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以单边主义为主题的驳论文

以单边主义为主题的驳论文

发布时间:

以单边主义为主题的驳论文

论“小事”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表扬了一些遵守纪律、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同学。会后,张宁同学说:“区区小事,何足道哉。”这个同学平时散漫,纪律松懈。有一次,他没有做值日,组长批评他,他还和组长吵架,强词夺理。老师知道了这种情况后,批评了他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他却说:“芝麻点儿小事,有什么了不起。”难道这些真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吗?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而实现四个现代化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我们青少年一代不仅要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要从小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就需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日积月累,使自己的言行更加符合中学生的道德规范。优秀售票员李素丽,热情对待每一位顾客,搀扶盲人上下车,为老人、病人让座,主动为外地人介绍站名。这些看起来是很平凡的小事,但处处体现了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好事可以看出一个人高尚纯洁的心灵,小事不小。张宁同学认为“区区小事,何足道哉”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难道一个人高尚的品德不是在日常平凡小事中培养成的吗?轻视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怎能干好建设祖国的大事?轻视每一块砖瓦,怎能盖好高楼大厦?轻视每一滴水,哪会有浩瀚的汪洋呢?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须从平凡小事做起,一个人犯错误,也往往是从并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俗话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坏事虽小,但它腐蚀了一个人的灵魂。日积月累,就会从量变导致质变,最后就会跌进犯罪的泥坑,成为人民的罪人。我校有一个学生就是这样,他平时不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身坏习气,迟到、旷课,甚至结交一些社会痞子,老师多次教育,拒不接受,置若罔闻,终于发展到到社会上打群架,拦路抢劫,最终被公安机关抓获。受法律的制裁。这样的事例使人触目惊心。如不防微杜渐,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古人说的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说,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它,也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去做它,从发展的观点看,小事和大事是紧密相联系的。有关思想道德的事,决不是小事,都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返回主题三、评析:这是一篇驳论文。作者按着先引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再进行分析批驳,最后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的思路来完成的。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简明扼要的引出了张宁的“区区小事,何足道哉”和“芝麻小事,有什么了不起”的错误观点。第二、三、四自然段是分析批驳部分,这部分是从正反两个方面,通过讲道理,摆事实来批驳错误论点的。二、三自然段是从正面入手来分析批驳,先是讲道理,然后引出李素丽的事例,来说明平凡小事,可以培养人的性格,李素丽的事迹,正说明了她是从平凡小事做起,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表现了她高尚的道德情操。紧接着连用反问句,语气强烈,不容置疑,强调了平凡小事的重要作用。第四自然段是从反面入手,阐明平凡小事不能忽视。引用俗语“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事不在意,久而久之将会酿成大祸,以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紧接着例举一名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的事实,来说明小事不能忽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第五自然段通过层层分析说理得出结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水到渠成的阐明了作者正确的观点。本文之所以写得成功,关键是作者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说理,用摆事实,讲道理,层层深入,以理服人,并在反驳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论证方法,以使文章说理透彻,说服力强,有力的反驳了对方的观点,我们在作文练习中,也要注意提高分析说理的能力,倘若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说理方法和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融会贯通,那么就像是插上了成功的翅膀,你就会写出成功的议论文

01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小李大学毕业后想在北京发展,参加了几场大型招聘会,却毫无所获。等到他准备回老家时,已经过了就业分配时间,只得当上了“无业游民”。在名牌大学学了四年生物的小徐,年底到一家餐厅连锁店当经理助理。虽然他也为找到这个不错的职位而庆幸,但放弃原有的专业还是让他惋惜。选择一种工作,就是选择一种人生,选择一种生活的态度。大学毕业生应做怎样的职业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地方?大企业还是小公司?顺个性还是逆个性?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假设陷入职业选择困惑的大学毕业生写一篇公开信,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来源:衡中2020届高三压轴试卷语文试卷)【立意指导】材料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讲小李、小徐在大学毕业后职业选择上的遗憾,前者高不成低不就,后者所用非所学;第二层次讲核心话题,在众多选项面前,应进行怎样的职业选择。不少毕业生没有长期就业规划,随波逐流;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宁为牛后,不为鸡首”,把留大城市、进大公司作为唯一选择。对于刚迈出校门又迈进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可提出以下建议:将自己的发展汇入时代的洪流、国家的发展;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要选择朝阳产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给自己的心理“充电”;保持平常心;等等。要求写公开信,要符合公开信的格式要求,通常公开信的格式与普通书信基本相同,即包括标题、称呼、正文,结尾、署名等几部分:(1)标题:由发信双方及发信事由与文种名构成,如“×××关于××给×××的一封信”;有时也可只由受文者和文种构成,如“给×××的一封信”。(2)称呼:称呼要顶格书写后加冒号,可用“亲爱的哥哥、姐姐们”“亲爱的各位学长”。(3)正文:正文开头在称呼行下一行,空两格后书写。一般来讲,针对某一问题的公开信正文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①说明公开信的发文原因。一般要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叙述。②简略叙述问题存在的一些情况。如果是事件,则说明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由于什么原因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若是某一现象,则要指明这是什么现象,有何表现,有什么倾向,有何危害,会造成怎样的结果,以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等。③阐明发文者对这一问题的真实态度。是提倡赞扬.或是批评反对,或者提出某种看法、主张,要一清二楚地表达出来。①提出希望或解决问题的意见及建议。为表示谦虚,结尾则可写上“妥否请参考”字样。③④为公开信的主体部分。(4)结尾结尾若是提倡赞扬的事件可以写上表敬意或祝愿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事业有成”等。注意分行书写,“此致”“祝”等表示祝颂的词前空两格,“敬礼”“事业有成”等祝颂内容要顶格书写。(5)落款存右下方署上个人姓名,如“您的学弟(学妹、朋友等):×××”,注意不要泄露个人信息,并在姓名下边写上发文日期。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扣住职业选择来谈,脱离这个话题谈人生观、价值观、人生选择、生活选择均视为走题。02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世界是一个整体。山火焚烧,破坏的不只是一个国家、一个物种;地震、海啸、蝗虫袭来,也不仅仅是某一个地区的灾难;病毒横行,跨越五洲四海,侵袭不同肤色的人群。——网络文摘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王阳明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合则俱利,分则全伤。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假如今年九月在中国举办第一届关于世界气候、卫生、安全的综合性大会,多国代表为达成公平有效的协议而努力,但某国代表却发表了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言论。(1)作为中方发言人,你想发表什么样的观点?请写一篇发言稿。(2)作为一名收看电视转播的中学生,你想反驳某国代表的单边主义言论,请写一篇驳论文。(3)作为一名随行记者,大会结束后你想记录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日记。要求:以上任务任选其一,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来源:上海高考压轴卷)【解析】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审题】材料只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说人会因为喜爱而狂热痴迷,继而全神贯注,以至于忽略其他信息,失去正常的判断力;第二句话却说,正是因为喜爱、痴迷、专注才有了了不起的成就。因此,材料的核心是“痴迷”,应从对待“痴迷”的态度上进行立意。【立意】否定态度:痴迷要不得;痴迷妨碍判断力。肯定态度:痴迷早就成功;专注带来事业。中立态度:适度痴迷,方可成功。03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每隔几分钟要看一眼手机,不断刷新着微博、微信、QQ,看好友在干什么,那些飘在风中的代码时时刻刻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岂止是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放眼望去,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北斗导航……科技已把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孤立变为联系的整体,它可以让千里之外的陌生变为熟悉。然而我们在为此狂欢的时候,对身边的人与事又知多少?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来源:宁夏银川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审题指导】材料从现代人离不开的手机谈起,引出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北斗导航等国之重器,表明科技已把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孤立变为联系的整体,它可以让千里之外的陌生变为熟悉。但题目的重点并不在此,“然而”后的内容是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然而我们在为此狂欢的时候,对身边的人与事又知多少”,即提示我们不能将自己异化为科技的奴隶,从而失去身边的美好。这句话隐含着命题者对科技的深思,引导考生辩证地看待科技。考生要在此情景下进行思考,完成写作。考生可以从微博、微信、QQ如何左右着我们的情绪,手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等角度切入,也可以从科技将世界缩小,把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孤立变为联系的整体,让千里之外的陌生变为熟悉的角度切入,但都要辩证分析,理性看待科技的利弊。如需指出不要因过分依赖科技而忽略传统生活中的一些要素,如身边的事和最亲的人,以及科技高光下日益消解的传统文化内涵等。辩证思考,方能写出最佳立意。考生在论证时,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比如谈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时,可以正面联想移动支付、网上直播授课等,反面联想因为每个人都在玩手机,而使面对面变成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可以正面联想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北斗导航等高科技把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孤立变为联系的整体,让千里之外的陌生变为熟悉的例子,反面联想无人商店、无人驾驶等事物让世界变得冷冰冰等。总之,以正反联系思考,方可见出思辨能力。透过材料本身探究其本质时,考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尽相同。

