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不对称催化的毕业论文

不对称催化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不对称催化的毕业论文

李晓红1.女,1974年7月生,1997年12月入伍,2001年7月入党,生前系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她入伍以来,荣立三等功一次,被评为学雷锋标兵。在救治“非典”患者中,连续奋战6天。被病毒感染后,她还表示,如有新的治疗方法,可先在她身上试验,愿以她的生命换取更多人的生命。2003年4月16日凌晨3点30分光荣殉职,享年28岁。2003年5月1日被中组部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武警北京总队追记一等功,并被批准为革命烈士。2.男,汉族,1959年6月生,重庆合川人,198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参加工作,重庆大学采矿系矿山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重庆大学党委常委、校长,重庆大学学位委员会主任。1975年至1978年四川省合川县炉山公社任团委副书记1978年至1982年重庆大学采矿系矿山机械专业本科,获工学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5年重庆大学采矿系矿山机械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任采矿系团委书记,重庆市学生联合会主席1985年至1989年重庆大学采矿系党总支副书记、系副主任(1987年评为讲师)1989年至1991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1991年至1994年重庆大学资环学院副院长(1992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并评为副教授)1994年至1996年重庆大学资环学院任院长(1995年评为教授)1996年3月至1996年8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至1997年重庆大学资环学院院长(评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至1998年重庆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科研处处长、资环学院院长1998年至2003年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3年重庆大学党委常委、校长曾任全国青联委员、中国发明协会理事,现任中国煤炭学会常任理事、重庆市科技顾问团顾问、重庆市科技青年联合会主席、重庆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理事长。3 李晓红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学术简介1997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理学硕士学位;后在江苏省宿迁市环境保护局工作;2001年7月又回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2005年3月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6月获得英国皇家学会博士后奖学金(Royal Society/FCO Chevening International Incoming Fellowship)后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化学系材料与催化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7月回国;2006年8月起受聘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硕士和博士论文工作主要从事多相不对称催化(手性修饰的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上的不对称氢化反应),博士后期间工作主要从事水相中的不对称氢转移反应。曾在Angew. Chem., J. Catal., Synlett, Top. Catal., J. Mol. Catal. A: Chem.和Catal. Lett.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篇,其中在SCI收录的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6篇,国内学术会议论文7篇,并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口头(邀请)报告4次。

未来抗疫,科技何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数十所高校万余名科研工作者第一时间投入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目前已联合企业研发出新冠病毒检测产品百余款;清华大学张林琦团队自主研发了我国首款获批上市的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团队研制的宣肺败毒颗粒在缩短新冠肺炎病程方面有着良好疗效;高校在5条新冠病毒疫苗技术路线上开展攻关,其中四川大学和厦门大学分别牵头的两款新冠疫苗已在国外完成三期临床研究……

科技抗疫的“战果”只是近年来高校科技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在过去的十年,高校是如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以科技创新成果引领发展新局,当好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教育部在1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相关情况。

加速资源集聚,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在物理学领域,清华大学薛其坤团队牵头首次从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近年来的重大原创突破;在化学领域,南开大学周其林团队发现了全新的手性螺环配体骨架结构,将手性分子的合成效率提高到新高度,解决了困扰不对称催化领域半个多世纪的难题;在材料学领域,复旦大学赵东元团队革新功能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和理论,创制的新型介孔催化剂可大幅提升原油资源利用率,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表示,十年来,高校获得了全部10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的6项、全部自然科学奖中的67%,是名副其实的基础研究主力军。

基础研究成果的取得离不开高校创新资源的集聚。雷朝滋介绍,十年来高校不断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高校牵头建设了60%以上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30%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主动布局建设了25个前沿科学中心、14个集成攻关大平台、38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系统布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超过1500个。此外,高校牵头建设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台站等支撑类重大平台,初步形成了层次清晰、布局合理、支撑有效的科研平台体系。

“十年来,高校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群体也在稳步壮大,全国超过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都集聚在高校。高校科技活动中衡量科技人力投入指标的R&D人员全时当量从2012年的万人年增长到2021年的万人年,增幅近60%。”雷朝滋分析,“通过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支撑了数百万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每年大批的优秀毕业生走进国家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和研究型大学。创新资源的汇聚为高校原始创新能力跃升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直面重大需求,聚力打造国之重器

