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2、微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3、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4、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5、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6、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7、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8、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9、再论古代文学文体学的内涵与方法10、"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11、论中国古代的文体学传统--兼论古代文学文体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2、学科史·研究史·学术史--国学与古代文学关系的三个视角13、困窘与出路:古代文学研究"文化学转向"的背后1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代化"的点滴思考15、论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及其呈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1、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2、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3、论先秦两汉时代游戏的文学表现4、论先秦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5、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6、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迁7、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8、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9、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0、论先秦儒家学习伦理思想11、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12、论先秦义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3、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14、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15、论《诗经》中的玉文化16、论《诗经原始》之解《诗》主张17、简论《诗经》中的女性思想18、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接受19、论《诗经》中的天命信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史诗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6、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先秦史书寓言研究11、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吕氏春秋》与杂家13、《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战国策》名篇研究18、老子的思想19、《老子》的艺术特色20、《庄子》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1、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3、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4、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5、论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6、论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与当代社会公德教育7、再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8、论先秦儒家生命价值观9、论先秦法律文献中的和谐思想10、从“中和”准则到“平和”心境11、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12、论先秦法家社会进化历史观13、论先秦礼治思想的演变过程14、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15、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16、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体系17、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18、论先秦诸子的“以史为鉴”19、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20、论先秦儒家散文文学表现的历时性发展(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孔子说诗的观念要求与价值取向探析
论文摘要: 生活在用诗的时代,他的“思无邪”是从春秋实用角度对《诗三百》教化价值所作出的评价,是对诗的价值判断。其“诗言志”之“志”是指用诗人着志,是理性的、功利的,但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孔子来说,这个“志”又是限定杂“思无邪”观念之下的。 论文关键词 :“思无邪”;“诗言志”;周礼;孔子;价值取向 多次表述过与《诗》相关的言论,如管子“《诗》者,所以记物也”说,赵孟“《诗》以言志”说,卢蒲癸“赋诗断章”说,的“诗以道志”说等,但大多数并非有意识的专门论述。孔子是对《诗》进行有意识批评的第一人。明人赵士哲谓:“诗莫盛于《三百篇》,谈《诗》者莫精于孔孟。”[1] 由于“疑古思潮”的影响,人们过去对孔子诗说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论语》一书。但随着近些年来考古发掘中大量文献的陆续面世,证明了一些传世文献的真实可靠并丰富了传世文献。“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的面世,为我们重新认识孔子诗学提供了契机。 一、“思无邪”——孔子说诗的观念要求 孔子“思无邪”一语是对《诗》的总评论,出自《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自孔子提出“思无邪”这一诗学命题后,前人对其本旨作了多方探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认为“思无邪”就是《诗》三百的内容都是“思想纯正”的。以东汉包咸“无邪,归于正”说为代表,形成了颇有影响力的“思想纯正”说。但考之以《诗》三百的具体诗篇,这一观点是不符合孔子本意的。 《诗经》作为一部反映周代五百多年生活的作品,其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十分丰富驳杂的。正如袁枚先生所说,“三百篇中,贞淫正变,无所不包”(《随园诗话》卷十四)。其中有《十月之交》、《巷伯》、《节南山》一类言辞激烈、疾恶如仇的篇什,也有《新台》、《墙有茨》、《相鼠》、《株林》之类的怒骂嘲讽之作,更有大量的发乎情,不止乎礼义的男欢女爱、幽会私奔的爱情吟唱。这些“激楚之言,奔放之词”(鲁迅《汉史纲要》)与礼义教化是相悖的。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的孔子眼里应当是“有邪”的。同时,孔子本人也曾明确地提出“郑声淫”、“放郑声”(《卫灵公》)的口号,怎么会称赞《诗》三百“思想纯正”呢? 前面说过,孔子生活在用诗的时代,他完全接受了当时流行的功利主义的诗学观念和断章取义的用诗方法。他的“思无邪”也必然是从春秋实用角度对《诗》三百道德教化价值所作出的总评价,是对诗的价值判断而非特征判断。“思无邪”的总评价,是孔子对春秋特殊用诗实践的理论升华。 孔子认为,《诗》三百中,尽管有的诗内容是“有邪”的,但“彼虽以有邪之思作之,而我以无邪之思读之”(朱熹《读吕氏诗记桑中篇》),在经过断章取义的“兴”发处理之后都能在实践中发挥出纯正无邪的实际功效。那么,“有邪”与“无邪”是以什么为标准呢?冯友兰先生指出:孔丘还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诗经》包括三百多篇诗。“思无邪”是《诗经·鲁颂· 駉 》篇中一句诗。 孔丘认为这句话可以包括全部《诗经》的意义。邪和正必定有个标准,这个标准,照孔丘看来,当然就是周礼[2]。 孔子生活在“礼坏乐崩”的时代。孔子针对其身处时代社会秩序面临崩溃的危机,提倡恢复周礼。“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 佾 》)为了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孔子首先选择《诗》为恢复西周礼乐制度的载体,通过对《诗》的诠释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及情感,使之符合周礼的规定。对于那些不符合周礼的“有邪”之诗,孔子通过断章取义的方法而使其升华到礼义的高度,从而使整个《诗》三百都归于“无邪”,即都有利于对礼义的建构,这就是“思无邪”的本旨。 “思无邪”说体现了孔子本人的学《诗》方法。即以“思无邪”为一观念要求,学《诗》中,对具体内容的理解主观上都迎合这一观念要求。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解释向来奠基在先行见到之中,它瞄着某种可解释状态,拿在先有中摄取到的东西‘开刀’,被领会的东西保持在先有中,并且‘先见地’被瞄准了,它通过解释上升为概念。”“思无邪”是孔子诗学批评无可回避的“前理解”。对此,冯友兰先生说:“照孔子的全部思想体系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四目之外,还要加上第五目,那就是非礼勿思。” 二、“诗言志”——说诗的基本价值取向 “诗言志”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诗论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辩》)。关于“诗言志”的命题,认为最早出自《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对于“诗言志”,郑玄注《尚书》解释为“诗所以言人之志意也”。这即是说出自舜口的“诗言志”说是一个有关创作的命题。但据顾颉刚、陈良运等先生从文字学、文献学等方面考证,认为“诗言志”之说大约产生于战国时代,而不可能产生于尧舜时代,这已被学界公认。但随着春秋中叶《诗经》的结集,“诗言志”的观念也必然逐步确立起来了。现存典籍中,最早把言与志与文的相互关系放在一起来说的,是《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的记载:孔子称赞子产,“《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诗”与“言志”的关系的是《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国君臣在垂陇设宴招待晋国大臣赵孟,赵孟让郑国的七位大夫赋诗“以观七子之志”。其他赋诗人皆借赋诗表示对赵孟及晋国的恩好之意,唯独伯有赋了《 鄘 风·鹑之 贲 贲 》,取“人之无良,我以为君”句,影射攻击郑伯。赵文子故对叔向曰:“伯有将为戮矣!诗以言志,志诬其上,而公怒之,以为宾荣,其能久乎?幸而后亡。” “赋诗言志”如前所述,是春秋时期一种流行的用诗方式。这里出现的“诗以言志”是站在接受角度,言赋诗人之志,而《尧典》中出现的“诗言志”则是言作诗人之志。可见,作为中国诗论“开山纲领”的.“诗言志”,最早并不是从文学创作的实际活动中产生出来的,而是对春秋时期“赋诗言志”这种实际的用诗活动即文学接受活动的概括和。因此,“诗言志”最早不是一个有关文学创作的理论命题,而是一个有关文学接受的理论命题。 “诗以言志”,是借赋诗言赋诗人之志。从春秋大夫赋诗以及相互间的对答来看,大夫们的赋诗并非完全表现个人的娱乐情志。赵孟认为“《诗》以言志”,但这种“志”却有一定的限制,即关乎国家意志和个人修身的。对于伯有的赋诗,赵孟就提出间接的批评,正反映了对“赋诗言志”中“志”的规定性。对此,萧华荣先生指出:“赵文子事后的评论,他明确提出‘诗以言志’之说。此处之所谓‘诗’,显指《诗三百》;‘诗以言志’也显为以《诗》言志,借《诗三百》的篇章字句言自家之‘志’。这个‘志’也显然不是诗人触物所兴、披心沥诚的感情抒发,而是外交上的意向、愿望和虚与委蛇的酬酢周旋。” 在周代,因为赋诗不当而引起国家间纷争的事时有发生。《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昭子对于宋华定不知赋《诗》言志的评价:“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其中“宴语、宠光、令德、同福”都是昭子借诗所言之“志”。可见,他对于“志”的理解是有所限定的,并非指个人的主观情志。清人劳孝舆认为,春秋大夫赋《诗》的特点是“古人所作,今人可援为己作;彼人之诗,此人可 赓 为自作,期于‘言志’而止。人无定诗,诗无定指,故可名不名,不作而作也。”[5]今人顾颉刚先生则认为,“自己要对人说的话,借了赋诗说出来,所赋的诗,只要达出赋诗的人的志,不希望合于作诗的人的志,所以说‘赋诗言志’。”[6]二人对春秋大夫赋《诗》言志的特点作了说明,都是中的之论。但都没有对“志”的内涵作出界定,而这对于深入认识孔子及春秋诗学至关重要。 孔子说:“诗无离志,乐无离情,文无离言。”[7] 孔子生活在用诗的时代,他所谓的“诗无离志”之“志”也必然指用诗人之志。这个“志”,与春秋士大夫们通过赋诗所言的“志”一样,是理性的、功利的。但对以恢复周礼,拯救危亡为己任的孔子来说,这个“志”又是限定在“思无邪”观念之下的。因此,在孔子那里,“诗言志”便成为“诗言礼”的、、教化命题。即通过对诗的诠释来实现恢复周礼的政治理想。为了更好地复兴周礼,孔子对传统进行了反思,在“仪”、“礼”分离的思潮中[9],①提出以“仁”作为“礼”的理论基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 佾 》)“仁”是属于人们的品质和观念,“礼”属社会伦理和制度。就是说人没有仁的道德品质,是不能真正贯彻礼的。可见,孔子引“仁”入“礼”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恢复周礼,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孔子讲‘仁’是为了释‘礼’,与维护‘礼’直接相关。‘礼’如前述,是以血缘为基础,以等级为特征的氏族统治体系。要求维护或恢复这种体系是‘仁’的根本目标。”[8] 基于此可以得知,孔子在具体的对《诗》诠释中,以“仁德”说诗的用意还是为了实现恢复周礼这一现实政治理想的。“诗无离志”说是“诗以言志”说的继承和深化,是孔子说诗的基本价值取向。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及其价值探究 在唐诗及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李白的课题的评论资料和专著的相对匮乏。典型一点的就胡震亨的《李诗通》,杨其贤、萧士赟及王琦三家分别为《李太白全集》做的注本,以及薛仲邕做的《李太白年谱》等,到了近代,也只有郭沫若先生曾系统地研究过。与李白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相比,在专著的数量和质量上,可谓“扬杜而抑李”了。其实,更多的研究者却是,隐藏或者回避了更深的内涵和问题不谈,或者只是考证了一下诗的某句出典或者创作的年代,实在是离李白诗歌背后的人性挖掘很远,离浪漫主义精神的根源与神韵更远。 李白是中国这块汉语言文字沃土上滋生的特殊文化现象。其长期存在而且具有恒久的艺术和人性魅力,一定有自己不可复制和逆转的深层次原因。这当然需要我们对李白以及浪漫主义诗歌乃至文学进行本体上的考虑,这种考虑或者应以生命的存在为基础,这就是李白的价值重估的问题,我对李白的认识,在接近的程度上永远不敢说真正理解李白的精神神韵。加上我现在只有20岁的小小年龄,不敢也不可能陷入那细节上的研究,难免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我在玩味李白作品的时候,始终告诫自己一点:做人要做真诚的人,依照自己的本性,而不是世俗的理念,浪漫只能是以人的生命为主体的浪漫。下面就将自己的三个妄自菲薄的观点和体会谈一谈: 第一, 诗歌与人生合一。 人生应该是诗意的人生。所以浪漫主义诗人始终追思人生的诗意,把人的本真情感纯化,力图把人类从各种“非人化境遇”中拉出来,启迪异化现象日趋严重情况下芸芸众生那沉重的心灵。表现在李白身上,他是一个强烈的“以天下为一己之私”的人。与李白同时代的其它诗人,根本无法将个人的主体意识摆到李白这样的高度上。而其它诗人则是以天下为他人之私或以天下为天下共同之私。李白是皇室宗亲,使他能够摆脱一个穷酸读书人的孜孜以求的“暮登天子堂”的“田舍郎”梦想,他直到四十岁才应诏入朝,不是由于科举,而是玄宗的下诏相请。达芬奇一生最大的预言就是:人类定有飞翼!而且一生在致力研究飞行器。李白则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他就是人类性灵得以飞升之翼。李白在二十岁时就做《大鹏赋》,在临终前又写了《临路歌》,以及其它一些诗中始终以生有巨大翅膀的大鹏自比,以寄托他那“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以迅征”之志!他是以道家的天地人合一为目标和准则的,正因为如此,他能展开“无往不到的想象之翼”。正是出于这种心态,足以使他把人的本真情感化,追思人生的诗意而不被异化。 其他诗人则认为天下是皇帝的,自己只不过是天地间的过客,人生旅途看到什么景色就赞美两句,多献媚之词,而少由衷之意,即使偶而言由衷了,也缺乏李白那种以主人翁姿态吟唱出的“天地动、鬼神惊”之语?而李白是主人,他赞美时,自然而且放达,只是由于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欢和钟爱。下面我们就一道去看一看,李白是怎样以整个生命的神奇力量,振动想象之翼飞翔的: 1、从青年起,李白就怀有“济苍生,安社稷”之宏大抱负,并为理想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希望建立不世之功。他鄙视蓬间雀,没有凡夫俗子那种垂涎欲滴的权利欲,他政治视野开阔,正如大鹏的个性。正如陈胜所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但他又不想一步步脚踏实地登上事业的顶峰,却想平交王候,一步凌云。他一生都怀有侥幸成功的心理,一举定邦,一言问鼎,西入长安,从永王嶙以及晚年想当一普通士兵进而建功立业的想法都是这“侥幸心理”的直接反映。这一点,正与大鹏捕捉猎物的方式相似,它在云端远远地看着猎物,一个俯冲便轻而易举地用爪子抓在手里。 2、在处世上,道家的思想支配他,他自由自在,毫无拘检,无为而达。他在茶楼酒肆“天子呼来不上马,自言臣是酒中仙”,他在金銮殿,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都是这种心态的反映。大鹏在飞翔之中,总是看似漫不经心,自由自在,但自有服不可撼动的活泼与强硬。 3、他以诗人的眼光观察政治人情世态,有时异常敏锐地看出本质的东西。但总的说来,未免失之浪漫。大鹏在云端向下俯啄,不再象在平地上看世界时那样孤立的静止的,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在动态中把握,而抛开了颜色、声音、形状的干扰,更能抓住本质。 4、在艺术上,他继承了庄周、屈原以来的优秀浪漫主义传统,以囊括宇宙、席卷八荒的气概,以“惊风雨、泣鬼神”的笔姿表现出恢弘的志气和飘逸的风格。所谓“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在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一首中,有“我志在删述,绝笔于获鳞”的诗句,俨然以新一代知识分子领袖自居。大鹏展翅飞翔眼天低,放眼天下时,飘逸正是大鹏飞翔的神态和风格。 5、李白正是因为以脱离现实的“以天下为一已之私”的想象之翼翱翔时,远离了社会的价值判断,这是造成其人生悲喜剧的主要原因,但同时又给他浪漫主义诗作注入超越时代的魅力。与一般诗人相比,太白诗几乎是用孤傲的自我串连起来的。“羞于世人同”,使他一生“傲岸苦不谐”,这种空前和孤傲包涵着世人对他的无法理解和他无法去理解世人的“双重苦恼”。但他对理想执著追求,对生命的极大热爱使他不肯屈服---“耻与鸡并食,长与凤为群”。杜甫也在诗中提到李白的不被人理解:“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世人皆欲杀,我意独怜才。”大鹏的独与天齐的飞行本能,使他苦恼,但他绝不会轻易放弃。 6、李白能把不被世人理解的悲愤,体现在不入流俗的的气魄和狂歌的坦荡上。在剧烈的站突中,他能把极度的痛苦表现为极度的超脱各非凡的气势上:“庐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街挂颐事玉阶!”“达亦不足贵,穷变不足悲!”“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候!”“东山高卧时起来,欲苍生未应晚。”大鹏能够在暴风雨中,笔直向上,直冲云宵,以表现自己的生命力,这正是他孤傲冷俊的性格决定的。李白这种精神境界的超越性几乎是唐代乃至后代诗人无法比拟的。这种超越性使他的诗的力度空前,也使人的生命力各个性淋漓尽致展现。从这个意义让讲:李白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一个以生命写诗的人。 诗例1《谢眺楼饯别授书淑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比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事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的赠别诗占他诗歌的比便相当大,但可以说每一首赠别诗都不是为了写诗写诗,而是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他的诗句都是从他的肺腑里蹦出来的,跳跃着时代向上的脉搏。赠别诗中,他总是能够排除虚伪的感情各捧场,直抒胸意,痛快淋漓。如《梦游天姥吟留别》《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不仅没有应酬的痕迹,就是表达上也是感情充沛,妙手偶得,浑然天成。诗人忽喜忽悲,忽喜忽悲,情绪万变意象急剧跳跃。真实反映了一个满腹牢骚别恨的诗人复杂心情,李白之诗能从应酬诗的俗套中跳出来,因为他感情饱满真挚。使形不连而意连有一种合谐和美,所以杜甫评价其“飘然思不群”。 李白是一个能把外物随时随处为我所有、带着强列主观色彩的人,这一特点集中反映在他的“以第一人称为视点”的歌行中。李白这种做法无疑给作品带来了不谐调的成分,或者说紧张感、跳跃感,而李白的不受内心束缚的浪漫主义诗情,只有通过大多数诗人认为“不可做诗的形式”中,才会在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世界里展翅敖游。 第二,理性不能保证人的判断的正确性。人应以自己内在的的灵性作为外界的依据,以直觉各顿悟有所判断的依据。 李白是一个性灵派的诗人,他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受,重直觉。他的感情炽热,发为诗则一种天马行空的轻灵飘逸,以江河般的“恣态奔腾”气势来表现自己浩大不捐的力量;而杜甫则象海边的碓石,在岸边静静地矗立着以一种拙力来表现诗情。德国浪漫主义诗哲的本体论认为:“诗人希望在诗的国度里消除束缚,庸俗各一切对立,达到绝对自由。从而把诗的想像激情和幻想给有限的生命以出神的状态中,把握时间的永恒。”从东、西方关于诗的的本体的不同把握,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中国的诗歌创作,对于”志”的要求是很低的,只要是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就可以了。具体地说,以何种形式是五言或七言,全凭诗人自己主观好恶,而实际上大多数诗人都自束手足,不仅格式工整,而且绝不逾平仄半步。至于说在鉴赏者那里所要求的也根本没有提出“出神”的状态各“时间的永恒性”。 从诗的概念的简单分析和比较,我们容易看出,诗的创作在各个时代有些共同特点.在人的诗作和修行成佛上,都存在着这样两种方式孰优的争论:是顿悟的,还是渐修的,是要借用直觉直抒胸意和感受,还是借助理性观照勤修苦炼,是做道家的游方圣僧,还是做苦行僧。一者以酒肉穿肠过,一者以恪守五戒十律,问汝今能持否?这种争论,导致了佛教完派的分野,推而广之,在做人和做诗上也有南宗、北宗之分。北宗学问渊综广博,南宗学问清通简要。“北宗人看书如显处观月,南宗人看书如牖中窥日。北宗风格退敛,南宗风格肆纵。北宗重细节,南宗人重大概。”作诗也是如此。李白是一个性灵的诗人,他很崇拜谢灵运,他的心里时常是“空无一物”坦荡的,所以没有任何滞重的东西,他能抓住一刹那的感受,而不拘泥形式地表现内心的“志”这一点上。 