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大兴
一、缺乏应有的文献综述有些学位论文没有文献综述,作者却说,他写的题目找不到相关文献或没有相关文献。其解释有两种可能: 一是作者认为前所未有才是创新,甚至个别的还误以为写上“填补空白”、“没有同类文献”等词句可以提高文章的价值,这显然是一种误区; 二是作者未下功夫去查阅和学习前人已做的工作而企图走捷径,实际上,“欲速则不达”,一篇没有好的文献综述的学位论文,一般来说很难有创新。二、文献综述没有紧扣主题有相当一部分学位论文评述的并不是对特定专题做出贡献的文献综述,没有紧扣主题,没有围绕论文的主题来筛选文献,而是四面出击,回顾了与专题相关的整个领域的发展,导致文献综述部分漫无边界,冗长而不能给论文的价值“添分”,以致综述部分反映不出论文的特色,同一篇文献综述似乎可以在多篇学位论文中相互套用。同时,容易导致写作上的随意性,甚至为了追求篇幅,就在文献综述部分增添内容,以至于文献回顾曲曲折折占用不少篇幅,而真正进入正题的文字却不多,说明作者并没有理解文献综述的定位和作用。三、简单罗列堆砌文献有些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写作上存在简单罗列的问题,综述部分仅简单地列示出A 说、B 说、C 说、D 说等,然后就无下文了。从这种文献综述当中看不出作者所依据文献演进的内在逻辑,作者也没有依据文献综述清晰地推导出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变成作者的读书心得清单和资料汇编,变成相关学术研究的简单堆砌,表面上看洋洋洒洒,而实际上作用有限,读者既看不到“问题的来龙去脉”,也看不到“证明的来龙去脉”。四、文献综述缺乏权威性有些文献综述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出适合研究的主题,而是有选择性地探讨现有文献,特别是遗漏一些权威性和经典性的文献,缺乏权威性和学术性,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没有认真研读过真正有价值的文献,不熟悉所研究领域的理论背景和研究进展,对文献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五、文献综述与背景描述相混淆有些学位论文将“文献综述”和“背景描述”等同起来,研究生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政策法规,如研究中国军人工资制度时,需要收集整理“中国军人工资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军人工资制度的政策和规定”等资料,但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由于研究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因此严格讲,资料本身不是“文献综述”,真正的“文献综述”应该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梳理和评论。六、文献综述只述不评有些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仅仅局限于对已有文献的简单重复和一般性介绍,缺乏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缺乏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难以体现自己的研究贡献。特别是对有较多学术争议的研究主题,或发现现有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时,有些学位论文避重就轻,轻易放弃研究“批判”的权利,而实际上,这些不协调或者冲突是很有价值的,正是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魔羯女悠悠
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大家想必感觉到非常的头疼吧!不着急,下面由我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博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2;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
本科毕业设计主要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上(指导教师认定为特殊类型的论文,可以不列外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出版、发表的(含网上下载)着作或期刊(论文),统一放在文后,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序码加方括号。
依据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7714-2005),中文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为:
专着:[序号] 作者名. 书名[M]. 出版地: 出版单位, 出版年:引文页码。
期刊:[序号] 作者名. 题名[J]. 刊名,年,卷号(期号): 所引用的文献在期刊中的起止页码。
报纸:[序号] 作者名. 题名[N]. 报刊名,年-月-日(版次)。(示例:2009-01-01(1))论 文 集:[序号] 作者名。题名[C]//论文集作(编) 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所引用的文献在期刊中的起止页码。
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名.电子文献名[DB/OL].(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即网址)。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名.题名[D].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
专利:[序号] 申请者.专利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公告日期。
外文参考文献编排格式:按语言所在国学术界通行的格式。
参考文献作者三名以内的全部列出,四名以上的列前三名,中文后加“等”,英文后加“et al”.作者姓名不管是外文还是汉语拼音,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如Hardy Thomas.)。外文姓不可缩写,名可缩写;如作者为二人以上,第一位作者的格式为先姓后名,后用逗号,其他作者均按先姓后名,但名后不加标点,最后一名作者名前要加and,最后用句号。
