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是cssci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是cssci

发布时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是cssci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本,二本的概念。长春中医药大学(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长中医,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应用研究型高校B类,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长春市立中医进修学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0年,吉林省职工医科大学和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并入。2006年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校教学理念学校始终恪守“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精神,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形成了从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校友遍及海内外。学校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产学研结合,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学校馆藏资源据2020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万余册,电子图书万余册;期刊2719种(含过刊);馆藏古籍2700种,近3万余册。购置了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BSCO西文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超星读秀、超星电子图书、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百链、移动图书馆等40余种数字资源。《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创刊于1985年,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类科技期刊。设有理论研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证经验、临床报道、现代医学、方药研究、综述、文献研究等栏目。

2007年8月,荣获首届吉林省高校科学研究促进奖;2009年10月,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同年,荣获吉林省一级期刊;同年,在中国医学期刊影响因子表(2009)中名列第8位。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9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4个,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博士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心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制药工程学、社会发展与管理药学、药物经济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生物技术、中药炮制学 、中药鉴定学、临床中药学、护理学、中医药信息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药学、护理学、公共卫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内经学、中医脑病学、中医心病学、中医肺病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药药理学、药用动物学、中医络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神志病学、中医眼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全科医学、中医预防医学

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吉林省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计划设岗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优势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药学“两段双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医骨伤科学》等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医骨伤科学》等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药物制剂、护理学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药学、药物制剂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针灸推拿学专业“3+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中医基础类课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架构于实践实训的立体多维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临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吉林中医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会计之友》 《中国校外教育》 《山西建筑》 《当代经济》 《中学生数理化》 《中学生语数外》 《赤峰学院学报》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数学学习与研究》 《中国电力教育》 《中国科技财富》 《科技创新导报》 《科技资讯》 《硅谷》 《华电技术》 《电脑知识与技术》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物流工程与管理》 《现代农业科学》 《中华建设》 《农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现代商业》 《商业文化》 《商业经济》 《时代经贸》 《经济研究导刊》 《北京电力高等学报》 《中国水运》 《电影文学》 《作家》 《才智》 《化学工程与装备》 《歌海》 《阅读与鉴赏》 《法制与社会》 《法制与经济》 《吉林医学》 《吉林教育》 《陕西教育》 《中外医疗》 《亚太传统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内蒙古中医药》 《临床和试验医学》 《黑龙江科技信息》 《管理观察》 《科学决策》 《决策与信息》 《理论月刊》 《消费导刊》 《装备制造技术》 《新课程研究》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新课程》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教学与管理》 《中小学电教》 《建筑设计管理》 《城乡建设》 《中国住宅设施》 《建筑》 《中学教学参考》 《华中医学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是二本。长春中医药大学,简称长中医,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长春中医药大学2022年高考在全国26个省市均有招生,在其中的10个省份为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其中10个省份为本科第二批次招生。所以长春中医药大学还是属于二本院校。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随着吉林省职工医科大学和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的并入,学校名称也随之更改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博士生导师114人,硕士生导师618人。获评国医大师3人,获得白求恩奖章1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中医药领军人物“岐黄学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创刊于1985年,原名《长春中医学院学报》,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吉林中医药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万方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本,二本的概念。长春中医药大学(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长中医,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应用研究型高校B类,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长春市立中医进修学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0年,吉林省职工医科大学和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并入。2006年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校教学理念学校始终恪守“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精神,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形成了从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校友遍及海内外。学校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产学研结合,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学校馆藏资源据2020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万余册,电子图书万余册;期刊2719种(含过刊);馆藏古籍2700种,近3万余册。购置了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BSCO西文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超星读秀、超星电子图书、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百链、移动图书馆等40余种数字资源。《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创刊于1985年,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类科技期刊。设有理论研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证经验、临床报道、现代医学、方药研究、综述、文献研究等栏目。

2007年8月,荣获首届吉林省高校科学研究促进奖;2009年10月,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同年,荣获吉林省一级期刊;同年,在中国医学期刊影响因子表(2009)中名列第8位。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9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4个,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博士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心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制药工程学、社会发展与管理药学、药物经济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生物技术、中药炮制学 、中药鉴定学、临床中药学、护理学、中医药信息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药学、护理学、公共卫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内经学、中医脑病学、中医心病学、中医肺病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药药理学、药用动物学、中医络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神志病学、中医眼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全科医学、中医预防医学

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吉林省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计划设岗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优势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药学“两段双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医骨伤科学》等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医骨伤科学》等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药物制剂、护理学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药学、药物制剂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针灸推拿学专业“3+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中医基础类课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架构于实践实训的立体多维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临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论治研究

SS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临证可以根据SS的病情特点,从脏腑、三焦、气血津液、八纲及六经等进行辨证论治。

摘要:

对干燥综合征的辨证论治进行总结,包括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和六经辨证,并分析各种辨治方法的特点及指导干燥综合征临床辨证论治的作用。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辨证论治;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综述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具有淋巴细胞浸润和特异性自身抗体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干燥性角结膜炎、口腔干燥症,还可累及其他多个器官表现为复杂系统损害[1]。SS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发病高峰期为45~55岁,以女性多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系统受累的表现明显[2]。SS在中医学上无相应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多归于“燥证”“燥痹”“顽燥”等范畴。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学的精华,在SS的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辨证论治SS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1从五脏辨治

SS的发病可累及五脏六腑,与肝、脾、肺、肾关系密切。从脏腑辨证论治,可以明确SS发病的具体脏腑,进行更加针对性的辨证治疗。

从肝论治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故肝用为阳。SS患者多有血虚津亏,津亏血燥表现为口鼻干燥,两目干涩等,通过滋养肝阴,肝血盛则津液充足。顾军花等[3]从肝脏的脏腑功能、解剖位置及经络分布、五行生克制化、肝胆表里关系及女子与肝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SS与肝的关系,并以肝为中心将SS分为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心肝火旺(栀子清肝饮或泻心汤)、肝胆(胃)郁热(左金丸、龙胆泻肝汤)、肝郁脾虚(归芍六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肝气收敛(牡蛎散或金锁固精丸)、肝肾阴虚(一贯煎或六味地黄丸)、肝虚血瘀(复元活血汤或失笑散)、肝肾精血亏虚(芍药甘草汤或左归丸)、阴虚火旺风动(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等。周丹萍等[4]认为,从SS流行病学上看,女性占90%以上,而“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肝失疏泄,津液输布失常而发为本病。临床主要证型包括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肝血不足、肝郁脾虚等,治疗多予疏肝理气、养血柔肝、平肝潜阳、育阴生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等。

从脾论治

脾主运化水湿,以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脾气健旺则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正常,脾能升清,气血生化有源。脾虚不运则最易生湿,而湿邪过多又最易困脾。谢幼红[5]认为,SS是由于津液生成与运行输布失常所致,而脾脏在津液的生成与转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S的发病与脾虚密切相关,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根本之法,以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当归、柴胡、陈皮、丹参、升麻、甘草为基础方,并归纳为健脾益气生津法、健脾益气通阳法、健脾益气养肺法、健脾益气化瘀法。王晶等[6]从心脾失调、肺脾失调、肝郁脾虚、肾脾两虚、气血津液失调等方面论述了脏腑、气血津液失调对SS的影响,并认为SS的治疗应重视后天之本脾胃的调养,阴阳平衡的调和,气机升降的调节,气血津液变化的调整以及调畅情志。冯云霞等[7]则从气阴两伤、血瘀阴枯、燥毒生风3个方面分析了SS与脾的关系,并从脾气虚(益气健脾,滋阴润燥,温阳通脉;燥湿健脾,益气生津)、脾阴虚(补脾益阴,滋胃生津;滋阴润燥,益气生津;益胃养阴,清热生津)2个方面进行论治。

