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的话想拿双证的话,可以考MBA,MPA,MPACC,参加一月份的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也就是统招研究生考试。统招研究生主要指的就是参加每年一月份的全国统考,只要是参加了一月份的统考这都是属于统招研究生,只是有的人是在职复习考研的,考过了之后是双证(毕业证+学位证)。 统招研究生又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学硕就包括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等等,专业硕士就包括了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工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金融硕士,翻硕,法硕等等。学硕毕业之后一般有公费,但就业面大多都去研究院,读博,出国再升造,因为是有公费所以报考的人多竞争激烈。专硕在校一般实行双导师制度,在校期间多注重社会实践,实习的机会多,虽然学费高,但是实习期间一般可以把学费赚回来。 在职研究生一般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参加10月联考,也俗称GCT考试,优势在于可选择的学校多,专业多,但是报考的人多,难度也不小,录取率低,严进宽出。 第二种是五月份同等学历申硕考试,优势在于可以进入到你想去的任意一所大学和选择任何专业,但毕业很难,因为要参加国考,而且难度非常大!要先交学费,本人认为这是性价比最不好的一种,有可能花很多钱拿不到学位证,宽进宽出。 第三种是自主招生考试,教育部对于我国的工程硕士领域办学条件好的985重点院校给予了部分专业自主招生的权限,优势在于入学容易毕业也容易,拿的硕士学位证是与其它入学方式一样的,但专业可选择性不强,学校都是985重点院校对于偏远地区的学员不方便。
个人建议:不管学校用什么论文查重网站,自己先自查再修改总没错的。推荐你试试Gocheck论文检测专家,维普个人版,才1块钱检测1000字。我就是使用这个系统通过学校审评的,现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到你
看看吧 点我用户名,空间博文有介绍详细各种论文检测系统软件介绍见我空间各种有效论文修改秘籍、论文格式
工程硕士一般都是毕业后取得国家学位办的硕士学位证。在升职加薪、出国考博等方面和统招研究生享受同等待遇。百度知道在职硕士团队建议你可以报考自主命题软件工程硕士,可以到百度百科中搜索了解相关知识。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去天津在职研究生网在线咨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提供便捷在线咨询服务的在职考研网站。 天津在职研究生网——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药学是历代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微生物制药中膜分离技术应用探析 【摘要】在当代的生物制药分离工程技术中,膜分离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并且具有显著应用意义。本文就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展开讨论,主要包括在抗生素、氨基酸、酶类分离纯化等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且根据应用效果,对膜分离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针对问题的改进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生物制药;分离浓缩 膜分离技术是现代生物制药分离工程的一门新技术,主要针对生物分离、生物浓缩以及净化提纯技术,是当代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其技术特点是:节约能量、保护产品原有结构不被破坏、无污染、操作简便、常温下可持续操作、有专一性等[1]。而且在膜分离技术中有各种不同的机制,以便用于不同的分离要求,特备是在热敏性物质的分离过程中有显著的优势,因此在食品的深加工以及医药的分离过程中都具有深远的应用意义,具备独特性和实用性。 1膜分离技术应用在抗生素、氨基酸和酶类分离纯化中。 应用特点 与以往传统抗生素提炼工艺相比,膜分离技术程式更为简便,从传统的发酵液过滤、萃取、浓缩,简化为发酵液超滤、反渗透,之后经过脱色、干燥环节,就可直接生成产品。因此,膜分离技术不仅简化工艺、操作简单,而且投资少、执行费用低,更节省资源,对产品的结构和外观无破坏,且保证质量,材料分离效率和产品收成率均比较高。由于膜分离技术对溶剂量的要求极低,因此提纯、加工后的废液处理也更为简易。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主要用于发酵液后的处理,根据截留孔径的不同和分子量的大小,可将处理过程分成十余种,其中较为主要的是超滤、微滤、纳滤、反渗透、渗透蒸发、液膜分离、电渗析、气体分离等技术[2]。 超滤膜分离术截留孔径为2-50nm,采用压差和流速原理,在常温情况下,利用高分子薄膜渗透性,将小于膜孔径的低分子量物质过滤,而将高分子量物质截留,从而提升产品纯度。目前已开发出1000 - 100万分子量超滤膜,可根据分子大小及产品要求纯度对发酵液进行过滤处理,从而将酶、多糖、蛋白质、病毒等大分子物质截留,保证产品纯度。 