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12

小小的飞帆
首页 > 期刊论文 > 红楼梦关于音乐论文题目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水云间秋忆

已采纳

现在的女生都喜欢看穿越红楼的小说,其中就有很多人提到“宝钗”这人人物性格比较符合现下社会主流,情商高,受到很多人的吹捧,可是林妹妹就比较惨了,几乎被一片批评声给埋了,事实上真的是林妹妹不如宝姐姐吗?曹公笔下的女主角可爱的一面,性格中最真实最闪光的品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给里为什么变得一文不名了呢?

319 评论

yangdandan

我猜小妹可能是要写87版的红楼梦音乐论文吧,都是王立平老师的心血之作,可谓部部精品,功力深厚。 《枉凝眉》可以说是整个红楼梦最重在要的一部曲子,它是描述宝黛爱情悲剧的纲领。这首歌曲完美的表达了宝黛爱情的自然和无奈,可透入听者灵魂。《分骨肉》则是在探春远嫁时的背景音乐,探春远嫁是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那时的交通很不发达,如此的远嫁对女孩子来说恐怕就是终生的分别了。《红豆词》是宝玉跟薛蟠,冯紫英,蒋玉菡等小聚时所唱的,其实就是唱给林妹妹的。这是宝玉的表白,也是对林妹妹的至真关怀和至爱之情的表现。