在荡漾人类性灵的浪漫主义诗人那里,主体感受已经最大限度地溶在诗中,甚至可以活主体已消失在语言中,同时语言的形式语言的选择已成活主体已成极其次要的问题,只有一种意识上的一种冲动在主体和鉴赏者中间,这种意识就下面第三点中谈及的宇宙意识。 读杜甫的诗和读李白的诗,我总是有二种不同的感觉,那就是杜甫是在静观人生,而李白则是挥霍人生。我们每一读者都是通过每一句单独的感觉与诗人交流的。另外,李和杜的诗有一个区别是,李诗中多采用过去时友人入蜀道还没有发生,李诗已出现了,而且每一读者读过后,好像旅游时结束后的轻松,而杜甫的则是雨已下过后,他与读者说,这雨是怎么下的。前者有畅想时的美感,后者有回忆时的欢欣。 第二, 追求与大自然的神秘契合交感,反对理性使人与自然的分离和对抗。 这一点是李白和所有浪漫主义诗人和文学家共同具备的,那就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宇宙意识。 庄周梦见蝴蝶,他分不清到是蝴蝶变成了庄周,还是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屈原在《天问》中,一连串向天发问,共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李白终身以大鹏自比,是他能够象大鹏一样在天空自由自在飞翔,还是大鹏能够像李白一样有放荡不羁的思想?!具有这强烈的宇宙意识的人,是不能为理性而牺牲自己内心的灵性的,他的灵性只能深深地来自于他强大的生龠,来自于他对生命对宇宙的神秘契合的强烈的爱。既然有白天存在,那么一定有黑夜存在,有“熵”存在,使我们的能量凝聚,既然生命是存在的,那么死亡也一定存在,生命是好的,那么死亡也一定是美好的,具有宇宙意识的人,能够超越事物偏执的两端,在两者这上静观两者的兴替变化,所以他进亦忧、退亦忧。李白就是这样一个人,能把生命中的得失、痛苦和欢乐,一起下酒的人,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对自己生命的强烈的爱,而这种爱时来源于任何一个自然生命生存的全部认同。整个人类发展史上,人的焦虑,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生命本真的焦虑,二,是道德上的焦虑。三,是精神上的焦虑,尼采说过一句话:“上帝死了!”---是他们共同的焦虑之声。具有了强烈宇宙意识的人,他们退了,退到山林做起了隐士,那里不再不会有政治战争的干扰和危胁其生命的存在,但他们为了摆脱精袖的无归依,他们向社会的道德进攻了,以获得人的精神生活的健全,李白是这样做的,庄子,嵇康,陶渊明都莫不如此。 现代派的绘画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画的整体效果,它看上去首先是一幅感人的画,然后细看却看只不过是一些色彩的点染和几何图形的罗列。这一点与古典绘画不同,它看上去是一些感人的细节,而后一幅画的意义才脱然而出。这就像李白的诗与杜甫的不同。 下面举一例:《观卢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整首诗没有固定的视点,不是一个“遥”反映出来的。诗人不是通常所说的站在高处,看瀑布的水向下奔泻,也不是仰视瀑布的水直从天上垂下,更不是一个为看瀑布,而找到一个相同高山头平视瀑布流淌的全过程。而是李白自己化做了瀑布的一滴水,在瀑布流下的过程中,恣意奔泻,他感觉到崖石的期待,这滴水不怕身体失重、生命失重的情况下,不管是那块岩在上面跌得粉身碎骨,他期待着这种辉煌。这滴水,用自己势能向下冲,而且越落越快,不可阻挡,这是他整个生命所蕴藏的最后的能量,那一滴水的重量不止是他生命的重量。这时,他不知瀑布是他,还是他是瀑布,天地晕眩了,岩石也模糊了,他也为自己的力量感觉陶醉了,三千里的长度对它来说太长又太短了,他有权利更深体味这种生活。 这首诗是与《卢山谣》先后写的,那时他六十岁,离他生命的终点只差两年。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讲,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有与天地合一的宇宙意识,梁实秋先生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如果到了相当年龄,还不失赤子之心,方寸之间诗意盎然,方是诗人。”那银河,那瀑布的水,那崖石,已不再有最初的涵义,而是他浪漫主义诗情的一部分了。下面我谈一谈浪漫主义诗人之死 1老子之死(按一般说法,他不称浪漫主义诗人之列,但他是具有宇宙意识和人类性的人)。他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就消失了。他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而去,我们不得而知。在一个战乱的时代,他抛弃了什么,但他和自己的形体合一,谁也干扰了他的心神,追寻他的大道去了。2庄子之死:林语堂《老子的智慧》中记载:“庄子快死的时候,弟子们商议要厚葬,但庄子说:“我用天地为棺木,日月做壁玉,星辰做葬珠,万物来送葬,这不是很壮的葬礼吗?还有什么可求的呢?”3屈原之死:在端五节投汨罗江而死,他绝不是简单的为楚国而死,他超脱了形体,他是吟唱着《天问》而死的,他是涌颂着《离骚》而死的。任何人拥抱着本真的自己而死的。那死是一种宇宙意识的体验,他的死亡是他生命之后的生命。 4李白之死:投水。他是乘舟大醉后,为捕捉水中的月亮而死的。他是吟着大鹏赋“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而死的,他是和自己心中的月亮一起死的。他投水时,月碎了,他成了水中的月亮,他寻到了月和生命的圆满和光亮。 每一个浪漫诗人都对自己生命赋予最大限度的认同。正是因为他最大的认同了自己的生命,所以他的一切都被他自己的行动赋于了永恒的生命力,连同他的死。每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之死都是人类灵性的一次极大的尙失,又是人类灵性的一次圆满。这是人类诗化人生历史的一次涅磐。 以上谈了什么是浪漫主义?什么是浪漫主义诗歌和诗人?而真正的成为浪漫主义诗人,首先是又必须浪漫地做人。 浪漫地做人的基础是学会心理状态有一种一成不变的特性,我们不妨称之为稳定性,如果没有外来的信息冲击,那么每个人会依照这种稳定性一如既往地生活下去。他遇到什么人说什么话,他是早晨干什么晚上干什么会有条不紊。但人的心理状态有一种易变性。当外来的信息量很大,他再继续按常规做事已成为不可能,他会寻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解放自己的苦闷。这时他对熟悉他的朋友说,会觉得他突变了一个人。而如果他觉察到周围人的因自己的心理状态而导致了对自己不利的看法,他会很犹豫彷徨,恨不得自己马上回到原来做事的方式中去,但这种情况正象“熵”一样有不可逆性,于是他留恋过去,他回忆过去,一直追塑到自己的童年,而否定了现在的一切失败和成功。 而浪漫主义诗人则不同。他们是善于改变自我的心理状态。而且会这种变化而由衷的高兴。他觉得自己又触及到更为崭新的生命内容。他还能保持那颗赤子之心,而不有损自己的灵性。所以他敢于让高力士脱靴,尽管他的同行会认为这是狂妄,认为这样做会导致他行事的不便,而他则一如既往。所以他敢去投水而死去捕捉月亮,他这样做,只是因为他喜欢有世俗所说的那种损失和意义。 确实,“诗言志”在心为心,在心为志,发而为诗。做人就像做诗一样,心里怎样想就怎样做,就是把人生的一切都转化成诗的意境了,行事的效果和其所想之间就达到了合一。不知他是做诗还是在说话,没有了世俗的理念。生命的过程中,每一改变所赋于的浪漫主义诗人感觉抓住了,不再停留在某一种状态了,浪漫主义诗人高兴自己能够适应了所有的状态,而自由自在生活了。人的每一次心理状态改变都可以说是过去的自我的一次死亡,如果你为这种改变而有一种荣誉感,崇高感,你会对自己有一种认同。而别人在一次活动中,打破了你的心理状态,给你一个崭新的思想,如果你有羞耻心恐惧心很焦虑,那你也同样是死亡了一次,如果你战胜了这种感觉,你会和他成为朋友,如果你没有远离这种生活,你会更强地自闭于自我。
“唐诗宋词”塑造民族精神 中国文学中博大深厚、富于文化底蕴,其中既有高度成就又易于大众接受的,是代表中国韵文最高成就的唐诗宋词。“唐诗宋词”由于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和民族文化底蕴,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我们在此无意夸大“唐诗宋词”的内涵外延,但它对培养民族的文化素质,确实是十分重要和直接的。唐诗宋词的情感意蕴,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使人们在接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首先,要了解唐诗宋词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平仄、押韵、对仗、词牌等。这些内容大致了解即可,不必深究。同时要知道所读唐诗或宋词的字面意思。 其次,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该诗或词的写作背景。这一点看似简单,却十分重要而又容易被忽略。因为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倾向,以及该诗的创作背景,才能深入地理解其思想情感内函,从而进入较深层次的理解。 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你不了解杜甫的经历思想,不知道他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热爱的情感,不理解人民的喜怒哀乐时刻牵挂着他心魂的话,就很容易把这首诗理解成一般性喜爱春雨的作品。在本诗中,杜甫对春雨的喜爱,是出于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因为好的春雨能滋润禾苗生长,能带来好的收成,让百姓吃饱饭,过好日子。因此诗人一开篇就以喜爱的口吻赞之为“好雨”,说其“知时节”而下。他的心、他的情、他对事物的喜怒哀乐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前提的。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了解了杜甫的生平思想,不但能透过字面意思,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而且能在感受其对祖国和人民热血情怀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渐渐地萌生爱国爱民的情感,并融化为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 又如李白的诗歌,在充分表现自己“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积极进取精神的同时,洋溢着对祖国大好山河无限热爱的情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等。每当我们读起这些诗句,无不热血沸腾,深受感染。如果能再了解一些李白的生平思想,那就更好了。再如读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只有了解了北南宋时期国家破败、家园沦丧、爱国志士满怀爱国情怀壮志,却报国无门的特定历史状况,以及岳飞的生平思想后,才能真正理解一位爱国将领内心深处那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民族情怀,进而受到感染和启迪,并转化为自己的民族情操和民族文化素养。 再次,感悟诗词情感意蕴,吟诵使之融为素质。在完成了上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后,还要“感其然,悟其所以然”,深入到对作品“情”的感受和“蕴”的感悟中,由学习知识进化到培养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感受其“情”、感悟其“蕴”呢?方法只有一个:读→ 朗读 → 朗诵 → 吟诵。一定要出声地读,而且由一般的“读”逐渐进入到“吟诵”。这样才能感受到作品中那犹如人体内流淌着的血液一样的“情”,感悟到如人的灵魂般的“蕴”。在经常地、多篇目地、反复吟诵“唐诗宋词”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素质。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自己真的“雅”了点,“和”了点,“儒”了些。 随着“唐诗宋词”的感受、感染、感悟及民族情感蕴蓄的加深,特别是更高层次的民族情感素质就渐渐地培养出来了。随之而来的是,所培养出来的文化素质将释放为我们前面所提及的能量,获得意想不到的人文效应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具有民族情感、爱国情感,更会在获得成功快乐的同时,享受着身为华夏子孙为国献力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愉悦和幸福,那是生命的最高意义和价值!
