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墨Lena
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对策思考 摘要:分析了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实质及其快速发展的动因, 指出第三方物流配送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物流配送新概念、现代物流特征和发展方向、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和物流供应链资源、审视物流配送战略等方面对完善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手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 加人后, 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明显加剧, 在快递、零售领域一下出现了诸如, 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巨头。年月, 政府高层主管官员宣布, 中国允许外商有条件地控股商业企业, 并将逐步取消对外方控股的限制外资可以进驻中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德国的麦德龙也宣布将在中国新设家分店。而巨头的物流配送无论从方式上、战略上, 还是在物流设施和配送技术上都是一流水平。研究第三方物流配送在物流业中的发展有意于我国企业提升物流整体作业水平, 更好地应对海外企业对我国物流市场的冲击。 一、第三方物流配送何缘在物流领域盛行 进人世纪年代以后, 物流系统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逐渐认识到物流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环境变化使企业的经营格局发生了改变, 从而使脱离现代物流管理的生产、销售活动无法真正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同时又使物流企业本身在急剧的环境变化中提高了管理能力, 并产生了对生产、销售的能动作用。 1、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进人世纪, 中国人的生活意识已从原来追求温饱型或数量型转向追求小康和生活的质量。这种生活意识的变化, 在随着经济社会向国际化、信息化以及人口结构高龄化急剧转变的基础上, 推动了消费者价值的多元化以及生活类型的多样化,其结果是消费开始向个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强化了物流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 2、多品种、少数量生产的转变和零售形式的多样化 随着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 流行商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 使得厂家要完全预测特定商品的流行程度十分困难。正因为如此, 很多厂商都在积极开展多品牌战略, 即将原来的产品加以改良, 附加各种机能, 形成产品间微妙的差异。实施多品牌生产和销售战略意味着企业的经营从原来厂商生产主导战略转向消费主导的商品生产战略。这种转换改变了原来专职单品大量输送、储存的物流管理活动, 要求物流既讲求效率, 又能促进生产、销售战略的灵活调整和转换。 为适应消费个性重点化、多样化要求, 一方面零售业中以家庭用品为进货品种广泛的连锁店、购物中心等业态的销售额急剧扩大另一方面, 由于生活类型的多样性, 零售业中通宵营业的小时店便民店或以利用汽车购物为前提的郊外仓储式商店等新型业态也相继诞生, 并实现了快速成长, 这些都改变了原来的流通格局, 同时也推动了物流服务的差异化和系统化管理的发展。 3、无在库经营的倾向 零售业中与消费个性化、多样化以及厂商多品种生产相对应, 无论在百货店、超市, 还是小时店等新型业态中, 经营的商品品种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 由于政策、环境、房地产价格等原因, 店铺的规模和仓库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特别是在大都市中, 由于人口密度大、地价高昂、消费更新快、环境规制严格等原因, 更加限制了仓储点和仓储空间的扩大。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提高店内管理效率, 通过加快商品周转来抵消仓储空间不足等问题。如今国际上大型零售业的经营方针均已从原来通过新店开设寻求外延型发展, 转向充实内部管理和投资, 积极进行内涵型发展。除此之外, 另一个推动无在库经营的原因是, 由于消费行为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 企业商品多品种、少数量生产,难以预测其实际需求量, 在这种状况下, 库存越大,零售企业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为了降低风险, 零售企业必须尽可能地压缩库存, 实现即时销售。 4、信息技术的革新 “ 无在库经营” 能成为现实, 首先是因为世纪年代后期开始的信息技术革新, 具体反映在系统和系统的导人。和系统自开发以后, 在商业领域迅速得到推广和普及, 并大大改变了流通绩效, 推动了物流管理的现代化。从带来的直接利益看, 系统的导人提高了现金流通作业的速度和正确性, 节省了人力成本, 实现了流通效率化。与此同时, 在软件利益方面, 通过对所蓄积的电子信息进行加工、分析, 可以作为经营战略决策的依据和信息来源。具体表现为, 可以据此及早把握“ 畅销品” 、“ 滞销品” 的状况, 提高商品周转率。此外, 将这种信息与顾客信息相连接, 可以推动开发符合顾客需求的新产品, 进一步与系统相连接, 削弱在库水准, 使补充订货自动化成为可能。 5、进人世纪年代后, 流通领域提出3C概念, 即顾客消费水平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使得整个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加大。是用户需求多样性与市场变化不确定性的主要根源。企业面对一个快速变化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 为提高竞争力, 采取了许多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无疑, 物流配送要求更加及时迅速、方便快捷。 二、第三方物流配送在我国的市场前景 第三方物流管理思想直到世纪年代才引起我国物流界重视。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 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1、物流集成商具有特殊功能 第三方物流有着物流集成商的特殊功能, 它提供的是一个计算机接口、一个接触点、一份合同, 买卖双方把所有与物流有关的业务交给这一个公司全权代理, 不管它是自己运作, 还是再去转包给别人。而第三方是与货主联系的惟一接触点。 2、第三方物流的利润空间很大 第三方物流除了给第一方、第二方带来利润以外, 自己也能获取利润, 如果利用更加严格的内部成本控制和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 提供一些增值服务, 其赚取利润的空间会更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第期张卫星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对策思考越来越多的厂商在到国外办厂的同时往往也将第三方带去, 这样随着厂商市场的不断扩大, 第三方的市场也跟着扩大。 3、客户对第三方物流的依赖性 由于第三方有现成的、比客户自己做要好得多的物流解决方案, 所以, 客户都非常愿意把物流外包出去, 从而, 第三方物流和客户之间就构成一种不可分割的供应链关系。据中国仓储协会年对全国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的企业将在未来一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 其中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 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相当可观。 4、优秀的公司寻求为其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的渠道, 第三方物流迎合了这种需要 第三方服务的最大用户群通常是那些在杂货店销售的日常洗涤用品、纸制品、化妆品和食品等产品的制造商。市场领先的公司有一个重要趋向,就是把物流作为一个增值过程来管理, 反映了为赢得并保持顾客满意而采取的有力行动, 并在灵活性上做了额外的投人, 特别是适应特殊的或非常规的需求。这些公司存在着以下共同点这些组织力图通过物流的力量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优秀的公司寻求为其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 并通过运作一个有效的物流体系来支持此目标公司通过与服务供应者结成战略联盟来改善他们的资产。这些联盟使公司与其重要客户的关系更为密切。那些首先考虑到通过顾客满意来开发其市场机遇的公司, 努力与专业人员或第三方供应者一起确保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的根本能力。这样, 可简化流程管理, 而且通过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某些业务, 使规模经济得以实现。本质上说, 物流联盟就是通过双赢, 力图使之作为整体的系统产生更高的效率。