118 评论

小鱼qt1988

此篇文字觅得于网络,略做整理,喜爱红楼梦音乐的朋友都来感受一下吧! 我的一切都在那里 王立平 ·惟独音乐是无中生有 我能为这部电视剧谱曲,是件很荣幸的事,是对自己的考验和锻炼,也是自己艺术见解、音乐志趣接受社会检验的很好机会。 这部音乐很难写。难写在哪呢? 从电视连续剧来说,人物、情节、结构、语言、服装、道具,都可以书为依据。惟独音乐是无中生有。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给了我自由。你可以说情节不对,形象不象,但音乐是书上没有的,所以,有辽阔的空间让我写文章。 ·特定性与随意性 影视音乐与普通音乐有所不同。交响曲、奏鸣曲、歌曲,都有较大的随意性。影视音乐必须必须符合影视艺术要求,必须限定在一定的情绪、一定的内容、一定的基调之上。《红楼梦》家喻户晓,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林黛玉、贾宝玉。如果你与人们的理解相去甚远,人们是不会接受的。 ·既要有古典的典雅美,又要现代人能接受 读《红楼梦》有一定范围,起码高中文化程度。上电影院也有局限,走不动的老人与小孩就不会去。可是电视呢?从几岁的娃娃到古稀老人,从不识字的人到高级知识分子,甚至红学家,它的观众面如此宽阔!你的音乐要接受他们的检验,你要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者说信息量,最大范围地带给这些人。 此外,《红楼梦》讲的是古代故事,作家偏又写着“年代无考”。对于音乐来说,既不能表现明朝、清朝,更不能表现现代,它必须是古典的,有不限于哪个朝代,它必须具有古典的典雅美,具有这部言情小说的深沉情绪,又要现代人能够接受。虽然中国人传统的民族心理,民族感情,乃至喜怒哀乐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但毕竟和我们的时代相距遥远,又必须注意其区别性。既要让人们理解这种深沉情绪,同时,又不脱离、不超过特定的历史题材的感觉范畴。这又是一难。 ·在纸背之后 《红楼梦》始终含着或淡或浓的悲哀。即便是它最辉煌壮丽的场面,也有一丝悲哀存在。如果说其它大型作品,可以有抒情,有舒展,有诙谐,有雄壮,但在《红楼梦》里,这些展现极少。灯红酒绿之中也预示着家族的破败,蕴含着世道沧桑、人生苦涩的滋味。我觉得这是它的特点。 《红楼梦》的“神”是什么?有“神”才有“韵”。 我对写这部音乐的难度有了充分估计和和准备,也想方设法给自己鼓励、壮胆。但难度之大,使我不敢着急动笔。 1982年底,我就接受了这个任务。导演希望我先写一首看看。我迟迟不敢写,因为我没有把握住。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写什么和怎么写,而是把握到它是什么?什么是《红楼梦》?它的“精髓”是什么?它的“神”是什么?有“神”才谈得上“韵”。 “学到用时凡恨少”啊!虽然多年以前,我就多次读过它,接受任务后,更是读得仔细。但到为它写音乐时,仍感到力不从心。要根据它提供的人物、情节所蕴藏的思想,去感觉整个书的基调。这基调可以用许多文学语言来形容。但落实到音乐上是什么基调呢?我以为是—— 2009-12-13 23:05 回复 凤友 青埂石荒_济霖 34位粉丝 2楼 ·满腔惆怅,无限感慨 既是剧中人的惆怅和感慨,也是作者曹雪芹的惆怅和感慨,同样,也是我们再创人和观众的惆怅和感慨。 这基调不是我定的。是我在字里行间、在纸背之后找到的,感觉到的,发现它的。 当然,一个艺术家没有把握能把所想到的,表达得像2+2那样准确。或者,对我来说是最佳方案,或者对于昨天和今天的我来说,是最佳方案,但明天我会有什么新看法,别人会有什么新看法,那是另一个问题。于是“谁解其中味”呢?音乐家恰要“因解其中味”,“甚解其中味”。“解味“是极艰苦的,也是极大的享受。因为它是探索,是发现,是创作。 ·艺术应该是美的 如果说我在创作上还有什么想法,我想稍稍扯远一点。我觉得艺术就应该是美的。没有美就没有魅力,没有魅力就是苍白的,不能称之为艺术。 ·音乐创作的美应是完整的美 首先,立意要美。当然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有他的构思,他的主导思想。音乐则是从另一个层次、另外一个剖面来表达它。有时是解释它,有时与它相辅相成,有时与它相反相成,不是完全同步的。 所谓立意,我认为就是找到一个新的认识的角度,或者理解的一个深度,一个层次。如果人云亦云,那不是你的立意,也不是音乐。音乐应有自己的独立性。但这独立性不是游离其外,而是同明相照,相得益彰。 另外,形式也要美。必须找到恰当的形式,准确的语言,贴切的感觉。这表现在具体的音乐手段、旋律等等。这些出自于立意——新的角度、层次,或深度。如果说,我只是写出很俏皮很巧妙的旋律的话,单拿出来很漂亮,像一双绣花鞋。但如果穿在喇叭裤下面,绝对不美。因为它们互不搭界。所以,写《红楼梦》音乐跟写其它作品一样,立意美与形式美是统一的。形式不美不能表达立意之美;立意不新不能传达形式展现的愿望,会失之于肤浅。 此外,我认为美出自于情。《红楼梦》是一部言情小说,它不是以情节取胜,而是以情取胜。我小时候读它时,对那些人吃饱了哭哭啼啼,从这屋到那屋,拌嘴、耍小脾气,感到莫名其妙。等到自己有了一些生活阅历之后,就觉得《红楼梦》里有一种情趣。首先是情。任何一个作品,如果只是找到别人没有写过的音调,没有用过的音色,不足以表现它的美。我觉得必须表达一种情,以情动人。 当然,这个“情”又很复杂,喜怒哀乐皆为情。仅“喜悦”这种感情中,就有大喜、狂喜、欣喜、欢喜、惊喜、悲喜、半嗔半喜、亦忧亦喜……,其它感情也是如此。而且常常是喜中含悲,喜中有怒,错综复杂、变化无穷,犹如一个万花筒。要在“情”里找出比较准确的感觉,并且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对任何一位作曲家、艺术家来说,都不可能是轻而易举的事。要用心去领悟,自己首先要饱含jī qíng。作家好比火炉子,观众好比烤火的人。要使别人感到温暖,自己必须燃烧。 还有——真。人们常说艺术需要感情,感情需要真挚。比如看见林黛玉哭了,我应该给她个哭的音乐。但她怎么哭的?为什么哭?哭过之后又会怎样?她哭的时候心中在想什么?她的哭在贾宝玉心中、在曹雪芹心中,在现代人心中引起什么反响?这不是任意用一段板胡就可以悲悲切切表达出来的感情。同样是哭,一个字可说它是“情”,千言万语也道不尽这个“情”。 怎样表达它呢?只有“真”。自己真去领悟,真去体味,真去感慨,真去惆怅,才能谈得上写得真切,让人们也感受到“美”、“情”、“真”。如果说,我对别的作品是这样追求的,对《红楼梦》尤其是这样。 2009-12-13 23:05 回复 凤友 青埂石荒_济霖 34位粉丝 3楼 ·《葬花词》之我见 还是从林黛玉说起吧。 如果我有个儿子,绝不想他娶个林黛玉似的媳妇。她使小性儿,小心眼儿,病怏怏的。但我又由衷地感到她是美的。美在哪儿呢?在那群皎好而又浑浑沌沌被社会吞噬的女子中间,她是最清醒的一个。她有自己不可磨灭的追求,对于当时的封建社会敢于不满,敢于抗争。 但是,在过去的文艺作品中是怎样写的呢?一提“葬花”,多表现“花落人亡两不知”,多表现她对自己前途身世的悲悯,甚至是绝望。形象是哭哭啼啼,一片暗淡悲愁。 我在构思这首曲子时,自然联想到过去对黛玉葬花的描绘以及留在自己脑海的印象,但当我真要写它时,却久久没有下笔。总觉得还缺点什么。如果只强调一个“葬”的话,葬的不仅是花,也包括她自己和她的姐妹们。如果这是林黛玉的话,我觉得至少不是完整的林黛玉。在这一段应有黛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特点。 我反复读这首词,深感它是展示曹雪芹思想深度和艺术才华以及敏锐感觉的一首词。从这首很长的词中选出了二十八句,既要是精华,又要互相连贯,组成一个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歌,最后得到红学家的首肯。 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过去突出“葬”字,而我找到了过去不曾注意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它是一种不平,是捶胸顿足的呐喊,是一个弱女子对社会发出反抗的呼声。我自己的感受是:虽然一开头看见林黛玉在低头葬花,最终发现她在昂首问天。所以,我把“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作为“葬花吟”的主题,也作为全剧的主题。她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她喊出别人没有喊出来的声音,她是用自己的心在问、用自己的生命在问。所以,在全剧每一集的开头都叫一叫,喊一喊。人间的嘈杂可以淹没一切,但我永远可以听到那个弱女子内心的血泪呼喊。 这首歌是我写的时间最长的一首歌,从下笔写第一句到最后完成,大约用了一年零七、八个月的时间。我写不下去。写不下去从不多写一个音,哪怕写到最后两句,可以串起来,但我没有这样作,一次也没有。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的,多少次在我的钢琴上洒满了眼泪…… 对于《红楼梦》,我不敢有自己的理解,又必须有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我现在依然很惭愧,还是不懂《红楼梦》,还是感到它很生疏、很新鲜。我记不住谁在哪里说了些什么,只想那里给我什么感觉。我被感动了,也希望感动别人。 ·我心中的《红楼梦》风格 有人希望把音乐写得“雅”一点,有人希望写得“俗”一点,能传唱。我不知所从。只好把自己理解的原原本本写出来,把自己心中的《红楼梦》写出来。我经常是听众,跟大家一起在同一个层次上欣赏音乐。自己想到自己能欣赏,希望别人也能欣赏。“这个”红楼梦偏“雅”一点儿,我无法把它写成“简易红楼梦”。 我的“十三不靠”。从艺术形式上讲,我想脱离各种戏曲的束缚,脱离各种民歌的影响,也脱离自己创作歌曲的某些特点。写成能融汇中华民族的各种音乐语言特色的东西,听起来必须是中国的,又不象“哪一个”的音乐。 我想写成“十三不靠”,结果是什么呢?是《红楼梦》,是《红楼梦》风格。甚至不是王立平,不是越剧、豫剧,不是jiāng zhè民歌,而是专门的《红楼梦》风格。 折磨我的还有一个难题。全剧十三首歌曲,总的来说都是“满怀惆怅,无限感慨”,又多是低速、稍缓,大部分又是女声唱,极易雷同。这个问题不能从音调形式上去解决,依然要用心去领悟。几百人没有一张脸是相同的,只有从这里去寻找差异。 我画了许多圈,每个圈都是一个范围。古典的典雅美是一个圈,现代人能理解的古典美是一个圈,每一首又必须有特点也是一个圈……要找到这些圈的重合点,并在这一点上作文章,去进行非常丰富动人的音乐创作,实在是很难的。但我苦在其中,乐在其中。我曾对关心我、关心这部音乐作品的朋友说:“我一切都在那里。” 此刻,让我再对所有的读者和听众朋友们说:“我一切都在那里”