微滤膜分离技术主要用于细胞收集、液固分离等技术环节,采用筛分原理,将直径以上的粒子截留,防止细菌、细胞、不溶物等物质进入发酵液中,是超滤之前重要的预处理过程。 纳滤膜分离技术截留孔径大约在2nm左右,可高度截留小分子物质,如抗生素、染料、双糖、合成药等小分子物质都会进行截留,而对于有机物、无机盐、水等小分子物质有益物质,可以通过,同时对产物起到浓缩作用,由于膜表明呈负电性,可 *** 水垢污染,此膜分离技术获得较快发展。 反渗透分离技术采用溶解扩散原理,通过截留氨基酸、盐等小分子物质,而通过溶剂分子,从而利于有机物的浓缩,提高纯度。 液膜萃取技术,将萃取与反萃取相结合,利用液膜的选择透过性,将两个液相隔开,进行物质分离。液膜采用均质膜,其表面活性剂,具有传质速度快、分离率高、选择渗透性好,且分离、浓缩可同时进行等特点,为此近几年液膜萃取技术在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领域备受关注,如青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的提取就是液膜萃取技术应用的典型例子。但液膜萃取所需原料复杂、膜流动载体单一、易破裂、堵塞等缺点,也是该技术没能进行广泛退刚的原因。 2技术缺陷及改进 由于在压力驱动下,料液透过膜过程中容易被截留,于是导致膜与本体溶液介面间的浓度越来越高,形成较强渗透压,容易在膜表面形成沉积,从而为物质通过造成阻力,使膜发生溶胀或使膜效能恶化,结晶析出,堵塞流道。此外,在物料处理中,由于粒子、溶质分子与膜之间的屋里化学反应,以及浓度极化导致的膜表面浓度超标,很难溶解,膜表面及孔内吸附、沉积引起孔径变小或阻塞,而使膜的透过性和分离性出现不可逆的破坏[3]。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改进:1膜表面改性,可采用改变膜表面极性和电荷的方式,减轻污染;采用吸附力强的溶质吸附, 对于醋酸纤维膜可采用阳离子活性剂进行辐射嫁接,该表膜表面极性,此方法有助于膜表面改性处理,从而提升膜抗污染性及亲水性,增加溶液通量;2有效清洗。针对长期存在的膜污染问题,可采用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方法进行处理,如果高速流动液体进行冲洗,或海绵球擦洗等,也可采用表面活性剂、螯合剂、过氧化氢、磷酸盐等清洗剂进行清洗,从而去除膜孔、膜面的污染物,增强膜面透过性,延长膜寿命;3引进新型膜材料。陶瓷膜、玻璃膜、金属膜是近几年开发的新型膜材料,具有耐高温、耐溶剂、抗老化、耐细菌、再生性强等优点,且有助于膜截留效能改进,在业界受到广泛应用,是发展最快、最有前景的品种。 3技术革新 在膜分离技术领域,膜萃取、膜反应、膜蒸馏、亲膜分离等技术在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膜分离技术的发展方向。这些技术将传统分离技术与现代膜分离技术相结合,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将两种技术的有点有效结合,从而提高膜技术的高分辨应用,促使蛋白质-病毒分离术、膜色谱、蛋白质切线流分离等技术更为纯熟,效果更好。这些膜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对今后生物制药的分离技术、以及现代生物制药的提纯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力量。为此,在未来膜技术领域,人们在关注膜分离渗透性及选择性的同时,也会更注重膜材料、性质、以及相关技术原理等内容,从而为膜分离技术的提升和跨越,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邬方宁.膜分离技术在药物分离中的应用[J].天津药学.201002:196. [2]谷大建;徐巍.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806:237. [3]施东魁;胡春梅.膜分离技术及其在医药生产和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615:257-259. 篇2 试分析膜分离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膜分离技术因其便于操作、过程易于控制以及无污染、能耗低等优势,在中药的制药过程中应用广泛,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加强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领域,着重分析了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的制药过程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中药制药;应用进展 一、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领域 一膜分离技术及其特点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在化学位差以及外界能量的推动下,让混合物其中一部分组分通过选择性透过膜,而另一部分则被透过膜截留下来,并有机结合透过膜在分离混合物时,混合物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迁移率这一特性,从而实现分离混合物或对其展开浓缩以及提纯等目的新型分离技术。在膜分离过程中,没必要将新物质引入,而且分离中无相变化产生,因此对环境的污染较少,同时所消耗的能量较低,能有效的节约能源。