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研究生看论文用不用记笔记

研究生看论文用不用记笔记

发布时间:

研究生看论文用不用记笔记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10-20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

对于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我的建议如下

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作者:王德华博友CAASMAN:… …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即如何做好文献阅读笔记?曾多次听说过老一辈科学家的文献阅读笔记都做得很好,特别是在复印机未出世、电脑未普及的年代。我感到,即使是在电脑-信息时代,做文献阅读笔记也是很有必要的。几次想这样做,可是做了一阵子,觉得做不好,做不下去,慢慢的,就坚持不下去了。比如说,做比较时,老是觉得这个要记,那个也得抄下来……结果老半天也没有看完一篇文献,等到看完做完笔记,恐怕也耽误了做别的事情了;还有,要是记录的多了,很快就忘了记了什么。说实在的,我自己也不是很会读书。读书的速度也不快,只是喜欢读书罢了。阅读文献,对于开题期间的研究生和写论文期间的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功课,不可忽视,这种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关于做读书和文献阅读笔记,这里谈点个人的看法,算是跟年轻朋友们的交流,也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教。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4.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8.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9.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10.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很多,占用很多时间,但你会感觉没有多少新的信息或知识,但有些人一开口,话不多,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人家肚子里知识的储存量,激烈争论的氛围,会立即安静下来,听众会被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专家了。专家不是万金油。博士毕业后,都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再磨练积累几年,就一定会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了。写了这么多,似乎还是有些空。我信奉的还是那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该记的就要记,做学问,捷径不多。勤能补拙,书山有路勤为径嘛。还要记住“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如果兴趣太广,面面俱到,在信息时代,成为万金油是可能的,但要成为专家可就难了,要学会“舍”和“得”。

研究生看完论文后怎么做笔记

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3.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4. 最好不要看中文的文献。我从来没有看过中文的文献,可能有一个原因是我这个方向国内作的很少。我个人觉得中文的文献有很多漏洞甚至错误的地方,作为科普读物可能还算合格。但是作为一种参考好像是不太合适。5. 看英文的文献不要怕难,要坚持下去。两三天才能看完一篇文献。我刚开始的时候坚信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但是我后来发现是我一直在原地踏步。后来我发现我思考的结果是没有结果。于是我就再看另外的文献,就这样慢慢走来,速度越来越快。后来我发现我以前不会的东西差不多都明白了。我觉得《劝学》里面的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若须臾之所学也”是多么的正确了。6. 看文献要多多益善。我以前看到有的同学问看文献要看多少?我的回答是多多益善。试想一篇文献至少要有三两可取之处,看得多了你的水平自然就上来了。我自己从研一就开发新方向,没有什么人能帮助我,我靠的只有文献。我还记得我那半年每天至少 3-5篇文献,后来略有小成。我师兄更牛--每天三篇文献。现在他才博士二年级(硕士读了两年),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们老板,要知道我们老板也是 973首席!他现在体系是自己找的,这半年发了两篇 PRB(做物理的同学知道这个不是很容易的)、一篇 JPCM,其中 JPCM 被评为06年100 篇最佳文章之一,供全世界免费下载一年。他告诉我这些成果很多都是看文献得来的,其中包括做东西的思路和写文章的英文表述等等。7. 要批判的看文献。随着时间的增长,文献看得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很多文献彼此是矛盾的。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就要要求我们要批判的看文献--用审稿人的眼光看他。他有那些可取之处,哪些不好。我们也不能极其推崇一个观点,要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人支持另外的观点。忘记谁说的,比较牛的科研人员是能够同时容纳两种相左观点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8.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9.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10.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很多,占用很多时间,但你会感觉没有多少新的信息或知识,但有些人一开口,话不多,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人家肚子里知识的储存量,激烈争论的氛围,会立即安静下来,听众会被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专家了。专家不是万金油。博士毕业后,都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再磨练积累几年,就一定 会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了。1. 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以及 换行符删掉。 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2. 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 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3. 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4. 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 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5.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1. 摘要 引文 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2. 图表 了解主要数据和解释。3. 讨论和结论 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

