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中国快递产业发展前景研究论文

中国快递产业发展前景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快递产业发展前景研究论文

选题依据与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末快递业以一项新兴产业的身份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其发展速度就不断飞速前进。20世纪80年代,快递产业进入中国,中国快递企业迅速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但随着快递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产业也纷纷暴露出了很多自身的不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本论文通过对中国快快递产业的起源、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对比,总结中国快点产业的发展原动力及市场环境下的发展的必然原因,从而结合目前的发展动向预测和展望中国快递产业的发展新趋势。本论文重在从中国快递产业的产生到现在的初具规模中提炼其发展的方向及影响发展的原因,以从中得到相关帮助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作为一个极具市场潜力的产业,快递业也在不断的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业内人士和学者也已对中国快递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在陈晓云和孙俊的《浅谈中国本土快递产业的发展策略》一文中将SWOT分析法运用到了对快递产业的分析中,提出了中国本土快递产业应该放眼世界和加强合作的建议。周扬在《民营快递业发展状况调查》中指出了快递行业环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中国民营快递业的影响。《快递业:酝酿变局》一文中,田天具体的对快递业中的包裹业务类型和其今后业务方向做出了阐述。王宗琪在《国内快递业“三国争霸”》中将中国快递市场内的3大快递巨头做了比较分析,为本土快递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可行建议。严宏伟的《中国邮政EMS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一书中,将中国邮政快递EMS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切实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内容本论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参考,以快递产业的起源、中国快递市场内各快递企业的发展情况及现状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在过去发展中及现阶段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中国各快递企业发展的因素,并以此对中国快递产业未来的发展政策提出可行的建议,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预测,为中国各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思路与方法1.研究思路: 从收集到的大量文献资料入手,以快递产业的起源、发展、现状、未来等具有时间特征的关键词贯穿整篇论文,成为论文的中心轴。从整体出发,在分析了整个快递产业现状及发展存在问题的大环境下对论文重点提出的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进行再分析。在分析多种因素的同时注重对分散的内容进行整合,将小的因素进行科学的分类,以得出针对整合后的大因素的分析结果。2.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综合中国快递产业特点与企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其发展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的搜索有关中国快递产业的文献资料,从而全面正确的对中国快递展业领域做出正确的情况判断,从而从整体把握文章的研究方向。SWOT分析法。在充分了解相关资料的前提下,将快递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总结在SWOT矩阵中,直观的分析研究问题。2、中国快递产业概述快递在当今世界,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客户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早在1993年,全球十大运输企业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为主要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快递业在运输业中不可低估的地位。快递业近20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在发展中国家,快递业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更大的发展。快递产业的起源快递产业的前身包裹运送服务是由邮政送信业务发展而来,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9年UPS公司将业务扩展到西雅图以外地区,自此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小物件的运送在可*性和实效性上远远不能满足人满的需求。于是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快速的,可*的递送货物的产业出现。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并成功获得了航空运货权利。UPS及其他快递公司业务迅速蔓延到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区并以惊人的速度继续向世界各地扩展 。作为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实体,中国快递市场的潜力已经进入各国快递公司的视野,国际快递产业的巨头们早就对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虎视眈眈。1986年敦豪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外运敦豪,成为了中国市场内的第一家快递公司。20世纪80年代,随着快递产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快递企业迅速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遍布地区不断延伸。在中国快递产业已走过的30年当中,市场模块以基本形成,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快递市场的三大巨头即国营快递、民营快递、国际快递。随着近年我国快运快递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在我国东部地区形成部分快运速递圈。同时这些快运速递圈正在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部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已经成为区域性快运速递产业发展中心,而且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基本交通运输干线为基础的若干快运速递通道,使我国快运快递业得到继续快速扩展的空间。虽然中国快递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在先进技术使用和管理等各方面与外资快递巨头相比仍存在很多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快递市场依然以每年至少33%的速度增长,而在未来的10-20年内,中国快递产业量将以航空货运量的2倍增长,其产业内部经营管理等方面也将随之日趋完善。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简要发展历程当国际快递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不断发展扩张时。为时使我国在快递方面拥有自己的优势力量和市场份额,1980年我国推出了自己的国营快递公司——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国际快递公司。公司自创建以来秉承优质服务、确保时限、开拓市场、特快特办的经营方针。EMS面世不久,公司受理的业务量就迅速增长,公司自身也在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种类和范围,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起初只受理国际快递业务,1984年开始将业务范围转入国内,成为中国快递市场自己的快递品牌,受理国内实物传递、物品派送代收款、礼仪专递、国内收件人付费等业务,同时提供代客报关和代客包装。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以其国内市场独有的地位迅速占有了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中国民营快递简要发展历程据了解中国第一家从事快递业的民营企业名叫“快客达”。但目前这家国内首家民营快递企业现已不复存在。中国民营快递业诞生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历史时期,大量民营快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每年的业务量以60%~120%的速度递增,1993年当今中国民营快递业中两个规模最大的企业,顺风和申通公司分别在珠三角和长三角起家。这是中国两个外向型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正是在这样的地区,生产了对快递服务的巨大需求。1998年以来,民营快递每年都以120%~200的速度递增,一大批大中型民营快递企业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3、中国快递产业的发展现状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的发展现状自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创建以来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国内首屈一指的航空的陆路运输网络,其网点遍布全国300多个城市。EMS依托与中国邮政航空公司密切关系,建立了以上海为集散中心的全夜航航空集散网络。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网络覆盖为其业务的受理和增长做了有力保证,也为实现国内快递次日到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目前,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已经具有了高效发达的邮件处理中心。EMS在全国拥有一支20000余人的专职员工队伍及10000余部专门用于收揽、投递、运输的机动车辆,全国共有200多个处理中心,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处理中心分别达到30000平方米、20000余平方米和37000平方米,同时,各处理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分拣设备。EMS在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技术装备先进的中国邮政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也已于2008年在南京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EMS近年来一直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致力于与大型国际快递公司结成合作伙伴 。同民营快递公司相比,EMS还具备领先的信息处理能力。在国内建立了300多个信息处理平台,使其受理的业务可以在网络上公布,可实现EMS邮件的全球跟踪查询。建立了以网站、短信、客户服务电话三位一体的实时信息查询系统。虽然EMS拥有本土化优势以及较先进的技术设施,但是与许多国际知名快递公司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1995年至1999年间,中国邮政国际速递业务年均增长率仅为2%,其中有些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这与整个行业超过30%的平均增长速度相比,EMS业务市场越来越大的时候却在逐渐失去份额。另一方面,DHL、TNT、UPS、FEDEX的业务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个别速度甚至达到40%左右。 数据显示,全球几大速递公司不仅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与中国邮政EMS的竞争,而且势态极其猛烈。中国民营快递发展现状在企业规模方面,中国民营快递企业人数良莠不齐。公司小至几人组成多至几千人,但由于人员素质和服务的不规范,民营快递在社会的形象一直落后于外资快递企业和EMS。目前,民营快递以发展为3个方面的市场即国际快递,国内快递,市内快递。大部分民营快递以从事市内快递业务为主,占其总市场份额的90%左右,而国内和国际快递只占10%左右。在地域范围上看,民营快递企业以从最初的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向全国各地延伸,虽然民营快递以遍布全国,但是大型的民营快递公司数量还很少。不过民营快递也拥有外资快递公司和EMS所欠缺的独有优势。快捷的速度和低廉的价格正使民营快递逐渐的蚕食中国快递市场,成为中国快递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部分。国际快递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从20世纪80年代国际快递公司接踵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国际快递公司就迅速瓜分了中国快递市场80%的份额。近几年,在欧美市场,几大快递公司的发展并不顺利,这是他们将更过的资金投入到正在火热发展的中国快递市场。2002年敦豪与UPS在华营业额猛增60%,是亚洲其他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目前FEDEX和UPS,德国的DHL,荷兰的TNT以逐渐成为划分中国快递市场的四大外资快递巨头 。他们纷纷以与本土快递公司合作的方式在中国快递市场站稳脚跟。对于FEDEX来说,他们选择了与大田物流合作,而DHL与中外运成立了中外运敦豪。虽然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快递市场已经占有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国际快递公司还在不断的抢占内陆市场。国际快递公司跻身中国市场,其主要在于自己控制的全球网络和先进的全球通讯技术及管理经验。而中国国内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国际快递公司来说比EMS和民营快递公司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快递和包裹承运商,UPS以在中国投入品牌服务城市达40个之多,而服务范围将延伸的120多个城市。TNT也在利用自己在欧洲的网点优势不断扩大自己对中国快递市场内国外快递以业务部分的市场占有。2010年TNT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将从目前的25家增至100家,为中国100多个城市提供物流、快递服务。而其在华员工也将随之增至3万人,仓库面积预计到达325万平方米并拥有2500辆运输车组成的车队。据估计,从现在到2021年中国国内航空货运市场将以平均每年的速度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快递市场高大1000亿的利润空间,国际快递公司们也将不断巩固自己的在华地位争相分食这块未被开发的蛋糕。4、中国快递产业发展问题分析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的发展分析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服务质量不高 随着中国快递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快递服务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在这种形势下,EMS也暴露出一些自身的不足。邮政快递不同于民营快递和国际快公司,作为一个国有企业,EMS也沿袭着国有企业在软件服务上的不足。服务的不足不止表现在与客户相接触的窗口上,EMS在电话回访方面所做的也大大落后于民营快递和国际快递公司。2.快递价格高快递价格远高于民营快递价格已成为制约其业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EMS的国内快递的起价为20元,这比同等速度的民营快递整整贵了一倍,而在国际快递价格方面,EMS的价格又明显高于国际快递公司的平均价格。这在快递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已经成为了EMS的一块心病。高于其他快递公司的价格也是EMS失去了很多有可能在未来占有中国快递市场相当一部分业务的的零散快递客户。3.快递速度慢,网络跟踪困难近年来,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速度偏慢的问题也慢慢显露出来。EMS一直以快捷的速度闻名中国快递市场,但是随着民营快递网点设施的完善和国际快递公司的激烈竞争,EMS的速度优势已慢慢被遮盖,民营快递公司和国际快递公司在快递速度方面下足功夫,要在速度上与EMS一拼高下。这也凸显了EMS在大城市速度较快而偏远地区速度慢的不足。EMS虽然有较完善的网络查询系统,但是跟踪查询困难或是查询时间较长依然普遍存在于EMS的日常经营当中。这不免引来了客户对自己递送货物的担忧,也在渐渐的使EMS失去一部分市场。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在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组织结构不合理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作为一个国有大型企业,国家为加强EMS各种业务的专业化管理,除国家邮政局设有职能部门外,还设立的中国速递服务公司这一专门管理机构。虽然中国速递服务公司负责EMS的全面管理和战略规划工作,但是其与各省邮政局平行,对各省邮政局没有直接的考核和指导作用 。其后果必然导致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内耗的过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自身形象。2.管理层市场意识薄弱现代营销经验指出,只有在充分收集市场信息和在了解市场环境的前提下做出的策略才能赢得市场生机。而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长期不注重市场营销信息的手机与分析,没有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营销信息系统,致使公司内部信息不顺畅,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了解不及时,在竞争中不能灵活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获得竞争优势。此外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细分和定位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一直是过国内快递市场的领导者,因而习惯沿用全面地毯式覆盖整个快递市场,大而全的思想一致充斥着管理者的头脑,没有正确的意识到在失去政策保护后,要在所有细分市场与竞对手展开竞争并获得优势是不现实的。其次,经营手段单一,服务意识不强也直接导致了客户的流失。至今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的部分管理者和员工仍然没有企业意识和服务意识,没有将服务工作作为重点来考虑。3.经营成本高造成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成本偏高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在于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机构重叠严重。目前,全国邮政已经拥有专职邮政快递员2000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快递企业。邮政快递一直是自然性垄断行业之一,员工工资水平一直比较高,即使在进入WTO后其员工工资水平也未与劳动市场接轨,与其他民营快递公司相比,同样的岗位,邮政快递EMS要承担更高的人力成本。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的航空运输被区别于普通货物运输,航空公司以有限处理为由索取高于普通货物的价格,这使得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S的航空运输成本高于其他竞争对手。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的SWOT分析SWOT分析法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SWOT分析又称动态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运用SWOT方法,可以对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企业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优势):中国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自1980年创办至今已经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在中国,由于邮政的观念很大程度上已经深入人心,这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消费习惯,因此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可能正是许多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消费渠道。 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网点遍及全国300多个城市,业务处理网点多,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有序的网络,这是许多速递公司都不能实现的“真空”优势。 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有着独特的经营理念和服务宗旨,其观念深入人心,得到许多消费者的认可,具有很强的社会知名度。(劣势):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的限制和舒服,自主发展能力弱,自主性不够,一直依托于中国邮政公司,这成为制约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发展的瓶颈。 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服务水平不到位,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服务质量与国际快递公司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硬件设施与国际快递公司相比还显得比较滞后,在运输方式和设备的先进性上落后于大型的快递公司。 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业务品种较为单一,还没有做到自身的多元化发展,市场适应能力差,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行业风险的能力较差。(机会):国加入WTO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快递市场的发展潜力都被看好,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对放宽,为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扫清了前行的障碍。 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拥有自主的品牌优势,这就使其拥有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在国内社会力量强大。近年EMS一直致力于与国际大型快递公司的合作并且学到了很多经营经验和应对挑战的方法,而且获得了雄厚的外资力量。 如今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也开拓了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的视野,EMS在国内有先进的研发设备和人才储备,开发新产品、新业务的可能性增多。(威胁):我国加入WTO后,实力强大的国际速递公司将改变以往的合资或者代理的方式,将以独自企业的身份获得直接进入我国市场的权利。中国速递业的壁垒将被完全打破,这无疑是对中国本土快递企业的一个巨大的威胁。 国际大型快递公司的实力远远超过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他们拥有专门的飞机、机场、车队、处理中心和大型业务跟踪查询系统。拥有对国外快递的经验,当日递、次日递水平较高,查询迅速,答复准确,质量较高。 国内速递业务的主要竞争对手,如民航快递、中铁快运等在硬件上也远远胜于邮政。民航拥有未定的航班,可以实现优先发运、紧密衔接,在远距离城市速递业务上极具竞争力;铁路拥有拥有火车线路优势,对近距离物品类速递业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中国民营快递的发展分析中国民营快递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行业内部混乱中国民营快递是一个没有全国性统一的行业组织。虽然自诞生以来,民营快递的业务量以每年60%到120%的速度递增,但是飞速的增长给中国民营快递带来利润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行业内部越来越大的隐患。中国民营快公司大多以中小公司为主,在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的前提下,民营快递之间恶意竞争、相互排挤的现象屡屡出现。这不仅影响到民营快递公司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了对中国快递市场的占有和公司未来的发展。2.业务面太窄灵活的运行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小公司在应对外界环境变化是做出快速机动的反省,但也增大了其应对市场变化的风险。目前,在中小企业居多的中国民营快递行业中,企业业务面太窄已经成为了公司负责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甚至有一部分小民营快递公司只能做起本市的快递业务,而一些较大的民营快递公司在能把快递业务做向全国的同时也并没有做到将自己的业务横向展开,业务面也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货物递送。3.企业自动化程度低,专业人才较少目前我国民营快递企业主要还是*人工操作,在宅急送,包装、分拣、装卸、搬运等大部分物流环节都是手工作业,配送中心的设施相当落后,基本没有什么先进的机械设备,只有上海北京这些大的分公司能看到立体仓库,这与国际快递业的巨头们先进的电子机械设备是无法相比的。从事民营快递企业管理和配送等重要工作的人员基本没有接受过快递专业的相关知识培训,文化程度也都不高,这也限制了民营快递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中国民营快递在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企业数量过多目前,我国从事快递业服务的民营企业有上万家之多,其下属员工人数也多达100万人。据国家调查局上海调查总队2007年5月31日公布的调查报告,2006年上海市具有独立核算法人资格的民营快递企业有467家,注册资金在20万元以下的占九成。按员工人数算,20人以下的企业有373家,占;20至100人之间的有64家,占;100人以上的有30家,占;超过千人只有4家,仅占1%不到;而上海恰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城市之一,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数量多,而且整体规模都比较小。这就使无数中小民营快递公司不容易发展壮大。2.缺乏行业标准快递产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不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没有被列入经济统计的范围,因此也就没有一个官方的统计记录。经过十多年的讨论勉强划分在邮政的掌管范围下,但还是没有一个行业标准企业间的竞争规范更无人管理。尽管国家邮政局2007年9月21颁布了首个快递服务标准,但次标准并不符合小型民营快的公司的实际情况,没有得到民营快递公司的支持和落实。此外民营快递的快递价格和收费标准也不同意,服务质量与收费的衡量标准也无法可依。3.资金不足制约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众多因素中资金因素是最重要却最难解决的因素。如今民营快递公司面临的不是业务不足的问题而是资金不足,无法受理业务。民营快递公司的融资渠道很少,资金来源基本以自有资金为主。由于行业的风险性和不规范性,民营快递公司很少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一些企业开始尝试上市和发行债券等社会融资方式,但目前成功的很少。民营快递的公司以中小型公司为主,其公司固定资产无法使其取得信贷等方面的优势。中国民营快递的SWOT分析(优势):民营快递拥有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国际快递公司所不能做到的价格优势,低廉的价格使中国民营快递迅速占领了低端和散件市场。其主动上门,价格便宜的特点以为其在中国快递市场份额上占有一席之地 。民营快递对业务受理的反应迅速,一些大型的民营快递公司已经拥有了媲美EMS的信息网络查询和跟踪系统,而且速度还要快一些,民营快递的业务服务水平已接近国际快递公司。快捷的速度是民营快递公司一直拥有的自身优势,在国内处理业务和递送物品的速度比EMS和国际快递公司要快得多。民营快递公司在中国拥有国际快递公司没有的本土化优势,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在国内的快递网点比国际快递公司要多。民营快递虽然自身规模普遍较小,但是灵活性大,对外界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比EMS反应快。(劣势):民营快递公司拥有的自己都是个人自有资金,而且面临资金制约公司发展的困难,缺少资金,不能有效的扩展业务范围成为了民营快递公司的一大难题。民营快递公司的信用水平和可抵押资产一般较匮乏,无法有效的进行民间、国际融资和获得银行贷款。虽然民营快递公司在国内网点方面优于国际快递公司,但是与国内快递老大EMS相比,网点的数量、覆盖面、建设和基本设施都要逊色很多。民营快递公司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极少有发展壮大的公司,其品牌知名度普遍不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这与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国际快递巨头相差甚远。民营快递公司大多以个人和合伙人形式建立,管理和受理业务的员工大都没有经过相关专业的技能培训,管理人员也缺乏专业知识。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民营快递公司在机械化、自动化方面很不发达,无法处理大批快递递送业务。(机会):中国快递市场潜力大,发展空间广阔,巨大的市场内蕴藏的无限的商机,这也为民营快递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民营快递有着光明的发展前途。邮政EMS在企业制度上存在固有不足,这是短时间内不容易调整的,而民营快递公司应变能力强,可以在EMS不足的地方做足工作,以寻求市场占有率。国际快递公司和EMS普遍存在快递价格贵,经营成本大的缺点,降价空间较小。而民营快递公司在价格方面收缩性比较强,面对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都够有效的把握机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威胁):新《邮政法》修改严重阻碍了民营快递公司的发展,国家邮政总局为了规范快递市场,保证EMS的绝对市场占有地位,缩小了民营快递公司的业务服务范围,规定了有些业务只有EMS能受理。国际快递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目前在国外,80%的快递市场份额都被国际快递巨头控制,民营快递想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快递市场十分困难。国际快递公司拥有快递企业经营的经验,资金十分充裕,同时在公司管理方面也有专业的人才。国际快递公司的员工大都接受过专业的快递业务技能培训,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这些正是民营快递公司所缺少的。目前,在国内快递行业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市场监管不能有效的实施。各中小民营快递公司间的竞争混乱,恶意竞争、非法竞争依然普遍存在,这也严重影响了民营快递的发展。