单边主义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己优先,搞霸权主义。这样的国家往往会穷兵黩武,多行不义必自毙。

小李大学毕业后想要来京发展,参加了几场大型招聘会,却毫无所获。等到他准备回老家时,已经过了就业分配时间,他只得当上了“无业游民”。

以起点为主题的驳论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以起点为题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虎子是一个辍学的不良少年。 一年前,虎子从那所寄读的重点中学逃了出来,这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辍学。可是接下来,虎子却陷入了迷茫:那所监狱般的`学校,他是不会回去了;家,他更是不敢回去;他想去学习他所热爱的美术,但那些昂贵的工具又让他望而却步。所“幸”在这时,一帮小混混收留了他。 那天,虎子如平常一样,跟他的那帮狐朋狗友一起,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荡。真是无聊,一个小混混突然对他说:“虎子你先自个儿玩,咱们兄弟还有点事儿。”说完,他便和其他几个人一起走掉了。 虎子并不怎么在意。他知道,这几个小混混有很多瞒着他的事,他也不想去知道。瞒着也好,反正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他想。 这么想着,他就抬起了腿,虽然他并不知道该去哪里。 不知不觉间,虎子来到了一座广场。他很熟悉这里,曾经,他郁闷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来这里,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静静地望着天空,可以说,这里承载着他满满的回忆。 公园里十分安静——这个点基本上没什么人会来公园。不过,这里似乎正在举办一场画展。 虎子对这个画展产生了一些兴趣,这个画展的名称只有一个字:“左”,看到这个名称,虎子有些莫名的期待,但是第一幅画就让他大失所望——这幅画就如同出自孩童之手,甚至连线条都歪歪扭扭,如一团乱麻一般。虎子有些好笑:这种画都好意思拿出来展示?尽管如此,他还是继续看了下去,因为他心里还抱着几分期待。看着看着,他渐渐发现,这实际上是一部成长史,作者的每一幅画,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进步,而且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十分扎实的基础。 越往后看,虎子便越佩服这位作者,不光是为他(她)的进步,更是为了他的坚持。 不觉间,虎子已经走到了最后一幅画前,他看见了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叔,这让他有些吃惊。大叔一直专注地看着那最后一幅画,一言不发。 虎子有些好奇地上前搭话:“您很喜欢这幅画吗?”大叔说:“没有,只是有些感慨,我竟还能画出这样的作品……”虎子十分吃惊:“难道这些画是您画的?请问您的名字是?” “这个嘛……我的名字叫白户。” 虎子听了激动地说不出话来。白户这个名字在绘画圈几乎人人都知道,他是画坛上一位百年一遇的鬼才。可惜,几年前的一场车祸,让这位鬼才的右手废了。从此,白户这位难得一遇的天才,从画坛彻底消失了。人们都说,白户的一生算是毁了。 “你应该听过我的名字吧?”白户接着说:“这些画,都是我用左手画的。车祸之后,我消沉了一段时间,然后我突然发现,我太颓废了,我不应该这样。于是我重新拿起画笔,我的右手不能画了,便开始练习左手,你应该也看过了吧,这些画。” 虎子十分兴奋,一直缠着白户,他们聊得十分投机。聊天中,虎子从白户那里,学习到了许多平时不曾注意到的绘画技巧。他们一直聊到了日落黄昏之时。临别前,白户对他说:“孩子,我不知道你有过怎样的经历,但我要给你一句忠告:回到起点,从新开始并不是什么坏事,重要的是你必须坚持,不去逃避。” 这句话深深刻在了虎子心中。 虎子回到了那所重点中学,重新复读了他落下的功课。课余时间,他会去白户先生那里,跟他学习绘画。 正如白户先生所说,回到起点,从头再来。

呃呃呃呃呃呃额额

起点

师父跟大家讲,人生就是一种旅行,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从开始到人间、到结束,它没有起点,因为人走了,接下去新的投胎起点又开始,新的起点开始,又接近终点。人生是没有终点的,只有假设的生与死,没有生出来就是起点,死就是假设的终点。

今天跟大家讲,每一个修行的法 门都会关注一个“定”。不管谁学什么法 门,实际上定是非常重要的,心中有定,定中不乱。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定,他定不下来,他一定会乱,心会乱,行会乱,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要修成心中有定,定中不乱。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不要乱。偏心不侵啊,因为当一个人心定得下来的时候,他思维中的一些不正想法和意念就不会侵入他的心灵当中,他的心就会更加地稳定。

修心就是修的一个定,人的心定得下来,才能稳得住,才能修得好佛。只有定,才能修好心,你的心如果一乱,你就不是在修行的行列中。实际上,佛法讲的心定,就是禅定。

师父跟大家讲,人生就是一种旅行,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从开始到人间、到结束,它没有起点,因为人走了,接下去新的投胎起点又开始,新的起点开始,又接近终点。人生是没有终点的,只有假设的生与死,没有生出来就是起点,死就是假设的终点。人类就是在地球上的过路客,人生之苦实际上就是他们过去生中的果报现前,今生之乐也是前世的果报,今生之苦也是前世的业报,所以,修行学佛人不应该违道地旅行下去。也就是说,我们到了这个旅游点,我们到了这个人间,我们不能违背这个道,这个道就是佛道。我们不能离开佛道,不能离开良心违 心地“旅行”下去、生活下去。

苦和乐都是由因缘而定、而生。苦和乐都是由因缘而定出来的,也是由因缘而生出来的。这种苦和乐是一种感觉和一种感受,这种感觉和感受都是暂时的,都是不长久的,因为这些苦是由于你种的因而产生,又由于你自己随着缘而定。所以,我们说,随善 缘做善事,我们得到善果和善报。如果我们天天去随恶缘,那么你的因缘就会随着苦难而生。人间的因缘均是无常,胜败和毁誉我们不必太执着,所以要随因结缘。什么意思呢?