此外,化学势能差以及压力差是膜分离的主要驱动力,其分析装置无运动部件,因此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等特点。 二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领域 1.常规除杂。运用膜分离技术,可将热原、鞣质以及蛋白等中药内的大分子杂质去除。例如,运用膜分离技术中的微滤技术,进行何首乌水提液的精制,去除的固体杂质高达67%左右,可获得良好的精制效果; 2.有效成分提纯。当前,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的现代化生产中,在进行提纯植物有机酸与色素、黄酮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中应用广泛; 3.中药提取液浓缩。一般情况下,在多数的中药提取液中,其目标产物具有的浓度相对较低,要获得最终的产品,通常需要经过大比例干燥或浓缩才能实现。在中药提取液中运用膜分离技术,可将提取液中的无机盐类以及水去除,最终完成中药提取液的浓缩; 4.药酒与中药口服液生产。1在药酒的生产过程中,运用膜分离技术,利于除菌率以及澄明度的提高;且经过较长时间的贮存依然能保障药酒的效能;2在运用传统的水提醇沉法生产中药口服液的过程中,生产的产品具有较大的黏度,且含有大量絮状物、亚微粒等。在中药口服液的生产中,运用膜分离技术可增加口服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同时还利于中药口服液的澄明度的大幅提升; 5.中药注射剂、浸膏制备。1在中药浸膏制备过程中,采用膜分离技术,能有效缩减中药浸膏崩解时限,提高其崩解效能,并使浸膏中有效成分含量大幅提升,减小中药浸膏的体积;2相较于采取石硫醇法以及醇水法等传统方法进行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而言,应用膜分离技术可将热原以及杂质等有效去除,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大幅提升制备产品的澄清度。同时,运用膜分离技术进行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还能产生脱色作用。 二、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进展分析 一微滤与超滤 可将微滤与超滤的过程看做是一个以膜为介质而展开过滤的过程,它主要是在压力差作用下,结合膜孔径大小而实施筛分的过程。混合液体在压力差作用下通过膜时,比膜孔径小的分子被富集起来,并截留住比膜孔径大的大分子物质,完成混合物分离。在这一分离的过程中,由于分离膜上不断滞留了许多大分子物质,从而降低了膜的通量。加之阻塞以及浓差极化产生的膜污染问题,导致实际膜通量<5%的纯水通量。微滤操作压差通常在之间,为其膜孔径范围,适用于含细菌、微粒的溶液的纯化与分离,提取液的澄清等;超滤操作压差通常在之间,在提纯与分离气体、含胶状物质以及大分子的溶液中应用广泛,同时还用于纯化与浓缩中药提取液,去除内毒素,制备注射剂与口服液等。 二纳滤 在纳滤过程中,压力差是其主要的驱动力。在纳滤分离过程,所需的操作压力<1MPa。同时,运用这一分离技术,其截留物的分子直径约为1nm,而且纳滤膜带电荷,从而在较低的压力作用下,纳滤膜具有的脱盐率较高。此外,纳滤膜的抗污染能力较强,耐压性较高,同时还利于节约投资费用。纳滤在中药分离、浓缩以及精制等过程中应用广泛。 三反渗透 反渗透主要是指实际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于溶液一侧,并通过膜,使溶剂分子流向溶剂侧,并确保溶剂分子流向溶液侧的数量多于其向溶液侧透过的数量的过程。静压差高于渗透压以及选择性透过膜是反渗透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在该过程中,操作压力通常为,为截留分子直径。在中药制药中,反渗透主要应用于浓缩药液、水回收利用以及脱除各类无机盐等。 在中药制药中,除以上的膜分离技术应用之外,膜蒸馏、分子印迹技术以及膜整合联用技术在中药的生产过程中也普遍应用。如,运用膜蒸馏技术精制中药,或在人参综合利用中,运用膜蒸馏技术进行人参露与洗参水的浓缩等。 膜分离过程具有分离效率高、可实现自动化与连续操作,而且分离过程简便等优势,使膜分离技术发展成为当前最为节能、高效的分离与浓缩技术之一。在中药制药中,运用膜分离技术,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中药生产周期,并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此外,还可提高中药的附加值,在中药生产中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中药制药中,要立足于实际,推广运用膜分离技术,推动中药制药工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薇薇,王永刚,刘忠政,李振峰,孙洪贵.现代中药制药生产中的膜分离技术及其装备[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06:906-911. [2]樊君,代巨集哲,高续春.膜分离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11,03:180-184. [3]韩伟,罗文锋,孙晓海.固体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研究进展[J].机电资讯,2012,11:13-16. [4]王艳艳,王团结,彭敏.膜分离技术及其装备在中药制药过程中的应用[J].机电资讯,2013,08:14-19.
