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9

昂昂千里
首页 > 期刊论文 > 培训有效性论文文献综述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幸福的考拉721

已采纳

有效性教学文献综述范文

【摘 要】在我国的近些年来,“有效教学”开始被众多教育工作者频繁使用,并且逐渐深入人心,许多学校还把它当成教学研究的主题。这说明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工作的质量、效率非常重视,并对此进行大胆实验、积极探索。但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有效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因此本文通过汇集一些关于 “有效教学” 的相关研究文献,拟从理念、策略、效果、评价几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疏通,以便大家对“有效教学”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 理念 策略 效果 评价

使教学达到有效、高效的目的,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道路,因此“有效教学”理念从西方进入中国后,备受中国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且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对其深化、发展。但是相对于西方来说,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进程缓慢、成果不突出,甚至有相当大部分的教师对“有效教学”不甚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不足的地方。由此可见,认识“有效教学”对于当前教学改革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就此汇集了一些关于“有效教学” 的研究文献,试图从概念、策略、效果、评价几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疏通,以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1.产生的背景

“有效教学”是英语teaching effectiveness或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的汉译,它产生于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20世纪上半叶才初具雏形,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后,这一概念就经常出现在英语教学文献中,它进步的核心理念逐渐引起各国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0世纪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是艺术”这一教学观,在科学思潮和行为观的影响下被人们重新审视。人们开始认识到:教学也是科学,而且教学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也开始被大家关注,人们还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核心理念的发展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研究深入,人们对“有效教学”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下是中西方“有效教学”核心理念发展的大致过程。

虽然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但研究非常少,更谈不上对核心理念的具体认识了。到了80年代,提高“教学效率”和 “教学效果”的提法才逐渐进入公众的视线,但也是从翻介国外相关研究开始的,如西南师范大学的王维城、刘克兰教授等翻译的由美国学者保罗·D.埃金(Eggen 1979)所著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堂信息处理模式》,对我国的教学就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那么到底什么是 “有效教学”?在我国,目前还是众说纷纭的状态,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而且大多数人对“有效教学”核心理念的理解还是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上。但纵观众多学者的文献,都把教学的效益作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把高水平、高效率、高效益作为衡量“有效教学”的标准。

有学者这样认为“有效教学”的本质:“所谓‘有效’,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实际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在中国,这一概念拥有众多的支持者。但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把“有效教学”的“有效性”理解为更加宽泛的概念,除了包括学生的成绩外,还包括自我激励(self-motivated)和源自师生的幸福感。

而国外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开始了。他们早期研究的重点是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即把焦点对准教师的人格因素。认为教师的人格因素是教学“有效”的核心内容。盖茨尔斯和杰克逊(Getzels et al 1963)在第一版的《教学研究手册》里,就用了整整一章来阐述教师人格特征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后来,西方学者们发现这些研究的缺陷后,又把研究焦点对准教学行为,尤其是美国学者奥瑟(Oser,)等人认为,“有效性”应聚集在“过程—结果”的关系之上。“过程”即教师的教学活动,“结果”则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二者的关系才是衡量有效性的标准。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

有学者把“有效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这是一个比较全面、科学的分法,它既看到了教学的准备和实施,还看到了教学的评价。但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教学评价几乎是忽略不计的,而单纯把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作为“有效教学”的策略。这是一个让人担忧的现象,因为这说明众多教育工作只注重教学过程,忽略教学结果(此处的结果并非单纯指成绩,而是指学生接受与否、教学达到预期效果与否。)

如有学者指出:有效教学,要从教学设计开始。该观点认为,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增强教学设计的合理性,要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还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大胆创新。也有学者认为,教学主题的确立,能够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这个观点把教学主题作为一节课的灵魂和统帅,整节课只要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主题,该节课的活动就有了“主心骨”和“灵气”,以及内在的神韵,由此也就有助于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活动。还有人提出,有效情景才能促进有效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情景,如“故事情景”、“问题情景”、“美感情景”、“竞赛情景”等等,来实施教学,这样才能促进有效教学。

在“有效教学”中,有人认为教师的角色重中之重,刘万海、李倩就指出“当前教师亟待由功利论责任观走向生命价值论责任观。”在“有效教学”中,应兼顾有效和责任,而且教师的责任是确保“有效教学”实施的关键。同样也有学者认为,教师的积极性才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此处的积极性包括教师对事业的热爱、知识的渊博,和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道德修养等等。该观点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认为一切教学策略都是从教师开始。

160 评论

司马懿砸缸

论文文献综述写法如下:

内容要求: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1、标题。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2、提要或前言。此部分一般不用专设标题,而是直接作为整个文献综述的开篇部分。内容是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本课题涉及到较前沿的理论,还应对该理论进行简要介绍;

最后要介绍研究者搜集的资料范围及资料来源,其中要讲清查阅了哪些主要着作、在网络中查询了哪些资料库(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搜索(如通过输入“关键词”或“作者名”或“文章名”进行搜索,一般用精确匹配),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的篇目数量多少,对自己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有多少等信息。

3、正文。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撰写此部分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以下是常见的分类线索:按时空分类(如: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研究现状)按本课题所涉及的不同子课题分类;按已有成果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类,等等。

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绍,又要有重点介绍。根据自己的分类,对各类研究先做概括介绍,然后对此类研究中具有代表。

147 评论

小树旁的小树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343 评论

相关问答

  • 培训积极性论文参考文献

    1,高效管理培训工具. 企业管理者谈判技能培训 / 罗锐韧主编2,中国企业管理大百科全书-广告与CI卷 / 邓荣霖,孙树义主编著3,企业管理基础 / 张智海,

    条野太浪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国外少儿体育培训文献综述论文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是指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下面是我整理的文献综述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一、序言 伴随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更加开放,

    smoothyear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工商管理论文员工培训文献综述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篇二 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方向探索 摘 要:近年来,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工商管理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关键性地位,开

    梦中的纸马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员工培训问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企业通过培训员工提升人力资本,受到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企业培训中仍存在种种误区。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转变培训

    樽品爱榴莲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人力资源培训外文论文文献综述

    管理的核心在于人,在现代这个企业组织竞争激烈的时代,人才已经成为一个组织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对于组织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但是,人力资源由

    jessiedido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