清华工程工业系老师认为,物流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新型行业之一,尤其是在中国,各个行业在把物资和人力定为第一、第二利润源之后,又把物流定为第三利润源,由此可见物流在各个行业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为企业从包装,仓储,运输,配送等方面尽可能的节省各项开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而从中赢利。在2009年的经济危机中,物流则被国家做为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之一。所以物流在中国未来的10年发展前景广阔。据有关权威机构对美国物流业的统计与分析,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年平均资产回报率为%(irr),仓储为%,综合服务为%。在中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的irr为1%。这一数据,不仅说明了中国物流管理模式的落后,效率低下,也说明了中国企业仍有很大的空间可以通过物流来降低成本。想了解更多专业知识,先到清华网站看下吧~

自我国加入世贸以来,现代物流配送、国际快递等成为外商拓宽在华投资领域的手段和新的投资热点。如何应对国外物流快递公司的冲击,挖掘行业盈利点,成为中国物流快递业共同关注的话题。通过研究近几年国际及国内物流快递行业分析报告,专家论著及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发现物流快递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和盈利模式,即是将优势资源集中在服务和管理上,加强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投入,细分各产品的边际利润,有取舍的实现产品多元化经营。具体分析详见下文:

共享快递盒在快递行业的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共享快递盒在快递行业的发展策略研究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快递包装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废弃快递包装,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经济发展不能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上,具有可社会化循环利用环保特性的共享快递盒的出现打破了快递包装市场资源过度浪费的局势,符合新时代的环保主题。

关键词:

共享经济;绿色物流;环保;创新与阻力;共享快递盒;

引言:

从前,人们印象中的“双十一”是个仅仅属于光棍的单身节,而如今却变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购物节。“双十一”的来临不但使电商行业火爆,也滋润了快递行业。物流配送埋头苦干,快递小哥马不停蹄,使得“剁手党”们收获了满满的一堆包裹。划开一层纸箱,撕开一层胶带,拿掉一层填充物,打开一层塑料包装袋,经过一系列的“翻山越岭”后买家终于见到等了几天的宝贝的“庐山真面目”,而令许多人苦恼的是,这些废弃掉的包装材料该如何解决呢?想留着却无处放置,想扔掉又觉得浪费。其实,在快递行业里普遍存在着过度包装的问题,卖家使用多种材料层层包装是为了能够将货物安全送达。但是这些材料一旦被随意乱扔不仅会消耗大量的纸浆原材料,还会污染环境。