看一篇文献做笔记的方法整理如下1 确认哪种类型的概念是笔记重点首先,检视欲研究主题的已知事实,了解其思维范畴及论述。可以参考课堂笔记、教科书、百科全书或其他资料来源。其次,试着简单列出预计阅读资料应解答的细项。这些子标题能帮助读者不失焦,也是相当实用的笔记标签。再次,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切入点,建议由已知有争议空间的角度下手。接着,开始撰写自己的研究问题。这个问题应包含归纳、演绎和资料搜集两部分。此时,甚至可以先拟好一个初步解答,做为暂定的实验假设。接下来,便能开始寻找合适的阅读材料,例如:哪些已知事实及理论能帮助自己回答研究问题、哪些他人的意见与论述能协助判定研究结果是否适切。2 避免抄写过多内容笔记上只应出现和研究主题有关的概念,总结(而非抄写)相关叙述,改写他人论述只是浪费时间。避免过度依赖划线等重点标记。选择最重要的概念做为标签或子标题,其余则用自己的话说明,也可以在页缘(或使用自黏贴)用自己的话写下说明笔记。只有以下情形应完整记下精确文字:该概念已设计成好记、清楚的名词;若为此情形,论文中亦应正式引用。3 有效的为笔记做分类标签养成以编排书目的顺序编排资料的习惯,节省日后综合各种资料时重新整理条目的时间。以作者姓名与页数编排笔记的另一好处,是撰写论文时,若须标出参考资料,只需再补上出版资讯。尽量试着将笔记本上的各条目维持分离与独立。这么做能让笔记不失焦,往后重新组合亦较方便。将笔记条目完全打散,利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其重新连结,是极具成就感的经验。笔记各条目间留下空白,以便日后加注。重新阅读笔记时,补上自己对内容的相关疑问、回应、及交叉参照等。这些评论内容能形成论文初稿的原型。4 阅读时,避免想着记笔记记笔记很容易成为一种机械式的习惯,抄写文字,却对加强记忆内容没有什么帮助。因此,试着将阅读的文章内容分成片段,每看完一段就阖上书、试着回忆内容,并写一段总结。如此一来,阅读吸收的内容得以藉由回想这个动作强化。这么做也有另一好处:在准备要写总结的心境之下,会发现自己的阅读效率变好,分析力变得更强,对所谓「重点」的敏锐度也更高。试试看,你就知道了。

一、记笔记1、中心思想、经典句子、精巧的实验方案中心思想。尽可能用50个字左右,归纳文章(目的、表征手段、主要结论) 在总结概括,abstract,conclusion,discuss里面,可寻。提炼出中心思想后,文献要记忆的东西并不多。2、discussion中好的英文句型,要记一下。尤其是英文为母语的作者。3、任何文献都要记录清楚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这些是引用时必不可少的。4、极重要的文献,读几遍都不行,要十分熟悉。5、10-20篇相近的重要文献,可以理出最新的一个或几个专题的进展。二、四类重要的英文文献1、本领域核心期刊2、本领域牛人或主要课题组的文献3、高引用次数文章4、写论文时要看的文献。(与自己方向相近,它的引用及引用它的)三、有效检索文献检索关键词和主题词、检索学者、通过综述来检索、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影响因子、文章被引用次数)四、从综述开始综述有助于认识课题,扩充视野,知道该领域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待解决的问题。顺序:中文综述,到中文博士论文,到英文综述,到英文期刊。国内文献综述,是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入口。然后读外文文献,事半功倍。五、阅读文献1、注重摘要,摘要是全文的窗口和关键信息所在。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看全文。2、通读全文,争取理解每一句,以句子为单位,第一遍不要查生词(可最后查)。3、归纳总结,长的文章,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4、确立句子架构,抓住主题。外文文献重视逻辑、推理,抓住主题利于跳过无用信息,节约时间。5、增加阅读量,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六、提高阅读效率1、集中时间看文献。可以节约时间,形成整体印象。2、做好记录和标记。避免重复,浪费时间。3、阅读顺序。根据目的,调整顺序。通常为abstract,introduction,discussion,result,method。七、文献整理1、不同主题,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文件夹名字要简短。几个大写字母为妙。2、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并区分有用的和没用的。3、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前面加001,002,003,并追踪重要文献,可以得到线索,尽量不被别人抢先。八、英文文章写作(读文献的副产品)1、积累句型,尤其是英文为母语的作者。2、找3-5篇,技术路线、统计方法与自己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九、写综述的方法和技巧,期刊文章也可参考1、构思文章框架。可在纸上记录,开头,第一节,第二节分别写什么以及每部分要引用的文章。以及一些重要事项,例如图片加标注并获得书面许可,是否对比A\B方法等。2、开始动笔写初稿。直接动笔写,不要在意细节,先将意思表达清楚,直接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句型。不确定的地方先用批注标注在一侧,不要打断思路。3、查看细节、修改语句、插入图片。修改语言表达,让前后通畅。对于引用的文章,要一篇篇地写进自己的论文,不要多篇都看完了统一写。图片可以是粗略的,后期修改。4、整理图片、参考文献,通读全文并修改。图片布局、大小、字体字号,单位统一,专业名词缩写一致。整理参考文献,可直接用谷歌学术中的引用。通读全文,修改细节,语病、段落连贯性、前后文的专业名词及缩写是否一致等等。

