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论文焙烤食品研究现状

论文焙烤食品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

论文焙烤食品研究现状

临沂大学的吧。。。。。

焙烤食品是以小麦等谷物粉料为基本原料,通过发面、高温焙烤过程而熟化的一大类食品,又称烘烤食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焙烤食品行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产品的门类、花色品种、数量质量、包装装潢以及生产工艺和装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近几年来,外国企业来华投资猛增,都看好中国市场,合资、独资发展迅速。如饼干、糕点、面包等行业,都有逐步增强的势头。2007年,国内烘焙行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企业规模扩大,在食品原辅料涨价的严峻时期,仍然保持了规模效益的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状况得到重大改善;随着烘焙企业对技术交流、技术创新概念的深入实践,烘焙产品更加多元化,同时所带来的效益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比例也大幅度提高,既促进企业发展,又有力的推动了行业的发展。2007年1-12月,中国糕点、面包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8,559,946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2007年1-12月,中国饼干及其他焙烤食品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1,230,660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2008年1-10月,中国糕点、面包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0,076,818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2008年1-10月,中国饼干及其他焙烤食品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3,494,639千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近年来,随着监管法规的日益严格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焙烤食品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生产厂家应积极申请QS认证,建立HACCP体系,科学合理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焙烤食品的另一个问题就是,2006年下半年开始的面粉、油、糖等原料物价持续上涨,带动了焙烤食品的涨价,面对此类情况焙烤食品企业应变被动为主动,加快传统食品工业化的步伐,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关键技术和设备,提高行业技术和设备水平,不断开发新产品,特别是高档、高附加值产品,消化原料上涨的压力。中国焙烤食品市场空间广阔。2008-2010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全面小康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将显著提高,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也将显著改变。这将给中国焙烤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将使一些没有自身特点、产品附加值低、处在同质化竞争末端的产品和企业将被淘汰,烘焙行业势必经历第二次洗牌,全球金融危机下烘焙业挑战与机会讲并存。中国投资咨询网2009-2012年中国焙烤食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怎么没有参考文献啊?