1、社会大众对共享快递盒的认识

为了研究共享快递盒可行性的分析,通过问卷随机对200名无锡市民做了市场调查,分析中发现,人们的网购频率很高,的用户每月至少网购1~4次,尤其在“双十一”等活动日,快递数量更是成倍增长,由此可见随着电商的发展,网购规模不断加大。在调查中发现,包装物有是纸箱,是泡沫箱及塑料袋,这些材料在生产、使用中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生产时需要消耗很多的林业资源,产生很多污水,使用中难以被循环利用,对环境造成破坏是快递业不可承受之重。的用户表示,拆开快递后会将包裹快递包装直接扔到垃圾箱,这说明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随意丢弃废弃包装物带来的危害。根据调查,的用户愿意使用共享快递盒,的用户不愿使用共享快递盒,他们不支持的原因主要是怕共享快递盒使用过程中保密性不好而泄露个人隐私以及快递盒回收会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烦。由此可见,共享快递盒得到多数人们的支持还是有望普及的,但要注意共享快递盒的保密性还有回收过程需要简单化。

2、共享快递盒刮起绿色风

说到底“羊毛出在羊身上”,消灭垃圾的最好办法就是不产生垃圾。因此,在绿色物流时代的背景下,成本低、环保性强的“共享快递箱”应运而生,对解决包装过度和快递垃圾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2017年4月,苏宁物流首次推出共享快递盒版本,以漂流箱的形式用于3C、母婴、快消易碎商品的自提,送货上门服务,结合智能包装推荐,有效减少了包装箱的使用和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随着苏宁物流的`“试水成功”逐渐放大了共享和循环包装在绿色物流中的应用。2018年3月23日,丰合物联计划投放300万个“快递宝”共享包装箱。而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也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20个绿色仓库,这些绿色仓库使用无胶带快递箱和100%可降解的快递袋。据统计,这些共享快递盒一旦推广使用后,每年可以减少使用纸箱亿个,节约个小兴安岭的树木,同时可以为电商节省2亿~3亿元的包装费用,为一线回收人员和回收网络企业创造亿服务性收入。

3、苏宁物流版本脱颖而出

在物流领域特别是快递领域,采用纸盒包装或者塑料袋包装快递,是目前普遍的现象。传统纸质快递包装盒,很难重复利用,回收难度大,且纸盒价格一直在不断上涨,导致电商卖家的成本不断提高。因此,苏宁物流坚持“绿色包装”的环保理念,对共享快递盒不断升级,推出了版,使得共享快递盒更智能、更环保、更轻便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苏宁物流推出的版本共享快递盒能够在众多共享快递盒中取得一席之地,优势在于其实现了入仓、分拣、包装、配送、回收的全流程在线,每个箱体码都有唯一的身份证。并且采用环保高科技材料,密度小、轻便易用、表面刚度高、抗划痕、柔韧性好、不容易开裂,回收后的快递盒可以无污染循环再造,再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废水废气。一体化生产制造体系,降低了中间成本,稳定了原材料价格,使新共享快递盒能够有效循环使用60次以上,单次使用价格比纸箱低30%以上。更值得一提的是,折叠化的设计更轻便,打开使用仅需5个步骤,折叠回收只要4个动作,在仓库与运输途中堆叠码时十分方便,可以有效提高物流运输效率,节省仓库容量,提高物流周转率。

4、共享快递盒难推广普及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共享快递盒虽然达到了环保的目的,在经过流转后,却不易回收。近年来,“暴力分拣”事件屡见不鲜,快递员分拣时将快递件有多远扔多远,更是随意坐在快件上。如此反复折腾,一个共享快递盒能循环几次?若使用寿命短,将导致网购高峰期时共享快递盒供不应求,如此必然要加大生产量,而这种用特殊材料制作的快递盒成本比普通纸盒要高,无疑增加了包装费用,这也使得一些因刚起步而资金不足的小型电商头疼。再者,如今的快递都是直接放在“菜鸟驿站”之类的快递存放处让收件人自己去取,完全省略了签收这一步,收件人很难与快递员产生交集,要想将快递盒回收需要依靠中介人或中介物,但这种做法灵活性很低。若收货人不在家中呢?若有人想将包装箱据为己有呢?这样回收不但耗费人力物力,还会增加额外的费用,更需要收件人的配合。这些问题都为共享快递盒的回收增加了难度。

5、共享快递盒发展对策

想真正开启绿色时代,一方面要加大对共享快递盒的研发力度,提高盒子的质量,更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另一方面也可以补充使用其他快递包装方法来解决共享快递盒成本高和供不应求的问题,比如推出循环包装袋、百分百可降解的包装等。除此之外,还应完善共享快递盒的回收体系,比如设立相应的回收站点,鼓励企业开展包装回收业务,可对他们适当的税收减免。对主动归还共享快递盒的民众进行奖励,调动民众的积极性。

6、绿色物流时代任重道远

总而言之,绿色物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范围普及共享快递盒需要消费者的配合,更需要一系列完善的体系来支持。共享快递盒的出现是一种进步,同时也只是个开始。怎么避免过度包装?怎么将“共享快递盒”推广普及?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创新总会伴随着阻力,“共享快递盒”在实际应用上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裹足不前,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勇于迎接挑战。想真正让快递行业完成转型升级,仍然需要我们作出努力。

拓展:

毕业论文题目

1、商业银行参与企业环境信用规制的法律责任研究

2、都市型现代农业产权法律制度之构建--评《都市型现代农业法律制度体系研究》

3、村民小组的法律主体地位探析

4、浅谈公司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策略

5、非遗视角下蒙医药法律保护路径研究

6、中概股回归A股的路径选择及法律风险防范

7、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法律风险浅析

8、股权质押的法律风险分析

9、民宿热背后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0、探析知识产权跨境交易与创新市场法律风险

11、论法律语境下的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以融合与创新为中心展开

12、无居民海岛保护利用中的军民融合法律政策研究

13、论公海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14、武警部队使用无人机实施反恐维稳的法律规制研究

15、论我国电动自行车的行政法律规制

16、董事性别结构多样化的法律规制

17、基于OBE理念的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18、铁路电子客票法律问题思考

19、自动驾驶汽车致害的法律责任问题探究

20、破坏性膜拜团体法律规制路径分析

21、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作品认定及法律保护

22、探究中职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对策

23、试论中国法律文化视角下辩诉交易的可行性及构建

24、浅析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25、政府采购中的供应商法律责任存在问题和完善对策

26、论商品外观的法律保护

27、公司初创期法律问题简析--以公司章程自治不足为角度

28、公司并购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29、环境影响下企业生产经营中承担刑事法律责任分析

30、人工智能的刑事法律地位探讨

31、高空坠物问题的法律研究

32、夫妻共同债务裁判法律适用的研究

33、宪法法律在治国理政中的定位反思探究

34、提升社会工作者法律素质途径探析

35、法哲学视野下的自由意志、自主责任和法律刑罚

36、中国民航法律规制的发展与完善

37、论网络综合治理下自媒体的法律规制

38、从法律视域分析离婚时夫妻所持公司股权的分割问题

39、构建水利法律制度的保障体系研究--评《水利企业经理人法律风险防范》

40、主客体二分法视角下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之否定

41、音乐作品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法律制度研究

42、电力建设项目合同法律风险识别与防控

43、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44、完善我国技术移民的法律制度研究--基于德国的经验

45、保护矿产资源所有权的法律制度研究

46、股权众筹兴起背景下的证券法律制度变革

47、俄罗斯网络安全领域最新法律分析

48、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实施路径及法律保障

49、预告登记法律效力之理解与完善

50、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无纸贸易便利化"国际法律规制动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51、房地产企业税收策划法律问题研究--以营改增制度变迁为观察重点

52、网络犯罪国际法律机制建构的困境与路径设计

53、关于航空安全责任书法律关系的思考

54、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政策探析

55、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法律防控

我国快递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1.《我国快递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2.《湖南省民营快递业发展对策探讨》3.《我国民营快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都是重庆维普上的论文,如果下不了全文请留言或者来此处找我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知道你是为了写论文而烦恼,“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对你不适用。给你提供一点论文发散切入点,仅供参考!首先,经过多年的孕育发展,快递业已经从物流行业中脱离出来,成为独树一帜的行业,受邮政管理局监管,适用《邮政法》;第二,快递市场的竞争存在着国内市场竞争和国际市场竞争,要看你侧重哪一方面;第三,目前我国国内快递行业处顺丰快递采取直营方式经营,其他民营快递公司均采用品牌加盟模式经营;第四,因为我国快递业起步晚,发展快,目前对快递业的专著不是很多,很多问题的研讨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都停留在各种大小会议上,没有大量的书籍文献。第五,仅从本人多年的快递从业经验给你一些参考:我国民营快递随经短暂的十余年快速扩张发展,已形成顺丰,申通,圆通;韵达,中通等十数家已具相当规模的快递公司,但在从业人员素质、售后服务(延误、破损、遗失等特殊问题)、快件中转方式、公司自有资本与流动资金充足率、快递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结构、素质和管理模式、城市内快件派送交通工具、服务收费定价规则、业务开展范围、与国际快递巨头之间的差距等等都是涉及到快递市场竞争,每一点都可以写一篇论文。所谓的对策不过是各种利益和成本之间权衡的结果,这不单单是各个民营快递公司之间简单的商业竞争,更涉及到国家邮政系统的利益。因为邮政还有一个EMS。