一、记笔记1、中心思想、经典句子、精巧的实验方案 中心思想。尽可能用50个字左右,归纳文章(目的、表征手段、主要结论) 在总结概括,abstract,conclusion,discuss里面,可寻。 提炼出中心思想后,文献要记忆的东西并不多。2、discussion中好的英文句型,要记一下。尤其是英文为母语的作者。3、任何文献都要记录清楚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这些是引用时必不可少的。4、极重要的文献,读几遍都不行,要十分熟悉。5、10-20篇相近的重要文献,可以理出最新的一个或几个专题的进展。二、四类重要的英文文献1、本领域核心期刊2、本领域牛人或主要课题组的文献3、高引用次数文章4、写论文时要看的文献。(与自己方向相近,它的引用及引用它的)三、有效检索文献检索关键词和主题词、检索学者、通过综述来检索、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影响因子、文章被引用次数)四、从综述开始综述有助于认识课题,扩充视野,知道该领域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待解决的问题。顺序:中文综述,到中文博士论文,到英文综述,到英文期刊。 国内文献综述,是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入口。然后读外文文献,事半功倍。五、阅读文献1、注重摘要,摘要是全文的窗口和关键信息所在。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看全文。2、通读全文,争取理解每一句,以句子为单位,第一遍不要查生词(可最后查)。3、归纳总结,长的文章,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4、确立句子架构,抓住主题。外文文献重视逻辑、推理,抓住主题利于跳过无用信息,节约时间。5、增加阅读量,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六、提高阅读效率1、集中时间看文献。可以节约时间,形成整体印象。2、做好记录和标记。避免重复,浪费时间。3、阅读顺序。根据目的,调整顺序。通常为abstract,introduction,discussion,result,method。七、文献整理1、不同主题,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文件夹名字要简短。几个大写字母为妙。2、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并区分有用的和没用的。3、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前面加001,002,003,并追踪重要文献,可以得到线索,尽量不被别人抢先。八、英文文章写作(读文献的副产品)1、积累句型,尤其是英文为母语的作者。2、找3-5篇,技术路线、统计方法与自己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九、写综述的方法和技巧,期刊文章也可参考1、构思文章框架。可在纸上记录,开头,第一节,第二节分别写什么以及每部分要引用的文章。以及一些重要事项,例如图片加标注并获得书面许可,是否对比A\B方法等。2、开始动笔写初稿。直接动笔写,不要在意细节,先将意思表达清楚,直接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句型。不确定的地方先用批注标注在一侧,不要打断思路。3、查看细节、修改语句、插入图片。修改语言表达,让前后通畅。对于引用的文章,要一篇篇地写进自己的论文,不要多篇都看完了统一写。图片可以是粗略的,后期修改。4、整理图片、参考文献,通读全文并修改。图片布局、大小、字体字号,单位统一,专业名词缩写一致。整理参考文献,可直接用谷歌学术中的引用。通读全文,修改细节,语病、段落连贯性、前后文的专业名词及缩写是否一致等等。