读了唐诗三百首后,我感到书里的诗个个都非常的好。比如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去泉,去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诗意是:天平山白去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谧,天上的白去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必要奔向山下,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还有一首诗也很好,是这样写的: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意是:自古以来,人们一到秋天只觉得万木萧条,不免感到悲伤。我说秋天比欣欣向荣的春天更好。在秋日晴空中那排腾云直上的白鹤多么矫健凌厉,把我们的诗情也带到蓝天上。这首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令人精神振奋。背过了90首古诗,我感到很高兴,我感受到古代诗人的那种伟大的精神,他们用简洁精湛的诗歌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有悲痛的报国情,有忧伤的相思情,还有婉转的亲情。像《陇西行》一样:“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将士们已经牺牲了,可家乡的亲人仍做梦盼他们回来,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和家人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憎恨。每一首唐诗都有自己的思想,我们只有背更多,就能吸收很多的营养,他对我们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梯度未曾 效法为你
议论唐诗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陆游用“钗头凤”这一调名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仳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一样地倏然而逝,未能共首偕老。因为这首词是咏调名本义的本事词,所以须首先交待一下词中本事。 一般的说法是:陆游初娶舅父唐闳之女,婚后夫妻相爱,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自己的侄女,陆游迫于母命不得不与唐氏离异。离异后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在一次春游中陆游与唐氏及其后夫士程邂逅于绍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唐氏得后夫同意,遣人送酒馔致意,陆游感于前事,遂题此词于沈园壁上。以上情节来自宋周密《齐东野语》,查其中却有失实之处。盖唐闳为鸿胪少卿唐翊之子。陆游有舅父六人,但其中并无唐闳游与前妻唐氏自然也不是表兄妹。但据宋代诸家笔记所载,陆游与前妻唐氏在一次春游中于沈园相逢,晤谈之后而作此词这是可以相信的。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是男子口吻,自然是陆游在追叙今昔之异;昔日的欢情,有如强劲的东风把枝头繁花一扫成空。别后数年心境索漠,满怀愁绪未尝稍释,而此恨既已铸成,事实已无可挽回。下阕改拟女子口吻,自然是写唐氏泣诉别后相思之情:眼前风光依稀如旧,而人事已改。为思君消瘦憔悴,终日以泪洗面。任花开花落,已无意兴再临池阁之胜。当年山盟海誓都成空愿,虽欲托书通情,无奈碍于再嫁的处境,也只好犹夷而罢。此词口吻之逼真,情感之挚婉,都不类拟想之作。如果没有生活原型作为依据,只凭虚构是不会写得如此真切感人的。以上谈的是这首词的总体印象,为了印证这一印象,还可以从语言意象入手做进一步的分析。“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三句抚今追昔,所表现的情感是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红酥”言其细腻而红润。李清照《玉楼春》(红梅)词:“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看南枝开遍末?”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其中便寓有爱怜之意。词人为什么只写手如红酥?这是因为手最能表现出女性的仪态。如《古诗十九首》“纤纤濯素手”;苏轼《贺新郎》“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都是借手来显现人物的体态与仪表的例子。但在这首词里,词人不仅借对手的描写来衬托唐氏仪容的婉丽,同时联系下句“黄縢酒”来看,正是暗示唐氏捧酒相劝的殷勤之意。这一情境陡地唤起词人无限的感慨与回忆:当年的沈园和禹迹寺,曾是这一对恩爱夫妻携手游赏之地。曾几何时鸳侣分散,爱妻易嫁已属他人。满城春色依旧,而人事全非。“宫墙柳”虽然是写眼前的实景,但同时也暗含着可望而难近这一层意思。“东风恶,欢情薄”是借春风吹落繁花来比喻好景不常,欢情难再。“东风恶”的“恶”字多有人理解为恶毒之恶,这是不对的。由于对“恶”字语义的误解,更将此句加以引伸,认为“东风恶”是陆游影射自己的母亲太狠毒,拆散了儿子的美满姻缘。这更是望文生义的无稽之谈。为了纠正对此句的错误理解,在此不得不稍加辨证。盖宋元时语中的“恶”字本为表示事物程度的中性“甚词”,义同太、甚、极、深,并不含有贬义。如康与之《忆秦娥》词:“春寂寞,长安古道东风恶。”意谓春光已去,而长安古道上的春风还在劲吹。周邦彦《瑞鹤仙》词:“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是说西园落花已经飘零满地,东风又何必刮得如此之甚呢!元胡只从《快活三过朝天子》散曲:“柳丝舞困小蛮腰,显得东风恶”。这是形容春风中杨柳不停地迎风飘舞,显得东风甚猛;如果柳丝是小蛮的腰肢,她必定感到十分困倦了。据此可知“东风恶”并非影射陆游的母亲。至于这首词在客观上是否具有反封建的社会意义,这是另一回事,不应和词的本文阐释混为一谈,否则将会曲解作品原意而厚诬古人之嫌了。辨证既明,那么“一怀愁绪”以下三句自然是紧承好景不常,欢情难再这一情感线索而来,是陆游在向前妻唐氏倾诉几年来的愁苦与寂寞。最后结以“错、错、错”三字,却是一字一泪。但此错既已铸成,即便引咎自责也于事无补,只有含恨终身了。 词转下阕,却另起一意。这里是用代言体直拟唐氏口吻,哭诉别后终日相思的苦情:“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这三句词因为是拟唐氏口吻,所以仍从往日同赏春光写起,而丝毫没有复沓之感,反而令人觉得更加凄楚哀怨,如闻泣声,如见泪眼,人物音容,宛然在目。“春如旧”一句与前阕“满城春色”相对应,既写眼前春色,也是追忆往日的欢情,但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了。“人空瘦”,正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空”字,写出了徒唤奈何的相思之情,虽然自知相思无用,消瘦无益,但情之所钟却不能自己。“泪痕红浥鲛绡透”,正是数年来终日以泪洗面的真实写照。“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四句写出了改嫁后的无限幽怨:任它花开花落,园林清幽,但却无心观赏登临。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认为:“‘闲池阁’此指沈园近迹。”虽也可通,但不如解为赵氏园林为更近词之本意。盖从前阕“满城春色”,后阕“春如旧”所写景色来看,都不是暮春气象。因此说“指沈园近迹”就与前文牴牾不通了。另据陈鹄《耆旧读闻》说:赵士程“家有馆园之胜”,可见这两句指唐氏改嫁后不能忘情于前夫,赵家虽有园林池阁,却因抑郁寡欢而从未登临。下转“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用前秦苏蕙织锦回文诗赠其丈夫故事,直将改嫁后终日所思和盘托出,补足上二句之意。结句“莫、莫、莫”三字为一叠句,低徊幽咽,肝肠欲断,这是绝望无奈的叹息,也是劝慰前夫,自怨命薄的最后决别。据说唐氏在沈园与前夫会晤之后,不久便抑郁而死。
据我所知,南京地区比较有影响的诗刊杂志就三家而已。1、雨花文学月刊创办于1957年,系江苏省作家协会机关刊物。 -2、扬子江诗刊: 210024南京市颐和路2号主编:子川 、青春诗刊: 210018南京市成贤街43号其他的地区你也可以投阿,机会才多诗刊: 100026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星星诗刊:610012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诗歌月刊:230021合肥市大钟楼邮政局518信箱诗选刊: 050021石家庄市槐北中路192号邮箱绿风诗刊:832000新疆石河子市北二路艾青诗歌馆黄河诗报:250001济南市经六路117号诗潮: 110003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邮箱刘川诗林: 150010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91号散文诗刊: 413000湖南益阳市长坡路8号扬子江诗刊: 210024南京市颐和路2号主编:子川 新国风诗刊: 100073北京73号信箱17分箱中国诗人: 110041沈阳市大东区大什字街62号富仕家园《中国诗人》编辑部诗前沿: 101101北京通州区翠屏北里16号中国长城学会孙文涛乡稻诗报: 124000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渤海路129号市群艺馆欲凝人民文学: 同诗刊青年文艺家: 同上中国作家: 100720北京沙滩北街2号当代: 100705北京朝内大街166号十月: 100011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 顾建平青年文学: 100708北京东四12条21号 邮箱柳宗宣中华散文: 同当代散文选刊: 450003郑州市经七路34号散文天地: 350002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省文联昆仑: 100081北京白石桥路42号北京文学: 100031北京前门西大街97号中国校园文学:100037北京百万庄南街14号收获: 200040上海市巨鹿路675号上海文学: 同上萌芽: 200040上海市延安中路839号文学报: 200031上海市湖南路105号天津文学: 300040天津和平区新华路237号散文: 300020天津市张自忠路189号女子文学: 石家庄市平安南大街道办事24号散文百家: 054001河北邢台市顺德路136号山西文学: 030001太原市南华门东四条都市(文学双月刊):046000太原市南肖墙2号 赵少琳“对抗与碰撞”黄河:同山西文学草原: 010010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乌兰察布西路318号散文世界: 100007北京东城区东旺胡同41号黄河文学: 750004银川市民生街23号鸭绿江: 110041沈阳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芒种: 110003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9号作家: 130021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春风: 130061长春市同志街5号北方文学: 150001哈尔滨市南岗区理治街2号 刘云开钟山: 210009南京市湖南路10号雨花: 同扬子江青春: 210018南京市成贤街43号江南: 310006杭州市还城西路33号省府4号楼11层E: 或 诗歌编辑 米女东海: 同上西湖: 310006杭州市延安路市府综合楼文学港: 315000浙江宁波市药行街220号清明: 230001合肥市芜湖路168号同济大厦福建文学: 350002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厦门文学: 