论文参考文献字体大小
一、考查论文的整理、装订要求
1.统一采用A4纸打印、左面竖装;
2.严格按照考查论文所订立的封面要求制作封面;
3.考查论文成绩评定表放在最后一页装订。
二、考查论文的书写格式规范
1.考查论文正文由论文题目、作者、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9部分组成。
(1) 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两行书写;
(2) 作者:处于论文题目正下方,须写明学院、专业、年级、姓名;正下方注明指导教师及姓名;
(3) 摘要:中文摘要字数应为150-200字,英文摘要实词数应为150-200个实词;
(4) 关键词:中、英文均限制在3-5个词语内,各词间用“;”间隔;
(5) 正文:论文正文包括引言(或者绪论、概述等)、论文主体、结语等,正文要标题清晰,图表和公式要编号,公式应另起一行书写。
字数要求:考查论文正文字数要求3000-5000字。
(6)注释:注释主要用于文章篇名、作者、文内某一方面特定概念内容、直接引用论述的必要解释或说明。注释序号用加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①②③),在文中出现的地方用上标予以标明,采用脚注的形式,注于当页页脚;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撰写论文时围绕论题参考的着作、论文、期刊、网上资料、图片音像资料等。参考文献总数不得少于8篇,鼓励结合学科特点查阅外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地方用上标予以标明,序号用加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3]),列于正文文末。
三、考查论文的排版格式规范
1.版面尺寸:A4(210×297毫米)。
2.装订位置:装订线1cm,左面竖装,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
3.页码: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采用小4号宋体、用第×页和随后的括号内注明共×页的格式,例如“第1页(共10页)”,处于页面下方、居中、距下边界的位置。
4.正文文本:宋体小4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值26磅、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要求排版。
5.论文标题:小2号黑体,居中。
6.作者和指导教师:标题下隔一行,居中,采用小4号仿宋体,作者在上,指导教师在下。
7.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抬头用5号黑体加粗,内容用5号宋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行间距固定值26磅。
8.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抬头用5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内容用5号Times New Roman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行间距固定值26磅。
9.正文内标题:见附后格式。
10.文中图表:所涉及到的全部图、表,不论计算机绘制还是手工绘制,都应规范化,符号、代号标准统一,字体大小与正文协调,手工绘制的要用绘图笔,图表名称和编号准确无误。
11.注释序号用加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①②③),在文中出现的.地方用上标予以标明,采用脚注的形式,注于当页页脚;
12.参考文献:位于正文结尾后下空2行,行间距单倍行距,排版见附后格式。
(论文标题)重师旅游学院考查论文排版样式(小2号黑体)
(副标题)作者必读 (3号宋体)
(空一行)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 2004级 张飞(小4号仿宋体,居中)
指导教师 赵云(小4号仿宋体,居中)
(空一行)
摘 要:“摘要:”二字请用5号黑体加粗。内容部分请用5号宋体。从第二行开始文字不缩进。
关键词:关键;排版;要求(“关键词:”用5号黑体加粗。内容部分用5号宋体)
Abstract:英文摘要的“Abstract:”用Times New Roman体加粗。英文摘要的内容部分用Times New Roman体。
Key words:keyword;keyword;keyword(抬头用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内容用Times New Roman体)
(空一行)
这里开始是正文部分,请用小4号宋体排版(除了标题、图、表之外)。
(空一行)
一、这是一级标题 (4号黑体)
(空一行)
一级标题缩进2个字位,上下各空一行。所有标题序号请用汉字,标题序号与标题之间用“、”隔开,以下遇到一级标题时,请参照此处的标注执行,不再重复。
(一)这是二级标题 (小4号黑体)
二级标题请用汉字加圆括号,缩进2个字位。标题序号与标题之间空1个汉字位。以下遇到二级标题时,请参照此处的标注执行,不再重复。
1.这是三级标题 (小4号宋体)
三级标题请用阿拉伯数字,缩进2个字位。空标题序号与标题之间空1个汉字位。 以下遇到三级标题时,请参照此处的标注执行,不再重复。
(二)这是二级标题
以下遇到二级标题时,请参照此处的标注执行,不再重复。
(空一行)
二、注释的要求
(空一行)
(一)注释
1. 注释(仅限文科类专业):注释主要用于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方面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说明。注释序号用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采用脚注的形式①,注于当页页脚位置,依次排序②。
三、参考文献的要求
“参考文献”用小4号黑体,左顶格,上空2行。 参考文献的内容请用5号宋体,序号用[1]表示,内容与序号空一个汉字位。具体的排列次序和样式请参照下面的例子。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新领域[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3-8
[2] 顾明远。 国际理解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12):1-4.
[3] 李秉德。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18.
[4] 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98.
