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人力资本管理研究论文

人力资本管理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人力资本管理研究论文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不断进步并快速扩张,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较为重要的贡献。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不断成长与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 对企业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企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但是,要如何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却是许多管理者在一直探索的。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914X(2014)30-0280-01

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体,随着起起落落的经济变化、企业发展、技术革新,由人才而引发的诸多因管理缺乏而导致的因素在逐步影响且妨碍了这部分企业的良性发展。企业家们、管理者们开始搜寻、开始摸索、开始创新一套新的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便更好运用在企业内部,团结、激励员工创造更多的有用功。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人才观念淡薄。绝大多数企业的人事管理只关注于事的管理,并不关注人的管理。人在企业不被看作可待开发的资源,而是简单地以人事档案的形式存在。

2、忽视系统、长期的培训。过去,建筑企业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总以为建筑业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产业,造房子就象搭积木,触一而通百,管理人员完全可以凭着自己多年的工作 经验 而干好工程,而忽视进行再学习。特别是中小企业每年用于员工的培训费用很少,而且培训仅限于岗位培训,常着眼于当前。企业人事部门没有从开发人的能力的角度,制定培育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有潜质的人 才的规划。

3、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大多数企业,在人才选拔和使用中,存在着任人唯亲、论资排辈、着重学历资历轻能力水平的现象。

4、由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均不及大型施工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举步维艰;难以通过高酬薪、高福利招揽人才;企业经营范围窄,工程技术含量低,难以吸引人才;多数企业不注重 企业 文化 建设,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错位,难以留住人才。

5、中小建筑企业也有其独特的优势;体制灵活、市场反应灵敏、企业发展快等优点,人才在企业中容易显露个人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中小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思想

在 企业管理 活动中,必须处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等众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最根本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团结合作、上下一致、同心同德,使管理者之间;即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能够被管理者之间;即组织和部门的员工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融洽、彼此协调配合,是搞好管理的根本保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人的本性和人 的实际需要出发,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首要地位,把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就是管理者的人本思想。因而,建立任何管理制度,制定任何管理措施,都要对人的本性有一个科学而准确的认识,都必须把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这样就能使企业所制定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应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现有职工的积极性

要想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就必须运用激励理论,采用恰当的激励 方法 。激励理论分为内容性激励理论和过程性激励理论。内容性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过程性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等。激励的方法有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综合激励。中小型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激励机制:

利益机制。制定合理的工资制度。中小型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对不同岗位的职工采用不同的工资制。基层单位经营者年薪制、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工资制、机关管理人员岗位职务工资制、生产工人全额劳务计件工资制、辅助生产及服务人员按岗位实行协议工资制。对在技术方面、管理方面、营销方面做出贡献的人给予重奖。运用股权阎。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制定多样的、具有吸引力的股权政策,将个体利益和企业利益统一起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训与发展激励机制。员工培训是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能和劳动效能的最有效手段,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有效的投资,也是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现代人在选择企业时,不只是看到企业的薪金、福利,还十分看重企业对他们的培训开发的重视程度。上进的员工由于没有培训和缺乏长远的发展可能会很快地离开企业。积极鼓励员工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是企业吸收人才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合格的管理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培训者,开展富有成效的员工培训,对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和向心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在,国家建设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建筑领域中出现了许多高、新、尖科技成果,若不重视员工的学习,就无法掌握这些新技术。因此,施工企业一定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施工管理的需要,针对职工队伍现状,多层次、多 渠道 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成人学历培训。鼓励青年员工根据自己工作需要,积极参加自考、函授、电大等成人学历 教育 ,并对学习优异者给予奖励。项目经理培训。以项目经理为代表的项目管理人才的素质很重要,如果这一层不到位,项目成本管理就会在低水平上徘徊。因此,公司应选派有能力的员工去学习。资格性岗位培训。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是企业应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在保证企业施工现场管理需要的前提下对无资格证书的人员,采取全脱产、半脱产、业余培训等形式,举办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员、预算员、质安员、材料员、装饰施工员、机械管理员岗位培训,保证企业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的实施。一线操作层人员培训。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必将带动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从现实情况看,建筑业已经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把庞大的农民工队伍由农民转变为熟练的操作工人,对施工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要使他们从思想意识、组织纪律、劳动技术多方面成为合格的工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培训,特别是加强对特种作业操作工及一线劳务人员的岗前培训。

中小企业可以对本单位需要的人才给予较高的荣誉和地位,让他们觉得在大企业或许能得到较多的福利报酬,但不一定得到如此的荣誉和地位,因此,安心在中小企业奉献。

中小企业人员少,有利于领导与群众的联系,能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群众需求,关心他们,可以直接听取群众意见,缩短了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容易让职工产生被尊重的感觉。

参与激励机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其自尊的需要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三、采用多种形式,外聘或临时聘用急需人才,有步骤地吸收引进人才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人才市场或其他途径吸纳。

外部选聘也是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可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合作联系。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具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和宝贵的人才优势,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和丰富的图书情报资源,最重要的是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师非常乐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科学技术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应利用这些单位的特点积极合作,以满足自身对人才的需求。而在合作的过程中,自己的技术保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为降低企业人才利用成本,还可以采取临时聘用技术攻关人员或顾问等方式,并采取灵活的付费的方式计酬。

摘要: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不但能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员工努力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的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素质良好且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优势。本文就是从三个方面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提出了强化薪酬管理的对策,进而为企业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理论内容

1.薪酬的内涵。通常情况系啊,薪酬是经济性报酬也就是外在薪酬,指的是企业通过现金等方式雇佣劳动所付出的报酬。薪酬支付的客体是雇员,主体是雇主,支付的条件二者存在雇佣关系。薪酬的内容包括直接获得的物质报酬和非直接性的报酬。

2.薪酬管理的定义。薪酬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在 企业战略 目标的指导下,企业对员工的薪酬策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结构以及薪酬构成等进行系统调整和分配的管理过程。薪酬管理要为实现薪酬管理目标而服务,通常情况下,薪酬管理包括企业薪酬日常管理和薪酬体系设计两个方面。

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原则。

首先,薪酬管理具有公平性原则。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中,公平性原则是工资管理的基本原则。所谓公平是指员工被公正对待的感受。员工对于薪金、福利公平与否极其敏感,具体可以分为外部公平性、内部公平性、个人公平性。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为了保持继续发展的动力,必须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性,及时进行薪资调查,了解其他企业为类似职位所支付的工资情况,对外部公平加以重点考虑。

其次,薪酬管理具有合理性原则。合理薪资的标准众所纷纭,我们认为,合理薪资的要求如下:考虑当地生活物价指数上涨,相应增加工资以保持原有生活水平;以合乎社会行情的薪资,进行薪资设计;薪资与员工的效率、能力相等;须比较公司内其他同职等、同性质工作员工的薪资;薪资须依职务来划分;解决各部门奖金差异过大的情形;薪资调整的规则透明化。

再次,薪酬管理具有激励性原则。一个单位所定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如果不能对其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和作用,这个标准就有问题。单位确定标准的目的应该是对员工有所激励、鞭策、约束、限制,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主要的支撑。

二、当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面临的问题

1.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企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相对地位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在对企业的定位和发展理念上多认为利润增长是目前重要的发展目标,因而会从成本控制的角度考虑薪酬安排,但是极少能意识到薪酬是企业长期战略实施的手段和杠杆,更缺乏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观念。有很多中小工业企业对自身发展战略的思考就非常欠缺,所以对薪酬安排更是缺乏思考,在思想上缺乏重视。在企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支撑,然尔没有恰当的薪酬政策去支撑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企业战略的实现就无从谈起。

2.薪酬制度不规范、弹性差。企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资体系是薪酬管理的最基本工作,然而部分中小型企业在工资体系管理方面却存在种种问题。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员工的工资标准约定俗成或由企业领导随意确定,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大致收入。弹性差主要指在工资体系中与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挂钩的项目较少,总体上表现出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以及员工的工资基本没有起伏的现象。

3.忽视内在薪酬,缺乏人性化的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潜力。因此,只有构建既符合企业目标又能够实现员工个人发展的薪酬体系才能使企业与员工在战略意义上达成一致,从而实现企业长远可持续和谐发展。我国的传统观点一般认为组织、家族的目的高于个人,个人的行为和发展都要在组织之下,相应对于个人独立和发展的关怀较少。体现在薪酬制度上就缺乏人性化的薪酬管理,例如大多企业施行的是以岗位薪酬为中心的上浮制薪酬模式,或是只上不下,但是加薪只是和工作年限、学历等联系紧密,对于个人的工作能力、努力程度、绩效完成情况等没有科学考量。这种情况下,员工缺乏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和职业发展目标的明确认知,其个人的能力、素质和潜力与工作的关系不被重视,在团队中,每个员工的角色分工与其个人特点结合不够,难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当前深化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对策

1.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机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企业薪酬管理过程中,企业领导层要积极提供具有公平性和竞争力的薪酬。在企业内部,将薪酬分配合理拉开差距,首先做好企业内部的岗位评价和岗位分析,分析岗位工作的复杂性、工作时所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工作态度等来对岗位的价值进行量化评估,而不是单纯以工龄、学历、职称、行政级别来进行评估。同时,要为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依据按劳分配的原则,通过一些激励措施例如晋升、培训、奖励、休假等机会,给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措施对于留住优秀员工、形成合理的员工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单位形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促使员工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整体观念。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从招聘、录用、配置、绩效考评、薪酬、人员流动直至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技能开发的全过程管理。薪酬管理体系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包括薪资计划、薪资制度管理、特殊薪资管理和对薪资管理的监督检查等,为完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总体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薪资管理制度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和维持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赋予了其促进组织发展的更高职能,即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报酬分配制度,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和员工能力的最大程度提高和发挥,维持组织的正常秩序,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营造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关系等。

3.实现企业薪酬设计和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在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属于知识型员工集中的科技型企业,其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骨干在工作中需要有很大的创意和保持较强的个性。企业组织可以通过工作制度、员工影力、人力资本流动政策来执行内在报酬,实现员工自我激励。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激励功能是薪酬的核心职能。薪酬管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结合起来,能使薪酬的变动调节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人力资源,达到有效配置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目的。薪酬制度越是成为支持公司战略的关键因素,员工们就越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公司的战略。薪酬制度与战略之间的统一程度通常决定了战略是否能够有效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谢伟华,张国权.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2)。

[2]唐文芳.企业如何建立应收账款防范机制.集团经济研究[J],2006(4)。

[3]万红燕.中小企业人才竞争策略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5,(12)。

这个就很多了, 题目有如下 下面是我找的一些论文选题,供大家参考,这些题目有些比较大,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 1.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2.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收益比较分析 3.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 4.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5.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6.企业薪酬制度研究(案例研究) 7.企业员工绩效评估研究(案例研究) 8.企业员工晋升研究(案例研究) 9.企业员工培训研究(案例研究) 10.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演进 11.公务员管理研究 12.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13.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14.我国劳动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15.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16.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17.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比较(选三至五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18.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之演变 19.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0.中小科技企业考核制度探索 21.企业薪酬制度的创新研究 22.科技型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23.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人力资源开发 24.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人才的影响 25.我国高科技企业经理人员的报酬分析 26.期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7.我国境内的跨国企业的人员配备原则、招聘方法、薪酬标准 28.根据案例评定企业内部的因人设岗与因岗配人 29.试设计企业营销人员的培训方案(以保险业或其它行业) 30.企业文化与企业成功的关系问题 31.企业员工考核与企业管理绩效的关系 3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33.企业的团队建设问题 34.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35.健全国家公务员的监督制度 36.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用人机制 37.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激励机制 38.现代工资理论与企业薪酬体系设计 39.工作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案例) 40.职业声望研究理论与实践 41.职业指导与职业设计 42.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探讨 43.对现阶段我国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处理问题的研究 44.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问题研究 45.加入WTO与我国劳动关系的变化研究 46.剖析案例,研究我国企业(全民、集体、私营、三资)内部的劳资关系状况及其处理 47、中国企业劳资纠纷现状及管理对策 48、中国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机制完善途径研究 49、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机制与中国存在的问题 50、中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与劳动关系的调整 51、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 52、企业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53、中国人力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54、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55、变革中的劳动就业环境 56、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 57、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58、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59.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60.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61.中国人口流动与控制问题研究 62.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63.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64.论当代员工教育和培训的特点 65.国外企业的岗位评价制度的发展情况 66.工资制度的改革分析 67.人员招聘与岗位分析设计 68.人力资源的e变革 69.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趋势 70.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继续教育 71.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72.人力资源与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73.试论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74.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分析与研究 75.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研究 网络招聘与在线培训研究 77.现代组织激励理论与模式研究 78.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在组织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分析 79.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80.知识经济时代用人观(研究)新议 81.试论爱心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82.试论股权工资制的适用条件 83.试论中国式企业文化的核心基础 84.试论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创新 85.试析中国就业制度中的歧视因素 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87.软件开发人员的行为特点和管理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字数:12626,页数:21)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字数:20957,页数:30)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研究 (字数:18039,页数:27) ·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字数:6274,页数:08 ) ·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字数:6462,页数:07 ) ·论格力小家电公司如何以人为本加强劳动关系管理 (字数:5831,页数:11 ) ·我国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字数:5859,页数:07 ) ·我国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之我见 (字数:6542,页数:07 ) ·浅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及风险防范 (字数:6852,页数:07 ) ·企业员工激励制度 (字数:4072,页数:05 ) ·论公关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字数:6119,页数:06 ) ·浅谈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 (字数:13536,页数:23) ·员工满意度与员工流动管理调查研究 (字数:29806,页数:34)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字数:6703,页数:13 )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招聘中的运用 (字数:9379,页数:16 ) ·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训方案设计—以杭州福斯特公司为例 (字数:4404,页数:07 ) ·试论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字数:3435,页数:06 ) ·试论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字数:3510,页数:06 )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字数:5137,页数:07 ) ·智联招聘网络甄选体系设计 (字数:9293,页数:14 ) ·激励理论的研究 (字数:11439,页数:17) ·浙江金鑫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字数:5137,页数:07 ) ·激励及其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字数:9072,页数:14 ) ·浅谈国企人力资源管理 (字数:8464,页数:15 ) ·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的探讨 (字数:16775,页数:26) ·企业工作分析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字数:14186,页数:12) ·浅析大屯公司供电所安全员的培训制度 (字数:5414,页数:07 ) ·浅论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及其风险防范 (字数:19308,页数:20) ·现代生产管理人本管理模式 (字数:34350,页数:48) ·浅谈方维公司的员工培训 (字数:17582,页数:29)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以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 (字数:13972,页数:20) · 企业员工培训规划 ——谈人力资源成本增值的依托 (字数:5964,页数:11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探论 (字数;7227,页数:08 ) ·广东省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结构互动效率研究 (字数:14188,页数:24) ·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 (字数:15338,页数:21) ·义乌中小企业招聘现状与趋势分析 (字数:6719,页数:09 )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本土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字数:19886,页数:36) ·明锐玻璃钢公司销售人员薪酬体系研究 (字数:6111,页数:14 ) ·现代企业薪酬设计 (字数:25017,页数:37) ·基层政府机构的绩效管理 (字数:29820,页数:59) ·项目团队绩效测评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字数:21050,页数:40) ·组织文化为导向的企业员工招聘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 (字数:24187,页数:33) ·心理契约与绩效的相关性分析及措施人力资源管理毕 (字数:20021,页数:33) ·基于胜任力的研发人员招聘测评体系设计 (字数:24306,页数:39) ·战略导向的职位评价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字数:22804,页数:41)

