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韶关学院标准论文格式

韶关学院标准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韶关学院标准论文格式

好的,帮你写就可以的.

1、王士祯为施闰章作摘句图考论 2、郁达夫小说二元悖立现象透视 3、简析杰克·伦敦小说中的元主体性焦虑 4、政府为主导,创新红三角科普文化制度 5、韶、郴、赣三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6、红三角经济圈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7、2002年中国现代史若干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8、基督教循道会英德传教事略 9、浅谈我国股票发行核准制及其影响 10、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模式的选择 11、我国东部旅游地带旅游产品的竞争优势 12、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改革的探讨 13、互联网平台上公民与政府的互动 14、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得到保护” 15、论诉讼责任——兼谈《民事诉讼法》的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 16、我国破产案件受理程序浅析 17、网络环境下商业秘密的保护 18、豫剧演唱中的吐字与润腔 19、中国画构图形式的视觉美 20、虚拟学习环境与大学英语教学 21、平面上无穷级Dirichlet级数的Borel线 22、切片级重建方法23、次对称阵的广义次正定性 24、多值压缩映射与多值Caristi型映射的不动点定理 25、利用Photoshop批处理功能快速处理数码相片 26、基于ATM的拥塞控制机制研究 27、基于企业内部局域网开展员工援助计划初探 28、基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语义特征库建设 29、网络时代的会计处理与财务管理 30、一种自动上料计数装包生产线的设计 31、基于单片机的磁滞回线测试系统 32、轴承合金上化学镀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3、TiO_2/Y_2O_3/海泡石复合体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研究 34、CoFe水滑石的合成及其催化活性研究 35、韩江潮安水文站测流断面河床下切分析 36、基于水土流失生态风险分析的福州市水土保持景观生态建设 37、不同茴香品种生长习性的比较研究 38、AAS法从烟草浸出液中测定烟草尼古丁含量研究 39、我校娄高明教授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0、二重正交设计用于多重PCR条件优化 41、利用线性方程组证明矩阵秩的有关问题 42、二维随机变量联合分布函数的性质 43、一个混沌系统的混沌特性分析及反控制 44、波兰表达式构成图及顶点数的探讨 45、软件构件技术研究 46、一种开源语法检查器的改进 47、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案例研究——基于AOE网的轻量级工作流系统 48、高校校园网络中ARP病毒的综合治理 49、基于PLC的中纤板连续辊压线中飞剪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0、高职院校校园电子商务应用研究——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51、基于Bayes判别法的内燃机气门间隙故障诊断 52、提高小提琴音质途径探析 53、生态陶瓷粉的研制、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54、设备与管道防腐蚀处理的质量分析与对策 55、建筑节能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56、茶油维生素E软胶囊壳成分的研究 57、菌草栽培杏鲍菇的配方优化 58、粤北地区圈养豹的繁育观察 59、吸毒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性行为调查——以韶关市某戒毒所为例 60、注射吸毒者针具来源、使用和处理情况调查——以韶关市某戒毒所为例

你好,我是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1.论文起止时间:统一2014年9月-2015年4月2.考核评议书:学生签名时间: 统一为2015年4月18日(手写) 指导老师签名时间:统一为2015年4月20日(手写) 评阅老师签名时间:统一为2015年4月23日(手写) 答辩委员签名时间:统一为2015年4月30日(统一打印) 主任签名时间: 统一为2015年5月20日(统一打印)3.任务书和开题报告中工作进度安排: 1、2014年5月—6月 确定指导教师,确定选题。; 2、2014年9月10—10月20日 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3、2014年9月21—10月10日 收集资料及展开初步调研。4、2014年10月11—10月23日 撰写并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文献综述及写作提纲。 4、2014年10月24—12月23日 完成论文初稿,指导教师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 5、2014年12月24—2015年3月10日 完成论文二稿的修改。6、2015年3月11—3月31日 完成论文定稿,填写《本科生毕业论文考核评议书》。7、2015年4月10-15日 完成毕业论文“查重”检测。8、2015年4月26日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4.开题报告 指导老师签名: 时间统一为10月23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 时间统一为10月24日 领导签名及二级学院公章 时间统一为10月25日

韶关学院学报好发

一、韶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韶关是全国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远古的文明,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禅宗的祖庭,一代名相张九龄的故乡。现代韶关人的祖先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包涵禅宗文化、客家文化、石峡文化、珠玑文化、乳源瑶族和粤北采茶等“韶”文化。这为韶关发展文化产业留下了丰富的资源。近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文化产业的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培育和发展粤北特色文化的目标。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对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的科学规划,定期检查指导文化建设工程的进度,具体协调和解决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市人大、市政协及其相关委员会,以及党委、政府的宣传、广电、旅游、教育、体育、宗教事务等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围绕建设文化大省、发展韶关特色文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和《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目前韶关市文化事业的创作演出、群众文化、公共图书馆、文物保护、电影发行放映、文化市场管理等六大文化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完善。现有各类专业艺术团体9个,有100多件作品获省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级奖励35项,省级72项;全市共送戏5016场,观众252万人次;送图书9⒉3万册;送电影40030场,观众816万人次。五年来各级政府共投入文化基础设施配套资金981⒋52万元,完成各类文化工程项目154项,总建筑面积140370.2平方米,新建扩建了乡镇(街道)文化站127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9个,专业剧团排练场4个,群艺馆1个。博物馆馆藏文物24383件,一、二、三级文物分别有34件、169件和1341件;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8个。韶关市目前有歌舞娱乐场所112个,电子游艺场所116个;音像零售出租单位339个,网吧148个,美术品经营单位1个,艺术培训机构5个。广电产业有所发展。近年来,韶关市按照省委的要求和部署,着眼于发展文化生产力,积极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2005年3月,按党政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组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广播电视台。各县(市、区)也相继组建了配套机构。目前全市广播电视职工人数1100余人,其中市级360多人,县级740多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0多人。全市拥有广播电台9座,节目10套,平均日播120小时;电视台5座,节目5套,平均每周播出时间175小时;电视发射台9座,总功率千瓦。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人口超过295万人,覆盖率达97%以上。广电产业起步迟,基础较弱,2005年经营创收7000万元,同比增长10%。报业的综合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韶关市目前有4家公开出版物,报纸有《韶关日报》、《韶关广播电视周报》;期刊有《南叶》杂志和《韶关学院学报》。《韶关日报》开辟了35个专栏和140多个栏目,发行5万份。韶关日报在全国、省、市新闻评比中获奖年年有增长,在全国地市报同行中有一定影响。韶关日报与汕头、湛江、佛山、珠海等地党报一起,成为全国地市报研究会100个常务理事单位之一。出版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韶关市出版发行业的龙头企业为韶关市新华图书音像发行有限公司(原新华书店),在职员工500人,其中市级300人,县级200人;下设公司网点16个,全年销售额约6500万元。全市尚有200多家个体出版物零售点。为做强做大企业,扩大市场的占有率,通过业务整合,韶关市新华图书音像发行有限公司(原新华书店),实行连锁经营,上与省新华发行集团连锁,下与粤北各县店连锁,全年销售额约6500万元,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业务整合和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竟争力不断提高,现市区有5个门市和商场,销售额由2000年的约2000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3300万元。旅游经济持续稳步发展。韶关市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区、保护区、森林公园、重点寺庙、文物等11处;省级风景区、寺庙、文物等19处;综合评价达到国家一类旅游资源1处,大区级资源3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森林覆盖率超过70%。现有各类宾馆、旅馆、招待所总床位21000多个,星级宾馆43间,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首次突破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龙头”地位日益显现。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韶关市尚未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韶关市有关职能部门对文化产业尚未形成成熟的看法,对韶关市文化产业现状尚未做过深入系统的专题调研。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关系的认识上,各级领导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事业而轻产业的倾向,一般只注意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而忽视文化的产业性质。表现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往往只看到其需要资金投入的方面,被动地过分依赖上级和地方财政的资金支持,而忽略甚至放弃对市场的主动开发和利用。2、文化产业发展程度低,竞争力还不强。据2005年完成的经济普查数据统计,在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全部法人从业人员约14000人,其中个体经营户数不到700户,全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生产总值仅亿元,其中,中心城区的浈江、武江、曲江区之和超过1个亿。其它县(市、区)所占份量很少。3、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社会环境不够健全,尚未形成符合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投融资机制。政府在制定各项政策时支持力度不够,如金融、税收等。省对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山区,尚缺乏相对配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三、发展文化产业的建议和对策1、脚踏实地,准确定位。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的原因,就目前韶关的情况来说,传媒影视、新闻出版、高新科技的发展仍落后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建议市委、市政府继续把它们作为文化事业、公益文化来加以扶持,进行制度创新、体制改革,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大资金扶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韶关市有丰厚的文化资源。比如:以马坝人遗址、张九龄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南华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丹霞山为代表的旅游文化,以客家围楼、围屋为代表的客家文化,以乳源瑶族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文化,以梅岭为代表的革命文化等。还有众多的秀丽山川、优美的生态环境。可以把旅游文化定位为韶关文化产业的战略发展品牌。而发展这一品牌,必须有深入的调查,周密的论证,科学的规划,广泛的宣传发动,要有大决心,更要有大投入。市委、市政府已经着手,把丹霞山管理体制理顺,收归市直属,升格为正处级机构,是个可喜的开端。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管理力度。要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召开专家论证会,颁布有关政策、法规等等。只要思想统一,精心规划,韶关文化产业完全能够后发先上,将成为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一支生力军。2、创新思路、放开搞活。文化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不投入不发展,大发展必须高投入。包括人、财、物全面的投入。关于资金投入的问题,中央和省的政策已经放得很开,即支持、鼓励多渠道、多成份的社会资金,包括外资、民资积极投入到文化产业建设中来。以韶关购书中心为例,省新华发行集团投入几千万元,改变了原来韶关新华书店的面貌,使韶关市民购书买书多了一个好去处,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目前,发展其他的文化产业,特别是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就更需要有更大社会资金投入,建议就整个或者单个项目,举办招商引资展览会,认真编制《韶关文化产业投资导向目录》。有的委员还建议,以丹霞山为题材和摄制地拍摄电影或电视连续剧,大打名导演、名演员的名人效应,总之,只有创新思路,才能吸引众多资金的投入。3、发展和保护并重。开发利用历史文化必须注重保护文物古迹,发展旅游文化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民俗风情文化必须注意提高文化品位。破坏性的利用开发,利在一时,遗害子子孙孙。这些方面,全国已有许多惨重的教训。对于后发的韶关来说,必须认真对待。4、旅游开发要注意深挖文化内涵。梅关古道开发得比较好,但还可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可以在“梅”字上做些文章,“梅”为古今文人吟咏之物,我国历代文人咏“梅”的佳作不少,可以搜集一批咏梅之诗、词,经过筛选,取其上乘之作,请国内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书写和篆刻,以碑林的形式出现,显现文雅高档。梅关古道自唐朝以来有不少名人路经踏过,经确定人选后,可在古道两旁错落有致地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以提高旅游景点的名气,吸引众多的游客。5、加强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文化旅游景点要进一步赢得市场,更好地发挥文化娱乐功能,必须在经营管理和服务两方面不断提高水平。一是举办旅游区(点)管理人员培训班,学习管理知识和宣传推广知识,熟知各自景点的历史(如南华寺的导游要熟悉该寺的历史、掌故和一些趣闻以及宗教方面的一些基础常识等),使每一个管理人员都成为旅游文化的传播者。二是编写导游词(经专家组审定),规范导游员的导游讲解行为,解说词要突出不同景点的特性。如梅关的导游词应多出现梅花诗词中的绝句、佳句,以梅为主题撰写导游词,以增加文化内涵。6、加强治安管理,维护旅游秩序。据丹霞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反映,近年来经常发现农民进山砍柴和“黑”导游带游客进山等不法行为,建议尽快设立景区公安分局(或建立一个派出机构),以打击恶意破坏景区资源、扰乱旅游秩序的违法行为,使旅游资源得以更好地保护。