上海交通大学牵头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套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天鲲号”,实现了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完成了从“被封锁”到“出口管制”的历史性跨越;清华大学牵头设计的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首次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华中科技大学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中高档数控系统,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批量应用;湖南科技大学领衔研发的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海牛Ⅱ号”打破了我国可燃冰勘探技术装备对国外的依赖……

“十年来,高校坚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上全力攻坚,聚力打造国之重器。十年来,高校获得了全部1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的10项、全部技术发明奖中的72%,并获得了两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为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雷朝滋介绍。

清华大学与浙江省共建长三角研究院,并以此为引领累计建设重大科研平台、创新创业平台50余个,引进培育海外高层次人才1000余人,孵化培育科技企业2700余家;华中农业大学牵头开发了当前唯一可处理百万级群体、兼具基因组选择和精准选配功能的猪基因组选配软件,选育了“高繁”“快长”瘦肉猪新品系11个,优秀基因年覆盖商品猪超1亿头;南京农业大学发掘水稻抗条纹叶枯病优异种质和基因,构建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培育系列抗病新品种,从根本上控制了长江流域条纹叶枯病的危害。服务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主动融入区域创新发展战略,通过人工智能、碳中和、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区块链等多个科技创新专项行动计划,高校用卓越创新成果书写科技报国的优秀答卷。

“近年来,北大着力引导学者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学校多个团队在石墨烯材料制备、光电器件装置、氮化镓半导体、高端医疗装备、麦类和蔬果生物育种、数字经济等领域瞄准国家需求推动创新型研究。梅宏院士团队在大数据融合的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发明了‘颠覆式’的黑盒互操作技术;高文院士团队在超高清视频编解码领域建立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北京大学副校长孙庆伟说。

“十年来,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在基础前沿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产出了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对接国家战略、国家需求更加紧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关键动能。”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分析,“一是更加突出‘国家使命’,强化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建设重大科研平台,解决国家急需的‘卡脖子’问题。二是更加突出‘主动服务’,组织引导高校从行业产业实际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采取灵活深入的合作方式,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

完善体制机制,营造求真务实创新生态

北京大学探索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评估机制,建立了教研系列、专职研究系列、专职教学系列分类评价和晋升的人才工作体系;清华大学制定《关于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起教师双聘、研究生培养、知识产权归属和权益分配等机制……瞿振元表示,十年来通过科技评价、成果转化等改革的推动,引导科研人员的价值追求,建立适应新阶段新要求的高校创新文化,求真务实的创新生态逐渐营造起来。

“十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动赋予高校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组织高校开展了‘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等一系列试点,对职称评聘、学位授予、绩效奖励等评价工作中过度使用SCI论文相关指标的现象列出负面清单,以创新质量、能力、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在高校逐步树立,高校科技创新活力不断激发,学术生态不断优化,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保驾护航。”雷朝滋说。

孙庆伟表示,北大出台理工科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试点方案,加快构建以领军人才为龙头、高水平团队为支撑的科技攻关战略;推动科研与育人紧密结合,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学校重点引进了谢晓亮、鄂维南、朱松纯等一批战略科学家,加强青年人才战略储备,目前学校教师队伍中36到50岁教师较为集中;新引进人才中青年教师占比达90%以上。依托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先进节点工艺等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工程硕士300余名,近三年95%以上的毕业生投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

催化剂量对化学的影响研究论文

正催化剂的作用就是降低反应所需的化学能,按道理说,正催化剂对反应都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但也有量的问题,当达到一定量时,催化效果最佳,超过一定量时催化效果降低,但不为零(催化剂发挥催化作用也是需要一定的能量的,因为大多数催化剂催化效果是因为催化剂与反应物反应生成中间体,然后中间体分解生成生成物与催化剂,科学实验证明大多数催化剂是参与反应的,但并不消耗催化剂本身,一般看作催化剂并不反应)

催化剂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对于某些化学反应,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原因是催化剂降低了反应需要的能量,使一些普通分子成为活化分子。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减小化学反应速率,浓度越小化学反应速率越小。原因是物质的浓度的变化使单位体积里活化的分子数发生变化,分子有效碰撞的几率发生了变化。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增大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减小压强,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压强越小化学反应速率越小。原因是气态物质浓度的变化通常随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化学反应速率,温度越低化学反应速率越小。原因是升高温度使一些普通分子吸收能量变为活化分子;降低温度使一些活化分子释放能量变为普通分子。