中国汽车发展前景研究论文

这个我自己觉得是最完美的。非常符合你的需求1!!!〔参考文献〕〔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年鉴》(2002)。〔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02)。〔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4〕赵英:《中国汽车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趋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领导参阅》,2002年第35期。以下为内容!!!你要多给点分啊!!!===============================一、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态势1 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8%;销售汽车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其中轿车产销均突破百万辆,分别达109万辆和万辆,比2001年分别增长55%和56%.商用汽车的增长也很可观。汽车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完成销售收入6465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利润总额431亿元,同比增长.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看,已经居于世界第5位,2004年可能进入第4位。其中,轿车产量居于世界第8位。但是也要看到,世界第5位的生产规模与世界第1和第2位相差甚远。2001年居于世界第1位的美国汽车产量为1142万辆,居世界第2位的日本汽车产量为977万辆。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量中以CKD 、SKD 方式组装的汽车在增加。2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世界汽车工业体系已形成了所谓“6+3”的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本田、宝马、雪铁龙等几大集团进行全球化生产。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仍然是分散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从控股关系来说,虽然有几十家汽车厂已经分别进入了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还是比较分散的。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销量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它们的销量占总销量的,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汽车集团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在世界大汽车公司中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为250万辆。就亚洲而言,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就某些车型而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又是相当大的。例如,一汽、东风集团的中、重型卡车,生产能力和规模在世界上居于前列。2002年一汽集团的中、重型卡车销售量突破20万辆居世界第1位。一汽解放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改造,形成世界卡车生产基地。中国的大客车、“皮卡”车、微型车的生产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大的。中国的大汽车公司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围绕某一集团发展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2002年这一情况有了较大变化。中国主要汽车公司开始按照车型组织专业化的汽车公司,例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主体专业厂为基础组建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重型载重车的生产、销售,资产总额191亿元。中国的大汽车公司开始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独立出去,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的企业。例如,东风汽车公司把车桥厂独立出来,成立了东风车桥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车桥生产。3 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中国汽车工业的商用汽车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与世界先进水平有5—10年的差距。在产品系列化基础上,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每年都推出大量的新产品。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例,从2000年到2001年完成了新产品申报1215个。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但尚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中国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主要承担的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对某些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某些联合设计。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轿车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2标准,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欧4标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2001年中国进口的各类汽车发动机为246087台,大大超过了汽车进口数量。需要指出的是,在决定21世纪国际汽车工业竞争的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方面,从政府支持的研究开发角度看,中国汽车工业几乎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够把握好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4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随着中国加入WTO ,各个企业都加大了促销力度。200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费用增速高出销售收入,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企业在销售维修体系方面的建设也在加速。中国的大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销售系统。尽管如此,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国际上围绕汽车销售发展起来的信贷、金融、保险、租赁已经相当完善,发达国家大汽车集团都具有相当强的这方面的实力,而中国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才刚起步。到目前为止,汽车的分销、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汽车市场、汽车租赁、销售等方面手段比较单一,汽车分期付款也就是融资性的销售手段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国内许多品牌汽车的产销与售后服务是脱节的。部分厂家与其经销商的关系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是基本上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主要收益靠厂家按销量给予的年终返利、奖励及新车销售的装饰、美容、保险等相应服务。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往往只注重销售网点和营业厅的建设,对于维修服务投入相应较少。代理商经销网点功能更为单一,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不重新构筑另一套维修站、维修配件交易网。经销商销车功能与维修服务功能分离,直接影响汽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5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制造能力从生产规模上来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逐步逼近国际汽车工业企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但是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辆,而1993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人均产量:克莱斯勒辆、福特辆、通用辆、丰田辆。较低的生产率,在很多领域抵消了中国汽车工业低廉劳动力的优势。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引进车型国产化的努力迅速提高。相当一批引进车型在刚推向市场时,国产化率达4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一个引进车型国产化率从40%到80%,需7—8年,现在只需3—4年。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零部件配套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中低附加值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由于民营企业进入较多,对市场反应能力也在迅速增强。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与国际大汽车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合资,在主要汽车生产厂,主要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相当多的合资企业生产线装备是按照跨国公司生产标准引进的。有些企业还引进了柔性焊接生产线。由于合资企业要按照跨国公司要求组织生产,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保证产品水平、质量的关键设备、工艺、管理制度等方面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6 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新产品投入市场速度加快,对产品的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北京市已经实行欧2排放标准,国家也对排放达到欧2标准的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由于政府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提高,使中国汽车市场上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拿到中国的产品,要落后于国际市场2—3代,现在则要拿出与国际市场同步推出的产品。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在轿车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正在加速进入轿车工业。跨国公司在2002年大规模进入中国轿车工业,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中国汽车工业全面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1 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大举进入中国2002年随着中国政府落实加入WTO 的有关承诺,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加速进入中国。一汽与丰田、马自达公司联手;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提升了与PSA 的合作层次。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与北京汽车控股公司合资。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初始投资规模都比较大。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汽车公司分别计划在2005年和2006年向合资企业投资亿美元和3亿美元。目前,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轿车生产商已全部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投资,增加产量。广州本田预计其2004年生产能力将翻两番达24万辆,而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也将于2006年将产量提高到55万辆。本田和丰田公司都把占领中国汽车市场10%的份额作为其战略目标。主机厂进入中国的同时,跨国公司集团内的汽车零部件厂也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世界上绝大部分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已经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入了中国。丰田、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拥有几十家至上百家汽车零部件厂。随着本田公司进入中国,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也在广州成立,年产发动机12万—24万台。跨国公司加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使中国汽车工业重组不断加速。2002年,发生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天津汽车公司并入一汽,使丰田与一汽携手。东风与日产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集团分别携手2—3家跨国公司组成的大集团,初步形成中国汽车工业新的“3+9”的产业格局。即一汽、东风、上汽3大集团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哈飞、昌河和江铃汽车9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在“3+9”中,一汽、东风、上汽3大汽车集团的产量约占全国汽车产量的50%,另外9个独立生产商的汽车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40%.“3+9”的汽车产量已占到全国的90%.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为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兼并重组,将在21世纪初使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2 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工业的融合不断深化(1)在合资较少的载重车制造领域,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全面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合资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包括日产全系列乘用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及客车;东风集团与日产的全面合作,为其载重汽车产品高水平、高速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上海汽车公司与通用、日产合资生产重型卡车。(2)外国企业开始进入汽车制造装备、销售、维修服务、咨询、研究开发等领域。东风与日本大阪机工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系列适应高速、高性能生产的卧式加工中心,可以满足中国汽车工业大批量零部件柔性加工的需要。加入WTO 前,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渠道是不对进口汽车开放的。加入WTO 后,出现了合资的汽车销售企业。为企业进行战略咨询的外国公司也进入了中国汽车工业。政府有关部门即将推出《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和福特、大众、通用等国际巨头都已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成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申请,汽车金融开放已进入倒计时。2002年,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承诺或者已经开始在合资企业中建立研究开发中心。3 中国汽车企业在跨国公司全球体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1)开始成为跨国公司的区域性制造中心。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占领中国汽车市场。21世纪初,跨国公司开始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部署中的区域性制造中心。其典型代表是,本田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广州汽车集团合资在广州设立了本田专门向亚洲、欧洲出口产品的加工生产基地,产品100%出口。上海通用已经开始大量向菲律宾出口别克GL8,向加拿大出口发动机,这是中国第一次向发达国家出口大排量的汽油发动机。中国作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初露端倪。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汽车并出口销售到其他国家地区,促使中国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汽车零部件以较大规模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早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潮流。跨国公司通过零部件全球化采购,降低成本,减少风险,降低技术开发投入规模。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正在加速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例如,福特公司2002年4月在上海建立了采购中心,2003年有望在中国采购10亿美元的零部件,用于福特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在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的合作中,日产承诺将上海、十堰、襄樊等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纳入其全球采购体系。(2)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越来越多的汽车工业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标志着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02年根据沃尔沃公司的全球战略,欧洲、北美、亚洲是其3大战略重点。沃尔沃公司决定其亚洲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意味着沃尔沃公司在亚洲立足于中国发展。2002年12月18日,德尔福、霍尼韦尔等8家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通过了上海市外经委和外资委的认定,获得了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认定书。跨国公司在2002年纷纷宣布了他们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丰田、本田公司把占领10%的中国市场作为其战略目标。日产计划2004年在中国销售30万辆汽车。大众和通用则把中国市场作为他们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力图保持已经具有的优势。比较晚进入中国市场的马自达公司也宣布,中国是其“新千年计划的重要部分”。(3)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中国汽车企业利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专业设计公司,为自己开发新产品。例如,上海汇众汽车有限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合作,聘请10多位汽车专家,并且吸纳国内来自各大汽车厂的研究开发人才,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载货车。长安汽车公司与意大利一家著名汽车设计商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PV 新车型。民营汽车生产企业吉利集团请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大宇国际株式会社帮助设计一系列轿车新产品。中国汽车企业也开始进行全球采购。例如,上海汽车集团建立了所属企业共用件联合采购制,组织企业按照统一品质规范,参与全球零部件采购。陕西汽车厂通过全球采购,以性能优良的发动机装备新车型,使其重型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国汽车企业不仅在整车开发方面利用国际资源,在汽车零部件开发方面更是如此。2001年,民营企业浙江万向集团在国外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UAI 公司,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使该集团获得了海外市场运作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一汽汽车研究所与德国FEV公司合作开发CA6DE 系列柴油机,使中国汽车工业柴油机有了新突破。(4)中国低廉的技术人力资本开始得到利用。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除了占领中国市场之外,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重组自己的竞争优势也是重要原因。但是,20世纪跨国公司主要着眼于利用中国生产线上的劳动力,21世纪,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开始利用技术人才为自己进行产品开发。通用汽车公司不仅利用与上汽合建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为上海通用服务,同时也给通用北美部分提供技术服务。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母公司的某些技术开发项目拿到中国来做。(5)合资方式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投资是单向的,即外国企业向中国汽车工业投资。2002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开始向外国企业投资。上汽集团持股韩国大宇10%,开了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世界汽车资本市场的先河,标志着中国汽车企业开始积极主动地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上海通用作为一家合资企业以50%的股权重组烟台大宇,创造了国内汽车兼并的新模式。合资方式也由双方变成了多方。五菱、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公司共同组成了新的汽车公司;东风、广州、本田共同组成了本田的汽车出口基地。合资企业中有些实际上是外资占有控股地位。如“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占25%股份,江苏悦达汽车公司占25%股份,韩国起亚汽车公司占50%股份。目前,已形成了中国3大汽车公司分别与多家跨国公司合作的局面。 三、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及其融入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1 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1)根据中国汽车产品进出口计算中国汽车工业贸易竞争指数:2000年为,2001年为,2002年为.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基本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从产业规模、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看,中国汽车工业也是一个整体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产业。(2)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中,从整体看位于加工制造环节,尽管与单纯搞组装的国家相比,处于较高层次,但是仍然属于比较低的层次。(3)中国汽车工业有着巨大的、迅速发展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完整的、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较强的、较完备的技术开发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可以在21世纪取得比较迅速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竞争力都具有迅速提高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对跨国公司有着较大的依赖,但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种种有利条件,中国汽车工业有可能最终成为具有独立开发能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4)经过一段较高速度的增长,2010年前后,中国汽车工业可望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其后逐步成为全球商用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成为面向发展中国家和某些发达国家的商用汽车、中低档轿车的主要供应者,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某些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中心。2 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发展趋势(1)中国汽车工业加速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企业投资规模进一步的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系统之内,中国的大汽车企业也必将与跨国公司更加紧密地进行合作。跨国公司不仅在整车生产领域的兼并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中国汽车企业销售体系的对外开放,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相互依存必将日益紧密。国外汽车厂商和中国汽车企业战略结盟的方式更趋灵活开放。中国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将长期全面合作,又全面竞争。(2)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分享利益。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发展最迅速的新兴市场。到2010年中国轿车的需求年增长率将保持11%—13%的速度。随着中国逐步降低关税,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轿车价格还会以较快速度降低,进入轿车消费领域的人会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分享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扩大带来的利益。中国汽车工业的零部件将更多地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系统,中国汽车工业将成为跨国公司某些整车产品的重要加工生产基地。跨国公司通过把生产制造转移到中国,获得成本优势,分散生产经营风险。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分工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中国汽车工人的工资只相当于日本工人的1/10—1/15;在商用车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某些劳动力密集的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大批量生产的普及性轿车生产方面可望有一定竞争力;在技术开发方面也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对于中国的汽车市场,中国企业非常熟悉,跨国公司具有技术优势,具有全球生产、经销的优势。(3)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将逐步提高。在汽车工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诸要素中,中国最需要的是技术,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之间存在着较大技术差距,因此向中国转移技术,不会对跨国公司形成威胁。作为跨国公司重要的生产环节,中国汽车工业实力的增强,可以使跨国公司更加有效地利用在中国获得的低廉劳动力,获得国际竞争力。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逐步获得,跨国公司对中国技术人才的利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外溢效果,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的繁荣吸引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高级人才,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会逐步提高。由跨国公司设计,中国企业生产的模式会逐步改变。一是转为中国企业参加设计(与跨国公司或者专业的外国汽车设计公司);二是以中国企业设计人员为主进行设计;三是跨国公司把某些设计开发工作委托给中国的设计人员,但是跨国公司掌握核心技术;四是中国汽车企业开发出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较高水平的产品。这一过程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中国汽车企业能够抓住汽车工业新技术革命的机遇,这一过程还可以大大缩短。总之,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开发设计能力将逐步提高,最终将形成整个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分工合作。四、政策建议1 加速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经超过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在轿车消费方面仍然存在着中间环节收费过多、过滥的情况。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及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政府有必要尽快推出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地方在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时,也要考虑到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状况,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免对汽车需求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2 在政府支持下对汽车工业重大共用技术项目进行攻关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制造能力超前于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资金和市场,而是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如果长期在技术上依赖跨国公司,就不可能改变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较低的地位。世界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一场技术革命之中,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从技术上看,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突破,目前主要是商业化、产业化的推进。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已经成熟,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都有新型混合动力轿车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速。2002年1月,美国政府支持的《自由合作汽车研究计划》(FREEDOMCAR)出台,该计划目标是开发具有商业前景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及氢气供应基础设施,以极大地改善环境,目标是加快实现汽车燃料电池商品化。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应当对汽车工业面临的技术革命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地介入有关研究。中国政府应当针对汽车工业中共用的重大新技术项目、基础研究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同时制定有关政策,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3 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但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环节。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对于专业化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给予政策性扶植,鼓励外国大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兼并重组。4 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中国汽车工业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业绩甚佳,汽车进口配额对中国汽车工业发挥了重要保护作用。随着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配额不断增加,国内汽车贸易体系对外国公司的进一步开放,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因此,仍然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保护政策。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关税下调速度较快。因此,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汽车工业,主要应着眼于汽车零部件工业,通过对关键性汽车零部件产业损害监测,及时对有关企业提供保护。 〔参考文献〕〔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年鉴》(2002)。〔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02)。〔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4〕赵英:《中国汽车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趋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领导参阅》,2002年第35期。