106 评论

云片儿糕

家亡人散各奔腾------就教育方式谈贾府的衰败

333 评论

南南南南者

《枉凝眉》本是“红楼梦”书中第五回十四支曲中第三首的名字。写贾宝玉和林黛玉;刘心武先生认为写的是湘云和妙玉;红学泰斗周汝昌认为写的是贾宝玉和史湘云;《终身误》为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合咏,《枉凝眉》也更像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合咏。作品原文:一个是阆苑1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5。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6。想眼中7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分骨肉》这首曲是唱贾探春的。骨肉指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分骨肉”,是说儿女与父母永远分离。 贾府的三小姐贾探春浑名“玫瑰花”,她在思想性格上与同是庶出的姐姐“二木头”贾迎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熙凤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在她的意识中,区分主仆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深固。贾探春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但这只能是心劳日拙,无济于事。作品原文: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红豆词》是周小燕演唱歌曲,由曹雪芹作词、刘雪庵作曲,属于艺术歌曲,创作于1943年。出处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歌词: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瞧不见镜里花容瘦展不开眉头 捱不明更漏呀!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306 评论

漳南一邺

亲 你写了吗 写完能不能交流一下哈

305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论文

    梦·幻·真——试论“梦境”意象与《红楼梦》的小说创作 摘 要 本文在“梦境”意象的文学回溯中揭示中国古典文学的“梦文化”背景。结合这一背景提出:《红楼梦》

    晓晓小同学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语文关于红楼梦的论文题目

    论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形成原因从《红楼梦》中了解封建社会人的等级制度贾宝玉人格分析高颚续《红楼梦》部分与蓸雪芹部分文学艺术性的差距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与对其她女性的

    贪吃的懒妞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有关红楼梦的论文题目

    现在的女生都喜欢看穿越红楼的小说,其中就有很多人提到“宝钗”这人人物性格比较符合现下社会主流,情商高,受到很多人的吹捧,可是林妹妹就比较惨了,几乎被一片批评声给

    尘封1205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红楼梦关于论文题目

    家亡人散各奔腾------就教育方式谈贾府的衰败

    LD中国王海如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古代文学关于红楼梦的论文题目

    红楼研究第一人胡适先生,后来就是红楼痴儒周汝昌先生。研究红楼无非是学术上的问题,为的是更好的还原红楼梦这部小说的原貌。因为在康熙年间红楼梦因为有许多思想太前卫,

    今生只要你陪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