今天我得到了这个因,那么我就好好地把这个因种下去,往善处去种因。我今天得到了这个善因,我就要随缘地去做,不要违愿、违缘,不要违背自己的良心和意愿去做事情。随缘用心,随因结缘,就是合乎自然之心。什么意思呢?比方说,马上要过年了,新年又到了,很多人拼命地想把自己的年龄拉住,留住青春,那叫“螳 臂

当 车不自量”。实际上,我们应该拉住自己的心和性,不要让自己的心和性无谓地去追求那些本来是世事无常的因缘。

我们要懂得,合乎自然之心,就是我们做什么、学什么都是非常自然的,人生在世,万 事 万 物均是皆空,我们学佛人无所求,就是正修、正行。我们天天说无所求,我们都不知道“无所求”这三个字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一个人无所求了,他就是正信,他就是正行啊。如果你们今天还在求着什么,那你就不正。如果你今天还有很多的欲 望,那你就不是正修。

如果想明 心见性,就是让自己心里非常地明白,经常看到自己的本性,首先就要在人间先学会不怨恨,而事实上我们天天在怨恨当中度过,所以不要怨恨,要惜福,要随缘啊。要无所求,这样你就会有正念在心中常驻。有正念不容易啊,很多人经常问师父:我学的佛、学的法是正是邪,我自己不知道啊?他说他正,你说你正,那么你自己只要想一想,我是不是一个惜福的人,不怨恨别人的人,随缘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学得比较正。

我们在人间的这次旅行当中,内在的根灵就会滋长。什么叫根灵?根是指学佛的根,本性的根,佛根。灵是什么?根就是学佛的基础,如果有灵气在上面,它就会动了。就是说,这个人只要慈悲心一起,触到他的根处了,接下来,他就会越来越慈悲,这就是他的灵动性开始了,叫根灵,所以,本觉的自性就会看见。就是说,你本来拥有的、觉 悟的、自己的善良的本性和佛性就会慢慢地开始明白。

本觉的自性,就是每个人都有的自己本来的觉 悟的根性。就像这个人劝他劝不醒,但是换一个人为什么一劝他就劝醒了呢?因为他本性的觉 悟还是在心中。

人生漫漫长路,百花盛开的地方不是真正的终点,而是去寻找内心终点的起点。只要你不承认这是你的终点,这条路上便不存在所谓的终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以起点为 话题 作文 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以起点为话题作文600字1

“人生如波浪,有时起,有时落。”这首《爱拼才会赢》唱得好。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候失败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应该永久地珍藏。三年前的那次失败,让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操场上人山人海,人头攒动。随着“砰”的一声枪响,人们的加油声好似油锅里加了些凉水——炸开了。与此同时,男子400米决赛开始了。四五名运动员如离弦的箭,脱缰的野马,急速的闪雷一样奔向前方,我有幸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我是奠定了胜利的基础的,将其他人远远的甩在后面。这时,突然有名运动员怒喝一声,像打了鸡血似的飞奔起来。“想超过我,没门!”我嘴角微扬,脚下稍微使劲,随之游刃有余地与他拉开了距离。100米,80米,50米,眼看着终点的红绳离我越来越近了,我仿佛看见了胜利在向我招手!老师的微笑,同学的欢呼,鲜花与掌声……

但是乐极生悲,想着想着,随着“呲”的一声响,我不幸踩中了自己的鞋带,而且还被绊倒了。我挣扎着想站起来,可惜“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遭顶头风”,我的小腿韧带一阵剧痛。完了,腿抽筋了!我拼尽了全力始终没站起来。后面的运动员见我跌倒了,一个个加速超过了我,冲向了终点。我看见一个个欢呼雀跃的背影,听见了他们的欢笑声,内心充满了落寞与不甘……

通过那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波澜不惊。有时,看似风平浪静的局面实则暗藏危机,只有将失败看成一个新的起点,一次次历练,不断努力拼搏,我们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以起点为话题作文600字2

哨声吹响时,有人在狂奔,有人在漫步,有人在发愣,脸上是迷惘的或坚定的表情。一样的起跑线,何处是真正的起点?

?因人而异。

?有的人浑浑噩噩,把溪河游成了沼泽,眨巴着眼睛直至淹没在深底,成为肥料;有的人走到半路遇见了好心人,拉着他推着他走,一点一点地往下坡路走,浑然不知自己身处何方,脚下是哪块土地;有的人一开始就很清醒,只不过会偶尔犯迷糊,而且走的很慢,水已经淹到了上半身,还悠哉悠哉的哼着曲儿,天真的以为自己快走到目的地了。当然,聪明人也有,赶时间的聪明人自然也有,但都是稀有物种啊。

?我是第三种人,很清醒却无法改变自己的惰性,虽然已经踏出了起跑线却从未走过起点。年少无知总认为时间是不可数的复数,太多了,不可数。但后来我发现,其实是因为时间太少了,少的不可计量所以才叫不可数。

?我已经浪费了许多时间在迈过起点上。

?与我而言,只有克服了自身的惰性,不再需要被人推着走,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为此而奋斗并且已经开始时才算真正踏出了起点,走上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真正的起点,是人生中的第一步,也是第一个大boss,它前面的小喽啰把意志薄弱的人引入沼泽,使他们深陷泥潭;而意志坚定的人则来到了最终的大boss面前,与它决一死战。

?真正的起点,其实就在脚底。觉悟了,腿抬的高了,自然就跨过去了。为什么有些人觉悟了却始终在原地踏步,无法前进?说到底,不过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弯腰罢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用心看才能看到脚下的起点,走上正确的道路。

以起点为话题作文600字3

你看过接力赛吗?当一个人到达时,另一个人就出发了,当这个人出发时,他正准备到达。实际上,对他而言的终点,正是一个对他人而言的起点,也是对整个接力赛的又一个起点。

什么是终点?终点,是漫漫长路中的一次短暂的停歇。但它又确实不是终止。终止,就再没有续途。终点,只是一个驿站。好似“庄周梦蝶”,梦始,是庄周的一次终点,也是蝶的起点。实际上,终点只是前方的。换句话说,你能看到的,才是终点。而终止,是我们暂时无需去烦恼的。

我曾参加过一次夏令营,组织去爬山。原是把山顶当做终点,但到达后也只是咬咬牙,却又收拾收拾,再次踏上旅程。

那为什么要有终点?我问过我的同学,为什么他的月考分数总是那么好,他却微微一笑道:“月考只是一次终点,而人生是没有重点的,所以我们要把它真正放在心里,立好目标,才能有好的结果,才会在中考上有好的成绩。”这我才明白:原来终点只是一段奋斗的 总结 。

但终点也正是一次起点,起点后我们又筹划着如何到达终点。它是一个停顿,也是一个段落。就像写 文章 ,而终点,就像是一段的结尾,也意味着另一段的开始。人生就像一条走廊,当你站在开头时,你会感觉走廊好似没有尽头。在这漫漫长途中,只要一个目标,也算是给自己打气,就好像 马拉松 赛跑。有一名记者曾采访一个马拉松冠军成功的秘诀,而他却说是将这好似无止境的马拉松的路途,分成好几个小目标,而每段的终点,也正意味着另一端的起点。

这也就像是人生。

终点,即是起点,不可否认的是,起点,也代表着终点。起起落落,周而复始,恍若永远。但正是如此轮回,才能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正在于“起点”与“终点”的交换间……

以起点为话题作文600字4

起点,是人生新的开始,它没有好坏,不分卑贱,对每个人都公平如一。

中国著名童话作家杨红樱认为:“没有人天生赢在起跑线上,而是在后天的加倍努力中”。我的父亲曾对我说:“你要认清你与别人的差距,没有人天生就是天才,只有别人在你休息玩乐时付出了百分之二百的努力”。

人生就像一个跑道,只有在奔跑的过程中竭尽全力。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小时候被认为是 儿童 低能儿,学校辞退了小爱迪生,而他的母亲并没有气馁,她说:“学校不教你,我来教。”就这样爱迪生在人生 长跑 中胜利了。

