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中职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中职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职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中职教育是以职业技能和学生就业为目的的教育,中职德育课是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提升的一门重要课程。基于此目的,为了提升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兴趣,引导他们由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学习和过程参与,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写作能力,笔者认为中职德育课程必须转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课堂教学,从而构建起一套新的实践型和体验型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改革的理念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都相对僵化,教师注重课标和任务的完成,而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环境特点、道德发展特点的关注不足。中职学生通常在曾经的教育经历中受挫,但在其他某些方面的能力较强。有一部分学生从小是留守儿童,比较缺乏关爱。有的学生从小由祖父母或者亲戚代为照顾,比较缺乏纪律意识。针对中职学生的这些特点,德育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2、以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中职德育课程应该将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作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引导哲学和经济理论的`分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法律案例的分析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通过小组项目作业提升学生的人际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通过让学生现场展示提升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现代技术运用能力等等。

3、以职业为本的教学理念德育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认知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创业精神、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为学生毕业时候的正确评估自己,选择职业和尽快适应职业岗位打下基础。

二、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建构

1、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的德育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由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通教育转向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培养他们的集体生活的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法制观念和职业观念等[2]。二年级学生的德育任务主要是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三年级学生的德育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择业和就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根据中职学校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应该讲德育课程的内容整合为新的专题式教学模式。

2、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德育课堂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学习是一个学生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学习是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认知过程。我们应该建立起一套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全面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主题展示,即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有意义、有深度、可把握的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搜集资料,制作PPT,然后依次到讲台上演讲,并发起和同学们之间的讨论。

3、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果德育课程能够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并且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实用和快乐,德育课程就会是一门非常受欢迎的课程。比如,可以开展一些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业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清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中职学校教师考核方式的改变

1、梯度考核奖金由于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事业编制的限制,使得教师的基本工资收入是国家规定和保障的,工资收入不可能成为课程改革的压力。但是,每个学校对教师的奖金收入都有自身的自由裁量权,因而可以实行梯度奖金制度,不是按资历,而是按照课改的成效和工作的业绩来分配奖金。如,公开课获奖、课程组长担任、精品课程建设、课业讲座开展、主题研讨开展的数量和质量来考核教师的奖金级别等。为了提升奖金对教师的吸引力,中职学校还需要提升奖金在教师整体收入中的比例。

2、引进教师评教方法教师的课改成效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学校可以在校网平台上开始学生的匿名评教系统,将课改的各种方式列入评教的子项目,让学生来决定教师的总和得分,并将教师的总和得分作为教师奖金级别的重要权重指标。为了督促学生参与教师评教,可以规定学生在每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之前必须认真完成教师的网络评教,否则没有资格参加期末考试。总之,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教学实效亟待提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达到培养高职业素养的职业人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需要得到纵深改革,可以在很大层面上帮助中职学校改善社会对中职学生“三多”(坏习惯多、上网多、混日子多)和“三差”(学习兴趣差、学习能力差、纪律观念差)[3]的看法和偏见,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达到职业学校“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谈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J]、教育探索,2011(11):38-39、

[2]潘莉莉、中职德育课分年级设置专题实施探索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S1):78、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业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工作经验,本文提出分层次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采取模拟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虽然我国在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探索提高空间。根据多年的管理教学实践来看,中职生学习层次参差不齐,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还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更加说明了自信心与成功的紧密联系。所以在学习上,如果缺少了自信心,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是失去前进的动力。有多少人因为缺少自信而走向人生的低谷,又有多少人缺少自信而失去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中职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用统一的要求方式。

有些学生感觉学习很困难,感觉自己永远都做不到,最终选择了放弃学习,从而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例如,成绩差的,要求起点低一点,掌握最基础的要点即可;成绩好一点的,要求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成绩很不错的,除了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以外,引导鼓励他们掌握更深的理论,为以后的升学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不同的要求标准,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也能感觉到我能学会、也能学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二、采取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动机的主动学习,其效果极好,因为主动学习学到的东西不会忘,印象深刻,引发更多的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而无动机的被动学习,那样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习效果极不好,尤其是对于自控能力不太好的中职生,学习效果更差。

所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对于中职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作用,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中发挥独创性,才能培养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使学生达到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就要采取一种适合现在中职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不免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启发式互动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从而也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使他们主动地在兴趣的海洋中遨游,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采取现场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质是就业教育,是饭碗教育,而就业教育的实质是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的实质是学生在课内外实验、实训、实习中,理论服务与实践、理论与实践学习循环交叉进行,动手能力的锻炼。而现在传统的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也就是说,目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人们的期望值三者之间并不是统一关系,而是相互脱节,已无法培养出专业型高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笔者以为应该采取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代之以任务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的“教学做合一”。任务(项目)式教学指教师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是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不断联系认识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现场实训,为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采取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分成小组工作的方式,即每个小组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五、采取模拟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1、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靠模拟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以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

2、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我们要在原来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职业教学方法的探讨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从多方面着手,因为教学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但实际上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接纳、学习、研究”。我们要通过教学改革的现场观摩学习,网络学习的机会,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加紧迫感、责任感,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设计具有个人特点的新课改下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显著的效果。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其更加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史义城,刘其伟,曲锋,刘晓云.创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3]包蕾,鲍吉龙,余辉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试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今年,在高检院的统一部署下,集中一年时间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监督能力,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检察队伍 职业道德 公正廉洁

检察队伍的道德状况,将对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权威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检察队伍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依然还要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主题,就是因为在现实中,检察队伍还是存在司法道德意识淡漠,司法腐败严重的现象,对检察队伍、检察机关的声誉和尊严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在今年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是当前加强检察队伍司法道德观念、司法道德行为和司法道德品质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对检察职业道德的科学认识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够对事物的特点、变化规律和功效等一系列问题准确把握。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准则。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而言是不可忽视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法律职业者而言是维持法律职业生涯,保持良好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就离不开对检察官职业特性的把握,检察职业道德不同于普通的道德规范,检察机关的性质和检察官的职业特殊性使检察职业道德和其他司法职业职业道德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一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责任性,法律赋予了检察官法律监督的职能,其根本使命是“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官的行为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人身财产权利的维护。如果检察官在履行职责时不能用更强的责任感约束自己,会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

二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示范性,检察机关是执行法律的机关,有事监督法律实施的机关,这就决定了检察官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司法工作能否廉洁高效的运行。换句话说,作为监督者,人民自然而然的对其的要求更高,如果人们无法从“监督者”那里得到足够让人信服的信息,对于司法工作而言将是巨大的打击。因此检察官的职业道德较之其他司法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示范性,内容设置上应该更科学和规范,要求上应该更合理实际。

三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约束力。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但作为检察官其道德规范应该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将道德规范与法律和党纪纪律相挂钩,使其产生更强的规范性。

由此可见,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社会公众对检察官在从事检察工作中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自身形象的综合评价,也是检察官对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认同,是检察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中各种法律、社会关系,是在履行检察职能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今年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对检察职业道德规范做出了新的规定:一是强化“公正”理念,公平正义进一步体现;二是铸造“忠诚”品格,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三是树立“清廉”意识,廉洁从检进一步自觉;四是倡导“文明”观念,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这一要求既说明了检察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对检察队伍的基本要求,也对新时期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深刻内涵的探索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限于对检察职业道德的讲授,而是要将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寓于检察工作实际中去,与其他职业道德教育相比,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其独特而深刻地内涵,只有把握住其内涵,才能使道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长期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是建立在检察官岗位上的教育,是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因此它必然具有长期性,不能够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或者是基础理论和法律知识的讲授,而是更高层次的检察官职业素养的培养。

其次,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复杂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求教育方式要有针对性,教育内容要有实用性,教育目的要有准确性,但另一方面又因为检察官职业的特殊性而难以保证系统的学习时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干扰,而这些都有悖于国家对于检察官职业道德的高要求。因此,就决定了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而应该做到入脑入心。

第三,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更高性。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象是检察干警,这一岗位具有十分特殊的要求。教育对象所从事的职业是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因此对于它的要求和约束大大高于社会上的一般职业,这也决定了它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职业道德和普通伦理教育,而是要具备更高的约束力和更强的影响力。

三、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正是基于检察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唯有不断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开展好“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改变传统,倡导新观念教育

现阶段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不少县市的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往往使人有“假大空“的感觉;二是教育方法落后,尤其是在很多基层检察院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做过场,是教育缺乏针对性;三是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一套完整、长期性的计划,往往是上面开展什么活动,下面就照搬做法,是职业道德教育显得零散,带来的结果必然就是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四是教育手段的单一性,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只有学习文件、举办报告会等单一方式,这些方式都注重说教而缺乏打动人心的能力,而且容易收到相反的效果。由此可见,要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只有首先在观念上突破了,重新思考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道路。

(二)引入心理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如果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协调发展,即保持健康的心理过程,则能使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正确的认识、健康的情感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当前,检察职业道德的教育正是缺乏了对检察官心理的了解而是教育效果难以发挥。

当前,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奖惩并行,忽略了职业情感的培养,是检察官的职业认同感不高,难以使职业道德的认知内化为内心的固有特质。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教育、监督、激励、惩处的同时,更加着眼于检察官强化自律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观念,通过及时干预有风险预兆的检察官的心理,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通过营造出良好的职业环境,来提升全体检察人员爱岗敬业、自励自律的职业情感,是检察官们能够自发的遵守检察职业道德。

(三)建立岗位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瞻性

所谓风险防范机制就是通过主客观方面查找研究如何消除和避免科技成果和社会成果所带给人类的副作用和危害。这也是近年来西方新兴起的一门跨学科边缘科学。对风险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规避风险。法律风险在于,在执法过程中如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就有可能因为超过道德底线而出现触犯法律的行为。因此,通过查找检察职业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认知水平,端正对法律风险的态度,通过开展利用典型事例进行反腐败教育等方式,激发其对检察官职务犯罪多侧面的思考,达到风险教育的目的。

(四)建立检察职业道德评估机制,提高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参与性

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具有更强的双向性和互动性,需要受教育对象的参与才能使教育更具效果。通过评估机制的建立,使检察官通过评价的方式来指导和纠正自己的行为言论,协调自身的人际关系。通过评价、激励、说明、榜样或示范等形式,以唤起检察官内心的责任感和义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建立起一套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在内的科学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运用评价式教育方式进行道德的培养。

把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主题实践活动,显示了作为法律职业人的检察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已经提到了新的高度。正如台湾学者史尚宽说过:“虽有完美的保障审判独立之制度,有彻底的法学之研究,然若受外界之引诱,物欲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则反而以其法学知识为其作奸犯科之工具,有如为虎添翼,助纣为虐,是以法学修养虽为切要,而品德修养尤为重要”。 希望通过此次高检院组织的主题实践活动,能够使检察人的道德操守上升到系的高度,使广大检察干警能够更好的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目前,在我国的 教育 领域中,发展职业教育对于开发劳动力资源,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职业教育新常态

[摘要]职业教育是中国经济跨入新常态的重要基石,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新常态。以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标志,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呈现着两个新特点,蕴含着两个新动力,催生着两个新局面。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仍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认真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常态;含义;标志;任务

自2014年5月首次以“新常态”来描述当下的中国经济以来,“新常态”一词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研究的高频热词。尤其是当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同时,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也要进入新常态。

一、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的含义

什么是“新常态”?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常态”就是平常的、正常的状态,也即时常发生的状态。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新常态就是凸显新特征,蕴含新动力,催生新局面。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呈现着两个新的特征。其一,职业教育发展从追求数量增长转为更为重视品质提升,从注重规模扩张转为更为强调内涵建设,由过去的更快更大转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更好更强。其二,创新发展成为职教发展的主旋律。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要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体制机制;要不断深化改革,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提升、产教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自身优势,主动为行业转型发展服务,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蕴含着两个新的动力。

首先,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步人新常态,经济增速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驱使社会加大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要求更加重视中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职业教育今后更多把资源配置和工作中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从而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信息技术催生的教育革命对职业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平台化、在线化日益普及深化,这必将促进职业教育从职前延伸至职后,从职业岗位需求延伸到生活需求,从而形成全程化、多元化的职业教育。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催生着两个新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此,国家正努力打通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藉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职教体系,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是其一。其二,实践证明,市场和社会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而社会资本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

