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已二酸论文范文

已二酸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已二酸论文范文

UHMWPE辐照交联,添加助剂改性

172923566

dflksdhfkj fyisdufyio yidufyoi asidufyodsiupsadugyahuioyfouaghopawuighorweuigh hg hfgas hd o fgpiuhs gposhgposdiuf poi opgj opsadhgosjd pog jpisdf g

ML28-1 杯芳烃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氟化反应中的相转移催化作用ML28-2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硝基甲苯同分异构体ML28-3 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密度泛函研究ML28-4 硝基吡啶衍生物的结构及其光化学的研究ML28-5 酰胺衍生的P,O配体参与的Suzuki偶联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ML28-6 磺酰亚胺的新型加成反应的研究ML28-7 纯水相Reformatsky反应的研究ML28-8 一个合成邻位氨基醇化合物的绿色新反应ML28-9 恶二唑类双偶氮化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ML28-10 CO气相催化偶联制草酸二乙酯的宏观动力学研究ML28-11 三芳胺类空穴传输材料及其中间体的合成研究ML28-12 光敏磷脂探针的合成、表征和光化学性质研究ML28-13 脱氢丙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ML28-14 5-(4-硝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的亲核反应研究ML28-15 醇烯法合成异丙醚的研究ML28-16 手性螺硼酸酯催化的前手性亚胺的不对称硼烷还原反应研究ML28-17 甾类及相关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研究ML28-18 金属酞菁衍生物的合成与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研究ML28-19 新型手性氨基烷基酚的合成及其不对称诱导ML28-20 水滑石类化合物催化尿素醇解法合成有机碳酸酯研究ML28-21 膜催化氧化正丁烷制顺酐ML28-22 甲醇选择性催化氧化制早酸甲酯催化剂的研制与反应机理研究ML28-23 甲酸甲酯水解制甲酸及其动力学的研究ML28-24 催化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制取苯乙烯和乙苯的研究ML28-25 烯胺与芳基重氮乙酸酯的新反应研究 ML28-26 核酸、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及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的应用ML28-27 H-磷酸酯在合成苄基膦酸和肽衍生物中的应用ML28-28 微波辐射下三价锰离子促进的2-取代苯并噻唑的合成研究ML28-29 铜酞菁—苝二酰亚胺分子体系的光电转换特性研究ML28-30 新型膦配体的合成及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研究ML28-31 肼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及其机理研究ML28-32 离子液体条件下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ML28-33 超声波辐射、离子液体以及无溶剂合成技术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研究ML28-34 有机含氮小分子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ML28-35 金属参与的不对称有机化学反应研究ML28-36 黄酮及噻唑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ML28-37 钐试剂产生卡宾的新方法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ML28-38 琥珀酸酯类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ML28-39 3-甲基-4-芳基-5-(2-吡啶基)-1,2,4-三唑铜(II)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ML28-40 直接法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实验研究ML28-41 中性条件下傅氏烷基化反应的初步探索IIβ-溴代醚新合成方法的初步探索ML28-42 几种氧化苦参jian类似物的合成ML28-43 环丙烷和环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ML28-44 基于甜菜碱的超分子设计与研究ML28-45 新型C2轴对称缩醛化合物合成研究ML28-46 环状酰亚胺光化学性质研究及消毒剂溴氯甘脲的制备ML28-47 蛋白质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ML28-48 富硫功能化合物的分子设计与合成ML28-49 ABEEM-σπ模型在Diels-Alder反应中的应用ML28-50 快速确定丙氨酸-α-多肽构象稳定性的新方法ML28-51 SmI2催化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研究及负载化稀土催化剂的探索ML28-52 新型金属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用作NO供体研究ML28-53 磁性微球载体的合成及其对酶的固定化研究ML28-54 甾体—核苷缀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ML28-55 非键作用和库仑模型预测甘氨酸-α-多肽构象稳定性ML28-56 多酸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和结构表征ML28-57 5-芳基-2-呋喃甲醛-N-芳氧乙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ML28-58 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ML28-59 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催化的Baylis-Hillman反应和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ML28-60 