[5] 张诗亚。 西部民族教育现状
聪明的达人安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2]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Background and Fundin.[3] Sheridan,S.,Schuster,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1[4] and Childhood Programs. . 1989[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6]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7]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8]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9]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11]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12]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15]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16]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二)[1] 亢晓梅. 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04) .[2]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3] 辛涛,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4] 伊文婷. 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5]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 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04) .[6] 林正范,徐丽华. 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2) .[7]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 .[8] 任淑萍. 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9] 史献平.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 教育研究, 1994,(10) .[11] 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 2006,(01) .[12] 肖川.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 辽宁教育, 2007,(Z1) .[13] 刘莉,杨艳芳. 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2) .[14] 黄乾玉.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15] 吕国光,王嘉毅.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3) .[16] 姜美玲. 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5,(20) .[17] 王永跃. 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18] 康武. 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 数学教育学报, 2003,(02) .[19] 林智中,张爽. 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8) .[20] 任永泽. 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 现代教育论丛, 2010,(04) .
心如蝶舞
“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这是南宋诗人陆游之吟唱。
宋代黄庭坚面对色泽碧绿,石质细润,莹洁如玉的甘肃洮河砚石,赞不绝口,赋诗赞之:“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宁夏贺兰石用于制砚,被誉于“朔方瑰宝”,董必武的诗句:“色如端石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既道出了贺兰石的特点,又颂扬了贺兰石的可贵之处。
广东肇庆的端石,为著名的制砚名石,诗人称颂备至,如诗云:“人性至灵乃生双瞳,石亦有眼巧出天工,星眼朗朗碧晕重重,如珠剖蚌如月丽空。”唐代诗人李贺也有“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的吟咏。
安徽灵碧石为雅石中的上品,因采掘不易,佳品难得,一向非常名贵,以至唐代诗人苏味道为此吟道:“何当掘灵髓,高枕绝嚣氛。”
南京雨花石天然的质地、色彩、花纹、形状,赢得了诗人的倾慕:“非声非色非香味,别有幽芬来袭人。”
青田石与寿山石同为我国著名的印章、雕刻名石,正如文豪郭沫若写道:“青田有奇石,寿山足比肩。”
唐吴融的“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则生动地描述了太湖石的成因和采取方法。
1、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
唐·白居易《太湖石》
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
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
3、
题自画石 曹雪芹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4、
唐·杜牧《题新定八松院小石》
雨滴珠玑碎,苔生紫翠重。
故关何日到,且看小三峰。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
(清)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诗词自序
周芳纯1991年元旦
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
诗词如潮海,无力仔细看。
浏览逾万卷,选编万余言。
古今诗竹者,常学竹风格。
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
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
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
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
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
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
我编竹诗词,奉献给读者。
劝君爱惜竹,弘扬竹风格。
“水调歌头·咏竹”
钱樟明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
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
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造福何论早晚?
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
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七律·答友人
毛泽东 1961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董必武 1952年3月4日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题竹
叶剑英 1963年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咏竹
方志敏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竹
(题画诗)
邓拓
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岁寒三友
(题画诗)
陶行知
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
震动昆仑第一峰。
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
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
且待三冬。
《萧湘竹子诗词》代序
熊文愈 1991年4月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
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
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
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
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
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群承竹风格,研竹数十年。
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