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认真落实国家政策,进一步敞开社会力量办学的大门,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兴办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将更加对外开放,中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和深入。

二、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的标志

2014年6月23日―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这是时隔九年之后我国召开的又一次全国性的职教会议,会议前一天,《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公布,会议闭幕当天,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此次会议及其前后的相关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新时期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功能新定位、形势新判断、工作新部署。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阐述了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新功能,回答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上顶天,下抵地,范围广,力度大。会议的召开,意味着职业教育改革拉开了新帷幕,标志着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由此中国职业教育走进了新时代,步入了新常态。

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群众的需要。会议认为,新时期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做好准备,而且要使他们有自尊、有目的的生活。由此,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首先受益的是学生,其次受益的是职业教育体系本身。随着“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也是抓发展、抓职教又是抓民生、抓职教就是促就业”意识的逐步强化,职业教育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黄金期,这对于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必将产生重要作用,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压力与动力相伴,机遇与挑战相随。在旧习惯仍惯性运行下的今天,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必将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能不能适应新常态,能不能让新常态逐渐走向成熟,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个统一体的主要方面是不同的。在过去一段时间,量的扩张是职教发展的主要方面;而在职业教育迈入新常态的今天,质的提高就成为主要方面。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又受到多种条件的束缚和制约,因而当今职业教育仍需追求一定的速度,保持适当的规模,过慢的速度,过小的规模,不是新常态的固有之意,但另一方面,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都不同程度发生了改变,不以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为基础与前提的高速度,不仅不能够长久保持,而且会给自身发展带来危害。

新常态,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树立没有质量的发展是浪费,没有效益的速度是后退的意识,破除单纯追求速度、不重质量、不讲效益、不顾代价的思想,充分认识新常态下现代职业教育肩负的使命,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以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服务于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落实好2014年全国职教会议精神。

此次会议科学 总结 了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 经验 ,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会议的精神重在落实,贵在行动,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姿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吃透精神,压实责任,把办好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解决好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大力培养一大批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同时,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 入职 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淀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把学生的品行操守看得比一纸分数更重要,把学生的人文素养看得比考试成绩更重要,把育人看得比育才更重要。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考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

(四)构建好科学合理的现代职教体系。

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为密切。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通过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从初级到高端的技能人才完整培养链条,畅通各类技能人才成长成才 渠道 。

二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深化师资培养改革。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教师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

三是统筹发展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使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学生的双向流动机制,大力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职教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和实施社区教育发展计划,加快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开放衔接。

四是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科学安排资源配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品牌、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按照依法治教、有序发展、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城乡布局。

围绕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各地自身实际,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浅析职业教育信息化

摘 要:将传统职业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化的职业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充分介绍了信息化之后职业教育发生的变化。提出信息化课堂与实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方案,展望了未来信息化职教教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职教教学改革;多媒体课堂;多媒体实训教学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计算机、网络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而职业教育也逐步走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 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与课堂相结合,展现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的教学过程,人们所熟知的职业教育在新技术的引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信息化引领的改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及分组讨论等是常见的教学手段。信息化职教教学则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方式。

情境式教学:无论是哪门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永远的话题,所以上课的前几分钟导入环节才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可以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大场景导入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原真实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获得示范性的知识。

启发式教学:幻灯片、音视频的运用提供了直观形象的素材。学生对于这些感官信息的理解能力要远远大于对数字、文字等抽象事物的理解。信息化使得教师在与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以对其中的难点和不同观点进行引导,通过提供在线答疑和参考资料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发现式教学:在许多实训课或者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中,学生往往根据教师的示范在具体的设备上操作练习。过程单一,且容易受到设备数量的限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所开发出来的许多多媒体教学软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良好的人机交互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通过犯错、错误反馈、错误纠正的过程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信息化的课堂教学

在多媒体越来越普及的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为每一个教室配备了信息化的设备,课堂教学也在向信息化转型。但是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还停留在使用一个简单的ppt代替板书,或者简单播放一段视频上。如何利用信息化设备的优越性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职业学校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用的ppt或者flash课件是信息化课堂的重要体现之一。课件可以把文字、音视频、动画、小游戏、网页等多媒体元素融于一体,从而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重点、克服难点。课件不是书上内容的生搬硬套,不是把板书从黑板上简单移到电脑上。通过对多媒体素材的适当选取与呈现形式的适当安排,可以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精心设计课件,以学生的视角安排学习流程,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视频的应用是信息化课堂的直接体现。许多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场景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现,因此,有许多老师喜欢用视频来创设学习情境。也有一些实训课的老师,将实际的操作过程播放给学生看,从而代替实际的演示,解决了人多看不清,无法重复演示的问题。更有学校将视频与网络摄像头相结合,将企业引进校园,直接将企业现场视频转入课堂,由专家现身说法,为学生答疑解惑。

除了视频之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也是传统课堂中没有的。计算机的普及导致各种仿真软件层出不穷,由于市面上大部分的软件偏重于实际应用效果而不是教学,专门针对教学的软件也逐步被开发出来。教学软件的优势在于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备的帮助系统几乎可以完全取代教师的功能,优良的交互性能可以将仿真现实环境的图像、声音、语言等通过人机接口作用到用户的感官,再针对用户的反应做出及时的反馈,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用户可以通过不断地使用软件获取知识,加强技能的练习。

另外,教学软件也打破了传统课堂链式的教学流程,不同学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选择相应的模块学习。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学习进度可以保存,以便之后继续。而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实现即时的评价并反馈给学生与教师,让学生可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也让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便采取相应的 措施 因材施教。在最后进行课程评分的时候,也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不以一次考试决定成绩。

最后,网络的普及将课堂从教室延展到了课外。不仅教师有教案,学生也开始有学案,在上课之前就了解课堂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的反应能力。网络通讯软件的使用使得师生之前再无隔阂,师生实现网上交流,答疑解惑、畅所欲言,网络对收发作业也提供了便利。

三、信息化的实训教学

大多数理工科科目都有理实一体化课程,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际操作锻炼技能。在传统实训教学中,一般理论部分先由教师讲解,然后教师演示,最后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其中暴露出来许多的问题,例如,理论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在演示的环节由于学生数目众多,难以做到人人看得清楚明白,且几乎不可重复;在练习的时候又容易受到设备台套数的限制,一旦学生遇到问题,教师无法及时做出响应。

信息化的实训教学通过引入多媒体的手段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短的课件,利用动画、视频等资源讲解抽象的概念。在演示阶段,一段事先录制好的视频可以代替教师展示操作的全过程,清晰直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看见,并且可以反复播放。仿真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操作不熟练、设备台套数不足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可以首先在仿真软件上练习,熟练的学生再到设备上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降低了出错概率。除了解决传统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数字”还为实训教学带来许多新的变化。由于教学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师的工作,学生的学习与操作过程变得更加具有灵活性。集中体现在:

构想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进行创新,实训教室变成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的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及时得到需要的辅助指导;

重复性,操作过程通过软件的适当引导形成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每一次循环学生都可以反省,自己把握自己练习的进度,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提高;

协同性:通过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学生交流的对象不再限制于教师,学生可以理解虚拟用户的需求,许多项目可以设计成必须具备协同操作能力才能完成的训练。

信息化进入职业教育的领域对探索和发展现代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技术水平、改善实验实训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职教教学信息化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建立起学校之间可以共享的教育资源平台;如何进行教学平台的设计,推广教师空间与学生空间的普及,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同使用微博一样成为习惯;一些先进的技术,例如,半实物技术、虚拟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其成本投入相对也比较庞大,要不要将这些技术引入职业学校,如何将这些技术引入职业学校?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职业教育还会向网络学校、虚拟教育等方向发展,职业教育也会更加完善。

职业中专教育研究论文

论文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

一、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

(一)部分中职院校对德育教育的理解错误

由于一般中职院校只着重培养毕业后的“工作机器”,一味地只是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虽有个别学校可能会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上花功夫,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程中却没有清楚理解到德育一词的真正内涵,认为德育教育仅仅只是在学生的学习纪律、行为等学习过程中严加管教,这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德育教育的真正意义,也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对德育教育本身不重视

从目前的大多数中职院校来看,它们对于德育教育的观念不够重视。尽管受到传统中国教育的潜移默化影响,让德育教育依旧存在于新时期的今天,但是由于多数中职院校本身所背负的职业教育“职责”,往往会将德育教育抛之脑后。多数的中职院校教育者更是只关注学生的就业率,只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们的思想也在影响着,使得他们缺乏集体荣誉感、团队合作精神,思想道德与修养等,这也会造成对学生们未来发展的极大阻碍。

(三)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生源率,对学生迁就过度

在21世纪的今天,学生们将不再为上不了大学而发愁,不少中职院校在即将毕业的中学内进行提前招生和扩招。而大部分上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是由于无法考上高中而选择就读的。而如今的教育,大部分的中学生都不再为考不上高中而烦恼,所以这也使得中职院校在学校生源上面临困难,也正是因为这样,学校开始疏忽对学生的管理,任由他们懒散、犯错,总是过度地包容和纵容学生们,以致于使得他们养成各种坏毛病,形成不良的作风、习惯和思维意识。

(四)学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不少中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不够严谨,常常缺乏完整性,让学生们有机可趁,钻空子。对待犯了错的学生,也不及时地处理和教育,让他们无所顾忌。因此,他们无惧学校的制度和管理,造成他们缺乏责任感、懒散、自私,等等。这都是由于学校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忽视,以及对管理制度缺乏严谨性,造成管理制度上的漏洞。

(五)德育教学方式枯燥,学生失去兴趣

目前,各大中职院校在德育教育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较多的。也是因为其对德育教育的不重视,导致整个德育课程显得十分枯燥无味,教师们只是作为随意应付的借口,丝毫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导致了学生们对此课程失去耐心和兴趣。另外,老师在德育教育课程上的研究也极少,教学方式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这也影响了德育教育本身的实效性。慢慢地,课程也变得越来越少,甚至被其他的专业课程所取代。

二、解决中职德育教育问题的相关措施

面对我国中职院校在德育教育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必须针对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灌输正确的德育教育理论,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

众所周知,良好的教育都是建立在良好的环境中的,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很有必要。

1.从教职员工的德育教育入手,让学生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将德育教育放到与专业教育同等的地位。提高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程度。教师们更要在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为学生们做出榜样。

2.从校风校纪抓起,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创建良好的校风校纪和校园文化。以积极的校风和文化氛围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学会严于律己,去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特别是面对犯错的学生时,切忌抱着“学生最大”的原则,必须根据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罚和教育,树立学校的良好行为规范,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二)加大中职院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为了更好地实施德育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大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首先就得纠正他们对于中职教育的认识,让他们明白中职教育不等于岗前培训,帮助学生们和家长正确认识就业观念,从而去了解更深一层的自我价值所在,明白合格的工作者并不仅仅只需要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的`是人格修养、团队精神、组织纪律、职业操守道德等,这也是促使他们最终能够成功的关键。因此,各大中职院校应该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必须保障充足的教育财力、人力、物力,也要及时避免专业课程挤占德育教育课程情况的发生,保证有足够的培训时间,让学生真正体会德育教育的魅力和它对自己将来发展的重大意义。

(三)研究多种德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由于各大中职院校以往在德育教学方面的方式较为单一、枯燥,以致于学生们无法提起兴趣,最后教育效果也无法完美体现。因此,在新时期,为了提高学生们对此门课程教育的兴趣,学校、老师们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通过开展各项互动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将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去完成教学;利用网络、多媒体、电子设备等等去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以视频与理论相结合,而且这种教学方式更为直接,容易让人接受;以户外的形式,让学生们在不受拘束的环境下,听取知识,畅所欲言,还可与医院、科技院、卫生社区等地方合作,增加教学的多样性,使教学内容更饱满;经常与学生一起参与爱心公益活动,增加学生们的爱心和道德修养。

三、结束语

总之,中职德育教育在新时期的教育中,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这就需要教育者的耐心。同时,也需要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去进行不断研究和探索,寻求与时俱进的方式,并将德育教育摆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位置,为学生们提供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提高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研究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提高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在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不仅是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当下教学环境中,将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提高,能够使音乐课堂的教学本质得以回归,使其在职业院校人才素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用,同时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提升以及情感抒发的引导,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对职业院校音乐课的定位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给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词:

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探究

一、职业院校音乐课的定位

职业院校开展音乐课程旨在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形成正确的艺术观,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性格品质,使人身心得到益处。因此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欣赏和情感体验。在课堂对学生传输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较多的实践活动,经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参与,使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体会,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如此可以将音乐教育质量进行大幅度的提高。职业院校的音乐老师在拥有专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塑造学习氛围,并且使音乐教学课程具有一定生动性和直观性。所以,音乐教师应拥有亲和力、感染力、丰富的人文知识、良好的职业德操和优秀的艺术素质等。只有如此,才可以担负起培养专业音乐技能的人才责任。职业院校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将音乐课程进行明确的定位,以培养学生的鉴赏音乐能力和体验音乐能力。

二、职业院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质量方面

职业院校的音乐教材同人才培养的特点不具备同步性,在某种程度上对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化有一定制约。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职业院校通常使用音乐专业教材,因为针对的是专业音乐体系以及人才,往往存在着对理论知识尤为重视,但不够重视体验,这对职业院校音乐教育的开展,不能有效地起到推动作用。因为职业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多样化特点,音乐教材实用性的缺乏,将会导致职业院校音乐课堂的开展不具备系统性和科学性。另外,在部分职业院校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可以对音乐教材进行自主选择,使老师自主决策权偏大。因为在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下,一些音乐老师并不具备充分的能力对教材的优劣进行鉴别,仅是结合自身爱好或自身的经验来选择教材,如此便会有偏颇的情况发生。教学的基础便是教材,倘若不具备高质量的教材,极易导致音乐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现实需求出现脱节或偏差,若仅是保留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不能使当下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基于此,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人员应根据院校学生特点,根据当下教学的具体需求,辅助学生对音乐教育目标的全面建立,共同编制可以充分表现职业院校培养系统中的应有定位的音乐教材,使其同其他高校的音乐教材具有差异性,该种根据教学内容而对音乐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可以将职业院校音乐教育独特性进行充分的表现。

(二)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结合有关调研发现,目前职业院校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保留着以老师为主导和灌输式教育模式,此种教育模式的特征主要是对知识和概念教育过度重视,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感受,此模式同音乐教育的实质存在矛盾性,对学生艺术情操的引导起到了相对的阻碍作用。近些年,我国的教育得到了质的提升,以往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大部分教育机构摒弃,而多种教学方式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其将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替代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就目前教学环境而言,在音乐课堂开展中,大部分职业院校还是应用以往简便的教学方式。从音乐教学设备投入层面来看,大部分职业院校对音乐设备投入较少,导致音乐教育的实施受到了较多因素的影响。因为音乐教育内容缺乏完善性、设施投入少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职业院校对音乐教学的革新面临诸多困难。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在某种程度讲,音乐是一门听觉为主的艺术,其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师生和作品之间呈现一种共情关系。倘若音乐老师仅是将简单的音乐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重视学生自主欣赏和体验音乐美感的引导,对教学模式不进行重视,会降低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以及体验感受,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降低。

(三)课程建设缺乏影响力

从音乐课程开设方面来讲,大部分职业院校将音乐作为选修课,而选修课内容主要是对音乐自主欣赏。因为学校对课程并没有相应强制性要求,大部分学生感觉音乐课程不是重要科目,对音乐选修只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决定,外动力的缺失,会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产生不良影响。不仅如此,在进行选修课程教育相关活动时,老师通常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对学生是否在上音乐课不会进行重视,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方面缺乏一定的明确性。甚至有一些老师会对音乐课程所用的教材进行随意选择,学生是否学习全靠个人爱好。由此看出,由于音乐课程建设的缺乏,在师资建设、课堂标准、课堂资源建设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不合理性,导致音乐教育存在可学可不学的现象,促使音乐教育在职业院校素质培养中的应有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在职业院校音乐课程教学中,因为教材缺乏、模式老旧等不同问题的存在,并且每个学生音乐水平参差不齐,在音乐教育进行时,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就需要音乐老师对教育方式进行不断优化,确保其具有多样性,如此才能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将课堂氛围进行充分调动。例如在音乐课堂开展中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促使每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但目前情况是,大多数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师不具备充分的精力以及教学水平对该种教学方式实施,老师们仍然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极易使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发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也就是音乐方面略有天赋的同学会更偏爱音乐课程,并且可以同老师的授课进度保持一致性,而其他的学生因为不能和老师的教学进度保持一致性,不能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不能对授课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导致其对音乐课程逐渐失去学习热情。

三、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编写新型教材

当前形势下,我国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存在一定的欠缺,主要就是教材的不统一,不同的院校使用不同的音乐教材。换句话说,就是当前职业院校使用的音乐教材普遍不匹配该院校的职业特征,造成音乐教学缺乏合理性和规范性。据相关调查得出,在职业院校任教的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具有自主选择权,可随意选择教材种类。而职业院校音乐教学的合理规范化,必然离不开适合现代教学、全面考虑职校学生特性,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教材。此外,教材内容的编写还要具备职业院校的特色,建立起与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以便数字化管理。所以,编撰者在编写音乐教材内容时,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代学生的音乐水准、特点、心理成熟度、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兴趣爱好等,编写出能培养其内在艺术修养的音乐教学内容。同时,也不能忽略音乐技能的培养、知识素养的提高和鉴赏优秀作品的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使教材内容一改过去的单调乏味,变成具有职业院校特色、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繁重,安排得比较紧凑,就显得音乐教学的时间所占比例偏低。故而,对音乐教学材料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学材料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规范性就显得非常必要,还要能充分体现职业院校的特殊性。音乐教学除了要考虑教材的规范合理,还要重视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合理化与生动化,这样才能让教学模块被音乐教师充分调配,完成既定目标。因而可知,教材质量的高低对于教学策略的发挥、教育机制的构建、学生的音乐审美及艺术修养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创新教学方式

首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并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对本学科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参与音乐有关的实践活动,包括各类演出、会演等活动,以强烈的参与感去证明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其次,职业院校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主要渠道之一,就是各类社团和协会,因此,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类社团中的音乐实践,充分利用这些渠道的优势,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及艺术修养。鼓励与音乐相关的社团和协会多组织实践活动,并助其扩大影响,促使学生通过参加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更加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最大限度发挥这些渠道的正能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再次,对即将开展的教学活动要保证其具备科学合理性。认真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用以提高整节课教学的质量,一节优秀音乐课的产生是和高质量的教学环节分不开的。而一个教学环节是否优秀,课前的设计也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还应包括在课堂实践中作出的应急反应。社会发展至今,造就了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想法、行为和表现都不尽相同,但是都在追求自己的个性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结合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当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时,那么教师在教学中的侧重点也应因人而异,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深层次的去理解音乐的内涵;对于学习兴趣高涨的班级,可以在课前设计出适合班级特色的教学环节;当面对音乐体验感略低的班级,则应想方设法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基础音乐游戏等。综上所述,无论选择哪种教学方法,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还是最适合学生特点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最后,音乐学科需要学生具备整体感觉。基于这一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完成全面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工具、互联网技术、仿真手段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将音乐作品展现于学生面前,能够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了解音乐的魅力,进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不但如此,其多元化体现形式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先进的科学技术能促进音乐教学不断创新。

(三)规范音乐课程建设

音乐课堂的教学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比方需要着重关注学生内心体会、侧重于内心的情感传递,但是在职业院校大力推广音乐课程是最近几年的新举措,基于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很多职业院校的音乐课程内容较为单一,音乐教学自身特色较为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学校音乐教学模式与其他学科别无二致,没有将音乐教学和校园自身专业特点相结合,进而产生自身特点突出的音乐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忽略了对教学目标的规划以及课程内容的编写,使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较大困难。与此同时,老师自身因素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自主调整或改动教学内容,造成学生在参与音乐课堂时的学习效率严重下降。所以,在当前阶段,形成标准的音乐课堂教育模式,音乐教育及教学创新至关重要。

(四)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

相比其他学科,音乐对于课堂氛围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主要因为老师完成音乐教学过程中可对动态教学模式加以利用,艺术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就是音乐,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组织同学进行校园舞蹈表演,当作新课导入的手段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由于此类教学模式存在新鲜感,因此能够获得学生广泛认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可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演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中感触最深或最有震撼力的一句,老师需要在此过程中做最好的倾听者,并可利用适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如此一来,不但可以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并且使课堂氛围更加积极、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另外可以让学生参与“讲课”,此处“讲”指的是老师通过课堂教学,激励学生能够踊跃发表自身感想,像老师那样表达自身对音乐的领悟及欣赏音乐后的感触,此举不仅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使学生逻辑思维得到锻炼,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使其拥有充分的音乐情感体验和音乐表达欲望。

长年以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观念、上课形式滞后不前,一直受多方诟病。本文将从实际出发,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缺点切入,着实解决传统中职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问题。

1高中职声乐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文以湛江开放大学附属中专—湛江市财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主要如下:

1。1生源良莠不齐、学生腼腆内向

我校(湛江开放大学附属中专—湛江市财政职业技术学校)生源多是湛江各县区乡镇学生,特点是年龄偏低、心智不成熟、不爱学习不爱劳动、脱离生活实践。面对陌生的演唱技能教学,学生普遍不敢开口唱,恶性循环容易造成学生的习得性无助,造成声乐课教学收效甚微。

1。2学生概念不清、无法自我评价

性格外向的学生喜欢唱歌,但不掌握正确的声音概念,不能分辨哪种声音是正确的,哪种声音是错误的,往往开口就是浅、白、嘶吼。长此以往的错误习惯一旦养成,不仅对声乐学习设下重重障碍,还会对自身发声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1。3课程设置单打独斗,脱离职业技能联动

声乐课设置长久以来没有与其他课程联动,脱离实际,如:没有乐理支持学生识谱唱谱能力差;学生只会演唱不会伴奏,或没有结合幼儿舞蹈,学生接受的技能教育形式相对呆滞,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大相径庭。

1。4缺少展示平台,学生缺乏锻炼

实践中发现,声乐教学一直是“教”与“学”,缺乏相关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展示,没有良性竞争促进优良学风形成,并与中职培养人才教学“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相矛盾。

2提高中职声乐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受限于中职生源及学校硬件等客观原因,想做到高等校园自由、自立的优秀学风不能一蹴而就。要提高中职声乐课的教学质量,就要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据此我做出思考并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2。1从横纵向提高学生自信心,创设情景解放学生天性

(1)面对内向腼腆,被评价学习能力低的学生,教师在声乐课教学时,及时作出形成性评价,从声音条件、声乐技术、演唱情感等纵向表现,认可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每次学习、演唱时充满信心,课堂教学能事半功倍。

(2)除了专业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都可作横向高度评价,例如及时的模唱、跟唱时的韵律感等。根据罗森塔尔效应,不断激励学生,暗示学生能成为大家都期待的人才。在长期不被重视的环境中,学生往往会对自己做比较低的评价。在充满赞赏的环境中,学生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往更好的方向努力,行动越来越积极,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

(3)要内向羞怯的学生放松地学习声乐,解放天性训练必不可少。所谓解放天性是表演专业的一个基础训练,使演员在舞台面对观众时能不受阻碍地将下意识表达出来。人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玩,玩是人被压抑的天性,玩让人放松,让人解开束缚。因此“玩”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最常运用的手段,例如一位同学“照镜子”,另一位同学观察并模仿;提供各种状态的动物,由学生去模仿,如慵懒的狮子,调皮的猴子等。解放天性训练不仅能释放学生被压抑的学习状态,还能与幼儿园教学模拟相结合,可谓益处多多。

2。2帮助学生确立正确声音概念

要让学生唱出优美的歌声,就必须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通过科学的教学,使学生找到舒服正确的声音,并且记住发声时周围肌肉发力状态,在开口演唱之前已经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学生能分辨错误的声音,分析成因。要做到以上两点,则对教师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具体如下:

(1)教师自身要掌握发声器官的具体介绍和发力剖析,将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具体的器官发力动作;

(2)能听辨学生错误的各种发力动作,因材施教地纠正,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3多课程联动,培养学生全面性