1.飞速发展,前景好2.价格低廉,国内竞争相对弱小。发展空间巨大3.技术低下。油价问题。国家政策。、4.保险、销售、售后、装潢、美容、用品超市、二手交易等。

分太少了,不是你出,是百度出的。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简析【关键词】市场分割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效贸易保护率规模经济【摘要】加入WTO 后,面对国际品牌汽车企业冲击和进口关税大幅度调整,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虽然还是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分割过于均匀、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等。未来若能在开发自主品牌和研发新技术等方面多下功夫,中国仍有望发展成为汽车产业中心。经济引言我国的汽车工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3 年到1978 年,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建设阶段。全部由国家计划组织生产和销售,对企业而言不存在市场需求和竞争机制。第二阶段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1979 年到20 世纪90 年代初,是我国汽车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汽车工业的发展主要通过技术引进和建设改造,提高了产量,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步增强。第三阶段从2002 年加入WTO 至今,是我国汽车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开放国内市场,世界汽车大规模进入我国,这无疑会对我国的汽车工业形成严重的冲击和威胁;而我国的汽车行业在之前的发展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也亟待改善和解决。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遗留的问题和加入WTO 后面临的新挑战一是产业组织结构问题(即产业内企业的组成和相互关系)。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某些地方政府采用地方保护主义使得业内企业竞争力不强。而入世后,中国市场逐渐和世界市场接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品位也受到国外诸多产品广告的影响,一些国际知名品牌车偏好增加;合资企业也成为许多中资企业强而有力的替代品,一些国内老牌汽车企业资不抵债,存货积压。二是产业空间结构问题。产业的发展存在一个集聚和扩展的过程,开始以集聚为主,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各种要素向中心地点集中,形成一个产业中心,再由产业中心带动周围企业的发展。我国的汽车行业形成于计划经济,缺乏市场调节,存在市场分割的现象,各地出于自己经济和政治利益各方面的考虑,都希望将汽车行业发展成自己的支柱产业之一,设立各种地方保护主义,干扰市场,使我国没有产业中心和核心企业。三是规模经济问题。我国企业的分工多为按产品的种类分工,如分为客车制造厂、特种车辆制造厂等,零部件生产厂家仅仅围绕某个主机厂的配套产品进行生产,生产要素在不同种类汽车生产中流动较少,导致一定的效率和资源的浪费。四是产业市场结构问题。我国的汽车出口比例小,且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一些精密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整车出口额很小。同时由于现在中国的技术投入不足,合资企业的成长能力更强。跨国公司希望借合资的名义回避关税,开拓中国市场,而中方期望以“以市场换技术”。可时至今日,一些已经成立多年的合资汽车企业的核心零部件却依然完全依赖进口。我国汽车工业近几年(2002~2008)发展现状和实证分析市场分割情况。2007 年,我国除了山西、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这六个省外,其他的省、市、区都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体系。笔者通过分析《中国区域统计年鉴》2002、2004、2005、2006、2007 年的数据发现,我国汽车行业的趋同度,即产品分布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数占全国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总数的比重仍很高。2007、2006、2005、2002 年都为84%,2004 年还达到了90%。因为汽车产品的同质性强,经济带动力量大,各地方政府和部门都实行了区域封闭的保护政策,如武汉市只允许本地神龙公司生产的富康牌汽车作为出租车,而上海市只允许上海大众生产的汽车作为出租车使用。此外,受这种集团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影响,我国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也很低,上汽等大型轿车生产基地都建立了自己的零部件配套体系,自制率高达70~80%,对社会性的汽车零部件厂家依赖小。目前我国发展较好的几个汽车制造地区为吉林、上海、广东、湖北、重庆、北京,这六个地区2007 年汽车产量达到了全国总产量的,但它们的产量相差不大,都在70~80 万辆左右,可以说,这六个地区几乎平分了的份额,而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的产业中心。这样的发展表面上可以让每个地区都有汽车这样的“高利润”产业,但其实因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有的运输862010/03/中总第284 期责编/肖洁方便,有的原材料丰富,有的劳动力丰富,分散的发展不仅对当地的稀缺资源是一种浪费,更对当地的丰富资源不利。因为每生产一单位的产品要消耗更多的当地丰富资源,作为稀缺资源不足的弥补,会减低当地丰富资源的生产效率,导致丰富资源更廉价而稀缺资源价格更贵。分析目前国内十大轿车品牌,前三名仍全是合资企业,而我国自主品牌:红旗、夏利、奇瑞等都在五名以后。从外国人那分得加工组装的少量利益,还不如加速国内企业的合作,打破区域限制,集全国的资源为一体,即使利润分配不平均,至少都是在本国人的口袋里,不会被外国人瓜分。此外,自中国入世后,一些沿海城市,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很快,物价飞涨,很多跨国企业为了寻求低价劳动力,纷纷把目标投向内陆,而由于户籍制度的原因,人力资源这样的生产要素也没有办法自由流动,限制了资源的合理配置,让外资企业占尽各地优势资源。产品的进出口结构情况。加入WTO 后,我国的汽车进口关税从80~100%削减至2005 年的25%,其间每年按比例削减。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平均10%的水平。2009年之前,构成整车特征的零部件进口,以及进口零部件价格综合占整车价格60%以上的,均按照整车25%的关税税率征税。由以上数据计算,对于进口零部件价格综合占整车价格60%以上的国内企业,近似有效保护率g=(t-ai×ti)/(1-ai)=(-×)/(1-)=25%,对进口零部件价格综合占整车价格60%以下的国内企业的近似有效保护率g=(-×)/(1-)=(其中t 为消费商品的名义关税,ai 为无关税时进口零部件价格综合占整车价格的比例,进口零部件价格综合占整车价格60%以上的按80%算,进口零部件价格综合占整车价格60%以下的按30%算,ti 为进口零部件的名义关税)。由于对进口零部件价格综合占整车价格60%以下的国内企业的有效保护率g 更高,则这一政策实际上是鼓励合资公司提高国产化率,保护了国内使用自产零部件的生产商。2008 年12 月15 日,WTO 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最终裁定,中国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税收政策,违反了WTO 的规定和中国入世承诺。WTO 裁定败诉后,在2009年9 月1 日,我国实行“零部件关税为10%,而整车关税为25%”的整车和零部件差别关税税率。此举实施后,对部分未达到40%国产化率合资企业而言,不仅零部件关税下降15%,近似有效保护率g 更是提高到了85%[(-×)/(1-)],这样反而鼓励了合资企业大量从国外进口零部件,通过散件组装的方式在中国加快生产和扩张,大排量的散件组装合资车可能因成本降低而出现大降价,这会对进口高端整车产生一定影响,但关键在于不利于我国自产零部件的发展。面对此种不利局面,我国可学习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通过施加一些非关税壁垒,从而更灵活和隐蔽地保护我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如采用国内税对生产、销售、使用或消费的进口零部件收税;还可使用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在招标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笔者通过分析2000~2008 年我国主要进口汽车产品和主要出口产品的进出口额变化情况发现,我国进口主要为大排量的越野车和小轿车、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等,且2008 年进口品相对2007 年进口额都有提高,其中大排量的越野车的进口额增长了,而我国主要出口汽车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未列名车辆用车轮及其零件出口额2008 年相对2007 年只增长了,附件2008 年出口额相对2007 年还减少了,贸易逆差大。随着国产化率规定的取消,大排量的汽油越野车、汽油小轿车的进口可能会减少,但小轿车用自动换挡变速箱及零件,车身(包括驾驶室)的未列名零件、附件的进口量会大幅度上升。有些企业会采取“全球采购”的方针,可能会导致中国制造业成为空壳,也可能使本来就不强的汽车工业产品出口额减少。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前景简析加入WTO 后,中国汽车行业面临国际一线品牌的竞争冲击大,加上面对国际压力,关税的调整幅度也较大,可是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还是取得了较大成就,2008 年我国的汽车总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但相较于美国、日本这些老牌的世界汽车产业中心,我国虽然汽车总产量高,但生产过于分散,单看每个地区和各个企业的竞争力都不强,没有一家企业或一个地区的所有企业的年产量破百万辆,而2008 年世界产量破百的企业一共有17 家,以日、美、德为主。由此可见,我国汽车工业产业内部的整合还需更多的时间,企业之间若能打破地域限制、种类限制,使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合理使用当地最丰富资源,加强对研发的投入,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实现规模经济。同时我国的汽车工业还是以加工组装和生产中低档车为主,不能进入国际高端车市场。改变进出口品结构,拥有自己的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的汽车行业才有国际竞争力和大量的出口能力,单靠加工组装、生产低技术零部件等,在国际资本快速流动的现在,很容易找到类似的替代国。而目前研制小排量、新能源汽车的趋势给了我国站在世界舞台上和其他大国平等竞技的机会,也是我国开发自主品牌、研发新技术的好时机,若能把握好时机,加上内部产业的优化整合,相信中国发展成为汽车产业中心还是指日可待的。(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进入21 世纪以来,中国汽车行业虽然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等问题,但整个行业高速发展,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及消费大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中商情报网《2012-2013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调查及前景咨询报告》 2001 年中国汽车的产销量仅为200余万辆,但在2006 年产销量已双双突破700万辆,全年生产728万辆(其中乘用车523万辆)、销售722万辆(其中乘用车518万辆);2008 年在经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汽车工业仍保持了增长,全年汽车生产930 万辆(其中乘用车674万辆)、销售938万辆(其中乘用车643万辆)。 2009 年,在全球汽车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汽车行业一枝独秀,汽车产量为1,379万辆,销量为1,3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和。2009 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同时中国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比例已达12%。 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蝉联全球第一,分别达到1,826万辆和1,806万辆,同比增长和。其中,乘用车产销1,382万辆和 1,375万辆,同比增长和。2011年,汽车产销1,842万辆和1,851万辆,同比增长和。其中:乘用车产销1,449万辆和1,447万辆,同比增长和。