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我亦爱竹者,相逢庆有缘。
聊聊记数语,以电竹诗篇。
咏 竹
宋·文同
(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
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浸沙一万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
摘自《132名中国国画家》
春江晓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笋
宋·王元之
数里春畦独自寻。迸犀抽锦乱森森。
田文死去宾朋散。抛掷三个玳瑁簪。
摘自《咏物诗选》
题自画石 曹雪芹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双石 白居易
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
俗用无所堪,时人嫌不取。
结从胚浑始,得自洞庭口。
万古遗水滨,一朝入吾手。
担舁来郡内,洗刷去泥垢。
孔黑烟痕深,罅青苔色厚。
老蛟蟠作足,古剑插为首。
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
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
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
五弦倚其左,一杯置其右。
洼樽酌未空,玉山颓已久。
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
渐恐少年场,不容垂白叟。
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
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太湖石 白居易
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
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沉沉。
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在。
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
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
过石头城 张祜
累累墟墓葬西原,六代同归蔓草根。
唯是岁华流尽处,石头城下水千痕。
1、《石灰吟》
明代: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2、《竹石》
清代: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3、《太湖石》
唐代: 白居易
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
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
译文:烟和翡翠的三种秋色是古老的波浪痕迹。把它切成蓝宝石片,剪断青云。风吹过洞穴,洞穴的门被苔藓保护着。这三座山峰很小,应该是华山的太阳。
4、《颂石头和尚草庵歌.其一》
宋代: 释印肃
石头和尚草庵歌,试问参方会世麽。
千万莫将茅瓦比,离钩三寸绰清波。
译文:
石头,和尚,草堂,歌声。千万不要让毛瓦比从三英寸宽的钩子上掉下来。
5、《颂石头和尚草庵歌》
宋代: 释印肃
吾结草庵无宝贝,日劫相陪谁晓会。
只缘穷子不归家,未免出头来捏怪。
译文:
我在山洞里没有宝藏,今天被抢的时候谁会陪我呢?只是因为很穷,所以不回家。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 (清)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诗词自序 周芳纯1991年元旦 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 诗词如潮海,无力仔细看。
浏览逾万卷,选编万余言。 古今诗竹者,常学竹风格。
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 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
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 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
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 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 我编竹诗词,奉献给读者。
劝君爱惜竹,弘扬竹风格。 “水调歌头·咏竹” 钱樟明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 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 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造福何论早晚? 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 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七律·答友人 毛泽东 1961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董必武 1952年3月4日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题竹 叶剑英 1963年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咏竹 方志敏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竹 (题画诗) 邓拓 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岁寒三友 (题画诗) 陶行知 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 震动昆仑第一峰。
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 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 且待三冬。
《萧湘竹子诗词》代序 熊文愈 1991年4月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 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
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 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
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
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群承竹风格,研竹数十年。
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 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我亦爱竹者,相逢庆有缘。 聊聊记数语,以电竹诗篇。
咏 竹 宋·文同 (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 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浸沙一万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
摘自《132名中国国画家》 春江晓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笋 宋·王元之 数里春畦独自寻。迸犀抽锦乱森森。
田文死去宾朋散。抛掷三个玳瑁簪。
摘自《咏物诗选》。
赞美“奇石”的诗句有:
1、江间饶奇石唐杜甫 《石柜阁》
2、奇石云根浅唐钱起 《仲春晚寻覆釜山》
3、寒泉浸、几峰奇石宋朱敦儒 《满江红·竹翠阴森》
4、震泽生奇石唐刘禹锡 《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5、铿锵辨奇石唐孟郊 《游韦七洞庭别业》
6、汝山饶奇石唐孟郊 《汝州陆中丞席喜张从事至同赋十韵》
7、玩奇石路斜唐孟郊 《峥嵘岭》
8、林中有奇石唐李德裕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似鹿石》
9、闻君采奇石唐李德裕 《临海太守惠予赤城石,报以是诗》
10、题诗足奇石唐皎然 《妙喜寺高房期灵澈上人不至,重招之一首》
11、一丛奇石古苔龛元张雨 《太常引 浴鹄湾有咏写奉易玄》
12、骞腾立奇石宋陆游 《感怀》
13、潦收出奇石宋陆游 《将离江陵》
14、奇石插碧井宋陆游 《四月三日同子坦子聿游湖中诸山》
15、青青菖蒲络奇石宋陆游 《堂中以大盆渍白莲花石菖蒲翛然无复暑意睡起》
16、风漪奇石出临洮宋陆游 《休日与客燕语既去听小儿诵书因复作草数纸》
17、奇石玩荦角宋陆游 《永日无一事作诗自诒》
18、异书奇石小崚.清龚自珍 《已亥杂诗 198》
19、翠竹并奇石明唐寅 《枯木竹石图》
20、奇石斓横道宋敖陶孙 《仆以绍熙壬子中夏二十有五日始跻篁讨龙井》
奇石,是指自然形成的独特的蕴含某种意境,或相似山川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具有艺术欣赏及收藏价值的天然石体。古往今来,我国历代文人雅士大多爱恋藏石赏石,与奇石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的藏石故事在千百年后仍被广为传颂。