是的。该杂志的名气比较大,是著名的学术期刊。很多的学术论文观点都发布在该杂志上,新产生的相关论文都是借鉴了该杂志。
好发啊,省级期刊,很好的,欢迎你来投稿
天津医科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天津教育期刊合法。《天津教育》创刊于1950年,是由天津教育杂志社主办的教育刊物。《天津教育》旨在宣传普及现代化教育理论,报道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鲜经验,传播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信息等。
就有这么个招聘网站,,,使他们的。。。
天津户口,在外地就读高中学籍什么时候转到天津
天津市教委的网址叫“北方教育网”,是,上面说的是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天津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有:《天津大学学报(英文版)》《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学报》《内燃机学报》《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燃烧科学与技术》其中《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和《天津大学学报(英文版)》刊登化学化工类的论文。《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和《燃烧科学与技术》也涉及化学化工方面的内容。
内容提要:
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公开发布了关于认定张裕卿教授学术不端行为属实、解除聘用合同的《情况说明》后,张裕卿教授被举报学术造假事件并未就此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最新消息显示,其女张丝萌的本科母校河北工业大学,已成立专门调查组,对举报文章中涉及该校的相关情况展开调查,张丝萌学位证书或面临撤销。
31年天大生涯丑陋收场
翻开张裕卿教授的履历不难发现,迄今为止,其大半辈子时光都是在天津大学度过。
天津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实力无需多言,张裕卿1982年能够考上应用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念书,至少能说明他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本科毕业在外辗转奔波7年后,1993年张裕卿重返天大校园,利用3年时间修得了应用化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由于学业成绩优异,张裕卿1996年开展留校任教,并于2000年获得了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从1982年至今,除去本、硕之间在外工作的7年时间,张裕卿在天津大学学习、工作了31年,用一辈子的“天大人”来形容也不为过。公开资料显示,期间他主持参与的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的论文40余篇,参与的发明专利20余个。
然后,在昔日所带研究生的一封公开实名举报学术造假文章出炉后,张裕卿教授31年天大华丽生涯丑陋收场。
女儿本科母校启动调查
值得关注的是,举报学术造假的文章矛头并非仅指向张裕卿教授,还有其女张丝萌。举报者认为,张丝萌的学业一路绿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父学术造假的“帮助”。目前,张丝萌本科母校河北工业大学已经正式就此事启动了调查。
搜索权威论文期刊网就能发现,有7篇论文张裕卿与张丝萌同为作者。
有意思的是,父女联手发表的这7篇文章均是在国外刊物发表,现在看来似乎在躲避什么。7篇文章发表时间是2012-2015年期间,这段时间恰好是张丝萌在河工大本科就读。
由于在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张丝萌2015年顺利保研到了父亲工作单位——天津大学。2017年,张丝萌获得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录取赴澳大利亚留学,目前正在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攻读博士。
张裕卿“吃相难看”除了把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转给女儿外,还与他使用造假的实验记录、数据来发表文章,相信天津大学会给出更详细的后续调查结果。
学位证书或面临取消
教育部第4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对以作弊、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学位证书的,学校应当依法予以撤销。
换言之,如果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的后续调查,能够证明张丝萌以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获得了学位证书,那么两校有权予以撤销、宣布无效。与此同时,她拿国家留学基金委资资助出国读博的钱,也应该被追回。
总结:
天津大学张裕卿教授与其女张丝萌被举报,让人不经联想到了今年6月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西南交通大学陈玉钰推免保研中科大一事。虽然两件事出在不同高校、性质也不完全相同,但反映出当下高校圈有不少名家大师利用“便利”为自己子女学业发展开路。殊不知,这些个体的背后,损害的是教育的公平和寒门学子的心!