快递发展毕业论文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物流专业高级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提升物流专业人才竞争优势,必须不断开创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蓝海,本文 总结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年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经验 ,探讨如何利用企业资源开辟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蓝海。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物流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流毕业论文篇一:《铁路物流管理的几点浅思》 0引言 铁路运输作为我国物流行业的重要载体,具有运输覆盖面广、受干扰因素小等诸多优点,尤其是随着近年来高速铁路运输网络的快速发展,更是使得铁路物流行业得到空前发展,且在我国整个物流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目前铁路物流企业还存在经营格局分散、信息流通不畅、服务模式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客户的运输需求等一系列问题,造成铁路物流的整体市场占有率还相对偏低。由此可见,现代铁路物流网络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铁路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使得铁路物流管理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1铁路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铁路物流网络资源分散 铁路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运输线路和站点遍布全国各地,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备,将全国各大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物流网络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在铁路物流方面,目前各铁路局已成立相关铁路快运管理部门,但是由于受局域分管、协调统配等因素的影响,铁路物流一站式服务较弱使得铁路物流网络资源相对分散,铁路物流管理中间环节过多,办理业务的时效性差,不同地区的物流服务点之间的沟通缺乏协调性,尚无法实现高效调配,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高效的进行处理和问题的反馈,因而也就不能满足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当抢占一些大中城市的市场份额时,铁路物流企业行业较为分散的网络资源布局很难占据优势,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导致了铁路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难以提高。 库存管理水平不高 现代物流管理要求基于供应链实行零库存管理。但是,对于铁路物流企业而言,库存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运输资源和设备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传统的铁路物流管理模式导致一站式到达服务较弱、周转次数较多,在延长运输时间的同时还造成了大量额外成本的支出。另外,铁路物流企业在面对铁路突发事故时,不是及时采取有效 措施 进行协调或者改道以保证物流工作的顺利进行,而是往往采取等到事故问题解决之后才开展物流工作,造成库存积压,工作效率大幅降低,严重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非常不利于铁路物流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整个铁路物流系统整合度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系统都处于垄断状态,全国铁路运输系统都由国家所有,各地区铁路局对所在地铁路运输系统进行分别管理,导致我国整个铁路物流系统的整合程度非常低,铁路物流管理的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各地区铁路局往往只负责自己的货品、材料、物资的运输和管理,而对其他铁路局的货物则难以统配协调,不能做到高时效管理,同时也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终导致了货物运输速度慢、不易查询等问题,物流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再加上现代铁路物流管理还没有和电子商务进行高效的融合,物流周转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共享,大大降低了铁路物流运输和管理效率,市场竞争力难以得到提升。 2提升铁路物流 企业管理 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优化铁路物流网络布局 运输网络是提升铁路物流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铁路线的固定性就严重降低了铁路物流的灵活性,因此,必须通过采取优化铁路运输网络布局、提高服务网点覆盖率的方式来满足铁路运输服务的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满足不同客户的多种需求。最重要的是做好铁路物流网络的建设规划工作,根据各地区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优化铁路物流节点的布局,根据需要适当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优化管理机制,最终实现跨局、夸层级间的沟协调通和物流工作的高效调配,从而有效节约时间,提高物流业务的办理效率,增加整个铁路物流管理过程的衔接性。另外,随着近年来高铁运输的快速发展,铁路物流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快速发展高铁运输,提高货物运输速度和效率,并有效结合地区优势合理设置现代物流中心,提供延伸服务,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还能达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 优化铁路物流库存管理模式 铁路物流企业要做好库存控制,尽量减少库存,并朝着零库存的目标进行库存管理模式发展,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物资周转效率。还要加强对供应商和需求方的管理,使整个物流管理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基于供应链开展现代铁路物流服务 基于供应链开展现代铁路物流管理和服务,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传统的铁路物流管理大多停留于运输和配送等操作层面上,当出现了基于过程的现代供应链管理之后,可以使铁路运输中各相关单位和部门都参与到物流活动的规划和协作中来,同时还可以有效延伸铁路服务范围,优化铁路物流服务发展模式,比如对于大型综合性货运站可向综合性物流中心发展,开展一体化服务;规模较小的货运站可发展为集货或分货中心;将物流服务的切入点融入供应链,深入到企业的生产销售 渠道 中,进而提高铁路物流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小结 综上,铁路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政府及铁路部门应该加强对现代铁路物流的管理和资源整合,优化铁路物流的网络布局,加强库存管理,不断适应现代化物流管理模式,基于供应链开展现代铁路物流服务,还要积极建立信息化铁路物流服务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进而提高整个铁路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整个物流行业中占据优势。 物流毕业论文篇二:《试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的对接》 高等职业 教育 更侧重于教育的职业属性,国家目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就是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的一线人才,尤其是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才。国家教育部门还对未来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了一系列的规划,如中高职的对接、高职高考的新模式、本科试点职业教育等等。国家密集出台这些政策,为高职教育发展描绘了前景蓝图,为各地的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物流行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各地都把发展物流行业作为重要的任务,物流行业的发展为其他行业的产业集群提供了基础,是各地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保障。高职教育应该是开放的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工学结合,强调教学过程中的社会参与。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很多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应该把该专业作为试点,有效地与区域经济对接,使之成为高职教育中专业与社会和谐、互动发展的典范。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家职业教育精神、贯彻国家有关政策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首次出现在中共中央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其后1991年、2002年、2005年三次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决定都秉承了1985年的工作方针。2014年国务院决定遵循党的精神,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从“大力发展”到“加快发展”,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方针的重大调整。各地区为了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调整,也纷纷进行政策的分解和落实。在2014年11月26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的发言。会议认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重要保障。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同样要贯彻落实国家精神,积极与区域内的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 (二)促进区域经济内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物流这个概念引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中国的物流企业都是原来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合并或者改制而来,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尤其是对物流行业的认知和发展方向意识较差,很多从业人员还停留在物流行业就是卡车加仓库的简单模式。中国物流行业普遍存在着粗放经营,衡量一个国家物流行业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就是整体的物流社会支出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大约在8%左右,而中国达到了15%以上,从简单的数据看出,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进一步的整合和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除了现金设施设备的运用、科技信息技术的引入、资本的扩充外,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经营是企业实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就必须重视人才建设。物流行业除了一线的工人和高端管理人才外,最急需的就是中间的管理层,这部分人才刚好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相符合。这部分人才的特征就是既懂一线操作又懂经营管理。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承担了培养地区物流人才的重要使命,通过学校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一线物流行业的技能,如仓库的入库进库、物流配送工作、国际物流操作、商品维护、车辆调度和司机管理等等,除了这些技能外,还拥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 财务管理 、物流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物流企业 市场营销 、物流企业的未来战略管理等等。 (三)实现岗位与毕业生的有效对接 为了和区域经济对接,需要分析区域内物流人才需求的种类和规格,然后培养这些人才,为区域物流岗位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如有的地区属于特大中心城市,商贸行业发达,快递行业发展人才缺口较大,通过与区域经济对接,可以把物流管理专业细分,重点培养快递人才;有的沿海地区,外向经济发达,为了和区域岗位对接,可以培养国际物流操作人才,在课程中重点突出港口物流、航运物流课程。物流管理专业提供人才保证,区域经济提供专业对口的岗位,专业建设和区域经济之间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 二、促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建议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经过严密的调研、讨论、实施、反馈、优化,通过不断的优化来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出现了两大严重问题,除了抄袭本科学校的培养模式外,还有很多高职直接借鉴外地兄弟院校的方案。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高职有着本质的区别,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侧重管理、规划以及未来学术能力的挖掘,而高职培养的是从事物流行业一线工作的人才。而借鉴其他地区兄弟院校的方案虽然培养目标可能一致,但是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促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必须要以学校自身条件和现状、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出发,通过走访区域内的企业、访谈企业从业人员等调研活动,在职业专家的引导下,制定出因地制宜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分析区域内的物流人才数量需求状况和未来趋势,为专业招生规模提供参考。其次要分析区域内的物流岗位,以及物流岗位所需要的实际技能,把课程和岗位对应,最终形成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能力课程以及拓展能力课程。最后还要分析区域物流企业的劳动力供应状况,为学生实习寻找机会,尤其是在物流高峰期,通过输送人才帮助企业缓解用工压力,形成理论、实训和顶岗实践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师资的对接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虽然学历和职称都较高,但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实践能力的缺乏,虽然高职院校为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作了很多努力和措施,但是成效一般。为了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状况,通过对区域经济内的物流企业调研,引入企业人员到课堂是一个很好的 方法 。企业人员对学校师资的补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领导,他们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专题讲座展开,通过领导的现身说法,谈论物流行业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个层次是一线熟练操作人员,他们在学校主要可以从事实验指导工作,如每学期空出一周时间来进行课程实训,那么他们就可以在一个星期内教会学生实际工作中的主要技能,如仓储工作技能、物流企业工作平台操作技能、快递行业从业技能等等。第三个层次是企业专家,这些专家不仅具有较强的工作实践经历,而且还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如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职院校可以把部分课程直接外包给他们,让他们从事该课程的全部教学,如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现代信息技术等等。 (三)教学过程的对接 教学过程的对接强调企业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一般说来可以有三个模式:企业见习参观、企业顶岗实训和举办企业订单班。企业见习参观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为了让学生对物流行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某些物流操作有一个大致的思想轮廓,在课程开设前可以进行相关的企业参观或者是认知实习。如讲授国际物流课程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到相关的国际物流企业参观,通过对企业的参观,让学生对整个国际物流操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晓国际物流的重要环节和节点。企业顶岗实训就是安排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企业真实工作,安排真实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这就是国家提倡的工学结合交替学习。为了让区域内的物流企业个性化地培养学生,订单班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订单班强调公共专业课程和企业课程的平衡,在学习完物流管理重要的专业课程后,加入企业课程,把企业新员工培训、企业的在职培训放到课程中去,做到物流管理订单班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能够上岗,节约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成本,也减轻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改变了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四)证书的对接 国家目前在很多行业制定了从业标准并且展开了相关的考试,考试合格即可以颁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就整个物流行业而言,目前也推出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为了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相关的行业资格,学校教学要把证书的获得作为课程成绩,甚至是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目前很多物流企业比较推崇的行业证书有:物流师证书、报关员证书、报检员证书、国际货运代理从业资格证书、危险货物操纵员证书、快递员从业资格证书等等。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企业合作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要对社会开放,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内企业紧密互动,不负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为区域提供人才保证,促进区域经济物流行业发展,打造一批不仅在区域内有名气,而且享誉国际的物流企业品牌。 物流毕业论文篇三:《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与物流管理》 摘 要:近几年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给人类带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产业改革,这次改革的结果是将人类真正带入信息社会。然而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作为支持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的物流不仅已成为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的一个障碍,而且也已成为有形商品网上商务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物流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 管理 1.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备条件 现代物流技术为电子商务快速推广创造了条件 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完成的业务交易。通常,每笔成功的电子商务交易都会涉及到四个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和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其中,商流是本质,物流是基础,信息流是桥梁,资金流是目的。每天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着数以百万计的商业交易,每一笔商业交易的背后都伴随着物流和信息流,贸易伙伴需要这些信息以便对产品进行发送、跟踪、分拣、接收、存储、提货以及包装等。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与信息流的相互配合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必然要用到越来越多的现代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是指与物流要素活动有关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包括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包装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物流技术还包括物流规划、物流评价、物流设计、物流策略等。当计算机 网络技术 的应用普及后,物流技术中综合了许多现代技术,如GIS、GPS、EDI、Bar Code等。物流业在采用某些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和规范集成,为电子商务的推广普及铺平了道路。 物流配送体系是电子商务的支持系统 现代物流配送可以为电子商务用户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对整个物流配送体系实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按照用户网上输入对订货要求,物流配送企业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配货作业,并根据计算机选择的最优送货路线将配号的货物送交收货人。先进的配送方式对物流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社会库存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代配送作为物流的一种有效地组织方式,代表了现代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是对传统物流方式的革命。 物流配送系统提高了社会经济运行效率 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严格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一些列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各类用户,买足其对商品的需求。物流配送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成为流通领域革新的先锋,代表了现代市场营销的主方向。新型物流配送比传统物流方式更容易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社会化、智能化、简单化,使货畅其流,物尽其用,既能减少生产企业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又能刺激社会需求,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2.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的要求 提高信息化程度 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合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射频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策略,应在我国的物流配送企业大力推广运用。 完善物流管理系统功能,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针对网上购物出现的送货时间过长以及迟迟没有货源的现象,作为电子商务公司,为了能更好的服务顾客,应加强顾客和供货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这样既能给用户节约订单处理费用,又可以节约用户的时间,逐渐提高人们对网上购物的信任感,使得电子商务良性、稳步发展。 降低配送服务价格 在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实现大规模的网上购物一直困难重重,物流配送费用偏高,特别是零售型的网上交易,为每个客户实现送货上门是高成本的,必须努力降低成本,解决电子商务公司与物流配送企业之间在配送服务价格方面的矛盾。 完善法律政策 针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的特点,迅速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增加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感。 积极反战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一般在物流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代理,同时第三方物流资金雄厚,具有建立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物流管理软件,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保证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查看货物及获得配套的服务,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可以把物流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专心于电子市场的开拓和商务效率的提高。 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能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 3.电子商务企业选择物流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电子商务企业在进行物流决策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资源条件,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慎重选择物流模式,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 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高,企业处理物 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第三方物流;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较低,同事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低,则采用外购物流服务;物流对企业成功度要求度很高,且企业处理物流能力也高,则采用自营物流。 企业对物流控制力的要求 越是竞争激烈的产业,企业越是要强化对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此时企业应该自营物流。一般来说,主机厂或最终产品制造商兑渠道或供应链过程的控制力比较强,往往选择自营物流,即作为龙头企业来 组织全过程的物流活动和制定物流服务标准。 企业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 对于大宗工业品原料的回运或鲜活产品的分销,则应利用相对固定的专业物流服务供应商和短渠道物流;对全球市场的分销,宜采用地区性的专业物流公司提供支援;对产品线单一的或主机厂做配套产品的企业,则应在龙头企业统一下自营物流;对于技术性较强的物流服务如口岸物流服务,企业应采用委托代理的方式;对非标准设备的制造商来说,企业自营物流虽有利可图,但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物流服务去做。 企业规模和实力 一般来说,大中型企业由于实力较雄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制定合适的物流需求 计划,保证物流服务的质量。另外,还可以利用过剩的物流 网络资源拓展外部业务。而小企业则受人员、资金和 管理的资源的限制,物流管理效率难易提高。此时,企业为把资源用于主要的核心业务上,就应把物流管理交给第三方专业物流代理公司。 物流系统总成本 在选择物流模式时,必须弄清不同的模式物流系统总成本的情况。其计算成本是:物流系统总成本=总运输成本+库存维持费用+批量成本+总固定仓储费用+总变动仓储费用+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顾客服务费用。 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现象:减少仓库数量时,可降低仓储费用,但会带来运输距离和次数的增加而导致运输费用增加。如果运输费用的增加部分超过了仓储费用的减少部分,总得物流成本反而增大。所以,在选择和设计物流系统时,要对物流系统的总成本加以论证,最后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 第三方物流的客户服务能力 在选择物流模式时,考虑成本尽管很重要,但第三方物流为本企业及企业顾客提供服务的能力是选择物流服务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第三方物流在满足企业对原材料及时需求的能力和可靠性,企业应把第三方物流对自己的零售商和最终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的反应能力等作为首要因素来考虑。 4.小结 电子商务的 发展,对物流的概念提出新的内涵。在计划 经济体制下的物资流通中,商流的实现是主要的,物流往往被肢解为几个分散独立的互不相干的环节,而不被重视。而像运输部门等一些部门,他们对自己所成都哪的物流工鞥 农业不十分清楚,似乎物流仅是物资供应部门的事,而物资供应部门也这样认为,所以就大建仓库,搞配送……而实际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服务业,其综合服务能力表现为:物流各环节的服务能力;各种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综合物流代理商的运营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在服务理念上,不仅要重视商流服务,更要重视物流服务,不仅要重视各环节服务,更要重视综合服务。 猜你喜欢: 1. 有关物流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2.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关于物流毕业论文范文 5. 3000字物流管理论文范文