爱迪生或许在起点上慢了,但他在人生中奋力前行,最终为自己而胜,他在回忆早年时说道:“天才,只不过是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灵感”。

而古代伟大的纵横家、政治家苏秦在早年时游说七国,但学识浅薄无人相信,在别人认为他已经一生无药可医,他用了锥刺股的 方法 ,日夜苦读,终于成为背六国相印的大宰相。

苏秦的成功,是在旁人冷眼之后的厚积薄发,百分之二百的努力让他成为了大宰相。无论你的起点是否优越,你都要谨记:“不放弃,不气馁”。

中国著名作家陈忠实在小学时曾休学过一年,家里穷上不了学,但是那个鼓励他的女老师让他有了超越常人的毅力,使他成为了作家。

陈忠实回忆时说:“那是除了亲人以外,唯一一个关心他的人。

起点或许不是那么美好,但是记住:“努力的人生,没有遗憾。”努力将会让胜利在终点等待你的曙光。

以起点为话题作文600字5

人生漫漫,总会有很多起点:刚出生时,是成长的起点;上小学时,是学习的起点;上初中时,是努力的起点;上大学时,是成功的起点……起点,往往是一件事情成功的基础,而起点之美,则是我所渴望的美好的起点……

我渴望失败后的起点。在失败后,只有在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和没有赞扬与荣耀的情况下,无声无息地奋斗着,拼搏着,只有把握住机会,才能在失败后迎来成功。

我渴望成功后的起点。在成功后,我才能不断督促自己,在成功后不能骄傲,否则,在成功后,迎来的只能是失败。所以,在成功后,还得要继续不断的努力,只要把握住成功,我们就有可能迎来成功。

我渴望青春的起点。在成长中,需要的不只是成功的起点或失败的起点,需要的还有青春的起点。因为青春的起点有着积极向上的开朗性格,有着挑灯夜读的勤奋苦学,有着向往未来的美好理想……青春的起点,有很多很多……

我渴望在生活中无时不刻的起点。现在,我即将步入初中的大门。我对未来的初中生活充满了期待,也可能是美好的?难忘的?还是黑暗的?现在,我又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初中生活。我对下一个新的起点充满了期待。

我渴望着很多很多起点,但是,虽然渴望,但还是要把握接下来的每一个起点,只有把握住了,才能创造出起点之美,开始一种美丽的奋斗,一次成功的挑战。

现在,我渴望生活,渴望成功后的起点,渴望失败后的起点,渴望生活中的每一个起点,渴望能创造与把握住每一个美丽的起点!

起点,给生活一个美丽的开始。

以生命为主题的驳论文

珍惜生命大家都知道,生命是很珍贵的,每个人都有一条生命。那么,一些名人是怎样珍惜自己的生命的呢?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残障教育家。她19个月大时,在一声疾病中丧失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又丧失了说话能力。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她凭借惊人的毅力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并完成了在哈佛大学四年的学业。海伦·凯勒还终身投入于为残疾人的服务中,创建了慈善机构。马克·吐温还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位伟大的人物,一位是拿破化,另一位就是海伦·凯勒。”她的一生是精彩的。 在我们的课文中,我还认识了一位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她本名刘侠,12岁起患“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大部分关节受到损坏。但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来帮助残疾人。她的一句名言是“除了爱,我一无所有”杏林子把自己短暂的生命体现出了无限的价格。 还有一个大家熟知的人——雷峰。雷峰的生命是短暂的,他英年早逝,但他一生助人为乐,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所以他的生命是很有价值的。 可我们现在的有些人,每天去网吧,沉迷于网络游戏中,那就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 我决定,要像以上这几位人物一样,珍惜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活得更加绚丽光彩。

运用比喻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

二是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老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它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

三是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以生命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例文如下: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下午,我在花园里捉蝴蝶。忽然,一只花蝴蝶从我头顶上飞过。趁他停下的时候,我伸手拢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一用力,它就不可动弹了。但它极力了鼓动着翅膀我感到一种求生的欲望,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我忍不住放了它!

晚上,吃完饭,我坐在沙发上,望着鱼缸里小鱼。忽然,一只虫子飞了进去。我探头一看,虫子正在挣扎,它那脆弱的翅膀,拍打着水面,水面泛起了一道道小小的水波。我感到它在求救,它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把它捞了起来。

虽然生命短暂,但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它,不要让它白白的流失。所以,我们要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扩展资料:

在因果论证中要重视以下的因果分析:

1、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有时某种结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这时就必须分析和抓住其中的主要原因,提示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最核心的因素来论证论点。

2、分析产生的原因。原因有时是多层的,有些现象看起来似乎是发生作用的原因,但在它们的背后,却还有产生它们的原因。

3、分析异因同果、同因异果和互为因果。这类分析也就是力图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是辩证逻辑的要求。关键是考查和分析不同原因和结果之间有什么联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喻论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证方法

生命是可贵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爱惜生命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更要向那些拯救生命、珍爱生命的人致敬。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级大地震,整个汶川一片废墟。在灾难来临之际,人与人之间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渴求,既对生命的热爱,强烈的感动、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 那些被埋在废墟中的生命是多么顽强呀,他们在废墟中找寻生的机会,在废墟中有的用力拍打着压在身上的石板;有的用双手挖出一点空隙,让自己容易呼吸;有的人用难以想象的意志力在废墟中生存了好几天,废墟中,到处都是感动生命的画卷。有一位母亲,抢救人员发现她时已经死了,但见她双腿跪地,上身匍匐,用自己变形了的身躯保护着3-4个月大的孩子,手机上留下了给自己孩子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活着,要知道我有多爱你”。多么伟大的母亲,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还有一个3岁的小男孩,他叫朗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获救后挥起小手向救他的人行了一个队礼。这个队礼感动着每一个人。初三男孩向考廉手刨4个小时后救出女同学。“芭蕾女孩”用她乐观的精神在奥运会上跳出了最美丽的舞蹈。这些人对生命的珍惜和爱护,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吗? 在废墟外面,救援人员在坚持不懈的挖掘着,没有放弃一丝拯救生还者的希望,汗水雨水已经浸湿了他们的全身,虽然他们已经筋疲力尽,昼夜工作,但从来没有放弃过。经过努力一名被困179小时的31岁男子被成功救出。救援人员对生命的尊重,又出现了一个有一个奇迹 ,感动着每一个人。 事情发生后,我们学校也组织了向灾区捐助行动,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也参加了。这件事让我深受感动,我要珍惜每一天,认真过好每一天,全力帮助每一个人,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以珍惜生命为话题的议论文范文或者论据、论点、事例

以温饱为主题的驳论文

A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谈道德是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那么我问对方同学: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再问对方同学:在温饱都达不到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道德;——当然不要。这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我问对方同学,那么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这些行为准则如不能成为达到温饱的基本保证时,我们还要不要这些行为准则?当然不要。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饥寒,对于饥寒的能不能脱离温饱而谈道德?当然不能。请问大家那么对于饥寒人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为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饥寒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我们谈道德,如果连温饱都不能保证,是不可能成立的。也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了什么?为的是救天下。那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温饱。我还要问大家,如果仁人志士一生奋斗连人们的肚子都填不饱,他们还会不会那样做呢?当然不会。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B温饱,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不论什么情况,都能谈道德,在追求温饱的过程当中,也应当谈道德。第一,温饱决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人类尚未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已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类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第二,道德是调节人的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人的良心加以支持。众所周知,谈道德实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影响和政府倡导三个层面,而且从事实层面上看,人类历史上有衣食之困但仍道德高尚、品德非凡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曾经只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逆境中,他不是照样严身律己有理性吗?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不是还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政府,新加坡不也曾经筚路蓝缕,李光耀总理告诫国人:“我们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没有政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今天的命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而这一点刚才对方同学恰恰没有自圆其说。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的灯;道德是灯,通向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