近年来,我国焙烤食品行业运行状况良好,消费升级、政策推动、标准重建以及外资涌入、内资合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烘焙食品行业传统的低集中度现状加速改变,行业并购不断上演,烘焙食品行业加速整合。目前,我国焙烤食品行业初步形成了一批生产企业密集区和多个优势焙烤食品加工产业带,呈现出集群式发展的特色和较为合理的区域布局。然而,目前我国焙烤食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水平低,组织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焙烤食品工业布局尚不尽合理,集中度较低,区域优势未充分发挥,食品区域经济带尚未形成强大的规模优势与协同竞争力。我国焙烤食品工业还是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中小企业比例高,精细加工的程度比较低。 因为烘焙业进入门槛较低,我国烘焙行业特点是企业众多但平均规模较小,目前全国大大小小有五六千家烘焙企业。烘焙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产品利润率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介入,也将吸引国际企业介入进来。有关专家预测,目前我国焙烤食品的市场规模在350亿元左右,人均消费约30元。目前我国人均饼干消费量仅为1公斤左右,与西欧人均饼干消费公斤、发达国家饼干的人均年消耗量25-35公斤、中等发达国家的12-18公斤相比,我国饼干市场的消费容量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经历近二十年井喷式发展的中国焙烤业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08年的焙烤食品行业在被广为看好的背景下却呈现出市场销售平淡、销售高峰期缩短等特点。有专家认为,当前烘焙业面临发展增速放缓,一方面是由于物价上涨,原材料价格抬高,造成月饼售价微涨;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转变,更趋于理性。 目前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提高,为我国焙烤食品工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需求空间。同时国家对烘焙食品工业的高度重视以及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促进中部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要战略和举措,也将为我国烘焙食品工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的改变,焙烤食品以其易于携带、方便快捷、时尚等特点越来越成为消费者青睐,人们外出旅游休闲活动的增多,都为焙烤食品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据专家预测,我国焙烤食品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将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2010年前后,我国焙烤食品消费规模将达到500亿元的水平,将成为人们食品消费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溴酸钾作为焙烤工业面包蛋糕粉的品质改良剂,在国外欧美成功应用有几十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慢速氧化剂,改善面团结构和流变性,增强筋力和弹性,使焙烤制品获得满意的结果。我国也较早地将溴酸钾作为面粉品质改良剂,列入GB2760之中,使用卫生标准为0.03g/kg。但规定焙烤后不得有残留早期认为溴酸钾在焙烤后会完全分解,但是80年代日本和英国,经长期研究发现,溴酸钾在焙烤后有残留物,对动物有致癌毒性。以后,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于1994年撤消了溴酸钾在面粉中使用的ADI值。 欧共体也在食品添加剂及其编号E名单中,取消了溴酸钾。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于1998~1999年的年会上,专家们提出建议,停止溴酸钾在面粉中使用。此后全国各地开展了大量溴酸钾替代品的研究。主要用料为乳化剂和酶制剂。而且均取得了成效。如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广州轻工研究所、山东轻工院、郑州工程学院、哈尔滨商学院等。河南兴泰研发成功的生物酶乳化剂,获得国家级学者的高度评价。广州轻工研究所研制的溴酸钾替代品,在进行面包双盲试验中表明,替代品的面包品质和口感,优于溴酸钾的产品。现在的问题是每斤产品要比溴酸钾改良剂增加几分成本。但为了健康,只要向消费者说明,相信社会能接受的。2000年11月,访问荷兰奎斯特跨国公司应用研究中心期间,在面食研究中试车间,和中心专家交流了对焙烤用酶和乳化剂复配添加剂(溴酸钾替代品)看法。欧洲已停止使用溴酸钾。据中心介绍推向市场的溴酸钾代用新品种及无过氧化苯甲酰品种有: (1)biobakefreshxl,是一种面食品质改良和保鲜剂。面包的变陈,是由于淀粉的老化。1979年己经发现单甘酯能和直链淀粉形成复合物而防止淀粉的老化。而酶制剂的参与能和单甘酯产生共同效应。本产品含有真菌淀粉酶和乳化剂,使用量万分之一,经5d后测定,其柔软度、弹性、结构均为优良,而可压缩度达70%,对照组为20%。由于使用量极少,故对面食的成本影响极微。 (2)biobakewaterxl含有增加面团吸水性的木聚糖酶。水分被吸着因面粉中所含成份不同而异。 