从肺论治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居阳位,其气通天,天气下行,才能天地交合,化生万物,肺性清凉,其气主收敛、肃降,以降为顺。戴恩来等[8]认为,“肺为水之上源”,由脾转输而来的津液要依赖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以保证脏腑经络之气的通畅,因此正常的肺功能对于保证津液的正常输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肺论治,益气养阴、宣肺通络为法,以麦冬、沙参、百合、西洋参、黄芪、牡丹皮、天花粉、知母、生地黄、丹参、紫草、蜈蚣为基础方,治疗SS取得良好疗效。金实[9]认为,阴虚络滞、肺失通调为其病机关键,宣肺布津通络为治疗大法,并将药物分为开肺组(紫菀、桔梗、生甘草)、润肺组(南北沙参、天麦冬、乌梅肉)、清肺组(桃仁、牡丹皮、生石膏),组成宣肺布津方,运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从肾论治

肾主一身阴阳,肾阴和肾阳,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肾为封藏之本,其封藏、固摄的作用,可以防止精、气、血、津液的过量排泄与亡失,同时还可以维持呼吸运动的平稳和深沉。张艳等[10]认为,肾水即肾阴,又称之为元阴、真阴,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滋润、濡养作用,在治疗SS方面提出以益肾阴为根本大法,在补肾基础上兼补五脏,并根据病因病理产物的不同随证治之。吴生元[11]则认为,SS根本原因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津液代谢失常。具有气化功能的肾中精气,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排泄,维持其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肾的蒸腾气化功能离不开肾阳的温煦,因此,温补肾阳、气化津液应贯穿于SS治法之中,方以益肾蠲痹丸为基础方。

2从三焦辨治

三焦为水液代谢的重要通道,三焦的疏利与气机升降、津液输布密切相关。SS的基本病因与津液的输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三焦辨证的方式,有利于明确上、中、下三焦的病变部位,根据三焦功能的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刘维等[12]认为,SS的治疗应重在滋阴护津,并根据三焦病位的不同,所选组方有所倚重,病在上焦注重肺胃,中焦注重脾胃,下焦注重肝肾,同时注意气血的固护,方能取得较好疗效。高龙等[13]则认为,三焦的功能是运行水液、通行诸气、促进体内津液气化。三焦的通利与否,不仅影响到水液运行的迟速,也影响到肺、脾、肾等相关脏腑对水液调节的作用,治疗上具体可根据上燥治肺、中燥脾胃、下燥肝肾的思路,以达到气血阴阳的调和。李征[14]认为,上焦在肺,治上焦如羽,中焦脾胃,治中焦如衡,下焦肝肾,治下焦如权。同时要注意卫气营血由外向内及脏腑的.五行生克观念进行辨治。张晓强等[15]认为,SS的根本病机在于三焦气化失司,津液输布失常。三焦气化功能与人体水液代谢之间联系密切,并根据这个联系确立了化气布津法以治疗SS,可用五苓散为主方通阳化气、利水布津。五苓散证的基本病机就是三焦气化失司,水津失布,结热伤津成燥,运用其化气布津法,使三焦气化功能正常,人体水液循行有序,则口眼肌肤润泽。

3从气血津液辨治

气血津液都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以气血津液病证为纲对SS进行辨证,可以明确疾病与气、血、津液的关系,确定SS的病变在气、血还是津液,继而判断气血津液的虚实盛衰以指导疾病的治疗。潘利等[16]认为,气与津液关系密切,气旺则津充,气机调畅,则津液的输布排泄正常。SS的发病与气机失调、气虚有关,故SS的治疗应补气、调畅气机,包括宣降肺气、调理脾胃、疏肝养肝、补益肾气、通经络之气几个方面。许超等[17]认为,SS的病理基础是阴津亏虚,阴津亏虚则导致血液生化乏源,故燥证多夹杂血虚的临床表现。血液之所以能流布全身,环周不休,不仅靠气的推动、阳的温煦作用,还必须具有充足的血量。若血虚亏少,虽有气之推动,阳之温煦,也行而缓迟,以致滞而为瘀。瘀毒阻络,津液失布,又加重了燥证的发病[18-19]。秦长林等[20]认为,津液与血液同来源于营气,津液亏竭导致血液枯少,津亏血少而成瘀,瘀血阻滞气机,津液不能随气升发,燥象愈炽,如此循环,故成燥痹。

4从八纲辨治

八纲辨证可能通过确定该疾病类别,或阴证或阳证,分析病位或表或里,辨明疾病特质,或热证或寒证,或实证或虚证,指导SS的治疗。熊静等[21]认为,燥证的基本病理基础为阳损及阴,阴津亏虚。阴阳互根互用,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然阳气虚,阳损及阴,最后导致阴阳互损,精气血及津液代谢的失常,生成燥证。治疗上以地黄汤加补肾药为基础方,以温补肾阳、滋阴生津润燥。路志正[22]将燥痹分为内燥与外燥,外燥是指人体由于调护不当,内燥是由于脏腑经脉气血阴阳失调,外燥又分为凉燥与温燥,区分了SS因外而感,由内而发,寒热之别,表里之间的不同关系。马武开等[23]收集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SS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1316例SS患者中,为虚证,为实证,为虚实夹杂。运用八纲辨证的方法对SS进行辨证分析,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角度着手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从而为疾病提供准确的治疗大法。

5从六经辨证

根据SS的病证特点,结合经络、脏腑病理变化,运用六经方法进行辨证,这有利于临床上准确把握病情,精准选方。季光明[24]认为,燥邪致病,首犯阳明,从口鼻入,而SS患者初期常见咽干、口干、口渴等症,提出了以阳明辨证为中心,分析阳明燥热波及少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其他五经特点,总结出辄用苦寒、甘寒以清解阳明热毒。陈亚兵等[25]运用六经辨证,结合SS出现消渴症状的特点,依据厥阴病的提纲中有消渴之说,辨证为厥阴病,选用乌梅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胥晓芳[26]依据SS合并口干、小便不利的情况,辨证其为太阳蓄水证,选用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作用的五苓散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六经辨证对于SS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主要根据症状的不同,六经辨证的角度侧重亦不同,灵活变化,随证治之能起到良好疗效。

6结语

SS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临证可以根据SS的病情特点,从脏腑、三焦、气血津液、八纲及六经等进行辨证论治。脏腑辨证多集中在对肝、脾、肾、肺四脏的研究,根据脏腑的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大法,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三焦辨证多依据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生理特点,选取与之相适应的药物,条畅三焦,通调水道,以达治疗的目的。气血辨证从气血津液关系入手,多认为气血失充是SS的重要原因,通过益气充津,补阴充血以润燥。八纲辨证可以较为全面地对SS进行综合分析,提供明确的治疗大法。六经辨证具有方证对应的特点,针对出现六经中任意一经病症,都有专方可供治疗。对于辨证论治方法多样的状况,根据SS不同的性质、发生的不同部位,选择与其相应的辨证方法,以获得最为适宜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26-827.

[2]李娅,李小峰,黄慈波,等.中国不同年龄发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3,7(2):129-133.

[3]顾军花,刘姗姗,陈晓云,等.从脏腑辨证角度分析300例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25-30.

[4]周丹萍,孙志岭,纪伟.从肝论治干燥综合征[J].吉林中医药,2015,35(3):241-244.