对于天津大学张裕卿教授与其女张丝萌被举报一事,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好发。根据查天津大学官网显示,从学术角度来看,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是一本比较好的学术期刊,发表在该期刊上的论文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是天津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之一,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化学、材料、机械、能源、环境科学等等。该期刊一直以来都有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高水平的学术质量,是国内外学术界比较知名的学术期刊之一,也是天津大学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
我和很多同学的毕业论文都是在国涛期刊网写的。感觉这里写的不错,文笔挺好的。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
盘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的植物,不过这并不是它的常用名,芜菁才是,更接地气一点叫它大头菜或者诸葛菜也没什么问题。
史书中关于盘菜的记载大多可以分为三类,一类说盘菜有多么好吃,多么适合吃,比如《广群芳谱·蔬谱》中就提到:“ 人久食蔬,无谷气即有菜色,食蔓菁者独否。四时皆有,四时可食。春食苗;初夏食心,亦谓之台;秋食茎;秋冬食根。数口之家,能 莳 百本,亦可终岁足蔬…… ”, 这其中的蔓菁指的便是盘菜。
大多是诗人,作为古时最浪漫和最富有想象力的群体,他们一般兼容并蓄,时而聊一聊自己多么喜欢盘菜,时而说一说盘菜药用价值多么珍贵,时而还能扯上一两句传说,以此来悼念古人,如清朝诗人陈作霖就写过一首《减字木兰花·诸葛菜》,借由诸葛菜来缅怀诸葛亮。
不难看出, 所谓盘菜,也是药食同源的顶梁柱之一。
最开始的盘菜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和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外高加索地等地方,中国的盘菜来自于西伯利亚,后来传入日本,在华北,西北,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等地都有漫长的栽培 历史 。
所谓文明或者说传承,大概就是这样像搭积木一样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在无数代中医勤勤恳恳的增删添补下,如今中医理论的盘菜已经基本趋于完善。
我觉得汪绂先生在《医林纂要》中对于盘菜的描述就很有意思:“ 利水解热,下气宽中,功用略同萝卜。 ”
这个“略同”说的就很对了。
盘菜是萝卜吗?
当然不是!
虽然长得像,味道也相似,但盘菜偏偏就不是萝卜。
然而即便物种不同,但在一些功效作用方面,盘菜和萝卜却极为相似。
至于说具体原因,这个也是老生常谈了,由于盘菜和萝卜一般,可食用部位包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而人体中不存在能够消化纤维素的酶,所以当人们吃下盘菜之后,其中的纤维素并不会被消化,而是会被一路运转到大肠,由于结构的原因,纤维素会自动吸附水分,从而膨胀软化大便,促进肠胃蠕动,从而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自由基被认定为是许多病症和 早晨 人体衰老的罪魁祸首,而人体中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也被人称作抗氧化性。
维生素C是现在最为人所熟知,最具代表性的具备抗氧化性的物质,许多实验中为了评价某物质的抗氧化能力都会选择与维生素C进行对照。
而据测量,各个品种盘菜中维生素的含量大概在左右,这说明盘菜(肉根)中富含维生素C,具备优秀的抗氧化能力。
王花等人专门对高原玉树地区的盘菜进行了抗衰老作用的测试, 发现实验中衰老小鼠的抗氧化指标SOD和GSH-Px活性均有明显下降,MDA(丙二醛)含量上升,脾和胸腺指数降低。
参考资料:
[1] 谭亮,周洛,尕玛确加,苏三奎,吴亨祺,陈晨,皮立. 不同产区青海玉树芜菁中营养成分分析与比较[J]. 食品工业 科技 .2018
[2] 陈卓尔,古娜娜·对山别克,乌英,侯宝林,海力茜·陶尔大洪. 新疆芜菁水提物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J]. 西北药学杂志. 2015
