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40

日月草112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东方美食杂志董国成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成工1979

已采纳

1.红油是凉拌菜中常用到的调料。红油的好坏会影响成菜的色、香、味。好的红油不仅给凉拌菜增色不少,而且还好闻好吃;不好的红油会让凉菜的颜色变得昏暗或无光泽,而且会有苦味或无味。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做红油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你需要一两次试验才能掌握好分寸,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红油来。* 以下材料份量做为比例参考,根据自己的需要做适当调整材料:红辣椒粉(海椒面)200克 - 选用新鲜的最好,能闻到香味的那种。韩国辣椒粉100克 - 韩国辣椒粉能帮助成品的颜色变鲜艳。碎辣椒50克 - 碎辣椒可以帮助成品的味道。花椒粒20克熟白芝麻50克 - 增加成品的香味。盐10克菜油500毫升制作过程:- 将干料放入一个不怕烫的容器内混合均匀。- 将油加热到7成热,倒入干料中用竹筷搅拌均匀静止2小时以上。(判断油7成热的方法是,滴一小滴水到油中,如果水马上产生"吱吱"声就可以了;如果油已经冒烟,那是太热了,让它冷1分钟再使用,不然红油会苦。)- 将红油倒入玻璃瓶中储存。* 红油用完后剩下的沉淀物可以再加点热油用一次。用过两次的材料就可以扔掉了。2.火锅的红汤(亦称‘汤卤’)和老油的制作是关系到火锅风味特色重要的两项技术。如果掌握了这两项技术,就基本上掌握了红味火锅的技术核心。原料;陴县豆瓣1500克、朝天干辣椒200克、四川汉源花椒450克、生姜100克、大蒜250克、大葱结250克、永川豆豉250克、冰糖200克、醪糟500克、八角80克、草果(去籽)30克、山奈50克、桂皮30克、丁香15克、小茴香30克、香叶30克、灵草30克、白豆蔻30克、紫草30克、化牛油1000克、化猪油500克、熟菜子油2000克、猪棒子骨6000克、鸡精250克、盐250克。制作:1.干辣椒用沸水焖烫十分钟,用刀剁细(或用机器绞成茸)制成糍粑辣椒。2.将牛油放入锅内烧热,加入一半去皮拍破的生姜葱结炸出香味,(约炸至葱结生姜质地发干为止)拣出生姜葱结不用,放入猪油、菜子油,待油烧至5成热时放入陴县豆瓣炒约十分钟,再放入糍粑辣椒继续炒至油色发红时放入大蒜、朝天干辣椒、花椒、冰糖、豆豉、剩余的姜炒出香味后,倒入汤锅内掺入骨头汤。3.八角、山奈、草果、桂皮、丁香、小茴香、香叶、灵草、白豆蔻、紫草入汤锅内大火烧沸,再改小火烧60分钟。待汤锅内红油浮上表面舀出既得火锅老油。余下汤加入醪糟汁、鸡精、盐既成红味汤卤。备注:另一种做法是把草药加入以炒香的底料中一同慢慢炒出香味,其香味融于底料中再加棒子骨汤中熬成红汤,效果