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研究论文范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作为其载体,决定了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应将人力资源视为第一资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人力资源管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范文 一: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研究

[摘要]通过对湖南省高校教师的调查发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可以通过改进教学管理得到解决的管理类问题,另一类是需要改进和完善案例教学方式 方法 才能解决的问题。合作学习的优势可以用于弥补案例教学法的不足,将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协同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扬长避短,耦合增效。案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协同应用需要同时关注课前准备、课堂运用和课后 总结 相互关联的三个部分。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合作学习;协同运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及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与研究中,教师能否模拟实际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和方法,它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当前教师对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这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的积极性。为了深入地分析这一问题,本课题组于2014年1月—3月采用个人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首先选取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科技学院3所高校的10名教师进行开放式个人深度访谈,然后选取湖南省高校的47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普遍存在两类问题。一类是可以通过改进教学管理得到解决的管理类问题,主要是:教学理念和 教学方法 落后();案例资源不足,案例库建设滞后();教师专业素养低,案例教学水平不高();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投入缺乏();领导重视不够、教学管理制度僵化()等。另一类是案例教学法本身固有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案例讨论与集体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性学习不足();忽略了对学生非认知品质与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互动性,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等。后一类问题需要通过改进和完善案例教学方式方法解决。

二、合作学习对案例教学法的耦合作用机制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动态地利用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取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的合作互助式的学习策略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将之与案例教学法协同运用,就能够与案例教学法产生耦合作用,发挥联动效应。第一,合作学习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教学的认知功能,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让学生获得信任、认同、成就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突出了教学的情意功能。第二,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主要扮演活动组织者的角色,不再直接干涉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他们只是通过对组织形式的干预和引导来保障学习的有效进行,教师充当活动的“管理者”“顾问”“参与者”,学生才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角”。第三,合作学习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其基本教学模式是:学习目标设计→目标呈现→集体讲授→小组活动→测验→反馈与补救。合作学习中的讲授是师生合作设计的,力求简要清晰,有较强的启发探究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第四,合作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动。传统教学模式只限于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彼此影响和相互作用,而合作学习把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多边活动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总之,合作学习充分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追求课程教学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这对于克服案例教学法的缺陷与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协同运用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协同应用需要同时关注课前准备、课堂运用和课后总结相互关联的三个部分。

(一)课前教学设计与准备

首先,授课教师需要明确应该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如教学的目标设定与基本原则、教学案例的准备与选择、合作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场地设施准备以及辅助工具准备等。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其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不仅包括学业目标,还包括学生同他人互动交往的社会技能目标。其中学业目标又包括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等认知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情感目标两个方面。合作 学习方法 选择需要考虑不同学习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比如,如果教学目标是以学业目标为主,让学生通过自由探究的方式学习大量新知识,可以采用小组调查法和拼图法;如果是复习巩固已学的旧知识,可以采用小组游戏竞赛法或小组辅助教学法等方法。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如阅读案例、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做好讨论前的心理准备、拟定小组讨论与课堂交流时的发言提纲、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及掌握一些必备的合作学习技能。

(二)课堂教学运用与管理

课堂运用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与管理、案例课堂交流的组织实施两方面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小组规模为2~6人较为合适,这样既能可以保证每个组员有充分的参与机会,能较好地承担个人责任,又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小组的积极互动。当然,在具体确定小组规模时,还需要考虑到全班人数、教室空间、学习时间、可用学习资料的多少等实际情况。此外,教师还需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能力、性别、思维模式、学习风格等个体特征差异进行分组,其基本原则是增加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异质性,提高小组之间的同质性。课堂交流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整个合作学习的高潮。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进行观察、监督与协调,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并对存在的问题和特殊情况妥善处理。比如,有些成绩比较好或平时表现好的组员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喜欢独占发言权。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及时处理,比如给学生分配不同角色,并定期轮换;使用发言卡或发言棒,限制每个人的发言次数和时间。有些学生不认真倾听小组 报告 和总结发言,这时教师可以规定,每个小组报告结束后,其他小组必须提1~2个问题,由汇报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

(三)课后 教学总结 与评价

总结发言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和评价,适当扩展与延伸,并指导各个小组合作完成案例学习书面报告,以便消化吸收案例学习的成果。一般来说,教学评价既要评价学业目标的完成情况,也要考查学生对社会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价内容应包括知识、认知技能、社会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评价方式包括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教学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两个方面。其中形成性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过中达到学习要求的程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等,以不断调整偏差,改进教学;而总结性评价目的在于确定学生成绩,考查教材组织、学习方法选择、教学活动安排等的恰当性,以及合作学习的总体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信息,以调整、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四、结束语

总之,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策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是值得尝试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新模式。当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应随时关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想办法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 教育 出版社,2010.

[3]雷志柱.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2).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行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市场经济得以长远发展下去的基础。从本质上讲,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由于行政单位自身具有特殊性,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优势。

关键词:行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途径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将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当前,很多单位仍然沿用了传统的管理模式,这就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为了能改变这种状况,做好人才资源管理工作非常必要,其能确保人才资源最大化利用。

一、行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

我国行政单位的工作职责是管理政府,再加上历史这一因素的影响,这就增加了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因此没有合理管理人才。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行政单位无法很好地管理办公人员,且人才流通性较差,这就导致其不能按照市场规律来管理人才、调配人才。同时,很多行政单位并没有构建完整的人才选拔机制。在选拔人才时仍然选用接班的方式。这种家族式的人才选拔并不能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从而影响员工的整体素质。有些员工并没有接受过教育就从事行政等工作,这就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办事效率,又浪费了人力成本。另外,家族式的人才选拔方式容易滋生腐败,不利于行政单位长远发展。

2.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经费

行政单位承担着来自社会的压力,具体表现在两方面:担负着管理的成本;担负着员工的养老 保险 。行政单位本属于非盈利机构,其自身的生存都是依赖于财政拨款。尽管我国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到行政事业管理中,但却始终没有缓解经费紧张的局面。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所投入的经费比较少,这就导致无法顺利开展培训工作,最终影响到人员的综合素质。

3.缺乏明确的人才培训目标

现阶段,行政单位在培训员工时,并没有确定培训目标,再加上专业培训课程比较分散,从而影响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另外,员工培训并没有与绩效考核挂钩,很多员工都不愿意去参加培训。

4.绩效考核机制存在不足

当前,行政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并没有与员工日常表现挂钩,再加上缺乏完整的奖励机制与惩罚机制,员工的工作热情并不高昂。与此同时,其并没有公开绩效考核的相关信息,这种不透明的绩效考核会让很多员工产生猜疑,从而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行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策略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素质的高与低成为判断行政单位能否长远发展下去的标志。所以,在人力管理策略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将员工看作是推动行政单位健康发展的动力。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这可以为行政单位改革、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现阶段,单位与单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为此,单位要重视每位人才,坚持以人为中心,将每位员工的内在潜力都挖掘出来。

2.不断完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

在行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考核员工绩效是一个关键性环节。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这不仅可以将员工工作的热情激发出来,还可以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标准去衡量每位员工,而是要根据不同的部位确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单位要将绩效考核与工资、奖金、个人发展等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做好绩效考核工作,管理好每位员工。另外,在考核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公开性,多与员工沟通,让员工在无形之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3.重视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建设

行政单位发展不仅与系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还与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体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有助于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推动其向着健康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重视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建设,确定完整的培训方案,针对员工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培训模式。与此同时,还要将培训效果作为依据,适当调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4.进一步改革用人制度

行政单位中存在人才选拔不合理的问题,为了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改革、完善用人制度。在选拔人才时,要将“逢进必考”作为人才选拔的必经门槛,且各级政府部门、管理机构要监管这一考试,确保其能从中选择出高素质的人才。近几年,用人制度开始走向公开化、规范化,这就营造了公正、平等的选拔环境,从而可为单位选拔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三、结语

行政单位的发展受到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影响。如果其并未合理管理人力资源,就无法长远发展下去。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非常重要。为此,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行政单位事业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滕竺君.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14(20):8-9.

[2]叶秀娟.政府单位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8):78-79.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2. 人力资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

4.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范文

5.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

X石油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2008-7-21) 基于竞争力的国企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硕)(2008-7-14) 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研究(硕)(2008-5-7) 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外包研究(2008-4-16 ) 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2008-2-25 ) 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危机及预警研究(2008-2-24 )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问题与策略探讨(本)(2008-2-20) 民企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2008-1-30)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的互动研究(2008-1-28) 中外企业的人力资源比较研究(硕)(2007-11-29) 中小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研究(MBA)(2007-9-7) 企业的人力资本运营机制研究(硕士)(2007-6-4 ) 基于战略的电力建设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研究(2007-6-4 ) XX石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007-5-31 ) 企业人力资源的危机管理(2007-5-11) 实施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007-5-10) 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管理者角色定位研究(2007-4-30)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策略(MBA)(2007-4-29 ) 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研究(硕)(2007-4-28 ) 国企改革中的人力资源问题研究(2007-3-12) 国有企业改革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硕)(2007-3-11 ) EVA和企业的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硕士)(2006-12-6 ) 中西部地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究(硕)(2006-10-20 ) 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2006-9-203) 知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研究(2006-9-7 ) 基于战略的民企人力资源管理(2006-9-2 ) 企业人力资本管理探讨(2006-7-11) 人力资源管理与会计核算(硕)(2006-6-6 ) 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006-6-2) 浅谈高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本)(2006-4-16 )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本)(2006-4-16) 全球化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及启示(本)(2006-4-16)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探讨(本)(2006-4-13 )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探析(2006-4-2) 我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探讨(本)(2006-2-28 )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研究(本)(2006-1-24)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研究(2006-1-24 )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本)(2006-1-8)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2005-11-1)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本)(2005-9-14) 管理关键人力资本(2005-9-13) 旅游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探讨(2005-8-30 ) 避免人力资源的高配置陷阱(2005-8-22 ) 人力资源管理外的人力资源问题(2005-8-15 )