卞和献石 卞和是楚国的一名奇石收藏家,他在家乡的荆山脚下采到一块“落凤石”献给楚王雕琢成“和氏璧”,创下了世界最高的“连城价值”,并引发出闻名的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和氏璧”这一奇珍异宝被130多位帝王收藏1600余年,又创造了收藏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陶渊明卧石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大诗人,其宅子旁边有一方纵横丈余的天然大岩石,他经常坐卧其上赏菊、饮酒、赋诗,后见此石有醒脑提神之独特功效,就给它取名“醒石”。此举引得后人艳慕不已,尊他为赏石祖师。宋人程师孟作诗曰:“万仞峰前一水傍,晨光翠色助清凉。谁知片石多情甚,曾送渊明入醉乡。”
牛公好石 唐代宰相牛僧孺也酷爱奇石,对奇石来者不拒,尤以太湖石之富而自豪。他的府第和别墅中藏石极多。牛公“与石为伍”,“待石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一次,苏州太守赠他一块“奇状绝伦”的太湖石,他欣喜异常,特邀白居易、刘禹锡共赏,并为此石酬唱往返,留下了数首咏石诗篇。
白居易爱石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深爱太湖石,是唐代奇石鉴赏方法唯一创始人。白居易对石收藏立论重在欣赏,如他在《太湖石记》中说,“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三山岳百洞千壑……尽在其中”。退任后,他将收藏的五个太湖石运到香炉峰北遗爱寺西畔,仅以二室、四窗的草堂作垂暮之年安身之地。作诗云:“弄石临溪座,寻花绕泉行,时时闻鸟语,处处听泉声。”
柳宗元论石 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期间,对当地的秀石、石砚多有留心。在他的《与卫淮南石琴荐启》中第一次明确认知并提出了岩石的基本物理属性,提出了要“珍奇、特表殊形”;石质弥坚;颜色自然;声音铿锵。提炼总结出“形、质、色、声”四大要素,到如今还经常被人们引为重要的评石标准
米芾拜石 米芾是宋代的书画家和玩石大家,他一生博雅好石,精于鉴赏。他任无为州监军时,一次,看见衙署内有一立石十分奇特,高兴得大叫起来:“此足以当吾拜”。于是他换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并尊称此石为“石丈”。后来他又听说城外河岸边有一块奇丑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将它移进州府衙内,米芾见到此石后,大为惊奇,竟得意忘形,跪拜于地,口称:“我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苏东坡易石 苏轼号“东坡居士”,赏石、玩石是他的雅好之一。他在湖北黄州任职时,发现“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温润如玉,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但得之甚难,只有在江边嬉戏的孩子们常可摸到。苏东坡想了个好主意,用糖块和小孩交易。这样他先后得二百八十九枚,“大者经寸,小者如枣栗菱芡”。还特意用古铜盆注水供养,时常玩赏,怡然自得。
《莲石》
【唐】白居易
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
寄将东洛去,心与物相随.
石倚风前树,莲栽月下池.
遥知安置处,预想发荣时.
领郡来何远,还乡去已迟.
莫言千里别,岁晚有心期.
《望夫石》
【唐】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寄山友长孙栖峤》
【唐】贾岛
此时气萧飒,琴院可应关.
鹤似君无事,风吹雨遍山.
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间.
有径连高顶,心期相与还.
《望夫石》
【唐】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幽径石》
【唐】王纬
片石东溪上,阴崖剩阻修.
雨馀青石霭,岁晚绿苔幽.
从来不可转,今日为人留.
《望夫石》
【宋】王安石
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
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 (清)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诗词自序 周芳纯1991年元旦 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 诗词如潮海,无力仔细看。
浏览逾万卷,选编万余言。 古今诗竹者,常学竹风格。
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 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
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 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
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 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 我编竹诗词,奉献给读者。
劝君爱惜竹,弘扬竹风格。 “水调歌头·咏竹” 钱樟明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 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 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造福何论早晚? 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 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七律·答友人 毛泽东 1961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董必武 1952年3月4日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题竹 叶剑英 1963年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咏竹 方志敏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竹 (题画诗) 邓拓 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岁寒三友 (题画诗) 陶行知 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 震动昆仑第一峰。
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 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 且待三冬。
《萧湘竹子诗词》代序 熊文愈 1991年4月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 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
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 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
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
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群承竹风格,研竹数十年。
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 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我亦爱竹者,相逢庆有缘。 聊聊记数语,以电竹诗篇。
咏 竹 宋·文同 (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 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浸沙一万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
摘自《132名中国国画家》 春江晓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笋 宋·王元之 数里春畦独自寻。迸犀抽锦乱森森。
田文死去宾朋散。 抛掷三个玳瑁簪。
摘自《咏物诗选》。
本科、研究生先后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本科、研究生)和英国考文垂大学(研究生,政府公派),获双硕士学位;2012年获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沈阳大学科
人物轶事:秦始皇简介秦始皇简介秦始皇,名叫赢政,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两千年来,对他的评价是很有争议的,那么秦始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古诗词可以不用古文传记要备注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的不可多得的旷世才女,琴棋书画、诗词曲赋无所不通。在宋代男性词人并立的局面中,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她的出世,打破了词坛沉寂已久的宁静。她以婉约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我整理了有关谷雨的现代诗词,供大家参考! 1.谷雨时节 土膏脉动,呜鸠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