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习谷风
贯通古今融会雅俗———略谈张恨水小说的艺术特色 程毅中 2005-08-22 今年是张恨水先生诞生110周年,中央文史研究馆和安徽文史研究馆联合举办了一次纪念作品研讨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对张恨水先生的小说所知极少,前两年因为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选,读了他的《小说考微》和《水浒人物论赞》两篇文章,才知道他对古典小说有非常细致独到的研究,对我们研究中国小说史也很有启发。在小说史上,如何贯通古今,融会雅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问题。张恨水先生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他在创作中借鉴中国古典文学的地方很多,又有他独特的创新。这里只谈几点粗浅的理解。 首先,他的小说采用的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回章,回目由实用性的标题发展为装饰性的对仗,也是中国小说文体的特点之一。他叙事用了很流畅的白话,和传统的小说一脉相承,而回目则写的非常工整雅丽,超过了许多古代的章回小说。张恨水小说的回目注重情节的渲染,多用虚写,不是平实地标示人物姓名和情节要点,显的很富有诗意。古代早期的章回小说,回目由单句发展为对仗,一般人名地名标明要点,如《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放曹操”;《水浒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张恨水先生的小说则是用诗的语言来描写场景,如《春明外史》的“月底宵光残梨凉客梦,天涯寒食芳草怨归魂”;“归巷吊英灵不堪回首,寒林埋客魂何处招魂”;《啼笑因缘》的“豪语威风尘倾囊买醉,哀音动弦索满座悲秋”;《金粉世家》的“月夜访情俦重来永巷,绮宴抬腻友双款幽斋”;“消息索哀词人悲秋扇,生涯寄幻影梦老寿婆”。我们注意到,他习惯用九言句的对仗,而且多数用了上五下四的句式,就突破了旧体诗的三字尾的格局,与现代诗人提倡的九言诗相吻合。这是他章回小说的一种新革。 第二,他常在小说中穿插诗词,这是他的一个长处。张恨水先生的诗词写的很好,而他替书中人物拟作的诗又充分体现了人物的个性,各有不同。如《春明外史》中杨杏园与李冬青唱和之作,写的情意缠绵,文才斐然,而在《金粉世家》里为金燕西诗社所邀请的一队假文人所作的诗,却拙劣不通,就令人捧腹大笑了。中国古代小说一向有诗文结合的传统,如唐人传奇,前人归结为“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这个传统也一直保留在清明的章回小说里,如《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葬花词》和海棠社的诗课,林黛玉史湘云的联句,都作为小说人物吟咏性情的作品,对刻画人物的性格大有作用,而不是简单的“有诗为证”的俗套。这些诗词增加了小说的文学性,得到了一部分文人学者的赞赏,对一般读者也起了文艺熏陶的作用。 第三,叙事委婉详尽,情节曲折生动,总的说是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技巧。张恨水先生在《啼笑因缘》的后序中讲到小说的三种手法,一是渲染,二是穿插,三是剪裁。他举了《水浒传》里“武松打虎”、“月夜走刘唐”和“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为例,说明了渲染和穿插的艺术特征。关于剪裁,他举了《史记》的《项羽本纪》为例。足见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深刻的修养,因此他的小说引人入胜,风行一时,而且至今还脍炙人口,不是没有原因的。 正如茅盾先生所说的:“三十年来,运用章回体而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首推张恨水先生”。我们注意的是“延续了新生命”这六个字,章回体只是文体上的一个特征,延续与否并不十分重要,而张恨水先生的作品则赋予了新生命,这就和过去章回小说有所不同了。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写出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某些真实内容,并表达了自己的爱憎。另一方面,他的小说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他参照了新体小说的表现方法,在旧文体的基础上逐步地改变自己的笔法。这是一种尊重传统的革新,也就是茅盾先生所说的“善为扬弃”。到后来写《八十一梦》就放弃了章回体的形式了。