多核铁配合物通过水解途径识别蛋白质a螺旋ML28-61 一种简洁地获取结构参数的方法及应用ML28-62 水杨酸甲酯与硝酸钇的反应性研究及其应用ML28-63 脯氨酸及其衍生物催化丙酮与醛的不对称直接羟醛缩合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ML28-64 新型荧光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ML28-65 枸橼酸西地那非中间体1-甲基-3-丙基-4-硝基吡唑-5-羧酸的合成研究ML28-66 具有生物活性的含硅混合二烃基锡化合物的研究ML28-67 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研究ML28-68 具有生物活性的含硅混合三烃基锡化合物的研究ML28-69 过氧钒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水中有机污染物氧化降解的催化性能研究ML28-70 查耳酮化合物的合成与晶体化学研究ML28-71 二唑衍生物的合成研究ML28-72 2-噻吩甲酸-2,2’-联吡啶二元、三元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致发光ML28-73 3’,5’-二硫代脱氧核苷的合成及其聚合性质的研究ML28-74 β-烷硫基丁醇和丁硫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ML28-75 新型功能性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合成与研究ML28-76 5-取代吲哚衍生物结构和性能的量子化学研究ML28-77 新型水溶性手性胺膦配体的合成和在芳香酮不对称转移氢化中的应用ML28-78 大豆分离蛋白的接枝改性及其溶液行为研究ML28-79 N-(4-乙烯基苄基)-1-氮杂苯并-34-冠-11的合成和其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研究ML28-80 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酰基二茂铁ML28-81 硒(硫)杂环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合成与表征ML28-82 新型二阶非线性光学发色团分子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ML28-83 对△~4-烯-3-酮结构的甾体选择性脱氢生成△~(4,6)-二烯-3-酮结构的研究ML28-84 对苯基苯甲酸稀土二元、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研究ML28-85 D-π-A共轭结构有机分子的设计合成及理论研究ML28-86 羧酸酯一步法嵌入式烷氧基化反应研究ML28-87 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溶液及超微粒分散体系的光学性质研究ML28-88 手性氨基烷基酚的合成ML28-89 酪氨酸酶的模拟及酚的选择性邻羟化反应研究ML28-90 单分子膜自组装结构与性质的研究ML28-91 氯苯三价阳离子离解势能面的理论研究ML28-92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晶体化学研究ML28-93 离子液体的合成及离子液体中的不对称直接羟醛缩合反应研究ML28-94 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ML28-95 ONOO~-对胰岛素的硝化和一些因素对硝化影响的体外研究ML28-96 酶解多肽一级序列分析与反应过程建模及结构变化初探ML28-97 一系列二茂铁二取代物的合成和表征ML28-98 N2O4-N2O5-HNO3分析和相平衡及硝化环氧丙烷研究ML28-99 光催化甲烷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乙酸的研究ML28-100 N-取代-4-哌啶酮衍生物的合成研究ML28-101 电子自旋标记方法对天青蛋白特征分析ML28-102 材料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及蛋白质模体分析ML28-103 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偶氮芳烃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ML28-104 非光气法合成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ML28-105 邻苯二甲酸的溶解度测定及其神经网络模拟ML28-106 甲壳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ML28-107 吲哚类化合物色谱容量因子构致关系ab initio方法研究ML28-108 全氯代富勒烯碎片的亲核取代反应初探ML28-109 自催化重组藻胆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ML28-110 二茂铁衍生的硫膦配体的合成及在喹啉不对称氢化中的应用ML28-111 离子交换电色谱纯化蛋白质的研究ML28-112 氨基酸五配位磷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机理及其性质研究ML28-113 手性二茂铁配体的合成及其在碳—碳键形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ML28-114 水溶性氨基卟啉和磺酸卟啉的合成研究ML28-115 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对二甲苯制备对甲基苯甲酸和对苯二甲酸ML28-116 简单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和环己酮制备己二酸的选择性研究ML28-117 四苯基卟啉锌掺杂8-羟基喹啉铝与四苯基联苯二胺的电致发光性能研究ML28-118 可降解聚乳酸/羟基磷灰石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ML28-119 大豆分离蛋白接枝改性及应用研究ML28-120 谷氨酸和丙氨酸在Al2O3上的吸附和热缩合机理的研究ML28-121 常压非热平衡等离子体用于甲烷转化的研究ML28-122 纳米管/纳米粒子杂化海藻酸凝胶固定化醇脱氢酶ML28-123 蛋白质在晶体界面上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ML28-124 微乳条件下氨肟化反应的探索性研究ML28-125 微波辅助串联Wittig和Diels-Alder反应的研究ML28-126 谷氨酸和丙氨酸在Al2O3上的吸附和热缩合机理的研究ML28-127 3-乙基-4-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ML28-128 水相中‘一锅法’Wittig反应的研究和手性P,O-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ML28-129 