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天使
一、“论文选题”并非“论文标题”输入标题 有相当多的硕士生把学位论文的选题当成确定论文标题。 其实 ,两者差别甚大 ,不可混为一谈。 所谓“论文选题” ,是确定要研究的方向、范围、对象 ,具体地讲 ,包括情报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评价活动等四个阶段 ,其中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向前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反馈循环。而“论文标题”则是在“论文选题”确定以后 ,用文字符号对“论文主题”即论文的中心论点给予概括 ,即所谓“点题”。它要求遣词用字确切、科学、规范 ,并具有简单明了、易于检索和新颖醒目等特点。 好的“论文标题”能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方向、范围和深度。 “论文选题”工作远比确定“论文标题”复杂。 “论文标题”只是论文内容的外在形式 ,“论文选题”则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第一个步骤 ,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提。 一般来说 ,“论文选题”选定之后就不再更易 ,而“论文标题”则在研究工作结束以后还可以反复斟酌 ,立异标新。 二、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可研究问题 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1.并非所有“问题”都是“科研领域的问题” 人们所面对问题可分科研领域和非科研领域的问题两大类。显然 ,论文选题要将后者排除在外。例如 ,日常生活问题、宗教道德问题等就应排除在选题域之外。 2.并非所有“科研领域的问题”都是“真实问题”根据其应答域的真实性 ,科研领域的问题可区分为真实问题和虚假问题两大类。根据现代分析哲学的理论 ,即便是科研领域的问题,也不都是真实问题。科研人员应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 ,研究、分析并判定问题的应答域是否具有真实性 ,如果是真实问题 ,可继续保留在选题域内; 若是虚假问题 ,则应将其排除在选题域之外。 科研领域中的虚假问题往往具有很大的诱惑性 ,“怎样制造永动机”的问题 ,曾吸引众多科学家研究它 ,结果证明是徒劳的。3. 并非所有“真实问题”都能进行研究 科研中的真实问题 ,根据对其背景知识和技术手段的把握程度 ,可进一步区分为能解待解问题、知识性问题和无法解决的问题。 应该将后二者排除在选题域之外。知识性问题尽管属于科研领域的真实问题 ,但由于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已经得到解决 ,如果再把它作为课题 ,势必重复前人或他人的研究工作。 为了避免这类无效劳动 ,在选题前要尽可能多地进行文献检索与查新 ,了解研究前沿动态 ,避免重复性研究。 同样 ,无法解决的问题虽然也属于真实问题 ,但在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下根本解答不了 ,跟科研领域中的虚假问题一样 ,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具有很大的诱惑性 ,往往能吸引很多的科研人员去研究 ,例如中世纪提出的“如何将贱金属炼制成贵金属”的问题 ,便属于此类 , 炼金术士们在当时条件下无论如何也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又如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定量研究问题 ,即便是一个真实问题 ,也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由于其工作性质不可能产生直接成果或最终成果 ,这就决定了考核工作主要只适于采用定性的考核技术 ,谁要想以此为选题 ,就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多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也表明 ,绩效考核的定量研究的确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因此 ,在科研领域的真实问题中 ,能解和待解的问题才是贝尔纳所说的“实质性”的科学问题 ,才是爱因斯坦所讲的“标志着科学进步”的科学问题 ,才可纳入选题域。 三、论文开题要查新、查全 有些硕士生在论文选题或开题之前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与查新 ,仅凭手头的几篇论文或书籍 ,或者仅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就匆匆选题或开题 ,这就容易陷入重复他人研究成果的困境 ,弄得骑虎难下。 