投资成本过高 这也是目前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情况。而且这样的问题大多出现在企业核心员工身上, 虽然企业都希望用较经济的使用成本获取核心员工,并给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也知道这才是最好的使用成本控制,但为了获得急需的人才,常常不惜代价,答应很多人员调入的附加条件;在工资、福利保障、学习提高、以及办公出行等方面也同意提供优厚的待遇,以致使人力的获取和使用成本过高。可经常是由于种种原因,招进来的人不能为企业创造高于企业对其投资的新增价值,因此形成回报率呈负数的状态;从另一个角度看,有些高薪引进的人才,可能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条件下,给企业带来了效益,却在后来的工作或决策时出现多次或重大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大于所作出的贡献。 在目前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由于人力资源评估中存在大量的非量化因素和诸多的可变性,这样的情况屡屡出现,正是由于这种风险的存在,常常会使很多企业因此在人才引进问题上经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专用性障碍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看,劳动能力有着不断专业化的趋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员工的劳动能力就会因为适应这些日益精细的职务,不断的以这样的标准修正 改造自己,而逐渐变得程序化,甚至连个性特征等方面都会越来越靠近职务特征,而这样的定势一旦形成,往往是不可逆转的。一方面这样的人才在企业产品、流程、服务更新或升级时,表现得难以适应,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或者使用这样的员工时,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投资,同时也具有更大的风险。 尽管存在着这样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内部人员应频繁流动,甚至于把员工都培养成多面手,相反,在同一岗位时间不能达到足够长,相应的技能无法达到十分熟练掌握,就难以在某一方面取得优势。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隐性风险分析 离职成本 离职成本中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中除了离职补偿成本是显性支出以外,其余两项则都是以隐形形式表现出来的。首先是离职低效成本,员工即将离开企业时,受到心理、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大多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造成工作业绩下降;其次就是空职成本,员工离职后,由于职位空缺会使工作的完成时间受到不良影响,因而也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机会成本 人力资源的评估中有很多不可量化的因素,同时还具有诸多变数,因为在招聘中要鉴别所选人才的真假已属不易,再想比较优劣则更加困难。一旦选择了其中之一,势必会失去选择另一个的机会,就是说如果目前的选择不是最佳的,那么就会付出较大的机会成本。近来的研究显示,几乎80%的员工流失与招聘阶段的失误有关,失误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恰当的选择既能够很好的适应本企业文化,同时又具有所在工作岗位专业技能的员工,使企业不得不承受损失。 知识衰减 在企业为培养和留住员工付出巨大投资之中,员工的各类学习、培训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企业出于组织可持续性发展的长远考虑,常会做出对部分员工进行长线培训的决定,或进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大规模的全员培训,但由于决策者和组织者个人能力、知识、视野、经验等等局限,会出现一些可能的失误,一是长线培训周期过长,当员工回到工作岗位后,有些知识已经过时了,如当年的新会计制度实施前后,就出现了这种现象;二是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使生产流程和工艺的淘汰与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大范围的高投入,如果取得持续优势的时间过短,则会得不偿失。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和技术。知识创新已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人力资源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效能研究

一、前言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企业呈现出了激烈竞争的发展趋势,其中人才的竞争是关键。面临这样的市场形势,作为企业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并且还要从战略性的角度出发,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举措与实施,这样就可以为企业提供有力的发展动力,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效能的含义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含义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要想使组织的效能能够有所提升,那么就必须要做好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指的就是对组织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使得组织的人能够最大限度的为组织服务,从而使得组织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部署和分配。同时,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企业原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提升和升级。对企业进行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需要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能够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相结合,从战略性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一个系统化的管理,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能力,也能够促进企业向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2、组织效能含义

通常情况下,组织效能能够使企业的内部搭建一个比较好的关系网,这样企业内的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就能有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氛围,从而使得员工的工作热情能够得到提升,与此同时也能够增加企业的团队精神以及凝聚力。除此之外,组织效能还可以提升企业的自主生产力,同时还能对企业自身的形象进行一定的提升,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最后,企业的组织效能还能够促使其制定出一系列有效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管理工作能够做的更好。

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效能的影响

1、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从战略性的角度出发,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管理的关键就是要提升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加稳定的发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能够使得企业内的人员配备能够进行的更加合理,同时还能使得企业的发展能够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前行。因此,企业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十分必须要的,这样不仅能够使得企业的发展目标更加顺利,还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的凝聚力与企业今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时单独的部门,也需要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所以要从战略性的角度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促使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团结友爱,也能够使企业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以及增强企业的团结力,从而就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因此在对企业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一定要与各个部门相互团结,这样才能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3、有利于目标更好的实现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发展,所以企业在决策的时候,不管执行任何的决策都应该以企业的发展为主要的目标。同时,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还要不断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并且对员工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使每一个人发挥其最大的职能和效应,从而使企业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组织效能的途径

1、人力管理和企业的其他管理相统一

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组织效能,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必须要与其他的部门配合,并且在进行战略性管理时,要加入到其他的部门中,并且结合部门的实际只能制定出统一的管理方法。同时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明确和统一管理在人力资源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分配。除此之外,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要积极主动的与每一个部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企业才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以及执行。

2、提升企业组织文化

企业的发展进度与企业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对外和对内的形象和信誉,也决定着员工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企业在员工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他们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员工们对企业的好感和责任心,让员工们把企业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一样来对待。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同时还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组织效能。

3、人性化员工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素质高低和工作态度对企业将来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因此,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一定要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公司的硬性标准来进行员工的招聘,绝不让应聘的人浑水摸鱼。其次,对于招聘的员工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同时在对他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最后,要加强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这样就可以为员工提高发展空间,从而就能够发挥最大的潜力以及提升企业组织效能。

五、结束语

时代在不断的变化,使得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有效的实现企业资源的最大效率分配,所以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用战略性的眼光看问题,并且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的做出战略决策,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能够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范文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当今是一个以经济和科技的力量为主宰的时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动力,同时也带动了企业集团的持续快速发展,就目前来看,经济全球化政治一体化的步伐在逐步加快,一些企业面对激烈又残酷的市场竞争,选择把自己的企业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来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企业利润获得最大化。但是,“事转企”企业从根本上完成企业改革的任务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对“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对策进行研究和思考。

1“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分析

“事转企”对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的机遇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程序越来越快,使得“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的环境更加有利于“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并且给“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和创新的机会,即:一是可以更为自主灵活地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并实施,所需人才能够更快地吸引和安排到所需岗位;二是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及时建立和调整薪酬体系,建立具有相对市场竞争力的激励和分配制度,提高对拔尖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三是开展职工教育和培训的针对性更强,可以结合企业发展的产业、经济和政策需求提前进行部署,发挥内部教育培训系统对人力资本的快速增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对“事转企”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管理,使得自己的企业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

“事转企”对人力资源管理形成的威胁

现代社会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程序越来越快,虽然在一定方面有利于“事转企”企业的发展,但是,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带来机会的同时也会带来了一系列比如劳动合同制实施背景下,人才流动的速度和可能性增加,高素质人才补充压力较大;企业进入新的业务和领域后,已有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将受到巨大冲击;劳资纠纷、用工摩擦、劳动诉讼等问题有可能分散企业的管理精力,影响企业转型的可持续性等挑战,使得这些企业发展困难,因此,要积极地面对激烈又残酷的市场竞争,把自己的企业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事转企”程序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

就目前来看,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动力,同时也在促进著企业的发展,于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给“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发展优势,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部分事业单位积累的成熟、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做法可以直接在新环境中续用作为过渡;二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存在和暴露出的问题可以作为创新的突出“靶区”,改革和调整物件较为明显;三是事业单位专业职能和内部分工较为具体详细,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主攻方向相对清晰。

“事转企”程序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劣势

虽然现代社会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程序越来越快,但是,“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还会给“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即观念转变不易,梳理效率和经济为主的管理理念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为组织成员广泛接受;供养人员规模较大,转型发展包袱沉重,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内?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弊?诜至鞑灰淄菩校?母锪Χ冉夏寻盐眨?肮ざ游榭赡茏匪嫖锤母鐗钠渌?乱档ノ唬??⑽榷ㄎ侍獾龋?跋?ldquo;事转企”企业利益问题甚至企业的发展。

2就目前来看“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国“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虽然在不断的完善,但是,我国的“事转企”企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水平还是比较薄弱,企业的效率比较低下,并且,还有很多“事转企”企业集团不重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我国存在很多“事转企”企业集团都是属于在企业内部一人独裁,使得我国“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更加缓慢,在这个全新的21世纪,是一个以经济和科技的力量为主宰的时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动力,使得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程序越来越快,与此同时“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也给“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些内外部的环境也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这就给“事转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使得“事转企”企业发展困难,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益问题。因此,这些“事转企”企业应该积极地面对“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来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企业利润获得最大化,来实现对“事转企”企业的发展。

3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对策思考

战略性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在对“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对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讲求战略性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要构建具有战略导向的人才选拔体系,以内部挖潜和外部市场招聘相结合,外部招聘应注重岗位对口,加快原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新进职工的融合来对“事转企”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选拔,来实现“事转企”企业的战略性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对“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对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做好已有人力资源的再次开发,引入内部竞争机制,能者上,庸者下。比如人力资源总监的选拔应注重专业性和全面性,不能仅为人力资源管理而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应与企业各方面管理实践充分衔接,明确发展战略,把握整体需求。

增强对“事转企”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

在对“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对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增强对“事转企”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注重企业文化的培育,加强“事转企”企业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节奏下面对“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从根本上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

4总结

在经济和科技发展越来越快的程序下,“事转企”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给“事转企”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逐渐的进行改革,但是,在对“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对策的改革过程中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对“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对策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事转企”企业应该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增强对“事转企”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来选择正确的“事转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式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各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人员逐渐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人力资源论文,供大家参考。

人力资源论文 范文 一: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模式选择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的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在日渐增加,这就造成了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而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与进步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本文就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各企业进行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对策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落后的管理理念。

目前,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人事管理”,这种浅薄的管理理念只是将企业员工当作是静态的,以至于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此外,在这种古板的管理模式下,企业在人才方面的观点比较片面,企业只注重引进技术型人才而忽略了对综合型人才的重视,这种管理模式只会让 企业管理 者看到目前暂时的利益,并不适合企业的长久发展。总之,落后的管理理念是无法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的,它只会使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滞后甚至停滞不前。

2.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虽然我国企业数量在逐渐增多,企业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力度还不够,这进一步导致了企业在管理时往往会遇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虽然有的企业进行了很多种的尝试,但是收效甚微,追根究底就是因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出现的问题,导致这种管理只能约束员工与企业的行为举止,却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也无法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管理与战略规划不匹配。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其战略规划是有关联的。但是很多的企业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当前的一些企业仍然坚持独立的 企业战略 ,而将人力资源战略放置于一个辅佐的位置。

4.不充分的人才培训。

由于很多企业还没完全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这种不重视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了企业的人力资源人才稀少,很多企业会认为对这方面的人才的培训不仅费钱还费时间,而且也无法尽快的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所以就完全舍弃了这一项,这种观念对企业的发展进程造成了很大的妨碍。

二、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

1.从人力资源的管理现状进行选择。

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活动的评价方式之一就是分析其人力资源管理。其分析内容有很多,比如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将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总结 出来。另外,在选择管理模式前,要先分析企业目前的管理状况,然后找出企业在管理中暴露的问题,使其能够成为企业进行选择的凭据。

2.从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进行选择。

企业在选择时,要先深入了解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针对其影响再剖析原因,最后对比综合影响因素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关系,挑选出一个适合该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3.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来进行选择。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在选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后要设立相关的部门单位,然后制定出相关的 规章制度 ,以此加强对企业的有效管理。每一个成功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都是在有效的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决策

1.明确思想观念。

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战略理念,由于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再延伸开来就人才的竞争。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先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要发展全面、综合型的人才,以此推动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2.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对企业以及员工言行的一种规范与标准,其主要目的就是对企业以及员工进行管束。当然,对于不同的管理时期企业的管理制度也要做相应的改动,换句话说,在对企业的人才选拔以及鼓励人才等方面要设计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并且还要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让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建立匹配的管理与战略规划。

首先企业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战略规划与管理相一致的重要性,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的相得益彰以及平衡发展。

4.加强对人才的 教育 与培训。

人力资源的发展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者首先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素质方面的综合培训,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总之,能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看企业管理者是否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是否明确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企业需要从自身情况出发,建立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刘瑜.关于国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8):63

[2]刘丽.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创新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7):283-284

[3]吕惠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商论,2015(15):65-66

人力资源论文范文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人力资源的战略意义。因此,通过利用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 方法 ,全面的提高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从而优化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结构,实现了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此外,由于社会是在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能满于现状,应不断的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以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推动事业单位快速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庞杂,涉及到的人员较多,管理起来难度较大。管理人员只有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的发展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才能确保人力资源的质量,使事业单位拥有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储备,从而能提高事业单位整体员工的专业素质及专业能力,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非常有利。而在本文的研究中,也主要针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重要性

1.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需求。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需求。事业单位要想获得长远发展,提高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及社会影响力,必须要拥有一批高质量、高水平、高能力的员工队伍,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因此,只有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才能及时的发现人力资源存在着的问题,通过及时的解决,确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竞争力,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2.是事业单位员工发展的必然需求。

事业单位员工有着长远的 职业规划 ,同时对自己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需求,只有不断的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才能及时了解事业单位员工职业需求、发展需求,进而采取针对性的管理 措施 ,能促进事业单位员工的良好发展,使员工能够获得归属感,提高员工的使命感,进而在自己谋得更好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3.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各行各业员工的努力,其中事业单位的员工更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要想继续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则必须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以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二、影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质量的因素分析

1.员工的综合素质。

员工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由于部分员工的学历较低、专业能力不足、工作 经验 较少、缺乏创新力及创造力等都会导致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质量的下降,甚至是造成人力资源危机,严重的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此外,很多员工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强化自身的学习,也没有积极的参加各项培训,导致自己的专业素质跟不上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非常不利。

2.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由于很多的管理人员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并且能够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现代化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管理模式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增强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动力。反之,如果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陈旧落后,管理方法不科学,没有对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优化和创新,势必会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

3.薪酬工资待遇。

员工在事业单位工作中,一方面想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另外一方面对薪酬工资待遇有着较高的需求。如果员工付出的努力与实际的薪酬工资待遇不匹配,将会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会造成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给事业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对员工的薪酬工资待遇进行合理优化,坚持高能力者高工资、高待遇,将优秀的人才留住,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4.考核晋升机制。