木聚糖酶的作用在于,使水不溶性半纤维素有控制地降解,形成最适的水溶性戊聚糖;本品为复合酶,使用后面团增加水分5%,焙烤成的面包,水分高于l%~2%,在面包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改进了柔软度。. (3)biobakecrumb改进面团白度的酶制剂。影响白度的因素很多,包括面粉质量、加工工艺、乳化剂单甘酯或ssl的使用,还有漂白剂。一般lkg面粉含3mg一胡萝卜素,常用过氧化苯甲酰或有酶活的大豆粉。而改用本产品只需2.5/10000,就能获得较白的面团,而且面团结构相当好。 比利时 比利时政府在2004年取消了面包的政府最高限定价格。面包的价格开始上涨了10%,然而焙烤食品的年消费量保持未变,仍约为61公斤/人。然而,面包的消费量实际上下降到59公斤,新鲜面包的价格只上升了2~3%。冷冻焙烤食品的价格没有变化。还可看到的一点是在家庭中焙烤食品的消费量已下滑。主要是早餐,其它食品取代了早餐焙烤食品。对新食品和特制食品的需求已增加。还有经包装的焙烤食品的营业额上升。因此输家是手工制做的行业。两年前其市场份额仍为60%,现在只有55%。比利时的嬴家是大约110 家大的焙烤食品厂。保加利亚以在2006年人均97公斤的面包消费量,保加利亚在欧洲仍居第2位。然而,面包消费量明显下滑。在2004年时,它还约为110公斤。这主要是由于主要是年轻一代饮食习惯的改变而造成的。未改变的仍是工业生产和手工制作的焙烤食品的市场份额。34家大型焙烤食品公司占领了该市场65%,1980家手工焙烤食品厂占领了其余的35%份额。然而,还可以看到集中,在过去一年中,关闭了约500家手工焙烤食品厂。在将来,可以预计焙烤食品更多地通过超级市场销售。主要是由于原材料的成本更高,焙烤食品的价格将迅速上涨。丹麦丹麦的面包消费量在过去的一些年中保持在70公斤/人未变。市场结构也没有大的变化。有约1,000家手工焙烤食品厂和少量的工业焙烤食品公司。它们提供新鲜的焙烤食品和冷冻产品,也为焙烤食品店供货。原材料的价格在丹麦也在上升。主要的问题是,贸易公司垄断市场的地位设法把焙烤食品的价格保持在低位。总的说来,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改变。裸麦面包仍是最为重要的面包种类,但小麦面包的需要量正在增加。对于生态和健康产品需求的趋势也在发展。芬兰在芬兰,面包的年消费量约51公斤。两家工业公司和20家大型焙烤食品厂共占80%的市场份额。大焙烤食品店的业务超出芬兰到俄罗斯。780家手工焙烤食品店仅占领16%的市场份额。在芬兰还看到朝着“健康”焙烤食品的趋势。由于食品行业,还存在很大的价格压力。法国法国焙烤食品行业(手工焙烤食品行市占领了65%以上的市场份额)只有在最近才宣布对baguettes的价格上涨8%左右。原因是面粉的价格上涨了约40~60%。与欧洲的其它国家不同的是,法国政府大力干预基本营养品的价格政策。经济事务和财政部长ChristineLagarde指示竞争、消费和防欺诈秘书长监督面包价格的上涨不能大于焙烤食品原料成本的上升。另一个问题是最低工资的大幅上涨。要不然的话,法国的这一市场在近几年中保持得非常稳定。手工和工业焙食品厂的数量几乎没变。德国焙烤食品的年消费保持未变,人均约80公斤。该市场的一个特点是分成小型手工焙烤食品店、有35家以上自己销售渠道的大型公司以及纯粹的工业焙烤食品公司。大型焙烤食品公司和工业焙烤食品公司共店该市场的 80%左右。与2005年相比,大型焙烤食品的份额上升了5%。在德国,有40家工业企业,它们约有90家生产厂。有自己销售渠道的大型焙烤食品公司的数量约为200家。该市场剩余的是15,000家手工生产的焙烤食品店,它们的数量在近几年中大幅减少并仍在下降。主要是纯工业的公司获得利润。进一步的趋势是超市中的焙烤食品店以及在低价行业中自我服务焙烤食品店(约800家)。希腊在希腊,约8,000家手工焙烤食品店服务于94%的焙烤食品市场,但它们的数量大幅下降。焙烤食品的人均消费量约54公斤。在希腊存在的问题也是面粉的大幅上涨以及工资在去年上涨了5%左右。意大利意大利的市场状况是多多少少保持未变。150家大型焙烤食品公司占领了25%的市场份额,约25,000家手工焙烤食品店占领了60%以上,约1,000家店内焙烤食品店占12%。许多居民改变了他们的消费习惯并减少了他们对食品的支出,该国遭受到了明显的购买力低下。在过去一些年中,传统种类的面包失去了市场。结果是,折扣商店明显增长和对储存期长的、经包装的面包需求增加。自2001年以来,面包的人均年消费量已减少了13公斤到现在的54。75公斤。尤其是手工制做的焙烤食品店遭受这一变化。荷兰荷兰的这一市场被58家大焙烤食品公司所垄断,它们共获得80%的市场份额。剩余的20%的市场份额由2,400家手工制作焙烤食品店占领,它们共有4,400个销售渠道。面包的人均消费量为61。5公斤。发展趋势是低的面包消费量,年轻人在家外的消费量增加。由于该行业的强大地位,执行较高的价格是不可能的。西班牙由于西班牙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购买力的上升,手工和工业焙烤食品行业均在上升。工业生产焙烤食品行业在冷冻焙烤食品方面增长尤其快。该市场量在2004年大幅增长了17%以后,在2005~2006年又上升了9。8%。冷冻培烤食品现在在面包总市场中占有16%的份额。手工制作焙烤食品店估计占80%的焙烤食品市场。焙烤食品的人均年消费量约为58公斤。折扣店进入新鲜焙烤食品中,这可能成为手工制做行业的竞争对手。对该工业的一个问题也是西班牙的能源、运输和原料成本的上涨。土耳其在面包消费方面,土耳其人是世界冠军,人均199。6 公斤的年面包消费量在2006年《吉尼斯世界记载》名列前茅。根据Euromoni公司的统计,2005年的面包消费量只有168公斤,根据土耳其协会的统计,2004年只有154公斤。由于人口的增长,总消费量也持续上升。包装焙烤食品的营业额在近几年中大幅上升。在2006年中焙烤食品是经包装食品中最大的行业。在土耳其,约有20,000家手工焙烤食品店,这一数量在下滑,但它们共占领了98%的市场份额。英国在英国的超市中可以看到焙烤店的明显增长,这是因为对新鲜焙烤食品的需求增长。还可注意到的是高档和健康焙烤食品行业的增长。在将来尤其是营养和健康(例如低钠的)的焙烤食品将代表更大挑战。在这行业中,品牌产品的份额在普通产品中的份额下滑。与此相反的是,它在高档产品的份额上升,因为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品牌产品。人均年消费量约为50公斤焙烤产品。