具有生物活性的1,2,4-恶二唑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ML28-130 树枝状分子复合二氧化硅载体的合成及其脂肪酶的固定化研究ML28-131 PhSeCF2TMS的合成及转化ML28-132 离子液体中脂肪酶催化(±)-薄荷醇拆分的研究ML28-133 脂肪胺取代蒽醌衍生物及其前体化合物合成ML28-134 萘酰亚胺类一氧化氮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光谱研究ML28-135 微波条件下哌啶催化合成取代的2-氨基-2-苯并吡喃的研究ML28-136 镍催化的有机硼酸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共轭加成反应研究ML28-137 茚满二酮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ML28-138 新型手性螺环缩醛(酮)化合物的合成ML28-139 芳醛的合成及凝胶因子的设计及合成ML28-140 固定化酶柱与固定化菌体柱耦联—高效拆分乙酰-DL-蛋氨酸ML28-141 苯酚和草酸二甲酯酯交换反应产品的减压歧化反应研究ML28-142 有机物临界性质的定量构性研究ML28-143 3-噻吩丙二酸的合成及卤代芳烃亲核取代反应ML28-144 α,β-二芳基丙烯腈类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的研究ML28-145 L-乳醛参与的Wittig及Wittig-Horner反应立体选择性的研究ML28-146 亚砜为催化剂和酰亚胺氯为氯化剂的醇的氯代反应的初步研究ML28-147 功能性离子液的合成及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ML28-148 DMSO催化三聚氯氰转化苄醇为苄氯的新反应的初步研究ML28-149 气相色谱研究β-二酮酯化合物的互变异构ML28-150 二元烃的混合物过热极限的测定与研究ML28-151 芳杂环取代咪唑化合物的合成及洛汾碱类过氧化物化学发光性能测定ML28-152 卤代苯基取代的咪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的研究ML28-153 取代并四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应用ML28-154 苯乙炔基取代的杂环及稠环化合物的合成ML28-155 吸收光谱在有机发光材料研发材料中的应用ML28-156 水相中‘一锅法’Wittig反应的研究和手性P,O-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ML28-157 苯并噻吩-3-甲醛的合成研究ML28-158 微波辅助串联Wittig和Diels-Alder反应的研究ML28-159 超声辐射下过渡金属参与的药物合成反应研究ML28-160 呋喃酮关键中间体—3,4-二羟基-2,5-己二酮的合成研究ML28-161 树枝状分子复合二氧化硅载体的合成及其脂肪酶的固定化研究ML28-162 吡咯双希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ML28-163 负载型Lewis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合成2,6-二甲基萘的研究ML28-164 PhSeCF2TMS的合成及转化ML28-165 纳米管/纳米粒子杂化海藻酸凝胶固定化醇脱氢酶ML28-166 多取代β-CD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苯环类客体分子识别ML28-167 多取代_CD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苯环类客体分子识别ML28-168 柿子皮中类胡萝卜素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稳定性研究ML28-169 毛细管电泳研究致癌物3-氯-1,2-丙二醇ML28-170 超临界水氧化苯酚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ML28-171 甲烷和丙烷无氧芳构化反应研究ML28-172 2-取代咪唑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ML28-173 气相色谱研究β-二酮酯化合物的互变异构ML28-174 DMSO催化三聚氯氰转化苄醇为苄氯的新反应的初步研究ML28-175 二元烃的混合物过热极限的测定与研究ML28-176 氨基酸在多羟基化合物溶液中的热力学研究ML28-177 分子印迹膜分离水溶液中苯丙氨酸异构体研究ML28-178 杯[4]芳烃酯的合成及中性条件下对醇的酯化反应研究ML28-179 亚砜为催化剂和酰亚胺氯为氯化剂的醇的氯代反应的初步研究ML28-180 双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合成及分子自组装研究ML28-181 由芳基甲基酮合成对应的半缩水合物的新方法ML28-182 取代芳烃的选择性卤代反应研究ML28-183 吡啶脲基化合物的合成、分子识别及配位化学研究ML28-184 丙烯(氨)氧化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ML28-185 嘧啶苄胺二苯醚类先导结构的发现和氢化铝锂驱动下邻位嘧啶参与的苯甲酰胺还原重排反应的机理研究ML28-186 酰化酶催化的Markovnikov加成与氮杂环衍生物的合成ML28-187 多组分反应合成嗪及噻嗪类化合物的研究ML28-188 脂肪酶构象刻录及催化能力考察ML28-189 L-乳醛参与的Wittig及Wittig-Horner反应立体选择性的研究ML28-190 烯基铟化合物与高碘盐偶联反应的研究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ML28-191 α,β-二芳基丙烯腈类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的研究ML28-192 邻甲苯胺的电子转移机理及组分协同效应研究ML28-193 负载型非晶态Ni-B及Ni-B-Mo合金催化剂催化糠醛液相加氢制糠醇的研究ML28-194 含吡啶环套索冠醚及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ML28-195 芳烃侧链分子氧选择性氧化反应研究ML28-196 多组分复合氧化物对异丁烯制甲基丙烯醛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ML28-197 多孔甲酸盐[M3(HCOO)6]及其客体包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ML28-198 纳米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于蛋白质电化学的研究ML28-199 对于几种蛋白质模型分子的焓相互作用的研究ML28-200 氨基酸、酰胺、多羟基醇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