多课程联动意义十分重大,由于工作需要,幼儿教师需掌握视谱即兴弹唱、幼儿歌舞创编等技巧。要掌握以上技能,声乐课设置必须创新,以演唱为主,即兴伴奏、幼儿舞蹈伴舞为辅,建立多课程联动,使之成为机制。

(1)声乐课教学中,适时邀请舞蹈教师为学生结合面部表情、演出动作等形体做针对性训练;幼儿歌曲演唱时要求学生小组为单位,创编简单的幼儿舞蹈动作,由舞蹈教师即时作出反馈和修改。

(2)结合乐理和钢琴课内容,引入即兴伴奏教学,使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有能力加入简单的即兴伴奏,增加声乐学习乐趣和成就感,切实做到多课程融合。

2。4建立展示平台机制,以项目促进教学

传统声乐教学只在集体课堂上完成基本功训练、作品教学、演唱,优秀学生没有成就感,落后学生缺乏锻炼,因此建立展示平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数位学前教育教师的协调和组织下,学校定期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演唱技能比赛、师生音乐会等展示平台,以赛促教、以演促教,不仅能锻炼学生公开演唱心态,更能为学校比赛、演出选拔优秀人才,将来学生亦能带着荣誉和经验就业,可谓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要提高中职声乐课的质量,就要做到循序渐进,适应新课堂改革中学生主体的教学规律,并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究,千方百计使得中职声乐课的学习做到“有趣、有效、有用”。

目前,在我国的 教育 领域中,发展职业教育对于开发劳动力资源,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职业教育新常态

[摘要]职业教育是中国经济跨入新常态的重要基石,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新常态。以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标志,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呈现着两个新特点,蕴含着两个新动力,催生着两个新局面。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仍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认真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常态;含义;标志;任务

自2014年5月首次以“新常态”来描述当下的中国经济以来,“新常态”一词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研究的高频热词。尤其是当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同时,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也要进入新常态。

一、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的含义

什么是“新常态”?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常态”就是平常的、正常的状态,也即时常发生的状态。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新常态就是凸显新特征,蕴含新动力,催生新局面。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呈现着两个新的特征。其一,职业教育发展从追求数量增长转为更为重视品质提升,从注重规模扩张转为更为强调内涵建设,由过去的更快更大转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更好更强。其二,创新发展成为职教发展的主旋律。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要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体制机制;要不断深化改革,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提升、产教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自身优势,主动为行业转型发展服务,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蕴含着两个新的动力。

首先,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步人新常态,经济增速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驱使社会加大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要求更加重视中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职业教育今后更多把资源配置和工作中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从而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信息技术催生的教育革命对职业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平台化、在线化日益普及深化,这必将促进职业教育从职前延伸至职后,从职业岗位需求延伸到生活需求,从而形成全程化、多元化的职业教育。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催生着两个新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此,国家正努力打通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藉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职教体系,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是其一。其二,实践证明,市场和社会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而社会资本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

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认真落实国家政策,进一步敞开社会力量办学的大门,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兴办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将更加对外开放,中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和深入。

二、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的标志

2014年6月23日―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这是时隔九年之后我国召开的又一次全国性的职教会议,会议前一天,《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公布,会议闭幕当天,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此次会议及其前后的相关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新时期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功能新定位、形势新判断、工作新部署。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阐述了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新功能,回答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上顶天,下抵地,范围广,力度大。会议的召开,意味着职业教育改革拉开了新帷幕,标志着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由此中国职业教育走进了新时代,步入了新常态。

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群众的需要。会议认为,新时期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做好准备,而且要使他们有自尊、有目的的生活。由此,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首先受益的是学生,其次受益的是职业教育体系本身。随着“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也是抓发展、抓职教又是抓民生、抓职教就是促就业”意识的逐步强化,职业教育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黄金期,这对于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必将产生重要作用,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压力与动力相伴,机遇与挑战相随。在旧习惯仍惯性运行下的今天,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必将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能不能适应新常态,能不能让新常态逐渐走向成熟,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个统一体的主要方面是不同的。在过去一段时间,量的扩张是职教发展的主要方面;而在职业教育迈入新常态的今天,质的提高就成为主要方面。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又受到多种条件的束缚和制约,因而当今职业教育仍需追求一定的速度,保持适当的规模,过慢的速度,过小的规模,不是新常态的固有之意,但另一方面,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都不同程度发生了改变,不以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为基础与前提的高速度,不仅不能够长久保持,而且会给自身发展带来危害。

新常态,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树立没有质量的发展是浪费,没有效益的速度是后退的意识,破除单纯追求速度、不重质量、不讲效益、不顾代价的思想,充分认识新常态下现代职业教育肩负的使命,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以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服务于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落实好2014年全国职教会议精神。

此次会议科学 总结 了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 经验 ,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会议的精神重在落实,贵在行动,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姿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吃透精神,压实责任,把办好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解决好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大力培养一大批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同时,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 入职 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淀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把学生的品行操守看得比一纸分数更重要,把学生的人文素养看得比考试成绩更重要,把育人看得比育才更重要。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考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

(四)构建好科学合理的现代职教体系。

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为密切。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通过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从初级到高端的技能人才完整培养链条,畅通各类技能人才成长成才 渠道 。

二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深化师资培养改革。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教师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

三是统筹发展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使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学生的双向流动机制,大力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职教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和实施社区教育发展计划,加快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开放衔接。

四是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科学安排资源配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品牌、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按照依法治教、有序发展、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城乡布局。

围绕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各地自身实际,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浅析职业教育信息化

摘 要:将传统职业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化的职业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充分介绍了信息化之后职业教育发生的变化。提出信息化课堂与实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方案,展望了未来信息化职教教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职教教学改革;多媒体课堂;多媒体实训教学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计算机、网络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而职业教育也逐步走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 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与课堂相结合,展现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的教学过程,人们所熟知的职业教育在新技术的引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信息化引领的改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及分组讨论等是常见的教学手段。信息化职教教学则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方式。

情境式教学:无论是哪门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永远的话题,所以上课的前几分钟导入环节才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可以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大场景导入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原真实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获得示范性的知识。

启发式教学:幻灯片、音视频的运用提供了直观形象的素材。学生对于这些感官信息的理解能力要远远大于对数字、文字等抽象事物的理解。信息化使得教师在与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以对其中的难点和不同观点进行引导,通过提供在线答疑和参考资料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发现式教学:在许多实训课或者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中,学生往往根据教师的示范在具体的设备上操作练习。过程单一,且容易受到设备数量的限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所开发出来的许多多媒体教学软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良好的人机交互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通过犯错、错误反馈、错误纠正的过程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信息化的课堂教学

在多媒体越来越普及的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为每一个教室配备了信息化的设备,课堂教学也在向信息化转型。但是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还停留在使用一个简单的ppt代替板书,或者简单播放一段视频上。如何利用信息化设备的优越性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职业学校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用的ppt或者flash课件是信息化课堂的重要体现之一。课件可以把文字、音视频、动画、小游戏、网页等多媒体元素融于一体,从而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重点、克服难点。课件不是书上内容的生搬硬套,不是把板书从黑板上简单移到电脑上。通过对多媒体素材的适当选取与呈现形式的适当安排,可以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精心设计课件,以学生的视角安排学习流程,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视频的应用是信息化课堂的直接体现。许多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场景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现,因此,有许多老师喜欢用视频来创设学习情境。也有一些实训课的老师,将实际的操作过程播放给学生看,从而代替实际的演示,解决了人多看不清,无法重复演示的问题。更有学校将视频与网络摄像头相结合,将企业引进校园,直接将企业现场视频转入课堂,由专家现身说法,为学生答疑解惑。

除了视频之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也是传统课堂中没有的。计算机的普及导致各种仿真软件层出不穷,由于市面上大部分的软件偏重于实际应用效果而不是教学,专门针对教学的软件也逐步被开发出来。教学软件的优势在于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备的帮助系统几乎可以完全取代教师的功能,优良的交互性能可以将仿真现实环境的图像、声音、语言等通过人机接口作用到用户的感官,再针对用户的反应做出及时的反馈,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用户可以通过不断地使用软件获取知识,加强技能的练习。

另外,教学软件也打破了传统课堂链式的教学流程,不同学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选择相应的模块学习。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学习进度可以保存,以便之后继续。而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实现即时的评价并反馈给学生与教师,让学生可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也让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便采取相应的 措施 因材施教。在最后进行课程评分的时候,也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不以一次考试决定成绩。

最后,网络的普及将课堂从教室延展到了课外。不仅教师有教案,学生也开始有学案,在上课之前就了解课堂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的反应能力。网络通讯软件的使用使得师生之前再无隔阂,师生实现网上交流,答疑解惑、畅所欲言,网络对收发作业也提供了便利。

三、信息化的实训教学

大多数理工科科目都有理实一体化课程,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际操作锻炼技能。在传统实训教学中,一般理论部分先由教师讲解,然后教师演示,最后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其中暴露出来许多的问题,例如,理论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在演示的环节由于学生数目众多,难以做到人人看得清楚明白,且几乎不可重复;在练习的时候又容易受到设备台套数的限制,一旦学生遇到问题,教师无法及时做出响应。

信息化的实训教学通过引入多媒体的手段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短的课件,利用动画、视频等资源讲解抽象的概念。在演示阶段,一段事先录制好的视频可以代替教师展示操作的全过程,清晰直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看见,并且可以反复播放。仿真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操作不熟练、设备台套数不足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可以首先在仿真软件上练习,熟练的学生再到设备上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降低了出错概率。除了解决传统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数字”还为实训教学带来许多新的变化。由于教学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师的工作,学生的学习与操作过程变得更加具有灵活性。集中体现在:

构想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进行创新,实训教室变成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的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及时得到需要的辅助指导;

重复性,操作过程通过软件的适当引导形成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每一次循环学生都可以反省,自己把握自己练习的进度,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提高;

协同性:通过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学生交流的对象不再限制于教师,学生可以理解虚拟用户的需求,许多项目可以设计成必须具备协同操作能力才能完成的训练。

信息化进入职业教育的领域对探索和发展现代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技术水平、改善实验实训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职教教学信息化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建立起学校之间可以共享的教育资源平台;如何进行教学平台的设计,推广教师空间与学生空间的普及,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同使用微博一样成为习惯;一些先进的技术,例如,半实物技术、虚拟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其成本投入相对也比较庞大,要不要将这些技术引入职业学校,如何将这些技术引入职业学校?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职业教育还会向网络学校、虚拟教育等方向发展,职业教育也会更加完善。

职业教育调查与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量上的急速增长,并没有促进质上的大幅提升,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探究职业教育发展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

摘 要:职业教育以成为教育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各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也各不相同。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有其自身特点,但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弱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供求脱离”、“缺乏亮点”、“质量不高”、“观念保守”。现阶段我国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就必须解决职业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弱点和不足。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企业

作者简介:卢君蓉,女,生于1976年6月,青岛工学院管理学院教师。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2--01

目前,世界的职业教育都在积极地开展,我国这几年也逐步在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从目前形势上看,职业教育仍然处于劣势地位,学生和家长的可接受度仍然不足,我国是人口大国,大学生就业难,职业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面对这种不平衡的现象,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各地区和许多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

一、我国职业教育出现的问题:

1、重视度不够。

近几年来,中国的教育一直在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也逐渐看到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性,但是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仍然处于低热的状态,绝大部分报考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分数都非常的低,因为考不上大学或者高中而去读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成了落榜的代名词。同时,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学校的重视度也不够,在教师的选拔,经费的拨出和正规大学相比较都相差甚远,这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限制,从而在学生心理更加不能引起重视。另外家长多数因为虚荣的心理,不赞成孩子去完成职业教育,这使得职业教育在教育部门、学生和家长眼中都是次等教育的代名词,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2、办学设施普遍简陋,教育经费紧张。

很多职业学校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因此实验室和实践机构的建设粗制滥造,设施简陋,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学习机会,有些职业学校为了经费增加让学生参加企业的顶岗实习,但是很多顶岗实习和学生学习的专业无关,这使得学生在宝贵的三年学习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应对不合理的实习。