扩展资料

催化反应有四个基本特征

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要求开发新的化学反应催化剂时,首先要对反应进行热力学分析,看它是否是热力学上可行的反应。

2、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平衡常数)。

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当反应可能有一个以上不同方向时,催化剂仅加速其中一种,促进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是统一的。

4、催化剂的寿命。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自身并不进入反应,在理想情况下催化剂不为反应所改变。但在实际反应过程中,催化剂长期受热和化学作用,也会发生一些不可逆的物理化学变化。

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征分析,有三种重要的催化剂指标:活性、选择性、稳定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催化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

有,但如果催化剂浓度高于一个饱和值,就无影响。这方面像生物学中的酶,酶本质是催化剂。

化学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量的多少。 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的实质是降低了反应生成中间物的能垒,而要生成的中间物必须要催化剂结合进去,然后中间生成物分解得到我们反应的最后产物,同时把催化剂释放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催化剂的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但并不像初中教材中定义的催化剂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催化剂实质上是参加了化学反应的,我们可以得出催化剂要起到催化作用就必须要与反应物充分接触,所以在反应物充分的条件下,催化剂的量越多,浓度越高,与反应物接触的量就越多,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中间物就越多,得到的最后产物就越多,但前提必须是加入的所有催化剂都要与反应物能充分接触,才会使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所以,在反应物充足的条件下,催化剂与反应物充分接触,催化剂的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催化裂化毕业论文摘要