因此张恨水先生的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丁国栋3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4部谴责小说的合称 。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新中国未来记》——晚清新小说的开山之作 晚清的其他小说:费振清《剑桥中国晚清史》(系列)《美国与中国》《伟大的中国革命》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袁氏当国》《胡适杂忆》《新中国三十年》《史学与文学》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 史景迁《天安门》《天国之子他的世俗王朝》 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 张灏《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 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 钟叔和《中国本身拥有力量》《走向世界》 止庵《史实与神话》 五四时期的小说 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萧红《呼兰河传》 沈从文《边城》 钱锺书《围城》 张爱玲《倾城》《金锁记》等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张恨水《啼笑因缘》《金粉世家》 白先勇《孽子》、《永远的尹雪艳》等
真巧穆斯林
确实很难!那些名著已经被无数人重复评论过了,其中有观点的巧合,也有大量的抄袭,当然也有独到的见解。你可以考虑写名人作品中名气稍微小一点的作品,也可以考虑评述地位尚未确定的作家的作品。如果你选后者,其实你需要的文献主要是文学理论方面的。另外你也可以谈某个时代数位作者的作品,也可以将某个人与另外一个人进行比较,后者可以是本国的也可以是他国的。其实大学的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从小的地方去进行挖掘,因为毕竟只有5000字左右。······································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小白黄条条猫
金粉世家 《金粉世家》自序中说:‚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在这部巨著的诸多悲剧中,笔者浅析一下冷清秋与金燕西爱情悲剧的必然性。张恨水先生曾经谈及自己写《金粉世家》是‚把重点放在这个家上‛, 表明《金粉世家》的创作是非常自觉地把社会言情和家族小说结合在一起,而主人公冷清秋与金燕西的婚姻悲剧的描写,则体现出作者对主人公性格的深刻剖析与反封建的深刻命题。 《金粉世家》被称作‚新《红楼梦》‛,张恨水先生笔下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对主人公的描述依然如此。冷清秋犹如一朵美丽的百合花,清新可人,贤淑温存,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她身上体现着真善美,但她的爱情为何以悲剧而告终呢?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冷清秋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了她婚姻的失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清新脱俗的冷清秋也没有走出世俗的樊笼,成了爱情的牺牲品。她和许多凡人一样,在爱情面前,看重了物质基础,忽视了对方的自身价值。 金燕西因为一见钟情而不惜重金租房子与冷清秋做邻居,一步一步接近、讨好,这对于聪明伶俐的冷清秋来说,其目的是能被看穿的。而在并不熟悉的时候,金燕西一次又一次送给了冷家许多贵重的东西。 小说第五回写金燕西送给冷家许多上等布料,‚清秋正爱上了这些绸料,巴不得一齐收下。不过因为觉得不便受人家的礼,所以主张退回一半。现在母亲说收下,当然赞成。笑道:‘收下是收下,我们怎样回人家的礼呢?’冷太太笑道:‘那也只好再说吧。’于是清秋把绸料一样一样的拿进衣橱子里去,只剩两个玻璃空匣子。‛冷清秋出身清贫,无缘无故收了金燕西这么贵重的礼物,已是默认了与之交朋友。然而金燕西的学问、性格她又了解甚少,只知道他是一个富贵子弟罢了,这便是悲剧的开端。男女做朋友,首先应该讲究心灵的契合,尤其是冷清秋这样具有新思想的女子,更应该追求纯洁、高尚的爱情。如果一开始就被金钱迷住了双眼,那就注定要失败,女子爱慕虚荣最终都没有好的结局。 乍看冷清秋出淤泥而不染,其实不然,她内心的虚荣造成了一生的遗憾。结婚是人生中的大喜事,对于家境贫寒的冷清秋来说,能在金家大宅门里生活,感觉是无比幸福的,她自认为是力争上流,可以永远摆脱贫穷。