233 评论

moon黄月月

绵长的中国历史,出现过的美食家,多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最著名的当属以下八位:第一位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孔子的头衔已经很多,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老人家……是长长的一串,我认为,还应该再加上一个:美食家。孔子虽然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之类的大话,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十分讲究饮食的人。他的讲究涉及礼仪、卫生、口味等各个方面,《论语·乡党》有一节文字可以视为孔子的饮食文化思想纲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不撤姜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言,寝不语。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斋]如也。讲究之多,为常人所望尘莫及。孔子当然还在别的地方发表过自己的饮食见解,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征引。单是这一节文字,已经足以证明一点:生活在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美食家!第二位是汉末的曹操。世人皆言曹操是奸臣,见识稍微深入者,或誉之为能臣;读过文学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诗人;由诗歌而得知,曹操对于酒文化颇有心得,写出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类的名句。殊不知,曹操还曾经下功夫研究过烹饪艺术。根据汪师韩《文选理学权舆》所言,《文选》注所引群书中有魏武《四时食制》。也就是说,曹操可能在烹饪方面作过专门的研究,撰写过专门的著作。现在可以看到的辑录自《太平御览》等文献的《四时食制》,都是讲鱼的产地和食用方法的。一共讲到了十四种鱼,有些今天已经很难考证出是什么鱼了。这里略举三条如下: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御览》九三六)疏齿鱼,味如猪肉,出东海。(《御览》九四〇)鱣鱼,大如五斗奁,长丈,口颔下。常三月中从河上,常于孟津捕之。黄肥,唯以作酢。淮水亦有。(《初学记》三〇)很显然,曹操是一个特别爱吃鱼的美食家。第三个是唐朝的杜甫。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诗圣杜甫是个一生潦倒、愤世嫉俗的苦情派诗人,其实大谬不然!杜甫出身名门,从小生活无忧,青少年时代曾过着呼鹰逐兽、裘马清狂的日子。中年以后虽然吃过不少苦,但他毕竟是生活在统治阶级集团中的人,山珍海味、龙肝凤胆,全都见识过。在他的诗歌里,宫廷大餐、王公宴会、农家小酌,都有生动的描写。《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一诗中关于吃生鱼片情形的描写;《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一诗中朋友招待的一顿家常便饭,主人尽其所能弄出有肉有酒的一桌饭菜,乱世见真情;《赠卫八处士》诗中战争年代一顿简单之极的宵夜,“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充满人间温馨……都是文学史上的珍馐佳肴。可以说,杜甫是用诗歌表现中华美食的第一人。不用说,杜甫是一位超级美食家。第四个是宋朝的苏轼。毫无疑问,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美食家。因为他发明过一味至今广受欢迎的佳肴:东坡肉。除了猪肉,苏轼喜欢过的菜肴材料还有各种鱼(包括黄鱼、鮆鱼、鲈鱼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关于河豚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诗其一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从中可见美食家苏轼的勇气。苏轼晚年兴趣转向素食,主要食用蔬菜、水果。在广东海南期间,遍尝南国各种水果,杨梅、芦柑(卢橘)、荔枝、龙眼、橄榄、槟榔,他没有一样不喜欢的。这当中,尤其喜欢荔枝,“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名句长留天地间。此外,苏轼晚年还曾着意于汤菜(羹)的研制。他先后发明过几款羹,其中一款的材料是春笋、齑粉(姜、蒜、韭菜的碎末儿)、荠菜,“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齑倒旧罂。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雨》)一款是苏轼在田野间制作的,架一口断了腿的破鼎,主要材料是蔓菁和芦菔(就是萝卜)。