难般聊聊
小议企业的物流管理【文章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各国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地认为是企业在除了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又一个可以增加利润的方式。【关键词】物流;弊端;发展;策略物流管理(Logistics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一、目前我国物流管理的弊端1、对物流产业的认识存在偏差我国现阶段物流运作的特点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地区、各部门的协调性比较差。同时国民经济中每个产业都在运作物流,都与物流有关,物流产业显得没有特定的经济活动领域,不少人甚至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存在提出怀疑。其实,这是由于体制原因造成的,我国现阶段基本上沿用计划体制的产业划分体系来对产业结构进行适时调整,没有将物流产业单独设立。2、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不合理计划经济时期,物流企业充当政府的运输工具,政府直接参与经营活动,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物流产业政企不分的现象仍存在,严重影响物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在物流管理体制设置上,从中央到地方均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层次,造成部门之间权力和责任交叉重复。物流行业协会和有关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物流行业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造成物流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包装标准与运输实施标准不配套,严重影响物流效率的提高。3、市场需求约束物流产业的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大而散”、“小而全”的物资流通布局阻碍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造成大量资金的闲置和浪费。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这也是当前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从物流产业自身来看,内部资源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流动,物流企业社会负担过重,都制约着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4、经营管理粗放和服务质量较低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主要表现为: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规模和实力还比较小,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5、基础理论研究落后和专业人才缺乏我国在物流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非常落后,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科研机构很少,物流教育也处于落后水平。在全国上千所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只有10所左右,物流企业职工的后续教育几乎没有。同时,物流企业自身也忽视对物流人才的引进,由于经济效益低下不能在待遇上留住人才,造成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相当缺乏,这与我国物流的发展和改革要求极不适应。二、如何提高物流管理的水平1、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据我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我国在物流本科教育方面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50所;有6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2、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变革物流观念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企业必须真正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把物流运作管理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形成经营优势的战略内容进行研究和决策,彻底改变过去只重市场促销而忽视物流管理的状况,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3、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4、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综合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极具重要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企业除调集自有资金外,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5、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6、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7、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将物流给第三方经营。而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所以在不需多大投资的情况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8、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通过物流战略联盟使众多企业的集约化运作,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从社会效益来看,由于采用第三方物流机构作为同盟,统筹规划、统一实施,减少了社会物流过程的重复劳动。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21世纪是一个发展的时代、开放的时代、创新的时代,竞争和较量将更加激烈,形势非常逼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国企业发展物流取胜的重要手段!企业发展物流惟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市场创新,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企业自身的情况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采用的创新模式也不相同,但无论怎样,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与技术本身的创新同样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其中物流管理创新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企业创建时期,物流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快速积累资金的捷径。参考文献】1、李元旭,田宇:物流自营还是外购物流服务[J].中国物资流通,2000,(2)2、田宇,朱道立《:物流联盟形成机理研究》[J].物流技术,2000,(1)3、颜光华,李建伟.外购还是自营——企业物流策略的选择[J].中国物资流通,2001(4
小小miffy