碳酸二甲酯研究论文

(1) 王胜平, 马新宾*, 高宁, 巩金龙, 杨霞, 陈学成. 碱改性Hβ分子筛催化酯交换合成草酸二苯酯.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04, 20(1), 20-24.(2) 张震, 马新宾*, 李振花, 王胜平, 陈学成. 羰基合成碳酸二乙酯反应产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色谱. 2004, 22(2), 191.(3) 潘发勇, 王胜平, 马新宾*等. 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研究.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04, 21(3), 174-176(4) 郭宏利, 王胜平, 马新宾等. Sn改性TS-1分子筛催化苯酚和草酸二甲酯合成草酸二苯酯. 催化学报. 2003, 24(6), 423-427. SCI 702HM(5) 郭宏利, 王胜平, 马新宾等. 草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 石油化工. 2003, 32(2), 102-105. ne page(6) 巩金龙, 王胜平, 马新宾等. ZnCl2催化草酸二苯酯脱羰基合成碳酸二苯酯. 天然气化工. 2003, 28(5), 10-12.(7) 马新宾, 张震, 石海峰等. 碳酸二乙酯的合成方法. 化学通报. 2003, 66(8), 528-535.(8) 马新宾, 李振花, 韩森, 许根慧. CuCl2对甲醇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的影响. 天津大学学报. 2003, 36(5), 631-634.(9) 王胜平, 郭宏利, 马新宾等. 苯酚和草酸二甲酯在不同分子筛催化下的酯交换反应. 化学通报. 2003, 66(1), 50-54.(10)王胜平,马新宾,郭宏利等. Lewis酸催化苯酚和草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草酸二苯酯反应研究.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03, 19(2), 188-192(11)李振花, 宋瑛, 马新宾等. 临氢条件下CO偶联合成草酸二乙酯反应的原位红外研究. 天津大学学报. 2003, 36(1), 1-4.(12)张震, 石海峰, 王胜平, 马新宾. 乙醇直接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乙酯. 石油化工. 2003, 32(supplement), 146-148.(13)王胜平, 马新宾, 张震等. 酯交换合成草酸二苯酯反应体系的分子构型模拟与几何参数计算. 石油化工. 2003, 32(supplement), 250-252.(14)巩金龙, 王胜平, 马新宾等. MgCl26H2O催化草酸二苯酯脱羰基合成碳酸二苯酯. 石油化工. 2003, 32(supplement), 253-255.(15)石海峰, 张震, 王胜平, 马新宾. 一氧化碳低压气相催化合成碳酸二乙酯. 石油化工. 2003, 32(supplement), 476-478.(16)徐艳, 马新宾, 许根慧. 草酸二乙酯合成反应器参数敏感性分析. 石油化工. 2003, 32(supplement), 835-837