这款羹大概有不错的保健作用,东坡先生挺得意,自号“珍烹”,而且以“东坡羹”三字命名(《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更有一款金牌东坡羹,名字叫“东坡玉糁羹”——其实是苏轼的儿子苏过发明的。“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味道实在是太好了,具体制法苏东坡就秘而不宣,不肯公布菜谱,只告诉我们主要材料是山芋。第五位是明朝末年的张岱。张岱本人虽是白衣之身,既没有中过科举,也没有做过官,但是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家道殷实,加之他的家乡又是物产丰富的江南,因此有条件追求各种生活的享受。他自称好精舍,好养婢,好娈童,好鲜衣,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犁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且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笙箫弦管,蹴鞠弹棊,博陆斗牌,使枪弄棍,射箭走马,挝鼓唱曲,傅粉登场,说书谐谑,拨阮投壶……样样精通。自然,张岱对于各种饮食也都极尽讲究之能事。这其中,他于螃蟹吃法尤其有研究。每到十月,张岱便与友人兄弟辈组成“蟹会”,举行吃蟹活动,大致情形是:一人分得六只蟹,为怕冷腥,便轮番煮吃。辅食有肥腊鸭、牛乳酪、如琥珀的醉蚶,用鸭汁煮,如玉版的白菜,水果有谢橘、风栗、风菱,蔬菜有兵坑笋,饮用玉壶冰,饭用新余的粳白米,漱口用兰雪茶。所有这些,都记载在他的《食蟹》一文中。第六位是明末清初的李渔。李渔以戏剧家著称,但实际上他跟张岱相似,也属博学多才、兴趣广泛之辈,这可以从他的著作《闲情偶寄》中得到最好的证明。他的美食家修养,可以从《闲情偶寄》中的《饮馔部》看出来。《饮馔部》分三节,蔬食、谷食、肉食,也就是说,蔬菜、米面主食、水陆空禽鸟兽畜鱼虾,美食所需各种材料的制作、食用,他都研究到了,而且往往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第七位是清朝的金圣叹。金圣叹是清代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他极力推崇《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等著作,称其为天下才子必读书,并逐一加以评点。可惜的是,只有《水浒传》和《西厢记》两种评点本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他评点《水浒传》时,见解新颖,才情四溢。金圣叹生活清贫,狂放不羁,言行每每耸人听闻,堪称冷幽默的大师。江苏吴县任维初滥施刑罚,贪贿浮征,金圣叹等十八人鼓动千余学子,于顺治死讯传至苏州之际,聚集在文庙哭闹抗议。结果,惹恼朝廷,下令将包括金圣叹在内的士子们凌迟处死。临刑之际,金圣叹饮酒自若,且饮且曰:“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另一种版本是“断头,至痛也,而圣叹以无意得之,大奇!”(梁章钜《归田琐记》)他给大儿子的临终遗言也不是什么重要事情,而是一味菜肴的配方。这又有不同的版本,一种版本是“…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滋味”;另一种版本是“…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死而无憾也。”就冲金圣叹这种临危之际仍然惦记着美食配方的精神,我们也得将其作为美食家供奉起来。谨以心香一瓣,献于先哲灵前!第八位是清朝的袁枚。袁枚是乾隆年间著名的诗人和诗评家,当时诗人倘能得到他的一句好评,立即身价倍增。因此,包括一批达官贵人在内的许多诗歌爱好者,都恭恭敬敬地把自己的诗歌作品送去请他点评——他的传世名著《随园诗话》即由此而来。袁枚厌恶官场的勾心斗角,三十三岁上于父亲亡故之时,即辞官回家,从此不再出仕,在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而居,在诗酒悠闲中度过一生。这期间,袁枚撰写了日后被誉为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随园食单》。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不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等十四个方面。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我国从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三百多种南北菜肴点心,还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涉及。袁枚虽然著有烹饪专书,但是,他本人奉行“君子远庖厨”的古训,是不会下厨操刀的。因此,他不是烹饪大师,而是美食家。