事业单位的员工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职位上的晋升,而员工的晋升需要采用科学的考核机制进行评定,了解员工的努力以及在工作上的成绩。因此,事业单位的考核晋升机制会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考核晋升机制完善、先进,能够为努力且为事业单位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提供晋升的机会,如果考核晋升机制不完善,也会导致很多人才被埋没,导致员工不满情绪的出现,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

1.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在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进行优化,以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首先,应不断的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计划进行更新,尤其是对每个岗位人员数量、岗位人员素质要求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空缺数量、岗位变动情况等方面数据的更新,从而满足岗位的发展需求。其次,对于事业单位人才的发展来说,应该提供一个公平的发展平台,根据事业单位人才不同的特点、不同层次等按需设岗、择优聘任、公平竞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人员有着良好的工作状态。再次,应完善人力资源的发展计划以及维护计划,主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建立并完善人才成长机制,给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2.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实际上,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由于很多管理人员没有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的发展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进行优化,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出现诸多的问题,像,优秀人才的流失、人力资源质量的下降等等。因此,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优化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应时刻关注社会的动态以及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强化学习,了解目前社会中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理念,并将其有效的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其次,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与现代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将计算机技术以及多种智能化技术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并将其应用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能显著的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确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3.优化薪酬工资待遇政策。

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会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的情况制定薪酬工资待遇的政策,但是,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以及员工需求的变化,薪酬工资待遇政策中的很多条款已经与事业单位实际的情况不符,同时也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薪酬工资待遇进行不断的优化,具体的优化措施如下。首先,应对员工进行充分调查,了解员工对薪酬工资待遇等方面的要求,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将员工的合理化意见进行有效回收和利用,并且将其融入到事业单位薪酬工资待遇的政策中。其次,由于很多事业单位薪酬工资待遇政策中没有完善的绩效工资政策,无法将员工的创造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因此,应合理的建立绩效工资政策,使员工的工资能够拉开差距,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其能为事业单位作出更多的贡献,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4.优化人力资源考核晋升机制。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考核机制的优化方面,主要应考虑到两点。第一,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具体应涉及到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确保考核的全面性,这样才能对事业单位员工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科学的认定,从而确保考核的公平。第二,确保考核的连续性。事业单位应结合员工实际的工作情况,制定考核计划,定时、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使其能够成为一种有效运行的机制,确保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考核的有效性。在事业单位晋升机制的优化方面,首先,应为所有员工提供职位晋升的机会,无论是最基层的员工或是中层干部,都应一视同仁,对于高能力、高素质的基层员工应给予发展的机会。同样,针对于一些不求进取、安于现状的中层干部也可以将其调到基层历练。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将所有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出来,而员工要想获得职位的晋升,也会进行更多的努力,从而提高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对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事业单位实际的发展中,只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不断的优化,才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谋得更多的机会,也才能审时度势,实现事业单位的飞跃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结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质量,这样才能够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宋云霞.加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J]. 财经 界(学术版),2015(1)

[2]王语轩.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

[3]王金辉.试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富时代,2015(S1)

[4]迟焕兵.如何做好乡镇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4(27)

[5]花秀丽,于海霞,邢淑萍,刘晓俊,邢淑萍,刘晓俊.浅析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1)

[6]张永桥,冷少华,李越峰,李峰,栾军,邱名友.浅谈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人力资源管理 已经成为了企业变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世界范围内对于人才的争夺也越来越火热,员工作为企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各个企业的重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想要在未来进一步积累实力,就更应该重视对人才的管理。在中小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社会保险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便从激励员工、提高生产、稳定队伍以及减轻负担等四个方面,分析在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社会保险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作用

中小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竞争力弱、生产效率低,在市场上的竞争压力较大,因此,中小企业在用人时更多的会考虑人才的实用性特点,考察其能够为企业做出的贡献率。但人才对企业也是有要求的,企业想要留住人才,就必须不吝啬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投入,而社会保险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具有激励员工的作用

在中小企业中,薪酬福利是收拢人才的重要手段,而社会保险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想要构建起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需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发展原则,将社会保险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运用社会保险,能够将员工的工作情况与企业给予员工的相关福利挂钩,从而达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的目的。另外,员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消极情绪,社会保险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员工的工作心理,消除消极情绪,从而提升工作效率,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具有提高生产的作用

运用社会保险,能够营造出更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之下,员工便很容易产生对企业归属感与安全感,与此同时,还能够激发员工的自我认同感,有利于企业对员工忠诚度的培养,另外,良好的工作氛围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作过程中的纠纷。企业还可以以相关法律为基础,根据员工的工龄以及资历,适当调整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这也等于侧面调整了员工工资,对于员工来说,这种方式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不仅体现出了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还促进了企业生产。

三、具有稳定队伍的作用

中小企业想要维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并实现进一步发展,有一个稳定的团队是基础与保障,而社会保险是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长远计划的体现。从员工的角度讲,企业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一般只有在退休之后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但如果在企业用人过程中,员工单方面想要与企业解除 劳动合同 ,企业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也会终止,员工的个人利益也会因此受到损害,所以,很多员工出于这方面考虑,便会在 离职 问题上更加慎重。有了社会保险的“束缚”,中小企业中的离职率可以得到有效降低,人员流动量小,企业团队的稳定性便会提升。另外,对于一些资历较浅,但对企业贡献率较高的人才,中小企业也可以采取适当调整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的方式给予奖励,以平衡这部分人的心理,不仅留住了人才,还没有增加中小企业有限的人力资源费用,对于维护企业团队的稳定性也有很大意义。

四、具有减轻负担的作用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相对较少,而且盈利能力不强,在面对经营风险的过程中,也不具备很强的抵御能力,因此,如果企业出现失误,就很有可能面临破产风险。而社会保险包括医疗、养老、失业、生育、工伤等部分,几乎囊括的员工生活与工作中的每一个方面,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一旦员工出现生育或工伤等问题时,原本应该全部由企业支出的费用,便由社会保险分担出去很大一部分,这部分支出由企业转移到了保险公司中,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负担,有利于中小企业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经济活动中,进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综上所述,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想要不被市场所淘汰,就必须与时俱进的对自身管理方式进行调整,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真正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保证员工利益的前提下提升企业利益。现阶段,中小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社会保险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运用社会保险,能够归拢住中小企业中的人才,稳定发展团队,促进企业生产,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史红英.社会责任转移视角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革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8):118-119

[2]罗鄂湘.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规范性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权变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5(9):94-98

[3]郭海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现状实证研究——以X企业为例[J].中国商贸,2013(35):4-7

[摘要]通过对湖南省高校教师的调查发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可以通过改进教学管理得到解决的管理类问题,另一类是需要改进和完善案例教学方式 方法 才能解决的问题。合作学习的优势可以用于弥补案例教学法的不足,将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协同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扬长避短,耦合增效。案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协同应用需要同时关注课前准备、课堂运用和课后 总结 相互关联的三个部分。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合作学习;协同运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及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与研究中,教师能否模拟实际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和方法,它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当前教师对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这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的积极性。为了深入地分析这一问题,本课题组于2014年1月—3月采用个人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首先选取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科技学院3所高校的10名教师进行开放式个人深度访谈,然后选取湖南省高校的47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普遍存在两类问题。一类是可以通过改进教学管理得到解决的管理类问题,主要是:教学理念和 教学方法 落后();案例资源不足,案例库建设滞后();教师专业素养低,案例教学水平不高();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投入缺乏();领导重视不够、教学管理制度僵化()等。另一类是案例教学法本身固有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案例讨论与集体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性学习不足();忽略了对学生非认知品质与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互动性,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等。后一类问题需要通过改进和完善案例教学方式方法解决。

二、合作学习对案例教学法的耦合作用机制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动态地利用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取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的合作互助式的学习策略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将之与案例教学法协同运用,就能够与案例教学法产生耦合作用,发挥联动效应。第一,合作学习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教学的认知功能,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让学生获得信任、认同、成就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突出了教学的情意功能。第二,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主要扮演活动组织者的角色,不再直接干涉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他们只是通过对组织形式的干预和引导来保障学习的有效进行,教师充当活动的“管理者”“顾问”“参与者”,学生才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角”。第三,合作学习以班级授课为基础,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其基本教学模式是:学习目标设计→目标呈现→集体讲授→小组活动→测验→反馈与补救。合作学习中的讲授是师生合作设计的,力求简要清晰,有较强的启发探究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第四,合作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动。传统教学模式只限于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彼此影响和相互作用,而合作学习把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多边活动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总之,合作学习充分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追求课程教学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这对于克服案例教学法的缺陷与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协同运用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协同应用需要同时关注课前准备、课堂运用和课后总结相互关联的三个部分。

(一)课前教学设计与准备

首先,授课教师需要明确应该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如教学的目标设定与基本原则、教学案例的准备与选择、合作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场地设施准备以及辅助工具准备等。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其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不仅包括学业目标,还包括学生同他人互动交往的社会技能目标。其中学业目标又包括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等认知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情感目标两个方面。合作 学习方法 选择需要考虑不同学习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比如,如果教学目标是以学业目标为主,让学生通过自由探究的方式学习大量新知识,可以采用小组调查法和拼图法;如果是复习巩固已学的旧知识,可以采用小组游戏竞赛法或小组辅助教学法等方法。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如阅读案例、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做好讨论前的心理准备、拟定小组讨论与课堂交流时的发言提纲、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及掌握一些必备的合作学习技能。

(二)课堂教学运用与管理

课堂运用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与管理、案例课堂交流的组织实施两方面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小组规模为2~6人较为合适,这样既能可以保证每个组员有充分的参与机会,能较好地承担个人责任,又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小组的积极互动。当然,在具体确定小组规模时,还需要考虑到全班人数、教室空间、学习时间、可用学习资料的多少等实际情况。此外,教师还需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能力、性别、思维模式、学习风格等个体特征差异进行分组,其基本原则是增加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异质性,提高小组之间的同质性。课堂交流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整个合作学习的高潮。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进行观察、监督与协调,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并对存在的问题和特殊情况妥善处理。比如,有些成绩比较好或平时表现好的组员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喜欢独占发言权。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及时处理,比如给学生分配不同角色,并定期轮换;使用发言卡或发言棒,限制每个人的发言次数和时间。有些学生不认真倾听小组 报告 和总结发言,这时教师可以规定,每个小组报告结束后,其他小组必须提1~2个问题,由汇报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

(三)课后 教学总结 与评价

总结发言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和评价,适当扩展与延伸,并指导各个小组合作完成案例学习书面报告,以便消化吸收案例学习的成果。一般来说,教学评价既要评价学业目标的完成情况,也要考查学生对社会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价内容应包括知识、认知技能、社会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评价方式包括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教学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两个方面。其中形成性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过中达到学习要求的程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等,以不断调整偏差,改进教学;而总结性评价目的在于确定学生成绩,考查教材组织、学习方法选择、教学活动安排等的恰当性,以及合作学习的总体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信息,以调整、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

四、结束语

总之,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策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是值得尝试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新模式。当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应随时关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想办法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 教育 出版社,2010.

[3]雷志柱.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2).

有关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

2.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论文3000字

3. 关于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

4.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本

5.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成效管理研究论文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不断进步并快速扩张,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较为重要的贡献。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不断成长与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 对企业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企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但是,要如何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却是许多管理者在一直探索的。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914X(2014)30-0280-01

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体,随着起起落落的经济变化、企业发展、技术革新,由人才而引发的诸多因管理缺乏而导致的因素在逐步影响且妨碍了这部分企业的良性发展。企业家们、管理者们开始搜寻、开始摸索、开始创新一套新的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便更好运用在企业内部,团结、激励员工创造更多的有用功。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人才观念淡薄。绝大多数企业的人事管理只关注于事的管理,并不关注人的管理。人在企业不被看作可待开发的资源,而是简单地以人事档案的形式存在。

2、忽视系统、长期的培训。过去,建筑企业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总以为建筑业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产业,造房子就象搭积木,触一而通百,管理人员完全可以凭着自己多年的工作 经验 而干好工程,而忽视进行再学习。特别是中小企业每年用于员工的培训费用很少,而且培训仅限于岗位培训,常着眼于当前。企业人事部门没有从开发人的能力的角度,制定培育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有潜质的人 才的规划。

3、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大多数企业,在人才选拔和使用中,存在着任人唯亲、论资排辈、着重学历资历轻能力水平的现象。

4、由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均不及大型施工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举步维艰;难以通过高酬薪、高福利招揽人才;企业经营范围窄,工程技术含量低,难以吸引人才;多数企业不注重 企业 文化 建设,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错位,难以留住人才。

5、中小建筑企业也有其独特的优势;体制灵活、市场反应灵敏、企业发展快等优点,人才在企业中容易显露个人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中小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思想

在 企业管理 活动中,必须处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等众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最根本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团结合作、上下一致、同心同德,使管理者之间;即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能够被管理者之间;即组织和部门的员工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融洽、彼此协调配合,是搞好管理的根本保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人的本性和人 的实际需要出发,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首要地位,把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就是管理者的人本思想。因而,建立任何管理制度,制定任何管理措施,都要对人的本性有一个科学而准确的认识,都必须把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这样就能使企业所制定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应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现有职工的积极性