物流毕业论文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对策思考摘要:分析了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实质及其快速发展的动因, 指出第三方物流配送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物流配送新概念、现代物流特征和发展方向、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和物流供应链资源、审视物流配送战略等方面对完善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手段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中国,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加人后, 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明显加剧, 在快递、零售领域一下出现了诸如, 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巨头。年月, 政府高层主管官员宣布, 中国允许外商有条件地控股商业企业, 并将逐步取消对外方控股的限制外资可以进驻中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德国的麦德龙也宣布将在中国新设家分店。而巨头的物流配送无论从方式上、战略上, 还是在物流设施和配送技术上都是一流水平。研究第三方物流配送在物流业中的发展有意于我国企业提升物流整体作业水平, 更好地应对海外企业对我国物流市场的冲击。一、第三方物流配送何缘在物流领域盛行进人世纪年代以后, 物流系统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逐渐认识到物流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环境变化使企业的经营格局发生了改变, 从而使脱离现代物流管理的生产、销售活动无法真正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同时又使物流企业本身在急剧的环境变化中提高了管理能力, 并产生了对生产、销售的能动作用。1、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进人世纪, 中国人的生活意识已从原来追求温饱型或数量型转向追求小康和生活的质量。这种生活意识的变化, 在随着经济社会向国际化、信息化以及人口结构高龄化急剧转变的基础上, 推动了消费者价值的多元化以及生活类型的多样化,其结果是消费开始向个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强化了物流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2、多品种、少数量生产的转变和零售形式的多样化随着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 流行商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 使得厂家要完全预测特定商品的流行程度十分困难。正因为如此, 很多厂商都在积极开展多品牌战略, 即将原来的产品加以改良, 附加各种机能, 形成产品间微妙的差异。实施多品牌生产和销售战略意味着企业的经营从原来厂商生产主导战略转向消费主导的商品生产战略。这种转换改变了原来专职单品大量输送、储存的物流管理活动, 要求物流既讲求效率, 又能促进生产、销售战略的灵活调整和转换。为适应消费个性重点化、多样化要求, 一方面零售业中以家庭用品为进货品种广泛的连锁店、购物中心等业态的销售额急剧扩大另一方面, 由于生活类型的多样性, 零售业中通宵营业的小时店便民店或以利用汽车购物为前提的郊外仓储式商店等新型业态也相继诞生, 并实现了快速成长, 这些都改变了原来的流通格局, 同时也推动了物流服务的差异化和系统化管理的发展。3、无在库经营的倾向零售业中与消费个性化、多样化以及厂商多品种生产相对应, 无论在百货店、超市, 还是小时店等新型业态中, 经营的商品品种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 由于政策、环境、房地产价格等原因, 店铺的规模和仓库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特别是在大都市中, 由于人口密度大、地价高昂、消费更新快、环境规制严格等原因, 更加限制了仓储点和仓储空间的扩大。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提高店内管理效率, 通过加快商品周转来抵消仓储空间不足等问题。如今国际上大型零售业的经营方针均已从原来通过新店开设寻求外延型发展, 转向充实内部管理和投资, 积极进行内涵型发展。除此之外, 另一个推动无在库经营的原因是, 由于消费行为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 企业商品多品种、少数量生产,难以预测其实际需求量, 在这种状况下, 库存越大,零售企业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为了降低风险, 零售企业必须尽可能地压缩库存, 实现即时销售。4、信息技术的革新“ 无在库经营” 能成为现实, 首先是因为世纪年代后期开始的信息技术革新, 具体反映在系统和系统的导人。和系统自开发以后, 在商业领域迅速得到推广和普及, 并大大改变了流通绩效, 推动了物流管理的现代化。从带来的直接利益看, 系统的导人提高了现金流通作业的速度和正确性, 节省了人力成本, 实现了流通效率化。与此同时, 在软件利益方面, 通过对所蓄积的电子信息进行加工、分析, 可以作为经营战略决策的依据和信息来源。具体表现为, 可以据此及早把握“ 畅销品” 、“ 滞销品” 的状况, 提高商品周转率。此外, 将这种信息与顾客信息相连接, 可以推动开发符合顾客需求的新产品, 进一步与系统相连接, 削弱在库水准, 使补充订货自动化成为可能。论文其他部分请参考下面的网址: 满意请采纳