Dimethyl carbonate (DMC) for its unique chemical structure (CH3O-CO-OCH3), has good reactivity, can be widely used in pesticides, pharmaceuticals, plastics, dyes, electronic chemicals, food additives and other fields. In the synthesis of dimethyl carbonate method, the step transesterification process with simple, low invest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tc., cost-effectiveness significantly. This experiment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different catalysts on the one-step synthesis of dimethyl carbonate in Reaction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ratio of each group to study the level of catalyst. Choose a suitable catalyst,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factors and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situation. Quarter in which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of phosphorus catalyst better, in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in terms of conversion rat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affect the conversion rate is a major factor; for selectivity,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

摘要采用等体积浸渍-沉淀法制备了ZrO2/Al2O3、K2O-ZrO2/Al2O3、MgO-ZrO2/Al2O3、V2O5-ZrO2/Al2O3负载型复合载体,并以负载型复合载体负载Cu-Ni双金属制备了催化剂。用CO2-TPD、NH3-TPD、H2-TPR和微反应技术表征了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酸碱特性、还原性能和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Cu-Ni催化剂上存在着金属位Cu-Ni合金、Lewis酸位Zrn+和Lewis碱位Zr=O三类活性中心;CO2在金属位和Lewis酸位协同作用下可生成CO2卧式吸附态M-(CO)-O→Zrn+,此吸附态具有反应活性,可解离成M-CO和Zr=O;CH3OH在Lewis酸位和Lewis碱位协同作用下可形成解离吸附态Zr-OCH3和Zr-OH;然后,M-CO与Zr-OCH3反应生成DMC。用K2O、MgO和V2O5掺杂改性复合载体负载Cu-Ni双金属催化剂还原温度有所上升,V2O5改性后的复合载体ZrO/Al2O3负载Cu-Ni双金属催化剂具有较强的表面酸中心;采用MgO改性后所得的ZrO2/Al2O3复合载体负载Cu-Ni双金属催化剂表面碱性最强;V2O5改性后的ZrO/Al2O3复合载体催化剂,由于表面酸中心数的增多,催化剂的活性增大。关键词:碳酸二甲酯(DMC);双功能催化剂;二氧化碳;甲醇联系

论文二次查重已跪

简述:1.若是文字字数满足的要求,删掉那些重复的文字,删除不重要或是比较难修改的文字这样是可以降低论文的重复率。2.可以引用参考文献但不要过多的引用,对于那些没有办法删除还无法引用的文字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正文:每到毕业季,就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同学们为毕业论文而苦恼,很多同学们都担心就是论文查重通过不了该怎么办,还有就是毕业论文两次查重没过怎么办?若是两次查重都没有过的话,那可能就是你说修改论文的方法不正确了;使用过论文检测软件的同学们都知道它是会将论文与数据库的文献资源进行对比,红色的字体表示抄袭的部分,浅蓝色字体表示引用的部分,深蓝色字体表示参考列表对应缺失的部分。接下来提供几个关于论文查重修改的技巧,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1. 若是文字字数满足的要求,删掉那些重复的文字,删除不重要或是比较难修改的文字,这样是可以降低论文的重复率2. 可以引用参考文献,但不要过多的引用;对于那些没有办法删除还无法引用的文字,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3. 可以将文字转换成图片;需要转换文本可以剪切且插入图片;目前没有搜索工具是可以对图片进行检测的,所有图片是不需要太多4. 制作一张表格,是和图片一样的道理,文字说明合成一张表格。以上就是对论文修改的技巧。