长江大学学报,赤峰学院学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洛阳理工学院学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新乡学院学报,洛阳师范学院学报,韶关学院学报,晋中学院学报,重庆文理学院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淮海工学院学报,湖北二师学院学报,南阳理工学院学报。如果要发表的话,可以具体商量下。

1、审稿快:《韶关学院学报杂志》内部审稿通道为1-7天,大大缩短了投、审、刊的时间; 2、发刊快:凡是在本站编辑部投稿并确定录用的稿件,可享受1-4个月见刊; 3、沟通好:专业老师对你的稿件编辑情况、排刊情况、见刊情况进行及时沟通;4、有保障:有专业的专家教授团队,为您免费修改需要返修的《韶关学院学报》论文; 5、送期刊:凡是在本站投稿的作者,均可免费获得《韶关学院学报》杂志一本; 6、团购大优惠:一次性发表3篇以上的文章,均可获得团购特别优惠活动,有需要的朋友请点击右栏客服老师 具体咨询; 7、我们还可以为你提供CNKI反抄袭检测、写作辅导、继教学分、著书代理、英文翻译等服务。 1.《韶关学院学报杂志》为国家承认、正规、合法、双刊号期刊 2.中国期刊网可查询,并全文收录3.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可查询,收录期刊 4、本站只收取最低限度的中介服务费,以维持网站正常运转,如果还有比本站价格更低,且能成功发表的,一周之内可以退出多收款项。 5、本站投稿成功率高,没有成功发表的全额退还一切费用。 1.提出发表要求 → 2.报价及推荐刊物→ 3.支付服务费订金 → 4.发送材料经您确定 → 5.审稿并推荐发表 → 6.编辑部发通知书 → 7.最终确定发表 → 8.编辑部寄样刊

韶关市文化市场的发展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涉及文化传播、文化创意等领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韶关市的文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文化产业的收入和规模在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二是文化产业发展迅速。韶关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涉及传媒、出版、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为韶关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是文化产业质量有所提高。韶关市文化市场在政府促进下,文化产业质量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新的文化产品投入市场。四是文化消费结构不断改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韶关市居民文化消费结构不断改变,从传统的文化消费转向特色文化消费。五是文化产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韶关市文化产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文化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和法规制度也不断完善。

韶关学院学报投刊

本学报创刊于1980年,是韶关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学报为月刊,其中3、6、9、12期为自然科学版,1、2、4、5、7、8、10、11期为社会科学版。1本刊欢迎国内外高质量的来稿,主要收录强调学术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论文。本刊的宗旨:反映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促进文化交流,繁荣学术研究,为科教兴国做出贡献。1欢迎大家投稿,我们将会进行学术性的审核。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论文的投稿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和邮政编码,正文要有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和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韶关学院学报是由韶关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广泛吸收国内外高质量的来稿,强调学术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宗旨为反映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以促进文化交流,繁荣学术研究,为科教兴国做出贡献。主要反映本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下面是韶关学院学报的一些信息,你可以通过下面的联系方式投稿主管单位:韶关学院主办单位:韶关学院主编:刘荣万ISSN:1007-5348CN:44-1507/C地址:广东省韶关市大学路邮政编码:512005电话:;Email:

韶关学院论文检测

好的,帮你写就可以的.

你好,我是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1.论文起止时间:统一2014年9月-2015年4月2.考核评议书:学生签名时间: 统一为2015年4月18日(手写) 指导老师签名时间:统一为2015年4月20日(手写) 评阅老师签名时间:统一为2015年4月23日(手写) 答辩委员签名时间:统一为2015年4月30日(统一打印) 主任签名时间: 统一为2015年5月20日(统一打印)3.任务书和开题报告中工作进度安排: 1、2014年5月—6月 确定指导教师,确定选题。; 2、2014年9月10—10月20日 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3、2014年9月21—10月10日 收集资料及展开初步调研。4、2014年10月11—10月23日 撰写并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文献综述及写作提纲。 4、2014年10月24—12月23日 完成论文初稿,指导教师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 5、2014年12月24—2015年3月10日 完成论文二稿的修改。6、2015年3月11—3月31日 完成论文定稿,填写《本科生毕业论文考核评议书》。7、2015年4月10-15日 完成毕业论文“查重”检测。8、2015年4月26日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4.开题报告 指导老师签名: 时间统一为10月23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 时间统一为10月24日 领导签名及二级学院公章 时间统一为10月25日