361005厦门市文联大厦星火: 330046南昌市八一大道371号创作评谭: 同上山东文学: 250001济南市洪楼南路10号时代文学: 同上芳草: 430010武汉市汉口解放公园路44号长江文艺: 430071武汉市东湖路417号报告文学: 430022武汉解放大道新育村66号长江文艺出版社母语: 410003长沙市上大垅东风二村芙蓉: 410006长沙市银盆南路67号湖南文艺出版社唐朝辉0731-8882332 作品: 510635广州市天河北路龙口西路552号广州文艺: 510030广州市文德路170号广西文学: 530023南宁市建政路28号诗歌组冯艳冰 (办)5624354(传)南方文学: 541001桂林市榕城路41号天涯: 570003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1号楼六层《天涯》杂志社四川文学: 同星星红岩: 630015重庆市中山三路重庆村30号青年作家: 610016成都市北新街44号山花: 550002贵阳市科学路66号花溪: 550001贵阳市醒狮路27号滇池: 650216昆明市文艺路3号市文联边疆文学: 650031昆明市翠湖北路1号西藏文学: 850001拉萨市北京中路85号 张世文 唯色延河: 710001西安市建国路83号延安文学: 716000延安市七里铺文艺之家大楼美文: 710003西安市莲湖巷2号百花: 710003西安市西七路169号长安: 同美文飞天: 730000兰州市东岗西路586号阳关: 735000甘肃酒泉市西大街金城: 730030兰州市文联红柳: 733000甘肃武威市北关西路25号中国西部文学:830000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22号绿洲: 830002乌鲁木齐市光明路15号朔方: 750004银川市文化东街23号青海湖: 810008西宁市五四西路1号文苑:751100宁夏银南地区文联鹿鸣:9014010包头市金融大厦7楼灵水:530001广西南宁市明秀路18号大家:650001云南昆明市书林街100号书城:200001上海市汉口路300号2101——2103室阳光:100013北京安外和平里9区1号 64204251文学与人生:330009南昌沿江路77号市文联大厦 魏小英中国铁路文学:100054北京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称T:E:大开发诗刊:550003贵阳市浣纱路66号省招生办10楼()T:E:国际华文诗刊:361012厦门市七星西路150号惠祥花园E栋602室E::(传) 8810475新诗界:100083北京德外北沙滩1号E:中西诗歌:510410广州市黄石东路434号14栋303信箱温志峰E:拉萨河:850000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江苏东路红豆:530012广西南宁南环98号 2615374E:
诗人李玉生,又名李犁,辽宁人,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美学硕士。上世纪80年开始写作诗歌和评论,1989年他的代表诗歌作品《走出家园》获诗潮杂志社和香港东方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东方诗潮诗歌大奖赛”一等奖。李玉生在辽宁先后担任过报纸和文学杂志以及出版社的副总编辑。他的出版诗集《黑罂粟》《一座村庄的二十四首歌》、文学评论集《拒绝永恒》、诗人研究集《天堂无门——世界自杀诗人的心理分析》。长诗《北方》2001年获中国诗歌学会举办的“首届美岛杯中国网络诗歌大奖赛”一等奖。现在北京一家影视公司做艺术总监。
lz可以来天使领域浮云殿,天使是一个权威投稿平台,里面各色约稿函涵盖面广,要求约稿函有标注,字数要求也有明细,有大神专门探路,版主组搜索织探路队辨别真假,约稿函有编辑联系信息,和编辑沟通不费力。而且天使有专门的投稿指南,探路成果,专门的入门攻略可供阅读。浮云殿短篇约稿,约稿涵盖面广,文章各类型都有涉及,杂志,报刊都有。 回望筑长篇约稿,内地台湾都有,还涉及晋江,纵横,起点,红袖之类的网站写稿。ps:诗刊一般都是杂志篇首或是栏目,没有特有的刊物,所以亲可以去浮云找找,上至青年文学,下至疯狂作文(这个排位是由稿费和上稿难度决定的)都收诗歌的,邮箱太多,就先贴两个吧。青年文学:邮箱:疯狂作文:投稿邮箱:
李犁,又名李玉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诗歌和评论,后停笔。2008年重新写作,评论多于诗歌。出版诗集《大风》《黑罂粟》《一座村庄的二十四首歌》,文学评论集《烹诗》《拒绝永恒》,诗人研究集《天堂无门——世界自杀诗人的心理分析》;有若干诗歌与评论获奖。为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辽宁新诗学会副会长、《深圳诗刊》执行主编。
柯蓝,原名唐一正,我国延安时期的老作家、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散文诗的普及传播者、当代散文诗奠基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周立波、康濯、柯蓝和蒋牧良并称湖南省文学界四大巨头。当时中央号召作家回原籍体验生活、搞创作。柯蓝积极响应号召,二话不说从上海回到湖南。
解放后,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徐特立有感于他们一家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为他父亲题写了一块石匾立在墓前:正气长存。
扩展资料
柯蓝的成就
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在十一个解放区用九个版本印行,还受到毛主席的推荐,由军调部带到大后方在香港出版,流行东南亚,被日本、苏联翻译。
他的作品,《少年旅行队》被选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科书、鄂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教科书。《飞红滴翠记黄山》被选入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书。
2001年中国作家代表大会授予他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还专门开设了"柯蓝文秋文库",收集了他们的全部著作和手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柯蓝
本名:钟好好 生日:1972年7月25日 生肖:鼠 身高:172CM 体重:50KG 家庭成员:爸,妈 爷爷:钟期光上将 主持栏目:《BAZAAR绝对时尚》 栏目所属电台:旅游卫视 最喜欢的人:张小燕 擅长的语言:英语 国语 广东话 上海话 最喜爱的电影:Gone With The Wind 最喜爱的书:红楼梦 最喜欢的组合:SimplyRed 休闲活动:睡觉、做白日梦、乱跳乱跑、看书、打羽毛球 最喜爱的颜色:永远的蓝色 做过的职业:模特,主持人,演员 1995年加入CHANNEL[V],成为亚洲第一批VJ。1995年,跨台加入凤凰卫视中文台。 柯蓝拥有甜美笑容,智慧从容,活泼开朗,是观众眼中的欢乐天使。多才多艺的她,既主持节目,又当模特儿,近年更全力向影视界发展,曾参与多部电影、电视剧的演出。 电视作品 2010年《中国远征军》 导演:董亚春 2010年《我的非常闺蜜》 导演:康洪雷 2009年 《手机》 导演:沈严 2009年 《半路兄弟》 导演:姚晓峰 2008年 《人间正道是沧桑》 导演:张黎、刘淼淼 《国歌》 导演:龚若飞 2007年 《我们俩的婚姻》 导演:李自人 情景喜剧《爱梦电影》 导演:高亚麟 2006年 《戈壁母亲》 导演:沈好放 《最亲的敌人》 2005年《靠近你温暖我》 导演:张建栋 《俏女冲冲冲》 导演:周华宇 2004年 《午夜阳光》 导演:张晓光 2004年《女人背后的女人》 导演:姜钧阁 2001年《一家之主》 电影作品 2009年 《火星宝贝之火星没事》 导演:刘仪伟 2005年 《惊情神农架》 导演:宁敬武 2003年 《西贡姿色》 导演:马晓勇 2002年 电视电影《十全十美》 2000年《开往春天的地铁》 《如果没有爱》(又名《海南海南》) 导演:张元 1999年 《相约2000年》 [1] 从资深VJ转身变成演员的柯蓝做客百度,再次客串做了一回VJ,竟发现自己播报的排行榜中的歌曲与歌手熟悉的并不多,因为排行榜上多数歌手都是选秀歌手,柯蓝也谈起了最近炒的沸沸扬扬的选秀节目和《快乐女声》,柯蓝说那些唱歌都不在快女是越来越不会听了。而谈起美食来柯蓝变得非常兴奋,不仅品尝了工作人员特地为她购买的港式小点,并一一点评起来,那神情活像一位美食家。而如今主持时尚通晓穿衣之道的柯蓝还帮一位现场的女粉丝来了个华丽的大变身. [编辑本段]作家 柯蓝,笔名亚一、木人,原名唐一正,1920年生,湖南长沙人。1935年就读于第一师范五十三班,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在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担任新闻文化工作。先后入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毕业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先后任延安群众报社记者、主编。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写成反映人民抗日斗争的章回体中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由于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在十一个解放区用九个版本印行,还受到毛主席的推荐,由军调部带到大后方在香港出版,流行东南亚,被日本、苏联翻译。1945年写成反映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小说《红旗呼啦啦飘》在香港出版后受到 文坛泰斗茅盾先生的赞扬,也被日本、苏联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的《早霞短笛》是中国第一部题材、形式多样的散文诗集,他首创提出了以中国散文诗的联组形式、载体论和散文诗的四大美学特征等理论,改变了中国散文诗的历史面貌。建国后,在上海历任《劳动报》副社长兼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副所长、《文艺月报》编委等职。1958年与文秋合写长篇小说《蔺铁头红旗不倒》。1961年回湖南深入生活,从事专业创作。我国第一个国际上获多次大奖的电影《黄土地》是根据他本人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的,创散文改编电影获国际大奖之先。他创作的传记文学《王孝和的故事》、《徐特立传--命运之谜》等也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并获大奖。他和夫人文秋共同创作的历史革命长篇小说《风满潇湘》是以毛泽东主席秋收起义为背景的,被湖南电视台改编为电视剧上演。《苏联大百科全书》也开设了关于他的辞条。由于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2001年中国作家代表大会授予他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还专门开设了"柯蓝文秋文库",收集了他们的全部著作和手稿。柯蓝先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香港)中国散文诗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他的作品,《少年旅行队》被选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科书。《飞红滴翠记黄山》被选入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书。 全文如下: 飞红滴翠记黄山 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全山面积大约1200平方公里。