论文查重多次仍不合格怎么办?一些学生在查了很多次之后不能达到学校要求的重复率。那我们要怎么办?许多同学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自己查重的结果与学校查重的结果并不一样,有些也会有很大差异。等他们进行检验时,明明是合格的,上交了学校,还是通知要返修,这是怎么回事?检测内容与学校检测不一致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上传整个论文来做检测,所以在查看论文的所有内容时,包括封面、前言、目录。当然,还有一些内容是无法查重的,比如目录,参考文献等,我们可以放心。但如果我们自己在提交学校的时候提交内容不一样,那么我们就会因为论文的不同而重新论文检测论文内容,查重的结果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检测系统已更新数据库你们要知道,不管哪种检测系统,他们的数据库都在不断地更新和扩充新的内容。所以,如果两个检验重复率之间的间隔比较长,那么检验结果就不一样了。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再查一遍论文,无论查重比例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我们都应及时修改重复部分,尽量减少重复率,让您有更多的机会通过校检。论文查重系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论文检测系统,包括的数据不同和不同算法。所以,如果我们自己在复检时选择的检测系统要和学校一样,检测查重的结果才会一样。

一般来说,当我们最终确定稿件时,学校会给我们一个免费查重的机会。一般来说,每个学生只有几次机会,但如果有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再次申请。学校论文查重两次都没过怎么办?今天paperfree小编给大家讲解一下。 学校进行论文查重两次都没过怎么办? 在回复之前,学校会要求学生在学校指定的查重系统中查重。学校会给我们提供查重的账户,我们可以在学校登录查重系统进行检测,这个查重是免费的。校方为大家可以提供一个免费查重的机会,主要是看看大家的论文重复率是否能够符合要求,达到学校要求后即可参加答辩。 如果有些学生两次都没有通过复核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学校只提供一次机会,你两次答辩都没通过,这个问题很严肃,你必须再次向学校申请机会,而这次你必须确保能通过,如果没通过,你就没有机会,这样就无法参加答辩。因此说,如果一个学校进行论文两次查重都没能够通过,你必须认真地去改重,并且在提交给学校检测之前,你必须自己找查重系统提前去查一遍,一般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重复率低于30%,那么你必须保证20%左右,这样才能保证你的论文能通过。 怎样快速改重呢? 如果论文重复率很高,我们可以进行删除和修改,直到论文重复率达到学校要求标准,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删除重复率非常高的文字,删除难以修改的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表述。同时也可以使用同义词替换,中英文翻译等方法进行降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毕业论文

