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小姐
破除唯论文可以大大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性和积极性,让学术价值提高。唯论文就意味着一切与论文挂钩,没有写出对应的论文那么升职和加薪就越来越远,但需要知道的是很多大的突破,划时代的技术不是一促而就的,需要潜心耕耘很长时间才有可能出成果,而唯论文的负面影响就是急功近利,导致很多人不愿意花大功夫去钻研去探索,而是想尽办法多发论文,这样的论文哪怕一万篇也比不上钻研数十年的一篇论文。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专利,论文含金量和价值低的根本原因。
在2020年12月教育部就唯论文问题明确提出了底线要求,印发了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在意见里明确提出不得将学历,职称等作为在教育系统学术期刊发布论文的限制性条件,不可以简单以刊物,头衔,荣誉,资历等判断论文质量,且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导师岗位选聘,人才计划申报审核的唯一标准。
目前很多论文合作学术成果的注水程度很高,一篇多发,重复评价的情况时有发生,可以说是大大降低了学术的活性。论文本质上是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唯论文就容易导致重论文轻研究,不是人人都是天才,都是灵感迸发的人,论文要长期研究和耕耘才可以真正出来,而不是对于他人研究成果的改头换面和无关紧要的延伸。一个要长期的研究却要短期的成果,没有短期的成果就没办法升职称,哪怕学术水平,个人能力,知识储备远远超过这个岗位也是无法胜任。
唯论文很容易导致学术浮躁,论文低质,所以破除唯论文是利远大于弊。
起舞徘徊风露下
据第一财经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葛均波表示:“破除‘唯论文’,并不是说让大家不要写论文了,而是要破除‘以论文论英雄’的人才评价机制,营造正确严谨的学术环境,反之则容易滋生诸如买卖论文的不正之风,让学术不端人员有机可乘。”
今年两会期间,多名科学界和学界的代表委员都提到了破除“唯论文”的不良导向,建立正确科学评价体系。他们还鼓励将更多论文发表在国内期刊上,以提升中国科研的影响力。
卖烧饼的小怪兽
是的,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即:
不得简单以刊物、头衔、荣誉、资历等判断论文质量,防止“以刊评文”“以刊代评”“以人评文”。
不得过分依赖国际数据和期刊,防止国际期刊论文至上。
不得为追求国际发表而刻意矮化丑化中国、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与资源分配、物质奖励、绩效工资等简单挂钩,防止高额奖励论文。
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导师岗位选聘、人才计划申报评审的唯一指标。
不得把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教师招聘、职务(职称)评聘、人才引进的前置条件和直接依据。
不得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
不得将学历、职称等作为在教育系统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限制性条件。
不得多头评价、重复评价,严格控制涉及论文的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
不得盲目采信、引用和宣传各类机构发布的排行榜,不过度依赖以论文发表情况为主要衡量指标的排行性评价。
扩展资料:
《意见》强调:
要优化评价方式,坚持分类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探索多元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完善同行评价;要加强学风建设,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坚持学术不端“零容忍”、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和管理;
要健全长效机制,落实高校在学术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激发学术创新创造活力,正确理解破除“唯论文”不是不要论文,正确看待SSCI、CSSCI等相关引文索引的作用与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中青网-教育部:不得为追求论文国际发表而刻意矮化丑化中国!
破除唯论文可以大大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性和积极性,让学术价值提高。唯论文就意味着一切与论文挂钩,没有写出对应的论文那么升职和加薪就越来越远,但需要知道的是很多大的
论文发表等级第二级-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
因为他写的论文存在很多问题,他本人希望导师将论文撤下。但是导师没有撤,继续发表所以,他受不了打击。自杀去世。
拦迟用人单位与社会大众只看重有学历的人,认为只有学历高的人能力才强,这是一种简亏李过时的思维模式。 我国人口众多,国情复杂,且应试教育思维根深蒂固,因此唯学历论
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投稿平台这样注册:1、打开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投稿平台,点击登录注册。2、输入手机号,填写验证码,即可完成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投稿平台的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