探讨物流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以及物流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 [摘要]物流企业的发展不仅限于单纯追求扩大规模,而要着重于提高物流效率,增强综合服务能力,降低物流成本。近几年,在加强企业效益的管理中,内部控制的作用被国际同仁所强调,引起了流通业的关注。我国物流企业在硬件建设以及物流理论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内部控制机制尚不完善,对于刚刚起步的我国物流产业,构成了一定的阻碍。物流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相适应,加强内部控制势在必行。本文从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入手,探讨物流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以及物流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很一致的意见,特别是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一种内部的监督;而企业大多把内部控制看作是一种复核机制,将控制的有效性体现在惩罚力度上,以罚代控;也有的企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 产控制等视为内部控制。由于以上所说的对内部控制定义的理解,以及理论的不足,使得目前内部控制的研究并未抓住关键因素。出发点和角度的差异决定了我国内部控制的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缺乏对问题的全面考虑。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Reporting),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委员会),在进行专门研究后提出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架构(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也称COSO报告。经过两年的修改,1994年COSO委员会提出对外报告的修改篇,扩大了内部控制涵盖范围,增加了与保障资产安全有关的控制,得到了美国审计署(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GAO)的认可。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成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1.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它涵盖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经营理念,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业绩评价机制,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和能力等。公司要有良好的控制环境,使整个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特别是管理层要积极地进行控制。外部环境因素也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如物流体制的改革、物流政策的变化等。2.风险评估是企业根据发展战略,对实现目标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判断和分析,并采取的手段。风险的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与效果的关键,每个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重视物流活动中的各种风险,开展风险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风险评估中的要素包括关注对整体目标和业务活动目标的制定和衔接、对内部和外部风险的识别与分析、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变化的认识和各项政策与工作程序的调整。3.控制活动是贯穿于整个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和所有的职能部门,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企业对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都是通过与之相关的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来实现的。物流企业内部控制重点在于作业层、控制层和决策层。作业层控制主要集中在运输与作业、采购管理、存货管理、配送管理等四个环节;控制层控制主要涉及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环节;决策层控制主要集中在经营管理环节。每个环节都必须经过适当的授权批准,各个职能部门进行权限与责任的划分,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检查控制标准。4.信息与沟通存在于所有经营管理活动中。信息流引导着物流,规划和调节物流的目标、方向、数量和速度。物流的各个子系统正是通过信息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实现整个企业的预定目标。在信息方面要注意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在交流方面也要注意内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渠道和方式。此外,信息的流通,尤其是信息的反馈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没有信息的流通和反馈,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物流控制活动。5.监控是评价内部控制效果的质量进程,它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及其运行情况的跟踪、监测和调节,以自始至终确保其有效性。监控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即内外部因素的变动而不断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进行评价。现代内部控制的框架已由“部分控制论”向“全部控制论”的发展;其职能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使内部控制建立在更高的层面上;其控制内容已超越会计和财务范围,渗透到经营的各个方面和管理的全过程。 二、对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的启示现代物流(ModernLogistics)已经发展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融集约化生产、规模化采购和连锁店式销售于一身,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全方位管理模式。它构建于信息与网络技术之上,依靠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协调统一,并以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为现代物流服务的重要形式。毫无疑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建立现代物流企业必将成为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有效途径。解决我国物流企业成本较高的问题尚需要深入分析微观机制的最本质的问题,即企业的控制问题。流通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化其内部控制。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已经研究和创造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中国企业界的迫切任务是运用先进的内控理论和方法,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在我国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物流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不可避免的打下我国社会经济的烙印,即不成熟、没有完善的管理控制体系,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出,当前物流企业在内控五要素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再有,在控制活动方面,部分操作管理制度未得到较好的遵循。 