3、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不足之处,归纳一下有以下三点:一、教育部门给职业教育的教师编制本身过于少,老师和学生的比例严重不足,这使得教师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研究教育,大量的精力在学生管理上,对自身的业务素质也无法提高;二、由于职业学校没有普通高等院校完备的教师升迁体系,因此高等技工人才无法给予评定,从而缺乏高等技工人才到职业学校任教。三、职业学校的教师多数是高校毕业大学生、研究生,没有企业经验,在职业教育中无法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4、职业教育的再继续教育机会很小。

学生在选择了中等职业教育后,选择再继续就读高等职业学校或者普通大学比例过少,这使得多数学生不愿意选择职业学校。只有畅通职业学校的再继续教育的通道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报考职业学校。

5、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模式,但是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接受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实习,这使得职业学校的学生想深入企业学习无法完成,主要原因有:一、企业只有责任和义务没有利益,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到企业后需要培训,需要专人指导,由于不熟练机器对企业的机器也有一定程度的磨损,但是企业很难从政府那里得到学生的实习补贴,这使得企业的积极性大幅度降低。二、企业没有更多地人力和时间深入学校去制定教学大纲,使得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不符合企业的需求,企业不愿意提供实习岗位。

二、如何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1.合理规划招生专业。

现如今,很多职业学校在制定招生专业时以热门为主,不去调查市场,甚至不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就盲目的培养学生,使得学生毕业时专业过于宽泛或者狭窄,和企业实际的需求不一致。学校在招生时应该了解市场,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按照企业的需求方向去制定培养专业方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专业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同时可以和企业联合为企业培养一定专业的专门人才,积极邀请企业共同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

2.实现由“升学导向”到“就业导向”观念上的转变。

现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升学导向”到“就业导向”转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就业,职业教育在教学中更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创性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学生考取相关专业的证书,在学生学习中加以指导,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和社会相联系,学校的教学内容以社会实际需求为主。

3.健全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现如今,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多于社会的需求,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市场竞争中和普通高校的学生比更加没有优势,因此我国应尽快出台法律,保障中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给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多地就业和创业机会。

4.提倡和企业资源共享。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更好的贴近社会,贴近企业的需求,学校可以和几家企业联合,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职业教育的学生实习期延长,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工作中对自己的哪部分知识的需求,回到学校可以好好的补充知识。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积极听取企业的意见修改职业教育的教育方案,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去定期开办讲座,以使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和学校的教学内容相符。

5.提高教师的企业挂职内容

职业类教师应该以企业的经历为主要的考核目标,职业类教师应该通过长期的在企业中的锻炼,得到书本知识以外的真实体验,从而给学生带来更真实的知识,同时职业类教师的动手技能要增强,学校也应鼓励教师去考技能方面的相关证书,以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黄利秀.多元契约性利益整合机制探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6(8):57.

[2]范铁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利益协调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41.

[3]董仁忠.“大职教观”视野中的职业教育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17.

[4]叶春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展望【J】.江苏高教,2002(3):5.

[5]张力跃.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困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赵丽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刘育峰.基于职业教育构建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制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6(7):73—7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探究职业教育发展论文

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 :高校档案工作者档案素质及业务能力直接决定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高校档案工作者流动性大,新时代对档案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和相关档案部门要做好高校档案工作者后期的职业教育和业务再培训,以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 :SPOC理论;职业教育;高校档案工作者

1SPOC理论

SPOC概念最早在2012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ArmandoFox教授提出,所谓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是指小众私密在线课程。SPOC理念提出的旨在通过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慕课)将优质资源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知识的建构及生成,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让学习者更加深刻理解课堂知识,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MOOC具有参与人数多、在线资源共享及访问的开放式等优点,但其开发成本高、完成率低等不足也是较为明显的。SPOC则是从MOOC教育理念中衍化而成,融合了在线学习与校园课堂教学的创新特点,将MOOC教育资源应用于特定人群及规模小的教学方案中。SPOC典型教育模式便是在传统校园课堂中采用MOOC讲座音视频或在线评价功能实现课堂教学辅助功能,是MOOC校本化,融合校园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一种教学创新。

2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教育

高校档案工作者的档案素质及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高校档案工作者流动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工作者总体素质及业务能力提升。为此,做好后期的职业教育和再培训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途径

总结多年来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培训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1)岗位培训。根据档案岗位需要及职责变化,组织高校在职档案工作者在上岗前开展的业务基础知识及技能培训,通常时间较短,内容更具针对性;(2)继续教育培训。为优化高校档案工作者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知识水平,高校组织档案工作者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这种教育培训周期性长,知识丰富;(3)短期培训。不同于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短期培训见效快、时间短,方式灵活,如以会代训、以交流研讨代训等。

类型

从高校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培训内容来看,主要的类型有:(1)针对性培训。主要是针对高校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新业务或新知识专门开展的一类培训,如新标准、制度及办法的颁布或实施后所开展的系统培训;(2)适用性培训。主要针对高校档案管理在职人员不脱岗,为丰富其知识结构,掌握新技能开展的一类培训;(3)技能性培训。在高校档案理论学习培训基础上,结合高校档案业务特点和实际需要开展的技能培训,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4)适应性培训。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紧紧围绕新时代档案特点和现实需要,加强培训和知识更新再学习,提升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及服务;(5)专业性培训。不同行业或领域,其档案管理专业各自有着明显的行业或专业特点,如机关、院校、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等,通过高校档案的专业性培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技能。

问题

与在校进行档案专业全职学习或脱岗学习相比,高校档案工作者的培训和学习大多需要兼顾工与学,传统的培训途径或类型难以适应当前高校在职档案工作者的业务再培训和再提升:(1)工学矛盾。高校专职档案工作者少,业务工作量大,工作与学习之间难免存在冲突。(2)经费问题。传统的组织专题学习或教育培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3)耗时较长。档案专业培训的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但传统高校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及其知识点的培训消化吸收需要较长时间,集中培训信息量大,消耗时间长,且培训效果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等等。

3基于SPOC理论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教育

课前设置

(1)特征分析。目的明确。高校档案业务性强,通过学习、培训能够掌握最新要求、标准和规则,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积极性高。高校档案工作者学习的内容与高校档案实际应用联系紧密,且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因此,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时间较短。高校档案工作者身兼多职,工作忙、时间紧、任务重,多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2)功能定位。人人能学。利用“泛在计算”实现时时、处处学习,利用计算机及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学习的无障碍化。时时教辅。利用SPOC理念,为高校档案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开发和搭建个性化、系统化学习的平台,专门针对高校档案立卷、高校电子文件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高校档案编研等等,通过专业教学目标、标准及课程评价体系,融入SPOC等在线课程教学特点,构建档案学员乐于学,教师乐于教的平台。如清华大学创办的“学堂在线”网络课程;北大创立的“网络开放课程”等。(3)教学目标。从高校档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高校档案管理的实际出发,旨在通过教育培训提升档案工作者档案素养和业务能力,实现高校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挖掘高校档案的资源利用价值。(4)总体设计。依据高校档案学员特点、功能定位及教学目标,课程设计为“线上理论知识化,示范操作结合化,实际问题线下化”。即,线上主要通过视频方式讲解;示范操作采用线上演示与线下个别或小组辅导相结合;实际操作问题采用线下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操作等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内容设置

根据线上、线下等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教育流程及模式的需要,基于SPOC理论的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教育的课程设备内容主要包括:(1)分解专业知识。高校档案职业教育组织者应将高校档案管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理论知识及内容进行分解,分类别、分载体等做好专业档案知识分解,并将其录制成若干视频供学员学习使用。如“高校档案编研选题”、“高校档案页码标识标注规则”等等。(2)录播教育视频。利用现代录播教育设备,将分解后的专业知识根据选题,拍摄成5-10分钟左右的教育视频,录制完成后上传至专门的学习的平台,供学员点播学习。(3)设置学习任务。加强高校档案工作者学习教育的行为约束和管控,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任务设置相应的任务点,如按照顺序播放,只有完成上一章节的学习任务才可进行下一步环节的内容学习。(4)插入问题及答案。针对任务点的设置及档案课程内容的实际需要,为了增强学员学习效果,在视频播放过程中设置与该章节或者理论知识相应的问题,供学员学习时及时回答,巩固学习效果。(5)在线交流讨论。针对档案专业教育培训中的重点或难点问题,设置开放式问题供学员讨论,讨论的平台可以群或微信群,突破在线交流的时空限制。(6)实际操作。高校档案管理中应用到的.新理念和操作具有较强的实效性特点,需要线下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操作或应用,才能帮助学员掌握知识及要点。如口述档案整理等等。

智能评价

课程的评价及考核是保证整个学习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SPOC校本资源库建设及培训平台的搭建,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平台使得课程评价和考核更加的智能化。(1)评价方案。基于SPOC在线教学课程特点,将视频学习完成率、网上作业得分、学员课程讨论、提问及解答等结果作为学员学习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2)评价手段。根据客观题和主观题采用不同评价手段,如客观题利用系统中的自动组卷、自动评分实现评价,而主观题则可以采用同伴审查方式评价。教师可以预先设置相应的评分标准。(3)评价结果保证。在评价标准上积极引入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或行业评价标准;在档案工作者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内容方面要紧紧围绕高校档案学习知识点和技能点设置;借助网络平台建立个人学习培训电子档案袋,定期查阅学员的学习情况,确保全程监控,结果客观、真实和可靠。

结语

随着高校档案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档案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广大高校档案工作者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高校管理者要积极引入SPOC理念,为高校档案工作者的职业教育,尤其是在职教育搭建良好平台,提高优质资源的互通共享,提高高校档案管理的水平,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傅晓晔,罗润喜.浅谈档案人员的职业培训[J].档案与社会,2004(6):43.

[2]徐萍.浅谈档案人员的素质与修养[J].决策与信息,2015(4):77.

[3]闫丽.基于SPOC的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6):32.

[4]步雅芸.面向SPOC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5(11):12—15.

1、浅谈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基于数字化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2、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特色研究3、职业教育智慧学习环境的设计及应用情景研究4、职业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5、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与效果研究6、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远程培训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以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开发为例7、基于职业教育的多重视角探讨“慕课”的价值8、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9、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0、加大政府中等职业教育投资的经济学分析11、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2、城乡统筹背景下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研究13、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研究

中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业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工作经验,本文提出分层次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采取模拟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虽然我国在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探索提高空间。根据多年的管理教学实践来看,中职生学习层次参差不齐,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还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更加说明了自信心与成功的紧密联系。所以在学习上,如果缺少了自信心,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是失去前进的动力。有多少人因为缺少自信而走向人生的低谷,又有多少人缺少自信而失去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中职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用统一的要求方式。

有些学生感觉学习很困难,感觉自己永远都做不到,最终选择了放弃学习,从而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例如,成绩差的,要求起点低一点,掌握最基础的要点即可;成绩好一点的,要求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成绩很不错的,除了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以外,引导鼓励他们掌握更深的理论,为以后的升学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不同的要求标准,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也能感觉到我能学会、也能学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二、采取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动机的主动学习,其效果极好,因为主动学习学到的东西不会忘,印象深刻,引发更多的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而无动机的被动学习,那样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习效果极不好,尤其是对于自控能力不太好的中职生,学习效果更差。

所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对于中职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作用,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中发挥独创性,才能培养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使学生达到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就要采取一种适合现在中职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不免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启发式互动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从而也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使他们主动地在兴趣的海洋中遨游,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采取现场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质是就业教育,是饭碗教育,而就业教育的实质是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的实质是学生在课内外实验、实训、实习中,理论服务与实践、理论与实践学习循环交叉进行,动手能力的锻炼。而现在传统的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也就是说,目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人们的期望值三者之间并不是统一关系,而是相互脱节,已无法培养出专业型高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笔者以为应该采取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代之以任务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的“教学做合一”。任务(项目)式教学指教师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是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不断联系认识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现场实训,为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采取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分成小组工作的方式,即每个小组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五、采取模拟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1、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靠模拟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以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

2、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我们要在原来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职业教学方法的探讨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从多方面着手,因为教学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但实际上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接纳、学习、研究”。我们要通过教学改革的现场观摩学习,网络学习的机会,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加紧迫感、责任感,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设计具有个人特点的新课改下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显著的效果。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其更加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史义城,刘其伟,曲锋,刘晓云.创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3]包蕾,鲍吉龙,余辉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试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今年,在高检院的统一部署下,集中一年时间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监督能力,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检察队伍 职业道德 公正廉洁

