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蓝喵喵喵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217-01【关键词】乳腺癌 护理 康复指导乳腺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随着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年龄日益趋向年轻化。随着诊疗水平的发展,乳腺癌的疗效不断的提高,患者在延续生命的同时渴望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做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现对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接受手术治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59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35岁,均为乳腺癌II-III期女性患者。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119例患者接受了乳腺癌根治术,143例患者接受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97例患者接受了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结果 35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术后4例出现局部切口出血、感染,经换药及护理后痊愈,2例出现上肢水肿,经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后,症状缓解。359例患者随访1年,所有患者未出现出血、感染、皮瓣坏死、上肢水肿、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 2 护理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是经过手术才确诊为乳腺癌的,因而术前通常存有侥幸心理,希望自己能幸免于患上癌症这一可怕的疾病。她们一方面迫切的希望能够通过手术治疗来拯救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又因为手术切除乳房使躯体功能得完整性受损,使其作为女人的感觉和自尊心受到威胁,因而心理上处于极其矛盾的状态,产生激烈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向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宣教,解除患者和家属对手术的恐惧和顾虑。 术前指导 术前禁食、禁水;告知患者手术后伤口留置引流管的重要意义,以及手术后如何妥善保护,并保持其通畅,防止牵拉、扭曲、打折等;手术前教会患者做功能锻炼以及如何循序渐进,强度适中,以防止过早活动影响伤口愈合,而逾期锻炼会影响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告诉患者患肢抬高的意义,加强患者对患肢的保护意识。 术后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注意血压、心率变化,防止休克的发生,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伤口护理 乳腺癌术后需要胸带加压包扎,如压迫过紧可引起皮瓣、术侧上肢的血运障碍;包扎松弛,易出现皮瓣下积液,所以要定时调整胸带的松紧度,皮瓣下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持续性负压吸引,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一般术后1-2天,每日引流血性液体50-100ml,以后逐渐减少,术后4-5天创腔无积液、创面皮肤紧贴方可拔管。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 手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做腕部、肘部的屈曲和伸展运动,但避免外展上臂,48小时候后可下床活动,术后一周开始进行肩关节活动,10-12天后鼓励病人用术侧的手进行自我照顾,如刷牙、梳头、洗脸等,并进行上臂的全关节活动,方法如爬墙运动、转绳运动、举杠运动、滑绳运动等,积极防治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家庭康复指导 注意保护胸部不受外力的直接碰撞,天冷时要注意胸部的保暖,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在医院的治疗仅限于围手术期,术后的后续治疗及康复都在家中进行,乳腺癌患者出院后首先面对其家庭角色的变化,因此家庭成员要对其倾注更多的关注,让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其他活动,与患者一起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帮助患者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告知患者术后预防水肿的方法:避免予患肢任何外界压力,如穿紧身衣或紧袖衣,患肢佩戴首饰,背较重的包,提重物,测量血压等;避免患肢长时间下垂,长期静态工作时应将患肢适度提高,以增加淋巴血液的回流,睡觉时尽量避免患肢受压;避免患肢受伤及患肢的任何皮肤破损,包括各种注射、抽血、烫伤、蚊虫叮咬等。 饮食指导 对乳腺癌患者而言,饮食和忌口是大多数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一要忌食油腻,二要忌食含致癌物质的食品,三要忌食含有雌激素、生长激素的食物。