近五年来的教学改革解决的问题(1)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国家急需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维修和技术服务人才,结合我校实际,确定以汽车后服务为我们的专业发展方向.近几年来,我们相继推出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贸易,汽车检测与维修 ,交通运输等专业方向(见学校招生目录),提出培养现代汽车维修,检测,监理,运用,培训,教学,经营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从实施效果看,培养的人才适应市场要求,有理论,会实践,98%毕业生取得中级汽车修理等级证,12%毕业生取得高级汽车修理等级证,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很受用人单位欢迎.(2)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汽车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统筹优化.如汽车发动机构造原理课程,国内长期分为《汽车发动机构造》和《汽车发动机原理》2门课程,将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导致讲"构造"时难以深入,而讲"原理"时,又枯燥乏味,而且前面所学的"构造"已经淡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根据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把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汽车发动机原理合成一门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相关内容有机穿插融合,使学生听课觉得有骨有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授课学时也从原来的150减少到90,节省学时40%.国内同行专家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创新.同时我们把课程讲授安排时间也适当提前,满足了学生对专业课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学习.(3)更新教学内容,编写配套的立体化教材根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合二为一的要求,我们在多年试验教学基础上,编写出版了《汽车构造与原理 上册 发动机》,《汽车构造与原理实训》和《汽车构造与原理习题集》配套的课程新教材;并且根据地方院校特点,教材体系以应用为主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教材内容删减了陈旧的化油器结构原理介绍,大量增加汽车近年来出现的新结构,新技术,新车型,新标准的介绍,如可变配气正时和气门升程电控系统(VTEC),新一代高压共轨电喷柴油机等.同时介绍了新型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燃气汽车及直喷汽油机等,这与2004年6月我国新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所提倡的方向是相吻合的,说明教材具有前瞻性.全书以现代轿车为主线,突出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介绍,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实用性强;教材配套多媒体光盘,已经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在全国出版发行,其中《汽车构造与原理 上册 发动机》2年已经进行第二次印刷,发行8000册,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受到学生和同行专家好评.(4)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结合传统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现场,重教师教,轻学生学,教学形式单一.根据理论联系实际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程教学中,我们创造性地采用了"三位一体"(拆装实训,现场教学与多媒体课堂教学三位一体),"合作实践学习"(学生组成一个实践学习小组,灵活自主学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现场实物教学,指导发现学习,因材施教等)和现代教学手段(课堂多媒体,课程网站等)相结合,使课堂与现场,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教与学互动,学生个个动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了团队精神.课后学生登录课程网站,扩展知识,与教师直接网上QQ(课程网站每天晚上有老师值班),及时答疑,加强师生感情.《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程网站自2003年9月开通自今2年多,进行了5次改版,开辟有10多个栏目,有大量的教学资源供学生浏览学习,"汽车动态" 栏目不断更新,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汽车新技术,新结构,新信息,已经有7100多人次学生登录,起到了积极作用.(5)建设开放型实验室,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针对大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较差的弱点,我们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取得中级汽车维修等级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占总学时50%,每个学生都可以初步独立拆装一台发动机.毕业时98%的学生取得中级汽车维修等级证,12%的学生取得高级汽车维修等级证.为了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实验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只要学生有时间,随时可以来实验室拆装发动机.为了满足学生要求,实验室星期六继续向学生开放,实验员和老师轮流值班.我们还大力增加新教学设备,新增现代电喷汽车发动机20台,保证《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程拆装实训时每5个学生有1台发动机;还自行制作了拆装台,解剖教具等多项教学设备.在韶关市和珠三角建立了5家实训和实习基地,聘请了6名技师兼任学生实习指导.聘请相关厂领导和有关部门一起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研讨我们的教学改革.教师每年不少于15天到工厂实践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6)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和制度针对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重识记,轻应用,重期末,轻平时,重课堂闭卷笔试,轻现场动手口试,重分数,轻能力等考试弊端,我们采取了"基础理论+实践操作+创新能力",注重平时的多种考试考查相结合的方法.考试内容多元化,综合化,增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内容;考试形式多样化,除了理论笔试外,还有现场拆装操作考试和口试,小制作,小创造考试;考试时间分散化,除传统的期末理论笔试外,平时的学习情况,动手能力,创造革新占总成绩的45%,淡化了传统的期末笔试.使学生感到期末考试压力减轻了,而平时却更加重视和努力,真刀真枪,学得扎实.(7)完善课程管理制度通过长期积累,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课程管理制度,形成以院系领导下的学科带头人负责制.课程组统一课程标准,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模式,统一出卷阅卷和评分,用试题考试题在题库中随机抽取,实行教考分离.定时进行教学研讨,相互听课每学期不少于3次.课程网站每天晚上定时由主讲老师值班,回答学生问题.课程建设任务落实到人,实行奖励机制,鼓励课件的深入制作.3-4师资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1.积极推进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根据课程教学安排,有计划安排年轻老师学习提高.现已有1名年轻教师(王斌)在华南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攻读博士,1名年轻教师(李锦)在上海同济大学汽车专业攻读硕士,1名实验员(谢锐波)在职进行本科学习.计划未来三年,争取再培养博士1至 2名,汽车维修技师2人.2.积极倡导培养双师型教师根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年轻主讲教师每年有15天左右到汽车修理厂等生产一线实践,使书本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如王斌老师,硕士毕业后,先到汽车维修厂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践备课,有效提高了讲课效果,很受学生欢迎,2004年被评为韶关学院十佳授课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提高,成为双师型教师.课程组教师已有2人获得广东省汽车维修高级考评员资格,2人获得劳动部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讲师的资格,1人获得汽车维修高级工,目前有2人在考国家汽车维修技师,1人在考国家汽车维修高级技师,预计6月份可以获取资格证书,为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奠定了较好基础.3.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和科研活动在老教授蔡兴旺的带领下,课程组全体教师都不同程度参加了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课题,5年来课程组已经申请到教学研究课题9项(其中省教育厅1项),科学研究课题9项(其中省基金1项,教育厅1项,韶关市4项,学校3项),有60多人次参加研究,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理论和实际工作水平和能力.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韶关学院于1995年开设汽车设计制造专业,经历了专科,高职,本科等阶段,专业培养目标也从汽车设计转向汽车运用,维修和商务等汽车后服务,现已开设汽车交通运输,汽车技术服务与商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专业及方向,但不管是什么汽车专业,都必须开始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这门专业基础课程.受前苏联的影响,我国各汽车院校,专业的该课程体系基本是采用《汽车发动机构造》和《汽车发动机原理》两门课制,直至目前,大部分院校仍采用该体系.我们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将汽车构造与原理分开讲授,将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导致讲"构造"时难以深入,而讲"原理"时,又枯燥乏味,而且先前所学的"构造"已经淡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根据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原则,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把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汽车发动机原理合成一门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进行讲授,相关内容有机穿插融合,使学生听课觉得有骨有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时也从最初的150减少到90,节省学时40%,国内同行专家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创新.在多年编写补充教材和讲义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汽车构造与原理 上册 发动机》教材,于2004年8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2005年进行第二次印刷,已经出版发行8000册,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教学需要,我们于2005年又编写了《汽车构造与原理实训》教材,于2006年3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思考,我们又编写了《汽车构造与原理习题集》教材,今年6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形成了课程的配套教材.2003年,我们开始进行了课程网站的建设,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收集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在网站上为学生答疑,并且被学校推荐参加首届广东省精品课程评选.在课程建设中,我们相继申请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程改革与实践》,《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件》,《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诊断CAI研究》,《汽车应用类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等配套的教学研究课题,在学校的经费等支持下,进行了大量研究,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的课程建设还在进行中,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4-2 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1. 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韶关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有本科专业32个,涵盖文,理,工,农,法,医,经济,教育,管理等9大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员工1487人,其中正高82人;全日制普通学生15078人,成人教育学生10047人.2006年面向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47年的办学历程中,作为粤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高校,韶关学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性学科格局,已成为粤北乃至粤,湘,赣"红三角"地区人才培养和知识,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2003年7月来我校视察时提出:"要把韶关学院办好,要建设一流的校园,保证一流的质量,培养一流的人才"的要求,目前,学校正以"三个一流"作为办学目标,坚持严谨治教,严谨治学,以"立志,崇德,勤学,创新"为校训,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把韶关学院建设成有学科特色,学科优势的地方性,综合性本科院校而奋斗.2.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根据学校建设有学科特色,学科优势的地方性,综合性本科院校的总体部署,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确定以汽车后服务为我们的专业发展方向.近几年来,我们相继推出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贸易,汽车检测与维修 ,交通运输等专业方向(见学校招生目录),提出培养现代汽车维修,检测,监理,运用,培训,教学,经营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见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是汽车类各专业的一门公共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汽车运用","汽车修理","汽车商务"等专业课的教学;同时,该课程又是基础课程的实际应用,牵涉学习过的制图,机械基础,普通物理学,电工电子学等众多课程,对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所以该课程是汽车类各专业承上启下的一门轴心课程.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学校要求,我们制定了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提出该课程的目标是:要求学生知道课程的性质,地位,研究对象,方法和学科发展动态,比较系统地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分类以及各组成系统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评价,并初步学会汽车发动机的拆卸,安装和主要调整, 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作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以及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善于运用学过的基础知识分析专业课中问题.在具体实施课程培养目标中,我们始终抓住培养汽车运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主线,如在教材编写中,在课程讲授中,都是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目标明确,学生学了就能够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00%的学生都能够初步独立拆装一台汽车发动机,对其结构原理有比较清晰的理解,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经过汽车修理课程的学习,98%的学生都取得了国家劳动部颁发的中级汽车修理等级证书,12%的学生取得了高级汽车修理等级证书.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程将汽车的构造与理论有机融合,以应用为主线,以现代轿车为典型车型,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各总成,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突出了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和新车型,新结构,新技术新标准的介绍.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不同的专业有所不同,以交通运输专业的汽车技术服务与商务专业方向为例,其知识模块由10章和发动机拆装及实操考试组成, 总学时90,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

韶关学院学报2000增刊

学术会议是一种隐蔽的、体面的 文化 消费方式,其以文化为载体,团结了学术场域里的精英,在经济资本的基础上,加强了社会资本的整合,于是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术会议通知的格式 范文 ,仅供参考。

时间:xx年x月x日下午两点(明天下午)

地点:卫生局三楼会议室

主讲人:市人民医院神内科主任:吕海东

讲课内容: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与危险因素分析

参加人:1.市直第一、二、三院,中医院,保健院(内科主 任、副主任、主治医师),每个医院不超过5人

2.各乡镇卫生院一人

会议名称

xxxx:

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和光学领域的研究 热点 。得益于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纳米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和应用,生物医学光学成像为医学领域提供并将继续开拓为追求人类健康所期望的各种生物医学研究 方法 和生物医学仪器。召开本次讨论会,正是基于这样的交流需要,邀请各位在光学或医学领域做出一定成就的专家学者,回顾 总结 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的成就,同时积极展示最新的前沿研究和应用成果,并探讨今后的发展方向,促进该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希望您届时光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会议主要内容:1、宣读学术论文;2、交流教学和科研 经验 。

二、 出席会议的代表应向大会提交学术会 议论文 摘要。

三、 会议的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由大会负责,往返交通费由代表自负。

四、 接到会议通知后,请即向会议筹备组寄回登记表(电子邮件或传真均可,

会议开前三天没有寄回登记表,即视为不出席会议,不再安排食宿)。

五、 会议时间:

六、 会议地点:

七、 代表登记表和会议论文投稿邮箱:*@*****

八、 联系电话:000-­‐00000000(人名);传真:000-­‐ 00000000

附:会议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国籍 主要职务

联系电话 往返抵离时间

备注:

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和中国材料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定于XX年11月10-13日在福建厦门召开。这将是一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员广泛的学术盛会。本届会议旨在通过广泛的学术和信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明确研究方向,推进我国的疲劳与断裂研究的发展。第一轮 征文通知

1、会议主要内容

1)材料的断裂与循环形变的晶体学

2)断裂与疲劳损伤的微细观方面

3)金属材料的断裂与疲劳行为

4)非金属材料与新型材料(包括工程塑料、生物材料、建筑材料、陶瓷、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材料等)的断裂与疲劳行为

5)环境对材料与结构的断裂与疲劳的影响

6)载荷谱和随机载荷下材料与结构的疲劳与断裂

7)材料和结构的疲劳寿命估算、可靠性、延寿及老龄化分析

8)计算断裂力学、实验断裂力学、概率断裂力学及可靠性

9)线弹性弹塑性断裂、界面断裂、动态断裂

10)断裂与疲劳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理论

11)材料疲劳与断裂研究中的实验及测试技术

12)抗断裂与疲劳的设计技术

13)断裂与疲劳的的失效分析

14)断裂与疲劳理论的典型工程应用

15)断裂与疲劳分析软件及材料数据库

2、会议征文

凡未经正式刊物发表,与材料的疲劳和断裂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工程经验、设想及建议等均可以论文形式应征。应征论文必须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流畅、图表清楚,一般约为5000字以内(3页),计量单位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的有关规定,并附word文件类型的软盘、email word文件到会议秘书处或在线投稿。论文经专家审阅后给予书面答复。经评审合格的论文将在《机械强度》杂志(增刊)上正式出版。接到论文录用通知和论文收费通知后汇交会议注册费600元(学生400元)和版面费600元/篇到《机械强度》杂志社,每超过一页加收200元。不交会议注册费和版面费的论文,将不编入论文集(期刊)中。已经录用的稿件将付一定稿酬。没被录用的稿件恕不退回,请自留底稿。

欢迎全国各地从事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高校师生踊跃投稿,同时也欢迎暂无论文但对会议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会议。

3、会议地点

会议地点在厦门市鼓浪屿别墅酒店(厦门市鼓浪屿鼓声路14号,电话:;传真:), 会议不安排接站,请注意到厦门后,一定要到厦门旅游客运码头上船。会议期间食宿自理。

4、重要日期

提交论文摘要截止日期: XX年3月30日

提交论文全文截止日期: XX年5月1日

论文录用通知: XX年6月1日

汇交版面费截止日期: XX年7月15日

会议召开日期: XX年11月10-13日

5、技术展示和产品宣传

欢迎在本次会场内设置与会议内容相关的宣传 广告 (以材料、图片、样品和软件为主)。

6、特别提示

本次会议将邀请日本和我国知名专家学者就疲劳与断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等方面作若干专题 报告 。

7、应征论文参考格式

“机械强度”的论文格式:题目、作者、工作单位、摘要(250字),关键词(5-8个),中图分类号,英文题目,作者名字的汉语拼音和工作单位的英文译文,以及 文章 的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

由于“机械强度”被美国工程索引和英国的“科学文摘”等收录,为了便于国际著名检索刊物和 其它 信息机构采用,英文摘要应详细,尽可能反映文稿的主要内容,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所论述的主要信息;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应包括目的、过程及方法,结论三部分。字数不得少于900个印刷符号。

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编号 作者(姓列名前). 论文题目.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编号 作者(姓列名前). 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 起-止页码 文中图表附最具代表性的,并一律安排在正文中.图表题请附中英文对照稿。 稿末写明作者的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包括省、市、县名)、单位、职称、职务、学位、学术简历、研究领域和主要成就;详细通讯处、e-mail、电话及传真号。

8、会议主办: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和中国材料研究会

会议承办: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第一号)

为充分展示我国应用地球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工作者学术交流,推动应用地球化学学科发展,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拟于xxxx年9月在长春召开第五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会议重点围绕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环境质量调查评价、农业土壤及生态等应用地球化学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测试技术等方面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大会交流议题亦将覆盖应用地球化学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主要议题:

1. 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地球化学

2. 油气及能源勘查地球化学

3. 矿床地球化学

4. 有机地球化学

5. 环境与生态地球化学

6. 地震与自然灾害地球化学

7. 地球化学工程学

8. 应用地球化学新理论、方法与技术

9. 地球化学信息提取及数据综合处理

10.地质样品分析测试技术

11.地球化学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发起和主办单位: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

吉林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南京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长安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吉林省地质学会

吉林大学矿产资源研究院

地球信息探测仪器 教育 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研究所

吉林省发改委地下空间探测工程实验室

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高校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会议组织机构:

学术委员会

主任:於崇文 刘丛强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 俊 毛景文 王世称 王京彬 王瑞江 邓军 叶天竺 任天祥 朱立新 陈仁义 侯增谦 胡瑞忠 奚小环 柴育成 彭省临 吕志成 郭进义

学术指导委员会(以姓氏笔画为序)

张本仁 陈毓川 欧阳自远 莫宣学 高 山 谢学锦 翟明国 翟裕生

组织委员会

主任:刘 财 张德会

委员:

成秋明 杜建国 方维萱 严光生 王学求 邓吉牛 戴塔根 周永章 鲍征宇 燕长海 凌洪飞 陶明信 韩润生 曹志敏 罗先熔 郝立波 赵克斌 黄智龙 张连昌 沈存利 徐文喜 康明 杨万志 施泽明 潘家永 李振生 龚庆杰 秘书长:郝立波 柴社立

联系秘书:赵玉岩

会议征集论文

征集大会论文及摘要。论文择优以专辑形式在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xxxx年第5期出版。格式参照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要求。投稿网址为,并标注“第五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

摘要一般控制在2-3个版面(包括参考文献在内,每个版面1200个字符),以大会论文集形式印刷。通过电子邮件向大会秘书组提供电子文档。

要求xxxx年6月30日前提交正式论文/摘要。

主要内容

1、开展学术交流。

2、召开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3、评选青年学者和学生优秀论文。

4、会议期间为有关组织和公司提供条件,进行业务宣传、产品介绍及技术成果展示。

5、会后野外地质考察。

会议地点与时间

吉林大学,xxxx年9月中下旬

重要截止日期

第一轮会议通知回执:xxxx年4月30日

第二轮会议通知:xxxx年5月30日

论文接收截止时间:2012年6月30日

会议秘书处联系方式

金属间化合物与非晶合金学会各成员单位:

为提高我国金属间化合物科研水平,推动我国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按照CMRS-金属间化合物与非晶合金分会的计划,定于xxxx年11月27日至30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举办第四届金属间化合物学会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将与“xxxx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院士行暨攀枝花钒钛(国际)论坛”同期举行。

第四届金属间化合物学会学术研讨会将就我国近年来金属间化合物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生产应用进行交流;会议将邀请著名专家作金属间化合物发展特邀报告,推动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

欢迎我国从事金属间化合物及相关领域科研、生产及商贸等业界人士积极向大会投稿和前来参会。论文并非参会的必要条件,欢迎金属间化合物领域学者积极参会交流。会议通知如下:

一、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金属间化合物与非晶合金学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 席:陈玉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

林均品 北京科技大学

郭建亭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陈 光 南京理工大学

胡鸿飞 攀钢集团研究院

秘书长:孔凡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三、会议时间地点

时 间:xxxx年11月27日至30日 地 点:四川省攀枝花市红格假日酒店

地 址: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温泉度假开发区

酒店电话: 四、会议日程安排

xxxx年11月27日全天: 报到

xxxx年11月28日上午:xxxx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院士行暨攀枝花钒钛(国际)论坛 主题论坛

xxxx年11月28日下午:第四届金属间化合物学会学术研讨会 xxxx年11月29日全天:第四届金属间化合物学会学术研讨会 xxxx年11月30日全天:参观或返程

五、论文要求及出版事项

1. 会议接受中文论文,论文必须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2. 为保证论文的原创性与质量,组委会将组建专家评审组对提交的论文进行评审、筛选,符合要求的论文将被录用,并编入会议论文集。

3. 论文集论文经过正常评审程序评审后,拟在《稀有金属》出版,请认真准备,文责自负。论文一旦录用,须按时交纳相关杂志规定的版面费至编辑部,方可发表。

六、会务事项

1、本次会议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2、攀枝花是西部阳光城,冬季平均气温20度左右。每年11月-12月属旅游旺季,请务必在10月15日前将参会回执表(见附件)传真或电子邮件发到会议联系人哈工大王晓鹏,以便安排。

3、红格假日酒店内有温泉(自费),代表可自备泳衣。

4、北京、成都、重庆、深圳有航班直达攀枝花。昆明、成都都有火车、汽车直达攀枝花。

5、如需接站请与攀钢研究院贺同正联系。 七、注册费

1、本次会议收取会议注册费: 1500元/人

学生注册费(凭有效证件): 800元/人 非注册陪同人员:600元/人

(注:10月30日前交注册费在上述标准上优惠100元) 2、注册费交付方式:

(1) 9月30日前通过银行直接汇款至(汇款时请注明“第四届金属间化合物学会学术研讨会会议注册费和参会者姓名”, 凭银行汇款单参会时直接换取正规发票。):

收款单位: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攀枝花工行炳支; 账号:2302328109022107864

(2)参会时交付(条件限制,只收取现金)

3、交付注册费联系人:董雅君

八、会议联系人

王晓鹏(哈工大), 贺同正(攀研院), 九、会议重要时间节点

征文通知 xxxx年5月20日 论文摘要截止日期 xxxx年10月8日 论文全文截止日期 xxxx年10月20日 正式会议通知 xxxx年9月10日 参会预登记回执 xxxx年10月20日 论文录用通知 xxxx年10月30日 论文全文修改稿截止日期 xxxx年11月15日

会议时间 xxxx年11月27日至30日

广东省气象学会关于召开十一届四次理事会暨第十届青年气象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同志:

为了交流气象研究成果与业务技术经验,根据学会理事会的工作安排,经研究,决定于xxxx年12月3—4日在广东省韶关市召开“广东省气象学会十一届四次理事会暨青年气 已被本次大会安排在分会场报告。接到通知后请作好出席会议的准备。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地点:韶关市碧桂园凤凰酒店

地址:韶关市曲江区五里亭镇良村公路2号,碧桂园内

二、会议报到时间:xxxx年12月2日

三、会议注意事项:被会议安排在分会场报告的人员请按照10分钟发言和5分钟讨论的要求,准备PPT材料报告材料。

四、交通情况: 象学术研讨会”。经有关专家审定, 您的论文:

1.会议接站安排:韶关高铁站—碧桂园凤凰酒店,12月2日,韶关高铁站开车时间: 14:00,16:00,18:00,20:00。逾时自行解决交通问题。

2.自驾车的代表请直接到韶关市碧桂园凤凰酒店报到。

五、为了做好会务工作,请参加会议的代表务必于11月20日前将会议回执通过Notes或E-mail告知学会秘书处。

Notes: 气象学会/气象学会/广东/CMA@CMA E-mail:

学会秘书处联系电话: , 联系人: 钱美

韶关市碧桂园凤凰酒店: ,

六、每位代表收取会议费500元(由承办会议的酒店代收),会议期间食宿自理。

附件:1.会议回执

2. 韶关市碧桂园凤凰酒店交通图

广东省气象学会

20xx年x月x日

1)《我国刑期折抵制度之检讨》,法律出版社2008年3月版;2)《量刑个别化的基本原理》,法律出版社2010年6月版。 共公开发表中文核心(CSSCI)及其他专题学术论文50余篇(除3篇非核心论文为第二作者外,其他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主要是: 1)当前涉黑犯罪的特点与成因调查——以重庆11个典型案件为样本,载《现代法学》2011年第3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2)从极端到理性:刑罚个别化的进化及其当代意义,载《中外法学》2010年第6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3)逻辑思维规律下的量刑方法构建,载《法律科学》2010年第2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4)论量刑合法,载《现代法学》2010年第2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5)刑法现代化下的“量刑”解构——量刑规范化的科学基础探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3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D1类核心;6)“量刑规范化”解读,载《现代法学》2009年第3期,CSSCI,中文核心,《刑事法学》2009年第10期全文复印,校定C类核心;7)Philosophy Orientation i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easurement of Punishment(量刑规范化的基本理念界定)(CHINA LEGAL ),载《中国法学》(英)2008年第2期,校定D1类核心;8)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的罪与非罪——以杨天庆等人涉黑案为例,载《2010年度中国刑法学年会论文集:刑法理论与实务热点聚焦》(下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9)刑法修正案(七)》的罪名确定,载《2009年度中国刑法学年会论文集: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下)-聚焦《刑法修正案(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10)刑法分则的司法本质与量刑基准的界定,载《2008年度中国刑法学年会论文集:刑法实践热点问题探索》(下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1)我国刑法与CCPR之比较与对接——以罪刑法定原则为研究对象,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3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12)醉酒驾车行为定性之我见,载《人民检察》2010年第6期,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13)杨天庆等涉黑案的特点、成因与防控类似违法犯罪的对策,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校定D2类核心;14)我国羁押立法之实体规范检讨,载《刑事法评论》第2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CSSCI来源集刊,校定D1类核心;15)论羁押制度的内核,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2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D1类核心;16)我国羁押制度的法文化考察,载《法律科学》2008年第3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17)论违法适用羁押的刑事责任,载《法学杂志》2008年第3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D1类核心;18)反腐公约的预防机制与我国反腐的新课题,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3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D1类核心;19)刑期折抵立法比较研究,载《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2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20)刑期折抵的理论定位,载《现代法学》2008年第2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21)死缓、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的刑期折抵,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1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D1类核心;22)论滥用诉讼,载《刑事法前沿》(第4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作者;23)Reflections on the Evolution of Custody system in China(我国羁押制度的流变省思)(CHINA LEGAL SCIENCE2007),载《中国法学》(英)2007年,校定D1类核心;24)从劣质奶粉事件看农村伪劣商品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与对策,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7年第5期;25)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若干问题,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1期,中文核心,《刑事法学》2007年第4期全文复印,校定C类核心;26)刑法视域的羁押探究,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4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D1类核心;27)审前羁押的刑事实体救济论纲,载《刑事法前沿》第3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8)临泉毒品犯罪泛滥的文化原因分析,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12期;29)司法拘留与民事拘留新论,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2期,中文核心,校定D1类核心;30)试论破坏村委会选举行为之罪与非罪,载《人民司法》2004年第11期,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31)论刑期折抵的若干问题,载《法律科学》2004年第6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32)刑期折抵制度的刑法精神,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6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33)巨贪萧作新经济犯罪原因剖析,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3年第8期,2000年版中文核心;34)如何确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存款人的诉讼地位,载《人民检察》2003年第5期,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35)论拘留的刑期折抵,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4期,CSSCI,校定D1类核心;36)完善村委会选举立法的建议,载《法学杂志》2003年第2期,中文核心,校定D1类核心;37)略论“刑事拘留”的若干问题,载《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D1类核心;38)从一起少年投毒杀人案看农村局部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对策,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1年第11期,2000年版中文核心;39)首要分子与主犯关系新论,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6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40)略论事实重婚行为之罪与非罪,载《探索》1998年第1期,中文核心;41)论司法拘留与民事拘留”,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42)“最高公安机关也应是法定的刑事司法解释主体”,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4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存款人诉讼地位研究”,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44)“司法拘留适用的几个问题”,载《经济与法》2001年第5期;45)“民事制裁拘留”适用探析”,载《青海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46)“略论学校使未成年人远离犯罪的几项工作”,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年第2期;47)“村党组织成员为“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质疑”,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年第6期;48) 论刑事拘留主体”,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1998年第1期;49)“皖北农村毒品犯罪的文化原因分析”,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1期;50)“曹操法治思想探析”,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年第4期;51)“第四届刑事法前沿问题研讨会综述”,载《刑事法前沿》(第4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52)“谈谈我国的拘留”,载《法律科学》98年增刊;53)“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1995年第1期;54) “论农村伪劣商品违法犯罪事件的致因——以劣质奶粉恶性事件为例”,载《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定罪量刑实证研究(主持,2010年-2012年,编号:10BFX041);2)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法学本科专业多学科课程间交叉渗透的研究与实践——以刑法课程与相关课程为例(主持,2011年-2013年,编号:112048);3)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项目:量刑指导意见研究(主持,2010年-2011年,编号:CLS-C1019);4)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执行刑研究(单独承担,2008年-2010年,编号:08SFB3016);5)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关于刑期折抵的77个司法解释研究(单独承担,2005年-2007年,编号:05SFB3008);6)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项目:毒品犯罪刑罚适用轻缓化研究(主持,2009年-2010年,编号:CLS-D0958);7)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项目:刑法视野的我国羁押体制完善研究(主持,2007年-2008年,编号:C0734);8)西南政法大学校级重大项目: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防控机制及法律对策研究·重庆市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典型案例研究(本子项目主持人,西政校发〔2009〕329号);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量刑规范化的基本理论研究(单独承担,中博基字[2009]15号,编号:20090460721);10)安徽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拘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1998年-2001年,编号:JW98080);11)安徽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皖北农村新型犯罪现象对该区农民奔小康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主持,2005年-2007年,编号:2005sk165);12)安徽省高校人才规划项目:刑事实体法视域的审前羁押研究(主持,2005年-2007年,编号:2005jqw079);13)另主持其他校级课题若干;参与国家社科规划课题和中国社科院重大规划课题若干。 1)第三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主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制保障;杭州,中国法学会和人民论坛联合主办,);2)全国量刑规范化学术研讨会(南京,);3)全国二十城市中级法院刑事审判研讨会(量刑规范化专题)(天津,);4)2006年全国刑法学术年会(杭州,);5)2007年全国刑法学术年会(吉林,);6)2008年全国刑法学术年会(南京,,受专题组推荐向大会作“刑法分则的司法本质与量刑基准的界定”的主题发言);7)2009年全国刑法学术年会(昆明,);8)2010年全国刑法学术年会(兰州,);9)第19届中国犯罪学学术研讨会(海口,);10)第三届刑事法前沿论坛(北京,);11)第四届刑事法前沿论坛(北京,);12)第五届刑事法前沿论坛(北京,);13)第六届刑事法前沿论坛(北京,,作“量刑的逻辑思维规律”的主题发言);14)第七届刑事法前沿论坛(北京,,作“量刑规范化的问题与对策”的主题发言)。