这个辩题很有名,是93国际大专辩论赛原题,以下是辩词,网上还能搜到视频。正方:英国剑桥大学队 反方:中国复旦大学队 正方汤之敏:各位好!今天的命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谈道德是德是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那么我问对方同学: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再问对方同学:在温饱都达不到的时候,我们还要不要道德;——当然不要。这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我问对方同学,那么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我再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这些行为准则如不能成为达到温饱的基本保证时,我们还要不要这些行为准则?当然不要。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饥寒,对于饥寒的能不能脱离温饱而谈道德?当然不能。请问大家那么对于饥寒人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为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饥寒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我们谈道德,如果连温饱都不能保证,是不可能成立的。也就是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了什么?为的是救天下。那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温饱。我还要问大家,如果仁人志士一生奋斗连人们的肚子都填不饱,他们还会不会那样做呢?当然不会。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笑声,掌声。) 主席:谢谢汤之敏同学。接下来我们请反方第一位代表姜丰同学表明立场和观点,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 反方姜丰: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刚才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在了统包一切的地位,还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温饱,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不论什么情况,都能谈道德,在追求温饱的过程当中,也应当谈道德。第一,温饱决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人类尚未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已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类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第二,道德是调节人的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人的良心加以支持。众所周知,谈道德实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影响和政府倡导三个层面,而且从事实层面上看,人类历史上有衣食之困但仍道德高尚、品德非凡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曾经只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逆境中,他不是照样严身律己有理性吗?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不是还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政府,新加坡不也曾经筚路蓝缕,李光耀总理告诫国人:“我们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没有政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今天的命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而这一点刚才对方同学恰恰没有自圆其说。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的灯;道德是灯,通向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以上,我主要从逻辑上阐发了我方观点,接下来,我方辩友还将从理论、事实、价值三方面进一步论述我方观点。谢谢各位。(掌声) 主席:谢谢姜丰同学。接下来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二位代表孙学军同学的发言。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 正方孙学军:对方同学刚才说,“温饱比道德更重要”,她还说,“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大家都知道:不吃饭,我们还怎么活着?不活着我们还怎么谈道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和道德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化的问题,这不仅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后再谈道德的问题,还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前,处在温饱不同程度上谈道德的问题。在达到温饱后谈道德,是天经地义,不能忽视的事实。在温饱前如何处理好温饱和道德之间的这种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之间的这种关系,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也才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而对方恰恰忽略了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温饱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须的条件。一个人类社会要繁荣要发展,它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维持人们的生存。所以,我们讲道德的时候,不能脱离人民的温饱。对方似乎还讲,一个社会只要有了道德,经济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去,只要有了道德,大家的肚子就填饱了。真是可笑!这是一个做梦的幻想。我方承认道德之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但是,更深刻地体会到温饱对每一个人及每一个社会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提出谈道德不能与温饱相脱离。建设一个国家,就像培养一个孩子。我们都知道要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教育孩子好好做人。但是,如果你不给孩子吃饭,这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如果我们不对他进行养育,那么,做为父母的过失不就更大了吗?从现实看,一个国家只有坚持道德与温饱不可分割,才能取得成功。对方同学从中国大陆来,对中国十几年来的经济变化所取得的成绩一定感触颇深,世界上对这个问题也是有目共睹。这正是中国政府在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的情况下取得的。如果中国政府还像过去一样,像文革时期一样,只顾道德建设而不讲经济建设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想象中国会取得像现在这样的成绩。谢谢大家。(掌声) 反方季翔:谢谢主席,各位好!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吗?!我再次提醒对方辩友,你们今天所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不管这种道德是保证温饱的道德,还是保证不了温饱的道德。既然对方还没有能从逻辑上理解我方观点,我就进一步从理论上来进行阐述:第一,道德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的,有了理性的人,有了人际关系,就有了道德规范,所以,不管人类存在于哪一个阶段,谈道德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应该的。《礼记•礼运篇》中记载着: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描述的正是中国远古时代的道德状况。而《圣经•旧约》里,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和原罪的传说,不也表明了道德的最早起源吗?有关贫困中人们谈道德的文化学和人类学的证据,在大英博物馆里是汗牛充栋的。想必对方辩友对此也了如指掌吧?!第二,从本质上看,道德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尽管在温饱的情况下可能会给谈道德提供一些方便,但,这决不是必要条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下,人们都在谈道德。达尔文在环球旅行中就发现,南非的布希曼人即使快饿死了,也不会独吞发现的一条小鱼,而是要与族人分享。——他们有温饱吗?没有。——他们谈道德吗?当然谈。正如我们不能超出自己的皮肤一样,人类也不能超出乃至摆脱道德。人类谈道德,在贫困时有贫困的谈法,在温饱时有温饱的路数。谈道德既可以坐而论道,也可以言传身教,甚至特立独行;千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第三,从功能和目的上看,道德能够协调人际关系,达到至善的人生境界。道德,自古至今目的是“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果像对方所坚持的那样在温饱之前都不能谈道德,都不去谈道德,而是用牙和爪子来横攫天下的话,那么,人类恐怕早就销声匿迹于洪荒蛮漠之中了,又何来我们今天在这里辩论什么道德问题呢?!最后,奉劝对方辩友不要对大量的事实听而不闻,不要对人类的历史视而不见。请对方举出实例,哪怕一个,人类社会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一点道德都不谈呢?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季翔同学。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三位代表吴俊仲同学怎么反驳,时间三分钟。(掌声) 正方吴俊仲:各位好。关于今天的辩题,我方的定义跟对方的定义不一样。但是,对方没有针对我方的定义做任何答复,只是一厢情愿地在对方的定义上加深发挥而已。我们比较一下对方的定义进行思考。首先,对方把我方所提的温饱是“相对温饱”的概念扩展到非常饥寒的境地,我们所讲的“饥寒”并不是对方所讲的那个“饥寒”。如果照对方那个定义来讲,饥寒是什么样子呢?根据生物学的研究,就是长期饥寒,热量不足以维持生命,随时都可能发生突变,甚至死亡。对方辩友举出新加坡的例子,那新加坡在发展的时候是饥寒的吗?大家都没有饭吃吗?其次,谈到道德,道德是大家都能实践的规范,大家都不能实践的规范不叫道德。对方举出圣人英雄的例子,正因为大家都做不到,所以大家赞扬他,这是一种超道德的行为,这不是道德。(掌声)比如说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到瘟疫流行的地方去行善行医,大家都去称赞他;但是,如果一个人他不去做,大家都用道德谴责他吗?不会。所以,道德不是超道德,对方定义错误。如果那就是道德的话,那么,今天大家不要在这里辩论了,大家去索马里吧。所以,道德的起源必须先有社会,在资源、制度具有的情况下才会产生道德。如果十个人在沙漠中只有一块面包,那怎么可能产生道德呢?大家抢还来不及。道德是这样产生的,必须资源、制度具有,资源价值有,而且分配能达到温饱,才能产生道德。分配后不能达到温饱,也不会产生道德。这些是人类学的研究。从道德与温饱的逻辑关系看,人类的温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但是,道德的产生是人类形成社会后才产生的。道德的目的是维持社会的和谐,是只有在人类生存的前提下,才有社会,才能谈道德,所以谈道德必须以人类温饱为前提。在我方的定义来看,我们谈道德不能脱离温饱。如果在衣食充足的前提之下,我看到街上行乞的孤寡,我会掏出身上的零钱给他。但是,我不能把我身上所有的钱,我的收入全部给他。因为要考虑我的收入允许不允许我去做。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些。下面再考虑一个饥饿的情形。如果一个小孩子衣衫褴褛,他吃不饱,他偷了我一块面包,我会用道德谴责他吗?不会。所以,我方说,人生存和温饱是他的全部需要,你不能用社会的需要来剥夺他那么一点点生存和温饱。人一生只有一次,你不能用社会逼人。假如我们现在一个人投票,赞成将对方三辩的财物充公,来满足大家的需要,这是大家公认的,这样就是对的吗?(时间到)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吴俊仲同学。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反方第三位代表严嘉同学是怎样反驳的。时间三分钟。(掌声) 反方严嘉:谢谢主席,各位好。如果我的财产充公能够为很多的人谋福利的话,那我想我会选择这样做的。因为人要做有道德的人。(掌声)今天,为什么我方观点与对方会出现定义上如此大的差别呢?是因为对方辩友将“温饱”,这个衣温食饱的概念,混同于了生存。