检察队伍的道德状况,将对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权威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检察队伍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依然还要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主题,就是因为在现实中,检察队伍还是存在司法道德意识淡漠,司法腐败严重的现象,对检察队伍、检察机关的声誉和尊严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在今年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是当前加强检察队伍司法道德观念、司法道德行为和司法道德品质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对检察职业道德的科学认识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够对事物的特点、变化规律和功效等一系列问题准确把握。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准则。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而言是不可忽视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法律职业者而言是维持法律职业生涯,保持良好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就离不开对检察官职业特性的把握,检察职业道德不同于普通的道德规范,检察机关的性质和检察官的职业特殊性使检察职业道德和其他司法职业职业道德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一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责任性,法律赋予了检察官法律监督的职能,其根本使命是“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官的行为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人身财产权利的维护。如果检察官在履行职责时不能用更强的责任感约束自己,会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

二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示范性,检察机关是执行法律的机关,有事监督法律实施的机关,这就决定了检察官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司法工作能否廉洁高效的运行。换句话说,作为监督者,人民自然而然的对其的要求更高,如果人们无法从“监督者”那里得到足够让人信服的信息,对于司法工作而言将是巨大的打击。因此检察官的职业道德较之其他司法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示范性,内容设置上应该更科学和规范,要求上应该更合理实际。

三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约束力。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但作为检察官其道德规范应该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将道德规范与法律和党纪纪律相挂钩,使其产生更强的规范性。

由此可见,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社会公众对检察官在从事检察工作中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自身形象的综合评价,也是检察官对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认同,是检察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中各种法律、社会关系,是在履行检察职能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今年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对检察职业道德规范做出了新的规定:一是强化“公正”理念,公平正义进一步体现;二是铸造“忠诚”品格,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三是树立“清廉”意识,廉洁从检进一步自觉;四是倡导“文明”观念,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这一要求既说明了检察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对检察队伍的基本要求,也对新时期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深刻内涵的探索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限于对检察职业道德的讲授,而是要将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寓于检察工作实际中去,与其他职业道德教育相比,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其独特而深刻地内涵,只有把握住其内涵,才能使道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长期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是建立在检察官岗位上的教育,是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因此它必然具有长期性,不能够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或者是基础理论和法律知识的讲授,而是更高层次的检察官职业素养的培养。

其次,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复杂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求教育方式要有针对性,教育内容要有实用性,教育目的要有准确性,但另一方面又因为检察官职业的特殊性而难以保证系统的学习时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干扰,而这些都有悖于国家对于检察官职业道德的高要求。因此,就决定了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而应该做到入脑入心。

第三,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更高性。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象是检察干警,这一岗位具有十分特殊的要求。教育对象所从事的职业是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因此对于它的要求和约束大大高于社会上的一般职业,这也决定了它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职业道德和普通伦理教育,而是要具备更高的约束力和更强的影响力。

三、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正是基于检察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唯有不断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开展好“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改变传统,倡导新观念教育

现阶段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不少县市的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往往使人有“假大空“的感觉;二是教育方法落后,尤其是在很多基层检察院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做过场,是教育缺乏针对性;三是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一套完整、长期性的计划,往往是上面开展什么活动,下面就照搬做法,是职业道德教育显得零散,带来的结果必然就是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四是教育手段的单一性,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只有学习文件、举办报告会等单一方式,这些方式都注重说教而缺乏打动人心的能力,而且容易收到相反的效果。由此可见,要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只有首先在观念上突破了,重新思考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道路。

(二)引入心理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如果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协调发展,即保持健康的心理过程,则能使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正确的认识、健康的情感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当前,检察职业道德的教育正是缺乏了对检察官心理的了解而是教育效果难以发挥。

当前,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奖惩并行,忽略了职业情感的培养,是检察官的职业认同感不高,难以使职业道德的认知内化为内心的固有特质。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教育、监督、激励、惩处的同时,更加着眼于检察官强化自律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观念,通过及时干预有风险预兆的检察官的心理,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通过营造出良好的职业环境,来提升全体检察人员爱岗敬业、自励自律的职业情感,是检察官们能够自发的遵守检察职业道德。

(三)建立岗位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瞻性

所谓风险防范机制就是通过主客观方面查找研究如何消除和避免科技成果和社会成果所带给人类的副作用和危害。这也是近年来西方新兴起的一门跨学科边缘科学。对风险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规避风险。法律风险在于,在执法过程中如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就有可能因为超过道德底线而出现触犯法律的行为。因此,通过查找检察职业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认知水平,端正对法律风险的态度,通过开展利用典型事例进行反腐败教育等方式,激发其对检察官职务犯罪多侧面的思考,达到风险教育的目的。

(四)建立检察职业道德评估机制,提高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参与性

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具有更强的双向性和互动性,需要受教育对象的参与才能使教育更具效果。通过评估机制的建立,使检察官通过评价的方式来指导和纠正自己的行为言论,协调自身的人际关系。通过评价、激励、说明、榜样或示范等形式,以唤起检察官内心的责任感和义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建立起一套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在内的科学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运用评价式教育方式进行道德的培养。

把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主题实践活动,显示了作为法律职业人的检察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已经提到了新的高度。正如台湾学者史尚宽说过:“虽有完美的保障审判独立之制度,有彻底的法学之研究,然若受外界之引诱,物欲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则反而以其法学知识为其作奸犯科之工具,有如为虎添翼,助纣为虐,是以法学修养虽为切要,而品德修养尤为重要”。 希望通过此次高检院组织的主题实践活动,能够使检察人的道德操守上升到系的高度,使广大检察干警能够更好的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目前,中职学生的英语 教育 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学校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 加以应对英语教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职英语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中职英语教育教学论文篇一:《试谈让情感教育为中职英语教学插上翅膀》 摘要: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教育。中职英语教学,让情感教育为中职英语教学插上翅膀。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职英语教学 中职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英语教学中,情感是实现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是 英语学习 成功的关键。论文大全,中职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浓厚的兴趣、愉快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情感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积极 学习英语 的过程就是基于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协调发展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十分重要,它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师生情感的融洽,就能激励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会获得情感的满足, 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正如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倡的“ 快乐教育 ”那样, 教育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知识,把求知当作一种快乐的事。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困难,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在困难中掉了队,教师就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 鼓励他们前进并在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活动锻炼,培养意志,严格要求,加强自控能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因此情感对教学的成败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况且,情感因素是师生关系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苏霍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到另一个头脑里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而心灵的接触与交往,可以缩短师生之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它在教学过程中有巨大作用,这是一种催化剂。教师以愉快地情绪和用消极教学都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心理效应。 赞可夫还用大量事实证明,教师良好的情绪会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论文大全,中职英语教学。此外,师生情感融洽,还可以成为调节教师自身行动的润滑剂。 我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如果你喜欢某个班的学生,与某个班学生,与某个班学生相处得好, 你就喜欢上这个班的课。 这种情感促使你更认真备课, 以春风化雨般的态度去关心每个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认真上好每节课,就会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乐此而不疲。 那么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又如何培养呢?通过近几年教学实践, 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沟通师生情感,建立良好协调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被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教师应该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用教师的爱,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爱, 对学习的爱。 如果每一个学生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对他个性的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机勃勃,产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动机,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更加自信。实践证明,在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学生更喜欢态度和蔼可亲、充满师爱的老师上课。论文大全,中职英语教学。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会促使学生萌发一种“不学好英语 就对不起老师的辛勤培养”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觉性。教师的热爱与尊重尤其在中职学生的身上起到格外的效应。我们应该更加尊重、热爱自卑感或逆反心强的中职生,尽可能多地向他们提一些难易适当的问题,并且循循善诱,毫不吝惜地使用那些“Good”、“Wonderful”之类的赞美词,从人格上鼓励学生,从而使他们在情感上获得力量,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在成功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所以,不管在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应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学生的爱,一个亲切的眼光、一个关心的问候、一个真诚的微笑、或一个催人上进的鼓励、一次令学生感到意外的家访,都会使学生激动不已,感受到阳光般的师爱。这种师爱能积极消除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胆小、拘谨 、焦虑等消极情绪。这种师爱能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笑对学生 诚然,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严肃认真,但并非意味着一定要在课堂上老师板着僵硬的脸,学生规矩得像一群木偶一样完全服从指挥。这样势必造成沉闷、 枯燥、 压抑、 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胆小畏缩、 紧张忧虑, 如坐针毡。 要知道,教师的每一次微笑都能给学生的心情带来晴空万里,使学生如沐春风,从而产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来。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要想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有一定的素质,做到:该说能说、该唱能唱、该跳能跳、该画能画、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给学生设计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尽力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师生感到轻松愉快,使学生能够在看似玩乐中学到知识。 四、善于发现学生的 “闪光点”,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时刻考虑学生的心理和需求。论文大全,中职英语教学。当一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偶尔正确地回答了一个问题,即使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作为教师也应该对他及时表扬,哪怕说一声 “Ok” “Good” “All right” “Not bad” 等等。对于这位“差生”来说,无异于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这一正确回答就是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必须善于发掘,并不失时机地加以称赞, 同时,老师的这种做法也能让其他同学跃跃欲试,踊跃举手,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不断的鼓励过程中,无疑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进行人格塑造。 中职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流淌着鲜明的美与丑。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也应引导领悟英语语言的风采和 文章 作者传递出的美好情感,启发学生通过语言表象去准确地揭示其情感价值和深刻的道德美,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去认识语言的形式与内容的和谐,陶冶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例如,中职英语新教材基础模块Book1,Unit 5 An honestlady Reading 部分是一篇作者参加工作的一次亲身经历的 故事 。讲述作者完成中职学校学习后,在一个购物中心作为一名收银员的一次经历。在这次工作中,作者遇到一个诚实的女士,作者多给了那位女士10元,然后那位女士还给了她。论文大全,中职英语教学。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在平常生活中不贪小便宜,做一个诚实、信任的人。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投入学习。论文大全,中职英语教学。实践证明:以境育情、以行育情、以情育情是调拨学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奋发向上,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中职英语教育教学论文篇二:《试论职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人的情感是一种潜在的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诱发和调节的重要功能。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在职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发展学生的兴趣、动机、自信、意 志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新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感 教育 师生关系 英语教学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以交际为最终目的的语言学科,在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发展学生的兴趣、动机。 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新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情感是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情感是一种潜在的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诱发和调节的重要功能。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讲究 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如果兴趣成了学生学习的一种心理需要,他就可以把传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 教师必须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兴趣在教学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基础水平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 教学方法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用教育的艺术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引向英语学习领域,要实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除了传统的口授方法以外,我们可以结合录音、录像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多媒体以其强大的技术功能,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生动立体地展现出来,可以最大限度地让课堂“活”起来 2.精心设计课堂。 首先,课文的导入要扣人心弦,让学生有一种想读下去的感觉。比如在讲The sound of the world 一课时,就可以采用音乐导入的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完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音乐之后产生一种猎奇音乐背后的 文化 的冲动。更主要的是,授课是要把过去的“一言堂”改为学生的“群言堂”。让学生自己去归纳,集思广益,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是在讨论自己的未来,从而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去参与,大大提高课堂兴趣。 3.丰富的课外活动。 多彩的课外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开办“英语角”、观看英语电影、办英语小报、排练英语节目等,这些做法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可增强交际能力。有利于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 二、 热爱、理解和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英语教学既是认知过程,又是情感过程。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的教学互动的前提。教师应用慈母般的爱心,体贴关怀学生。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做到: 1.尊重学生。教师要平等看待学生,用民主的作风让学生发言,用平等、民主来取代专断与师道尊严;敢于在学生面前袒露与承认不足,树立互为师长的观念,“三人行,必有我师”。 2.理解学生。教师要做到心胸豁达,表现为一种接纳,容纳与自己不同的见解、思想与情感,要有换位意识,能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 3. 与学生和谐相处。具体说是用真诚、积极相待并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做到适时 交流、和谐交流。总之,教师做到政治思想上严格要求,学习上耐心辅导,生活上关怀体贴,给学生以温暖的疏导和教育,决不能进行讽刺挖苦,实践证明,师爱必定换来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授课语言要生动形象,富于感情 英语教师应格外注意自己的授课语言,不但应具有启发性、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而且更生动形象,富于感情。首先,要让课堂语言的声调亲切柔和,富有音韵感。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和教学内容相一致,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且善于控制语言速度、节奏和韵味。 另外,英语教师应注意用精妙有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言有趣味不是靠堆砌华丽的词藻,玩弄词汇游戏来实现的,而是应细致巧妙、形象生动、富于情趣。同时,教师还应会运用清新活泼的口语,选取鲜明生动的事例,采纳新颖有趣的比喻等,把话说的新鲜、灵活、艺术、充满趣味。 四、多表扬鼓励,增强学生学英语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焦虑感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自信心对能否成功提高英语水平至关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要用评价的语言艺术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及时给于肯定和鼓励。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多使用赞扬性的话语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面对微笑,认真倾听,让学生感到教师非常重视他,以此拉近师生的关系,而不是显得满不在乎;漫不经心。若学生回答正确了,教师要给予,表扬,如:well-done,Great ,very good----教师的话会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强化学生参与交际的信心。 若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说“No”而是辅以关心、激励的表情,可以用“Don’t worry”或“Try again”等话语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表扬他积极思考,敢于发言。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使用亲切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信任的眼神和灿烂的笑容来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这样有利于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身心愉快地学习。 总之,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和认知的统一。情感是语言教学的一种“点金石”,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要是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是学生感受到感染,主动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学习环境中,从而才能营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情感课堂,为我们职中英语教学打开另外一片绚丽的天空。 中职英语教育教学论文篇三:《浅谈中职教育中的英语教学》 在我国的 教育教学中都将 英语列为主要课程,那么在中职院校中英语教学又处于什么位置呢?常常听到有些中职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基础差,经常出现上课睡觉的情况。课堂气氛也越来越差,往往是老师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学生则是作为旁观者,一问三不知。但是在埋怨学生的同时,作为教学主体的一部分,我们也不得不思考这一 发展难题,并致力在教学中努力改变这一状况。 一、中职学校英语状况 (一)对学生水平的分析。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升学无望的初、高中 毕业 生,且录取时几乎没有 分数线 ,在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对英语不感兴趣,基础差,英语成绩惨不忍睹。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和主观因素方面都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一是英语基础知识差,语音知识、词汇积累、语法方面都有很大欠缺;二是主观因素方面,有些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毕业后当工人,学不学英语无所谓,于是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中已没有那种“我要学”的现象,使英语教学难上加难。 (二)对英语教学模式和教材的分析。 目前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多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老套,单词、句型、语法、课文满堂灌。 考试采用一统天下的闭卷考试,这使得学生一味依赖于教材和老师,缺乏思考与主动性。 英语教材起点、难度、侧重点不一致,不少教材编写的年代久远,内容都已不再适应 现代教学的需要,这就使得英语课和专业课内容脱节。另一方面, 专业英语 教材的内容与基础英语教材内容重复。基础英语教材没有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且适合当代青少年兴趣的内容作为交际话题。而专业英语教材又没有在考虑其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其岗位特点,缺乏诸如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这类学生毕业后会大量接触的素材,以至于出现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认识计算机屏幕上经常出现的英语,机械类毕业生,却无法读懂设备 说明书 等尴尬现象。 (三)对英语教师队伍的分析。 近些年,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与职教事业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教师数量不足。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力度的加强,中职院校办学规模与学生人数也是逐年增加,但英语教师师资力量却远远不如专业教师,且多为外聘。在多数学校,英语课作为基础课程仅开设一学期,而且英语教师往往不固定,师资队伍十分不稳定,给教学任务的完成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职教英语教师中一部分教师学历不达标,外聘教师多为在校学生来中职院校实习,缺乏教育教学 经验 ,对职业教育英语教学认识不足,很难适应职教英语教学;最后,有的行政部门领导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达不到应有的高度,“普高热”的再度兴起使得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英语教师向“普高”倾斜,导致职教英语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整体素质下降。 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这也就是说没有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因此,英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那么在 英语教学过程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第一,培养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心 理学家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的品德或威信甚至能决定学生学与不学、喜欢与讨厌某一学科。因此沟通师生情感、达成师生间的双向理解十分重要。教师要在课堂上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课下要有计划地找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 学习态度 、困难和体会,尊重理解他们,鼓励他们说出对教学的看法、要求。 第二,在行动上真正地理解他们,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信心。 在大多数中职生的成长学习历程中,有着许多来自各种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辱骂,误解和指责。他们很习惯于接受否定的、怀疑的目光,也习惯于用否定、怀疑的态度对待自己。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他们都曾受过挫折,渐渐对学英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因此,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就显得非常重要。发现、发掘他们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让学生们感到被肯定的喜悦,渐渐消除自卑感,增强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第三,活跃英语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益。 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气氛中,被老师“灌”一节课后,还要无条件地领受作业,因此学习动力不足,效率低下。这种教学方式依然存在在普高教学中,但是在职业教学中却是万万不能采用的,因为职教学生本身底子差,厌学情绪高,而且,即使学生学会了语法句型,在实际应用中也远达不到使用要求。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是转变学生厌学情绪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成为“讲、练、用”的主体,通过 艺术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得快乐。借此激发出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参与、享受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营造出浓厚的英语教学氛围,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卡片等,加深他们的印象,增强记忆,帮助理解,活跃课堂。也可借助教师本身的表情、动作、手势等体态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课堂活动及练习要采取多样性。例如可以开展游戏、接龙、猜谜等,这样既可以增强兴趣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次,开辟第二课堂。兴趣的激励仅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自愿的原则,成立兴趣小组,定时开展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例如:英语简短对话、 日记 、小 作文 等。每次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传统的闭卷 考试也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心理障碍,许多学生即便感觉平时学习不错,但是一提到考试还是头疼。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曾经尝试另外一种考试形式。考试时间、内容、形式由学生来定,形式多种多样,简短对话、自我介、甚至 英文歌曲等等。许多学生感到这种考试形式新颖,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积极备考。考完即评,并给予肯定和建议,从学生的心理上减轻压力。 总之,中职生基础差,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在英语 教育中,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扬长避短,注意调动各种手段,努力培养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战胜学生的厌学情绪,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1. 浅析中职英语语法教学的策略 2. 浅析信息技术优化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论文 3. 浅析多媒体运用对于中职英语教学的利弊 4. 中职教育改革论文 5. 中职学前教育论文 6. 中职生家庭教育论文