要想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就必须运用激励理论,采用恰当的激励 方法 。激励理论分为内容性激励理论和过程性激励理论。内容性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过程性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等。激励的方法有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综合激励。中小型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激励机制:

利益机制。制定合理的工资制度。中小型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对不同岗位的职工采用不同的工资制。基层单位经营者年薪制、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工资制、机关管理人员岗位职务工资制、生产工人全额劳务计件工资制、辅助生产及服务人员按岗位实行协议工资制。对在技术方面、管理方面、营销方面做出贡献的人给予重奖。运用股权阎。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制定多样的、具有吸引力的股权政策,将个体利益和企业利益统一起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训与发展激励机制。员工培训是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能和劳动效能的最有效手段,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有效的投资,也是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现代人在选择企业时,不只是看到企业的薪金、福利,还十分看重企业对他们的培训开发的重视程度。上进的员工由于没有培训和缺乏长远的发展可能会很快地离开企业。积极鼓励员工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是企业吸收人才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合格的管理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培训者,开展富有成效的员工培训,对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和向心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在,国家建设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建筑领域中出现了许多高、新、尖科技成果,若不重视员工的学习,就无法掌握这些新技术。因此,施工企业一定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施工管理的需要,针对职工队伍现状,多层次、多 渠道 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成人学历培训。鼓励青年员工根据自己工作需要,积极参加自考、函授、电大等成人学历 教育 ,并对学习优异者给予奖励。项目经理培训。以项目经理为代表的项目管理人才的素质很重要,如果这一层不到位,项目成本管理就会在低水平上徘徊。因此,公司应选派有能力的员工去学习。资格性岗位培训。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是企业应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在保证企业施工现场管理需要的前提下对无资格证书的人员,采取全脱产、半脱产、业余培训等形式,举办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员、预算员、质安员、材料员、装饰施工员、机械管理员岗位培训,保证企业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的实施。一线操作层人员培训。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必将带动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从现实情况看,建筑业已经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把庞大的农民工队伍由农民转变为熟练的操作工人,对施工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要使他们从思想意识、组织纪律、劳动技术多方面成为合格的工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培训,特别是加强对特种作业操作工及一线劳务人员的岗前培训。

中小企业可以对本单位需要的人才给予较高的荣誉和地位,让他们觉得在大企业或许能得到较多的福利报酬,但不一定得到如此的荣誉和地位,因此,安心在中小企业奉献。

中小企业人员少,有利于领导与群众的联系,能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群众需求,关心他们,可以直接听取群众意见,缩短了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容易让职工产生被尊重的感觉。

参与激励机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其自尊的需要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三、采用多种形式,外聘或临时聘用急需人才,有步骤地吸收引进人才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人才市场或其他途径吸纳。

外部选聘也是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可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合作联系。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具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和宝贵的人才优势,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和丰富的图书情报资源,最重要的是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师非常乐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科学技术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应利用这些单位的特点积极合作,以满足自身对人才的需求。而在合作的过程中,自己的技术保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为降低企业人才利用成本,还可以采取临时聘用技术攻关人员或顾问等方式,并采取灵活的付费的方式计酬。

摘要: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有效的薪酬体系不但能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员工努力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的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素质良好且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优势。本文就是从三个方面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提出了强化薪酬管理的对策,进而为企业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一、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理论内容

1.薪酬的内涵。通常情况系啊,薪酬是经济性报酬也就是外在薪酬,指的是企业通过现金等方式雇佣劳动所付出的报酬。薪酬支付的客体是雇员,主体是雇主,支付的条件二者存在雇佣关系。薪酬的内容包括直接获得的物质报酬和非直接性的报酬。

2.薪酬管理的定义。薪酬管理指的是在企业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在 企业战略 目标的指导下,企业对员工的薪酬策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结构以及薪酬构成等进行系统调整和分配的管理过程。薪酬管理要为实现薪酬管理目标而服务,通常情况下,薪酬管理包括企业薪酬日常管理和薪酬体系设计两个方面。

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原则。

首先,薪酬管理具有公平性原则。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中,公平性原则是工资管理的基本原则。所谓公平是指员工被公正对待的感受。员工对于薪金、福利公平与否极其敏感,具体可以分为外部公平性、内部公平性、个人公平性。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为了保持继续发展的动力,必须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性,及时进行薪资调查,了解其他企业为类似职位所支付的工资情况,对外部公平加以重点考虑。

其次,薪酬管理具有合理性原则。合理薪资的标准众所纷纭,我们认为,合理薪资的要求如下:考虑当地生活物价指数上涨,相应增加工资以保持原有生活水平;以合乎社会行情的薪资,进行薪资设计;薪资与员工的效率、能力相等;须比较公司内其他同职等、同性质工作员工的薪资;薪资须依职务来划分;解决各部门奖金差异过大的情形;薪资调整的规则透明化。

再次,薪酬管理具有激励性原则。一个单位所定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如果不能对其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和作用,这个标准就有问题。单位确定标准的目的应该是对员工有所激励、鞭策、约束、限制,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主要的支撑。

二、当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面临的问题

1.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企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相对地位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在对企业的定位和发展理念上多认为利润增长是目前重要的发展目标,因而会从成本控制的角度考虑薪酬安排,但是极少能意识到薪酬是企业长期战略实施的手段和杠杆,更缺乏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观念。有很多中小工业企业对自身发展战略的思考就非常欠缺,所以对薪酬安排更是缺乏思考,在思想上缺乏重视。在企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支撑,然尔没有恰当的薪酬政策去支撑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企业战略的实现就无从谈起。

2.薪酬制度不规范、弹性差。企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资体系是薪酬管理的最基本工作,然而部分中小型企业在工资体系管理方面却存在种种问题。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员工的工资标准约定俗成或由企业领导随意确定,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大致收入。弹性差主要指在工资体系中与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挂钩的项目较少,总体上表现出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以及员工的工资基本没有起伏的现象。

3.忽视内在薪酬,缺乏人性化的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潜力。因此,只有构建既符合企业目标又能够实现员工个人发展的薪酬体系才能使企业与员工在战略意义上达成一致,从而实现企业长远可持续和谐发展。我国的传统观点一般认为组织、家族的目的高于个人,个人的行为和发展都要在组织之下,相应对于个人独立和发展的关怀较少。体现在薪酬制度上就缺乏人性化的薪酬管理,例如大多企业施行的是以岗位薪酬为中心的上浮制薪酬模式,或是只上不下,但是加薪只是和工作年限、学历等联系紧密,对于个人的工作能力、努力程度、绩效完成情况等没有科学考量。这种情况下,员工缺乏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和职业发展目标的明确认知,其个人的能力、素质和潜力与工作的关系不被重视,在团队中,每个员工的角色分工与其个人特点结合不够,难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当前深化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对策

1.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机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企业薪酬管理过程中,企业领导层要积极提供具有公平性和竞争力的薪酬。在企业内部,将薪酬分配合理拉开差距,首先做好企业内部的岗位评价和岗位分析,分析岗位工作的复杂性、工作时所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工作态度等来对岗位的价值进行量化评估,而不是单纯以工龄、学历、职称、行政级别来进行评估。同时,要为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依据按劳分配的原则,通过一些激励措施例如晋升、培训、奖励、休假等机会,给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措施对于留住优秀员工、形成合理的员工结构,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单位形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促使员工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整体观念。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从招聘、录用、配置、绩效考评、薪酬、人员流动直至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技能开发的全过程管理。薪酬管理体系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包括薪资计划、薪资制度管理、特殊薪资管理和对薪资管理的监督检查等,为完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总体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薪资管理制度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和维持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赋予了其促进组织发展的更高职能,即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报酬分配制度,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和员工能力的最大程度提高和发挥,维持组织的正常秩序,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营造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关系等。

3.实现企业薪酬设计和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在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属于知识型员工集中的科技型企业,其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骨干在工作中需要有很大的创意和保持较强的个性。企业组织可以通过工作制度、员工影力、人力资本流动政策来执行内在报酬,实现员工自我激励。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激励功能是薪酬的核心职能。薪酬管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结合起来,能使薪酬的变动调节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人力资源,达到有效配置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目的。薪酬制度越是成为支持公司战略的关键因素,员工们就越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公司的战略。薪酬制度与战略之间的统一程度通常决定了战略是否能够有效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谢伟华,张国权.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2)。

[2]唐文芳.企业如何建立应收账款防范机制.集团经济研究[J],2006(4)。

[3]万红燕.中小企业人才竞争策略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5,(12)。

摘要: 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现如今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大数据应用可以对员工潜力发掘,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互联网化,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创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价值参考。

关键词: 大数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分析

目前社会已经处于大数据时代,人们生活各个方面也受到大数据影响,尤其是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也是处于大数据时代,通过实际出现的数据进行绩效分析,对人力资源进行精确控制,绩效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直接关系员工自身实际收益。

一、大数据时代对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影响分析

1.对于员工自身的潜力发掘分析。对于人力绩效管理而言,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最为典型以及突出的作用便是能充分对员工价值进行发掘,这也是企业发展关键所在,然而针对员工潜力发掘工作来说,主要是对数据信息进行相应分析研究,对其内在的联系分析,对员工做出相应分析,对员工基本需求进行了解,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性,最终可以制定完善的绩效评估方法,将员工自身潜力充分发掘,对工作效率进行提高。2.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企业具有完善合理的组织架构,所以通过对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已经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对组织架构优化的同时,大数据时代下也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比较好的针对组织架构做出完善,表现出较为理想扁平化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在整个过程中,对各种信息数据资源使用已经成为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重要体现。3.提高人才规划水平。对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来说,较为重要的一个目标便是充分对企业内部人才进行利用,发挥出自身积极作用。所以做好人才规划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发展中,人才规划对企业管理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企业进行人才规划,能保证企业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根据人员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才在企业发挥的效率,这也是大数据技术为企业人才资源提供的重要服务。4.大数据应用构建合理的人才数据管理方式。对于企业而言,进行人力资源的测评中,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使用分析,有效的替代了传统管理人员自身的主观判断,提高考评的合理性以及公正性。通过采取云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支持,企业可以通过探寻数据之间存在的潜在关系,便可以快速的找到以及实现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方式,保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有效的摆脱一些繁琐的日常工作事物,根据战略的角度去对绩效管理方案进行改善,对企业人力资源效率进行提高,这样也有利于企业能够形成一个根据绩效作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文化,并且也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绩效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创新的对策分析

1.必须要提高数据分析。针对于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而言去,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应用的价值,不仅仅需要针对具体的管理方式进行相应的研究,同时也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不断的提高数据信息的内容。通常情况下,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所涉及到的信息资源主要是包括了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是客观的基础数据。主要是针对目前企业运转中所涉及到的人力资源情况,需要根据不同人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最好能够形成一个较为详细的个人简历,为后续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使用。二是人力资源存在的变动前情况。主要是涉及到了企业人力资源招聘或者是重新分配等各个对于企业人力资源出现变化的`内容做出相应调节,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对企业岗位以及人员的了解,对管理效果进行提高。三是人力资源质量情况。企业中各个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贡献做出相应的分析,企业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此外也需要对数据调查给与重点关注。

2.创新人力资源绩效措施分析。一是需要创新绩效考评方法。传统企业在进行绩效考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将会采取导向或者是结果导向等方式,对于这些方式而言,虽然是可以发挥出考评的作用,但是并不是完善的,所以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绩效考评工作必须要能够做到创新,采取综合性的绩效考评方法,具有着比较高的全面性以及可靠性。二是需要规范绩效考评指标。针对于绩效考评工作而言,在进行实施过程中具体指标体系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去提高考评合理性,这一点对于个各项数据信息的收集是存在着较为重要作用。三是需要合理的采用360度的考评方法。在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评的过程中,可以采取360度考评的方法,这种方法为一种全视角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利用可以提高其测评全面性以及系统性。此外这种绩效考评方法也是具有着较为突出便捷性以及同步性,借助于互联网进行分析,有效降低任务量。

三、总结

通过对上述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可以得出,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所表现出的新发展趋势以及增长点,特别是对于绩效的考评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而言,都是体现出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及价值,是值得相关管理人员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逐渐的去提高大数据应用的整体深度。

参考文献:

[1]王佳仁.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J].黑龙江科学,2016,(05):152~153.

[2]高亚超.大数据时代安徽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6,(11):75~80.