焙烤食品毕业论文图片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在职研究生专业是食品学院下设的专业,食品学院现设食品科学、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三个系;一个校内肉品加工厂,一个校内乳品中试基地,并设有食品科学研究所,食品综合实验中心,食品工程工艺中心,黑龙江省农产品贮藏加工实验中心,黑龙江省生物乳业重点实验室,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牛肉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东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如下: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等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掌握农产品分析检测方法、工艺设计、设备选用、贮藏运输和管理知识;能在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等单位从事食品加工、检测、新产品开发、设计及管理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二、培养要求本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果蔬加工工艺学、软饮料工艺学、果酒加工工艺学、膨化与焙烤工艺学、淀粉蛋白加工工艺学、谷物油脂加工工艺学、菌类食品贮藏加工学、园产品采后生理与贮运学,同时加强生产技术管理、食品机械设备、食品工厂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在学习期满后具有农产品安全生产、产品分析检验、质量管理、贮藏加工设计和参与贸易等方面能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理论和知识;2.掌握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3.掌握果蔬加工工艺学、软饮料工艺学、果酒加工工艺学、膨化与焙烤工艺学、淀粉蛋白加工工艺学、谷物油脂加工工艺学、菌类食品贮藏加工学、园产品采后生理与贮运学等基本理论和加工技术;4.掌握农产品在贮运、加工过程中的不同的安全控制理论和技术;5.熟悉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初步的农产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能力;6.掌握和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具有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够胜任实际工作要求;7.有一定的调查研究、科学决策、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具有独立获得知识、信息处理和管理、创新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8.熟悉和掌握国际、国内的食品质量、食品安全相关的各种标准、法规与条例,初步具备参与国际食品贸易的能力;9.掌握一门外语,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具备一定程度的写作与翻译能力;10.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胜任文字处理、信息查询、业务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三、主要学科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四、主干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食品机械设备、食品微生物学、果蔬加工工艺学、软饮料工艺学、果酒加工工艺学、膨化与焙烤工艺学、淀粉蛋白加工工艺学、谷物油脂加工工艺学、菌类食品贮藏加工学、园产品采后生理与贮运学等。五、在职研究生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和专业调研、科研训练、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多个方面。其中毕业生毕业论文工作在第7学期开始,第8学期完成论文工作。毕业实习将在第8学期进行,以便于做到课题与生产实际更好的结合。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当然有前途哦, 学烘焙大约需要3个月到一年

怎么没有参考文献啊?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化学、生物化学、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焙烤制品生产技术、乳制品生产技术、食品机械与设备、饮料生产技术、发酵食品生产技术、食品添加剂、淀粉及淀粉糖生产技;

食品保藏技术、食品营销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生产安全与管理等课程、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和培养目标。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主要针对食品生产方面的人才需求,培养食品生产操作、质量管理与食品销售等方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各大食品企业的研发、生产、质量管理、销售等岗位。

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食品生产、质量管理、食品销售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以上内容参考 长存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

焙烤食品论文题有哪些参考文献

[1]熊兴福,孟永刚.析儿童食品包装的人性化设计[J] 包装工程 2007(01) [2]程惠峰,吕尚书.食品包装的色彩心理研究[J] 中国包装 2007(03) [3]代尤佳,曾宪凯.论食品包装色彩设计的知觉联想[J]科技咨询导报 2007(24) [4]武珊,聂鑫鑫.儿童食品的包装色彩研究[J] 包装工程 2006{03)[5] 蒋尚文,龙英. 论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味觉感[J]装饰, 2005,(07)[6] 董亚平. 现代紫砂包装的设计思路探讨[J]江苏陶瓷, 2007,(06). [7] 张小艺. 从白酒包装看设计的功能与形式[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7,(05). [8] 江南. 诗与画的交融——论广告词与广告画面的关联[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02).