不断教学改革 创建精品课程 安庆师范学院化学系 张德生摘要:安庆师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创造了“四个第一”,研制出版了物理化学试题库(安庆办),被评为安徽省精品课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做法与体会。 关键词:物理化学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物理化学是物理学与化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印永嘉先生说:“无机化学是化学的四肢,有机化学是化学的驱体,分析化学是化学的眼睛,而物理化学是化学的灵魂” ;“没有物理化学知识的人,不能说懂化学”。物理化学课程是化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课,物理化学课程在化学人才培养中有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科学世界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物理化学课程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建精品课程,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一、 教学改革情况与课程建设成果。1980年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安庆师范学院,成立了化学系, 建立了物理化学课程组,陈德宾老师(北京师大毕业)、叶松培老师(吉林大学毕业)、陈自诚老师(安徽大学毕业)等为物理化学课程早期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使物理化学教学达到本科的基本要求。1988年我们参加了全国高师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协助组,开始进行教学改革,重视课程建设。十七年来,在院领导关心下,在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兄弟院校专家的帮助下,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安庆师范学院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方面,创造了“四个第一”:(1)第一个实行教考分离。“标准化考试是提高教学质1988年开始,物理化学期末考试,采用全国高师物理化学中心组提供的统一标准化试卷,实行标准化考试,考试成绩送到中心组统计分析,与兄弟院校相比较,检查我们的教学水平。开始时,我们的学生成绩很差,平均只有分,安师大是66分多。与兄弟院校比,存在胶大的差距。经过检查分析,发现我们存在不少问题,教学内容达不到大纲要求,有的老师随意取舍内容,放低教学要求;教学中存在重视计算、轻视概念现象。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改革,并且加强习题课教学,编写习题课教材。1990年我们的学生成绩达到分,在全国44所院校中排在第18名。自己与自己比,进步很大。并发表“努力提高客观题命题质量”、“上好习题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量的好方法”等相关教学研究论文。(2)第一个建立微机管理的试题库。了许多试题1990年前,我们建立卡片,1991年从陕西师得到题库计算机管理软件,1991年开始用中山大学汉字系统,把卡片上试题输入到计算机中,建立了我院第一个微机管理的试题库,该题库有3000多个试题,主要用于本科班期中考试和专科班期末考试。(3)第一个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物理化学实验1993年开始把计算机运用到中,处理实验数据。用basic语言编写了8个实验数据程序,使实验数据处理标准化,提高了实验效果。1997年在北师大老师帮助下,得到多媒体工具软件,边学边做,研制出“化学热力学基本原理”和“化学热力学基本原理练习获得“优题”两个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又称CAI课件),是我院自己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课件,该课件在第十一届高师物理化学教学研讨会上秀教学软件”奖。并发表“建立试题库,实行标准教考分离”、“用微机绘画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图象”等教学研究论文。(4)第一个建立教学辅导网站-物理化学教学辅导网我们教学改革成果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认可,安庆师范学院物理化学教学研究在全国高师中占有一席之地,被选为高师物理化学中心组成员(安徽唯一的)。1991年中心组牵头建成的《高师物理化学标准化考试题库》(简称高师物化题库),是国内40多个所院校老师共同参与研制的,国家教委高教司、师范司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1993年由高教出版社正式出版。大多数院校都购买使用过,当时,高师题库对推动各院校的教学改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当时的计算机大都是PC/XT或PC/AT,高师题库使用CCDOS 中文操作系统,用dBASEⅢ数据库管理系统,图形用BASIC语言绘制。我们也在其中做了不少工作,并作为安徽省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在石家庄的鉴定会。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飞快发展,操作系统不断更新,使用奔腾微机,操作系统改为Windows95/98以上。在先进的微机上,高师题库基本上无法使用,丢弃十分可惜。要使几十所院校老师的心血不付之东流,就要对其进行改版、升级。然而改版、升级是一件十分艰难的、工作量巨大的事情,中心组以及很多重点大学都不愿承担这项任务。我们安庆师范学院在多年标准化考试研讨中,得到许多兄弟院校老师们的关心4站”。2001年,我院校园网开通,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先进的环境,为了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教学上,开展网上教学、网上辅导,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我们边学边干,克服许多困难,建成了“安庆师范学院物理化学教学辅导网站”,占空间500MB之多。我院校是第一个,在安徽省以至全国也是第一个课程辅导网站,该网站得到国内许多院校老师好评,他与帮助,在安庆召开过两次全国高师物理化学教学研讨会,我们以感激回报之心,1996年提出承担这项任务。1997年向省教委申报了教学立项“通用题库管理程序研制”,获得批准,取得经费资助。1998年第十一届全国高师物理化学教学研讨会上,中心组正式委托,授权给我们,进行高师题库改版、升级、提高。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到2001年我们基本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命名为《物理化学试题库(安庆版)》,目前试题数达到12000多个,是目前国内试题数最多、水平最高的物理化学试题库。2001年在中国科大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得到国内同行的欢迎,目前全国已有30多所各类高校使用。该题库还在2001年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我们编写的习题课教材《物理化学分章练习题》,2002年,在安徽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是一本较好的习题课教材与考研参考书。1999年后,为迎接教育部的评估,物理化学课程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引进、培养了高学历的教师,购买了十几部电脑和大量的物理化学实验新型仪器,并把计算机应用实验中,控制实验、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物理化学课程1997年列为院级重点课程,1999年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确立为安徽省首批重点建设课程,在省首批重点课程中,物理化学课程只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安庆师院两家。2000年4月,我们物理化学课程被评为院级优秀课程。2004年,我们物理化学课程被评为安徽省精品课程,目前安徽省精品课程中,物理化学课程只有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庆师院两个。我们物理化学课程建设,与省内重点大学齐名,在全国一般院校中处于先进地位。二、 教学改革的做法与体会。另外,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上,我们还主动与先行的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课程老师协商,与后续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教育也要改革开放,物理化学教学也必然要改革开放,不改革就跟不上形势,就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把教学改革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化学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即教材)改革、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教学管理(包括教学时间、教学安排、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分标准等等)改革。1. 教学内容改革,即教材改革。我们先后使用过南京大学傅献彩等编的《物理化学》、印永嘉编的《物理化学》、上海师大等五校编的《物理化学》,又叫高师物化,使用过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2000年使用朱传征、许海涵编的《物理化学》,2002年后使用万洪文编的《物理化学》。不断选用新教材,对老师来说要加重负担,要不断写新的备课笔记,但我们体会到,写备课笔记可以加深对内容理解,提高教学效果。近些年来由于量子力学、微电子技术、波谱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催化剂、纳米材料的出现,促进了物理化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就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把物理化学的新知识、新成果介绍给学生。为了学得新知识,我们利用出差、探亲,委托同事、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各类新出版的物理化学教材、教学参考书、考研参考书、学习指导书、习题集、解题指导、解题技巧、选择题、思考题、问答题等等书籍,并且搞到上海师大、华南师大、安徽师大、陕西师大自编油印的教学参考资料,还通过学生搞到河南洛阳师专编印的美国《Physical Chemistry》的习题解答中文版。的物质结构、化工基础老师联系,向他们提要求,请求帮助,一些教学内容分工把关。2.教学过程改革中,采用“六个相结合”。①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对难于理解的概念,从微观上解释,说明其物理化学意义。如讲熵定律时,补充熵流与熵产生,熵的本质与熵统计意义。这个方法是华东师大潘道凯先生首先提出的,效果很好。②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讲孤立体系熵增加,而开放体系因为可以有负熵流,可使开放体系熵减少。教学中联系生物体成长、壮大、死亡过程与熵的变化情况;还联系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孤立体系――“一个封闭的山村”,熵值会越来越大,发展的动力就越来越小,经济落后,人民受穷,而要改变面貌,必须改革开放,把山村变成开放体系,“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就是引进负熵流,使体系熵值减少,才能快速发展。这样既加深了对熵定律理论的理解,又能从自然科学角度说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性。③ 内容与方法论相结合。对物理化学中一些原理、定律的建立,除了要讲清原理的内容外,还要说明该原理是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得来的。例如讲理想气体、理想溶液、理想吸附时,向学生说明这是采用理想模型法得来的;讲可逆过程时,说明这是采用科学抽象法得来的;讲标准燃烧热、标准生成热、标准电极电位等时,说明这是采用相对数值法得来的。还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说明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方法的运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④ 基础知识与前沿知识相结合。在教材的每一章末尾,或习题课上,介绍与本章内容相关物理化学前沿新知识、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⑤ 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结合进去。例如在讲熵判据时,结合教研论文“总熵是过程方向的判据吗?”,在讲化学平衡移动时,结合教研论文“增加反应的浓度平衡一定向产物方向移动吗?”等等。 ⑥ 与中学化学相结合。我们是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多数将来要当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中学化学中的问题,培养学生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例如中学化学中,用NaCl与浓硫酸制备HCl气体,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浓硫酸?