冷清秋在待嫁之时,穿着华衣,对自己即将嫁入金家的事情,又是一番想象,在独想中,自己的情绪也随着思想不断变化着:‚她心里也就想着,不料这段婚事居然成功了。从前曾到金家去过一次,只觉得他们家里堂皇富丽令人欣羡,到了现在,竟也是这屋子主人翁一个。想到这里,自然是一阵欢喜。‛虽然她本意上不图金家富贵,但能嫁入这样的豪门也是满足了一个少女本有的虚荣。直到金燕西穷形尽相的时候,冷清秋才发出了由衷的感慨:‚金钱买来的爱情,终究是靠不住的。‛然而,这种自省已经太迟了。 主人公冷清秋从人物出场到故事结局,性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直给人一种温存善良的印象。冷清秋婚前由于太单纯,太没有原则而有孕在身,只好奉子成婚,这在当时是有悖伦理的,是难以被接受的。冲动成就了恋爱的浪漫,也为婚姻埋下了不幸的种子。自古以来,女子一旦犯了这种错误,多数得不到幸福。一失足成千古恨,未婚先育使冷清秋在金家的地位更加动摇,她忍受了多少鄙夷,又面对多少困难,只有她自己心知肚明。孩子的降临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增添了许多烦恼,让她痛苦不堪。仅仅一年时间而已,好好的一朵百合花就被折磨得快要凋零了,要不是她自己逃出来,还不知道要弄到个什么结局,虽然最后只能以卖字为生,终究是心境开阔了。 婚后一味迁就,不会经营爱情。 小说第七十一回:‚清秋听他昨晚上这句话,正想问他昨晚在哪里睡的。忽然一想,彼此发生了好几天的暗潮,现在刚有一点转机,又来挑拨他的痛处,他当然是不好回答。回答 不出来,会闹成一个什么局面呢?如此想着,就把话来忍住。‛⑥面对丈夫的彻夜不归,可怜的冷清秋居然不敢理直气壮地询问,只是抱着‚大事化小‛的原则,以免破坏夫妻感情,这样的一味迁就就是懦弱,这样的懦弱只会让金燕西更加放荡,以至冷清秋产子之后,金燕西仍是常常彻夜不归,与两个戏子鬼混,和白秀珠一天亲密一天。面对丈夫的负心薄情,冷清秋也只有乘大火焚毁自己闭门学佛的小楼之际离开金家。 两个人在对于生活的理解上表现出的思想差异因为越来越多的婚后琐事而凸显。日复一日,才气逼人的冷清秋发现无法改变金燕西以后,就采取鸵鸟政策——既然无法改变,那就躲开,所以自己搬到西楼独住。迁居西楼独住是冷清秋的最后一招棋,她这样做,根本上还是期望让金燕西意识到一些什么并做出一些改变。其实,父亲的去世都没有挡住金燕西在外面花天酒地,儿子的降生都没有唤起金燕西的丝毫责任心,冷清秋的这最后一招棋也是徒劳。发觉此招无用,冷清秋的灰心情绪就日渐加重,直到最后绝望地离开了金家。 冷清秋和金燕西的三个姐姐,都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女性,却过着一种寄生虫式的生活,当时的社会到底埋没了多少这样的人才啊!这一切的一切都暴露了北洋军阀卵翼下的官僚们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糜烂堕落的生活,揭示了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的精神戕害。作者让冷清秋走进金府,去见证金府内部一切的腐败与堕落。冷清秋进金府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那样,而与林黛玉不同的是冷清秋实现了自己的爱情,但最终没有将爱情进行到底,以一个避世者的态度离开了金府。王国维曾这样说过:‚《红楼梦》一书,彻头彻尾的悲剧也。‛《金粉世家》在某些方面很相似《红楼梦》的主题和氛围,其成熟程度远在《红楼梦》之后的人情恋爱小说之上。近百年风雨的朝夕来往,把金粉世家里的旧日风烟荡涤得干干净净,冷清秋与金燕西的爱情也随之分崩离析,再无任何守成的可能,只能任其灰飞烟灭,难言谁是谁非,应是历史的必然。
我只知道临安遗恨的钢琴伴奏不是很难,因为以前有给同学伴奏过,有的人还拿他当毕业音乐会的曲子,应该说是高考可以吧。PS:我不是古筝专业的,拿不准。
1、氮肥利用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基因型间存在差异。2、粳稻米质优于籼稻,抗性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粒率有相关性,籼稻中的抗性淀粉含量与品质
小时侯我看过张恨水.整本书都充满了诡谲的色彩,讽刺寓言的成分比较突兀.那种不规则的场景转换和情节编撰很是惊人,而且可以明显抗战期闻的重庆笼罩在无穷的阴霾感觉.而
贯通古今融会雅俗———略谈张恨水小说的艺术特色 程毅中 2005-08-22 今年是张恨水先生诞生110周年,中央文史研究馆和安徽文史研究馆联合举
钢铁研究 双月刊世界钢铁 双月刊《中国钢铁业》杂志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主办,全国钢铁行业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月刊。国际刊号:ISSN1672-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