根据你的论文题目,要着重食品安全和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一系列书籍,但是要着重于食品安全,以下的文献你可以参考:[1]科技部.我国食品安全态势调研报告[R].2003.[1]科技部.我国食品安全态势调研报告[R].2003.[2]〔美〕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美〕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安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毕金峰.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原则与应用食品药品发展与监管,2004,(2).[5]陈君石.国外食品安全现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法制,2002,(10).[6]汤天曙,薛毅.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4).[7]贾敬敦,陈春明.中国食品安全态势分析[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杨洁彬,食品安全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9]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10]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11]张成海,供应链管理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林榕航,供应链管理(SCM)教程— 管理导向的价值链、物流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13]范丽君,郭淑红,王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14]黎继子,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5]王凤山,叶索文,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6]Joel Tan, Leong,供应链管理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希望能帮到LZ

刘铮铮;;RFID技术在安全食品供应链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06年06期包文娟;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与食品质量安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侯劲青;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中小型生鲜食品企业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陈超;猪肉行业供应链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曹锋杰,胡勇;供应链物流在食品行业中的运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3年06期赵芳;基于我国食品安全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J];物流科技;2010年08期黎继子 论国外食品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2) 李旭 我国食品供应链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1) Jeff Cawley;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J];Food Quality magazine; October/November 2006 Athapol Noomhorm, Imran Ahmad ;Foo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Food Safety: South & East-Asia Scenario[J]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Research ;Vol. 17 (2008) , No. 4

中国知网搜索相关主题的论文有很多,可以直接做参考文献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探讨 胡承康; 白玉成 浙江省平湖市卫生监督所 【期刊】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0-09-30 1 1042 基于Internet的食品营养评价系统的开发 于平 【期刊】食品工业 2001-12-20 1 663 关注食品营养 打造健康生活——记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天津科技大学 【期刊】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07-30 0 1024 食品营养强化与营养增补 刘志皋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 【期刊】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3-02-15 6 2845 Food,Nutrition and Health 【会议】Abstracts of 14th World Congress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10-01 0 146 科学对待食品营养成分标示 杨蕾 【报纸】中国食品质量报 2010-12-23 0 127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发应用及“江苏省食品营养成分与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胡义东; 姚义刚; 贾涛; 赵厚民; 周小平; 徐慧; 李新丽; 杨凤岩; 汤伟; 左红; 唐晶晶; 吴秋云; 杨艳红 【科技成果】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 2006-12-20 08 食品营养与营养食品 陈义凤; 游海; 何金明; 邓泽元; 陶秉莹 【期刊】南昌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1994-06-30 6 2929 发展食品营养强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刘志皋 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营养强化剂及特种营养食品专业委员会 【会议】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成立十周年暨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展览会学术论文集 2003-04-01 0 4210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保障体系研究 刘清珺; 张经华; 陈舜琮; 刘清; 夏敏; 范筱京; 王欣欣; 贾丽; 朗爽; 王覃 【科技成果】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2008-07-22 0 311 帝斯曼:为企业提供食品营养强化方案——访帝斯曼营养产品部大中华区技术市场经理Kenny Koh PhD 房慧 【期刊】食品安全导刊 2009-03-15 0 3112 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公开征求《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意见的通知 卫生部监督局 【期刊】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8-07-31 0 4813 卫生部发布《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 卫生 【报纸】消费日报 2008-08-26 0 1014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姜忠丽; 代岚; 王俊伟 沈阳师范大学 【期刊】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11-20 0 1915 Maillard反应与Strecker降解及其对食品风味与食品营养的影响 冯大炎; 周运友 安徽师大化学系 【期刊】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07-02 3 10816 解析: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扩大使用范围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名单新资源食品 张俭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期刊】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0-03-25 0 4317 2003:决战营养强化——食品营养强化工作座谈会侧记 东方竹 【期刊】中国食品工业 2003-03-30 0 2818 婴幼儿配方食品营养强化法规标准的研究 师朝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硕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04-01 0 3419 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发明专利申请及技术发展分析 潘珂 【期刊】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1-02-16 0 3620 我国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农志荣; 覃海元; 黄卫萍; 杨昌鹏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广西南宁 【期刊】高等农业教育 2008-06-15 3 221