浓是模糊观念,浓到什么程度才行?100毫升乙醇与100毫升水混合后是多少毫升?金属元素活动顺序表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在空气中烧石灰,反应可以进行到底而达不到平衡状态?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兰色?为什么只有在早上、晚上才能看到彩霞?要说清楚这些问题,只有靠物理化学化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也要注意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论,注意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奋发向上的精神。我们不断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奋发向上。 3.习题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物理化学课程是一门十分强调概念、定律和逻辑推理的理论课程,要学好它很不容易的,物理化学被认为是化学专业中最难学的课程。难学的原因在于它有许多基本概念、基本定律,非常抽象不好理解,不好掌握,习题难解。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除了上好理论课外,习题课是—个重要的、必有可少的环节。学过物理化学的人都知道,必需多做习题,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熟悉与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解题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上习题课要象上理论课一样,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我们习题课的内容一般包括下列几个部分:(1)扩大知识面的新理论、新知识介绍。(2)归纳总结一章中所学的知识。学生每节课所学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感觉、片段的知识,只有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系统,才能更深刻理解,更好掌握。为此,每一章学习后,我们帮助学生把一章中所学的知识点以“联络图”形式进行归纳总结。(3)总结学生作业中问题。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特别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对有特色的解题技巧要介绍推广。(4)组织讨论思考题。一般教材的每章后面,都有一些思考题。我们先布置给学生先思考、解答,习题课时进行讨论讲解。(5)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每章学习后,我门都印发给学生一些数量的练习题,其中选择题30个左右,计算题、证明题5至8个。这些练习题都是历年教学中静练出来的,有代表性,有一定的难度,其中不少是选自考研究生试题。我们一般提前发给学生,要学生先做一遍,上习题课时,老师选择其中典型试题讲解。目前《物理化学分章练习题》已正式出版,每个学生都有一本。4.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物理化学教学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飞快发展,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为一体,突破了时空限制,虚拟现实。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把多媒体计算机应用到教学上,实现教学现代化。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上应用,使教学的思想、教学的理论发生了变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观点与形式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与内容、课外辅导的内容与形式、考试内容与方式、学生成绩评定的标准与手段等发生了变化。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把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做法是: (1)编制课堂教学的电子教案与教学课件。不同的教材要有不同的电子教案,自己编制和交换,我们拥有多套物理化学电子教案,也《电迁移》等教学课件。 (2)对教材的思考题、练习题、习题进行详细解答,并且输入到计算机中,形成word文档。 (3)编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CAI)。我们编制了《化学热力学基本原理》的CAI课件,与兄弟院校交流来《化学动力学》、《溶液》、《电化学》、《相平衡》、《表面胶体》等CAI课件,另外还有多个物理化学教学辅导网页。 (4)建立《物理化学教学辅导网站》,开展网上自学、网上练习、网上讨论等。 (5)建立计算机管理的《物理化学试题库》。期中、期末考试用计算机出试卷,各届学生的试卷保持相对稳定的常模(难度、题型、题数、考试操作等),实行标准化考试,考试的结果用计算机按标准化考试要求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各班级的平均分、难度、区分度、信度、成绩分布直方图。 (6)编制与交流得到很多物理化学实验课件。实验课件中,有实验模拟课件、实验演示课件、实验教学课件、实验数据处理课件等。我们正计划编制《物理化学实验试题库》。用于实验考试、考核。三、课程建设经验体会。 1.积极申请教学研究课题,夯实课程建设基础 要建设好课程,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我们的经费,主要是靠申请教学研究课题。1997年为了改版高师物化题库,向省教委申请“通用题库管理程序研制”,我们报8千元,结果批准是1万元,这个项目也安庆师院第一个省级教学研究课题。1998年,向省教委申请“微机控制物理化学实验”,是实验室改造课题,本来经费是20万元,分3年投入的,学校配套一半。但后来省里只给7万,学校配3万。这10万元使我们实验室面貌大为改观,买了一些新仪器和7台计算机,实验室里装上空调,课程组老师人人有一台电脑。1998年申报批准为安徽省重点课程,每年省里给万元,学校配套万元,共万元,连续3年。1999年与计算机系江效尧主任一起申报省重点教学课题“复习、练习型CAI通用课件制作工具研制”,得到万元资助。2004年申报批准为安徽省精品课程,省里给5万元,学校配套5万元。同时我们也申报院级教学课题,得到数千元资助。从1997年以来,我们先后共得到近30万元的资助,为课程建设打下厚实的经济基础。 2.承办教学研讨会,请专家做报告,提高学校知名度。 我们在1990年承办全国高师物理化学中心组与部分协作组老师教学研讨会,会上请河北师大金世勋先生、华东师大朱传征先生、上海师大许海涵先生、湖南师大刘世荣先生等作学术报告。1994年承办了安徽省高师物理化学教学研讨会,与省内物理化学老师建立联系与交流。1998年,在校庆100周年期间,承办了全国高师物理化学第十一次教学研讨会,会上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江元生先生、武汉大学物理化学专家曲松生先生作专题报告。还聘请了江元生院士作为我们的客座教授。在承办研讨会期间,我们得到了许多兄弟院校专家学者的指导、帮助,促进了我们教学改革,使我们教学改革紧跟国内改革步伐。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学校的知名度。 3.领导重视支持,积极参加国内教学研讨会。 除了请专家来作报告外,我们系历届的领导,陈自诚主任、汪呈理主任、陈友存主任非常支持我们教学改革,早期在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支持我们参加全国高师物理化学教学研讨会。我们前后参加十多次,其中有8次在大会上发言,“丑媳妇不怕见公婆”,大胆与兄弟院校交流,交流教学改革经验成果,把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用于我们课程建设中。参加每次研讨会都有较大收获,例如,1989年,认识了南京大学的傅献彩先生,以后多次得到他与沈文霞老师的帮助;1990年,学得了用计算机管理试题库,还知道了要建设重点课程,当时,陕西师大物理化学是陕西省重点课程,而当时安徽还没有建设重点课程想法。再如1994年,知道了用计算机控制做物理化学实验,计算机采集、处理数据;1996年学得了如何做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以及用计算机模拟实验;1998年,学得了做教学辅导网页;2000年知道了什么是绿色化学,得到了好几个物理化学网页。同时在研讨会上认识了许多同行专家学者,交了朋友,建立了友谊,经常互通情况,收益匪浅。另外我们还走出去,到华东师大、华中师大、华南师大、南京师大、淮阴师院、临沂师院、曲阜师大、山东师大、济南大学、聊城大学、河北师大、湖州师院、浙江工业大学等院校参观学习、学习他们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好经验。 现在许多院校都在创建精品课程,网上资料很丰富,我们经常上南京大学物理化学网页、河南大学物理化学网页、华中师大物理化学网页、中山大学物理化学网页等等,下载资料,学习他们教学成果。 4.不断建设课程档案。 我们的课程档案建设从1982年开始,现在保存了各届的学生考试卷、学生成绩;保存我们课程的各个过程的文档资料,例如早期的试题卡片;第一次用全国统一试卷考试的试卷、成绩;分章练习题的大字报版、CCDOS版、油印版、自印版、公开出版发行版;早期的题库的试题;研制CAI的脚本等等,有20多盒文字档案。后来用计算机保存了各类电子档案。这些档案真实记录了我们课程建设艰难的历史过程。 5.只有艰苦耕耘,才有好的收成。 建立试题库、编制电子教案、研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创建精品课程,不是太难的事情,只要肯投入、肯学习,不怕苦、不怕累,每个课程组都可以做到。我们课程组5个人,编写出那么多文档、电子教案、习题解答、教学课件,编制输入1万2千多个试题,真正投入大量精力也就1-2个人。我们对教学改革热爱、执着,有兴趣,愿意为课程建设奉献,不怕艰难、不畏辛苦、不畏烦琐,早上早来点,晚上迟走点,计算机上少玩点,星期六星期天没有事就到计算机房来。向计算机输入试题,每天输几个,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我们对计算机技术,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多操作多练习,不断更新知识,例如以前处理实验数据,用Basic语言,现在用Excel软件,方便多了,好看多了。我们体会到课程建设,要不怕艰难,敢于投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投入少,回报小。我们的课程建设得到省内外专家好评,2002年教育部评估时,评估专家对物理化学课程建设给予很高评价。 从学生考研情况也可反映教学质量,不少学生考研的物理化学成绩在90分以上(按总分100分计算)。近年来,在报考研究生学生中,有三分之一人报考物理化学专业或与物理化学有关的专业。连续五届学生都考上华东师大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2003年,化学系考研达线率占全部毕业生40%,化学系512寝室7名女生全部考上研究生,出现了闻名大江南北的“七朵金花”。当然,我们的物理化学课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们将进一步努力。参考文献[1]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 物理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第四版。[2] 印永嘉,奚正楷,李大珍.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第三版。[3] 万洪文,詹正坤. 物理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一版。[4] 张德生,建立试题库 实行标准教考分离 《中国当代教育》,2002年9期[5] 张德生,物理化学试题库(安庆版)的特色分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4期[6] 张德生,用微机绘画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图形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4期[7] 张德生,逆向思维在物理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1期[8] 张德生,总熵能否判断过程的方向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1期 [9] 张德生,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不一定向着生成产物的方向移动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2期 [10] 张德生,努力提高客观题命题质量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2期 [11] 张德生,标准化考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3期 [12] 张德生,吉布斯自由能判据的应用条件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4期 [13] 张德生,上好习题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1期 [14] 张德生,浅谈物理化学中的特有研究方法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1期 [15] 张德生,浅谈ΔrGm�=-RTLnK�公式的重要意义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3期 [16] 张德生,熵定律对不同体系的应用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 1998年1期 [17] 张德生,物理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增刊