中职类教育研究论文

关于中职学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中职生普遍缺少社会实践和锻炼的问题,对中职学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参加创业活动,提升学生关键能力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创业教育;中职生

学生季某某,中专毕业后,顺利参加工作。可第二年9月,又见她在学校读书,怎么回事?短短一年,她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社会竞争的残酷、竞争力不强的痛苦、创业的艰难等,于是她迫切地又回到了学校……再次拿起书本的她判若两人,用一年的刻苦努力换来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中职生最缺乏的恐怕就是她这样在校外工作和生活的经历。毕业后踏上社会就是人生创业的开始,所以中职生有必要在校就接受创业教育、参加创业锻炼。

中职学校应重视创业教育

现在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才刚起步,基本处于无计划、无指导、散漫的发展阶段,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锻炼,把它作为一件实事来抓。

中职学校应重视在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逐步加强对学生创业问题的研究学校犹如社会的缩影,虽然没有现实社会的“险恶、残酷”,但绝对要舍弃简单纯真的思维方式,要让学生逐渐成熟起来。学生多一份睿智,人生道路上就会少走些弯路。要让学生懂得:学业是基础,创业是深入。在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后,学校应认真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利用学校平台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尽早得到创业磨砺。

学校应加强创业引导中职生可塑性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是否创业,关键在于学校的引导。学校应该让学生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清楚创业的前提是具备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以及创业必需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等。使学生明白,通过创业锻炼,把理论用于实践,不管成功与否,都能够认清自己的优劣势,为下一阶段学习定好方向,并能够直接体会创业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痛苦,初步了解现代职业人的甜酸苦辣。创业锻炼,还能使学生体会到企业的领导或员工必须具备的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管理能力、创业精神、经济头脑、纪律观念等,为他们将来真正踏上社会积累宝贵的经验和阅历。

让学生感受到在校进行创业锻炼的优势学生在校内可依据自己的实力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创业,不管规模大小,只要亲自去做,无论成功与否,都是锻炼。只要在历练中得到千金难买的经验和教训,在日后的创业道路上能够再接再厉,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一方面,学生在校创业的投入一般不大,即便失败了,也仅是一次失败经历,并不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学生创业的项目应该是专业对口、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投资少,风险低,成功率高。所以,开展创业锻炼不仅能帮助在校生提前适应企业环境,了解社会竞争的残酷,也能部分解决学校推荐就业的困难,适当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

为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学校还应在学生创业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学生的创业提供良好的土壤。学校应从专业教育入手,创设创业平台,引导学生先保学业再创业,以创业带动学业。学生只要权衡好学业与事业、校园与社会的关系,在校进行创业锻炼应该得到支持和提倡。学校要教育学生确立自己的坐标,选择值得去走的道路,勇敢地去尝试,让自己的学生生活精彩多姿。正如我校的几个学生创业团队,在专业辅导员的引导下,成功地开办了学生废品回收公司、学生跳蚤市场、学生服装表演队、学生超市等实体,并且经营有方,还招聘了学校部分学生共同参与。这些团队的辛勤劳动,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是学生们体会到了创业的酸甜苦辣。他们在全校范围内开了个好头,对全校学生的学习和创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更多的学生有意在搞好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他们提出了不少校内创业可考虑的项目。

中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创业的引导和服务

中职学校应该树立引导和服务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扫除学生的创业障碍,扎实有效地落实创业教育,方便学生进行创业实践、锻炼。

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沟通地方经济与教育的桥梁,又作为塑造和输送中等专业技术工人的基地,中职学校应该发挥在专业和技能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可以校园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有能力的学生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去,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如组建学生科技与创业社团并大力支持其开展创业活动,定期举办校级创业竞赛,举办各类创业项目培训活动等。

培训充实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可由学科部门和管理部门共同组成。应与专业教育配合,逐步培训、提高创业指导队伍水准,系统地安排创业课程和创业教育。在创业专门课程讲授中更应结合专业、结合实际,突出学生的能力及素质培养。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邀请更多成功创业人士走进校园与在校学子分享创业经验,成为学校的专业辅导员,提高培训水平。

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扶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可尝试争取多方支持,设立创业风险基金,用来帮助和解决学生自主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同时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用平常心看待学生创业的失败多一次失败,学生就多了一分成功的经验。要帮助学生懂得创业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对他们开展投资和理财教育,使他们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转模式,帮助他们的事业快速、健康地步入正轨。

进一步明确学生创业的目的和方向学生的校内创业项目应尽可能与学生自己的专业相关。如学美术的就开艺术工作室,学摄影的就搞摄影,学计算机的就弄计算机。要让学生明白:校内创业的目的是锻炼,而不是挣钱,只有把创业锻炼与理论相结合才能尽快适应社会。要让创业教育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应打好课外教育这张牌应让第二课堂成为创业教育的主阵地,把平时的教育教学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扩充中间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内涵,鼓励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自主创业,把创业教育融合到中间实习和顶岗实习中去。

解放思想不要把学生创业想得太复杂、太神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和相关资源,培养、引导学生开展创业锻炼活动。可结合学生专业等实际情况考虑以下创业项目:家教服务中心(文化课优秀的学生),会议礼仪服务,图书制作前期工作。比如选题策划、文字录入、版式设计、包装设计、校对等学生都能独立去做。各类平面设计工作,比如广告、宣传画、书皮,商标等,对有兴趣的学生特别适合,重要的是拿出自己有创意的成果。摄影工作室、婚礼化妆、司仪、手工制作、网络维护也是不错的创业项目。许多企业、事业单位的业务依赖电脑和网络,有的有自己专门的网络维护员,有的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兼职维护员,定期或随时进行维护。许多学生对网络是“门清”的,不妨成立专家小组,同时为几家客户做兼职维护。