特色食品现状研究论文

一、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1.管理机构及产品标准。 中国于1989年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1990年5月15日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设立了绿色食品管理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逐步开展了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标准的制定以及对外出口等工作。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开始与国际相关行业交流与接触。1996年在参照有机食品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与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对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进行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了49项绿色食品标准,注册了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商标,该标志在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也成功注册。 2.产品生产和开发现状。 经过10余年的发展,绿色食品产品数目从1990年底的127种发展到2000年底的1831种,占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共中初级产品占30%,加工产品占70%。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1000多万t,使用的农田、草场和水面达到333万公顷,贸易额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从全国来看,产品开发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省区,东北几省区及江苏、山东等由于开发较早,产品数量也较多。 全国参与绿色食品生产和开发的省区和企业也越来越多,到2000年底参与绿色食品开始的企业共有964个,企业年生产总值达到402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为285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17亿元人民币。国内一些著名的大企业也开始积极申报绿色产品,从事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经营,如内蒙古伊利集团、中国蓝田集团、山东鲁花集团等。目前从事绿色食品开发和经营的国内上市公司达到20家,绿色食品产值达亿元的企业达到35家,在全国确定的151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中有12家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市场”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二、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绿色食品管理体系还不完善。 (1) 绿色食品的标准和规范未能与国际接轨。(2)组织管理体系未能协调统一。 2.绿色食品开发力度明显不足生产和加工还没有形成规模。 3.绿色食品市场体系还不健全。 4.宣传力度不足。 三、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 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都不尽相同,生态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劳动力资源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3.良好的生态农业基础。 10多年以来,中国的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截至1997年,全国已有51个县建立了2000多个生态农业基地,面积达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这些生态农业基地为安全、优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策略: 1.强化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系。 2.通过政策宏观调控加大绿色食品开发与发展。 3.尽快建立健全绿色食品市场流通体系。 4.加大宣传力度。 5.技术研究开发与培训。 绿色食品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如优良品种的选育、专用农药和肥料研制开发、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产品的贮藏与保鲜技术,以及符合环保和食品要求的包装材料的开发生产等,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加大技术研究与开发。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要进行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也需要接受技术培训,才能掌握绿色食品生产的相关技术。绿 色 食 品 作者:吴荟敏 Return 在环保日益重要的今天,许多食品商家都说自己的产品是绿色环保食品,但是到底什么才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有什么不同之处?人们应该如何对待和鉴别绿色食品呢?在中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又如何呢?这都需要我们调查研究和思考。 所谓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 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 “绿色”, 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 “绿色食品”。 国际上与绿色食品相类似的食品在英语国家多称有机食品,在芬兰、瑞典等非英语国家称生态食品,在日本称自然食品。虽然叫法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指,限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化学肥料、农药和其它化学物质使用而生产的食品。 在中国,绿色食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 、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严格地讲,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品的洁净。绿色食品的优质特性不仅包括产品的外表包装水平高,而且还包括内在质量水准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又包括两方面:一是内在品质优良,二是营养价值和卫生安全指标高。为了一般的普通食品区别开,绿色食品由统一的标志来标识。绿色食品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蓓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很显然的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有着不小的差别,其中,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 相比有三个显著特征: (一) 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绿色食品生产从原料产地的生态环境入手,通过对原料产地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因子严格监测,判定其是否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基础条件。 (二) 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绿色食品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 控制。通过产前环节的环境监测和原料检测,产中环节具体生产、加工操作规程的落实, 以及产后环节产 品质量、卫生指标、包装、保鲜、运输、储藏、销售控制 ,确保绿色食品的整体产品质量,并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 (三)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绿色食品标志是一个质量证明商标属知识产权范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 知道了什么是绿色食品并不代表我们就能鉴别绿色食品,现在有些商贩把“绿色”当箩筐,什么食品都往里装,乱贴绿色商标,让消费者上当。所以我们要了解绿色食品的特点,它的标志是一个很重要的鉴别点,另外它的编号也十分重要,是鉴别真假的又一重要标志,它一般都由12位数组成,最前面的“LB”为“绿色标志”的汉语拼音缩写,接下来的两位数字是按食品类别的分类编号,如粮油类为“18”,它后面的10位数字都代表不同含义。以LB—18—9901053711为例,“99”是该产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的年份,“01”代表中国,“05”代表内蒙古自治区,“371”是该产品被认定时的序号,最后一位“1”则指该绿色食品为“A”级,“AA”级国内很少,代表数字为“2”。 而且,凡绿色食品产品的包装上都同时印有绿色食品商标标志、文字和批准号,其中标志和绿色食品四个字为绿色衬托的白色图案。除包装标签上的印制内容外,尚贴有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统一防伪标签,该标签上的编号应与产品包装标签上一致。 绿色食品的概念是1989年提出来的,而正式启动这项工作则是1990年。起初提出发展绿色食品的目的,简单地说有两个,一个是生产绿色食品,保护生态环境,一个是通过消费绿色食品,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中心就是 “以人为本”,落脚点就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食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绿色食品的开发,其效果最终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其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市场的力量来推动,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消费领域出现了两个积极变化,一是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城市市区陆续建立了生态农业区、绿色农庄、观光农场等类型的示范基地,这说明人们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二是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超市、食品店,绿色食品产品以其过硬的质量、鲜明的特色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部分绿色食品产品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90年代初期,在绿色食品推出不久,我们就曾预言: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在世纪交替的时候看来,我们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绿色食品事业10年发展取得的成效和产生的影响已印证了这一点,而且通过这1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不仅进一步认识到了发展绿色食品事业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而且看到了这项事业美好的发展前景。 2001年是“绿色消费”年,要大力提倡绿色食品。又有一些报道说,有机食品也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绿色食品,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安全、环保、健康的食品成了一种持续的需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就应运而生了。实际上,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都是以环保、安全、健康为目标的食品,代表着未来食品发展的方向。但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又有一定的区别。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有机食品的标准比绿色食品高,被人称为 “纯而又纯”的食品。它从基地到生产,从加工到上市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有机食品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转基因等人工合成物质,而绿色食品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第二,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要比绿色食品严格得多。第三,有机食品在整个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更强调环境的安全性,突出人类、自然与社会的持续和协调发展。 绿色食品事业在国内外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所倡导的生产和消费观念、食品安全意识、质量标准、商标品牌已被广大的农户,生产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接受。在中国,绿色食品已成为优质安全食品的代名词,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中国绿色食品事业在国际社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世界持续农业协会等国际组织充分肯定了中国的绿色食品事业,”中国绿色食品工程”被誉为全球可持续农业发展20个最成功的模式之一。 当我们消除了污染因素,才能放心的食用绿色食品,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保证全人类的稳定与发展! 参考资料: ok!!!

翻阅相关的期刊(食品与营养科学)不就可以了,用自己的话吧借鉴别人的论文写出来,不要复制粘贴。

一、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一)总标题: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二)副标题和分标题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二、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三、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四、正文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五、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如:参考文献1.《马克思思格斯论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959年版)。3.《邓小平文选》第1—3卷。4.仇启华:《怎样认识当代资本主义》1990年8月27日《人民日报》。5.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