[5]谢幼红.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的探讨[J].陕西中医,2010,31(6):710-712.

[6]王晶,刘维.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3):91-92.

[7]冯云霞,刘健.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5):11-13.

[8]戴恩来,王庆胜.从肺论治干燥综合征体会[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22(2):9-10.

[9]韩善夯.金实教授从肺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四川中医,2012,30(12):17-18.

[10]张艳,黄继勇,王新昌.干燥综合征从肾阴虚论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4):511-512.

[11]罗世伟.吴生元辨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中医杂志,2013,54(10):821-822.

[12]刘维,丁园园.从三焦论治干燥综合征[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87-88.

[13]高龙,苏晓,姚重华.干燥综合征从三焦论治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221-222.

[14]李征.三焦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1):71-74.

[15]张晓强.化气布津法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应用[J].新中医,2011,43(10):137-138.

[16]潘利,杨德才.从气论治干燥综合征的思路探析[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0):15-16.

[17]许超,钱先.滋阴养血活血法辨治干燥综合征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44-45.

[18]曾苹,和秀丽,马武开,等.马武开教授从“毒蕴血瘀”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经验[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6,36(2):73-74.

[19]和秀丽,侯雷,曾苹,等.马武开教授从毒蕴血瘀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拾萃[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1):38-39.

[20]秦长林.从干燥综合征看“燥必入血”的病变特点[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2):710-712.

[21]熊静,姚美玉,侯丽辉.阴阳双补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857.

[22]张华东,边永君,路洁,等.路志正教授从气阴两虚论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1903-1905.

[23]马武开,唐芳,王莹,等.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分类临床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482-485.

[24]季光明.基于六经辨证理论的干燥综合征中医症候学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25]陈亚兵,陈一峰.乌梅丸临床应用举隅[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2):108.

[26]胥晓芳.五苓散治疗风湿病临床应用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1101-1102.

高级职称都是要发国家级别的期刊的。

长春中医药大学是几本院校。长春中医药大学应该是二本院校,这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很雄厚。是个挺不错的二本学校。

长春中医药学报是jcr几区

aas是jcr的一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是sci期刊的分区,sci期刊的分区有两种,一种是jcr的分区,另一个是中科院的分区,这两类分区很类似,都是分为四个区,分区的标准也都是期刊的影响因子。至于不同区的期刊的区别,很显然的区别就是这四个区是按照影响因子由高到低排序的,一区期刊是影响因子最高,学术价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期刊,四区期刊就是四个区中影响因子最低的一类刊物。一区期刊不论是jcr分区的一区,还是中科院的一区,只要是一区期刊,都是国际上知名的学术期刊,这部分期刊发表难度是非常大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发表的,对于普通作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且不说文章难写,对作者身份职务可能都会有一定门槛,一区期刊是不适合不同作者发表的,一般能发表一区的都是一些专家学者、知名大学教授、或者一些在本专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工作者。二区期刊仅次于一区期刊,二区期刊国内作者发表的就相对多一些了,目前国内一些标准中明确要求发表二区及以上期刊,所以二区是很多国内作者的首选,二区期刊发表难度略小,但也要看具体的学科和具体的期刊,一般的规律是二区期刊较一区期刊容易一些。三区四区期刊的发表难度就会更低一些,但三区四区期刊在国内有些许争议,就是因为上述我们提到的硬性要求,有些单位和高校是不认可二区以下的刊物的。因此,很多作者会认为三区四区刊物不值得发表,没有发表价值,其实对于大多数普通作者来说,只要能发表sci论文就已经实属不易了,国内也有很多单位只要是sci论文就认可,对分区,没有过多要求,这种情况下三区四区期刊也是可以发表的。具体选择哪个区的期刊发表要看作者的实际需求了,选择分区适合自己,能帮助自己实现目标即可,没有必要一定发表那些普通作者难以企及的刊物。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但不是 中文核心期刊。算是普通国家级期刊吧。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最新期