面的制备方法不是很理想。 酯化反应一旦遇见空间位阻很大的,例如上面的苯甲酸的苯环,就不行了。 我们应该采用苯甲酰氯和甲醇反应。(Pr代表苯环) 反应式如下:Pr-CO-Cl+CH3OH=Pr-COOCH3+HCl 用碱性催化剂NaOH,不仅当作催化剂,而且可以中和酯化反应生成的HCl,促进平衡右移,产率提高。 投料比一般以便宜物质无水甲醇过量为原则,由于甲醇的沸点比较低,应该在密闭的接有回流装置(通冷水在双螺旋冷凝管中回流,但是不可以填塞上面的通气口,最好将废气管用长的乳胶管通到室外,注意甲醇毒性极高,避免废气管挤压)的三口烧瓶(一口接冷凝管,一口接苯甲酰氯滴液漏斗,另一个口注入甲醇和氢氧化钠)中进行,烧瓶中先放入甲醇和氢氧化钠,上面的滴液漏斗中缓慢滴下苯甲酰氯,反应温度65度左右,用电热套加热。 经过3小时,加水洗涤,这样反应生成的食盐,催化剂氢氧化钠,以及过量的甲醇就进入水层,用分液漏斗分液,得到具有茉莉香味的液体--苯甲酸甲酯。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合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比肥皂更易溶于水,是一种黄色油状液体。易起泡由于它的泡沫粘度低所以泡沫易于消失。它有很好的脱脂能力并有很好的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和润湿、渗透和乳化的性能。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以及加热条件下都不会分解。与次氯酸钠过氧化物等氧化剂混合使用也不会分解。它可以用烷基苯经过磺化反应制备,原料来源充足,成本低,制造工艺成熟,产品纯度高。因此自1936年由美国国家苯胺公司开始生产烷基苯磺酸钠以来,迄今历经60多年一直受到使用者的欢迎和生产者的重视,成为消费量最大的民用洗涤剂,在工业清洗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其不足之处是用它洗过的纤维手感不好。皮肤与它长时间接触会受到刺激。它易在洗涤物体表面形成吸附膜残留在物体上,这种吸附膜在低温下不易被水冲洗去除。它起泡性好,因此在不希望产生泡沫的情况下又是不受欢迎的。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特别容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协同作用(把两种物质混合后能产生比原来各自性能更好的使用效果叫协同作用),因此它常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无机助洗剂复配使用,以提高去污效果。 它在硬水中不会像肥皂那样生成钙皂沉淀,但生成的烷基苯磺酸钙不易溶于水,只能分散在水中使它的洗涤能力降低。使用时如果与三聚磷酸钠等络合剂复配,把钙、镁离子络合,就可以在硬水中使用而不影响它的洗涤效果。 支链结构的烷基苯磺酸钠由于难被微生物降解,对环境污染严重,所以从60年代中期,逐渐被直链烷基苯磺酸钠代替。

晚上好,两者都是比较常见的水溶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清除油脂污渍和水油液体乳化等诸多方面,十二烷基硫酸钠比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HLB要高很多更加亲水并且溶于冷水,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于油脂的乳化能力要比硫酸钠强一些需要温水和热水冲调融化,请酌情参考。一般成本低廉用量较大的是十二烷基硫酸钠。

分子式:C18H29NaO3S分子量: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分解温度为450℃,失重率达60%。性状:固体,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溶解性:易溶于水,易吸潮结块临界胶束浓度(CMC值):·L-1红外光谱:参考资料来源:物竞化学品数据库 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碱,稀酸,硬水化学性质稳定2、能与强酸建立平衡体系:R12-Ph-SO3Na+HCl⇌R12-Ph-SO3H+NaCl3、磺基中的羟基也可被氯原子取代,生成磺酰氯:3R12-Ph-SO3Na+PCl3-----→R12-Ph-SO3H+NaCl(~200℃)4、水解反应是磺化反应的逆反应。在强酸催化下,十二烷基硫酸钠与水共热,可脱去磺基,反应的实质是H+作为亲电试剂进攻芳环的亲电取代反应。3R12-Ph-SO3Na+H2O----→R12-Ph+NaHSO4(~200℃,H2SO4)