发展绿色食品大豆产品促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振兴摘要:黑龙江省借助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和较高的机械栽培技术水平,绿色食品大豆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较大,还面临着种植收益过低、基础设施薄弱、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等限制因素。 关键词:绿色食品;大豆产业;黑龙江省 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发展现状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栽作物,在黑龙江省有多年的栽培历史,种植面积、总产量都占全国的1/3左右。200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是黑龙江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绿色食品大豆产业也随着迅速发展起来,从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2008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 万亩,年均递增20%以上,现已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1/4以上,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44个,面积1 万亩。认证绿色食品大豆产品138个,企业65 家。 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的产业优势 1.黑龙江省环境条件优良。黑龙江开发较晚,环境污染小,病虫害发生率比南方低。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丰富,全省拥有森林3亿亩,森林覆盖率;天然草原面积约6 500万亩;湿地面积6 510万亩。生态良好,具备发展绿色大豆得天独厚的条件。黑龙江土质肥沃,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全省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370毫米~670毫米,光、热、雨同季,适于大豆生长,加之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农产品品质优良。 2.大豆栽培技术水平较高。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大豆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近1/3,黑龙江省农垦耕地占全省的1/5,土地规模化种植、机械标准化作业、栽培制度科学化已经走在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前列。目前,全省在各环节、各层面开展的农场与地方县合作共建成效突出,带动了地方大豆种植水平的提高。 3.绿色大豆的科研水平较高。黑龙江省从事大豆生产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较多,每个市都有多家从事大豆技术的研究机构,近几年,每年的育成品种都在十个以上,70%以上大豆品种为高脂肪、高蛋白及兼用型品种,黑字号、垦字号大豆油脂居全国领先水平,东农42等品种蛋白含量领先国际水平;每年省政府都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绿色大豆产业的开发和研究,委托东北农业大学、农科院、植保站等单位进行绿色大豆高效生产技术的专题研究,为绿色大豆的生产、加工提供科技保障。 三、黑龙江省绿色大豆产业发展限制因素 1.加入WTO后受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关税大幅降低, 大豆和豆粕进口关税都降低到了3% 和5% 以下, 不对大豆的进口实行配额制,不对大豆出口实行补贴,这在政策上为国外大豆的进口铺平了道路。这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在逐步增加,2005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约为2 600万吨,2006年大概是2 800万吨,2007年3 万吨,几乎每年都有200万吨的增加,2008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3 万吨,较2007年的进口量大幅增加万吨,增幅达到,连续第四年创下中国大豆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预计2009年的进口量还将增加。与进口大豆相比, 国产大豆无论在商品质量和价格上均有较大差距,2008年底,黑龙江省大豆的国储库收购价格3 700元/吨左右,而进口大豆到港价格仅为3 100元/吨,每吨比国产大豆低600元。 2.三大主栽作物比较大豆处于劣势地位。2005年以来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07年种植面积为5 713万亩,与2005年相比减少600万亩,这里还没有考虑后开垦的耕地面积补充进来的(大多数生荒地都适合种大豆)。相反,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却逐年增加,尤其玉米面积2007年比2005年增加了1 800万亩,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大豆面积的萎缩。原因主要是与水稻、玉米相比种植大豆的效益底,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2008年大豆的公顷收益不足千元,而水稻、玉米的公顷收益都在3 000元以上。 3.大豆主产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黑龙江省大豆的主产区基本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大豆是比较适合机械化作业的作物,黑龙江省的机械化种植水平也较高,但农田基础设施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近几年连续发生的春旱、夏旱等自然灾害给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们各级政府虽然每年都在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抗旱,但收效不大,主要原因是大豆种植面积较大、资金的投入还不到位,机井眼数还不能覆盖大多数产区。没有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绿色农业生产模式。 4.大豆精深加工能力不强。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多是传统的制油企业,数量多,成规模的少,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传统加工多,新兴加工少;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小包装,直接给省外企业加工毛油,这样利润空间就小。产业布局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从规模结构上看,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低。虽然一些企业也申请了绿色食品标志,但都是一些大豆、豆油、豆粕等初加工产品,像一些深加工豆制品、分离蛋白等加工企业近两年刚刚出现,但规模较小,还没有形成品牌,市场影响力小。必须采取高新技术向工业化、深加工方向发展。 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与沿海企业相比,大豆基本都为本地大豆,收购成本较高,而且大多数豆油都是销往省外,销售半径也较长,运输成本增加,这使得黑龙江省的豆油加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大豆产业的建议 1.借助政策优势,扩大绿色大豆种植面积。从2004年开始,黑龙江省进行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省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绿色大豆基地的环境监测和管理费用,各大豆主产县应利用该项目,积极争取开展绿色食品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基地的创建上连着企业,下牵着农户,是一个企业增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绿色富农工程,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体现。积极落实省政府“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到2012年,全省建设优质大豆基地5 700万亩,大豆总产量170亿斤。按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规程种植的大豆是优质大豆,绿色食品大豆基地是优质大豆基地建设的重要途径,各大豆主产县应借助政策优势、制订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绿色食品大豆基地的发展。 2.实行由种植大省向加工大省的战略转变。黑龙江省是大豆的种植大省,绿色大豆的种植面积也排在全国首位,但加工相对薄弱。黑龙江省应积极制定措施,实行由种植大省向加工大省的转变。近几年除了老牌的九三油脂、阳霖油脂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外,也涌现出了像哈高科异黄酮、日月星蛋白粉、瑞盛素肉这样的深加工企业,政府应高度重视,积极扶持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对整个绿色大豆产业的拉动作用。无论是大豆生产还是大豆制品加工,都必须实施标准化生产, 逐步建立科学、完备的大豆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和质量认证三大体系,狠抓产地环境、农业投入、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市场准入五大环节的管理,改变无标生产、无标上市和无标流通的状态。要把“振兴大豆产业行动计划”和“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推广大豆绿色栽培技术,杜绝使用不合理农药与化肥,建立绿色有机大豆生产基地,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大豆原料和绿色大豆制品,以适应安全、营养食品消费的需要。 3.加强管理,确保大豆食品质量安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空前的高,食品质量安全法也于今年6月实施。所以企业应该通过加强企业管理,来确保质量安全,应当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档案,保存企业购销记录、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等与食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资料,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试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召回制度。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档案应当保存三年,做到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有据可查。黑龙江省大豆加工的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体系及质量认知体系也相对滞后,大多数企业没有通过“国际质量管理标准(ISO9000)”及“国际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良好操作制造(GM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等相关认证,质量安全管理相对松散,若把黑龙江省建成农产品深加工大省,食品强省还需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向品质优良、管理一流、绿色名牌的方向前进。 4.加大力度保护非转基因大豆生产,打造绿色食品大豆产品知名品牌。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种植的都是转基因大豆,因其出油率高、产量高、种植成本低,竞争力远远强于中国大豆。但中国大豆具有高蛋白、非转基因和绿色食品大豆产品的品牌特色,用于加工成食用大豆系列食品,具有质量高、品质好、食用安全等优势。因此,以非转基因、绿色食品、优质安全为切入点,黑龙江省要积极培育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大豆产品品牌,严格非转基因大豆标识制度,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争强市场竞争力。像九三豆油、阳霖豆油这样的老品牌,继续巩固市场占有率,向新食用油产品开发、改善产品包装、有机产品认证方向发展;新的深加工企业应看清形势、抓住机遇,确定好自身的市场定位,努力确立市场的品牌地位。像大庆日月星蛋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们率先在全国进行高纯度蛋白质粉的开发,并调配成适合不同人群的营养蛋白质粉、饮料、饼干等,认证了十多个绿色食品标志,公司以非转基因、绿色营养、优质安全为宣传口号,成功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市场,是国内最大的蛋白质粉加工企业,现“日月星”商标已是中国驰名商标和亚洲最具价值品牌。黑龙江省的企业要跳出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恶性竞争圈子,独树一帜,以非转基因和绿色食品的黑龙江品牌,提高大豆产品的附加值,叫响品牌,占领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孙向东,任红波.加入WTO后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展望与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6):39-41. [2]韩晓增,王守宇.发展黑龙江省绿色大豆产业带的思考[J].大豆通报,2001,(6):3-4. [3]芦玉双.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J].大豆通报,2003,(1):28-30. [4]曹海英.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黑龙江粮食,2006,(1):18-20.