[3] 王花,吴萍,文绍敦. 高原玉树地区药食两用植物芜菁的抗衰老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5
[4] 王娜,高杰,妥秀兰,许建,胡梅,朱君芳. 不同来源芜菁品种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J]. 天津农业科学.2015
[5] 盘菜. 搜狗百科
农业科学综合 文献列表 [D-D1-ZGNS]中国农史 [D-D1-NOSE]农业考古 [D-D1-ZRZX]自然资源学报 [D-D1-STXB]生态学报 [D-D1-YYSB]应用生态学报 [D-D1-STXZ]生态学杂志 [D-D1-ZWSB]植物生态学报 [D-D1-ZNYK]中国农业科学 new [D-D1-HBNB]华北农学报 [D-D1-JSNY]江苏农业科学 [D-D1-AHNY]安徽农业科学 [D-D1-HNNY]河南农业科学 [D-D1-XBNX]西北农业学报 [D-D1-HBNY]湖北农业科学 [D-D1-JSNB]江苏农业学报 [D-D1-TRXB]土壤学报 [D-D1-TRQS]水土保持学报 [D-D1-TRTB]土壤通报 [D-D1-TURA]土壤 new [D-D1-ZGSB]中国水土保持 [D-D1-STTB]水土保持通报 [D-D1-TRFL]中国土壤与肥料 [D-D1-STBY]水土保持研究 [D-D1-ZWYF]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D-D1-TRYJ]生态环境 [D-D1-GHDQ]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D-D1-HNXB]核农学报 [D-D1-NHBH]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D-D1-NCST]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D-D1-ZGNY]中国农业气象 [D-D1-SWJT]生物技术通报 [D-D1-NHFZ]农业环境与发展 [D-D1-STBC]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D-D1-ZGTN]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D-D1-NZKJ]中国农资 [D-D1-ZGNZ]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D-D1-NXTS]中国农业信息 new [D-D1-NKDB]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D-D1-ZNTB]中国农学通报 [D-D1-ZGNK]中国农垦 [D-D1-ZGNT]中国农技推广 new [D-D1-XKK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D-D1-JKCN]中国农村科技 [D-D1-TRQY]Pedosphere [D-D1-ZGNX]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new [D-D1-HNNT]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D-D1-ZJNB]浙江农业学报 [D-D1-ZJNX]浙江农业科学 [D-D1-YNKJ]云南农业科技 [D-D1-NYJY]农业教育研究 [D-D1-YNNY]云南农业 [D-D1-FJSB]亚热带水土保持 [D-D1-XNYZ]新农业 [D-D1-XNCB]新农村 [D-D1-XJNX]新疆农业科学 [D-D1-XJNK]新疆农业科技 [D-D1-XJLK]新疆农垦科技 [D-D1-XDNX]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刊) [D-D1-ANHE]现代农业科技 [D-D1-XDNY]现代农业 [D-D1-XDHY]现代化农业 new [D-D1-XNYX]西南农业学报 [D-D1-XZNY]西藏农业科技 [D-D1-WNKJ]温州农业科技 [D-D1-TJNY]天津农业科学 [D-D1-TJNK]天津农林科技 [D-D1-TZJD]特种经济动植物 [D-D1-TCYA]特产研究 [D-D1-TWNT]台湾农业探索 [D-D1-SNYK]四川农业科技 [D-D1-STBK]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D-D1-SJRD]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D-D1-SHZK]石河子科技 [D-D1-SHLB]上海农业学报 new [D-D1-SLYK]上海农业科技 [D-D1-SNKX]陕西农业科学 [D-D1-SDST]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D-D1-SXLX]山西农业科学 [D-D1-SXNO]山西农业(致富科技) [D-D1-AGRI]山东农业科学 [D-D1-SDNS]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D-D1-SMNK]三明农业科技 [D-D1-RDNK]热带农业科学 [D-D1-QHNK]青海农林科技 [D-D1-QHNG]青海农技推广 [D-D1-NYZS]农业知识 [D-D1-NYZW]农业展望 [D-D1-NYYS]农业与技术 [D-D1-BJNK]农业新技术 [D-D1-NXTZ]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D-D1-JSJN]农业网络信息 [D-D1-NYSB]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D-D1-LXLX]农业科学研究 [D-D1-NYKJ]农业科技与信息 new [D-D1-KJTX]农业科技通讯 [D-D1-NKGL]农业科技管理 [D-D1-NMZF]农民致富之友 [D-D1-NKPX]农民科技培训 [D-D1-NJZA]农家之友 [D-D1-NJKK]农家科技 [D-D1-NJGW]农家顾问 [D-D1-NJCM]农家参谋 [D-D1-NJFW]农技服务 [D-D1-NCXJ]农村新技术 [D-D1-NCTD]农村天地 [D-D1-NCXX]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D-D1-NCSY]现代农业科学 [D-D1-NCSJ]农村实用技术 [D-D1-NCKF]农村科技开发 [D-D1-NCJI]农村经济与科技 [D-D1-NCBS]农村百事通 [D-D1-NNNC]农村.农业.农民(B版) [D-D1-NNNM]农村.农业.农民(A版) new [D-D1-NXNL]宁夏农林科技 [D-D1-NBNY]宁波农业科技 [D-D1-NMGN]内蒙古农业科技 [D-D1-MDNY]闽东农业科技 [D-D1-LNNY]辽宁农业科学 [D-D1-JXNY]江西农业学报 [D-D1-JXNK]江西农业科技 [D-D1-JLNK]吉林农业科学 [D-D1-JNYZ]吉林农业 [D-D1-HNNK]湖南农业科学 [D-D1-HUYE]湖南农业 [D-D1-HLJN]黑龙江农业科学 [D-D1-HNXT]核农学通报 [D-D1-NYHN]河南农业 [D-D1-HZXB]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D-D1-HBKO]河北农业科学 [D-D1-HBNK]河北农业科技 [D-D1-HBLI]河北农业 [D-D1-HZNK]杭州农业科技 [D-D1-GATE]贵州农业科学 [D-D1-GXNY]广西农业科学 [D-D1-GXLB]广西农学报 [D-D1-GDNY]广东农业科学 [D-D1-GJNY]古今农业 [D-D1-GSNK]甘肃农业科技 [D-D1-GSNY]甘肃农业 [D-D1-FJNX]福建农业学报 [D-D1-FJNK]福建农业科技 [D-D1-FJNY]福建农业 [D-D1-DDSN]当代生态农业 [D-D1-BJNY]北京农业 [D-D1-BXJG]保鲜与加工 [D-D1-AHNB]安徽农学通报 [D-D1-NYJZ]中国农业教育 [D-D1-GDNJ]高等农业教育 [D-D1-NMWZ]农民文摘 [D-D1-NFNY]南方农业 以上这些杂志都可发表科技农业文章。
悠久,有一定基础1598年,有个叫汪应蛟的天津海防巡抚,他是江西人,懂得地无水则碱,有水则润的道理,主张种水田,解决军饷。他沿着海河开荒,为了便于管理,把土地分成十个部分,叫“十字围”,所谓围,就是“濒海河,因桥建闸,周围筑埝,围内开渠,纵横灌注”,当时每亩收四五石,田利大兴。在围田开始十多年的时候,上海人徐光启到天津,置田二十顷作围田,引进良种,作南稻北种的实验,当然也作了其他的科学实验,传播农业科学知识,对天津农业作了杰出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农政全书》是根据在天津的实践经验写成的,他还有一部《北耕录》,是徐光启于1613年至1618年在天津屯垦时写就的,几百年来一直是手稿,在徐光启诞生400年时,上海文管会编辑在《徐光启手迹》中。天津是块宝地,宝地里长着很多好东西,但这也不是天上下雨地上就流的道理,是因为那些先贤的努力,使我们今天才有这样的成绩。记得起来的还有很多,比如至今在发挥作用的马场碱河,是李鸿章派人挖的,66公里的河,当时就可以灌溉六万亩地。但是现在,我们很少了解这些。我们应该作个天津农业历史博物馆,把先贤的事迹摆在那里,让后人知晓;为400年前就到天津研究农业的科学家徐光启,做个大的塑像,让游人瞻仰。这样,我们才敢说,数典不忘其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