研究生论文文献笔记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10-20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

作者:王德华博友CAASMAN:… …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即如何做好文献阅读笔记?曾多次听说过老一辈科学家的文献阅读笔记都做得很好,特别是在复印机未出世、电脑未普及的年代。我感到,即使是在电脑-信息时代,做文献阅读笔记也是很有必要的。几次想这样做,可是做了一阵子,觉得做不好,做不下去,慢慢的,就坚持不下去了。比如说,做比较时,老是觉得这个要记,那个也得抄下来……结果老半天也没有看完一篇文献,等到看完做完笔记,恐怕也耽误了做别的事情了;还有,要是记录的多了,很快就忘了记了什么。说实在的,我自己也不是很会读书。读书的速度也不快,只是喜欢读书罢了。阅读文献,对于开题期间的研究生和写论文期间的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功课,不可忽视,这种能力是需要训练的。关于做读书和文献阅读笔记,这里谈点个人的看法,算是跟年轻朋友们的交流,也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教。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4.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8.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9.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10.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很多,占用很多时间,但你会感觉没有多少新的信息或知识,但有些人一开口,话不多,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人家肚子里知识的储存量,激烈争论的氛围,会立即安静下来,听众会被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专家了。专家不是万金油。博士毕业后,都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再磨练积累几年,就一定会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了。写了这么多,似乎还是有些空。我信奉的还是那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该记的就要记,做学问,捷径不多。勤能补拙,书山有路勤为径嘛。还要记住“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如果兴趣太广,面面俱到,在信息时代,成为万金油是可能的,但要成为专家可就难了,要学会“舍”和“得”。

对于如何选择和阅读文献,我的建议如下

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毕业论文常用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管写怎样的笔记,首先要读懂文章,这是基础。写读后感一般要先把文章主要内容做一个概括,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评论,或者评语言,或者评人物,只要是自己的看法即可。 读书笔记: 1、书名 2、作者 3、内容梗概 4、摘抄 5、感想 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添一些内容,比如说改写、提问等。切记:感想一定要比前四项写的都多,要不老师会K掉你的!

《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论文的读书笔记

导语:读了一些优秀论文,大家有怎样的收获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论文的读书笔记,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在《论儿童教育》中,蒙田详尽地从各个角度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他的父亲便是他笔下那位因材施教,引导孩子读书的好老师,父亲对他独特的教育方式,便是中国正在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

我反复读了几遍,他先进的思想,独特的见解,让我禁不住肃然起敬。其中有三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从小便给孩子提供学习外语的环境。蒙田回忆说:“父亲给我找了一个不懂法语,稍通拉丁语的德国人……父亲本人,以及我的母亲,仆人和侍女,陪我玩耍时,尽量用他们现学的拉丁语同我说话。”现在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往国外,也许他们的初衷并非如此,但结果却往往是造就了一个“中西结合”的人,这就是语言环境下的产物吧。而一些小学中,在提供了小班化教育的基础上,还聘请了外籍教师,在愉快自然的气氛下教学,孩子们一定会有不少收获。

二是当儿童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他们过多的依赖父母,可这是最要不得的。学校培养的是能文能武,全面发展的人。蒙田说:“让他生活在野外,担惊受怕。”听起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也只是有惊无险,看看他本人能潇洒的活着,便不用担心了。

第三点,即今天社会普遍呼吁的“反对体罚”,显然这是针对教书育人的人。一想到教师队伍中的部分人对学生大呼小叫,拳脚相加,在这么稚嫩的身子上进行摧残,不觉得有愧吗?难怪蒙田认为“学校象座监狱”,看来没有耸人听闻,可那是几百年前的法国呀,中国的教育水平难道还只停留在那个阶段吗?当然不是了,现在的老师都能做到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和关心,老师不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要对学生美好灵魂进行塑造。作为班主任我已充分体会到只有真正从内心对每个学生充满爱,才能给予他们最好的'教育和影响。