如果照此办理的话,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不温饱的人了,因为,他们都不生存不活着了。但,世界上还有很多不温饱的人存在啊!(掌声)下面,我从事实的角度进一步论述我方观点:第一,在贫困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谈道德。鲁哀公六年,孔子和他的众学生“在陈绝粮”,困境之下,孔子是否就不谈道德了呢?不,孔子对子路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其实,在中国历史数千年的流变过程之中,从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北海牧羊的苏武;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到拒食嗟来之食的朱自清,这众多的志士仁人,用无愧之言行,甚至生命驳斥了认为“只有在温饱之后才能谈道德”的“肠胃决定论”。(笑)二次大战的时候,面对着法西斯的疯狂空袭,英国民众也并没有丧失他们讲究道德的绅士传统。热爱祖国、伸张正义的信念,使得众多尚还在不温不饱状态下的英国民众们顽强抗争着。面对着这些贫寒但是高贵的灵魂,来自英国的对方辩友难道还要告诉我们“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吗?第二,即使温饱了,富足了,道德水准也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就得到提高;有的时候,甚至会倒退。中国就有句古话,叫做“饱暖思淫欲”(笑)。而古巴比伦王国、罗马帝国的由盛及衰,正是由于举国上下不重视道德修养与道德教化、物欲横流的恶果。日本可以算是富甲天下了吧?但是,政坛丑闻却不绝于耳:竹下登被贿赂蹬下了台;宇野宗佑被美色诱下了水;而丁丸信呢?终究没有取信于民。(掌声)第三,对于尚未实现温饱的社会来说,谈道德不仅应该,可能,而且,尤为重要。马克斯•韦伯的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的理论,杜维明先生的新儒学与工业东亚的阐述,无不表明了道德在社会发展中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在经济资源越是困乏的时候,良心和社会舆论就越是应该、而且可能承担起它们的责任,历史和现实都已经昭示了我们……(时间到)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严嘉同学。现在是他们正面交锋,大展辩才的时候。在自由辩论开始之前,让我先提醒双方代表:你们每队各有4分钟发言时间;正方同学必须先发言。好,现在,自由辩论正式开始—— 正方季麟扬:我先请问对方同学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固然是圣人。请问,在座的四位有几个人做得到?在各位的复旦大学里面有多少人做得到?如果只有少数少数人做得到,这种道德在社会上能推行得了吗?第二个问题:我们李光耀总统当初在新加坡推行道德建设的时候,他是不是也同样发展了经济建设?不然,哪会有今天丰衣足食的新加坡社会?请不要回避这个问题。第三个问题:请教对方二辩,您的《礼运•大同篇》上边“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请问“皆有所养”是温饱还是道德?请回答。 反方蒋昌建:首先指出对方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李光耀是总理,而不是总统。(笑声、掌声)我方认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我请问对方一个问题:贫困的社会中有没有道德?(掌声) 正方吴俊仲:我请问对方一个问题,又饥又寒的小孩子偷你一块面包,你会用道德去惩罚他吗? 反方季翔:难道法律中就没有道德观念吗?(掌声) 正方孙学军:对方三辩提出的问题,从他的逻辑看,好像是说越穷道德就越好。有这个可能。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让穷人去穷吧,可是,我可以说你好!这样,你就不用掏腰包去帮助他解决温饱了。——这是一个很方便的很虚伪的做法。(掌声) 反方严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欧阳修、笛卡尔和范仲淹,哪一个不是在贫困中培养起他们的高尚的道德的?(掌声) 正方吴俊仲:我方认为,温饱……你要求他谈道德就是,我吃得饱饱的,对方饿得很惨,但是大家为了我好,这有什么不好呢?——这种观念是错的。其次,法律不是道德,法律规定了离婚,离婚是道德的吗?法律可以规定公司破产,公司可以破产吗?所以,法律不是道德,它是代表最低的道德水平加上风俗习惯及强制力的。法律等于道德是苏格拉底那时候的观点,对方有两位学法律的,应该知道这些。谢谢!(笑) 反方季翔:法律中难道没有道德观念吗?从《汉谟拉比法典》到《大清律例》,从宋《刑统》到《权利法案》,请对方告诉我,哪一部法律中不包含道德观念?(掌声) 正方孙学军:我们这位同学已经告诉你了,法律所规范的道德是最低层的道德,暂且不提这个问题,请问,对方刚才说了英国民众在二次大战中发扬道德精神,但是要知道,英国当时所处的社会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所处的经济地位是世界上领先的。而且,据最近的资料表明,在二战中,英国人民的温饱程度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营养价值,在当时食物平均分配制度下也是最好的。因此,你不能通过这个例子来否认它是在温饱程度上讲道德的。 反方严嘉:《邱吉尔传》这样告诉我们,那时候好多穷人是怎么去填饱自己肚子的呢?是去排队买鸟食——还买不到啊!(笑,掌声) 正方季麟扬:对方同学一直回避一个问题,你们总是举仁人志士的超道德行为,告诉我们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做得到。请问对方,那么今天在座的各位,包括你我在内,有几个人做得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有几个人是欧阳修?有几个人是笛卡尔?有几个人是范仲淹? 反方姜丰:既然对方辩友不喜欢谈仁人志士,那我们谈谈普通人。刚才的对方三辩讲到一个小孩子的例子,那我问对方辩友:如果你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你就不谈道德了吗?(掌声、笑) 正方吴俊仲:对方是基于道德已经在心里的概念,你设身处地地想,你饿得什么都没有了,你也要谈道德,这是人道的吗?这公平吗?谢谢!(笑) 反方蒋昌建:对方认为,教唆一个人追求温饱,这就是最道德的。我们教唆一个贫寒的人去抢麦当劳,看样子是最道德的喽?(掌声) 正方孙学军:我们的这个同学可以在他饥寒的时候帮助他,但是,如果他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他怎么帮助呢?我们讲问题要讲究功效。要做到任何事件都要从结果考虑,如果他根本就达不到什么功效,他何必做这件事情呢? 反方季翔:我方从来不反对温饱时也能够谈道德。但是,今天对方讲道德,就因为十年前你吃过一碗“莫莫咂咂”(注:马来西亚的一种流行食品)吗?(笑,掌声) 正方吴俊仲: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请对方回答。 反方严嘉: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笑声,长久掌声) 正方孙学军:难道我们能不顾温饱而只谈道德吗?请回答这个问题。 反方蒋昌建:对方还没有论证如果温而不饱该怎么样?减肥小姐可谓是温而不饱,那这个减肥中心按照对方的逻辑不是要变成拳击场了吗?(掌声,笑) 正方吴俊仲:对方已经承认所有的超道德行为都不是道德,对方所有的论证已经证明是错误的,减肥中心减肥小姐她是为了健美,那里是温饱的,对方理解错误。谢谢!(笑) 反方姜丰:对方讲的无非是温饱也能谈道德,这些我们什么时候反对过呀?问题是对方所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请对方举例说明,哪怕是一个,人类社会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一点道德都不谈? 正方孙学军:请对方不要搞错,我方在开始就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是指我们谈道德不能够脱离温饱。对方能对这个问题做出批评吗? 反方蒋昌建:任何理论应用到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比解一个一次方程都简单。请对方不要回避我们的问题,请举出你们的实例来。 正方吴俊仲:我方的论点,对方没有任何批驳,所以,我方的定义已经成立了。(哄笑)其次,对方的解释依然是在饥寒的情形下你可以对他进行道德要求,这可以吗?请回答。 反方季翔:你的论点不是自己说成立就成立了,不然,还要评委们干什么?(全场大笑,掌声如雷) 正方吴俊仲:对我方的论点,对方没有任何攻击。没有攻击,难道还不能成立吗?没有攻击难道我们就失败了吗? 反方姜丰:这是因为对方可攻击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我们攻击不过来嘛!(笑声,掌声)(正方铃响,时间到) 主席:请继续(指反方)。 反方蒋昌建:对方把温饱等同于生存,我们说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处于饥寒状态,那么,按照对方逻辑,人类社会早就不存在了,你我之间恐怕不是在这里辩论了,而是在哪个阴曹地府里展开了。 反方严嘉:本该修身养性的和尚尼姑们如果信奉的都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话,那恐怕是练不成什么正果的。(笑声,掌声) 反方季翔:“世界上不是缺少道德,只是缺少发现道德的眼睛。”莎士比亚早就告诫英国人:“如果丧失天良,即使用钢盔铁甲包装起来,也是赤身裸体的。” 反方姜丰:荀子早就说过:“争则乱,乱则穷。”所以我们走向温饱的过程当中,更要谈道德,否则越走越穷,什么时候才能达到温饱呢? 反方蒋昌建:对方认为由贫困向温饱的追求的过程当中,可以不谈道德,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理论,就是:天下大乱,才能达到天下“大饱”。(大笑) 反方严嘉:如果这样的话,那恐怕不是“争则乱,乱则穷”。而是“争则乱,乱则饱”了!(大笑) 反方季翔:我方从来就不否认谈道德和温饱有关系。但,关键是这个关系是什么?是谈了道德才能温饱呀! 反方姜丰:对方辩友一直是“坐飞机扔炸弹——空对空”。讲来讲去,我们问了那么多遍,他们也没有给我们举出一个实例来。 反方蒋昌建:对方辩友回答我方问题,向来不是“小巷里边抬竹杆——直来直去”,而是拐弯抹角。我想,在座的有一位神学的老师,他一定知道弘一法师在修炼的时候,可谓是不温不饱,(铃响)但他还不是“佛心常清静,无处染尘埃”吗?(掌声) 主席:非常精彩。经过了这个刀来剑往,字字珠玑的自由辩论之后,现在,我们请反方第四位代表蒋昌建同学总结陈词。时间是4分钟。(掌声) 反方蒋昌建:谢谢主席,谢谢各位!经过刚才一番的唇枪舌剑,我的肚子的确有些饿了。但是,我仍然要把道德问题谈清楚。(笑声,掌声) 下面,我总结对方的几个基本错误。对方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李代桃僵。”对方用“温饱过”来代替“温饱”,用“温饱”等同于“生存”来建构他们的立论基础。这显然是错误的。对方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扬汤止沸。”认为一个贫寒的人只要教唆他追求温饱就可以了,从来不问用什么手段。我刚才已经说过,如果到麦当劳里面打砸抢的话,这难道就能合法地追求到温饱了吗?这显然又是荒谬的。对方犯的第三个错误就是:“避实就虚。”对方始终只是告诉我们温饱能够给谈道德提供更好的条件,但是,没有说不温饱的情况下绝对不能谈道德。对方犯的第四个错误就是:“指鹿为马。”把谈道德与谈道德的效果混为一谈。对方今天的论点可谓是云山雾罩,让我们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相反,今天我们已经从逻辑、理论、事实上论证了:只要基于理性的人类存在就能够谈道德。下面,我主要从价值层面论述我方的立场。 第一,谈道德是基于理性的人。只要人类存在着,就能够谈道德。“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人能够基于自身的理性而谈道德。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以温饱为基本前提而谈道德,恰恰显示了人类理性的伟大和崇高。 第二,谈道德是基于社会整体发展的价值选择。人类如果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要谈道德。否则,必然导致人类历史的毁灭。群体统一的行动是社会生存下去的基本方式。而统一的行动是要以谈道德为前提的。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谈道德,才能保证社会的相对的稳定和有序,才能赋于整体人类活动的价值内涵。这是谈道德被历史和经验证明了的社会意义。 第三,谈道德是基于人们摆脱贫困的热望。我们今天在这里不仅要谈道德的理念,更要谈在现实社会当中人类该何去何从。环顾当今的世界,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人们成千上万,他们怎么办?不谈道德了吗?对方能够设想一下,在纷争四起的社会条件下,丧失人伦能够促成繁荣富强吗?相互残杀的鲜血能够浇灌出温饱的果实吗?显然不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越是贫困向人性发出强烈挑战的时候,就更要谈道德第四,当人类迈向未来世纪的时候,更要基于人的理性来谈道德。当今的世界,环境、人口、饥饿、战争等等的问题都存在于贫困的国家和地区当中,他们不谈道德了吗?不谈的话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命运呢?从罗尔斯到唐君毅,又有哪一个伦理学家不告诉我们要呼唤人的道德感与责任感呢?我们、你们和他们难道还要让自己的心智像雾、像雨、又像风,以对道德的沉默来拯救这颗越发脆弱的星球吗? 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百多年前生活在哥尼斯堡的一位名叫康叫康德的老人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谢谢各位!(长久掌声) 主席:谢谢蒋昌建同学的总结陈词!最后,我们请正方第四位代表季麟扬同学总结陈词。时间也是4分钟。(掌声)

