还是曼特宁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帕金森病论文参考文献

    1、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

    多彩装修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森林防火论文参考文献

    同学你好,毕业了就需要面临写论文,对于森林防火论文不知道你是否确定选题,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

    地球是个圆曲奇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森林生态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1/35 【题 名】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景区公司成长模式研究——以天龙旅游开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作 者】李乐京 陈志永 梁玉华 【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雪後Sunny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森林工程期刊

    《森林工程》期刊是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开发与利用中的非生物工程,是融学术、技术、知识、信息于一炉,主要反映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森工产品加工与利用、森工企业管理、

    xiamisall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