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8

stella1135
首页 > 期刊论文 > 物理与生活课题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四叶草人生

已采纳

物理与生活 谈谈与人体冷热感觉有关的天气因素 人体冷热感觉属于触觉问题。许多人习惯只以气温的高低作为推断人体冷热感觉(感觉温度)的唯一标准,其实,人体的感觉温度和实际气温有时相去甚远。如:人们常说“热在三伏”,但翻开气象资料一看,多数地区的最高气温并不出现在三伏,而是在三伏前后,人们之所以感到三伏天最热,是因为这时的“热”加进了“湿”,是闷热。人们还有这样的体会,在旋转的电风扇下,往往感觉到电风扇吹出的风是凉爽的,但拿一根温度计放在电风扇前吹,就会发现温度计的示温并不下降,人感到凉爽是因为风改变了空气湿度的缘故。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时感到凉爽,如果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这些都说明大气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综合的。决定人体冷热感觉的主要因素除温度外,还有湿度和风力,这三者都不可忽视。 空气的湿度是表示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有两种表示方式。一种是绝对湿度,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或压强)来表示,表示的是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多少。在某一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中能够容纳的水蒸汽的多少有一个最大的限度,达到这个限度,空气中的水蒸汽便处于饱和状态,这时的气体叫饱和气;另一种方式是相对湿度,用某温度时空气的绝对湿度跟同一温度下饱和水蒸汽的密度(或压强)的百分数比来表示,表示的是空气里水蒸汽离饱和状态的远近程度。相对湿度越大,空气里的水蒸汽就越接近饱和状态,空气中可供水蒸汽分子填充的“空位”就越少,蒸发也就越慢。湿度对人的冷热感觉的影响,是由空气的相对湿度决定的。天气炎热时,人体为了使体温保持在370C左右,就要不断地向体外散发热量,它主要是通过汗腺向体外分泌汗水,利用汗水蒸发吸收热量,将热量带走。汗液的分子从汗液表面跑出来成为水蒸汽分子,如果人处在一个空气相对静止的环境中,这些水蒸汽分子就会滞留在人体皮肤附近,形成一个“保温层”,“保温层”中水蒸汽越来越接近饱和状态(空气相对湿度越来越大),结果汗水蒸发速度越来越慢,使人感到闷热。这时如果有一股风吹来或打开电风扇,“保温层”就会被吹走,人体周围的空气相对湿度将减少,汗水蒸发速度增大,使人有一个凉爽的感觉。 当气温在240C时,空气中的湿度相对而言对人体冷热感觉影响较小,人既不觉得冷,又不感到热。240C的空气带走人体一部分热量,而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则弥补空气带走的那部分热量,人体保持了相对的热平衡,从而感觉良好。当气温低于或高于240C时,人就会有明显的冷热感觉,此时相对湿度便会对人体的冷热感觉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当气温是250C,相对湿度为30%时,人体没有什么冷热感觉;同一温度若相对湿度增大到95%,人体便感觉到闷热了。有人测定,气温是、相对湿度为100%时,人体的冷热感觉与气温是、相对湿度为20%时是相同的。 人体的冷热感觉除了与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关外,风速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冬天,在刮风的天气里或坐在奔驰的敞篷汽车上时,人似乎感觉到更冷一些,这是因为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空气“保温层”吹散,把热量带走的缘故。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一般风速越大,人体散热也越快、越多。 在大量医学气象科学试验中,人们找到了风速大小和人体冷热感觉的关系:当气温为100C,3级风时,人的感觉气温为50C;5级风时,人的感觉气温像00C时一样。当气温为,2级风时,人的感觉气温为;5级风时,人的感觉气温会降至。根据实验,大致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气温在00C以上时,风速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3——50C;气温在00C以下时,风速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6——80C。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当你根据天气预报增减衣服时,除了要注意气温的高低外,还要考虑空气湿度和风速的大小。这样才能使你的衣着和寒暑冷暖相宜。

240 评论

卷卷小白菜

本人这边没有,不过可以提供一个思路可以是物理光学和生活中照相机的结合。可以是物理力学和汽车ABS系统的结合。可以是物理电磁学和现代发电机的结合。一点小建议,见笑了

260 评论

凯凯妞妞

你真他妈的丢脸!