问题一:腹腔镜外科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 不属于全国中文核心,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是全国腹腔镜专业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的专业性期刊。 问题二:国内知名外科杂志有哪些 创伤外科杂志、 腹部外科腹腔镜外科杂志、 肝胆外科杂志、 肝胆胰外科杂志、 国际骨科学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颈腰痛杂志、 脊柱外科杂志、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实用骨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实用手外科杂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外科理论与实践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问题三:最新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有哪些? 太多了 只能写下部分的,你要发表哪类的医学论文,根据论文情况,选择合适的医学核心期刊。具体的可以私信我。 549 癌变・畸变・突变 G481 癌症进展 G01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G786 安徽医学 Q906 安徽医药 G013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G00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G500 北京口腔医学 G004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G016 北京医学 G620 北京中医药 G017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G410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G018 病毒学报 G992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G264 肠外与肠内营养 G670 成都医学院学报 G019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G186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G225 重庆医学 * G432 川北医学院学报 G458 传染病信息 G322 创伤外科杂志 G552 磁共振成像 G020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G005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G021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G057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G944 东南国防医药 G920 儿科药学杂志 G874 法医学杂志 G893 放射免疫学杂志 G068 复旦学报医学版 G957 腹部外科 G338 腹腔镜外科杂志 G879 肝胆外科杂志 G690 肝胆胰外科杂志 G803 肝脏 G027 广东药学院学报 G026 广东医学 G028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G816 广西医学 G030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G031 贵阳医学院学报 G808 贵州医药 G495 国际病毒学杂志 G350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G936 国际儿科学杂志 G436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G659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G498 国际骨科学杂志 G938 国际呼吸杂志 G929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G997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G930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G975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G349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G983 国际免疫学杂志 G939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G415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G889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G426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G928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S157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B525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G954 国际外科学杂志 G660 国际消化病杂志 G940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Q911 国际眼科杂志 G933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G661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G499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G984 国际遗传学杂志 G934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G937 国际肿瘤学杂志 G033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G899 海军医学杂志 G941 海南医学 G416 海南医学院学报 G035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G641 河北医学 G898 河北医药 G384 河北中医 G301 河北中医药学报 G684 河南中医 G334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G548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G041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G336 护理管理杂志 G987 护理学报 G503 护理学杂志 G654 护理研究 G734 护士进修杂志 G340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G525 华南预防医学 G043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G044 华西药学杂志 G294 华西医学 G077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G882 环境与职业医学 Z031 环境与健康杂志 G656 环球中医药 G003 基础医学与临床 H245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G014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G719 吉林中医药 G452 疾病监测 G439 脊柱外科杂志 A045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G638 检验医学 ......>> 问题四:腹腔镜手术医生职称要求 发表医学论文是评职称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医学论文的发表必须符合要求才能在职称的评审中被认可,简单总结一般未能符合要求的论文可能存在的几个问题。 医学论文,发表的医学论文稿件 注意事项 所发表的刊物是没有正规刊号的非法期刊。刊物无正规刊号也就是说刊物是非法刊物。对于这一点,大家可以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记者网期刊查询页面里输入刊物名称进行查询,凡查询不到的就是非法刊物。 刊物属于增刊或套刊等情况的假期刊。刊物在期刊查询里可以查询到,但却不被承认,一般是因为发在了增刊,套刊等情况的假期刊上了。 所谓增刊,是指杂志社或杂志编辑部在按正规出刊的同时,私自印刷了多本同封面,不同内容的增刊。这类现象比较难防,因为作案的都是杂志社或编辑部的人员。但作者评职称时,并非全无效。所谓套刊,是指违法分子,私自排版印刷的假刊物。刊号往往是盗用的其他正规刊物的刊号,甚至无刊号。 论文发表的时间不对。评职称发表的论文有时效性。早一年的,或晚过提交材料时间的,均无效。当年的职称评选,一般要求当年发表的论文有效。否则,那评高级职称岂不是要将评初级,中级职称发的论文直接拿来用了。有的作者,没有提前做准备,发表论文时间较晚,错过了职称评选部门要求提交材料的最后时间,因而造成论文用不上而无效。一般刊物从作者投稿到出刊,需要3个多月的时间。比如,目前是7月份,但一般刊物都征稿到了12月份了。如果作者要12月份提交材料,那就需要现在开始投稿了。 署名在第3作者之外。大部分职称评选部门对职称评选要求都是前3署名作者才有效。如果贪多,而多署名,结果会造成,前3署名之外的作者无效。 刊物级别问题造成的无效。不同级别的职称评选要求不同的刊物级别。一般,初级,中级职称评选,对刊物要求都是省级以上刊物。而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则对刊物有一定要求。通常要求其中一篇论文要发在正规核心期刊上。而核心期刊则指四年一评选的北大核心目录内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或两年一评选的CSSCI期刊目录(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上。 问题五:中华腔镜外科杂志属于核心期刊吗 属于科技核心,不是中文核心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 电子版 )》是由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 *** 总医院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腔镜专业学术电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标准刊号:ISSN 1674-6899,CN11-9296/R,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 电子版 )》是一本在载体形式上与纸媒体相互补充的多媒体光盘期刊( DVD-ROM ),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同时,以腔镜外科、内镜及相关专业医师和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腔镜外科领域先进的科研成果、临床诊断治疗技术和经验,以及与腔镜外科技术密切相关的医学和基础理论研究。 问题六:各位,我想发SCI,大家推荐下哪个杂志比较容易发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独家) 西部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山西医药 临床骨科(浙江二级) 安徽医药 海南医学院学报 实用骨科杂志(中华医学会分会杂志) 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杂志 上海护理 护理研究 腹腔镜外科杂志(浙江二级) 山东中医 河南中医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部外科杂志 上海口腔 华西口腔 口腔等专刊 温州医学院学报(浙江二级) 实用药物与临床(浙江二级) 肝胆胰外科(浙江二级) 肿瘤学杂志(浙江二级) 中国医师杂志(浙江二级) 中国医药导报(浙江二级) 辽宁中医杂志(浙江二级) *** 护理杂志(浙江二级) 中国药房(浙江二级) 上海针灸(浙江二级) 临床肺科 中国医药导刊 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浙江二级)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生(浙江二级) 浙江二级无课题文章不收,针对小学科及部分发表量少的杂志未列出,尽量指定目录不指定期刊,同时以本单位目录为准! 北大核心2012版(不指定刊物) 医药导报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大学报医学版 江苏医药 江苏中医药 这都是可以操作的,先把文章发俺社里,社里审核。。。 问题七: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是中华系列期刊吗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ISSN:1674-3253 CN:11-9287/R 是中华医学会系列的,此期刊为电子期刊 问题八:现代养生杂志2014年2月期刊目录 你好,《现代养生》分上半月刊下半月刊,查相关资料有: 2014年 2 期上半月刊目录 《遵生八笺》载录 马年说马 石柱国 我国各民族的春节习俗 常乐 春光明媚动起来 强健身心益处多 钱伟 蔬果营养冠军排行榜 汪玉珍 饮酒的科学 狄厚清 我们都可能是『温室效应』的制造者 船舷 冬春肺心病患者“衣食住行”养生经 王荣华 五行掌 刘天君,张海波 感谢王长英气功排石救母命之恩 唐小梅,唐小霞 第十一讲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脂肪 布立影 脑动脉硬化症可防可治吗 邱园园 想不到的子宫“中风” 雷鸣 农村公共卫生问题与监管模式的探讨 郭莹 服药须防胃、肝、肾损害 李珍新 人老睡眠差 用药须慎重 张继东 冬虫夏草滋补药膳方 严丽 于谦父亲的养生经 李金鹏 孔子食菖蒲 谢明德 邻居老人写书法降血压 陶诗秀 外婆的核桃养生法 黄茨娅 认识老花眼 让你瞧得远 王淼 父亲的冬日养生三字经 余平 老有所为天地宽 彭忠富 栽培中国特色的“长幼共融”养老文化 雷振岳 为摔倒老人围成“安全岛”也是正能量 刘鹏 为母亲征婚 夏爱华 父母在,不远游 索径 四首养生歌 止敬 学会珍爱自己 林林 简论道、礼与仁 唐加文 冬末春至,该喝什么茶才好 明阳 飘香柚子茶 思泽 教中老年男子瘦身 付秀宏 女性朋友:慎防久坐出现盆腔淤血 小月 夫妻相 长江 用爱唤醒你 佟才录 有诗为伴自安闲 李盛仙 张张年画喜盈门 缪士毅 医疗科技:输血史话――医学输血科技的演进与血型发现 曹秋巧 关于促进北戴河旅游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贾秀红 信息动态 用细胞膜通道的科学发现解读“小”水大贡献 陆江 人物介绍及作品选 2014年 2 期下半月刊目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了制度安排 《健康报》 健康保障是中国人储蓄首要目标 《健康报》 王国强: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机制 《健康报》 大病保障:让患者看到更多希望 孔令敏 单独家庭的“两孩成本账” 庄庆鸿,杨雪 事半功倍的看病秘笈 张小田 患者就诊的备、说、听、问 李明 撒拉族患者胆囊摘除术中解剖变异病例报告 马明德,韦晓明 糖尿病足的护理 贺顺全 慢性呼衰患者要学会家庭治疗 林霖 春节后肠胃如何“清洁”调理 康为民 为什么“健康饮食”反而让她衰老? 范志红 春节过后如何调养养生8方调身体驱疲劳 艾美 男人健身七铁律 哈文 中年女性的保健要点 陈希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 金世明 《本草纲目》中的花 温长路 正确认识女性 *** 大溪小河有水 探析胃肠外科中吻合技术的应用 孙建军,刘捷 西咪替丁联合叶酸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朱小芳 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价值 孙丽敏,王平,贾琳楠 临床尿常规检验方法对比研究 周蔓青 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研究 李学梅 ......>> 问题九:以下SCI杂志,哪个容易发表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独家) 西部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山西医药 临床骨科(浙江二级) 安徽医药 海南医学院学报 实用骨科杂志(中华医学会分会杂志) 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杂志 上海护理 护理研究 腹腔镜外科杂志(浙江二级) 山东中医 河南中医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口腔颌面部外科杂志 上海口腔 华西口腔 口腔等专刊 温州医学院学报(浙江二级) 实用药物与临床(浙江二级) 肝胆胰外科(浙江二级) 肿瘤学杂志(浙江二级) 中国医师杂志(浙江二级) 中国医药导报(浙江二级) 辽宁中医杂志(浙江二级) *** 护理杂志(浙江二级) 中国药房(浙江二级) 上海针灸(浙江二级) 临床肺科 中国医药导刊 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浙江二级)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生(浙江二级) 浙江二级无课题文章不收,针对小学科及部分发表量少的杂志未列出,尽量指定目录不指定期刊,同时以本单位目录为准! 北大核心2012版(不指定刊物) 医药导报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大学报医学版 江苏医药 江苏中医药 这都是可以操作的,先把文章发俺社里,社里审核。。。

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论治研究

SS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临证可以根据SS的病情特点,从脏腑、三焦、气血津液、八纲及六经等进行辨证论治。