(三)论文1. 晚清翻译机构与在华美国传教士 [J]. 德州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5,(1).2. 《万国公报》与美国在华传教士的西学翻译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5,(1).3. 中国近代国际法翻译第一人——丁韪良 [J]. 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2).4. 晚清在华英美传教士西学译介的本土化 [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5,(3).5. 围绕《闽省会报》中译介的考察 [J]. 宁德师专学报, 2005, (4).6. 近代上海科技翻译界的“美国流”[J]. 上海翻译, 2006, (1).7. 林乐知的翻译活动与晚清政治变革的互动 [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6, (1).8. 论林乐知的西学翻译及其在晚清的接受 [J]. 国外文学, 2006, (1). 9. 晚清厦榕两地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之比较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6, (1).10. 晚清入闽美国传教士卢公明的西学翻译 [J]. 闽江学院学报, 2006, (1).11. 嘉约翰的翻译:中国医学译史上的里程碑 [J]. 社科研究, 2006, (4).12. 晚清在闽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兴与衰 [C]. 福建省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 晚近在华美国传教士的《圣经》汉译 [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14. 美国传教士对晚清科技翻译的贡献 [J]. 山东外语教学, 2006, (3).15. 狄考文西学翻译发凡 [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6年7月教学科研论文专辑16. 晚清美国传教士在澳粤的西学翻译 [J]. 韶关学院学报, 2006, (8).17. 近现代在华美国传教士的百年西学翻译 [J]. 外国语言文学, 2006, (3).18. 《中东战纪本末》: 美国传教士军事翻译之经典 [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年12月增.19. 花华圣经书房与晚清西学翻译 [J]. 梧州学院学报, 2007, (4).20. 晚近教科书与在华美国传教士的翻译活动[C].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 2006 年12月.21. 传教士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以中国第三次翻译高潮中译坛美士“三杰”个案等为例[D]. 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12月.22. 前缀a-构成的词的特性 [J]. 英语辅导, 1984, (5).23. 代美国俚语的来源与特点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1992, (2).24. 英语异叙与拈连修辞法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1996, (2).25. 斯特短诗哲理的根源和表现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1996, (4).26. 英语中法语借词的嬗变及发展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1997, (3).27. 词汇“Pyramid”框架与记忆“Downstairs”阶梯 [J]. 英语天地, 1998,(8).28. 英语“垂悬”现象透视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1998, (4).29. 弗罗斯特短诗的哲理思想 [J]. 福建外语, 1998年增刊.30. 现代美国俚语的构筑框架及美学特征 [J]. 福建外语, 1999年增刊.31. 霍桑的散文《秋天》的艺术特征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1999, (3).32. 形似的美感—译泰勒诗歌《捕捉苍蝇的蜘蛛》偶得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2, (3).33. 漫步大学英语的英诗长廊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3, (1).34. “译”彩纷呈:《火与冰》三译文得与失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3, (3).35. 匠心独运 各显神韵─“Spring Pools”译文比较论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4, (2).36. 可读性:不容忽视的翻译标杆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4, (4).37. 论英语基础阶段素质教育的层次定位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0, (3).38. “中选”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J]. 福建高教研究, 1998,(1).39. 师专特色的大学英语面面观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1998, (1).40. “中期选拔”的竞争及激励机制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1998, (2).41. 警惕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滑坡 [N]. 闽东日报, 1999年2月22日.42. 中学英语教学任重道远 [N]. 闽东日报, 1998年6月9日.43. 英语素质教育与小学启蒙职责 [N]. 闽东日报, 1998年2月17日.44. 英语素质教育与家庭角色扮演 [N]. 闽东日报, 1998年1月20日. (四)课题1.“美国传教士与晚清翻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独立,2006,已结题;2. “美国传教士与晚清翻译”,宁德师范学院科研项目一等资助,独立,2006,已结题;3. 《实用翻译》,宁德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2009-2010;4. 《高级英语》,重庆市(省级)精品课程,排名第4,2007-2010(注:2010年增补);5. 《大学英语》,重庆市(省级)精品课程,排名第6,2010年;6. 《信息科技英语翻译》,重庆邮电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2010-2013,已结题;7. “信息科技英语翻译研究”,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负责人,2010-2012;8. “模因论视域下的信息科技英语翻译研究”,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排名第2,2014-2015,在研中;9. “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及其对英汉互译的启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排名第2,2014-2016,在研中;10. 2014年度重庆市社科规划博士项目,排名第2,—,在研中;11. “弗罗斯特诗歌及其译作系列比较论”课题,宁德师范学院2003年校级社科三等资助,独立,已结题;12.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译著,24万字),重邮人才引进科研基金项目,独立,2010-2012,已结题;13. 信息翻译研究创新团队,重庆邮电大学,校级,负责人,2012年11月;14. 《爱德华·泰勒诗选》(译著,15万字),重庆邮电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独立,2014-2015,在研中。 (五)获奖1. 《社会契约论》(译著),重庆翻译学会第十三次年会上获重庆翻译学会第四次优秀翻译成果奖,三等奖,独立,2015年12月;2. 《哈佛百年经典》第24卷与第32卷(译著),“第四届天府翻译奖优秀成果”译著奖,一等奖,第1译者,2015年9月;3.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译著),重庆翻译学会第九次年会上获重庆翻译学会第三次科研成果,二等奖,独立,2011年11月;4. 宁德师范学院2011年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独立,2011年12月;5. “英语互动社区”,第一届重庆市优秀教育技术科研成果,三等奖,排名第5,2010年7月;6. 论文“晚清在闽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兴与衰”,福建省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优秀奖,独立,2006年5月;7. “英语词汇立体教学方法”项目,“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校级奖)”,三等奖,独立,1998年9月;8. 宁德师范学院大学英语四级教学奖,一等奖,独立,1997年10月;9. 《福建译报》首届译文比赛鼓励奖,独立,1990年6月。 (六)学术会议与交流1. “美国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小组发言:“弗罗斯特短诗的哲理思想”, 北京大学-纽约州立大学联合举办,2001年10月24-27日;2. “传教士与翻译—近现代的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小组发言:“论林乐知的西学翻译及其在晚清的接受”,北京大学-瓦西塔浸会大学联合举办,2004年5月23-25日;3. 重庆翻译学会第13次年会,第三分场专家点评,重庆文理学院,2015年12月12日;4. 重庆翻译学会第11次年会,大会主旨发言:“云翻译时代通译的困境与专译的出路”,长江师范学院,2013年12月21日;5. 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大会主旨发言:“三维视角下的名家名著重译观”——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为典型案例,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4月23日;6. 第一届江南高校外语学术交流会翻译组主持人,重庆邮电大学,2011年4月9日;7. 重庆市翻译家协会2010年年会,大会主旨发言:“重庆市翻译家协会如何走出困境?”,南山文高楼,2011年1月08日;8. 翻译研究与教学研讨会暨重庆翻译学会第8次年会,大会主旨发言:“九问重庆翻译”,以及小组发言:“小翻译,大学问?”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12月26日;9. 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莎士比亚446周年诞辰纪念大会,重庆大学,2010年4月23日;10. 第一届重庆高校英语教学学术论坛,重庆邮电大学,2010年2月23日;11. “重庆翻译教育发展研讨会”,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2014年6月17日;12. “2014重庆市高校翻译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研讨会”,重庆邮电大学,2014年6月21日;13.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学术交流,“非译·杂译·真译·善译”,2010年6月12日;14.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武夷学院,2009年12月11-13日;15.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晚近教科书与在华美国传教士的翻译活动”,集美大学,2006年12月16-17日;16. 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晚清在闽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兴与衰”,福州,2006年5月26日;17.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花华圣经书房与晚清西学翻译”,泉州师范学院,2005年12月16-18日;18. 福建师范大学,为全校本科生讲座:“走出英语词汇记忆的误区”,1992年5月23日;19. 宁德师范学院,为中师讲座:“翻译与文化”与“翻译工作者的基本素质”,2005与2007年;20.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为中师讲座:“翻译漫谈”与“高考的第三只眼睛”,2006与2008年;21. 宁德师范学院,为全校本科生讲座:“大学英语四级冲关策略”,2011年10月11日;22.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为2013与2014外院新生讲座:“翻译基础”,2013年10月13日和2014年11月03日;23. 重庆邮电大学翻译协会,为协会会员讲座:“如何应对英语四六级翻译”,2013年11月2日;24. 四川外国语大学,为硕士生讲座:“象牙塔翻译到市场翻译的距离——兼谈乱象丛生的当代文学翻译”,2014年5月22日;25. 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和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本科生宣讲“重邮翻译硕士招生简介”,2014年10月26日和2015年5月20日;26.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主讲:中国译论之翻译标准嬗变,2015年9月17日。

  • 索引序列
  • 韶关学院标准论文格式
  • 韶关学院学报好发
  • 韶关学院学报投刊
  • 韶关学院论文检测
  • 韶关学院学报2000增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