号称方圆500里的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 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可谁能想到,眼前这座黄山,竟是亿万年前地壳中的岩浆凝固后形成的花岗石群;这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群峰,竟是日晒雨淋、水流侵蚀这些大自然的能工巧匠“雕刻”“装饰”的结果!地质学家告诉我们,两亿多年前,黄山这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过了一亿多年,海水退去,留下了一片丘陵。以后在猛烈的地壳运动中,地层断裂,岩浆活动,形成了黄山的基础。到了距今7000万年到6500万年前,地质学上称为新生代第三纪的地质时期,我国大陆上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黄山大约是这个时期形成的。在距今二三百万年时,地球进入了第四纪冰川时代。由于长期受寒冷气候影响,黄山山体受到较大侵蚀,地形变化很大,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真是峰峰有奇观,处处是仙境。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联翩,寻根问底,神游天外了。 巍峨黄山,群峰挺拔。天都峰海拔1810米。由于它是黄山的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之一,在群峰的环抱中,好像是天国的都会,所以取名“天都峰”。这是—座高耸入云,盘空千仞的险峰。它以高和险,使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长叹。 如今,从下到上,都有了登山的石阶,还安上了护栏,系上了铁链。然而,这小路仍是太陡太险了。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手里抓着摇晃的铁索,几乎垂直向上攀登,这时,如果回首身后,两侧斧劈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万丈深渊,不能不叫人心惊胆战。如果从远处遥望,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鱼贯而上,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在快要到达山顶的地方,石阶更窄,只能容一人通过。人们在攀登时,互相扶持,互相照应,互相鼓励,虽然并不相识,但因目标一致,倒像是一个登山的集体。 现在,当我们登上刻有“登峰造极”四个字的天都峰绝顶时,正如同经过一番搏斗之后获得成功一样,眼前景色给了我们极为难得的满足。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涌,山峰若隐若现,就像航船、岛屿飘浮在汪洋大海上。这时,我们不由得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一下涌进脑海之中,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穿过一线天,再过“蓬莱三岛”,直上玉屏楼。玉屏楼文殊洞顶上,有一棵破石而出、寿逾千年的古松。它的一根长枝低垂伸展,仿佛是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 黄山素有“无石不松”之称。黄山松多生长在海拔800米到1700多米的高山上,还有不少就长在峭壁岩缝之中,黄山松针叶短粗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无论何种姿态,都显示出顽强的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长年的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这是何等的气派! 黄山的最高峰是莲花峰。它独出于群峰之上,仿佛是枝 含苞欲放的新莲。登上峰顶,放眼天外,真是令人心往神驰。 沿“百步云梯”而下,翘首昂视“鳌鱼峰”,上有一巧石,如同一只“螺蛳”。看上去好像一条巨大的鳌鱼要一口吞掉“螺蛳”。可是,你从另一个方向望去,它又像鳌鱼驮着一只金龟。 西海中的“飞来峰”,从侧面看,像一块巨大的石峰从远方飞来,悬置在别的石峰上。可你从正面看,它却像一只桃子,人们又称它为“仙桃峰”。 黄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观海”,是一只石猴蹲在狮子峰顶,也真难为它有这么好的耐心,千万年来一动不动地观望着眼前飘逝的烟云。遇到晴朗的日子,虽然没有云海茫茫,却是别有一番景观。山脚下太平县境内,呈现出一片秀美如画的田园风光,适逢此时,人们又称“猴子观海”为“猴子观太平”了。 在黄山群峰中,那些高高低低、争相崛起的巧石,千姿百态,给人以丰富的想像力。光是听它们的名字,就足以使你产生一种遨游天宫仙境的幻觉了。“五老上天都”“姊妹牧羊”“仙人下轿”“仙人把洞门”“老僧人定”“猪八戒吃西瓜”“仙女绣花”“丞相观棋”“仙人踩高跷”“八仙飘海”等等,这一类是拟人的,都离不了神仙气。“兔儿望月”“金龟探海”“双猫扑鼠”“猴子捧桃”犀牛望月””松鼠跳大都”等等,这一些是喻物的,全离不开禽兽形。在黄山,你可以结识许多“天国仙友”,又可参观一个奇特的“动物世界”。 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 峰是云之家,云是峰之衣。黄山的烟云,也是黄山一绝。人们在高峰之上,如登仙界云霄,轻盈的云雾忽东忽西,一上一下,若即若离,仿佛是山峦、峰石的恋人,难舍难分。黄山在一年中,竟有200多天是沉浸在云雾的怀抱里。淡淡云雾,澜翻絮涌,烟海千里,使黄山的千条泉流和万道山谷隐现在虚幻之中。云雾的皎洁,云雾的柔美,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云雾使黄山成了梦幻的艺术之宫。谁能设想亿万年前,那些熔融的岩浆,竟给我们凝固成这么一个人间仙境! 然而,黄山的这一切,只有在华光照耀的时候,才显得格外娇娆。清晨,当四周还是一片漆黑的时候,游人们就起身,踏着晨露去看日出。由于对云海日出的向往,使他们忘却了前一天登山的疲乏和黎明前的寒意,匆匆忙忙赶向海拔l700米的清凉台,等待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幸运地看到日出,如愿以偿。有不少人遇上了阴晦天气,就不无遗憾了。但是,只要是看到了黄山日出的人,他一定会在心灵深处铭刻下这无法忘却的时刻。如果说泰山的旭日东升是庄严神圣的活,那么黄山日出则是无比的瑰丽、壮观、辉煌! 当那遥远的天际,微明的东方出现鱼肚白色时,人们 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而当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时,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欢呼。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因为大家都不愿破坏这黎明前的肃穆。也许是由于大地尘埃和光线折射的物理因素吧,冲破北海云雾,喷薄而出的太阳是暗红色的。但是,在一刹那间,太阳好像经过了一次净化,变成了纯净的橘黄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蔚蓝色的天空,剪影般的群峰山松,五彩缤纷的云海霞光,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穷,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仙山琼阁。这景致真是难以用笔墨形容。啊,太阳!人们对它的感情,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拟的。不论是初生的红日还是即将消失的落日,都是红彤彤的巨大的火轮,披着五光十色,一瞬万变的彩霞,给天下万物以无限生机和柔美的抚爱。即使落日给我们留下夜晚的黑暗,那也没有什么可怕,那闪光的星星,仿佛是太阳在黑暗中留下的火种。它守卫在天幕上,也守卫在人们的心灵中,为迎接明天更美丽的日出,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大概就是由于这些原因,人们在日出和日落中才得到了使人沉醉的美的享受,才赞美火和光明中诞生的一切吧。 游人下山后,往往会在临近黄山脚下的温泉浴室里洗个温泉澡,兴致高的还会去室内温泉游泳池里游个痛快,这温度恰到好处的泉水,会冲掉你登山的劳累,是那样解乏,舒适。也只有此时此刻,你才能对黄山的温泉有温馨之感,而为之叫绝! 作品 与文秋合写的长篇小说《暴动》(原名《秋收起义》),以及反映海军战斗生活的长篇小说《祖国海岸》,短篇小说集《竹楼夜话》,散文集《起飞的孔雀》、《上海散记》、《火车上的少校》,散文诗集《早霞短笛》,电影文学剧本《铁窗烈火》,儿童文学作品《王孝和的故事》、《雾海枪声》、《马戏团的秘密》、《少年旅行队》等
目录[隐藏]【艺人柯蓝】〖电视作品〗〖电影作品〗【作家柯蓝】〖作品〗 [编辑本段]【艺人柯蓝】 个人档案 姓名:柯蓝 英文名:Michelle 生日: 家庭成员:爸,妈 生肖:马 身高:170CM 体重:50KG 血型:A型 星座:狮子座 出生地方:北京 主持栏目:《音乐无限》 栏目所属电台:凤凰卫视 最喜欢的人:张小燕 擅长的语言:英语 国语 广东话 上海话 所属经纪公司:北京橙天拾捌文化经纪有限公司 最喜爱的电影:GongWithTheWind 最喜爱的书:红楼梦 最喜欢的组合:SimplyRed 休闲活动:睡觉、做白日梦、乱跳乱跑、看书、听 最喜爱的颜色:永远的蓝色 做过的职业:模特 曾任多份高级时装杂志的封面模特儿,柯蓝在1994年加入卫视音乐台,深受亚洲观众欢迎。1996年,她加入凤凰卫视中文台,成为《音乐无限》的主持人,让更多内地观众知道柯蓝这个名字。 柯蓝拥有甜美笑容,青春可人,活泼开朗,是观众眼中的欢乐天使。多才多艺的她,既主持节目,又当模特儿,近年更全力向影视界发展,参与多部电影、电视剧的演出。 掌握丰富娱乐信息的柯蓝,对主持《相聚凤凰台》及《港台娱乐风》的工作,可谓驾轻就熟。[编辑本段]〖电视作品〗 2000年《我们俩的婚姻》 《靠近你温暖我/靠近你,温暖我》 《俏女冲冲冲》 《一家之主》 2005年《午夜阳光》 2006年《戈壁母亲》饰孟苇婷 合作演员:耿乐 刘佳 巫刚 2008年《人间正道是沧桑》饰瞿 霞[编辑本段]〖电影作品〗 2000年《相约2000年》 《开往春天的地铁》合作演员:耿乐 徐静蕾 《惊情神农架》 2003年《西贡姿色》 2006年《如果没有爱》[编辑本段]【作家柯蓝】 柯蓝,笔名亚一、木人,原名唐一正,1920年生,湖南长沙人。1935年就读于第一师范五十三班,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在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担任新闻文化工作。先后入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毕业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先后任延安群众报社记者、主编。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写成反映人民抗日斗争的章回体中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由于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在十一个解放区用九个版本印行,还受到毛主席的推荐,由军调部带到大后方在香港出版,流行东南亚,被日本、苏联翻译。1945年写成反映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小说《红旗呼啦啦飘》在香港出版后受到文坛泰斗茅盾先生的赞扬,也被日本、苏联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的《早霞短笛》是中国第一部题材、形式多样的散文诗集,他首创提出了以中国散文诗的联组形式、载体论和散文诗的四大美学特征等理论,改变了中国散文诗的历史面貌。建国后,在上海历任《劳动报》副社长兼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副所长、《文艺月报》编委等职。1958年与文秋合写长篇小说《蔺铁头红旗不倒》。1961年回湖南深入生活,从事专业创作。我国第一个国际上获多次大奖的电影《黄土地》是根据他本人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的,创散文改编电影获国际大奖之先。他创作的传记文学《王孝和的故事》、《徐特立传--命运之谜》等也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并获大奖。他和夫人文秋共同创作的历史革命长篇小说《风满潇湘》是以毛泽东主席秋收起义为背景的,被湖南电视台改编为电视剧上演。《苏联大百科全书》也开设了关于他的辞条。由于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2001年中国作家代表大会授予他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还专门开设了"柯蓝文秋文库",收集了他们的全部著作和手稿。柯蓝先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香港)中国散文诗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她的作品,《少年旅行队》被选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编辑本段]〖作品〗 与文秋合写的长篇小说《暴动》(原名《秋收起义》),以及反映海军战斗生活的长篇小说《祖国海岸》,短篇小说集《竹楼夜话》,散文集《起飞的孔雀》、《上海散记》、《火车上的少校》,散文诗集《朝霞短笛》,电影文学剧本《铁窗烈火》,儿童文学作品《王孝和的故事》、《雾海枪声》、《马戏团的秘密》、《少年旅行队》等。