摘要:

对干燥综合征的辨证论治进行总结,包括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和六经辨证,并分析各种辨治方法的特点及指导干燥综合征临床辨证论治的作用。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辨证论治;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综述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具有淋巴细胞浸润和特异性自身抗体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干燥性角结膜炎、口腔干燥症,还可累及其他多个器官表现为复杂系统损害[1]。SS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发病高峰期为45~55岁,以女性多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系统受累的表现明显[2]。SS在中医学上无相应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多归于“燥证”“燥痹”“顽燥”等范畴。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学的精华,在SS的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辨证论治SS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1从五脏辨治

SS的发病可累及五脏六腑,与肝、脾、肺、肾关系密切。从脏腑辨证论治,可以明确SS发病的具体脏腑,进行更加针对性的辨证治疗。

从肝论治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故肝用为阳。SS患者多有血虚津亏,津亏血燥表现为口鼻干燥,两目干涩等,通过滋养肝阴,肝血盛则津液充足。顾军花等[3]从肝脏的脏腑功能、解剖位置及经络分布、五行生克制化、肝胆表里关系及女子与肝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SS与肝的关系,并以肝为中心将SS分为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心肝火旺(栀子清肝饮或泻心汤)、肝胆(胃)郁热(左金丸、龙胆泻肝汤)、肝郁脾虚(归芍六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肝气收敛(牡蛎散或金锁固精丸)、肝肾阴虚(一贯煎或六味地黄丸)、肝虚血瘀(复元活血汤或失笑散)、肝肾精血亏虚(芍药甘草汤或左归丸)、阴虚火旺风动(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等。周丹萍等[4]认为,从SS流行病学上看,女性占90%以上,而“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肝失疏泄,津液输布失常而发为本病。临床主要证型包括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肝血不足、肝郁脾虚等,治疗多予疏肝理气、养血柔肝、平肝潜阳、育阴生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等。

从脾论治

脾主运化水湿,以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脾气健旺则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正常,脾能升清,气血生化有源。脾虚不运则最易生湿,而湿邪过多又最易困脾。谢幼红[5]认为,SS是由于津液生成与运行输布失常所致,而脾脏在津液的生成与转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S的发病与脾虚密切相关,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根本之法,以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当归、柴胡、陈皮、丹参、升麻、甘草为基础方,并归纳为健脾益气生津法、健脾益气通阳法、健脾益气养肺法、健脾益气化瘀法。王晶等[6]从心脾失调、肺脾失调、肝郁脾虚、肾脾两虚、气血津液失调等方面论述了脏腑、气血津液失调对SS的影响,并认为SS的治疗应重视后天之本脾胃的调养,阴阳平衡的调和,气机升降的调节,气血津液变化的调整以及调畅情志。冯云霞等[7]则从气阴两伤、血瘀阴枯、燥毒生风3个方面分析了SS与脾的关系,并从脾气虚(益气健脾,滋阴润燥,温阳通脉;燥湿健脾,益气生津)、脾阴虚(补脾益阴,滋胃生津;滋阴润燥,益气生津;益胃养阴,清热生津)2个方面进行论治。

从肺论治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居阳位,其气通天,天气下行,才能天地交合,化生万物,肺性清凉,其气主收敛、肃降,以降为顺。戴恩来等[8]认为,“肺为水之上源”,由脾转输而来的津液要依赖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以保证脏腑经络之气的通畅,因此正常的肺功能对于保证津液的正常输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肺论治,益气养阴、宣肺通络为法,以麦冬、沙参、百合、西洋参、黄芪、牡丹皮、天花粉、知母、生地黄、丹参、紫草、蜈蚣为基础方,治疗SS取得良好疗效。金实[9]认为,阴虚络滞、肺失通调为其病机关键,宣肺布津通络为治疗大法,并将药物分为开肺组(紫菀、桔梗、生甘草)、润肺组(南北沙参、天麦冬、乌梅肉)、清肺组(桃仁、牡丹皮、生石膏),组成宣肺布津方,运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从肾论治

肾主一身阴阳,肾阴和肾阳,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肾为封藏之本,其封藏、固摄的作用,可以防止精、气、血、津液的过量排泄与亡失,同时还可以维持呼吸运动的平稳和深沉。张艳等[10]认为,肾水即肾阴,又称之为元阴、真阴,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滋润、濡养作用,在治疗SS方面提出以益肾阴为根本大法,在补肾基础上兼补五脏,并根据病因病理产物的不同随证治之。吴生元[11]则认为,SS根本原因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津液代谢失常。具有气化功能的肾中精气,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排泄,维持其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肾的蒸腾气化功能离不开肾阳的温煦,因此,温补肾阳、气化津液应贯穿于SS治法之中,方以益肾蠲痹丸为基础方。

2从三焦辨治

三焦为水液代谢的重要通道,三焦的疏利与气机升降、津液输布密切相关。SS的基本病因与津液的输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三焦辨证的方式,有利于明确上、中、下三焦的病变部位,根据三焦功能的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刘维等[12]认为,SS的治疗应重在滋阴护津,并根据三焦病位的不同,所选组方有所倚重,病在上焦注重肺胃,中焦注重脾胃,下焦注重肝肾,同时注意气血的固护,方能取得较好疗效。高龙等[13]则认为,三焦的功能是运行水液、通行诸气、促进体内津液气化。三焦的通利与否,不仅影响到水液运行的迟速,也影响到肺、脾、肾等相关脏腑对水液调节的作用,治疗上具体可根据上燥治肺、中燥脾胃、下燥肝肾的思路,以达到气血阴阳的调和。李征[14]认为,上焦在肺,治上焦如羽,中焦脾胃,治中焦如衡,下焦肝肾,治下焦如权。同时要注意卫气营血由外向内及脏腑的.五行生克观念进行辨治。张晓强等[15]认为,SS的根本病机在于三焦气化失司,津液输布失常。三焦气化功能与人体水液代谢之间联系密切,并根据这个联系确立了化气布津法以治疗SS,可用五苓散为主方通阳化气、利水布津。五苓散证的基本病机就是三焦气化失司,水津失布,结热伤津成燥,运用其化气布津法,使三焦气化功能正常,人体水液循行有序,则口眼肌肤润泽。

3从气血津液辨治

气血津液都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以气血津液病证为纲对SS进行辨证,可以明确疾病与气、血、津液的关系,确定SS的病变在气、血还是津液,继而判断气血津液的虚实盛衰以指导疾病的治疗。潘利等[16]认为,气与津液关系密切,气旺则津充,气机调畅,则津液的输布排泄正常。SS的发病与气机失调、气虚有关,故SS的治疗应补气、调畅气机,包括宣降肺气、调理脾胃、疏肝养肝、补益肾气、通经络之气几个方面。许超等[17]认为,SS的病理基础是阴津亏虚,阴津亏虚则导致血液生化乏源,故燥证多夹杂血虚的临床表现。血液之所以能流布全身,环周不休,不仅靠气的推动、阳的温煦作用,还必须具有充足的血量。若血虚亏少,虽有气之推动,阳之温煦,也行而缓迟,以致滞而为瘀。瘀毒阻络,津液失布,又加重了燥证的发病[18-19]。秦长林等[20]认为,津液与血液同来源于营气,津液亏竭导致血液枯少,津亏血少而成瘀,瘀血阻滞气机,津液不能随气升发,燥象愈炽,如此循环,故成燥痹。