学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是正常职业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首先,创业教育应是现代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的突破点和深化点,应打破过去以知识、技能训练为主的平面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其次,创业教育应跳出校园教学固有的轨迹,使学生的角色得到根本转换,使学生成为主体,使学生的学习和锻炼由被动变为主动。第三,创业教育和锻炼应该让学生和现代社会的运行机制“零距离”对接。从社会实践具体工作着手,让学生感悟社会,规划人生,在发挥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乃至为将来整个人生奠定一块坚实的基石。江苏省提倡的“三创教育”,就是针对现阶段中职生在劳动纪律、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要求中职生接受创业方面的教育和锻炼,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创业教育天地宽,只要职教同仁共同努力,群策群力,一定会走出自己的道路。

中职学校改革教育管理优秀论文

一、中职教育管理的改革新思路

(一)以“技能训练为主”,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职院校教育学生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一系列实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中职教育管理中,应大胆的采用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要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强化职业能力的素养。当然,学校也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使教师更多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渠道系统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加强教学效果。而,同样专业的有经验的教师能充分的发挥现代教学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实的感受操作原理,结构形成,以便学生进行自己动手和操作,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管理效果。

(二)创新办学模式

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因此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将办学与企业支持和行业作用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其号召力及社会影响力,进行多方位的、多元的办学模式。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同时,还要积极让企业专家与教师进行合作,发挥企业专家的专业技术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使其二者在教学计划制订、课程建设与资源整合、师资队伍构建、订单定向培养、实训基地的选择、创建与管理等方面都进行充分的合作,发挥其关键作用。同时,还要积极的开展各项技能培训,将学校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提升办学效益,扩大社会影响,提升管理效果。

(三)创新教育内容

根据中职院校的办校目的,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因此需要将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相结合,教学课程与岗位需求相结合,教材能容与技能要求相结合,专业技能与职业标准相结合,进行“四个结合”的针对性教学教育。学校应以此为指导,成立专门的“课程开发和校本教材编审委员会”,将课程开发与校本教材编写作为各个系部的重要工作,并将学校的主要领导列为主要责任人,并聘请行业及企业专家,与学校内各专业有经验的教师共同协作,发挥各方力量,提高教材使用性,提升课程建设。

(四)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无论任何院校,学生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尤其是中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其教学水平及质量的优化极为重要,因此,中职学校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及管理效果,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必须明确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学校在重视教师理论素质培养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于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并结合以老带新的模式,努力在优秀教师中培养名师,以保证教师队伍的“血液流畅”。学校也要帮助教师制定统一的教师培训规划,通过参加企业专业实践及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以便其能够更好更准确的教授给学生,提升学习及教育效果。

(五)完善内部管理体系

要完善中职院校的内部管理体系,首先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而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又包含教学体制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制度及教师队伍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其次,要注重内部管理和细节管理,如在教学工程中安排专职人员进行专业的查堂工作,而领导也要经常的做到随堂听课,看班级日志等,并组织定期的教学检查,包括备课记录、教学辅导情况、作业批改、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教学情况问卷调查与检查等。

二、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教育管理者必须看到并认识到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且谨慎大胆的找出解决问题和改革管理方法的有效途径,以提高管理效果,促进中职院校教学的健康良好发展,为社会、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目前,在我国的 教育 领域中,发展职业教育对于开发劳动力资源,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职业教育新常态

[摘要]职业教育是中国经济跨入新常态的重要基石,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新常态。以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标志,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呈现着两个新特点,蕴含着两个新动力,催生着两个新局面。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仍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认真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常态;含义;标志;任务

自2014年5月首次以“新常态”来描述当下的中国经济以来,“新常态”一词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研究的高频热词。尤其是当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同时,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也要进入新常态。

一、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的含义

什么是“新常态”?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常态”就是平常的、正常的状态,也即时常发生的状态。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新常态就是凸显新特征,蕴含新动力,催生新局面。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呈现着两个新的特征。其一,职业教育发展从追求数量增长转为更为重视品质提升,从注重规模扩张转为更为强调内涵建设,由过去的更快更大转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更好更强。其二,创新发展成为职教发展的主旋律。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要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体制机制;要不断深化改革,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提升、产教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自身优势,主动为行业转型发展服务,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蕴含着两个新的动力。

首先,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步人新常态,经济增速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驱使社会加大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要求更加重视中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职业教育今后更多把资源配置和工作中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从而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信息技术催生的教育革命对职业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平台化、在线化日益普及深化,这必将促进职业教育从职前延伸至职后,从职业岗位需求延伸到生活需求,从而形成全程化、多元化的职业教育。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催生着两个新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此,国家正努力打通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藉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职教体系,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是其一。其二,实践证明,市场和社会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而社会资本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

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认真落实国家政策,进一步敞开社会力量办学的大门,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兴办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将更加对外开放,中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和深入。

二、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的标志

2014年6月23日―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这是时隔九年之后我国召开的又一次全国性的职教会议,会议前一天,《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公布,会议闭幕当天,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此次会议及其前后的相关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新时期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功能新定位、形势新判断、工作新部署。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阐述了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新功能,回答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上顶天,下抵地,范围广,力度大。会议的召开,意味着职业教育改革拉开了新帷幕,标志着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由此中国职业教育走进了新时代,步入了新常态。

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群众的需要。会议认为,新时期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做好准备,而且要使他们有自尊、有目的的生活。由此,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首先受益的是学生,其次受益的是职业教育体系本身。随着“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也是抓发展、抓职教又是抓民生、抓职教就是促就业”意识的逐步强化,职业教育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黄金期,这对于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必将产生重要作用,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压力与动力相伴,机遇与挑战相随。在旧习惯仍惯性运行下的今天,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必将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能不能适应新常态,能不能让新常态逐渐走向成熟,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个统一体的主要方面是不同的。在过去一段时间,量的扩张是职教发展的主要方面;而在职业教育迈入新常态的今天,质的提高就成为主要方面。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又受到多种条件的束缚和制约,因而当今职业教育仍需追求一定的速度,保持适当的规模,过慢的速度,过小的规模,不是新常态的固有之意,但另一方面,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都不同程度发生了改变,不以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为基础与前提的高速度,不仅不能够长久保持,而且会给自身发展带来危害。

新常态,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树立没有质量的发展是浪费,没有效益的速度是后退的意识,破除单纯追求速度、不重质量、不讲效益、不顾代价的思想,充分认识新常态下现代职业教育肩负的使命,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以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服务于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落实好2014年全国职教会议精神。

此次会议科学 总结 了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 经验 ,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会议的精神重在落实,贵在行动,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姿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吃透精神,压实责任,把办好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解决好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大力培养一大批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同时,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 入职 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淀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把学生的品行操守看得比一纸分数更重要,把学生的人文素养看得比考试成绩更重要,把育人看得比育才更重要。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考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

(四)构建好科学合理的现代职教体系。

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为密切。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通过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从初级到高端的技能人才完整培养链条,畅通各类技能人才成长成才 渠道 。

二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深化师资培养改革。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教师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

三是统筹发展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使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学生的双向流动机制,大力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职教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和实施社区教育发展计划,加快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开放衔接。

四是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科学安排资源配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品牌、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按照依法治教、有序发展、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城乡布局。

围绕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各地自身实际,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浅析职业教育信息化

摘 要:将传统职业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化的职业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充分介绍了信息化之后职业教育发生的变化。提出信息化课堂与实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方案,展望了未来信息化职教教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职教教学改革;多媒体课堂;多媒体实训教学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计算机、网络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而职业教育也逐步走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 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与课堂相结合,展现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的教学过程,人们所熟知的职业教育在新技术的引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信息化引领的改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及分组讨论等是常见的教学手段。信息化职教教学则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方式。

情境式教学:无论是哪门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永远的话题,所以上课的前几分钟导入环节才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可以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大场景导入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原真实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获得示范性的知识。

启发式教学:幻灯片、音视频的运用提供了直观形象的素材。学生对于这些感官信息的理解能力要远远大于对数字、文字等抽象事物的理解。信息化使得教师在与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以对其中的难点和不同观点进行引导,通过提供在线答疑和参考资料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发现式教学:在许多实训课或者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中,学生往往根据教师的示范在具体的设备上操作练习。过程单一,且容易受到设备数量的限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所开发出来的许多多媒体教学软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良好的人机交互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通过犯错、错误反馈、错误纠正的过程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信息化的课堂教学

在多媒体越来越普及的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为每一个教室配备了信息化的设备,课堂教学也在向信息化转型。但是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还停留在使用一个简单的ppt代替板书,或者简单播放一段视频上。如何利用信息化设备的优越性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职业学校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用的ppt或者flash课件是信息化课堂的重要体现之一。课件可以把文字、音视频、动画、小游戏、网页等多媒体元素融于一体,从而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重点、克服难点。课件不是书上内容的生搬硬套,不是把板书从黑板上简单移到电脑上。通过对多媒体素材的适当选取与呈现形式的适当安排,可以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精心设计课件,以学生的视角安排学习流程,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视频的应用是信息化课堂的直接体现。许多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场景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现,因此,有许多老师喜欢用视频来创设学习情境。也有一些实训课的老师,将实际的操作过程播放给学生看,从而代替实际的演示,解决了人多看不清,无法重复演示的问题。更有学校将视频与网络摄像头相结合,将企业引进校园,直接将企业现场视频转入课堂,由专家现身说法,为学生答疑解惑。

除了视频之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也是传统课堂中没有的。计算机的普及导致各种仿真软件层出不穷,由于市面上大部分的软件偏重于实际应用效果而不是教学,专门针对教学的软件也逐步被开发出来。教学软件的优势在于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备的帮助系统几乎可以完全取代教师的功能,优良的交互性能可以将仿真现实环境的图像、声音、语言等通过人机接口作用到用户的感官,再针对用户的反应做出及时的反馈,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用户可以通过不断地使用软件获取知识,加强技能的练习。

另外,教学软件也打破了传统课堂链式的教学流程,不同学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选择相应的模块学习。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学习进度可以保存,以便之后继续。而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实现即时的评价并反馈给学生与教师,让学生可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也让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便采取相应的 措施 因材施教。在最后进行课程评分的时候,也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不以一次考试决定成绩。

最后,网络的普及将课堂从教室延展到了课外。不仅教师有教案,学生也开始有学案,在上课之前就了解课堂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的反应能力。网络通讯软件的使用使得师生之前再无隔阂,师生实现网上交流,答疑解惑、畅所欲言,网络对收发作业也提供了便利。

三、信息化的实训教学

大多数理工科科目都有理实一体化课程,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际操作锻炼技能。在传统实训教学中,一般理论部分先由教师讲解,然后教师演示,最后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其中暴露出来许多的问题,例如,理论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在演示的环节由于学生数目众多,难以做到人人看得清楚明白,且几乎不可重复;在练习的时候又容易受到设备台套数的限制,一旦学生遇到问题,教师无法及时做出响应。

信息化的实训教学通过引入多媒体的手段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短的课件,利用动画、视频等资源讲解抽象的概念。在演示阶段,一段事先录制好的视频可以代替教师展示操作的全过程,清晰直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看见,并且可以反复播放。仿真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操作不熟练、设备台套数不足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可以首先在仿真软件上练习,熟练的学生再到设备上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降低了出错概率。除了解决传统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数字”还为实训教学带来许多新的变化。由于教学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师的工作,学生的学习与操作过程变得更加具有灵活性。集中体现在:

构想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进行创新,实训教室变成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的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及时得到需要的辅助指导;

重复性,操作过程通过软件的适当引导形成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每一次循环学生都可以反省,自己把握自己练习的进度,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提高;

协同性:通过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学生交流的对象不再限制于教师,学生可以理解虚拟用户的需求,许多项目可以设计成必须具备协同操作能力才能完成的训练。

信息化进入职业教育的领域对探索和发展现代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技术水平、改善实验实训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职教教学信息化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建立起学校之间可以共享的教育资源平台;如何进行教学平台的设计,推广教师空间与学生空间的普及,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同使用微博一样成为习惯;一些先进的技术,例如,半实物技术、虚拟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其成本投入相对也比较庞大,要不要将这些技术引入职业学校,如何将这些技术引入职业学校?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职业教育还会向网络学校、虚拟教育等方向发展,职业教育也会更加完善。

  • 索引序列
  • 中职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 职业中专教育研究论文
  • 职业教育调查与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 中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 中职类教育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