硫酸和乙二胺反应工艺研究论文

乙二胺和所有的胺类一样,它具有弱碱性,虽然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但能和酸反应生成盐类。例如,它和盐酸、硫酸、硝酸反应,生成盐酸乙二胺、硫酸乙二胺和硝酸乙二胺。C2H4(NH2)2+2HCl=C2H4(NH3)2Cl2C2H4(NH2)2+H2SO4=C2H4(NH3)2SO4C2H4(NH2)2+HNO3=C2H4(NH3)2(NO3)2盐酸乙二胺、硫酸乙二胺、硝酸乙二胺都是易溶于水的,它们的水溶液和强碱反应时,又重新析出乙二胺。这一点和铵盐和强碱反应的现象类似。C2H4(NH3)2Cl2+2NaOH=2NaCl+2H2O+C2H4(NH2)2C2H4(NH3)2SO4+2NaOH=Na2SO4+2H2O+C2H4(NH2)2C2H4(NH3)2NO3+2HNO3=2NaNO3+2H2O+C2H4(NH2)2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应用化工Vol.41No.4Apr.2012AppliedChemicalIndustry乙二胺二硝酸盐的合成方法研究12宋磊,李钊鑫(1.陕西红旗民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宝鸡721013;2.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1)摘要:采用乙醇稀释后的乙二胺与较高浓度硝酸合成乙二胺二硝酸盐,考察了反应物初始浓度、稀释剂、加料顺序及搅拌对提高合成工艺的安全性及产物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初始浓度22.55%乙二胺和65%~68%硝酸反应,可以使EDD产率达到84.46%,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关键词:乙二胺二硝酸盐;合成;安全性中图分类号:TQ2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3206(2012)04-0742-03ResearchonthesynthesisofethylenediaminedinitrateSONGLei1,LIZhao-xin2(1.ShaanxiHongqiIndustrialExplosiveGroupCo.,Ltd,Baoji721013,China;2.ShaanxiAppliedPhysicalChemistryInstitute,Xi’an710061,China)Abstract:Ethylenediaminedinitratewassynthesizedbyethanol-dilutedethylenediamineandhighercon-centrationnitricacid.Theeffectofinitialreactantconcentration,diluent,feedingorderandstirringonre-actionsafetyandproductyieldwasstudied,itwasconcludedthatwhenoriginalconcentrationofethylene-and65%~68%nitricacidwereappliedtoreaction,theyieldofEDDcouldreachdiaminewas22.55%,84.46%andshowanicesafety.Keywords:ethylenediaminedinitrate;synthesis;safety乙二胺二硝酸盐(EDD)是一种稳定的单质炸270℃不分解,360℃药,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相,不爆炸,主要用作低共熔体系分子间炸药(主要由EDD、EAK)中的一个低共熔组硝酸铵、硝酸钾组成,分。含EDD的分子间炸药爆轰能量高于任一组分而相当于B炸药,具有撞击感度较低、原料成本低、[1-4]。密度高、易损性低等优点EDD作为炸药最早见于1915年,1932年Dyna-mit公司取得了EA体系炸药的专利。FedoroffBT[5]、Askt[6]、Lee[7]、Robert[8]、赵省向[9]、田大[10][11][12]年、王晓川、戴荣继等对EDD的合成进行了研究,虽各有优点,但也存在部分合成安全性低、生产周期长、产物得率和纯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将就这些合成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硝酸(W≈65%~68%)置于三口烧瓶内,插入温度计后进行搅拌。滴加乙二胺溶液,反应平稳,没有剧出现白色不溶物后,再加入150mL烈反应的声响,无水乙醇,同时加强搅拌,直到反应完全,并冷却。整个反应过程循环水浴控制在20℃以下。该反应反应迅速而剧烈,大量的热将导致乙二为放热过程,胺挥发和反应产物结块,须采用冷却手段导出反应热以确保安全性。合适的酸度能促使乙二胺二硝酸盐从溶液中析出,反应完毕后测得反应液pH值3.0左右,所得EDD为片状白色晶体。H2NCH2CH2NH2+2HNO3=H2NCH2CH2NH2·2HNO3+163.1kJ/mol反应液抽滤,粗产品用无水乙醇洗涤,洗涤液pH4.0~5.0,抽滤。在70℃水浴内,用150mL70%乙醇溶解粗品EDD,冷却后抽滤,得到一次产品。滤液里加入1.5倍体积无水乙醇,再次析出EDD晶体。收集两部分EDD产品,干燥,产率为81.77%。[9]11.1实验部分试剂与仪器乙醇,分析纯;乙二胺、硝酸均为化学纯。烧杯、三口烧瓶(1000mL)等基本仪器。1.2实验方法6.5mL去离子水、34.5mL取11.0mL乙二胺、无水乙醇,配成乙二胺/水/乙醇溶液(乙二胺质量分数22.55%),水浴冷却到常温备用。取22.5mL22.1结果与讨论初始浓度对反应安全和产率的影响反应物浓度对合成安全性及产率有重要影响。02-1703-02收稿日期:2012-修改稿日期:2012-作者简介:宋磊(1984-),男,河南商丘人,陕西红旗民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业炸药

  • 索引序列
  • 已二酸论文范文
  • 碳酸二甲酯研究论文
  • 论文二次查重已跪
  •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毕业论文
  • 硫酸和乙二胺反应工艺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