开题查新的好处在于可以积累相关的文献资料 ,为后续的学位论文工作提供线索 ,准备条件 ,了解到本研究方向哪些是已经研究出的成果 ,已取得了哪些进展、还存在哪些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 ,从而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之上有所创新。 选题查新 ,关键是查准和查全。 查准要求有合理的检索策略 ,如关键词的选取及其逻辑关系的确认等 ;查全则要求对文献全面占有。当然 ,由于时间及经费的限制 ,不可能对所有文献进行检索 ,由此便会产生一个查全的标准问题。 具体来讲 ,就是要合理确定检索所需数据库和检索年限。 研究生应熟练掌握图书馆的各种学位论文数据库 ,如 PQDD国际博硕论文文摘、中国学位全文数据库、 PQDD国际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 会议文献数据库 ,如国际会议录索引 ( IS TP); 期刊数据库 ,如 CN KI镜像站点、 EI检索、 Elsevier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 Spring er link电子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专题全文数据库等等。此外 ,参加各种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以及与学者的学术联系也是获得研究信息的重要渠道。 对检索年限 ,一般以最近 5~ 10年为好 ,具体年限应视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言而喻 ,查新也是一个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严谨科学态度的过程。 四、公开论文选题报告,规范选题报告书 选题报告是对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工作的总结 ,是监督和保证硕士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 ,亦可使更多人了解、关心和帮助硕士生的科研工作。 选题报告一般在学位课程
拽拽小蘑菇
2020年从开始到现在,全球似乎都不顺利,我国也不例外,单从高校延缓开学等种种举措,这一届毕业生可谓是实属不易。而我,是其中一个。先说一下背景吧:上海某高校研三专硕,研二时在上海某研究院进行联合培养,论文也是以此项目为背景。我校每年会有两次答辩毕业机会,第一次一般在1月-3月之间,第二次在5-6月之间。我因为在研三下学期有机会留校工作了,所以想着早点毕业可以早点转正,故申请第一批答辩。还记得抽盲审那天,在学院办公室里,其他老师调侃到:小郑你的论文不会抽到盲审吧,那个挂了可就直接延毕到明年了。我当时还不以为然,觉得运气还不至于那么差,结果就真的抽中了我……但是被抽到盲审时其实也不是很慌,因为我的论文导师已经改过三次了,抽中盲审只不过后续流程麻烦了点而已。学院也很负责,帮我们抽中盲审的同学每个人又找了两位老师审一下论文,因而当时我更没有多余的心理负担。后来因为放寒假的时间较往年提前了很多,学院就把答辩放到年后了,再后来就碰上了这次疫情,学校一直不可以开学,答辩也改为线上。这段时间里可能专家也受疫情的影响,盲审结果一直没出来,于是我就参加了答辩,答辩主席是中科院的一位研究员,对我的论文也未提出较大的修改意见,于是就顺利通过答辩了。还记得答辩主席宣布建议授予工学硕士学位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开心的,论文虽说未对科学界做出一些小贡献,但也算是对三年的工作做出一个总结。但没想到的是,三月中旬的时候教务办的老师给我发微信,说我盲审挂了,当时正准备晚上出去玩,收到消息的时候还以为那位老师逗我,有点怀疑的打开教务管理系统,发现真的挂了,58分,不建议答辩。当时整个人都懵了,不知所措,点开意见,发现意见根本毫无参考价值,甚至怀疑专家根本就没有看完全文。手抖着给导师打电话,导师也是懵懵的,说你这篇论文是做企业里项目,主要是解决企业的实际生产难题,创新点可能是少了点,但怎么可能会挂?!那个专家的意见我看了,不都是瞎扯淡么。你放心,我待会儿去找院长,问他怎么处理,要是研究生院不许上诉我就和他们打官司,你也针对那个专家提的意见写一封反驳信,把他的意见从你的论文里都找出论点给他一条一条反驳,语气写的强硬点。另外你和你校外导师(联合培养期间的企业导师)通个电话,看看他的想法。和导师通完电话,知道导师这么支持我,心情稍微好了一点。(我的硕导可以说是一个挺好的老师了,没有架子,亦师亦友,每次和我们出去吃饭嘴上说不喝酒,但往往都是会喝多的,哈哈哈哈哈。)于是着手开始写反驳信,写信的过程中一直在暗骂那位专家(狗头),教育部盲审系统怎么会有这么不负责的人。第二天去学院,导师一早就在学院抓着院长抱怨,说假如知道那个专家要去揍死他(哈哈哈),还一直安慰我让我好好准备申诉的材料,说一定要去申诉,不给申诉就打官司,反正脸已经丢了,不如闹大一点。