4从八纲辨治

八纲辨证可能通过确定该疾病类别,或阴证或阳证,分析病位或表或里,辨明疾病特质,或热证或寒证,或实证或虚证,指导SS的治疗。熊静等[21]认为,燥证的基本病理基础为阳损及阴,阴津亏虚。阴阳互根互用,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然阳气虚,阳损及阴,最后导致阴阳互损,精气血及津液代谢的失常,生成燥证。治疗上以地黄汤加补肾药为基础方,以温补肾阳、滋阴生津润燥。路志正[22]将燥痹分为内燥与外燥,外燥是指人体由于调护不当,内燥是由于脏腑经脉气血阴阳失调,外燥又分为凉燥与温燥,区分了SS因外而感,由内而发,寒热之别,表里之间的不同关系。马武开等[23]收集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SS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1316例SS患者中,为虚证,为实证,为虚实夹杂。运用八纲辨证的方法对SS进行辨证分析,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角度着手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从而为疾病提供准确的治疗大法。

5从六经辨证

根据SS的病证特点,结合经络、脏腑病理变化,运用六经方法进行辨证,这有利于临床上准确把握病情,精准选方。季光明[24]认为,燥邪致病,首犯阳明,从口鼻入,而SS患者初期常见咽干、口干、口渴等症,提出了以阳明辨证为中心,分析阳明燥热波及少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其他五经特点,总结出辄用苦寒、甘寒以清解阳明热毒。陈亚兵等[25]运用六经辨证,结合SS出现消渴症状的特点,依据厥阴病的提纲中有消渴之说,辨证为厥阴病,选用乌梅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胥晓芳[26]依据SS合并口干、小便不利的情况,辨证其为太阳蓄水证,选用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作用的五苓散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六经辨证对于SS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主要根据症状的不同,六经辨证的角度侧重亦不同,灵活变化,随证治之能起到良好疗效。

6结语

SS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临证可以根据SS的病情特点,从脏腑、三焦、气血津液、八纲及六经等进行辨证论治。脏腑辨证多集中在对肝、脾、肾、肺四脏的研究,根据脏腑的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大法,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三焦辨证多依据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生理特点,选取与之相适应的药物,条畅三焦,通调水道,以达治疗的目的。气血辨证从气血津液关系入手,多认为气血失充是SS的重要原因,通过益气充津,补阴充血以润燥。八纲辨证可以较为全面地对SS进行综合分析,提供明确的治疗大法。六经辨证具有方证对应的特点,针对出现六经中任意一经病症,都有专方可供治疗。对于辨证论治方法多样的状况,根据SS不同的性质、发生的不同部位,选择与其相应的辨证方法,以获得最为适宜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26-827.

[2]李娅,李小峰,黄慈波,等.中国不同年龄发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3,7(2):129-133.

[3]顾军花,刘姗姗,陈晓云,等.从脏腑辨证角度分析300例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25-30.

[4]周丹萍,孙志岭,纪伟.从肝论治干燥综合征[J].吉林中医药,2015,35(3):241-244.

[5]谢幼红.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的探讨[J].陕西中医,2010,31(6):710-712.

[6]王晶,刘维.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3):91-92.

[7]冯云霞,刘健.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5):11-13.

[8]戴恩来,王庆胜.从肺论治干燥综合征体会[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22(2):9-10.

[9]韩善夯.金实教授从肺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四川中医,2012,30(12):17-18.

[10]张艳,黄继勇,王新昌.干燥综合征从肾阴虚论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4):511-512.

[11]罗世伟.吴生元辨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中医杂志,2013,54(10):821-822.

[12]刘维,丁园园.从三焦论治干燥综合征[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3):87-88.

[13]高龙,苏晓,姚重华.干燥综合征从三焦论治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221-222.

[14]李征.三焦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1):71-74.

[15]张晓强.化气布津法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应用[J].新中医,2011,43(10):137-138.

[16]潘利,杨德才.从气论治干燥综合征的思路探析[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10):15-16.

[17]许超,钱先.滋阴养血活血法辨治干燥综合征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44-45.

[18]曾苹,和秀丽,马武开,等.马武开教授从“毒蕴血瘀”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经验[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6,36(2):73-74.

[19]和秀丽,侯雷,曾苹,等.马武开教授从毒蕴血瘀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拾萃[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1):38-39.

[20]秦长林.从干燥综合征看“燥必入血”的病变特点[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2):710-712.

[21]熊静,姚美玉,侯丽辉.阴阳双补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857.

[22]张华东,边永君,路洁,等.路志正教授从气阴两虚论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1903-1905.

[23]马武开,唐芳,王莹,等.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分类临床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482-485.

[24]季光明.基于六经辨证理论的干燥综合征中医症候学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25]陈亚兵,陈一峰.乌梅丸临床应用举隅[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2):108.

[26]胥晓芳.五苓散治疗风湿病临床应用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1101-1102.