内容摘要是根据你的文件的内容,把它集中一下,挑最重要的,最简洁的内容表示。作为结论,一定要写感谢老师的指导和辛勤工作的帮助。由于一般比较容易通过。

石油化工的范畴 以石油及天然气生产的化学品品种极多、范围极广。石油化工原料主要为来自石油炼制过程产生的各种石油馏分和炼厂气,以及油田气、天然气等。石油馏分(主要是轻质油)通过烃类裂解、裂解气分离可制取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从烯烃出发,可生产各种醇、酮、醛、酸类及环氧化合物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烯烃、芳烃经加工可生产包括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高分子产品及一系列制品,如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学品,因此石油化工的范畴已扩大到高分子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大部分领域。石油化工生产,一般与石油炼制或天然气加工结合,相互提供原料、副产品或半成品,以提高经济效益(见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编辑本段石油化工的作用1.石油化工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石油化工,主要指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 石油者。我国1995年生产了燃料油为8千万吨。目前,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约占总能耗量60%;我国因煤炭使用量大,石油的消费量不到20%。石油化工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能源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石油化工约消耗总能源的,应不断降低能源消费量。2.石油化工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 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亿吨,1996年,我国已超过800万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化工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3.石油化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化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化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4.各工业部门离不开石化产品 现代交通工业的发展与燃料供应息息相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燃料, 就没有现代交通工业。金属加工、各类机械毫无例外需要各类润滑材料及其它配套材料,消耗了大量石化产品。全世界润滑油脂产量约2千万吨,我国约180万吨。建材工业是石化产品的新领域,如塑料关材、门窗、铺地材料、涂料被称为化学建材。轻工、纺织工业是石化产品的传统用户,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无不有石化产品的身影。当前,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以及诸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石化产品, 尤其是以石化产品为原料生产的精细化工产品提出了新要求,这对发展石化工业是个巨大的促进。5.石化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各行的支持 石油化工国内外的石化企业都是集中建设一批生产装置,形成大型石化工业区。在区内,炼油装置为“龙头”,为石化装置提供裂解原料,如轻油、柴油,并生产石化产品;裂解装置生产乙烯、丙烯、苯、二甲苯等石化基本原料;根据需求建设以上述原料为主生产合成材料和有机原料的系列生产装置,其产品、原料有一定比例关系。如要求年产30万吨乙烯,粗略计算,约需裂解原料120万吨, 对应炼油厂加工能力约250万吨,可配套生产合成材料和基本有机原料80 ~ 90万吨。由此可见, 建设石化工业区要投入大量资金,厂区选址适当,不但要保证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而且要有充分的电力、水供应及其他配套的基础工程设施。各生产装置需要大量标准、定性的机械、设备、仪表、管道和非定型专用设备。 制造机械设备涉及材料品种多,要求各异,有些重点设备高速超过50米,单件重几百吨;有的要求耐热1000°C,有的要求耐冷 - 150°C。有些关键设备需在国际市场采购。所有这些都需要冶金、电力、机械、仪表、建筑、环保各行业支持。 石化行业是个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的确定,关键设备的选型、选用、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都要求由专有或独特的技术标准所规定, 如从国外引进,要支付专利或技术诀窍使用费。因此,只有加强基础学科,尤其是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化学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加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使之掌握和采用先进科研成果,再配合相关的工程技术,石化工业才有可能不断发展,登上新台阶。编辑本段石油化工的发展 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石油炼制工业、以煤为基本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三大合成材料的发展有关。石油炼制起 石油炼制源于19 世纪20年代。20世纪20年代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带动了汽油生产。为扩大汽油产量,以生产汽油为目的热裂化工艺开发成功,随后,40年代催化裂化工艺开发成功,加上其他加工工艺的开发,形成了现代石油炼制工艺。为了利用石油炼制副产品的气体,1920年开始以丙烯生产异丙醇,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石油化工产品。20世纪50年代,在裂化技术基础上开发了以制取乙烯为主要目的的烃类水蒸汽高温裂解 简称裂解)技术,裂解工艺的发展为发展石油化工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时,一些原来以煤为基本原料(通过电石、煤焦油)生产的产品陆续改由石油为基本原料,如氯乙烯等。在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合成材料大量问世。按工业生产时间排序为:1931年为氯丁橡胶和聚氯乙烯,1933年为高压法聚乙烯,1935年为丁腈橡胶和聚苯乙烯,1937年为丁苯橡胶,1939年为尼龙6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化工技术继续快速发展,1950年开发了腈纶, 1953年开发了涤纶,1957年开发了聚丙烯。编辑本段石油化工高速发展的原因是 有大量廉价的原料供应(50 ~ 60年代,原油每吨约15美元);有可靠的、有发展潜力的生产技术;产品应用广泛,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原料、技术、应用三个因素的综合,实现了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换,完成了化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0世纪70年代以后,原油价格上涨(1996年每吨约170美元),石油化工发展速度下降,新工艺开发趋缓, 并向着采用新技术,节能,优化生产操作,综合利用原料,向下游产品延伸等方向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大力建立石化工业,使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下降。1996年,全世界原油加工能力为38亿吨,生产化工产品用油约占总量的10%。编辑本段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石油化工是近代发达国家的重要基干工业 由石油和天然气出发,生产出一系列中间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溶剂、涂料、农药、染料、医药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产品。80年代,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化学工业的产值,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 6%~7%,占工业总产值7%~10%;而石油化工产品销售额约占全部化工产品的45%,其比例是很大的。 