后来了解到我们学校的申诉流程是这样的:首先要三个校外专家的签字,然后通过学院学术分委会的表决,最后才可以去研究生院将论文二次送审,但是这次就要给两个专家,都给过才算可以毕业。当时学院周五就要开分委会,而我收到盲审意见是周三,所以时间很紧张,于是厚着脸给我校外导师打电话,烦请他可不可以找三个行业专家审一下论文然后再签个意见。另外还有个不情之请,因为当时在研究院所参与的项目有一个工程院院士(编撰化工原理那位),如果能拿到他的意见,那么就肯定可以通过申诉了。校外导师人也很爽气,当时就答应了。隔天就给了我三个专家意见,但是院士的签字还没回复,其实当时也没抱希望,毕竟院士很忙。申诉当天,导师抱着一堆材料去和学院学术分委会汇报,可能因为导师在学院的风评一直不错的原因,学院同意申诉了。命运有时就是这么爱捉弄人,分委会刚开完,院士就把他的意见发给我了,虽说没派上用场,但是给了我很大鼓舞,因为院士都认为没问题的文章,还有什么专家可以否掉。这位院士已经八十多岁了,和他只在开项目进展会中见过几次,学术水平没的说,思路十分清晰,人也很和蔼,给我的意见也写得十分中肯,希望老先生健康长寿。后来就去研究生院二次送审,导师那儿又开始抱怨(哈哈哈),说一定要规避这个所谓的专家,然后又更改了送审关键词。至此,所有申诉过程结束,接下来就是漫长而煎熬的等待。回到学院,院长就找了我谈话,很委婉的表达了不能毕业就不能留校了,让我先回去安心等结果,并做好明年毕业的准备,因为二次送审两位专家全给过的概率很小。当天晚上很丧,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回想这三年读研时光,大把的时间花在了工作上,尤其研二联合培养那段时间,早上五点多起床坐两个小时的班车到研究院,晚上再坐两小时的班车回宿舍,每天都很疲惫。还经常出差去外地进车间采集数据,到了最后却不能毕业,快奔三的年纪,有的同学可能在工作上已取得了成就,觉得自己好惨,原本计划好的路一下子被打断了,甚至都不敢告诉家里人自己要延毕了。一晚无眠。因为当时学校还处于封校状态,只有提交了申请才可以进校,所以宿舍里只有我一个人,整天浑浑噩噩,无法想象以后该怎么办。后来还是鼓起勇气跟家里打了电话,父母听到后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会责备我,一直跟我说没关系,安慰我说:反正你比同届要小,耽误一年没关系,不要有心理负担,这段时间也不要乱想,人生不如意的事多了去了,你这个算什么。很感谢我的父母,无论我做什么事都一直不留余力的支持我。那段时间里,我的舍友也一直在微信群鼓励我,是他们让我心情好了很多。尤其后来相约自驾游,这里得感谢宿舍广哥,单独驱车几百公里,就为了能让宿舍几个人聚到一块,带着我们在山东吃当地特色菜,爬山玩水。碰到三个有趣的人当舍友,是我的幸运。从山东回来后,距离送审已经过去了三个星期,结果基本上快出来了。每天都很惶恐,微信有消息通知心里就会紧张一下,虽然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成天还是担心受怕。这段时间想的最多的就是之后怎么办,是随便找一份要我的工作先做,还是去公司实习,或者一不做二不休准备考博……果真在第四个星期的周一,教务办的老师给我发了微信:小郑祝贺你两位专家都给过了!收到消息时,心里如释重负,觉得自己又重新走上了规划好的路,立刻给导师和家里通了电话,感谢这一路鼓励我的人。现在已经可以顺利毕业了,学院也通知我回去上班,想去买彩票,盲审如此不负责的专家被我碰到了,二次送盲通过了,想必运气会很好吧…最后,各位毕业生同学们,一定好好对待自己的毕业论文,延毕不是小事。假如碰到类似我这种情况,一定要去申诉,申诉还有机会,对自己要有信心,但还是希望各位不要碰到,太折腾人了。感谢我的两位导师,家人,三位舍友。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祝各位万事顺遂,毕业顺利。
如果刮了两只的话,说明你这个论文肯定有问题哦,所以我觉得你这个东西肯定要认真对待的,实在不行,这个花点钱请人帮你搞一下吧,这个东西如果搞不定的话,毕业证书拿不到
大概当今所有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都会经过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即便最后不被盲审。这个系统的初衷其实是很好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即将踏入中国科研界的硕士研究生们
可以修改论文,但是不能大修。 论文的盲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一篇好的毕业论文,其学术成果代表着行业内最先进的研究方向。导师们在进
硕士论文盲审评分标准如下: 一、优(90分以上): 1、在写毕业论文时态度认真,遵守各项纪律,表现出色。 2、能在规定时间内独自完成论文,拥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
导师对申请专业硕士学位论比肯定知道更了解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