[3]贾建锋,唐贵瑶,李俊鹏,王文娟,单翔.高管胜任特征与战略导向的匹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5,(02):120~132.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弹性管理策略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弹性管理策略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运用人力资源弹性管理理论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未全面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人才聘用规范性与科学性不足、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以及职业规划和薪酬激励机制有效性不足等问题,提出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建设弹性化培训体系、制订实施员工保健计划和推进弹性管理等建议。

关键词: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弹性管理;

当前医院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医疗技术人力资源明显不足,公立医院也不例外。若能够通过弹性化的方式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立足全局统筹安排,就能够促进医疗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满足医疗服务需求,降低医疗工作强度,一定程度上缓解医疗技术人员工作压力,从而推动公立医院的稳定有序发展。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人力资源管理

在组织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职能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为组织管理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以人力资源为对象,实施合理化配置、科学化管理与有效开发,在组织发展战略要求下,以现代化、科学化方法来管理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对人们的态度、行为及表现产生影响,促使个体对自身才能加以最大化利用,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本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主要从硬功能和软功能两个方面来论述。硬功能管理模式具有刚性特征,主要采取奖惩制度管理和纪律要求的方式,灵活性不足,以严格的管理规定为依托,在人员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劳动人事关系等方面实施管理,为软功能管理提供实施依据。软功能管理属于柔性模式,主要从心理及行为规律入手实施管理,为硬功能管理提供补充,致力于通过个性化和民主化管理来对员工内在潜能进行挖掘,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硬功能管理与软功能管理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组织管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管理活动中需将二者协调起来,促进人力资源作用的有效发挥,保证人事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二)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就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来看,其物质基础是员工,员工所蕴藏的劳动力,就是医院的人力资源。医院人力资源涵盖范围较广,包括管理层、基层技术人员、医疗技术专家、后勤人员等所有员工,其劳动能力价值直接关系着医院人力资源价值。医院内部,人力资源属于独特化的生产要素,在医院资源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应当得到科学利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医疗卫生产业提供特殊的服务,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相比其他行业而言,其从业人员职业风险度高,知识综合性强,需要进行长期深入学习和实践、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社会、病患及其家属对于治疗往往存在较高的期待,因此医务人员应当严格、准确且科学地诊断并治疗疾病。生命治疗具有特殊性,患者往往选择向医生诉说自己的心理与生理秘密,作为医生需要对患者的隐私加以保护,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医德和法律素养,这也是医学伦理性的具体体现。

(三)人力资源弹性理论

1984年,英国学者Atkinson J在《人力资源柔性战略》中首次提出弹性理论的应用。对于人力资源弹性管理的理解,从组织视角来看,就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具备组织应对能力及后续处理的反应能力。在面对差异化层次与模式的人力资源需求时,组织管理者应当客观分析条件,保证自我管理与控制的灵活性。人力资源弹性管理,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以人力资源为对象,从员工人数、工作内容、时间等方面入手,以弹性化的管理方式进行修正和调度。

在学术领域,主要将人力资源弹性划分为四种类型,其一是职能弹性,指在任何条件下组织都能够对变化的任务做出应对,结合员工具体技能进行及时有效的部署。功能的灵活性要求员工掌握差异化技能,在面对变化的任务时能够保证反应的时效性,这就需要丰富工作内容,将工作范围扩大,进行岗位轮换,保证员工技能的多样化。其二是数量弹性,指在内外环境变化及企业发展要求下,在管理过程中对员工加以灵活配置,以确保实际需求得以满足。为保证灵活性,需要以多种方式对人力资源进行调节,比如采用外包、兼职、劳务派遣、长期就业等形式;在休假方式上也应当保持灵活,比如采取加班、调休、轮换等模式,这样就能够克服传统固定就业方式的弊端,同时组织运营成本也能够得到科学化控制。其三是时间弹性,指从个体发展需求出发,管理者在工作时间外给予员工以充分的个人时间,工作时间的计算方式是弹性化的,便于对员工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员工个人工作的适应性良好,生活需求也可以得到满足,员工能够享有自主权,这样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违规违纪现象出现几率,促进工作效率的显着提升,组织人事管理成效也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其四是薪酬弹性,指薪酬的确定需要依据一定考核标准来实现,这就能够对员工形成良性激励,将工作成果与薪资挂钩,真正实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

(四)心理资本内涵

20世纪90年代末期,心理资本这一概念得以提出,被应用于经济学、投资学及社会学等领域。心理资本属于竞争因素,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相比,其竞争力更强。所谓心理资本,就是以个体生命阶段为基本条件,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杰出的心理状态,个体生长发育因心理资本的积累而得以促进,可以说心理资本在促进工作任务完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不仅体现在人力和物力方面,心理因素也至关重要。现代社会发展中,环境变化较快,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员工的心理资本加以掌握,以便于了解组织内部情况,确保问题发现的及时性,制定科学且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为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二、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特点

医院人力资源系统具有技术密集型特征,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且担任主任的管理人员属于高级卫生人力资源,具有一定创造性,能够促进学科及医院发展,其创新能力强于普通员工。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中,需要明确人力资源的重要价值,医学人才有着较长的成长周期,需要较大的投资成本,人才价值较高。治疗工作的安全顺利完成往往需要各部门及专家组的配合,需要团队共同努力,因而难以对个体绩效做出评价和判断,医院薪酬体系也比较复杂。在公立医院内部,要求员工具有优良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工作中发挥专业才能,以获得社会的认可。若其自身价值无法实现,员工往往会选择另谋高就,因而公立医院的人才具有较大流动性。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医学专业人才必须积极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才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

(二)取得成效

一是人员聘用制得以实行。随着卫生组织的不断发展,人才观念逐步更新,岗位设置及管理更具科学性,就业形式更加多样。人员聘用制的实行,使得传统地域界限得以消除,聘任、招聘、职称聘任等多种形式使得终身职业技术职务制度被打破。二是分配制度改革。绩效补偿、岗位工资等多种模式的分配制度将平均主义打破,使医院核心岗位与风险岗位的价值凸现出来。绩效工资制度下,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技术职称、风险、责任等得以集中于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员工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为其知识价值和劳动价值的发挥创造了空间,有助于推动医院发展。三是人事代理制度实施。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有效调动了代理制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解决了专业技术人员流动受阻的问题。对于公立医院来说,能巩固弹性化人事管理的基础,灵活配置人力资源以降低其成本。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缺失、职业安全降低、职业规划不明等,亟待就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加以解决。

(三)突出问题

一是并未全面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医院性质特殊,普遍存在医疗优则优的思想,尽管医技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较高,但医院整体发展运作不到位,领导层缺乏专业管理知识,也会导致难以获得预期绩效。当前很多公立医院并未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认为人力资本投资缺乏可见效益,存在重短期利益而轻长期利益的情况。二是人才聘用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不足。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公立医院规模的扩大,对临床医务人员的需求也明显加大。受到在编人员数量的限制,医院通过招聘合同制员工的方式来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尽管医院采取同工同酬的制度,但员工仍感到待遇不同,缺乏安全感,参与医疗服务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也因此受到影响。三是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及职业规划。通过培训能够提升人力资源价值,促进医务人员自身知识能力的提升,提高医务工作质量。医院规范化培训中缺乏科学规划,管理的统一性不足,培训体系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医院现实需求,也无法为个体职业发展作出指导。公立医院亟待建立规范化、完善化的培训计划与考评体系,这关系着医院的综合发展。当前公立医院对于合同工的心理关注不到位,导致其对于医院缺乏归属感,责任意识及工作积极性有所不足。此外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可通过人员与岗位的兼容性来做出判断,这就需要重视岗位分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四是薪酬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不足。公立医院薪酬机制大多为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员工收入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等共同组成,员工的工龄和职称是确定薪酬的主要因素,这就使得医务工作人员的绩效贡献并未受到重视,工资制度的优势并未得到发挥,资历框架依然束缚着薪酬机制的实践。年度考核中,以德行、能力、绩效等作为医务人员的统一考核标准,笼统化的绩效考评制度无法准确反映不同岗位及人员的工作效果,绩效考核缺乏科学性,无法对高劳动价值的专业人员实施激励,公立医院按劳分配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弹性管理策略

(一)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健全人力资源弹性管理机制

公立医院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通过运用弹性管理模式,能够显着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成效。基于此,需要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将人力资源看作是首要资源,以增强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形势变化,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基于医疗行业特征,人力资源弹性管理的实现,需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价值,真正做到爱才、惜才,进而留住人才,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国外主要采取系统分类的管理方式,在培训与薪酬方面实行差异化管理,以规范化培训来提升同一类别医生水平。发达国家通过专业管理培训来提升医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确保在卫生规划、运营效率及风险管理方面获得理想效果,其一切工作的推进都以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弹性管理中,需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明确人才标准,大力推进人才培训,不断完善梯队建设方案,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成效的改善。医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长期实践中需要对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组织阶层等进行积极完善,确保其符合实际情况。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方面,需要制定考核管理办法与薪资制度等,并在实施中逐步进行完善,落实奖惩激励制度,科学储备并调整人员,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平化与合理化,增强医院的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弹性管理中,所构建的激励机制应当是科学且有效的,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增强员工的职业认同感,并且保证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在医院管理实践中需要重视绩效管理,做到按岗取酬,激发员工工作动力,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成效。

(二)建设弹性化培训体系,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为保证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可建设弹性化培训体系,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进行创新,全面提升医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医院各项工作中。在这一方面,应当大力推进培训体系建设,完善培训制度,构建系统化培训模式,强化员工学习意识,在医院内部营造优良学习氛围,在实践中引入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方法,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随着医疗工作队伍的不断壮大,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关注员工需求,以弹性化培训体系来发掘员工的创造力。

在人力资源弹性管理实践中,可跨学科建立护理团队,明确组内成员职责,关注患者实际,制定全方位服务计划,保证治疗与护理的规范化、个性化和预见性,促进患者康复,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为促进员工彼此学习,可组建专业发展小组,比如心理、康复、营养等特色小组,鼓励员工结合自我兴趣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促进知识交流,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员工的科研教学能力加以锻炼,帮助其实现更好发展。医院管理者应调动科室员工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鼓励员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学历与知识层次。医护人员应当认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深入临床实践,逐步提升自身医疗技术水平。管理者可组织科室员工积极参与院内外培训活动,及时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知识与新技能。医院可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开展业务训练,培养综合型、实用型护理人才。

在弹性化管理模式下,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医院应建立公正且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员工组织目标的实现。在培训方案的制定上,需要开设新员工培训和老员工继续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应涉及医院文化、规章制度、薪酬福利等。通过新理念、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促使员工主动学习并有所成效,促进人力资本增值。人员培训也应当保持弹性化,在依照规章制度实施管理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弹性。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因此医院所制定的培训方案应当具备灵活性,满足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需求,为员工成长创造优良环境。培训方案的制定应当确保时间、内容与对象安排的合理性,不可加重员工的负担,可采取预约制,保证培训的科学化和弹性化,切实改善培训效果。

(三)制订实施员工保健计划,提升工作效率

为保证人力资源弹性化管理的有效性,需要把握公立医院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员工保健计划,在实践中加以规范实施,促进医院工作效率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对其身体和饮食健康加以密切关注。公立医院内部有着较多的医护人员,工作强度高且负荷大,这就对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确保医院工作人员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就需要为员工健康做出保障,督促员工定期体检就是一种可行的.方式。此外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对于营养饮食也存在特殊的需求,因此公立医院应当办好员工食堂,保证便捷就餐,且减少时间消耗,结合员工需求提供个性化营养配餐,积极开发新菜品,促进合理膳食,确保营养均衡,提高员工饮食的科学化水平,这也可以使员工产生幸福感,从而提高对医院的忠诚度。

为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在人力资源弹性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大力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医院可通过组织开展健康主题活动、制定员工帮助计划等,以具体项目来提高员工心理素质。公立医院内部,医护人员在人力资源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护理岗位员工众多,管理部门可从多个角度入手对护士执业心理开展测试,建立有针对性的帮扶档案,开设心理咨询热线,便于护士了解自我并开展针对性训练。日常工作之余可组织护士开展丰富娱乐活动,释放工作压力,这也有利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弹性管理的实现,需要重视人文关怀的落实,保证管理的磁性化,对员工产生强烈吸引,创设优良工作环境,促进个体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充分实现。在磁性模式下,可结合人力资源现状制定人才管理方案,给予员工以教育支持,关注个体职业发展,使薪酬制度与劳动付出相结合,提高员工对于公立医院的归属感。公立医院可打造特色护理文化,坚持人文与创新理念,构建全程优质护理服务链条,全面提升护理服务品质,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以磁性化医院管理文化为支撑,能够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稳定医务工作团队,强化人文关怀,促使医务工作者向患者传递温暖,提高医院整体工作水平。

(四)推进弹性管理,提高员工满意度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当有序推进弹性化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员工满意度的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的优化对于医院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在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医院管理部门应当就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以完善,提高员工认知水平,增强医院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人力资源实施分层管理,就现有医疗技术人力资源进行灵活配置和弹性调配,优化组织人力资源,以提高其利用率。人力资源弹性管理过程中可通过外部劳动形式来灵活利用人力资源,促进其价值的发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弹性化管理模式能够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属于一种低投资、见效快的人力资源开发方式。现如今公立医院医疗工作任务明显加重,员工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在弹性化管理方式下,可采取专项设岗、排班、计算工时等方式,减轻员工工作负担,帮助员工自主安排时间,协调好工作与生活,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员工获得自我发展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其在工作中的创造力,对于科室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公立医院实现人力资源弹性化管理,需要立足实际科学调配资源,打造人力资源储备库,促进人才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为医院发展提供内在动力。现代社会发展新阶段,公众对于健康的需求明显提升,但医疗服务的结构有待优化,服务供给总量存在明显不足,这就有必要建立人力资源储备库,对人力资源实施动态调配,强化员工责任意识,激发其创造力,高质量推进医院各项工作。公立医院在护理人员管理方面,可建立三级垂直管理体系,护士与经费的管理由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及护士长分别负责,从而规范推进人才培养、招聘调配等工作,确保绩效奖金、特岗津贴、科研基金等经费管理的科学化。为保证三级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行,医院内部员工代表可组建四大管理委员会,从护士工作、质量管理、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这四个方面入手,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立足实际建立人力资源调配制度,制定紧急状态下的管理办法,精细化控制人力成本,保证医疗管理的高水平,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水平,促进人力资源弹性化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使人才价值也得到最大化发挥。

四、结语

在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中,公立医院是重要的组成元素,其显着特征在于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弹性化管理的实现,能够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采取弹性化管理方式,制定科学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有序推进医院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应以医院文化来陶冶员工情操,加大心理建设力度,建立心理契约,提升员工对于医院的归属感和忠诚度。通过诸多探索性、总结性措施的合理化运用,促进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弹性化管理成效的改善,为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参考文献

[1]邢荻,刘芝君,巴雪等.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8,000(001):184-185.