349 评论

赤脚医师

生活中的物理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1.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2.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3. 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4.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5.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生活中处处充满物理,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物理有关。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察尔也没有。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利落地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了,却给阿察尔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并由此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物理学也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学了测量的初步知识,我们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同学别出心裁,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包扎好,这样更牢固。然后,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装盒作为软尺的外壳,在盒的中心利用铁丝做一摇柄中心轴,软尺的末端固定在轴上,这样一个可以收拾并反复使用的卷尺诞生了。同时,这位同学受软尺自作的启示,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刻度,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再扯下来,便做成了“软尺”,用“软尺”不仅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还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了电学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对蚯蚓能承受的最大电压进行了探究:当给它加上的电压时,蚯蚓迅速分泌粘液,且奋力挣扎,从瓶内跳出瓶外。当给它加上3V的电压时,蚯蚓被电为两截;有同学在测量“、”的小灯泡的功率,并研究其发光情况时,不满足于给灯泡加上的电压,而是用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小灯泡做破坏性实验,不断加大灯泡两端的电压,直至电压高达9V、灯泡灯丝烧断,才停止探究;有同学在学习蒸发的知识时,不厌其烦地座在桌旁观察相同的两滴水(其中一滴水滩开),进行聚精会神地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影响蒸发的因素;……同学们捕捉身边的琐事进行探究的事例屡见不鲜。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丰富我们的学习生活,活跃学习气氛,简化概念和规律。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物理作为一门大众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数不胜数,厨房中的物理知识应用真可谓冰山一角,我们必须更加努力的学习,积累物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217 评论

nono521521

有一次,我在厨房帮助妈妈煮菜,没想到忙没帮成,还帮了倒忙——把胡椒粉和盐混在了一起。哎,这下可完了,盐和胡椒粉颗粒这么小,我又不可能把它们在短时间内分出来,现在,我只有两条路了一是耐心地把它们一点一点地分出来;二是把盐和胡椒粉倒入有孔的小盒子让胡椒粉漏出来;三是借助科学的手段来把它们分离。说干就干,我先采用了第一种方法。我拿来了两只干碟子.带上一次性手套,一点一点地分离可是才不到二分钟我已手脚发麻,看看碟子,才几个盐巴。我顿时像一只泻了气的皮球,对这一招失去了信心。第一招不见效,我只好采取第二招。我们把胡椒粉和盐巴一起倒入小盒子,使劲的摇晃,我们原先是这样想的:盒子中有小孔,胡椒粉比盐巴的颗粒小,胡椒粉通过小孔漏下来,而盐巴比胡椒粉大,所以不会掉下来。可是我们错了这种方法也不能使他们很好地分离,不是孔太小了胡椒粉和盐都没有漏下来,就是孔太大胡椒粉和盐都漏下来了。这一招还是没有见效,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呢?这时朱伊琳说:“如果胡椒粉是铁屑就好了,我们就可以用磁铁把它们分离开来了”“对呀,我们可以用吸的方法,我们曾做过摩擦起电的科学实验,在冬天脱毛衣时,发出的吱吱的响声,还把床上的头皮屑和头发丝粘在毛衣上。”我们何不用摩擦起电的方法来分离盐和胡椒粉呢? 我找来了要用的小塑料汤勺,小盘子。这一次,我拿着小塑料汤勺在衣服搓了又搓,使它能够产生静电,因而达到把胡椒粉吸起来的效果,等到摩擦了一定的时间后,我将汤勺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果然不出我所料,胡椒粉像着了魔似地沾在了汤勺的底部,最后感觉胡椒粉被牢牢地吸在了汤勺上。这真是一个奇迹!我迅速将胡椒粉放在了事先准备好的小盘子里,一边大叫“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原来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产生了静电,因为胡椒粉比盐巴轻,所以就吸起来了!我终于发现怎样将混合在一起的胡椒粉和盐巴怎样分离了!这次“探子”我当成功了

305 评论

相关问答

  • 物理与生活论文题目

    ,,1 先写噪声的定义 2 在举几个噪声造成人身伤害的的例子(这段最能充字数) 3 最后写生活中应怎样防止噪声(结合上边的例子,前后呼应) 4 结个尾就行了··

    石小鱼苗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我院学生课余生活调查与研究论文

    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社会实践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调查课题.

    思美味520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生活中物理现象研究论文

    物理不但是我轴,是一个省力杠杆,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他还是一门科学。物理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也在同学们的身边。而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于现实生活联系很

    护手霜adb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物理与生活论文800字

    不会吧!这个不要靠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你让别人帮你有用么?收获的是别人,不是你。用自己的实力来写,不管写得好不好,老师都不会怪你。但,如果,你让别人帮写,不仅

    雨天啾啾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幼儿一日生活活动课题研究论文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研究,论文标题如何写,我觉得这个就写幼儿习惯养成。

    铭钔釺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