石油化工2石油化工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 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我国1995年生产了燃料油为8千万吨。目前,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约占总能耗量60%;我国因煤炭使用量大,石油的消费量不到20%。石油化工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少量用作民用燃料。能源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石油化工约消耗总能源的,应不断降低能源消费量。石油化工是材料工业的支柱之一 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合成材料,被称为三大材料。全世界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目前产量约亿吨,1996年,我国已超过800万吨。除合成材料外,石油化工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属于化工领域的范畴内,除化学矿物提供的化工产品外,石油化工生产的原料,在各个部门大显身手。石油化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石化工业提供的氮肥占化肥总量的80%,农用塑料薄膜的推广使用,加上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大量农业机械所需各类燃料,形成了石化工业支援农业的主力军。 石油化工可创造较高经济效益。以美国为例,以50亿美元的石油、天然气原料,可生产100亿美元的烯烃、苯等基础石油化学品,进一步加工得240亿美元的有机中间产品(包括聚合物),最后转化为400亿美元的最终产品。当然,原料加工深度越深,产品越精细,一般来说成本也相应增加。编辑本段世界石油化工 1970年,美国石油化学工业产品,已有约3000种。资本主义国家所建生产厂已约1000个。国际上常用乙烯和几种重要产品的产量来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乙烯的生产,大多采用烃类高温裂解方法。一套典型乙烯装置,年产乙烯一般为300~450kt,并联产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乙烯及联产品收率因裂解原料而异。目前,这类装置已是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的核心。 70年代以前,世界石油化工的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国。1973年后世界原油价格不断上涨,1983年以来又趋下跌,价格大起大落,使石油化工企业者对原料稳定、持久供应产生忧虑。发达国家改革生产结构,调整设备开工率,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产油国近年则在大力发展石油化工。80年代,世界乙烯生产能力的分布已发生变化,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如将东欧国家的乙烯生产能力计算在内,则这些新兴石油化工生产地区的乙烯生产能力,约占世界乙烯总生产能力的四分之一。 1958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达到49Mt(不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新增乙烯生产能力约,约1/3建在非洲和中东地区,1/3建在拉美和东欧;传统石油化工生产地区,只新增生产能力800kt,且今后五年内,计划也很少新建乙烯装置,主要是进行现有装置的技术改造。编辑本段中国石油化工 起始于50年代,70年代以后发展较快,建立了一系列大型石油化工厂及一批大型氮肥厂等,乙烯及三大合成材料有了较大增长。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20%,因而对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石油化工行业包括石油石化和化工两个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在2006年都保持了较快地增长。如果把这两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2006年石油化工累计实现的利润达到了4345亿,增长达到了,增量达到了658亿元,在整个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利润中占到17%左右。 石油化工32007年前三季度全行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38211亿元,同比增长。重点跟踪的65种大宗石油和化工产品中,产量较2006年同期增长的有62种,占,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有47种,占,天然气、电石、纯苯、甲醇、轮胎外胎等产品产量呈较快增长态势。 原油及加工制品平稳增长。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原油生产较为平缓,天然气产量则增长较快。2007年1~9月累计生产原油万吨,同比增长;天然气累计产量为亿立方米,同比增长。原油加工量万吨,同比增长。汽、煤、柴油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累计生产汽油万吨,同比增长;生产煤油867万吨,同比增长;生产柴油万吨,同比增长。 农化产品生产供应正常。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农用化学品生产也呈现比较强的季节性。化肥(折纯)2007年1~9月累计产量为万吨,同比增长,其中氮肥万吨,同比增长。2007年前三季度,农药原药累计产量为万吨,同比增长,杀虫剂、除草剂产量增幅分别为和,农药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杀虫剂占农药的比例已下降到。 展望 以石油和天然气原料为基础的石油化学工业,虽然在70年代经历两次价格上涨的冲击,但由于石油化工已建立起整套技术体系,产品应用已深入国防、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各领域,市场需要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正在迅速扩大,所以今后石油化工仍将得到继续发展。80年代,世界石油化工所耗石油量仅为世界原油总产量的%,所耗天然气为天然气总产量10%,更由于从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化工品可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故石油化工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为了适应近年原料价格波动,石油化工企业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例如,生产乙烯的原料多样化,使烃类裂解装置具有适应多种原料的灵活性;石油化工和炼油的整体化结合更为密切,以便于利用各种原料;工艺技术的改进和新催化剂的采用,提高产品收率,降低生产过程的能耗及原料消耗;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精细化工,开发具有特殊性能、技术密集型新产品、新材料,以提高经济效益,并对石油化工生产环境污染进行防治等。编辑本段石油化工专业 石油化工专业是伴随着中国的石油化工的发展同时产生的化工学习专业课程,目的是培养石油化工人才,石油化工专业技术专业人才,一般各大理工科院校都设有此专业,该专业主要课程涉及:计算机应用、英语、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分析、 化工原理、石油加工工程系、化工节能、化工设备、化工安全与环保、精细化工,质量管理。 就业方向: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等企业生产操作与管理。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英语、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分析、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 、常规仪器分析、化工安全与环保。 就业方向: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食品企业和环保部门从事化验分析操作与管理。编辑本段现代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三大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第一,避免出现谦词、关联词、感叹词、疑问词等。第二,摘要属纯客观介绍,一般用第三人称。第三,本科毕业论文摘要一般不用分段。第四,摘要应避免和论文引言、结论部分重复。第五,摘要要结构严谨避免冗杂,用简洁话语表述即可,一般不用长句。