[2]邢蕴.浅谈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79):162.

[3]汪婷,蒋红.弹性排班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4(04):8-10.

[4]赵长军.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弹性管理策略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0(03):159-160.

[5]安莉.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及配置[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012):2063-2063.

[6]王建党.以岗位说明书为基础落实医院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8(9):161-162.

[7]付文英.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新模式的探讨[J].中华医学护理杂志,2010,020(008):96-97.

[8]陈凤英,吴小青,董洁.民营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006):535-536.

[9]仇升平.新时期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浅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1,000(001):92-93.

[10]李佳君.人力资源战略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医院,2010(09):117-118.

人力资源管理结课论文研究

企业应积极重视知识型员工的个体化差异 二十一世纪是新经济世纪。在新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庞大的管理群体:组织中的这些员工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特殊的知识和技能,专门从事生产、创造、拓展、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这些人就是我们称之为知识性员工的人。根据学者的一致看法,知识性员工具有以下一些典型特征:一是从受教育的程度看,他们接受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具有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具有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二是每一个时代总是有一种对应的主导生产要素做支撑,如果说农业经济时代是土地,工业经济时代是资本,那么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和人力资本责无旁贷的担负起主导生产要素的重任。在今天土地和资金所产生的价值和驱动力已远远低于知识和人力资本所产生的效能,作为掌握并使用知识和信息的知识性员工,将是这个时代的主要驱动力;三是按业绩付酬是对他们主要的分配方式,因而知识性员工一般拥有高额报酬,并且是“按劳分配”原则的直接的和真正的受益者;四是工作追求自主性、独立性、多样性、创造性,要求管理者给他们提供能充分发挥才能的松宽的自主工作环境;五是这个阶层的人数在迅速扩大,并逐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和最大的管理群体,比如微软公司1%的人从事生产,2%的人做营销,6%的人进行市场调研,91%人在搞创造发明,知识性员工在这个企业中占了绝大多数;六是培养知识性员工的成本高,管理的难度大,使用的风险也大。这是因为知识性员工必须经长期培养,高额投入,才能获得一般人不具备的知识,获得从事复杂工作的特殊能力和跳槽的潜力。同时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知识性员工的工作将越来越少地受到工作地点和时间的限制,组织对他们的管理、考评越来越困难。因此,对知识性员工的使用和管理必须搭建一个适应知识工作和知识性员工特征的工作平台,以此赢得知识性员工对企业的持久的忠诚。 大部分知识性员工都是出生在80年代以后的新生代.而且都是很有个性的一个群体.而这又跟我们目前正在从事HR工作的5000万的群体有冲突.目前这5000万群体中大概80%以上不是出身科班.没有接受过人力资源以及心理学知识的系统学习.虽然,大部分企业的部门牌子都是挂着人力资源部,其实都是象以前国有企业的劳资科.平时做做工资,为员工交纳社保等业务.曾经碰到一个集团的人事总监.在交流过程中,问他现在部门内有几个人在做人事这一块工作.他说,整个集团公司就他一个人做人事工作,下面企业都是由办公室人员兼职做.简直笑死我. 对这些员工怎么样进行个性化的管理?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励和尊重.一、创造需求与自主性创造需求是人类活动不同于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作为知识性员工,其工作最具有挑战性,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极强的创造欲来适应工作。当他们的这种需求一旦转变为某种行为,也就意味着这种创造需求迅速转化为知识资本的增值,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和永不枯竭的动力源。然而,在此转化过程中,知识性员工需要非常宽松的自主性环境,以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个性特点、专业优势、兴趣爱好从事他们的独创性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讲必须根据知识性员工的这种特点,给他们充分的自主自治权,在管理模式上,全面推行目标管理的方法,对知识资本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控制,但无需对过程进行过多的干预;从管理者来讲,不能以上司的姿态出现,而应充当向导、协调者和服务员的角色,为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提供最好的服务。事实上给知识性员工的自主性授权,是企业对知识性员工的充分信任和极大鼓舞,有利于激发知识性员工的创造欲望和工作热情,使他们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更有价值的创意,也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过多的监督、控制、约束而扼杀了知识性员工的创造天性。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把赋予知识性员工自主权作为对他们的有效的激励手段是切实可行的。二、成就需求与企业报酬体系成就需求是知识性员工的一种精神追求,而报酬则属于满足知识性员工丰富需求的外在因素,传统管理中通常把报酬与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相联系。但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需求结构是非常复杂的,既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精神需求必须建立在物质需求满足的基础上,物质需求必须上升到精神层次才真正具有价值。对知识性员工来说,他们所获得的报酬的多少,不仅意味着他们占有的物质的绝对量的多少,而且是衡量他们知识多少、价值大些成就高低的客观尺度之一,它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个人在企业或社会上的实际地位。因此,一个有激励作用的报酬体系,不仅要比较准确的体现知识性员工的成就和价值,而且还应从多个层面,包括工资、奖金、股权、分红、实物分配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满足他们的成就的需求。同时这种报酬体系已经超越了工业文明时代的“出多少力,给多少钱”的计件工资制的分配内涵,把报酬多少与个人能力、成就、价值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联系了起来。事实上,企业再多的报酬也不一定能买到知识性员工的忠诚和对事业有所成就的渴求,相反,对知识性员工过多的报酬还可能产生负面效果,报酬提高到不适当的水平就可能失去了其作为激励因素的价值,正像某些职业体育给人们的启示:在一定时期内,给某些运动员付成倍增加的薪水并不会提高竞技水平。所以,只有从知识性员工成就需求角度考虑制定合适的报酬体系才具有激励作用。三、尊重需求与群体环境在人的需求结构中,尊重的需要属高层次的需要,它包括工作地位、社会身份、上级器重、同事承认、个人声望等等。知识性员工受他人尊重的欲望比普通员工更强,这与其受教育程度、职业性质和个性特征有关。但是要满足尊重需求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发展水平较高的群体环境条件,否则就不会得到满意的激励效果。对知识性员工的群体环境激励,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诸如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网络、经常及时的表扬奖励、人际关系的充分协调、良性的内部竞争等。特别是企业管理者对知识性员工的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对于创造良好的群体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知识性员工通常以管理者对他们的态度好坏来判断他们在企业中的实际地位和价值。事实上,任何人生存发展的真正价值主要的和关键的是是否得到他所赖以生存发展的组织及其成员的接纳和认可,如果这样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他们就真正具有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群体环境。因此,为知识性员工创造既有同事的支持和体谅,又有领导理解和关心的良好的群体环境是对知识性员工的最好的又是无形的激励。应该引起注意的是,知识性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是由个人的能力条件和环境条件决定的,知识性员工的尊重需求得到满足就可以对其能力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起到自我激励的作用,但知识性员工的尊重需求却无法改善群体环境。所以创造一个具有激励作用的群体环境是企业管理者的重要使命。四、自我发展需求与企业晋升机制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知识性员工以对知识不断学习更新,对新技术不断探索追求来主动的完善自我。他们这种自愿“充电”的动力来自自我发展的不断的自我暗示和持续的激励。知识性员工的自我发展欲望的目标绝非仅仅为了满足于现有职务和对现有工作的胜任,而是为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和创造条件。所以企业为知识性员工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体系就是满足知识性员工的自我发展欲望的最好的外在激励。职业发展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员工职务或职务晋升机制、员工培训体系,以及用人制度等。知识性员工的职业发展能否如愿以偿,取决于个体在自我发展欲望驱动下个人奋斗的程度和企业职业发展体系的规范、合理运行。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制定职业发展计划时,要引导知识性员工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巧妙结合,使其感觉到个人的发展方向与组织的发展方向趋于一致,这样,个人的潜能发挥的就会更好,发展的机会就会更多。同样,个人的能力充分发挥,组织才会有良好的整体发展。高层次的晋升理念是让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并使员工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好处,给员工施展才华提供更大的舞台和空间。总之,知识性员工的需求是多维的和丰富多彩的,企业的激励体系也应该是立体的和多方位的。创造需求、成就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是知识性员工最突出的需求,企业必须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的确定激励方法和激励措施,形成更大的范围的更加完整和更加完善的激励体系,以最充分的调动和发挥知识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由于知识性员工的个体差异性,各种激励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针对不同对象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所以企业只有从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知识性员工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激励措施和方法,才能有效激活知识性员工的创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针对知识型员工特征的有效激励 内容摘要:在21世纪这个信息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心是知识性管理。随着重心上的转移,人们重新开始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要对象,这一领域随之出现了一种新的“三角”。所谓新的三角,即知识型员工、知识工作设计和知识工作系统,这三者成为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研究的核心对象。在此,笔者仅选取“知识型员工”作为分析重点,力求从知识型员工的自身特点出发,探讨一下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激励的问题。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 激励 心理成本“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的界定早在20世纪50年代,彼得·德鲁克教授就已经提出了“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的概念:知识型员工是指“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这类型的员工一方面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的效率。“知识型员工”自身特征分析知识型员工的心理特征分析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 相对一般性员工,知识型员工很难满足于一般事务性工作,而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渴望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强烈的个性 知识型员工不仅富于才智,精通专业,而且大多个性突出,具有极富个人风格的思维与行为方式。高度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 在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结构中,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比重远大于金钱等物质激励。他们更渴望看到工作的成果,认为成果的质量才是工作效率和能力的证明。不仅如此,由于对自我价值的高度重视,知识型员工同样格外注重他人、组织及社会的评价,并强烈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知识型员工的能力特征分析具有相应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 知识型员工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学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知识型员工大多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 突出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知识型员工最重要的特征。知识型员工从事的不是简单重复性工作,而是在易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资质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推动着技术的进步,不断使产品和服务得以更新。具有很高的工作自主性 知识型员工依靠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运用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因此,知识型员工更为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其自身在工作时常常会体现出强烈的自主性。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及工作行为特征分析工作过程难以实行监督控制 知识型员工是在易变和不确定环境中从事创造性的知识工作,其工作过程往往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而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工作成果不易加以直接测量和评价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创意、技术发明、管理创新的形式出现,而且许多知识创新和科研性成果的形成需要团队的协同合作。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特别是个人的工作成果,通常无法采用一般的经济效益指标加以衡量。知识型员工的流动特点分析流动频繁 据哈佛企业管理顾问公的离职原因调查显示,“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被列于众多原因之首。知识陈旧周期的缩短,促进了知识工作者流动的加快。而知识型员工追求自我增值的动机使其具有较高的流动意愿。同时,许多企业不断开发企业外部的人力资源也从一个侧面加速了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流动方式多样 随着人才流动的日益频繁,其流动方式也层出不穷。如考任制、兼职制、交流制、优惠制、轮换制等等。流动失衡 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才流向发达国家或地区,知识工作者移民比重增大成为近几年来人才流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关于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有效激励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对知识型员工自身存在的特征,对其进行有效激励的途径和方式显然有别于一般性员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针对知识型员工心理及能力特征的有效激励积极创造个体发展空间 企业不仅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使其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而且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上升道路,给员工创造个体的发展空间,给员工更大的权利和责任。所以,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职位资源,为知识型员工提供足够大的成就实现的机会与空间。树立企业与员工合作伙伴关系的理念 该理念承认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能够对知识型员工产生持久的激励效应。比如,知识型员工参与管理决策制定的过程、员工持股或股票期权的激励式等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知识型员工的自主权要求。委以重任的激励方式 委以重任也是激励知识型员工的重要途径。在管理知识型员工方面,企业对其委以重任,激发其内在潜力,使之焕发出巨大的创造性。建立自我管理式团队 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独立自主性特征,企业应更加重视发挥员工工作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通过授权为团队提供其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制定其认为最优的工作方法,建立自我管理正式组织及非正式组织。同时,自我管理式团队的形式也符合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能使信息快速传递和决策快速执行,提高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管理效率。管理者应该丢掉“架子” 知识型员工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抱负,而由于其强烈的个性以及某种程度上的“骄傲”心理,使得知识型员工十分厌恶那些企业里的“官僚分子”。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方法是管理者放下本就不该存在的架子,与知识型员工平等对话,真正实现知识型员工十分看重的“民主”与“平等”。加强员工的培训与教育 由于科技发展高速化、多元化,大部分知识型员工发现,知识与财富成正比例增长,而知识陈旧速度的加快使其必须随时对自身进行知识更新。因此他们非常看重企业是否能提供知识增长的机会。在知识型员工更加注重个人成长的需求前提下,企业应该注重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针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特征的有效激励公正的制度 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创新性很高,所以对他们的管理措施和业绩考评都很难制订,或很难让每个人都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公正性比合理性更重要。而且其合理性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改进,但制度执行的公正性一定要贯彻始终。公平的意义 亚当斯(adams)因对公平(或不公平)理论用公式来表示而知名。公平理论的本质方面可以表示如下:个人所得的报酬/个人的投入=(作为比较的)另一个人所得的报酬/(作为比较的)另一个人的投入。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过程。尽管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点是很难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与考评,但关键在于其是否认为所得到的待遇是公平的。应该说,这一点在知识型员工中达成一致的难度或许比一般性员工更为小一些,毕竟,他们自身的理性思维能力以及较高的对事物的判别理解能力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知识型员工流动特征的有效激励报酬结构的多元化 这主要是针对企业高级人才的一种激励制度,为的是达到企业行为的长期一贯性。年薪制是企业高级人才收益的常见形式,但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目前企业高级人才的报酬主要是由年薪(基本工资)、年度或短期奖励计划、正常福利计划、高级经理人特别福利计划、以及长期奖励计划构成。