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论文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食品添加剂论文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一般可以不是食物,也不一定有营养价值,但必须符合上述定义的概念,即不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且具有防止食品腐料变质、增强食品感官性状或提高食品质量的作用。 一般来说,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的和化学合成的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指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为原料,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是指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盐等合成反应而得到的物质。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按用途,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大同小异,差异主要是分类多少的不同。美国将食品添加剂分成16大类,日本分成30大类,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22类:(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而调料实际上也是一种食品,除了能调节味道外,有的也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价值,比如盐就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调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并不按照国家条率添加化学药剂,前几天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一个范例,我们要正确的食用一些带添加剂的食物,因为食品添加剂不仅可使人中毒,而且还会对人的健康造成较大的损害。为此,今年,宜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中心将开展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工作。刊发本文,希望使广大市民能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有关知识,以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食品添加剂滥用: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而滥用食品添加剂,或在食品中添加禁止加入的有毒有害物质。如使用矿物油加工大米、饼干,掺入豆油、芥末油、玉米色拉油、西瓜子;在面粉中加入过氧化苯甲酰超标导致产品不合格的占44%;用工业用甲醛、烧碱处理水发产品;吊白块加入米粉、米线、粉丝中;胭脂红等色素加入卤制的鸡、鸭、鹅、猪肉等。 食品添加剂危害健康:滥用食品添加剂可以引起人体慢性中毒或者急性、亚急性中毒,不同的添加剂对人体器官产生不同损害,如过氧化苯甲酰可引起人体的肝脏、肾脏的损害;据日本学者研究,天然的色素也能致癌;甲醛是世界学者公认的致癌物质;矿物油加工的食品,可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希望各位同学安全饮食,要成好习惯,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安全摘要: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并介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应的问题。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问题 对策 食品安全 现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要求食品方便化,多样化,营养化,风味化和高级化,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就离不开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一、食品添加剂(一)⒈ 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食品中的天然或者化学合成物质。⒉分类:食品添加剂按其原料和生产方法可以分为化学合成添加剂和天然食品添加剂。一般说来除了化学合成的添加剂外,其余的都可以归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主要来自植物,动物,酶法生产和微生物菌体生产。世界各地至今没有统一的食品添加剂分类标准,我国是按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分类的。可以分为21大类:酸度调节剂,着色剂,乳化剂,防腐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等。⒊ 特点:品种繁多,销量大,变化迅速,日新月异。(二)主要品种介绍⒈ 防腐剂(Preservatives)防腐剂是抑制微生物活动,使食品在生产,运输,储藏和销售过程中减少因腐败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添加剂。在我国允许使用的主要有山梨酸钾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脂,丙酸及其盐类。⒉ 乳化剂食品乳化剂是食品加工中使互不相溶的液体(加油和水)形成稳定乳浊液的添加剂。在食品添加剂中乳化剂用量约占1/2,是食品工业中用量最大的添加剂。常用的是大豆磷脂和脂肪酸多元醇脂及其衍生物。⒊ 酸性调节剂为了得到色香味俱佳的食品,离不开食品调味剂。调味剂一般分为咸味剂,酸味剂,甜味机,香料,辣味剂,鲜味剂,清凉剂等。酸味剂也称酸性调节剂,在食品中添加酸味剂,可以给人爽快的刺激,起增进食欲的作用,并有一定的防腐作用。一般分为无机酸和有机酸。食品中常用的无机酸是磷酸,常用的有机酸有:醋酸,柠檬酸,酒酸,苹果酸,抗坏血酸,乳酸,葡萄糖酸等。柠檬酸是功能最多,用途最广的酸味剂。磷酸在饮料工业中可以代替柠檬酸和苹果酸,特别是不宜使用柠檬酸的非水果型饮料中作酸味剂且用量少价格低。⒋ 鲜味剂鲜味剂也称呈味剂或风味增加剂。主要是增强食品风味,使之呈现鲜味感的一些物质。味精是人们最常用的鲜味剂。主要成分是L-谷氨酸钠。⒌甜味剂甜味剂是指能赋予食品甜味的调味剂。常用的有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等。价格便宜,等甜条件下,价格比蔗糖便宜,故应用广泛。⒍着色剂着色剂又称食用色素。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是装点食品的重要添加剂。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均已列入GB2760-1996中,共有13个品种,它们是:苋菜红及苋菜红铝沉淀,日落黄,亮蓝等。1994年我国正式宣布中国食品添加剂发展方向是“天然,营养,多功能”。应此到目前为止,我国政府批准允许使用的60种食用着色剂中,有47种是天然色素。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知道,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占有的地位是多么地重要。但是近年来,国际,国内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展,引起了消费者的极大不安,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式也不容乐观,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和控制也应该更加严格。二、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在我国食品行业中存在一些严重的超范围,超限量等使用添加剂的问题。⒈ 超范围使用的品种主要是合成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品种。应用的食品主要是肉制品(合成色素,苯甲酸防腐剂),豆制品(苯甲酸防腐剂),炒货(石蜡,矿物油等),乳制品(山梨酸防腐剂,二氧化钛白色素,以纳他霉素作防霉剂),葡萄酒(合成色素及甜味素)。⒉ 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最突出在面粉处理剂,防腐剂和甜味剂⑴ 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和溴甲酸使用严重。过氧化苯甲酰主要是起增白作用,溴甲酸主要是增筋作用,是氧化剂和面包改良剂。⑵ 甜味剂,防腐剂:在一些小企业生产的乳饮料,果汁饮料中尤其严重,有些企业产品中甚至全部使用甜味剂(主要是糖精钠和甜蜜素)或仅使用少部分白砂糖。这些产品主要消费对象为儿童,危害极大。① 蜜饯:蜜饯是有我国传统特色的小食品,蜜饯类滥用添加剂的现象十分严重,若管理不好,会造成“小食品,大危害”,其严重性是不容忽视的。(糖精钠,甜蜜素,人工合成色素,苯甲酸,山梨酸防腐剂)② 冷饮,果冻等:(糖精钠,甜蜜素)③ 酱腌菜:(苯甲酸钠防腐剂,糖精钠和甜蜜素)⒊ 标识不明确部分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合成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品种时,故意在食品标签下不标注,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特别是部分食品如蜜饯,冷饮,果冻,酱腌菜,乳制品等。(一) 原因及对策之所以会出现食品添加剂滥用,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处罚乏力;政府监督覆盖还存在薄弱面;企业主的法律意识薄弱,道德诚信淡漠;企业管理混乱,技术低下;企业主见利忘义,偷梁换柱等。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我国已正式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QS标志)。这对于加强从源头管理,规范市场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也将对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起到促进作用。针对食品添加剂使用中暴露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⒈ 完善立法,加大惩罚力度,保证我国食品安全。⒉ 完善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现代化信息平台。⒊ 加强对中小城市,问题食品的质量监督,加强舆论监督。⒋ 加强检验方法的研究和普及,开展危险性评估。⒌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相关法规的宣传,科学知识的普及。⒍ 加强对食品行业,特别是传统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民以食为天”,随着都市化进程加快,生态平衡系统的逐年破坏,尤其是环境卫生和人类环境恶化,加之食品和水供应减少和其他人为因素,食品安全的形式已经变得非常严峻。山西1998年假酒事件;2001年瘦肉精事件;2005年苏丹红事件等,让人们再次意识到了加强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三、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⒈ 农药污染常见的是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污染。有机氯农药是中国最早大规模使用的农药。近年来的调查检验结果表明,有机氯农药在各类食品中的残留正在逐步降低和消除,但在许多食品中的残留依然存在。中国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虽然较70 年代有了明显的下降,但仍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这是由于有机氯农药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和其高脂溶性,其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除。有机磷农药由于其防治对象多,应用范围广,在环境中降解快,残毒低等特点,是中国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农药。由于农民缺乏对农药残留特性和规律的认识,在某些农作物上使用禁用农药是造成食品中农药污染的根本原因。⒉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最突出的影响表现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食品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我国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据1998 年中国质量公报,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污染水体中生长的生物:水藻、鱼虾、贝、蟹等被污染后, 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的富集、浓缩,最后到达食物链的顶端——人体,从而引起人类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祸害子孙后代。⒊ 兽药及饲料添加剂造成的动物性食品污染随着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兽药的作用范围也在扩大,有的药物如抗生素、磺胺药、激素等广泛使用。从而 使动物性食品中兽药的残留问题越来越严重。⒋ 食品添加剂污染长期(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给人产带来危害。其主要表现在:致癌、产生遗传毒性和在人体中残留,破坏新陈代谢等。⒌ 假冒伪劣食品中的危害物假冒伪劣食品、假酒、假农药等,近年来不断发生大规模的使人触目惊心的中毒事件。例如:1998 年江西赣州发生的食用工业猪肉中毒事件及山西朔州发生的毒酒事件,均有数百名群众中毒,震惊全国。据国家卫生部透露,仅1 9 9 8 年1 月至10 月,卫生部共收到食物中毒报告48 起,中毒人数53133 人,其中死亡83 人。⒍ 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污染致病微生物是导致食品安全的最大问题,其危害居食源性疾病之首。据2000 年卫生部收到的食品中毒事件报告,细菌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占食物中毒人数的。有害生物体来源非常广泛,首先来自于生物链的源头——种养殖业。种植业中有机肥的搜集、堆制、施用如忽视严格的卫生管理将会使病原菌、寄生虫及虫卵进入农田环境、养殖场及水体,进而进入人类食物链。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李斯特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耐热耐酸菌、许多霉菌及其毒素污染以及弓形虫、旋毛虫、寄生虫虫卵等污染食品均可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中国入世后的食品安全形势相当严峻。为此,尽快地建立健全我国食品安全评价与检品生产或供应厂商把以终产品检验为主的安全控制意识转变为测体系,建立国际共同关注的食品污染物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和全程控制的新的安全控制理念,从而确保食品安全,与国际监控体系以及食品安全工作网络,制订与国际接轨的各项标管理体系和认证体系接轨。准,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当务之急。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和实施。①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②化学危害因子安全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规范化③生物危害因子安全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规范化④安全监控体系的建立和制度化⑤安全评价方法的建立和标准化⑥安全限量的制订和标准化⑦食品安全法规制定和保障体系建立参考书目:1.《食品科技》2003. Vol24. —《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于江虹2.《食品科技》2004. Vol25. —《食用着色剂发展趋势》 阎炳宗3.《食品科学》2003. Vol24. —《食品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张胜帮4.《食品科学》2005. Vol26.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张新联

  • 索引序列
  • 论文焙烤食品研究现状
  • 焙烤食品毕业论文图片
  • 焙烤食品论文题有哪些参考文献
  • 特色食品现状研究论文
  • 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论文
  • 返回顶部