散文诗杂志主编:不能为钱降低杂志档次“你们大老远的从长沙跑来采访,但我个人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啊!一个编杂志的人,长时期为人作嫁衣,已经不看重什么荣誉了。虽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个荣誉非常高,能够获得也不容易,但我更愿意就我们《散文诗》杂志的事情和你交流交流。”2013年5月9日,《散文诗》杂志主编冯明德甫与记者见面就这样说。《散文诗》是益阳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的刊物。说起老冯与这本杂志的缘份,还有几分传奇色彩。1986年5月,冯明德在一次酒后遇到了《散文诗》的创办人邹岳汉。那时,冯是益阳市床单厂的工会副主席。邹岳汉当时是该杂志的主编,他说:“小冯你平时喜欢写写画画,现在市文联的专职干部调走了,我们把你借来怎么样?”其实,说是市文联的专职干部,实际就是协助邹编辑《散文诗》杂志。面红耳赤的冯明德头脑一热,答应了。借调到文联后,冯明德才知道当时这个杂志是个既无编制、又无经费、也无场地的“三无”单位。更重要的是,这个杂志还没有刊号,每一期都由几个文学青年自费筹资印刷。“我是第二期开始接手具体编辑工作的,记得为了节约几个制版费,我们居然出版了两个第三期。”生活中的冯明德更像一个艺术家,长发披肩,说起话来手舞足蹈,快言快语:“我个人不看重荣誉并不代表我们这个杂志不需要社会的支持。办纯文学杂志这么多年,我始终认为政府不能不支持,但也不能太支持,太多的支持实际会使办刊物的人产生依赖性,使其不思进取……”冯明德一说起办杂志就特别兴奋。“今年,我们的工资开始改为财政支出,我工作了这么多年,终于第一次吃上‘皇粮’了。不过,我相信我们这些人是不会变懒的,因为我们都想使《散文诗》更上一个台阶。”杂志没上柜就吸引了女大学生,小拖车拉出了大市场1992年《散文诗》获得了公开出版物的刊号。在此之前,《散文诗》在原益阳市文化馆借用一间10来平方米的办公室办公,有读者来访,只能起身让座或到走廊上说话。1995年到2000年,杂志又移到益阳市总工会租用一套旧车库办公,简陋的办公设施、狭小的空间,冯明德等几位工作人员夏天是短裤赤膊上阵,冬天则是生着炭炉取暖。“不过,从那时开始,就经常有作者专门来到编辑部谈散文诗。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来了精神。你不知道,我们这些喜欢文学的人的‘疯劲’的,为了诗,我们可以不吃不睡。”也正是凭这股‘疯劲’,冯明德等人很快就使《散文诗》站稳了脚跟。“这些年纯文学刊物普遍不景气,为了在这个大背景下有所突破,我们这些编辑就成了推销员、搬运工。我们时常会利用出差的机会,把刊物带到省外。”1988年上半年,益阳市文联组织人员到河北等地考察学习,冯明德他们用一辆行李小拖车,拉着1000册当年第5期《散文诗》到石家庄邮局报刊零售公司联系代销,该公司经理对名不见经传的《散文诗》不熟悉,加上当时市面上到处都是美人图系列的言情杂志和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根本就不屑于销售纯文学刊物。“我好说歹说他就是不松口,只好提出自己站柜台在其报刊门市上摆放刊物试销。说来凑巧,刊物还没摆上柜台,碰巧河北大学一女生路过,一见我们的杂志就爱不释手……就这样,那经理动心了,他说:‘想不到这小小的诗歌刊物也有人喜欢,你们千里迢迢从湖南来也不容易,就全部放到这里代销吧!’”冯明德却只放了300册在石家庄代销,余下的刊物又用小拖车拉到了北京、南昌等地开辟销售点。“作为主编,我感到最高兴的是,现在我们杂志的几位编辑在寄发刊物时,卸车、打包等都是自己动手干。为适应现代节奏,接收网上来稿,没有资金添置电脑,编辑们就从自己家里搬来电脑用。出差在外,仍是随时随地抽时间了解市场行情,开辟发行网点。”不过,值得要说的就是,整个《散文诗》杂志连冯明德一起在内也就3个编辑和一个负责发行的人员。“我们离怪物还有一段距离,但已经十足的另类了”而今,散文诗可谓声名远播。老冯说:“我们几个编辑却并未因此搞到什么钱,很多时候,我们仿佛仍旧是停留在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青年的层面上,我们更看重精神的东西。”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杂志现在每本订价是3元,除去印刷、发行以及稿费,可以赚到3角钱。也就是说,我们每个月有2万元左右的毛收入,我们4个人的人员工资以及办公费用全在这2万元里开销,时常,来个什么客人的,我们都只能私人掏钱来接待。”曾经多次有人建议,利用《散文诗》现有的影响参与一些商业活动。“那样的确可以赚到一些钱,在短期内,我们的钱包也可以鼓起来点。但是,如果杂志的版面充斥着广告,那就势必会降低杂志的档次,所以,我宁愿不要钱……我们千万不能为了增加几个钱而使杂志有半点损伤啊!”在冯明德看来,《散文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偏于一隅。地处在益阳这个经济和信息相对滞后的地方,金钱这些东西对他们的冲击还不是那么明显。同时,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除了一心一意地把现有这个杂志编辑好之外,别无其他的奢望,也不敢有其他的奢望。”近几年,益阳市对《散文诗》增加了部分投入,但这些钱相对于《散文诗》发展的需要仍然是杯水车薪。“我们想拥有更多的钱把杂志办得再风光一些,但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面对现实……”一次,恰逢几个企业界的朋友来看望老冯,见老冯这些人边喝着一杯清茶边一板正经地讨论着文学话题很不理解:“都什么年代了,你们这些人还对这些话题感兴趣?”老冯冲那几个朋友笑了笑,轻言细语地说:“也许每个时代都有几个怪物和另类,我们这些人虽离怪物还有一段距离,但已经是一个十足的另类了。”“散文诗只是一条小溪,我们要使它能够潺潺地流下去”《散文诗》在益阳市仅发行22本,在湖南省的发行量也只在全国排行12位,但在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发行量却十分可观。“很多外地读者知道《散文诗》在益阳,益阳有个《散文诗》。每年,都有不少外地读者和散文诗爱好者来到益阳,来到《散文诗》杂志社。湖南城市学院有学生曾告诉我,因为《散文诗》才报考益阳的大学。湖北大学三位刚毕业的女生因为《散文诗》,专程来益阳求职……”冯明德说。据悉,《散文诗》是全国9468种期刊中主办城市最小、在职人员最少、办公条件最简陋,但它逐步形成了作品求精短,形式求精美、印制求精良的“三精”独特风格,并进一步朝“精品化、大众化、礼品化、审美化”的方向发展。22年来,出刊200多期。期发行量由最初的3000册增加到7万册,年发行量80万册、总发量逾1000余万册,成为了我国新世纪以来发行量最大的诗歌刊物。“我们先后出席了北京中国报刊业发展成就博览会、香港第六届国际书展、莱比锡国际书刊博览会。《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文艺报》及全国各大诗刊诗报、网站曾予以报道或有专文评介,并被载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纲》。《散文诗》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散文诗》出席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品质·特色·发展——全国中小型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并在会上作为全国文学期刊的惟一代表介绍经验。”冯明德边向记者介绍这些,边陷入了沉思。“我觉得网络是我们纯文学刊物的最大敌人。我现在要思考的就是,《散文诗》如何面对网络的冲击?时代在变,《散文诗》杂志也得变。所以,我们无论是办刊宗旨还是办刊思路都得变……”在冯明德看来,许多路不是有多难走,而是能够走多远。“如果文学是一条大河,那散文诗仅仅只是一条小溪。我个人认为,高扬艺术的旗帜,坚守高雅文学的净土并非神话,关键是怎么去做?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使这条小溪能够潺潺地流下去,不求汹涌澎湃,但求永不干涸。”三言二拍:坚守净土冯明德因把一本纯文学刊物《散文诗》办得红红火火而被授予“200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初闻这一消息,我着实有些惊讶。曾记得还是文学青年的时候,我就拜读过《散文诗》,这些年下来,由于忙于生计,很少再去读《散文诗》。当然,这样说其实也是一种托辞,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随着纯文学热的降温,关注点发生了变化。虽没常读《散文诗》但并代表我对该杂志没有兴趣。时间催人老,然而,青春年少时那美妙的文学情结却不曾老去,因此,稍有时间,我就喜欢去翻看那些文学刊物,并从中汲取营养以丰富自己的人生。诚然,这是一件十分欣慰的事情,也是一次心灵的完美旅行。所以,我无论如何都应该去感谢像冯明德以及《散文诗》这样的人、这样的杂志,正是他们坚守了那样的一方净土,才使得我们的生活意趣洋溢;才使得每一个疲惫的灵魂得以慰藉。在纯文学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散文诗》能够坚持下来而且路子越走越宽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我之所以前去采访冯明德就是想去了解创造这个奇迹背后的东西。遗憾的是,《散文诗》的成功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值得揭的秘密,除了默默地坚守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朝前走。“每一期杂志的内容我都得反复地斟酌,太艺术化了就没有市场,太通俗了却没有艺术品位。要做到这二者的完美结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前去采访冯明德那天,恰逢他49岁的生日。“我在《散文诗》一做就是20多年了,再过10年左右,我得离开这个心爱的岗位。我想,我还是有信心能够将《散文诗》坚持下去的。可是,是否能够将《散文诗》长成一棵不老的长青树我却没有把握。”冯明德这样说我是可以理解的,纯文学刊物的前景的确不容乐观。现今,很多大地方的那些声名赫赫的刊物都难以维持下去,何况地处中小城市的《散文诗》?年初,湖南确立了“文化强省”的战略。我想,一个文化大省应该要有一家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叫得响的文化杂志才行。当然,《散文诗》没能够达得到这个高度,但它的成功不失为一种努力的方向!真正的散文诗是有灵魂的,有了灵魂的散文诗每一个字都会活起来,灵光闪闪;真正的杂志也是有灵魂的,有了灵魂的杂志每一篇文章都会动起来,魅力四射。长沙晚报首席记者 范亚湘 实习生 旷 蝶