从内部审计报告反映的情况来看,部分企业由于管理弱化和操作上的不规范,内控制度在管理和操作两个层面上未能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内控制度未达到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的目标。实施有效控制活动包括物流各个子系统活动的复查,物流业务活动的批准和授权、责任分离,保证对资产管理的安全等,可以保证每一物流企业各个环节控制目标有效落实。此外,在信息交流与反馈方面,多头管理、职责不清、部门间缺乏沟通与协调是造成目前分部、业务环节出现漏洞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信息和沟通,以不同形式取得和传递信息,使员工懂得自己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贡任,更好地履行职责,形成有利的外部沟通环境。保持经营信息和控制信息畅通,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物流成本和社会监督成本的提高。最后,在监督评价中,一方面,是职能部门的检查督导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对每一个作业环节检查不到位,导致对内部控制的检查频率和深度不能与风险程度相适应,致使风险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处理;另一方面,业务操作环节认识不够,缺乏自我评估和内部监督。内部控制应是一种实时过程,与物流管理活动紧密结合,由相关人员定期、独立地自上而下对各部门的控制进行评估、内部监督。纵上分析,现代物流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要从分析自身的控制环境开始,真正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内部控制框架。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建立:一是成本效益原则,即在实行内部控制时,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建立内控信息的披露机制,为了提高企业内控意识、提高其信息质量,企业有必要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后,向社会公开披露其内控信息;三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体系,对企业来说,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只有不断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改进,才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框架。 三、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国物流业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物流质量总体水平比较低,物流成本总体水平仍然偏高。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与美国、日本、欧盟国家相比物流成本要高出8个~10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管理成本,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低,人才短缺比较严重。因此,有必要加强内部管理,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从而降低我国社会整体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质量水平。物流成本按照物流功能构成表现为运输费、保管费、其他费用;按在不同领域发生分为供应物流费、内部物流费、销售物流费。供应物流费是指在供应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内部物流费是指在企业内部发生的运输费、资材保管费以及包装费等;销售物流费是指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运输费用、商品保管费用、装卸费以及物流保管费等。降低物流成本,不仅在宏观经济中可以起到稳定物价作用,同时在微观经济中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的意义。 通过调查分析,物流企业一般没有采取总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模糊,分部门核算时成本不清。目前企业物流成本增加理由主要是物流量、受理量的增加,出现小批次、高频度化、多品种化物流活动;其次,服务水平的提高,不断进行设备投资,非效率商品的增加(大型商品的增加)等也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客户对物流服务的不断有新要求,比如配送频度加快、配送批量变小、订货至交货时间缩短,这些都会对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有直接影响。通过内部控制的框架的建立,可以为物流成本的减低提供有效的途径。物流成本的控制可以通过重新组织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与其他企业的物流部门业务合作、合并,设置物流部门的子公司;优化物流的商品设置、建立新的物流网点,恰当的物流服务,构建物流情报系统等。 四、结束语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宏观环境上,完善物流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应对全面开放的迫切需要。从微观方面看,可分为物流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物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部分,体现其他管理活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物流企业的规模扩张的速度逐渐加快,因此,有必要也有条件从深层次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根据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和发展的特点,结合物流企业特征以及它在市场经济下运行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特别是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演进和发展,发挥物流企业的积极效应等要求,研究和建立现代物流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物流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1]鲍尔索克斯:供应 链物流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RonaldHballou:企业物流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汤姆.科普兰:价值评估(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4]詹姆斯.范霍恩:财务管理与政策教程,华夏出版社,2000[5]牛鱼龙:需求链物流:成本与利润,海天出版社,2004[6]于富生等:成本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2004[7]河西键次:物流成本的计算,成山堂书店,2003[8]郑洪涛:企业内部控制精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9]日本法人日本后勤系统协会,物流成本调查报告书,2000
提供一些物流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
物流管理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经济管理目标,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和整合而制定的长远性的、全面的物流发展策略。 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3000字物流管理论
我已经加你qq 我帮你写 我们一律60元每篇 包修改到通过为止 附加论文答辩稿子
我建议你去看看每天的cctv2中午的经济半小时,近段时间上面有关于物流的问题,可能会给你一些提示的哦。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物流专业高级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提升物流专业人才竞争优势,必须不断开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蓝海,本文 总结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