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饮食可分为扶正和祛邪两类,扶正食品中肉类以猪肉为主,少吃牛羊肉,可饮用西洋参、白参,不易服用红参。祛邪食品分三类,其中软坚散结类可选用橘核、橘皮、海参、海带、紫菜等;活血化瘀类可选用螃蟹、山楂、鱼等;清热解毒类可选用豆腐、丝瓜、绿豆、西瓜等。 心理护理 乳房缺失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所不可避免的,是手术后患者最不愿面对的残酷事实,患者往往无法面对自己残缺的身体,甚至有的配偶也无法面对,最终导致家庭破裂。返回工作岗位时,心理负担过重,害怕同事歧视自己,再加上自己形体的改变,对自己重返社会丧失信心,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护患沟通,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依据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通过解释、安慰、教育、疏导、支持、鼓励、暗示、保证等不同的心理疗法,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调整,促进病人适应性反应,减轻患者的压力,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治疗的最终目标是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掌握术后自我护理的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了理想的预期效果。
芬琳漆厦门站
放射治疗是肿瘤常用疗法之一,分体外照射和体内照射法,射线能使肿瘤体积缩小,杀灭肿瘤外围散在的癌细胞。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放疗护理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放疗患者的皮肤护理
【摘 要】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它粒子束等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由于放疗辅助工具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约有70%以上的癌症需用放射治疗,美国统计也有50%以上的癌症需用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放射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因其而引起的各种放射反应也日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放疗;放射反应;皮肤护理
放射治疗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在伦琴发现X线、居里夫人发现镭之后,很快就分别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直到目前放射治疗仍是恶性肿瘤重要的局部治疗方法。 成千上万的人单用放射治疗或并用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生物治疗后,治愈了他们的癌症。医生在病人手术前,可以用放射治疗来皱缩肿瘤,使之易于切除;手术后,用放射治疗来抑制残存癌细胞的生长。
在接受放射线治疗期间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皮肤反应包括皮肤变化、疼痛、发痒及灼热感等症状,不止造成身体上的生理反应,同时影响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一般而言,在开始放疗后的1~4周开始出现皮肤反应,一直持续至治疗后2~4周,放疗后皮肤护理主要的目标在于保持皮肤的清洁、舒适,减少因皮肤反应造成的疼痛,预防感染及促进伤口愈合。
1 皮肤反应分度
放疗后造成皮肤基底层的上皮细胞受到破坏,因而引起皮肤的损伤。放疗的皮肤反应可以分为急性期反应和后期反应。临床上有关急性放射线治疗后皮肤反应的研究,主要根据Cox,Stctz与Pajak(1995)所提出的分线,Grade 0:皮肤没有变化;Grade 1:皮肤上毛囊清楚可见,有红斑、脱毛、干性脱屑、出汗减少;Grade 2:皮肤敏感或有光亮的红斑,不均匀的湿性脱屑,中毒水肿;Grade 3:除了皮肤皱褶的的外有整合性湿性脱屑、凹陷性水肿;Grade 4:皮肤溃疡、出血或坏死。除了皮肤分级外,常见评估项目包括:患者不适感(疼痛、发痒、干燥)、皮肤状况(皮肤性状、是否水肿)、伤口状况(伤口大小、颜色、分泌物的性状、是否感染)。近几年来,放疗后皮肤反应的相关研究,主要对于皮肤反应的状况描述为包括:局部红肿、干性皮炎、湿性皮炎及溃疡。
2 护理
皮肤的一般护理:
患者在接受放疗期间,皮肤的一般护理,如避免在局部涂抹化妆品、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照射部位避免过度日晒、避免衣物压迫束缚或衣服材质过于粗糙摩擦皮肤。对于皮肤瘙痒的患者,可用手轻拍瘙痒部位,或外涂冰片、滑石粉、薄荷淀粉、痱子粉,既能止痒,又能使局部皮肤干燥。但冰片、滑石粉等不能用得太多,以免堵塞毛孔,引发毛囊炎。患者切勿用手抓挠,否则会导致皮肤破溃、感染、长期不愈合。头颈部肿瘤男性患者最好使用电动刮胡刀,大肠、直肠患者则可使用温水坐浴,减少肛门及会阴部肿胀的症状。
皮肤红肿及干性皮炎的护理:
一般照射10次后皮肤开始发干,出现红斑、潮红,有烧灼和刺痒感,最后逐渐变成暗红,表皮脱落称干性皮炎。出现该皮肤反应患者一般不停止放疗。干性皮炎可局部外涂比亚芬2~3次,以保护放疗野的皮肤。勿在局部涂抹乳液、乳霜、VitC溶液或保湿霜等,以免造成放疗区皮肤反应加剧,但近年来一些相关的研究显示,产品某些成分甚至会造成放疗皮肤反应加剧情形(如石化产物:镁、铝、锌)。