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一) 1. 论《聊斋志异》中的华妖狐魅形象 2. 论元杂剧中的水浒杂剧 3. 论《西游记》的游戏笔墨 4. 论近代改良主义文学的创作特征 5.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制艺弊端的反思 6. 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7. 论明清传奇的曲词艺术 8. 论《红楼梦》玉石崇拜的文化心理 9. 论孙悟空的孝义 10. 论《红楼梦》中诗歌之功能 11.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精神探析 12. 论李贽思想对晚清小说世俗化倾向的影响 13. 对生命的漠视——试论水浒传〉叙述的暴力化倾向 14. 《莺莺传》主题嬗变浅议 15. 论关羽艺术形象的悲剧色彩 16. 试论《金瓶梅》的文学史地位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二) 1、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刍议 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4、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5、论《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的忧患意识 6、论《诗经》的婚恋诗 7、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8、论《诗经》的讽刺艺术试论 9、《诗经》大小雅怨刺诗之异同 10、孔子与《诗经》 11、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12、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 13、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14、《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15、《战国策》的寓言艺术 16、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三) 1. 西蜀词与南唐词艺术特色比较研究 2. 论春秋笔法的内涵与外延 3. 庄子《逍遥游》本义考 4. 论春秋战国时代行人在先秦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5. 唐代咏侠(或僧,或道)诗创作论 6. 初唐宫体诗与南朝宫体诗异同论 7. 陈子昂文学史地位浅论 8. 李白歌形体诗艺术成就浅论 9. 李白咏月诗浅论 10. 白居易闲适诗浅论 11. 韩愈文学主张得失论 12. 晚唐咏史诗浅论 13. 白居易《长恨歌》多重意蕴浅探 14. 浅谈杜甫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猜你喜欢: 1.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2.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 3.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4. 文化方向论文题目 5. 2017文化方向论文选题
感受古典的爱情美内容摘要: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已无法回避“爱情”这个词语,如果能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去领悟,去发现这一玫瑰色的最美的乐章,对学生形成健康的爱情观和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有益的。关键词:古诗 爱情 探讨 情感体验近日,听了大众工业学校韦琴老师的一堂内容丰富,教法新颖的探索课。韦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大胆挑战爱情这个敏感的话题,通过让学生自由探讨有关的爱情诗歌,引导他们面对不同的感情和爱恋,如何去领悟真爱。这也是在学习古代诗词中关于爱情篇章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索。这是否也意味着对于语文二期课改,我们应投入不一样的元素呢?由此我从本篇《迢迢牵牛星》谈起。“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经典的爱情诗。读来令人感慨不已,虽然它是个神话故事,可是那何尝不是世间的百态人生呢?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可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却不能骑着牛儿来往。咫尺之间,却无法倾诉衷肠,只能无言凝望。唯一可做的只能用一年来守望一日的相聚。若是无法相见是因为隔了万水千山,那么这种悲伤总还有个理由来消释,但是明明近在咫尺却如远在天边,这种无奈才更加令人刻骨铭心。牛郎与织女惟有把爱深埋在心底,用无尽的泪水诉说着天上的悲情。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在牛郎与织女的眼中,那浅浅的天河,却要用两人的一生去渡过了。世间还有这样的苍凉么?我们一直感动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但是如果换位思考一下,二人虽然历经重重磨难,但始终不离不弃,也正是这样的坚贞感动了王母,打破了神仙和凡人不能相爱的定论,争取到一年一次的相聚。谁能说这样的爱情不具有积极的意义呢?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为追求自由的婚姻而双双殉情,他们的死是对世俗礼仪的抗争,更是对忠贞爱情的捍卫。爱情是生活的多层面反映,对一首诗歌的别样理解,也是让学生不拘泥于爱情本身,而是从中透视社会,更全面的了解自身的心理素质,更深刻的理解爱情的价值的一种非常有益的探讨。翻开开启我国现实主义之先河的《诗经》,其首篇便是一曲爱情咏叹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些诗句极细腻地展示了青年男子追求爱情的心理和为了得到爱情的淳朴可爱的行为。汉乐府《上邪》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和,乃敢与君绝!”青年女子对爱情的誓言为天地所动容。唐时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青年恋人之间至上的爱情境界,不用言语却可以自由沟通。 宋时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都是表达了对爱情的相思之苦。当然透过秦观的《鹊桥仙》,可以看出这位士大夫全新的爱情观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一反常人都渴求的耳鬓厮磨,长相厮守的心态。苏轼的《水调歌头》也有诠释不同的爱情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讲述了积极的人生追求。可见,诗人们用他们特殊的方式表达不同的爱情观和对情感不同的理解。爱情真是人间的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有的人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有的人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的人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翻阅爱情经卷,品味爱情百味,就连以豪放坦荡著称的苏东坡居士也有首《江城子》,写尽了伉俪之间生死不渝的人间真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魂,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每次品读东坡追忆亡妻的这首词,总是肝肠寸断,潸然泪下。十年后的某夜忽然梦到妻子正在小轩窗前梳妆,此情此景历历在目,可是只能幽明相隔,“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的无限哀痛,后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李清照是南宋女词人,她的许多诗词秀丽中而略带几分悲凉,泪水漫溢词头诗尾,《武陵春》就是这类风格的代表作。“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夜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诈艋舟,载不走许多愁。”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因避乱江南而死,到如今,时光流逝,景物依旧,可是亲人早已不在,忆往日夫妻恩爱,想日后孤单凄凉,欲哭无泪,欲语无言,如此心情,怎么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感慨呢?尽管作者想寄情双溪春水,以解惆怅,但那满腹忧愁,区区一叶扁舟,怎么能装得下?李清照的伤心泪不同于多情女的相思泪,多情女泪洒为情人,待到相遇之日,还可化悲为喜,了却相思之苦。而李清照是为亡夫流泪,就是等到天荒地老,也不可能再见到丈夫,这番泪水,人世间的相思泪怎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可见,引导学生品读诗歌中的爱情篇章,使学生徜徉在情感的历程中,留下一次难忘的爱情体验,并从中到一次人文主义的熏陶,也为解读更复杂的人生打下基础。爱情是人间最美妙的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创作长盛不衰的主旋律,离开了爱情,许多文学作品就会黯然失色。对爱情题材的诗歌注意引导学生品读,带领他们了解不同时代的作品所揭示的爱的真谛。因此,在解读爱情题材的作品时,我们透过情感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接受更深刻的人文主义教育,最终形成健康的人格。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塑造人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创设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去引导学生探讨包括爱情在内的人生和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并使之最终发展健康个性,拥有健康心理,形成健康人格。
以下是可能的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答辩题目:1. 《诗经》中的《关雎》与《蒹葭》中的女性形象有何不同?2. 孟浩然的《登科后》反映了怎样的心境?3. 《长恨歌》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4. 李白的《将进酒》中提到了哪些人和地方?5. 《木兰辞》表现了怎样的女性形象?6. 辛弃疾的《青杏儿》为什么被誉为“代表宋词之二”?7. 《离骚》和《天问》体现了怎样的哲学思想?8. 《清平乐》有怎样的文学价值?9. 《满江红》中的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在哪些地方?10. 《氓》中的“三年破壁”是怎样的故事?以上答辩题目仅供参考,具体要看论文内容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