写你的题目的发展情况,你所写的大体内容。你总知道你的题目是什么吧,所以大体写写就行,400字左右。翻译就自己翻一下好了,不用太精确的。

信息不对称的论文题目

财务管理专业最容易写的论文题目可以选择管理层收购问题探讨、MBO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战略预算管理在 H 公司的应用研究、水利项目财务风险治理研究。

财务管理论文题目是论文的窗户,它应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好的论文题目能大体反映出作者研究的方向、成果、内容、意义。题目引用语要确切、简洁、精炼、通俗和新颖。确定题目时,题目要专一,开掘要透,道理要深,立意要新。

科技论文写作规定: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外文(一般为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以不超过10个实词为宜。尽量不用非公知的缩略语,尽量不用副标题。希望作者仔细斟酌论文的题目,尽量避免用这种套路的题目,如“一种……的方法”或“基于……的研究”等。

扩展资料:

会计论文选题的方法:

1、选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这类题目具有探索性、拓荒性,难度较大,但并非不可为,尤其是 I会会计研究,比如《中国I会财会》近年开展的关于工会会计科改革的讨论等即属此类。

2、前人已经做过的题目, 有的结论不对,或者还有探讨的余地。这类题目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发展性研究。如关于工会经费属性及特点的研究,已有多篇会计论文予以探讨,但尚未成定论,还可作为继续研究的选题。

3、有的题目已有别人讲过,但说法不一-,甚至分歧很大。这类题目带有争鸣性质,如对于以实物抵顶工会经费当否问题的讨论等。对这类题目进行研究时,要在众说纷纭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应有新见解、新突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务管理会计论文

学术堂精心准备了88个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题目供您选择:1、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分析2、浅析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3、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4、人力资源流失原因探析5、人力资源二次开发的重要性6、浅析人力资源保护7、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8、论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9、论人力资源管理与核心竞争力培植10、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11、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分析12、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管理若干问题探析13、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匹配14、人力资源(资本)会计探讨15、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探析16、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分析17、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18、e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转变19、人力资源项目管理探析20、人力资源规模效益管理初探21、人本管理策略探析22、人员素质教育探析23、如何实现人员队伍的有机管理24、如何实现人力资源规范化管理25、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26、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27、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问题28、人力资本与激励机制29、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问题30、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设计31、如何通过招聘选拔合适人才32、加入WTO对我国劳动关系的挑战及应对33、“人才租赁”政策分析34、“宽带薪酬”及设计其问题规避35、人才流动与人才安全36、知识员工增多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37、员工激励的误区剖析(如何提高员工激励效率)38、如何提高“员工建议系统”的效率39、如何提高新员工培训的效率4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41、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问题与对策42、激励性薪酬体系的设计43、股权激励制度设计44、“人才主权”理论探讨45、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探讨46、柔性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47、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规避48、WTO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49、职业生涯管理与组织发展50、试论知识员工的管理51、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52、招聘管理体系初探53、关于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探讨54、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意义55、人才素质测评浅谈56、怎样利用职工中的非正式群体57、如何正确处理职工情绪冲突58、创业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59、自助式福利体系的设计60、如何提高体验式学习(素质拓展训练)的效率61、知识型员工薪酬激励62、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63、公务员管理研究64、浅析公务员的高薪养廉问题65、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制度66、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67、人际关系的沟通与技巧68、论我国的就业方式69、职业指导与职业设计70、浅析我国妇女就业问题71、浅谈我国现阶段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72、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管理探析73、论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培养74、企(事)业单位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75、如何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工作的积极性76、论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宿感之间的关系77、湖南人才高端市场分析78、企(事)业单位人员从业的误区分析79、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研究80、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81、论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竞争优势82、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研究83、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员工培训84、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85、员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设计86、企业薪酬管理87、民企边际员工的绩效管理88、企业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误区)及其规避

财务管理资料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财务管理专业最容易写的论文题目可以选择管理层收购问题

链接: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链接内含财务管理相关课件、视频、讲义等各类资料。

是的,越小越好。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一个企业的命脉,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公司财务在中国常被译为“公司理财学”或“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公司筹资方式及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关系的理论。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研究结论是:在完善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上,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无关——MM理论。米勒因MM理论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莫迪利尼亚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关于最佳投资组合的理论。1952年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了该理论,他的研究结论是:只要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变化不完全正相关,就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方式来降低投资风险,马科维茨为此获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研究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理论。夏普等人的研究结论是: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取决于无风险收益率,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率和该风险资产的风险。夏普因此获得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