芦荟虽有抗炎效果,但并不具备保湿效果,有些患者甚至出现对芦荟有过敏的现象。因此,在放疗期间并不建议使用。类固醇类药膏虽可减少放疗后皮肤反应,但对于发痒及疼痛则无效,还会出现局部烧灼感而掩盖感染现象,影响伤口愈合,宜慎用。勿使用凡士林,因其较难祛除,且在治疗时会增加放疗后反应。2次/周使用无痛保护膜于放疗部位,结果发现疼痛及发痒无显著差异,但是保护膜可减少湿性脱屑的发生及持续时间,是一项可降低皮肤反应呈干性皮炎恶化到湿性脱屑的护理方法之一。
湿性皮炎护理:
随着照射次数的增加,局部皮肤出现充血、水肿、水泡,严重时发生糜烂,有渗出液,称湿性皮炎。此时宜停止放疗,对症处理。对于小水泡不宜刺破,如皮肤糜烂时,每天局部可涂擦2~3次1%的龙胆紫。过去使用爽身粉、滑石粉可使皮肤保持干爽,因此曾建议用于放疗后湿性脱屑,但近期研究显示,这些产品会阻塞汗腺及毛囊且会加重放疗后皮肤反应。同时皮肤若有破损或伤口时二者会集结成块,形成细菌感染的媒介,因此,目前并不建议使用。有报道称使用磺胺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损害细胞膜的机能,引起细胞壁的变形,以达到杀菌的效果,使用时局部皮肤会有烧灼感,出疹、搔痒及疼痛。
建议湿性皮炎的皮肤可在医嘱下使用磺胺类药膏,使用方式如下:先以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涂抹一层薄的药膏,最后以不沾粘伤口的敷料覆盖,至少换药1次/d,以减少伤口感染。而局部使用抗生素药膏可抑制细菌生长,但会刺激皮肤产生抗药性,故目前并无一致看法。对于大水泡,立即消毒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液,在创面上敷无菌凡士林纱布,保护局部皮肤,并留取渗液和表皮组织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在水泡吸收后,即采用暴露创面疗法,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外涂美宝烫伤膏,1周后渗液明显减少,待愈合后可继续放疗。
皮肤溃疡的护理:
如果湿性反应不能及时控制,则局部皮肤进一步发生坏死脱落,溃疡形成,表现为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边界清楚,底部较光滑,呈火山口型形成痂下溃疡,有剧痛。此时需停止放疗,经对症处理愈合后方可继续放疗。可采用暴露疗法,外用抗炎药膏,如红霉素、氯霉素软膏;当感染较重时,可肌注或静滴抗炎药物。同时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以利愈合。溃疡面积大时,需要植皮修补。
参考文献:
[1] 梁桂霞.放疗病人的皮肤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6):262263.[2]] 胡逸民,杨定宇.肿瘤放射治疗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联合出版社,1999,301311.
[3] 孟进松,李长明.湿润烧伤膏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的体会[N].健康报,200787(医药信息版).
[4] 李文霞;冯奇;葛琳 浅谈肿瘤放射中的护理要点 吉林医学 2007年第10期
[5] 杨才勇 乳腺癌放疗致局部皮肤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09期
[6] 王力秋 60例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社区医学杂志 2007年第02期
[7] 朱广迎 放射肿瘤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年
[8] 郑大顺;余志敏;任必勇 采用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术后放疗的临床应用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9期
[9] 杨小梅 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皮肤反应的护理 中国临床护理 2010年第5期
[10] 杨义慧 放射治疗196例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11年第12期
>>>下页带来更多的放疗护理论文
承担主要课题:1、完整保留颈横动脉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清扫术中意义的研究 河北省科技厅2、浸润性乳腺癌中胸苷磷酸化酶(T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
survivor康复者、
选题参考:1.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2.产妇的心理状态与护理 3.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4.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职责 5.浅谈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
你妈妈是属于三阴性的乳腺癌,只是她的病理类型较好,以导管内癌为主,少量浸润,一般预后较好,由于她雌孕激素受体阴性,即EP和PR阴性,属于中低复发风险,所以还是要
不管是导师还是读者,评判论文的第一感是先审核题目,选题是撰写论文的奠基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优劣。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各方向硕士论文题目写作参考,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