国内外企业界运作效果良好的长期奖励计划是“认股期权”。营造一个充分沟通、信息知识共享的环境建立一个信息知识共享的电子化互动平台,使知识型员工能够自主方便地了解到各种所需的信息和知识,一方面增加了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职业生涯管理 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知识型员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道路,而不至于为自己目前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从而有助于降低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率。例如,惠普公司在因特网上为员工提供技能和需要自评工具,帮助员工制定详细的职业发展计划。这是该公司员工流失率远远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的一个要原因。实施内部流动制度 某些知识型员工本身就有较强的流动倾向,其流动具有某种必然性,他们或者是由于对原有工作失去兴趣,或者是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新技能。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采取内部流动的方式来迎合这种需求,减少离职倾向。在当今这个知识、信息要素起决定作用的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取和维持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尽量减少优秀人才的流失并激励知识型员工,促使其拥有的知识、技能及创造力真正地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源管理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总而言之,任何的激励手段都必须从知识型员工自身的特点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才能真正地满足员工的内外在需要,从而使其完全融入企业的文化中,随着企业一同成长发展,达到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管理企业人力资源,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突出,企业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设计员工职业生涯和人力资源的规划,优化人员招聘策略,加强组织培训。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突出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美国《商业周刊》2000年特辑《21世纪的公司》中指出:“21世纪的经济是创造力经济,创造力是财富和成长的源泉”。创造力从何而来?创造力来源泉于人才,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员工的素质与士气的高低,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只有取得了优于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能量,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并保持其优势,因此,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1 中小企业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虽然绝大多数企业领导普遍重视人才,但由于他们专业背景的限制,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及其战略价值缺少认识,将人力资源管理等同于传统的人事管理,看成是无需特殊专长的事务性活动。由于领导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很多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建设,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战略高度与企业决策和有效开展活动缺乏组织保障。许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人力资源部门或职位,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仅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即使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内容也仅限于招聘、工资发放、档案保管等行政事务性工作。2 用人机制不规范我国中小企业在人才选拔上往往重视人的资历,轻视人的能力;重视人的稳定性,轻视人的创造性。高素质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造成人力资源大量闲置浪费。在干部使用上不是任人唯贤,更多的是任人唯亲,形成“能上不能下”的用人机制,对企业干部的选拔、使用、考核目标、方式、手段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中小型国有企业,往往采用行政式方式选拔人才,人为的主观因素较多,胜任与不胜任界限模糊,最终导致有较高素养、开拓创新的人才被淹没和流失。3 对人力资源规划重视不够很多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出于现实业务的急迫需要。而不是人才储备的战略。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人员积压和人才匮乏的现象在企业内部经常出现,许多工作难以持续有效开展。由于知识、能力的形成具有特殊的路径,和个人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心智模式有很大关系,员工能力、创造精神是难以复制的,因此关键岗位上高素质人才的缺失往往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据有关资料显示。企业流失一名重要岗位核心员工,至少需要投入2个月的时间,4个月的薪酬才可能找到新的合适人选,而且需要3~6个月的培训时间,新员工才能适应工作,发挥作用。这样的代价对于快速发展的企业来说可能是致命的。4 企业招聘工作有待改进招聘到优秀的、理想的员工能够切实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核心工作。但现实中许多中小企业的招聘工作有流程、无方法,特别是招聘和甄选缺乏理论的指导,基本依靠招聘人员的经验,面试缺乏精心设计。在选聘观念上主要考虑应聘者的学历、经验和资历,较少考虑应聘者的动机、态度和组织文化的认同。这给员工人职后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5 培训机制不健全目前,中小企业的培训工作通常是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分离的,一般都由各业务部门分别举办短期培训班,这种培训仅限于岗位培训,常着眼于当前。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还没有从开发人的能力的角度,制定培养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有潜质的核心技术人员和经理人的规划。就目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看,职工自身素质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人才得不到发掘。更谈不上人才的储备。6 缺乏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对员工个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没有将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企业人才管理,也没有认识到人才职业生涯管理的投资价值。企业员工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员工不可能了解企业所有岗位,不可能了解各岗位所需要的条件,也不知道自己需要满足何种条件才能晋升。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员工在企业中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发展。直接导致员工缺乏学习动力,扼杀了员工的潜质,又使企业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7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分配制度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目前,虽然企业有了较大的分配自主权,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缺乏科学系统的分配方法和严格的考核实施办法,造成工资政策执行缺乏活力,特别是国有中小型企业吃“大锅饭”问题表现突出,待遇上拉不开档次,干得好与干得不好在薪酬分配上体现不明显,平均主义现象严重。对一些知识型员工缺乏多元化的、多层次的激励设计,使企业难以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人才,而在职人员也难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8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脱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具有统一的思想、意识、精神、信仰和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蕴涵的管理哲学和企业核心价值形成的企业人格,对于企业的经营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领导喊喊口号、贴几张标语、弄几场文体活动,就这样算事了。根本原因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未把企业文化的建设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中所具有的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振兴功能、协调功能和辐射功能没有被很好的挖掘出来,没有被作为经济发展本身的一种科学规律加以总结和应用,以致员工缺乏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二、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现代管理学认为,人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管理活动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在人才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一个组织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队伍整体的情况,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打造人力资源的优势,进而维持组织的竞争优势,是组织持续成长的重要法宝。因此,企业要始终将员工放在核心的位置,把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体,确立员工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把企业所有成员都看做待开发的资源,挖掘人的潜力。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尊重职工的劳动、尊重职工的人格、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尊重职工的创造精神,把人用好、用活、用到最适宜发挥作用的地方。制定与之适应的制度,兼顾不同方面职工的利益。尤其是公平、公正的员工评价、激励和约束,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调动各类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创造潜能。例如,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和有意义的工作,提供更多的学习成长机会。采用工作丰富化,给予更多的自主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激发他们的活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自在的发展,使企业目标和员工的发展目标达到一致。(二)建立健全科学的用人机制,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建立能上能下的岗位竞争机制和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首先,要建立公正、公平、择优的员工竞争上岗制度,惟才是举,不看学历、资历,关键看实绩;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以员工的业绩作为岗位调整的依据;再次,创造人才发挥效能的环境,对有能力、有特长、有突出业绩者委以重任,将他们安置到适当的位置上,使其聪明才智得以施展。通过科学的用人机制,既可以做到人尽其用,又使人才发挥专长,激发人才工作兴趣,增强人才工作信心,使其以积极和热情的态度投入工作,以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实现企业目标,也满足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所谓员工职业生涯是指员工个人职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职业生活的方式、内容和职业发展的阶段,它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每一个新员工都会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抱有一定的愿望,并为自己制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同时,会积极为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创造条件。只有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时,个人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应注重人才的实际能力、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为员工创造一切必要条件,形成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创业发展互相匹配、共同推进的局面,使人力资源的培养与使用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确定了员工职业生涯思想,才能充分挖掘每一个员工的潜能。因此,企业要为员工搭建一个能够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同时要善于引导,让员工在企业中能够找到一条发展道路,给员工提供在企业内部成长的空间和选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设计职工职业计划表,绘制企业中的各项工作职位及人力资源情况表,为员工提供清晰的路径,让员工清清楚楚地知道每个工作岗位说明和工作分析,明白做这个职位需要什么条件和能力。企业还要为员工提供管理线和专家线两条晋升通道,由员工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选择在不同的发展路线,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三)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中小企业要兴旺发达,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由于企业规模扩张、人员流动、新业务增加及技术改进、产品更新等原因,企业内部的人员需求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应该定期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和现有人力资源的能力状况进行审查,做好人力资源规划。按照美国詹姆斯·迈夫的分类,员工一般分为四类:(1)核心员工。比如带有项目研究成果的研究人员和有经验的管理者。(2)耗费企业很大代价才可替换的人员。比如有良好顾客关系的营销人员。(3)可替代的人员。(4)可随时替换人员。对于第一二类员工,属于稀缺资源,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不能亡羊补牢,在没有空缺时就应该建立人才库和后备人才梯队。这样,可有效地避免人员跳槽带来被动的工作局面。(四)优化人员招聘策略企业为了获取优秀的、合适的人才,必须改善人员招聘工作。一是要改进选聘的方法,重视对面试等环节的设计。招聘方法的选用一定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既要考虑招聘人才的成本,又要考虑如何招聘到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面试工作是招聘人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面试时不能一味强调人才的工作经验,从事本项工作的年限,而应该将经验与潜能、学历与能力、职位与才干等方面综合考虑。将不同层次的人才招聘到不同层次的工作岗位上,以免大材小用,高才低用,造成人才浪费。二是重视人才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避免盲目追求高学历。应注重考虑员工的价值观念、职业兴趣、综合素质、潜能、道德责任感等因素和企业的文化价值观。三是在招聘的方式上,应重视内部员工的推荐。因为内部员工最清楚公司的文化和需要,对应聘人也较为了解,所以这种方式不仅成本低,而且非常可靠。例如,uT斯达康有着“全员猎头”的传统,50%的员工是由内部员工推荐而来,在研发人员中这一比例更高。而对于举荐人,公司设有伯乐榜和信息奖等物质奖励。(五)有效开展组织培训,帮助员工提高职业发展能力对企业而言,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时要认识到员工培训的投入不仅仅是一项成本,而且是一项开发人力资源的投资。是能带来更大回报的投资。对员工而言,企业员工也必须正确对待培训,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为员工个体提供了生存空间,企业发展同样也给员工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员工素质和技能提高来支撑。这就要求员工在对待培训问题上要处理好个人成长与组织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企业培训与自我学习之间的关系。在培训的组织和实施上,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要注意结合企业的需求和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对高层管理者和核心员工以外部训练为主,可选送外出深造和交流,以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对一般员工的培训以在职培训为主,如鼓励职工参加自修或函大、夜大学习,聘请大专院校学者和企管专家作辅导讲座,以降低培训成本。中小企业还应重视“干中学”和员工交流的培训作用,通过建立坦城开放、互动学习的文化来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和能力提升。对新人职员工可以建立“导师制”,通过导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加强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对企业的认同与归属感。增强他们对自己在企业内发展前途的信心。(六)完善企业的薪酬福利体系,实施差异化的激励机制1 实行差异化的薪酬制度。实行效益工资与岗位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同时把奖金、培训等多种奖励项目纳入报酬体系,建立差异化的薪金制,适当拉开差距。而员工报酬主要取决于任职岗位、业绩水平和企业效益。在满足不同需求的层次上,将福利、带薪培训等奖励方式有机地纳入薪酬体系中,使员工、管理者、经营者能各得所需,使薪金制有更大的灵活性。2 实行差异化的晋升制度。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高层需要更多的来自于工作的挑战性,其核心在于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程度,随着管理层次的升高,权力的需求欲就越强,所以对于管理人员而言,晋升的需要还是很重要的激励因素,因此,建立通畅、差异化的晋升制度,是留住优秀人才、核心员工的重要保障。3 实行差异化的奖金制度。奖金的分配基数和比例等必须制度化,而奖金的发放是建立在严格的考核制度基础上。激励的范围也不能过于狭窄,不能只注重对于企业紧缺人才和核心人才的激励,对于普通员工,工作表现突出的。也应该奖励。奖金分配是随企业的经济效益、工资总额、员工岗位调整及工作业绩变动而变动的。4 实行股票期权的激励制度。股票期权是指企业给予高级管理人员或核心技术人员的一种权利,他们可凭借这种权利在一定期限内(如3年或5年)的某一时间,以预先约定的某一价格购一定数量的本企业股票,并在他们认为合适的价位上抛出。这种价值分配制度充分体现了优秀人才所拥有的知识对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贡献。在股票期权制度的激励下,创业不久的新兴公司也能够吸引到优秀人才和大公司展开竞争。(七)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共同愿景”。著名管理思想家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中认为,愿景是人们心中一股深受感召的力量,如果这种愿景是组织成员共同认可的,它的力量之大简直无法想象。一定的企业文化。展示了企业的管理方式、用人策略,在当今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市场竞争中,它能作为薪金的补充,吸引企业所需要的高智能个体加入,提高人力资源的竞争力。因此,企业文化的构建并非只是一句空话,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通过激励手段,营造和推进“文化管理”,使企业员工得到一种感召,有一种利益趋同的影响力,减少或者消除企业成员间的冲突,更好地促进企业成员间权、责、利的一致性。企业各层次员工不同的需要满足了,就会把自己的发展同企业的目标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全身心地投入企业工作和事业中去,达到企业的和谐。

  • 索引序列
  • 人力资本管理研究论文
  • 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研究论文范文
  • 人力资源管理式研究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成效管理研究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结课论文研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