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樱桃小米虫
不管什么学历层次的毕业生,想要顺利毕业都要经过毕业答辩,那么毕业论文第一次答辩没过怎么办?第二次答辩什么时候开始?下面我整理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答辩未通过后,一般学校会有二次答辩的机会,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的一辩、二辩的相隔时间不同,有的3天左右,有的则一周左右,有的会安排到和下一届的毕业答辩安排在一起;当然也有延迟3个月左右就会安排二次答辩的机会,具体的时间安排需要咨询相关老师。
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在答辩时,一辩的通过率可达90%左右,答辩完成后,如果没有通过应立即与导师进行交流,争取在二辩的时候顺利通过。
因此,要准确把握自己二次答辩的时间和机会,以便及时修改自己的论文,谨记,一定要和导师保持经常联系,让导师给自己的论文做出修改意见。
1、答辩原因不同
第一次答辩主要是校方组织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考察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论文是否由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而二次答辩没有通过毕业论文再答辩。
2、答辩时间不同
第一次答辩主要是学校组织在同一个时间段学生统一答辩。而二次答辩主要是由于第一次答辩没有通过,而学校会重新安排时间进行答辩。
3、结果不同
答辩的目的是通过,按时毕业,取得毕业证书,所以第一次答辩通过的同学就可以按时毕业,取得毕业证书。而二次答辩是为了不影响毕业,经过答辩委员会(或学位授予委员会)讨论决定给予未通过答辩的学生再一次答辩的机会,能够顺利毕业。
4、前后准备不同
通过第一次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必须按照学院规定,按时以班为单位,提交毕业论文定稿及相关材料。而二次答辩的同学,需要准备答辩的材料以及需要答辩时查重等工作。
5、影响不同
以毕业论文查重为例,第一次查重不通过的,可以在学院组织安排的第二次答辩三天前,申请对修改后的论文进行再次查重,如查重通过,可申请参加第二次答辩,查重未通过或未按规定时间提出再次查重申请的同学,不能参加第二次答辩,不再安排论文答辩,学生需申请延期毕业。
cupid8698小博士
自考每年有2次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是3月和10月进行答辩。如果4月份考完全部课程,6月份可以申请论文,大概是9月份论文答辩,具体的时间由大学公布。论文成绩大概和10月自考的成绩一起公布。12月可以申请毕业,大概2月份拿到本科毕业证,拿到毕业证的同时可以申请学位,一般情况下6月份可以拿到学位了。从时间上看,如果4月考完全部课程,下一年的6月可以拿到学位了。10月份考完全部课程的话3月份进行答辩。具体的时间还要看自考办的工作安排。相关程序与四月份的答辩流程相似。 自考毕业论文答辩流程 1.考生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1周,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二份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答辩组长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2.在答辩会上,考生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主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答辩组提问。答辩组一般提3-5个问题。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答辩组长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4.考生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组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自考论文成绩怎么查询 如果学校的成绩已经发布到了网上,可以直接到网上去查询,如果网上没有的话,可以直接打电话给班主任老师查询一下。凡按专业考试计划取得本科规定的全部课程(含笔试及课程实践考核)合格成绩的考生,可在规定的时间(上半年6月左右、下半年12月左右,具体日期详见各地考办公告) 需携带:准考证、专接本证明(或专科毕业证书原件)、各科考试成绩单及免考证明、到自考办进行资格审定。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毕业答辩时间不是统一的,都是由各个学校自己确定的,一般在5、6月份进行。 【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
这个不好说。根据学硕和专硕而定,也根据学校的培养年限来算的。有的是两年,有的三年,有的又是两年半。所以说一个学校一个样。不过时间段就那几个。满三年的学术一般是六
优秀毕业论文需要二次答辩。 学生首先要介绍一下论文的概要,这就是所谓“自述报告”,须强调一点的是“自述”而不是“自读”。这里重要的技巧是必须注意不能照本宣读,把
各个地方也许不完全一样的。答辩的时间也是因人而异吧。 我论文答辩花了近20分钟,专家主要针对我写的论文问问题,其中问了好几个专业相关的问题。而其他组的同学,有些
每个学校有不一样的赛制,每个赛制也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有些比赛是会比较突出“个人”,于是会增加“二辩对辩”“三辩对辩”“质询总结”之类的环节。有些比赛比较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