当然不是了。温饱不能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也不应该是读书学习的必要条件。

.拆解幸福的含义,人的需求有5个层次,温饱,安全,情感,社会地位和别人的尊重,实现自我。。。。这里的每一点都是需要“有钱”来做基础的。不吃不喝,每天提心吊胆的,肯定不幸福。整天忙着赚钱没有时间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肯定不幸福,没钱自然没有社会地位,虽然有可能有人尊重,但是这个代价要比用钱(当然绝不是不义之财)来积累的尊重来得快,最重要的,就是很多去实现理想的人,都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才行。你可以使劲举例,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很多都是有政府,皇室,财团支持,才能放手的去玩自己的理想的,他们幸福的背后,是他们很有钱。2.越多越幸福。对方很可能会说赚钱赚到一定的量就足够支持一切生活,理想之类的需要了。这时候你就反驳他,现在社会,用什么能证明你的幸福是越来越多呢?能证明你越来越成功呢?其实是钱,钱跟幸福的关系,应该说是一种换算单位,多少多少钱,等于你在XX事情上不需要发愁,在XX场合上不需要自己动手,在和XX的比较中不落下风,因为钱是可以量化的,就算只是追求数字,起码人生还是有目标的,追逐理想目标本身就是幸福的。就好像夸父追日,他就很幸福,到底有多幸福,要算他跑了多少步。3.(其实这是一个很恶心的辩题)。你只要抓住他们的言辞中的漏洞,主要是幸福不能量化这个破绽,去攻击就好了。后面的暂时想不出来了,有别的问题,就留言好了