【人参- 黄芪】人参、黄芪伍用,出自 《脾胃论》补中益气汤,主治气 虚发热、气虚下陷。清暑益气汤中选用本药对,则用于益气 固表。《永类钤方》中以此二药为末,萝卜、白蜜腌炙,用治 肾虚脾弱,精不得摄,血不得统之尿血砂淋,痛不可忍。人参、黄芪同为补气要药。人参味甘微苦而性温,善补 五脏之气,补气而兼能养阴,守而不走。黄芪味甘性温,善 走肌表,补气兼能扶阳,走而不守,二药相须配对,具有强 大的补气助阳作用,且二者一走一守,阴阳兼顾,彻里彻外, 通补无泻。脾胃气弱者用之以鼓舞中气,肺虚卫弱者用之以 补气固卫,心虚气怯者用之以补心助脉。大凡一切气虚不足 之证均可用之。主治久病虚弱诸证;.中气不足,中气下陷所引起的内脏下垂症。如胃下垂、 子宫脱垂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动则汗 出等症; 脾不统血之出血证。 *** 人参与黄芪同为补气要药。人参善补五脏之气,守而不走。黄芪补气善走肌表,走而不守。两药合用,具有更强的补气作用。人参与黄芪,一走一守,内外兼顾,故一切气虚不足之证均可使用。如脾胃气弱,消化不良,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者,用参、芪能鼓舞中气,健脾助运;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之胃下垂、子宫脱垂者,用参、芪能益气升阳举陷;肺虚卫弱,动则气喘汗出,易感冒者,用参、芪能补气固表,预防感冒;心虚气怯,心慌心悸者,用参、芪能补心助脉。其他如久病体虚,以及脾不统血之出血,气虚发热等均可以参、芪相配,如《脾胃论》补中益气汤。人参与黄芪均有益气养阴之功,可治疗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人参大补元气,补益肺脾肾之气,又能生津止渴,为治消渴常用药物。黄芪生津之力逊于人参,通过补气达到生津止渴之效,如参花消渴茶、十味玉泉片等。人参与黄芪均能补脾肺之气,治疗脾肺气虚之证。人参大补元气,为补气第一要药,并益气生津,安神,善补五脏,为治里虚主药。黄芪虽补气之力弱于人参,但温升之力用于人参,并益卫固表,补气利水,托疮生肌,善走肌表,为治表虚要药。 【人参-炙甘草】代表方炙甘草汤,炙甘草重用达四两为君药,远超出常规剂量,意在益气补心,缓急定悸,并可补中益脾,化生气血,滋后天之本以助气血生化之源,远非一般方剂中的调和之功。《名医别录》称甘草有“通经脉,利气血”之功能,可视为本方中甘草配伍意义的精当解释。 【人参 - 白术】人参、白术伍用,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 主治脾胃气虚诸证。后世以补气健脾为主的许多方剂中都含 有此药对。人参甘温,大补元气,尤善补脾肺之气。白术苦温健 脾燥湿。人参重在补元气,白术偏于补脾胃中气。两药 合用,相须配对,补气健脾之功更强,且使中气、元气相互 资生。主治脾胃气虚之食少,便溏,乏力等。久病虚弱。 *** 段富津治疗胃脘痛:人参为补气药之要药,味甘性温,有大补元气之功,《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人参功效为“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具有“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的作用,可大补脾胃之气,为补益脾胃之佳品。白术亦为补气药,既能健脾,并可燥湿,与人参同用,即可助人参补益脾气,亦可助脾胃运化。脾胃气虚也是胃脘痛的主要病机之一,段教授指出,脾胃气虚,运化失司,气机不运,则虚中有滞,治疗气虚所致的胃脘痛时,应以补气为通顺之法,然补中应行滞,否则易有壅滞之患。因此在临床中,常配木香、神曲、白豆蔻等芳香化湿之品,醒脾助运,合人参 - 焦术以增强健脾燥湿之功。亦可配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等药物,益气温中,行气化湿。{刘玉岩,段富津。国医大师段富津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2):246-250} } 【人参- 干姜】人参、干姜均入中焦脾胃,人参甘而微温,善益气健脾 而扶正,干姜辛甘大热,善温脾胃而祛寒。胃中痼冷之证,仅 用人参补益而嫌其温力不足,并可致补而不受; 独用干姜祛 寒又虑其补力至弱,久用反致耗散。故用人参峻补脾胃,干 姜大温中焦。二药相使合用,辛甘扶阳,且人参得干姜使补 而能行,大气周流; 干姜得人参则行而不过,中气畅达,有 相补相助之意。主治脾胃虚寒,日久不愈之脘腹冷痛,呕吐气弱,脘腹冷 痛,呕吐泄泻,舌淡脉虚弱。 【人参-附子】是中医经典药对,人参味甘,性微寒,为“大补元气之药”,能五脏并补,先天、后天同益,被历代医家推为“百补之王”。附子味辛、甘,大辛、大热,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被誉为“回阳救逆之第一品,补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附子药对可强心、升压、增强心肌收缩力,并具有改善组织器官缺血状态、调节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降低体内炎症水平及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消化道疾病的治疗。{赵 萱,陈云慧,郑明月,林 薇,郝怡雯,黄 玲,范洁溶,赵 荷,傅超美. 基于数据挖掘的含人参-附子药对方剂的组方规律分析 [J]. 中草药, 2021, 52(4): 1083-1091 .} 【人参 -鹿茸】人参甘温,大补元气。鹿茸甘温,峻补肾阳,益精血,强 筋骨。“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人参大补元气,鹿茸温命门之 火,以生少火之气;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鹿茸味厚,益精 血,强筋骨,得人参以生津,其源不竭。此二药相合,虽有 气血阴阳兼顾之施,但终以益气壮阳为最,其力刚雄,为峻 补之品。主治先天不足,或后天劳绝,或年高火衰而见形体羸弱, 腰膝酸软,四肢发凉,精神疲惫,耳聋耳鸣等;男子阳萎、遗精、早泄;女子宫寒不孕。 【人参 -蛤蚧】人参、蛤蚧补肺益肾,纳气平喘。治肺肾两虚,咳嗽气喘,动则为甚,汗多,语言无力。 *** 本药对专为肺肾虚喘而设。《普济方》用此治疗喘嗽面浮 并四肢浮肿者。《卫生宝鉴》人参蛤蚧散也以此为主,治疗久 病体弱兼肺热之气喘咳嗽。人参、蛤蚧皆补虚强壮之品。人参大补元气,健脾补肺 力佳。蛤蚧血肉有情之品,益肾填精,温肾纳气力雄。虚喘 之证,多属肺肾,肺为气之主而司呼吸,肾为气之根而主纳 气。肺气虚则呼吸无力,咳喘短气;肾气虚则摄纳无权,呼 多吸少,动辄喘甚。二药伍用,一补气,一纳气,并取金水 相生之意,有两补肺肾,纳气定喘之功。另外,本药对还有 补肾壮阳,益精血之力。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中所含 单体甙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蛤蚧提取液表现雄性激素样作 用,因此,又是肾虚阳萎诸症的常用药对。主治肺肾两虚或肾不纳气之喘咳;阳萎、早泄;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心源性喘息等病的治疗。 【人参 -当归】人参为气分药,补气之力最峻。当归为血分药,功专养 血活血。二药相伍,以人参益气固脱为主,少佐当归引入血 分,可收益气摄血之功,适用于骤然出血而致的自汗频频、气 短脉微之危重症候。另外,“气为血帅”、“气能行血”,人参 合当归,补心气而养心血,通心脉而化瘀滞,共奏补气养血, 活血化瘀之功。主治骤然出血而致自汗频频,气短脉微。心气不足、心血瘀滞之心悸、胸闷胸痛,甚则面唇、 指甲青紫。气血两虚之头晕心悸、失眠、健忘、舌淡脉细。 【人参- 阿胶】人参甘温,归脾肺二经,功长补气健脾益肺,脾肺气虚 为常用之品。阿胶甘平,归肺肝肾经,功偏补血滋阴,益肾 润肺柔肝。二药合用,一则以阿胶滋水生金,人参益气保肺, 合奏滋肾润肺之效;一则以人参健脾扶中,阿胶养血柔肝,共 奏健脾柔肝、养血止血之功。主治 肺肾阴虚兼肺气不足之咳喘无力、痰中带血、颧红盗 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气血不足之头晕、心悸、气短、健忘等。脾不统血之月经过多、崩漏。 【人参 -熟地】人参为补气要药,性主动属阳。熟地为补血良品,性主 静属阴。二药配用,气血双补,阴阳兼顾,动静结合。气足 则能生血、行血,血足则能助气、化气,有相辅相助之妙,具 有较强的补气养血之功,成为临床治疗气血两虚证的首选药 对。《本草正》云: “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气主 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 佐辅;补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但可以为之佐。然在芪、术、 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 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 不可。”主治气血两虚之头晕,心慌,失眠,健忘,月经过多,闭经, 不孕等。 【人参- 莲子】人参、莲子伍用,可见《局方》参苓白术散,主治脾虚 泄泻。人参、莲子皆为补益之品,然人参大补元气,为峻补之 品,且有益气安神之功,肺、脾、心之气虚皆可选用。莲子 甘涩,既可健脾涩肠、敛养心气之力。二药合用,既可健脾 涩肠止泻,又能益气养心安神,故脾虚泄泻及心虚失眠健 忘均可应用。主治 脾虚气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久泻便溏;心气虚弱,心悸怔忡,健忘失眠。 【人参- 升麻】本药对主要为气虚下陷而设。有报道对气虚下陷的脱肛 久痢、子宫脱垂,可取人参9克,升麻3克,分煎后合服,代 补中益气汤之意,收到较好疗效。徐蒿年治疗淋证 (包括尿 路感染、结石、前列腺炎)。在清利湿热方中配用党参、升麻, 取张石顽春泽汤意,有助肺肾气化,通利膀胱功能,起到推 波助澜作用,以洁源清流 [《肾与膀胱证治经验》]。人参甘温,功专益气补虚,一切气虚之证均可用之。升 麻辛甘微寒,善入脾胃经,功长升阳举陷,李时珍称其为 “脾胃引经最要药,”李东垣谓其可“升胃中清气,又引甘温 之药上升。”二药合用,一方面产生引经作用,使人参径入脾 胃中焦而疗气虚; 另一方面可藉升麻升举之性辅助人参发挥 升举脾胃阳气的作用。如《医学启源》云:“人参,善治短气, 非升麻为引用不能补上升之气。”主治气虚下陷之子宫脱垂,胃下垂,脱肛等症; 脾胃气虚之食少,体倦,便溏,乏力。 【人参-莱菔子】《本草新编》中载: “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神,盖人参补气,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 【人参 -木香】人参为峻补之品,纯虚无实者,用之最宜。因虚致实,用 之则有实实之弊,或虚不受补,用之则补而不受,难以成效。 临床应用时,常以人参补虚为主,少佐木香行气,补中有行, 动中有静,既可免除人参滋补呆滞的弊病,又防木香辛燥行 气而耗气,增强人参补虚之功,又扩大人参的治疗范围,对 气虚兼气滞者,用之为宜。主治气虚之少气、懒言、乏力等; 气虚兼有气滞腹胀;久病体虚。 【人参 -黄连】本药对主要为治疗湿浊热毒蕴结肠中,邪毒亢盛、胃阴 受劫,或中气败损的噤口痢而设。朱丹溪云:“下痢胃热噤口 者,用黄连、人参煎汤,终日呷之,如吐,再强饮,但得一 呷下咽便好。”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且益气生津,为峻补气阴之品,以 补虚为主; 黄连清热燥湿,清胃止呕,以驱邪为主。二药合 用,一攻一补,补清并用,相济相佐,有补气养阴,清热燥 湿之功。主治噤口痢;慢性痢疾、慢性肠炎及胃肠功能紊乱等属于脾胃不运、 湿热滞中证。 【人参 -苏木】人参甘温,功善补气生津,苏木辛甘咸平,功偏和血活 血。二药合用,一气一血,一补一攻,气血同治,攻补兼施。 人参得苏木,虽补而不令壅滞,苏木得人参,破瘀而不致伤 气,二药相辅相制,共奏补虚益气、活血祛瘀之功。主治气虚血瘀之心腹疼痛、痛经;血瘀于肺之咳喘;年老体弱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古时多用治疗产后元气大伤、瘀血内攻所致的血晕,症 见喉中气急喘促、鼻起煤烟、面目茄色之危症。唐容川《血 证论》释之云:“盖谓肺金气足,则制节下行,血不独不能犯 肺脏,而亦不能犯肺之气分也。今不独干犯气分,瘀血上行, 并真犯肺脏。血者肝木所司,金气将绝,木乃敢侮之。肺气 已败,血乃得乘之。方取苏木秉肝木之气,色赤味咸以破血, 是治肝以去肺之贼,而急用人参生津,调肺以补气,使肺气 一旺,则制节下行。而血不得犯矣”。《得配本草》谓:“人参 配苏木治血瘀发喘”。现代用治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属于 心肺气虚,肺有郁血而咳嗽、口唇发绀、浮肿等,有增强心 肺功能,改善肺部瘀血,止咳喘之作用。 【人参 -三七】人参甘微苦微温,性禀中和,功长大补元气,尤善补脾 肺之气,且能益气生津。三七止血化瘀,消肿止痛。人参以 补为主,三七以散为要。二药合用,一补一散,相互制约,相 互为用,补而不滞,散而不耗,共奏益气活血,止血化瘀,止 痛之功。主治虚劳咳嗽,年老体弱之痰嗽,经久不愈者; 冠心病心绞痛; 各种出血性疾患。 【人参- 丹参】人参为补气药,功能补气生血。丹参为活血药,且兼养 血之功。盖人之血不能自生,须得气乃生,阳生阴也长,气 旺血亦足。人参合丹参,一以养血活血,一以补气生血,则 补气养血之力更强。另外,人参补气又助丹参行血,故养血 中又有助血运行之功。主治气血两虚之心悸、头晕、失眠、乏力等。气虚兼血行不畅之心悸、胸闷、胸痛,或月经不调等。 【人参- 五灵脂】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五灵脂甘缓不峻,善能活血散瘀 止痛。二药合用,古人列入相畏禁忌,但历代不少医家经过 临床实践证明二药并无配伍禁忌,合用未见不良反应。人参 得五灵脂,补气而不滞邪,五灵脂得人参,祛瘀而不伤正。合 用补元气、化瘀血止疼痛,使瘀去而正伤正。李中梓:“两者 同用,功乃益增。”张石顽: “是畏而不畏,最能浚血,为血 蛊之的方也”。主治气虚血瘀之月经不调、崩漏、痛经、闭经、产后恶露 不尽;症瘕积聚; 冠心病、心绞痛。本药对主要用于气虚血瘀的各种疼痛、出血病证。 *** 李春华治暴崩常用人参、五灵脂。暴崩是崩漏的危急症候,益气塞流是其救治的主要手段。吾师常选用人参配五灵脂。《景岳全书》日:,’血脱等症,必用甘药先补脾胃,以益生发之气。盖 甘能生血,甘能养营,使脾胃气强,则阳生阴长,而血自归经矣。”故选用人参补益元气。而出血之病,离经之血多痰滞凝结,导致出血难止。《本草备要》谓五灵脂生用“血闭能通”,炒用“经多能止”。虽然诸家本草多记载人参畏五灵脂,但吴仪洛《本草从新》则日:人参配五灵脂“因相恶而效更奇”。吾师认为:人参得五灵脂则补而不滞,益气摄血而无留寮之患;五灵脂得人参则扶正祛癖而无伤正之虞。两药合用,共收益气止血固脱、化险为夷之效。{陈金荣。李春华妇科用药经验拾贝[J]。浙江中医杂志,1996,(12):547}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号