320 评论

pang小妞

原料:干辣椒10公斤植物油30公斤

方法:

①选用含水量在12%以下的红色干辣椒。要求辛辣味强,无杂质,霉变。

②新鲜植物油入锅中,旺火使油沸腾熬炼,挥发其不良气味,停火待油温自然冷却至四成到五成油温即可。

③将烘焙后的辣椒碎片入冷却油中,搅动,浸渍1小时左右,微火加热至辣椒呈浅褐色,停火。

④将辣椒碎片捞出,待油温回复至室温时,加入浸渍24小时捞出,将红油过滤即可。

288 评论

肥肥来了啊

材料

花生(少量),芝麻(少量),辣椒面,花椒粉,白胡椒粉,八角,桂皮,小茴香 ,草果,花椒

做法

1、花生炒熟了后,去皮和少量芝麻混合后用搅碎机打碎(或者用擀面杖捣碎),加入适量辣椒面,花椒粉、白胡椒粉、芝麻搅拌均匀。如果想辣的话辣椒面就多放些,我的辣椒面是很辣的那种就没多放。 2、锅内倒入适量的油(想多店红油就多放油)放入八角、花椒、桂皮、茴香、草果,小火炸一会(一定小火,而且注意油会溅出来)。3、然后隔一个过滤勺,将热油倒入辣椒粉混合物中,倒入后会立即起泡沫注意离远点。静止放一晚上,油分离出来变红了就好吃了。前几次做放的辣椒面含量很高结果放一点就非常辣,这次就少量了点,并且用了少量的不辣paprika 做代替,结果辣度就刚刚好。4、放了花生芝麻粉味道更香了,不喜欢就不用放了。这样做凉菜就特别方便,红油混合物再加点生抽、香醋、蒜末或者葱末伴一拌就可以立即吃到好吃的凉菜了。上个红油凉粉,夏天吃很爽~

小诀窍

花生芝麻一定少量放,是个配角,放多了就成了粘稠的花生芝麻酱了

材料

菜子油50kg,二荆条辣椒面,朝天椒辣椒面,大葱节,洋葱块,香菜2kg,老姜拍破,熟芝麻香料:八角、桂皮、香叶、草果、白蔻、小茴、丁香、砂仁适量

做法

1、将菜子油烧至八成热时离火,投入大葱、洋葱、老姜、香菜炸干后捞出。2、待油温降到五六成热时,下二荆条辣椒面、朝天椒辣椒面及香料搅拌均匀后,最后加入熟芝麻即成。

109 评论

蚊蚊mandy

笔者主业在四川本地做了很多年厨师,先后服务于很多知名大小酒店餐饮,虽说不上厨艺顶尖,但也有小二十年经验,红案川菜几乎全会,无聊闲暇时也与大家一样,看看APP文章打发时间,但不解的是经常会看到很多红油制作配方满天飞,点进去一看差点没把头一天的饭喷出来,后来才了解到传递这些配方的作者几乎都是一些根本就没有做过厨师或者没有资质的厨师作品,还有些就是纯粹的编辑到处复制粘贴过来的,某些视频为了吸引读者更是请了专业团队制作视频,看着清晰明了,但是根本内容不现实,在这里之所以这么说是有根据的,红油制作方法在四川是最基础的调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有做的好有做的不好的,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家庭妇女式制作方法,第二类是餐饮酒店式制作方法,当然网络上比较受欢迎的就是第一种,因为第一种很合大家胃口。还是有少数懂烹饪的读者不会去瞎追捧。自媒体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只要有才艺就可以自己展示给大家,不过就算是要展示也要贡献真正有价值的配方吧?下面给大家详细探讨一下红油制作。

两种红油的特点与不同点

餐饮用红油:首先红油之所以称之为红油,就是将油通过炼熟去生味增香之后,再通过控制恰当的油温与辣椒面、香料产生受热的过程,之后油变成具备香、辣、红、浓等特点的红色调味油,这就是红油。这种红油主要用于酒店和大型餐饮的精品凉菜制作,为了美观亮透,基本只使用红油,下层的干辣子很少用。

家庭辣椒油:辣椒油、油辣子的称呼与名字是息息相关的,此种油是家庭式的制作工艺,制作方法江湖随意任性,连清油都不炼熟,又加核桃又加花生、还有可笑的是加“白糖、盐”、更夸张的是加入繁重的“香料和白酒”然后全部放进炒锅里面熬,我想知道你在熬中药蛮!制作出来就是混沌的一碗混合油辣子,浪费材料误人子弟,这种辣子用来做面食可以将就用,但不适应做精品凉菜。

无关紧要的原材料

1、白糖、盐:白糖与盐是不溶于油的,加就是傻子,有点常识的都知道,那么为何要在红油制作上加入呢?或许编这些配方的人自己用了很多年都不明白被人整蛊了;

2、各种香料:香料有很多种类,有用于卤味有用于火锅的,制作红油只需要少量几种简单香料即可,为何要加的越多越好呢?制作红油方面香料是辅料不是主料,只需要稍微增香,多了不就成了熬中药了;

3、核桃花生:制作第一种红油不需要加核桃花生,制作第二种用于小面和家庭式的油辣子可以适当加一些,这样混合油辣子口感丰富;