4、 仓储物流人员主要职责仓储物流人员主要职责类别:仓储管理 大小:80 KB 日期:2008-02-165、 2007年仓储物流部年度工作总结2007年仓储物流部年度工作总结类别:工作总结 大小:5 KB 日期:2008-02-1611、 中国物流配送研究报告第一部分 相关概念与行业特征分析第一章 物流配送相关概念及行业特征第二部分 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二章 世界物流业发展状况 第三章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第四章 物流市场需求分析第五章 物流...类别:物流管理 大小:397 KB 日期:2007-12-2512、 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不断变革中的顾客价值和前景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启示服务提供商的情况和战略物流的发展趋势类别:物流管理 大小:486 KB 日期:2007-12-2014、 仓储物流无线局域网方案建议书目 录1 前 言 NETGEAR公司简介 NETGEAR公司在国内主要企业级无线局域网案例 52 仓储物流无线局域网网络结构 仓储物流信息化的特点...类别:企业MIS 大小: MB 日期:2007-11-252、 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 我国从改革开放后引入物流的概念,经过20多年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我国物流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我国物流发展比较迟,物流的总体运作效率不高,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物流技术及信息化、...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50 KB 日期:2007-09-3023、 化妆品销售物流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名称及主办单位 名称: 化妆品销售物流项目 主办单位:XX化妆品有限公司拟建合资企业计划 企业名称:待定 企业总部地点:待定 总投资额:RMB...类别:可研报告 大小:24 KB 日期:2007-09-1524、 电子商务对物流及其管理的影响摘 要新世纪,因特网的应用所爆发出的能量以几何级的速度影响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全球的经济将以全新的模式飞速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经营理念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经营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电子商...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98 KB 日期:2007-08-2326、 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政府行为分析摘要:物流已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点和新的增长点。在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物流业面临着国外先进物流企业的巨大竞争压力,我国物流业要想能应对国外的竞争压力以及健康有序地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参与支持。本文将从我...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131 KB 日期:2007-08-1527、 物流中心仓库管理软件设计书目 录范围 4A系统目标 4B主要软件需求 4C设计约束、限制 4数据设计 6A:数据结构 6单据描述 6数据结构 6B:数据存放约束 8体系结构设计 9A:数据和控制流 9基础数据设置 9仓库、库...类别:详细设计 大小:695 KB 日期:2007-08-1428、 某物流公司战略优化方案目 录基本框架及说明第一篇 环境分析一、 行业背景分析二、 SWOT及组合分析第二篇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一、成本管理1.1运输管理1.2仓储管理1.3配送管理1.4财务控制二、增值服务2.1信息系统2...类别:物流管理 大小:698 KB 日期:2007-07-2929、 现代物流手段和物流技术第一章 物流概述 第一节 物流的含义与性质 第二节 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第三节 物流的职能与作用 第二章 物流系统化 第一节 物流系统化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物流系统化管理 第三节 物流...类别:物流管理 大小:165 KB 日期:2007-07-2633、 物流管理系统用户登陆与数据录入管理【摘要】本论文以基于WEB的物流管理系统下的5个子模块的开发为背景进行书写的。这五个子模块为:1、用户登录;2、估算用装卸作业录入;3、请求运输费用录入;4、请求运输费用-上传;5、特别城市设定录入。...类别:毕业论文 大小:203 KB 日期:2007-07-1442、 物流类企业互联方案物流类企业互联方案类别:网站建设 大小:63 KB 日期:2007-03-2444、 物流设施设备分类体系初探前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特点:一、 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类别:毕业设计 大小:44 KB 日期:2007-02-2645、 物流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用户自定义平台第一章 绪论 课题背景 课题研究内容 论文的组织结构 5第二章 动态企业建模思想 企业建模的原因 动态企业建模概念 动态企业建模体系结构框架 92....类别:毕业设计 大小:242 KB 日期:2007-01-2351、 电子商务与物流论述了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形式和优点,深入分析了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了加快电子商务物流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1介绍了电子商务与物流系统的关系,指出物流系统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障,提出了我国发展电...类别:电子商务 大小:427 KB 日期:2006-11-1552、 物流管理系统一、业务管理............................................................ 71.订单受理.............................类别:课题课程 大小:197 KB 日期:2006-10-1456、 物流仓储项目策划书一、公司简介---3二、公司服务内容31、仓储服务 --- 32、配送服务 ---43、信息服务 ---44、物流加工服务 ---45、代收款服务 -46、综合解决方案服务 ---47、国际物流服务 ...类别:项目管理 大小:78 KB 日期:2006-08-3057、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实现…………………………………………………………………….4 ABSTRACT………………………………………………………………….5 第一章 绪 论…………………………………………………………...6 第...类别:毕业设计 大小:457 KB 日期:2006-08-2558、 高校后勤物流管理系统目录引 言 1第1章 绪论 系统设计目标 开发设计思想 系统设计原则 3第2章 系统分析 可行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 ...类别:学术论文 大小:385 KB 日期:2006-08-2359、 某企业erp系统物流系统需求分析报告目录1 引言 编写目的 项目背景 定义 参考资料 72 任务概述 总体目标 使用者特点 项目特殊说明 假设与约束 93 ...类别:需求分析 大小:312 KB 日期:2006-08-1260、 物流中心生产力评估指标100诀物流中心生产力评估指标100诀目录前言壹.生产力评估的意义与目的1生产力的意义2评估的意义3生产力评估的目的贰.生产力评估的运用原理1生产力评估的基本原理 2生产力评估的指标考量3选择生产力指标的原则...类别:企业诊断 大小:37 KB 日期:2006-08-1161、 无线仓库条码物流跟踪管理项目建议书无线仓库条码物流跟踪管理项目建议书1. 系统简介 42. 目前环境 43. 解决方案 . 系统目标 . 系统主结构 . 系统主流程图 . 系统工作流程图 . 数...类别:企业MIS 大小:329 KB 日期:2006-08-1162、 综合物流管理系统前 言 2第一章 综合物流管理系统的开发环境 设计软件 Delphi简介 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 Delphi的可视化编程环境 数据库系统 9...类别:毕业设计 大小:683 KB 日期:2006-08-0963、 物流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1.引言 编写目的背景参考资料 存在的问题.业务概况2.现行组织系统概况组织目标和战略3. 拟建立的信息系统 简要说明 对组织的意义与影响4. 经济可行...类别:可研报告 大小:9 KB 日期:2006-08-0964、 连锁超市物流管理系统1 需求分析 系统背景分析 超市商品流通业务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 数据字典 数据项描述 数据结构 数据流的描述 ...类别:概要设计 大小:668 KB 日期:2006-08-0865、 物流有限公司质量记录手册1目的对记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保证提供的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客观证据,为验证和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2适用范围本程序对记录的填写、传递、保管、归档、借阅、保存期...类别:质量管理 大小:16 KB 日期:2006-08-0866、 物流管理系统出库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摘 要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是物流现代化极为重要的领域之一。物流管理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物流系统中进行物流信息处理的管理子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类别:毕业设计 大小:335 KB 日期:2006-08-0667、 开题报告——以KPI为核心的物流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开题报告——以KPI为核心的物流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类别:毕业设计 大小:32 KB 日期:2006-08-0468、 资物流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第一部分 公司简介………………………………………………4第二部分 WYT全息智能化农资物流服务体系的基本含义……7第三部分 市场背景分析与发展机遇……………………………8第四部分 基本优势与...类别:商业计划 大小:35 KB 日期:2006-08-0369、 物流配送系统——需求分析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科技特别发达的当代,每个行业都与其他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各大联锁超市的开设,缺什么只要电话通知,都可以送货上门。我们设计的系统正是针对个大型连锁...类别:需求分析 大小:14 KB 日期:2006-08-0370、 电子商务模式下的港口物流信息平台信息共享平台是连接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政府部门(如交通、海关、外经贸、检验检疫等)、社会服务机构(如银行、保险、运输、仓储、港口、机场等)和各类贸易、生产、运输企业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并集成它们的数据,开展...类别:电子商务 大小:347 KB 日期:2006-08-0371、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物流及仓储项目解决方案一、公司简介--3二、公司服务内容--31、仓储服务 - 32、配送服务 -43、信息服务 -44、物流加工服务 -45、代收款服务 ---46、综合解决方案服务 -47、国际物流服务 -5三、公司服...类别:物流管理 大小:77 KB 日期:2006-07-3072、 现代物流发展的国际趋势美国经济高度发达,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推行自由经济政策,其物流业务数量巨大,且异常频繁,因而就决定了美国多渠道、多形式的物流结构特征。�(一)美国物流业发展概况和结构特点 美国...类别:物流管理 大小:63 KB 日期:2006-07-2873、 助理物流师试题助理物流师考证总复习类别:职称考试 大小:19 KB 日期:2006-07-2874、 物流管理部仓库标准操作程序(SOP)1 仓库建筑与设施的管理、维修和更新2 货物入库操作3 装卸作业4 货物在库保养及管理5 每日自我检查6 清洁卫生工作7 仓库温湿度的控制8 害虫防治9 仓库盘点标准操作程序 10 中转仓批次号管理1...类别:仓储管理 大小:59 KB 日期:2006-07-2675、 海尔整体物流方案海尔整体物流系统企业整体物流系统是应用整体系统的方法对实体供给和实体分配,包括市场预测、物料需求、采购、原料供应、货物运输、存货控制、仓储、搬运、包装、顾客服务及物流信息在内的活动予以综合管理,以适当...类别:物流管理 大小:18 KB 日期:2006-07-2376、 物流中心的订单处理1、整体流通环境的演变趋势,探讨物流中心所面临的课题,以及那些是订单处理所需克服的。 2、订单处理的范围、订单处理与整体物流作业和信息系统的相关性以及订单处理的作业流程。 3、探讨每个订单处理流程,...类别:物流管理 大小:423 KB 日期:2006-07-2277、 开通江苏省货运班车的可行性方案(物流)某快递公司,根据实际的发展状况,由于货量的迅速上升,对开通货运班车进行了研究。此方案对开通货运班车,进行了研究,在实际中具有实用意义!类别:可研报告 大小:28 KB 日期:2006-07-2178、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介绍介绍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组成及作业流程目 录1.前 言 32.系统流程图 53.仓库信息管理系统 54.仓库控制与监控系统 55.采购管理系统 请购单 请购审核 采购单 55...类别:企业MIS 大小:80 KB 日期:2006-07-2179、 物流配送第一章 物流配送相关概念及行业特征………… 1第一节 物流配送的相关概念 ……………………………… 1什么是物流?什么是配送?物流配送提供一些什么样的服务?在当今市场条件下它如何影响着企业的竞...类别:物流管理 大小:414 KB 日期:2006-07-2080、 物流配送系统1.1 编写背景和目的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全球化和市场化的两大趋势。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信息革命,将世界带入前所未有的全球化的时代。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身的物流配送中心,在这全球化和市场化的...类别:其他 大小:589 KB 日期:2006-07-2081、 物流业务平台需求分析报告目录1 引言 编写目的 项目背景 定义 参考资料 72 任务概述 总体目标 使用者特点 项目特殊说明 假设与约束 93 ...类别:需求分析 大小:315 KB 日期:2006-07-2082、 浅析客户关系管理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摘要: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一种新型的企业战略和管理手段,本文主要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的特点,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必要性,重点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进行客户关系管理进行了研究探...类别:学术论文 大小:15 KB 日期:2006-07-1786、 中国物流运输业的现在与未来中国物流运输业的现在与未来 中国的物流运输市场仍处于草创阶段,效率不彰;补强其不足之处,可能正是获利商机之所在

中国快递业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

迈入成熟发展时期。我国物流呈现坚实复苏态势。2021 年,实体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拉动物流需求快 速增长,物流供给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供应链韧性提升,有力地促进宏观经济提质 增效降本,物流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我已经加你qq 我帮你写 我们一律60元每篇 包修改到通过为止 附加论文答辩稿子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献上几篇,供参考使用,1.我国物流业发展与布局的特点及对策2.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知识经济时代的物流企业管理3.现代物流及中国物流发展前景4.我国物流人才培养5.企业仓储信息化6.物流服务的创新7.物流运输及服务合理化问题初探8.西安第三方物流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思路9.绿色包装的发展趋势10.供应链竞争理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11.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途径12.煤炭成本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13.流通加工、配送意义及对策14改进管理提高自我参与国际竞争15.现代烟草物流的发展对策16.逆向物流17.发达国家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及对策18.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其经济性 19.现代物流服务与企业竞争力20.第三方物流对我国物流运作模式的影响初探21.烟草营销中的现代物流管理22.绿色物流23.现代企业物流外包发展趋势探索24.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对策分析25.物流业市场特点分析26.物流作业标准化研究27.物流成本研究28.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29.现代烟草的物流配送系统30.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31.我国铁路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32.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33.我国农村物流现状与发展趋势34.企业业务外包、采购创新与供应链管理分析35.物流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36.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作用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37.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与应对策略38.航空快递业在我国的发展39.中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及服务40.浅析新时期第四方物流的发展41.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42.我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发展概况和趋势分析43.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44.顺丰速运的快递业务分析

  • 索引序列
  • 中国快递产业发展前景研究论文
  • 我国快递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 中国汽车发展前景研究论文
  • 快递发展毕业论文
  • 中国快递业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