期权定价理论是有关期权(股票期权,外汇期权,股票指数期权,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认股权证等)的价值或理论价格确定的理论。1973年斯科尔斯提出了期权定价模型,又称B—S模型。90年代以来期权交易已成为世界金融领域的主旋律。斯科尔斯和莫顿因此获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有效市场假说是研究资本市场上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程度的理论。若资本市场在证券价格中充分反映了全部相关信息,则称资本市场为有效率的。在这种市场上,证券交易不可能取得经济利益。理论主要贡献者是法玛。

代理理论是研究不同筹资方式和不同资本结构下代理成本的高低,以及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理论主要贡献者有詹森和麦科林。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公司内外部人员对公司实际经营状况了解的程度不同,即在公司有关人员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对公司价值的不同判断。

催化学报的英文

是与化学材料生物有关的中文核心期刊。每一中文期刊都有其英文名称。O6--化学: 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分析化学 3、化学学报 4、化学通报 5、中国科学.B辑,化学 6、物理化学学报 7、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8、催化学报 9、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10、应用化学 11、高分子学报 12、有机化学 13、无机化学学报 14、分析试验室 15、色谱 16、冶金分析 17、分子催化 18、分析测试学报 19、化学物理学报 20、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1、化学试剂 22、结构化学 23、化学研究与应用 24、化学进展Q--综合性生物科学: 1、生态学报 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3、遗传学报 4、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5、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6、微生物学报 7、生物物理学报 8、遗传 9、生物工程学报 10、应用生态学报 11、生理学报 12、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3、古生物学报 14、微生物学通报 15、水生生物学报 16、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 17、生物多样性 18、生物工程进展(改名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9、实验生物学报 20、生命的化学 21、古脊椎动物学报 22、微体古生物学报 23、生态学杂志 24、生物数学学报 TB--一般工业技术: 1、复合材料学报 2、无机材料学报 3、材料研究学报 4、功能材料 5、材料导报 6、材料科学与工程 7、摩擦学学报 8、材料工程 9、工程设计(改名为:工程设计学报) 10、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11、振动工程学报 12、应用声学 13、计算力学学报 14、玻璃钢/复合材料 15、材料科学与工艺 16、振动与冲击 17、真空 18、噪声与振动控制 19、低温工程 20、计量学报 21、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2、声学技术 23、制冷学报 24、低温与超导 25、包装工程 26、工程图学学报TQ--化学工业: 1、化工学报 2、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3、石油化工 4、硅酸盐学报 5、高分子学报 6、燃料化学学报 7、中国塑料 8、应用化学 9、无机材料学报 10、化学工程 11、工程塑料应用 12、化工进展 13、现代化工 14、膜科学与技术 15、精细化工 16、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7、功能高分子学报 18、功能材料 19、塑料工业 20、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1、合成纤维工业 22、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3、化学世界 24、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5、日用化学工业 26、精细石油化工 27、离子交换与吸附 28、塑料科技 29、合成橡胶工业 30、橡胶工业 31、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32、合成树脂及塑料 33、化工新型材料 34、新型碳材料 35、涂料工业 36、硅酸盐通报 37、塑料 38、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39、煤炭转化 40、无机盐工业 41、过程工程学报

《催化学报》是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为月刊。 主要报道催化领域的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的最新研究成果。现被SCI等数据库收录,其2008年ISI影响因子为,国内影响因子为。2006年起Elsevier合作在ScienceDirect网络平台上出版《催化学报》英文电子版(国际版)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部分文章的英文版在该平台上发表。《催化学报》现被Abstract Journals (VINITI),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IG),Catalysts & Catalysed Reactions (RSC),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SciFinder (CAS),Chemistry Citation Index (Thomson ISI),Japan Information 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Science Edition (Thomson ISI),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Thomson ISI),SCOPUS (Elsevier),Web of Science (Thomson ISI)以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文摘》(CS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CEPS)和《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CCBD)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该刊刊登稿件类型包括快讯、论文和综述,稿件可以用英文或中文撰写。

ACTA CHIMICA SINICA《化学学报》(中文版)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HINESE《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中国化学》(英文版)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物理化学学报》(中文版))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中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催化学报》(中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 索引序列
  • 不对称催化的毕业论文
  • 催化剂量对化学的影响研究论文
  • 催化裂化毕业论文摘要
  • 信息不对称的论文题目
  • 催化学报的英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