4、清油:一个真正有资质的厨师应该会知道清油(菜籽油)刚刚采购回来就是生油,有很重的异味,颜色浓稠,不能直接做菜做调料使用,必须先练熟才行,清油都还是生的就教你们如何制作红油这不是在闹笑话吗?不服请找烹饪协会打听一下笔者说的是真是假;

5、熬红油:在此我要告诉你,没有熬红油一说,只有炼红油和溅红油这些说法,制作红油那里需要把所有调料放进锅里熬?配好适当比例的辣椒面、花椒、几种几颗香料、白芝麻在桶里,另一口锅将油烧至二百四十度,关火,下适量洋葱块处理油增香降温,降温之后捞出洋葱块扔了,再开火将油温烧至五成热之后分多次倒进有辣椒面、花椒、香料、白芝麻的桶里加盖,第二天使用不就行了,就这么简单。无需什么香菜、葱头、蒜、姜这些,一个洋葱足以解决,成本又底增香作用又大。

制作红油的要领

1、红油颜色要特别红:就必须把辣椒籽去干净,辣椒籽是黄色的,会影响油的颜色。但笔者还是要说辣椒籽同时也有好处,就是辣椒籽也很香,鱼与熊掌你怎么看?

2、红油怎么才辣、香并进:是辣椒面品种问题,可以选择两种或者三种干辣椒去籽之后炒酥香,再手工捣成粗辣椒面,上等二荆条、新一代小米辣、朝天椒混合都可以,至于比例都是忽悠人的;

3、清油一定要先用洋葱处理炼熟再开始制作红油,要不然你制作出来的红油腻人,油与辣椒面等调料的比例是4:3;

4、香料:一小把花椒、几个八角、一点点桂皮、两三个砂仁、几克小茴香、几片香叶、几颗山奈、几颗白寇洗干净用就行了,不需要用酒泡这么磨叽,还有白芝麻;

5、油温控制在五成油温最好,辣椒面和香料这些需要一些温度去受热去微炸,油温高了会炸糊,油温低了又不受热,所以最好是分很多次逐渐的将油倒进去,油温高了等一分钟,油温低了开火烧一下;

6、完成之后要加盖第二天用,川菜讲究融合性,红油制作完之后的余温与香料、辣椒面会在桶里慢慢的互相参透融合在一起,所以第二天使用是最好的。

7、不要用蒜米姜米这些放进去炸,制作出来之后全是黑点点映像美观,有洋葱处理油完全没有必要再搞这些名堂。

不是川渝人不评川渝菜。川菜世家传承本土川菜百年传统技法,所作文章都是多年经验累积,欢迎有志人士关注

325 评论

小葡萄蛋蛋123

红油很好做的原料:油 辣椒面步骤:先把油烧热,如果是色拉油烧热就可以了,如果是豆油菜油就要把油烧到没有味道,再放凉一点。因为油太热的话,辣椒一放进去就碳化了。然后把油倒进辣椒碗里就好了。

22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美食杂志封面

    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加强,中餐馆渐渐再也不仅仅是在外华裔的聚集地,人们选择中餐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潮流。 MR.CHOW是如今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中餐馆之

    飞龙在天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东方美食杂志怎么订阅

    打电话咨询一下;在网上查联系电话。

    吃要吃好的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东方美食杂志董国成

    1.红油是凉拌菜中常用到的调料。红油的好坏会影响成菜的色、香、味。好的红油不仅给凉拌菜增色不少,而且还好闻好吃;不好的红油会让凉菜的颜色变得昏暗或无光泽,而且会

    日月草112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国际美食学和食品科学杂志

    当然是核心期刊,被EI收录的。怎么能不是核心期刊

    打豆打豆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国内美食杂志

    《美食与美酒》挺好看的,另外还有《餐饮世界》、《滋味》,这些都是国内比较有名的美食杂志,另外还有《美食堂》、《天下美食》、《食品与生活》、《食品与健康》、《名厨

    绿桑坊蚕被店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