长春中医药大学是二本。长春中医药大学,简称长中医,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长春中医药大学2022年高考在全国26个省市均有招生,在其中的10个省份为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在其中10个省份为本科第二批次招生。所以长春中医药大学还是属于二本院校。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随着吉林省职工医科大学和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的并入,学校名称也随之更改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博士生导师114人,硕士生导师618人。获评国医大师3人,获得白求恩奖章1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中医药领军人物“岐黄学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但不是 中文核心期刊。算是普通国家级期刊吧。

《吉林中医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会计之友》 《中国校外教育》 《山西建筑》 《当代经济》 《中学生数理化》 《中学生语数外》 《赤峰学院学报》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数学学习与研究》 《中国电力教育》 《中国科技财富》 《科技创新导报》 《科技资讯》 《硅谷》 《华电技术》 《电脑知识与技术》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物流工程与管理》 《现代农业科学》 《中华建设》 《农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现代商业》 《商业文化》 《商业经济》 《时代经贸》 《经济研究导刊》 《北京电力高等学报》 《中国水运》 《电影文学》 《作家》 《才智》 《化学工程与装备》 《歌海》 《阅读与鉴赏》 《法制与社会》 《法制与经济》 《吉林医学》 《吉林教育》 《陕西教育》 《中外医疗》 《亚太传统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内蒙古中医药》 《临床和试验医学》 《黑龙江科技信息》 《管理观察》 《科学决策》 《决策与信息》 《理论月刊》 《消费导刊》 《装备制造技术》 《新课程研究》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新课程》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教学与管理》 《中小学电教》 《建筑设计管理》 《城乡建设》 《中国住宅设施》 《建筑》 《中学教学参考》 《华中医学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是几本院校。长春中医药大学应该是二本院校,这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很雄厚。是个挺不错的二本学校。

  • 索引序列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是cssci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万方
  • 长春中医药学报是jcr几区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最新期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