以偶像为主题的驳论文

近年来,随着众多选秀活动的开展,许多人都从一个默默无闻、平凡人物转眼之间成了炙手可热的大明星,而接踵而来也就是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追星”的大浪潮。如今的“追星群”可不是当年那种贴几张自己喜爱明星的海报,哼哼他们的歌曲般的小打小闹,而是有了一个很规范的大组织,每一个小组都有大量的负责人的团队。这般架式让很多大都感到不解,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做到如此大规模的追星程度,真的值得吗?于是,一些自恃“德高望重”的人开始利用一些网络工具对这股日益渐大的“追星热潮”进行了一些尖锐的评判。在我看来,有一个自己生活的榜样,楷模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关键只是在于你自己是如何对待。所以说这些“前辈”们似乎大多数都犯了一个“以偏盖全”的错误,把本来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批评得一无是处,同时,也让很多人因此受到蒙蔽。仍记得,在某市的语文中考试卷中,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阅读题,其题为《粉丝是一种公害》。看完之后感觉很愕然,一个堂堂的中考阅读文题竟具有一个如此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全文都是在不停的批判着,说什么“粉丝”们从小就会产生一种狭隘心理,说什么他们从来就不懂得宽容。这一系列的话语似乎都在表明着在他看来“粉丝”就是一群社会的败类,应该被全人类所抛弃、所鄙视一般,我不明白身为一位大众的作者看问题为什么是如此表面化,根本不能透澈的认识到社会上的事物的内在,只是一昧遣责,这有用吗?这只能让不同的人走向两个不同的极端。当然,我不否认现在的确存在着许多疯狂的“追星族”,他们用着一些让人不解的行为去追捧着各自心目中的“偶像”。不过,我相信,凡是有着生活信仰,有着一定的生活目标的人,大多数都能够控制住自己,把自己的偶像当作一个榜样,把他们的长处或优点吸收于自身,想必这是一个不错的事情。前些日子,自己也深入过一个“粉丝群”中,他们之间的团结、友爱,以及那种不服输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不仅是在追逐心目中的偶像这方面,甚至在生活中,他们都成为了互帮互助的好朋友,甚至成立了慈善会,一起去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们,这一系列的举动似乎让我在这个人情淡漠的社会中看到了难得的真情。也许,也就是从真正了解的那一刻起,我开始觉得“疯狂”不再是所有粉丝的代名词,他们的善良与真挚宛如是这浑浊的世间中难得一见的瑰宝,渐渐的,我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所以说,“崇拜明星”并不是一件十恶不赦之事,只是看当事人如何正确地对待,不去过度地沉迷于其中罢了。

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追星和崇拜偶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没有盲从性,能正确分析偶像的优点和不足,追星是为了追求明星的亮点,学习明星好的东西,并以此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积极奋进的精神,这种人都能健康成长。我邻居家的孩子就是这样的人。他很喜欢迈克尔·乔丹,常常对乔丹在球场上的精彩表演,投球的高超本领赞不绝口。但更使他佩服的是乔丹的优良品质,有一次乔丹已发高烧近40度,躺在床上打点滴起不来,但他的球队在球场上连连失利,在最后3分钟时,他不顾痛苦毅然投入战场,不过几分钟他就频频得手投了几个3分球反败为胜。他的这种英雄气概使这孩子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乔丹坚忍不拔的毅力,做一个坚强有为的人。 追星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追星是青少年从孩童向成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过程的反映。青少年处于由孩子向成人的发展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和树立远大理想的时期,他们的理想、愿望正处于迷茫和混沌中,需要自我的实现和完善,他们既想摆脱儿童的心理,又想像成人那样体现成熟。明星的出现使他们眼前一亮,从明星的身上看到了自我实现的希望,追随他们、崇拜他们,已成为心中的渴求。 追星是青少年寄托希望和理想的一种表现。大多数明星都有一技之长,或在体育竞技上,或在艺术上。加上其外观或是英俊潇洒,或风姿绰约,体现了美的风采,年轻人常常被他们吸引,从思想、行为和外表等去模仿学习。 追星也是广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转型时期,性的发育正走向成熟,但性意识仍是朦朦胧胧,对异性产生好感,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异性的影子。在年轻人的眼里,明星是快乐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最有成就的典范。他们都向往梦幻般的青春,生活在自己虚拟的世界中,幻想着自己成为了明星,成为顶尖人物,并以此成为生活中的目标。 另外,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升学的压力,学生相互竞争的压力,课后家长安排的各种辅导等,压得很多学生喘不过气来。当明星以光彩夺目的形象展现于大众,进入他们生活后,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去崇拜,与明星一起疯狂,一起宣泄,以满足心理的需求。 追星热还是社会诱导的结果。有的商家和“星”们的经纪人利用各种手段,对“星”们大肆包装,以追求最大的利益。这些“星”高高在上被推了出来,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有的孩子经受不住诱惑,出现了种种偏差。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对人生追求的体验,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标和偶像,当前的追星也是这样。因此,对追星现象和偶像崇拜既不要一概反对,也不要放任自流出现问题,而要积极引导,使之理性化

历史伟人是陶冶情操的,娱乐明星是舒展压力的……

先不直接回答(题主我是真心的)仅凭印象扯几句。这个角度在我看来是劣势。崇拜是自我人格的放弃;心理学角度看,崇拜是有着神奇心理暗示的,能使人觉得和崇拜对象产生了联系,崇拜对象优秀,所以我也优秀。吗?而且青年容易盲目崇拜,其危害详见各种脑残粉,比如有人手里夹钉子去和自己偶像的竞争对手握手o(︶︿︶)o 唉鲜血淋淋……(负面就不展开了)所以对于这个题目,要先分析转化一下,例子才能找对方向,才能更强力。首先,断句时千万不要把青春和偶像连在一起看,青春偶像剧都看过吧,表示已无力吐槽。主题应该看成是:青春,偶像崇拜。这里的偶像意义就丰富多了,而且不仅仅可以指人,还可以指某种东西,甚至不是个东西,偶像,原来就有雕像的意思(偶,相人也),可以是某种信仰,至于如果对手上百度搜到说偶像就是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那么……告诉他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意思么么哒。所以:青春时期我们都比较幼稚,肯需要学习,学习需要有对象,对象太高远就是偶像,真诚的学习态度不就可以说是崇拜吗?因此,从人类伟大的发展来看,青年近乎虔诚地对求真道路上的先行者的崇拜是必须的,只有近乎信仰的学习才会有科学的不断进步。比如,后辈对尼古拉·特斯拉的崇拜,以致于有句话:(高斯很牛吧)1特斯拉=10000高斯。这样的例子太多了,随便套一个就行。小明小时候梦想飞翔,于是他后来努力成为了一名飞行员(我在说杨利伟?);小刚小时候总是对新的领域很感兴趣,长大后改名叫瓦特?谁小时候痴迷于玩火药连家都炸了后来只能搬到船上继续实验?(诺贝尔表以为我在说你)青春有无限可能,如果没有一个几乎信仰的偶像在心中激励作为下一代的我们奋勇努力,未来能精彩吗?

  • 索引序列
  • 以单边主义为主题的驳论文
  • 以起点为主题的驳论文
  • 以生命为主题的驳论文
  • 以温饱为主题的驳论文
  • 以偶像为主题的驳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