从蒙田的思想我大受启发,只要有适当的教育方法和独特的教育技巧,要对学生进行成功的素质教育并不是纸上谈兵的事,完全是可能做到的,那就让我在实践中去试一试吧

说来惭愧,早就听说过于永正老师的大名,可是直到最近才有幸拜读了他的书籍——《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行文简浅显,做事诚平恒”,这句话形容于老的书和人简直再恰当不过了。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每一篇章都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印象深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启发指导的作用。在这里,我想着重谈谈其中《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这一篇章。

语文教师只有彻底明白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才会真正把握语文教学的精髓。那么,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于老师结合自己受教育的经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教的不是课文而是语文!用教材教识字、教写字、教读书(包括朗读)、教表达,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所以,教学时,繁琐的分析和讲解没有必要,要把3500(识字量)和2500(会写)保住,把读和写抓住,一句话:要把语文的根本留住。于老师教语文,第一,十分重视朗读。第二,十分重视写字。第三,特别喜欢教作文。另外,于老师特别指出,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善待学生,要给学生留下自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是啊,在教学的时候,我更多的是希望学生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发展,希望他们会写多少字,会背多少课文,能考多少分,然而,这些并不是成长的真正意义。

写到这,我突然想到,我能不能转变下教学方式,试着逐个击破,具体地说,就是教授生字词时,把每一单元的生字词集中在一块教学;教授朗读时,把每一单元的课文集中到一起讲解朗读方法。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以这种方式教授其中一单元。

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希望有一天我真的会教语文了。

读书笔记的格式要求:

1、读书笔记首先给出所选读的资料来源,引用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毕业论文中的参考资料的表示方式相同。引用资料用4号黑体表示。字体用宋体。

2、对上述资料的相应心得笔记用宋体小4号字书写。

3、用上述方式进行重复。即一篇引用资料下接一篇读书笔记。

4、每篇资料的读书笔记字数要求不少于200字。

5、每段开头空两个字。行距:多倍 ;边距:默认。

6、用A4纸打印。读书笔记靠左侧装订。正文每页下方中部为页码。

扩展资料:

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

1、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2、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3、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4、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5、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研究生论文的笔记怎么做

●要养成编排书目顺序编排资料的习惯

●尽量把笔记记在本子上,然后卡上各个条目保持分离与独立,这样子能让笔记不失焦

●笔记的条目之间留下空白,方便日后加注

●要清楚明了的记录文献的题目、出处、作者以及发表年代和期卷页码之类的信息

●在大量阅读文献期间,要多多总结归纳,把跟自己论文相近的一些文献进行整合归纳,把整理出的新的内容去专题发展

如下:

1、把那些需要精读的文献打印出来,看完文献后要复习,把专业术语、词汇、句子和文献核心观点不断复习,这样后续再遇到这些专业术语时基本就能知道意思了。

2、看纸质文献要多动笔,把那些重点或者没有理解透的知识做好标记,另外把整篇文章的四个重点标记出来。

介绍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管写怎样的笔记,首先要读懂文章,这是基础。写读后感一般要先把文章主要内容做一个概括,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评论,或者评语言,或者评人物,只要是自己的看法即可。 读书笔记: 1、书名 2、作者 3、内容梗概 4、摘抄 5、感想 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添一些内容,比如说改写、提问等。切记:感想一定要比前四项写的都多,要不老师会K掉你的!

读书笔记的格式要求:

1、读书笔记首先给出所选读的资料来源,引用资料的表示方法与毕业论文中的参考资料的表示方式相同。引用资料用4号黑体表示。字体用宋体。

2、对上述资料的相应心得笔记用宋体小4号字书写。

3、用上述方式进行重复。即一篇引用资料下接一篇读书笔记。

4、每篇资料的读书笔记字数要求不少于200字。

5、每段开头空两个字。行距:多倍 ;边距:默认。

6、用A4纸打印。读书笔记靠左侧装订。正文每页下方中部为页码。

扩展资料:

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

1、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2、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3、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4、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5、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 索引序列
  • 研究生看论文用不用记笔记
  • 研究生看完论文后怎么做笔记
  • 研究生论文文献笔记
  • 毕业论文常用读书笔记
  • 研究生论文的笔记怎么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